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范文1

关键词:CAD工程师认证;试题;软件升级;题型

AutoCAD工程师认证考试是美国Autodesk公司为提高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在校学生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数字化设计能力而实施的应用、专业技术水平考试。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对这一考试的指导思想、内容及要求有了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考试的不足及亟需改进的方面。

CAD工程师认证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机械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对专业工程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要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各类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AutoCAD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其使用的基本命令、基本方法,同时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主要是考核AutoCAD软件中相对高级的各种功能,包括人机交互、图档管理、对象生成与修改的高级功能、三维建模的高级方法、注释与剖面线填充、打印和图形,以及数据共享等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绘图、编辑命令的使用,能够用软件熟练绘制各种工程图纸及基本三维实体的建模,对人机交互、图形及文档的管理、图层的使用、数据的安全及传送等内容要求不高,而这些恰恰是CAD认证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AutoCAD软件升级速度很快,每年认证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考试内容新增部分总是着眼于新功能、新方法的应用以及原有命令的改进。随着软件的升级,教师的知识业务水平也要“与时俱进”,教学与软件的发展不能脱钩。

Autodesk认证考试分为理论基础测试和操作绘图测试两部分,试题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共50题,全部为选择题,应试题目由考生考试时从Autodesk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虽然全部是选择题,但这并不影响知识技能的考核。试题中的大部分作图题的考核要求均为求解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或者实体的体积,试题设计的十分灵活、科学,四个备选答案十分接近,用排除法很难获得正确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先综合应用各种绘图命令绘制图形,从而达到考核绘图能力的目的,如图1所示两道试题就为其中的典型。左边试题为平面绘图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绘制圆、圆弧、阵列以及图案填充、面积查询等技能,右边试题为三维建模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三维空间内绘制圆、圆弧、多边形以及坐标系的转换、放样建模、体积查询等技能。

图1典型试题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范文2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教学体系

1.引言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掌握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并能熟练利用合理的表达方案进行绘制机械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传统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毕业生机械制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形式已很难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探索新的教改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众多大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本科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体系、教学过程设置、助学、考核着手,探索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2.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2.1学生素质差异大,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加大,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大。就机械类大方向来说,不同的专业学生入学成绩也存在差异,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距较大。因而,教师若按同一标准组织教学,存在一定困难。相比五年前,当前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也逐步下降。很多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单纯地追求考试过关,而不潜心研究知识体系,学习缺乏钻研精神。总体来说,课堂学习积极性较以前毕业生明显降低,课堂上容易出现听不懂的状况,从而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和畏惧心理。

2.2教师教学活动单一,易缺乏科研经验

目前,许多高校机械制图教学是由专门的制图教研室进行,任课教师长期从事单一的制图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也只是局限于制图教学研究、教材教案编写和课件试题库开发等。这样容易造成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化,缺少实际设计研究经验。此外,随着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学历的提高,大量从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直接参与制图教学,这些人缺乏实际专业应用经验,从事教学后也不能有很好的机会在机械学科方向上开展实际设计开发研究,知识构成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不断退化。教师本身教学的单一性使得高校制图教学更偏重于图形投影知识,而不能有效地同机械类学科特点结合在一起。

2.3多媒体教学节奏快,课堂讲解难以深入

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平台化”的本科通识教研模式,许多高校对机械制图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大幅缩减了制图课程的学时。此外,由于招生数量的增多,一些高校制图课程都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学生人数众多,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板书和挂图等。为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快速掌握制图理论知识,各高校基本摒弃“挂图+模型+板书”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用幻灯片代替传统的挂图,利用丰富的动态直观图像创造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由于授课内容较多、每张幻灯片停留时间较短,授课时省略了边绘图边讲解的过程,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一节课结束,学生只知道几个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根本不懂如何绘制投影图。

2.4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脱节,教学实效性弱化

由于学时的减少,机械制图课程中有关画法几何的内容大量减少。而画法几何是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最后再回到屏幕的逻辑思维方法。减少对学生相关思维能力的训练,则会减弱学生对空间物体表象的感性认识,削弱学生空间构造能力的发展,最终影响学生基本制图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机械制图教学一般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组合体、机件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轴测图、零件图和装配图。其中,组合体和机件表达方法部分内容较多,重在培养学生画图和读图能力。零件图和装配图部分的内容没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总体来说,机械制图教学内容过于偏重机件的详细画法,即侧重培养学生“画”和“读”技能,而与机械行业具体实践关联性差,使得整个教学与培养机械人才的大方向产生了些许偏离。

