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之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礼仪之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礼仪之邦范文1

当然,权力美学的表现不是直接的,而是包裹在传统的礼仪文化之中。因此,当开幕式以一个个华丽的场面,尽情展现我们古老的国度是礼仪之邦或礼仪文化时,隐舍在这一美学表象下的礼仪观念到底是什么,就成为一个有待深入的问题。

中国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礼仪文化。这种文化渊源久远,直到今天,我们都习惯声称这个古老的国家是礼仪之邦。这确实没错。但,如果把礼仪简单地理解为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在奥运期间的文明礼貌和热情好客,就显得皮相。中国礼仪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权力文化,就此文化而言,礼仪所以需要,首先就是权力的需要。打开“三礼”之首的《周礼》,全书就是一部“设官分职”的权力分布图。这部原名即为《周官》的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备的体制化的权力谱系。

如果这样表述还显得抽象,那么不妨通过汉儒叔孙通的故事,让我们感知一下什么叫礼仪,什么叫权力。汉高祖刘邦初得天下,成天和那些群臣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群臣自恃有功,动辄饮酒相争,醉了就狂呼乱叫,甚至拔剑击柱。刘邦慢慢有点害怕。但也没有办法。这时儒生叔孙通给刘邦建议,让自己到鲁国故地去招几十个儒生,一道来制定一个“朝仪”。这本是儒家的拿手好戏,一个多月后,他就给刘邦上演了一次君臣上朝开幕式。

自此,群臣在朝廷上再也没有那么随便了。他们得按照制定的礼仪,顺序进入殿门,文官站在西边,武官站在东边,恭候皇帝出来。皇帝前呼后拥出来后,还要行礼。礼毕,大家才坐下饮酒。饮酒也有程仪,坐在那里要伏首,不能昂头,还要以尊卑顺序轮流敬酒。就是这么一套仪式搞得群臣昏头昏脑,“莫不振恐肃敬”,且“无敢喧哗失礼者”。刘邦开心:“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皇帝之贵是通过礼仪显示出来的,礼仪之要,在于制定一种秩序,支撑一种权力,并彰显其权威。因此,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不能只看礼仪的表面,一定要穿入其中看权力,否则不中肯綮。

这是另一个我们所熟悉的故事。当年英国第一位来华使者马戛尔尼从广州北上要见清皇,乾隆非常看重这次朝见。他预先布置臣下转告马戛尔尼,朝见时要行三跪九叩之礼。马戛尔尼深知中国人重视礼节,因此并不拒绝如此行礼。但他有一个条件,中方须派与他同等级的大臣在大英国王的像前也行三跪九叩之礼。他说得很明白,他所争的不是他自己的身份,是中英平等;并以此表示英国不是中国藩属,而是与其并列的国家。

马戛尔尼把他的愿望和要求函至清朝官员,但遭到了拒绝。因此,马戛尔尼决定见乾隆时不行三跪九叩之礼,而是以见英王最敬的礼节来拜见。结果乾隆爷龙颜不悦,差官吏暗中设法使其早日回国。至于马氏提出的和平邦交、自由贸易等要求,乾隆也一概拒绝。在前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蒋廷黻看来:这是“天朝统驭万国”的观念在作怪。这礼仪之邦后面的“统驭”心态,就是典型的权力心态。这种心态需要的是万邦来朝而非平等交往,它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的被动,从一开始就形成的被动。

中国礼仪之邦范文2

2008年是南京与德国莱比锡市结为友好城市20周年。日前,笔者随南京代表团赴德国莱比锡市参加了“中国文化,南京日”活动。几件小事,给了我很深触动:宾馆早餐厅就餐者尽管很多,但几乎听不到声响,餐间交流全是“窃窃私语”;路口,见有车驶来,我习惯性地停下,驾车者却也停下车微笑着挥手示意“你先走”:在机场,机票被我从口袋里带到了地上,刚弯下腰,一位金发女郎已把票拾起递了过来……此类小事,使我感到温暖舒服,也使我对这个城市有了好感,更使我忍不住感叹和思考:我们这些“礼仪之邦”公民,其文明素质与世界文明是否已有些“相形见绌”?