2.5课程开设孤立化,学生缺乏相关基础

大多高校在大一开设机械制图课程,此时学生还未进行机械专业的入门课程学习,有些专业的学生甚至还没参加金工实习,因此学生对一些常见机械加工方法、工艺结构等实际应用知识缺乏初步认识,从而导致机械制图的整个教学过程难以同产品设计开发、实际应用环节有机整合,削弱了机械制图课程同后续专业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关联性。等到毕业设计时,学生的绘图能力严重不足,很难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案绘制正确的投影图,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也十分随意。孤立地开设机械制图课程,人为切断该课程同整个机械学科的联系,使得该课程基本没有体现真正的实效性,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制图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教学改革思路

3.1教学体系系统化

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性和基础性非常强,讲授的知识面宽并且设计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必须与相关课程形成良好的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整体学习系统。应当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需突出实用性,并有效融合机械相关知识。

将机械制图课程定位于培养设计制图能力,而非单纯的制图技能。在机械制图课程开设之前,可进行金工实习以及机械基础知识入门学习;利用机械制图课程设计,初步将机械制图训练过程与机械设计联系到一起,体现设计制图的思想。并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中,指定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形成以设计—工艺—绘图为主线的课程学习体系,将制图课程的学习深化到后续课程之中,使学生的制图水平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

3.2教学设置实用化

以遵循国标规定为前提,进行绘图表达方案讲解,加强设计制图能力的培养,并注重手工绘图能力的训练。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从如下几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

(1)改善师资结构,强化教学实用性

打破教研室限制,不设置专门的机械制图教研室,改由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专业课教师直接担任机械制图课程。利用专业课教师丰富的实际课题研究经验,避免了制图教学过程的单一性。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专业研究成果、经验和成功开发案例引入制图教学,从而实现制图教学同实际应用的有机联系,使得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真正脱离传统意义上的读图绘图训练,从而更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改善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适当采用绘图软件增加授课效果。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教师必须进行实际绘图,逐步细致讲解绘图过程。由于受教室场地、光线、学生人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黑板作图只能对教室前几排的学生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黑板作图耗时费力,影响教学进程。这时,教师可利用二维绘图软件(如AUTOCAD)模拟完成黑板教学,既可保证图形的清晰性,又加快了绘图速度。通过对某些局部的放大显示,保证了图形的良好可读性。此外,可利用三维软件现场建模,及时帮助学生构造形体的空间形状,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3)强化课程设计环节,注重理论学习的创造性培养

延长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时间,将单纯的零件测绘实践改为“测绘+设计”的模式。首先,给出某种产品的部分零件实物,让学生完成零件的测绘;然后,根据测绘数据、依据具体设计装配要求,自主设计个别主要零件;最后,绘制完成整个产品图纸。这种课程设计模式,既训练了学生对卡钳、游标卡尺、量角规等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创新设计简单零件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设计制图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交出成套手绘草图、AUTOCAD电子图稿和全套打印图纸。经过课程设计,学生通过零件的测绘、设计,可熟悉产品出图的全过程,并加强了自身徒手绘图、计算绘图能力。

3.3助学形式网络化

开发网上助学系统,开展网上学习、测试和答疑。校园网络的普及使学生能够更为方便地接受远程教学,更好的吸收知识。可利用校园网络优势,研制开发网上助学系统,系统设置学习模块、测试模块、答疑模块。学习模块主要提供教师上课所用的课件和教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并配备了相应的例题解析;此外,该模块还链接其他高校制图精品课程网页,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针对机械类不同专业教学需要,在训练测试模块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测试习题。系统开辟教师在线答疑专栏,学生通过网上留言或发邮件方式向老师提出问题,同时师生间也可通过BBS论坛交流学习信息。学生可利用该系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习情况,选定相应难度的试题,利用系统的二维绘图功能完成解题过程。系统自动对学生输入的答案做出判断,给出学生成绩,并提供正确答案以供参考。

助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生动、直观、形象、和交互的特点,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又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能根据情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学生互动学习、人机交互的良好教学机制。助学系统的主体框架如下:

图1助学系统框架

3.4测试方法的人性化

制图考试形式不能仅局限于简单的书面测试,而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分段考试,机械制图成绩构成如下:

制图基础考试(40%)+课程设计(30%)+软件知识考试(15%)+平时成绩(15%)=机械制图总成绩(100%)

(1)对于制图基础部分的内容涉及得都是基础知识,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及读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是可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评学生的掌握程度。当然,可采用标准化考试模式,即采用考试选题系统,直接让学生上机考试。该部分考试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40%。

(2)设计制图部分,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绘制机械零件图纸及装配图纸的能力。由于该部分内容跟专业结合较紧密,应作为考核的重点。该部分可通过“测绘+设计”课程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整个机械零件图纸绘制过程,既考核了学生对零件图、装配图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并考核了学生手工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该部分以图纸形式提交给教师,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3)AUTOCAD软件的考核部分可借鉴AUTODESK公司工程师培训要求,采用试题库的形式进行。

考试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每个学生的试题均从试题库随机抽取,题型各不相同。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AUTOCAD软件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5%。AUTOCAD软件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考评则在课程设计中进行。

(4)此外,根据学生平时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多个因素,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该部分占学生总成绩比重的15%。

4.结束语

本文针对当前机械制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在试点班级进行了改革尝试。结果表明,该班级的学生机械制图素质较其他班级有很大的提高。从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反馈信息来看,试点班级的学生设计图纸的可读性高,错误率低。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发展的过程,需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成效,文章提出的相关教学改革措施对其他高校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溪,李建国.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探讨[J]. 农机化研究,2004,1.

2 卜国平. 《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

3 余明浪. “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反思和探索[J]. 工程图学学报,2009,5.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范文3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 互联网 网格化

机械原理作为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机械原理课程教与学的效果,对培养学生对机械进一步的兴趣和动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的研究和探索也层出不穷。董惠敏等提出将机械原理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验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进行了基于网络的机械原理自主学习模式和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探索值得关注。孔建益等提出了通过机械原理理论与实践教学所要培养的学生的五种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机械原理教学的五个关键环节紧密结合,构建一个新的教学体系。朱孙科等提出了从注重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教学内容的合理构建与教材选择、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统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笔者也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机械原理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等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机械原理课程有理论计算、设计分析、实践操作等多个环节。传统教学主要以单一的教材和课堂知识传授为中心,这种课程教学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能系统掌握基础知识,但主要是被动接受相关知识,视野狭窄,思维容易僵化,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人类社会每次经历的经济社会的大突破、大飞跃,最关键的并不是物质催化或者技术的革命,而是思维工具的迭代。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到社会生活,再到群体价值观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如珍妮纺纱机从一项新技术到改变纺织行业,并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互联网也是如此。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将互联网有机引入课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互联网可以说正发生在当今社会上的一次革命,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学生可以不用去教室上课,却可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在线学习和寻找答案。同时,现在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思维活跃、多数人不愿按部就班,而机械原理课程相对枯燥难学,这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结合互联网技术,适应时展,改革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则是本文阐述的重点。笔者经过多年机械原理的教学工作,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拥抱互联网技术,积极改革机械原理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由于传统观念,师生互动相对较少。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不多。但通过互联网技术,则可以弥补教与学的诸多不足。下面为笔者部分思考与建议。

1.利用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促进学生的学习。现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不少低头族的出现,学生也尤为如此。现在学生不听课的时候往往是安静地低头看手机,网络聊天。虽然很多大学禁止带手机进入课堂,但效果并不明显。充分利用智能手机这个工具,让其变为学生上课时的学习工具则有助于师生的课堂教学。笔者上课时曾尝试建立微信群,加入上课的同学,并将部分重要讲课录音放在微信上。引起了学生的热切关注,他们发现可以重复听自己漏掉的知识点。通过不断的微信,让学生把关注点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QQ等工具,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外,老师可以提前把课堂作业,答案,典型机构等在网上,让学生可充分利用手机学习,在群中互动,回答部分学生的问题,也可让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学生通过群信息获得答案。

2.建立互动型机械原理课程网站。课程网站上图文并茂,并配上机构动画和部分重要的知识点讲解录像,可极大丰富学生的自学手段。除课程基本理论教学外,还配上常见问题解答、典型问题分析。为吸引学生的关注度,还可将学生较好的机械创新设计作品放在网上并不断更新,让学生有“我也行”的信心和动力。