近年来,人们正越来越关注一个问题:怎样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应该说,在出国行程中,多数中国公民还是举止文明的。但也有些人,言行举止总没个约束,把陋习带到了国外。以致外交部在《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别提醒我国公民,出国后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不要在街上乱捡东西,不要与他人争吵,等等。笔者出国后才深切体会到,外交部如此提醒并非多余。看了如下新闻,真令人脸红心跳了:在某国,中国人经过或逗留之处,常能见到饮料瓶、易拉罐、咖啡杯、塑料袋、食品盒、果皮、报纸、广告纸、烟蒂、痰迹;某国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专门贴着一张中文告示:“请不要站在马桶上!”

欧洲耗费了三百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塑造工程。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先进制度和教养,这两个民族也最终都“脱胎换骨”而日益文明起来。我们是文明古国,号称“礼仪之邦”,但就因少数人陋习不改,把出国变成了“出丑”,竟使得我们的民族形象在世界文明面前有些难以抬起头来了。真不知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同胞把粗鄙当成了“豪情”,把失礼当成了“率真”,把低俗当成了“可爱”。把出丑当成了“不拘小节”。改变这种状况,最需要知荣明耻,时时不忘我们是“礼仪之邦”的公民。

种种不文明行为,根子在于公民意识欠缺。时时不忘我们是“礼仪之邦”的公民,要义还在于强化公民意识。所谓公民意识,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公共关怀和公共精神,是权利、规则、责任的统一体。强化公民意识,首先要强化权利意识。即不仅要知道维护自身权利,更应知道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其次要强化规则意识。讲文明,讲公德,既是素质问题,更是规则问题。遵守规则,是现代文明起码要求;再者是强化责任意识。有人反问:公民出国旅游何必一定得肩扛着“维护国家形象”这副重担?这便是忘了“责任”二字。如果说出国旅游是公民权利,那么文明旅游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为不管你是否愿意,只要走出国门,在客观上你就代表了民族形象,这就得对民族形象负责,就得比在国内出游更讲道理、更讲礼节、更守规则才行。

前几年有篇报道称:“黄金周”过后,天安门40万平方米的广场上,竟然留下60万块口香糖残渣。为此,记者查阅了一下报纸,那个“黄金周”期间,北京共接待国内观光游客313万人。如果这些人全都去过天安门参观,粗算一下,起码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在广场上啐上一口。为了清除这些口香糖残渣,仅从国外进口高价清洁剂就需花费45万元外汇。另外,清除一块口香糖污迹,至少需要人工铲30下,刷100次;清洗1万平方米面积需用清水1吨。换算下来,处理一块口香糖污迹的成本是1.1元人民币,清洗整个天安门广场,大约需要66万元费用。足见,旅游不文明不但是个道德问题,也是个经济问题。作为公民,无论是出国旅游还是在国内旅游,都得严于自律才是。人的现代化,绝不应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赖以成功的先决条件。自觉提升旅游文明素质,当好“礼仪之邦”公民。我们责无旁贷。

中国礼仪之邦范文3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把脉文明细节,做谦谦少年。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可见我们的祖先就以讲文明、懂礼貌为荣,之所以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繁荣昌盛的年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团结互助、友好相处。而具备这些品质的基本条件就是要讲文明、懂礼仪,我们的祖先既然具有这样高尚的品质,看来我国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可现在有些同学的表现却令我们非常失望,别人碰了他一下,他就要还几下回去,生怕自己吃亏;别人不小心得罪了他一下,从他嘴里就冒出了一些不堪入耳的骂人声;有些同学到一些文明的古代景点,为了纪念,就写上:“XX到此一游……”第一类同学如果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会发现别人有多么愤怒、伤心和委屈;第二类同学如果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意思,也许就会忍住;至于第三类同学,他们或许以为在这儿留下了永久的纪念,其实他们是在这儿留下了永久的耻辱。

中国礼仪之邦范文4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名叫《假文盲》:一个公车站内有一个“母子上车处”的牌子,可是“母子上车处”牌子旁边却挤满了衣冠楚楚的男人们,他们对牌子熟视无睹。而一位瘦小的母亲抱着孩子,被挤到一边,无奈的望着他们。