3.教材中融入互联网技术。现在创新型教材层出不穷,已有部分机械原理教材对一些典型的机构或知识要点的讲解设置了二维码,学生通过二维码扫描,即可观看相关的机构动作或腰带讲解,这也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国内已有类似的机械原理教科书出现,这对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将产生较大影响,尤其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和调整。

4.结合互联网上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学习。机械原理课程作为一门传统课程,知识点多数在网上可以查到,和机械原理密切相关的机构、机械产品在网上更容易查询。课程讲解中,如涉及军事科技热点问题,可引入炮塔、雷达等武器装备,通过动画讲解连杆机构。在网上看到一款新车,则引导讲解内燃机结构、换挡齿轮箱、差速器工作原理,让学生加深对齿轮机构的感性,并让同学课后上网查询齿轮机构的实物照片,齿轮机构在多种机械中应用。然后再讲解齿轮机构的参数、术语和计算等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有感官认识和觉得课程并不空洞,贴近实际,能学以致用,对所学知识理解相对深刻,进而强化学习动力。

二、结合网络,建立网格化的教学模式

机械原理课程主要有三大机构,即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三大机构间有联系,但又相互独立。机械原理教学有几个关键环节,包括课堂教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大作业和创新设计。通过这几个关键环节又要培养的学生的几种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如何评定学生是否达到相应的能力,这里提出结合网络,构建网格节点化机械原理教学模式,建立一个开放性、各节点密切关联的新型机械原理教学和测评模式。图1为一个教学模式网格,将教学关键环节和学生的几个能力培养交叉,形成网格节点。对每个节点进行分阶段教学和考核。下面加以详述。

图1 网格化教学模式初步模型的建立

1.建立机械原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网上自测体系。围绕机械原理三大机构,建立机械原理教学的基础知识理论体系。如建立构件、基本杆组、机构、机器的知识体系,以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法为核心,拓宽知识领域,融入前沿知识。增加与时展相适应的新内容;如学校科研项目,或者学生设计成果等实物机构,通过实例(实物)引入当前机构研究的热点内容。在机械原理教学网络中引入三大机构基础知识自测题库,包括选择、判断、问答、分析等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操作进行自我测评,并及时提交。老师利用网络数据分析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对教学内容实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2.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不以单纯的抽象机构为对象,而是以生产实际中常用机构为对象来说明机构的组成、运动分析和设计过程。如工程训练中心的车床传动系统、牛头刨床传动机构及生活中常见的体育运动器材等机构,都可以让学生作为测绘及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素材。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各类机械结构设计竞赛,通过网络视频和现场观看等手段让学生参观科研设备,引导部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如让学生参观摆式波浪能装置、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装置。笔者所在团队有意识指导学生参与水下清洗机构的设计,通过实例讲解和让部分同学直接参与设计制作等手段,逐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通过网络培养分析计算能力。采用传统的图解法和解析法并重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其一,图解法简单直观,学生易于掌握理解,而解析法精度相对较高,更贴近工程实际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如将JYCS-Ⅱ型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稍加改进,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让学生不一定非得到实验室,直接可以用自己的电脑进行设计测试分析。这一方面减少了老师的劳动强度,同时又提高了实验软件的利用率。

图2 机构运动方案测试分析系统

4.充分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机构创新设计能力。课堂讲授中融入基本的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如型综合创造技法、机构的组合原理与创新方法、机构的演化变异原理与创新方法、机构运动方案与创新设计方法以及创新机构示例分析等。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查找网上丰富的奇思妙想机械设计资料,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自己动手,采用机构拼装试验台,将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法融入实验教学当中,充分利用机构组合设计与仿真实验平台,开发机构创新、运动仿真分析等一系列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实验。同时,将典型的创新案例放置课堂上讲解分析,让学生在动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创新兴趣,最终培养学生全面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建立网络化的网格节点型机械原理测评模型

围绕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及凸轮机构等主要教学内容建立网格节点化课程教学模型,针对每个环节,每个节点设置网上测评系统。在对一个环节讲解完毕后,利用网络测试题库,让学生进行各个网格节点的测评,通过网络进行结果分析,综合各个关键环节,形成教学的整体测评分析报告。根据结果,即可让老师实时找出教学中哪些环或能力培养上的缺失或不足。对学生而言,也可以清楚自己在哪些知识节点还没掌握,并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这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设计和查漏补缺,有效促进机械原理的教学工作。

四、结束语

为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本课题探索,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努力,笔者所在团队已经初步建立了网上学习平台,包含网上课件、网上测评题库、相关的创新机构网络链接。正在完善《机械原理》教学效果测评机制。初步教学试验表明,这一方面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老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参考文献

[1]董惠敏,钱峰,高媛,王德伦.基于网络的机械原理自主学习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33-136

[2]孔建益,侯宇,杨金堂,廖汉元,李佳.“五横五纵”矩阵型机械原理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01-104

[3]朱孙科,罗天洪,钟厉,赵树恩.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4:20-21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技术;Moodle平台;二维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4-0054-03

【作者简介】张鑫,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南京,211135)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控制。

一、“二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及实现目标

(一)实施背景

1.职业教育数字化全面铺开。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网络空间、在线平台、远程交互等数字化手段开展的教学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在我国,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全面渗入各层次教育教学。职业教育按照一定的社会就业市场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用多媒体技术向受教育者提供一流的技能教育服务,成为信息时代数字化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1]传统的“师傅做,徒弟看”的技能训练方式正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数字资源,如视频、图片、仿真动画等,让教学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意细节上反复地进行,从而使课堂内外的“二维自主学习”方式成为可能。

2.教师、学生计算机技能普遍提升。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已不再是少数精英人士的专业能力,而成了普通民众的一般技能。[2]在所有人群中,又属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提升最为明显。近年来,教师的教学逐步走向数字化,不仅是课堂上传统的“粉笔、黑板”讲解模式正被多媒体资源所取代,课下的网络备课、师生交流也变得习以为常,并成为主流的教育模式。而数字化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学生灵敏的思维让他们对电子事物的接受异常迅速,这是整个社会有目共睹的。这两类人群技能的娴熟,使得他们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后,使用计算机网络都不再是问题。

3.学生学习诉求指向日趋明确。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已相对明确,但随着社会就业人员的逐年递增,专业对口率在逐年降低。[3]因此,不仅在高等学府,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更早地开始为自己的就业方向思考,但更多的学生已不再局限于考虑自己学到了什么,而是更为注重自己要怎么去学。自学的能力更为学生所重视,课堂内外“二维自主学习”也就拥有了实施的主体。

(二)实施目标

1.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大量的资源存在于Moodle空间之中,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将利用这些资源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受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会再被“填鸭”或灌输,而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2.完善全面的教学资源。要想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则必须由教师提供与知识点相关联的全面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积累中时刻关注数字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从长远来看也为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可能。

3.推动集约型的教学模式,合理降低教育成本。采用Moodle空间进行教学,所有资源都可以重复利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另外,所有的授课学习安排在空间中,一些常规的教学耗材将大量减免,如作业本、粉笔、试卷等,从而降低了学校运行成本。

二、教学模式

Moodle平台即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缩写,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它是一个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设计开发的开源式课程管理系统。[4]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他们相互协作,相互讨论,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完成知识的构建,因此在运用Moodle平台进行教与学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以工程制图AutoCAD这门专业课程中“螺纹绘制”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课堂内外“二维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准备阶段――感性资源课外引导

在本节课教学之前,把上课所用的任务书、学案、教案等电子文档均上传至Moodle空间中。同时,活用Moodle空间中的隐藏功能,选择性地打开本课的导入部分,将螺纹的一些基本概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对新知识有感性的了解。

与此同时,教师可在空间中上传一些与机械螺纹有关的图片、视频或CAD图例供学生预习。为保证引导效果,可以进一步设置简单的课前预习作业,并设置作业提交时间为正式上课时间,让学生在空间中进行答案的提交,而答案的形式可以是非正式化的,如图片、文本、视频、留言均可。

为了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或兴趣,教师还可以及时在自己空间中动态信息,如传达通知(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携带物品)、相关课程信息和注意事项(上课内容、完成任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协助。

此外,利用空间中论坛或聊天室的功能,设定好螺纹的相关讨论内容,让学生就一个或多个问题畅所欲言,互相启发,无距离的间接沟通,形成头脑风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及师生互动都有相对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前利用好空间教学为课堂教学实施质量提供保障。