我觉得图画上的那些男人们是道德上的文盲。在我看来,即使有了知识没有道德素质,照样一文不值。没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顾公众利益,这种人再有钱,再有知识也会被社会唾弃!那些人真的是文盲,看不懂牌子上的子吗?不是这样的,他们只是装文盲而已。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假文盲”:例如公交车上,有很多老弱病残孕专座。可是上车的老弱病残孕连坐位的边都没挨到,因为上面坐的全是年轻力壮的人。他们对那些老弱病残熟视无睹。

假设那个弱小无助的母亲是我们认识的人,我们一定会上前帮助她。但是对陌生人为什么会这么冷漠?甚至若无其事呢?假设那个母亲是你,你需要大众帮助,可别人对你熟视无睹,你又会怎么想?所以,当我们在做某些事时,一定要多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

中国礼仪之邦范文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如今,历史的车轮已滚进21世纪,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之中,有这样一种文化,犹如一道霹雳,贯穿了中华儿女的思想;又好似一种元素,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更似一盏明灯,为中华儿女点亮了前进的方向.

是什么?

用它独具的内涵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民族!

是什么?

令一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闪烁着如此鲜明华丽的光芒!

是礼仪,是中华民族的浓缩,是先贤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然而,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有些人却丢弃了它.对待传道授业呕心沥血的师者,少了几分尊敬,多了几分挑剔;对待朋友,少了几分关怀,多了几分猜忌;文明的集会,留给人们的往往是满地的垃圾,完全忽视了那些清洁工人们辛苦劳作的背影,当中国的孩子变的倔强时,韩国的孩子却在双手垂下聆听父母的教诲.当中国的孩子们边看电视边指挥父母干这干那的时候,美国的孩子却正在打扫房间,;当中国的孩子上学都要坐轿车使,日本的孩子却背着背包在高山途中爬行,当日, 韩,美正学着我们”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是,而我们呢?却在一点一点的丢弃?

中国礼仪之邦范文6

“呀——”手中的爆米花洒落一地,我刚要甩开地上的“脏物”继续前行,突然,一阵黑风袭来,将地上的爆米花卷入空中。我抬头向远处望去,只见蔚蓝的天空正被那黑风一口口吞噬着,就像天狗吃月一样。天色暗了下来,花草开始枯萎,身边的一切都扯上了可怕的面具。突然,黑风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冲我飞来,用一股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将我推向海边——开始变色、甚至变质的海洋。由于无法抑制的恐惧,我开始呼叫、哭闹、挣扎……

“哈哈,这都是你们人类自己种下的恶果,破坏文明礼仪的罪魁祸首,现在,我要加倍还给你们!哈哈……”

“呜呜——”我哭着从挣扎中醒过来,才发现,那只是一场梦。一场让我彻夜未眠的梦。躺在舒服的小床上,望着繁星满天的夜空,我开始思考刚才的画面——这真的是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吗?那就是所谓的“世界末日”吗?我们真的是“破坏文明的罪魁祸首”吗?连环炮似的问题一股脑儿涌出脑海……

中国号称“文明礼仪之邦”,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我们就倡导“礼治”,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由文明礼仪折射出的社会情景也处处可见,比如给老幼病残让座,扶盲人过马路,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等。也正是由于这些小事,才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才有力的证明了中国这个文明礼仪之邦。

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文明现象也接踵而至。像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地。科学在进步,可文明确是渐行渐远。丢掉了文明,接下来又会是什么?良好的文明习惯,体现着一个人情操的高低、品质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所以,文明之邦,丢不得!

我们都知道,文明礼仪是道德规范之根本。它像春天的细雨,滋润我们的心田,像盛开的鲜花,装点我们的生活,像海上的航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路。养成文明的习惯,可以奠定一个美好的未来。其实,文明触手可及,文明处处可为。有时候,文明只差一步,比如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和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周围,比如我在梦中对丢弃一地的爆米花置之不理,结果却是那样的天壤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