(二)实施阶段――丰富资源课内逐步引导

在Moodle空间中进行“CAD”课程教学时,结合生活中工程制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案例结合”和“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1.讨论互动,确定具体的任务方案。教师通过信息栏提出板件可拆卸连接的工作任务;开放聊天室,分析任务需求,结合机械设计中连接的种类和数种螺纹连接的方式,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操作方案;教师归纳小结,上传PPT,详细给出知识点内容;学生投票确定最终方案。

2.模仿实操,实现最佳的任务效果。教师实时播放绘制螺纹连接的操作方法,并结合录制的视频直接讲解部分技术难点;教师将绘制好的CAD样图进行效果展示;师生通过讨论版或聊天室进行成果讨论,分析更加优化的方案;学生按照讨论结果进行各自的螺纹连接设计,期间可以继续交换意见。

3.成果评价,强化技能的熟练度。提交设计,进行评价,教师随机抽取作业,让学生进行在线互评,作业批改系统快速打分;教师布置课堂习题,指导学生反复使用已有资源,完成习题任务,利用聊天室完成任务文件上传,各类知识点资源上传;教师在线点评习题,学生按照教师意见及时反馈修订;教师组织学生对螺纹连接的画法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可通过聊天室上传作业文件。

整个教学环节全部在空间中通过讨论版、聊天室、视频收看、项目投票等功能完成,所有演示和互动都可以进行实时记录,一改传统“黑板化”教学。通过一系列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教会学生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课堂上空间教学实施取得高效的重要保障。

(三)强化阶段――理性归纳课外深化巩固

课堂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着学习资源和渠道的完结,而空间教学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弊端。使用Moodle教学空间平台以后,课后的复习强化变得容易可行。

教师大量关于螺纹连接的知识点视频、文献资料、网络链接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二次进入课堂,实现知识的再学习;教师可以选取部分典型试题或开放性的课程题库,供学生参考;学生可通过收看课上录制的视频进行“补遗学习”,更可以在空间中给教师留言或与教师在线交流,处理棘手问题。

当然,课后的学习是需要方法进行激励的。教师可以运用空间中的计数统计功能,了解学生课后的自学状态,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多进空间、多用资源。如螺纹连接课后提供的若干视频,观看的学生可以每个视频提升平时成绩0.2分;完成自测的学生提升平时成绩0.3分。

三、实践成效及思考

(一)成效展示

在Moodle空间中采用“二维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以来,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提升,并且从源头上对课程产生兴趣,有效地缓解了考证类专业课程实际技能与取证考核的矛盾,从而提高了学生技能培养的效果,也提高了证书获取率。从教学目标达成、维修电工通过率等方面不难发现收效显著,近两年学生中级工考核通过率达到了100%。

此外,为了了解Moodle空间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得到学生认可,我们在空间中设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500份,涉及四个年级。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进行空间教学使其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的占92.3%。

职业学校的学生不缺乏技术,缺少的是外在的肯定。Moodle平台允许每一个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空间的布置格局和内容,当学生们可以通过空间将自我的优势和才能展示给大家时,他会更乐意去接触、使用它,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已经被集中到了空间中,这也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经统计,平台上课班级82%以上的学生会保证每周3次以上的上线,并且时常关注空间中课程的新动态。

采用“二维自主学习”模式进行工程制图AutoCAD教学以来,教师为能最大限度组织课堂、丰富课堂内容、充分引导学生,已将本课程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资源正逐步完善,视频、音频、图片、PPT、电子教案等资源已经相对充足,并打包成SCORM压缩包,方便平台随时导入使用。具体资源数量见表1。

(二)体会思考

由于Moodle空间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仅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因此,在一些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二维自主学习”中,一维在课堂以内,而另一维存在于课堂之外。在课堂内,教师可以运用各类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监控。但在课堂外,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来完成学习,如何有效地运用Moodle空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入学习,值得广大教师探讨。

2.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就要面对开放式的知识汇集,学生将通过各种媒介、各种渠道自主地学习,并产生形形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对本课程充分理解,协助学生冲破难关。因此,在空间中采用“二维自主学习”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急需引起重视。

3、在Moodle空间中进行教学,就不得不将资源产权问题提上台面,尤其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时,如果将没有授权的资源上传至空间,而教师继续引用此资源进行授课,则资源使用的合法性将遭到质疑。因此,对于在Moodle空间中使用的资源,必须关注其授权,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杨.历史的抉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