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肝药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肝药物

保肝药物范文1

任何肝脏疾病皆有病因,所谓“隐源性肝炎”只是由于技术所限,暂时无法查明而已。祛除病因在任何时候都是治疗疾病的最根本措施。一味保肝,即使肝功能可以暂时正常,停药后也很容易复发。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指慢性乙肝、丙肝),病毒为高复制状态肝功能持续异常或规范的保肝治疗后很容易复发活动,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如病毒复制水平高时肝损出现,复制水平低时肝功正常,那么也应该在病毒高复制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肝损严重,保肝观察可能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时,应及时抗病毒治疗。

对于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等)、药物性肝炎、理化中毒性肝炎患者,应该将戒酒、停用肝损药物、避免接触理化毒物作为首要措施,在保证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再保肝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节食、锻炼、减肥、调节脂肪代谢紊乱。

自体免疫性肝炎在保肝同时要注意纠正免疫紊乱治疗。

急性乙型、丙型肝炎如果病情迁延,病毒复制指标和转氨酶居高不下,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感染中毒性肝炎应该将治疗原发细菌、真菌或病毒(非嗜肝病毒)感染作为重点。

不明原因的肝损害在保肝同时,要尽可能早日查明肝损原因,对因治疗。

适宜应用保肝治疗的情况

肝病临床类型复杂,是否需要保肝,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而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书上的经验。下述情况比较适合保肝治疗。

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损害明显,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患者。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损害明显,血清总胆红素>50 μmol/L或(和)ALT>10 ULN,而抗病毒治疗在短时间不能充分抑制病毒复制者;或者在抗病毒治疗时出现肝损加重者,如干扰素治疗后出现的肝损达前述指标者;抗病毒治疗病毒复制指标转阴后但肝功能仍然不能恢复正常者;病毒出现多重耐药,一时无合适抗病毒药物可用者。

不明原因的肝损害,在病因明确之前,无法针对病因治疗时,应考虑保肝治疗。

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在祛除病因同时,肝功能损害明显,但短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者。

自体免疫性肝病,肝损害明显,免疫调节治疗一时无法奏效者。

重症肝炎病情危重,或急性、慢性肝炎病情进展迅速,有肝衰竭倾向者,综合保肝治疗是要首先采取的最重要措施。

慢性肝炎肝损害较明显,但患者有自发清除病毒的情况,暂时不考虑抗病毒治疗者。

遗传代谢性肝病,病因治疗困难,肝损害处于进展状态者。

正确认识保肝药的作用机理和特性,合理使用保肝药物

保肝药物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期、不同的病情,针对性地选择2~3种。

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不同,合理搭配可更好地起到保肝作用。如甘草酸类制剂和抗氧化剂分别作用于炎症因子产生前、后的各阶段,两药配合使用一方面减少了炎症因子的继续产生,避免了肝损的继续加重;另一方面中和了已产生的炎症因子,减轻已造成的损害。抗炎药(甘草酸、谷胱甘肽等)与细胞膜保护剂联用可从不同环节起到保肝作用。以膜损害为主要损害的酒精肝比较适合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而重复使用同类药物则属不当用药,如静滴甘利欣同时口服甘平、谷胱甘肽合用硫普罗宁等。

过度看重肝功能的“正常”,依赖降酶药物使转氨酶达到正常范围,给患者一种“治好”的假象,是非常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对联苯双酯、五味子制剂等疗效尚有争议的药物,应谨慎使用,不应该作为常规用药。

任何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保肝药物也不例外。在使用保肝药物过程中,不能只看其治疗作用,同时要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正确评估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以决定其取舍。应把握用药的三原则:成分不明的不用、疗效不明的不用、不良反应不清楚的不用。这在中成药的使用时显得尤其重要。

保肝药物范文2

【摘要】 目的观察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对CCl4引起大鼠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以及保肝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体外采用CCl4(20mmol/L)诱导肝细胞损伤,采用光镜观察、MTT法以及MDA检测,观察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的保肝作用,并通过检测相应的抗氧化酶活性对保肝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诃子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诃子提取物(0.8,1 mg/L)和0.9 g/kg所制备的含药血清能够改善CCl4所引起的细胞形态变化,显著提高细胞活力,能够有效抑制CCl4引起的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并提高脂质过氧化酶SOD 和GSH-Px的活性。结论诃子提取物及其含药血清具有保肝作用,这种作用与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关键词】 诃子; 肝损伤; 抗氧化

诃子为常用的中药之一,收载于《中国药典》[1]。诃子是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或绒毛诃子Tchebulm Retz var tomentell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生产于印度及斯里兰卡,我国云南亦有生产。诃子具有涩肠止泻敛肺,降火利咽的功效。诃子的主成分为诃子酸(chebulinic acid)、诃黎勒酸(chebulagicacid)、1, 3, 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等[2]。近期报道有三帖类、多元酚酸类、脂肪族化合物以及氨基酸、矿物质等成分[3]。对诃子药理作用研究发现诃子具有抗菌、强心、抗氧化以及解痉等作用[4],另有文献报道含有诃子的复方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及抗艾滋病毒活性[5,6]。关于诃子保肝作用的研究,本研究室在先前的动物实验中已有报道[7]。本文采用体外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肝细胞原代培养,用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观察诃子提取物(extract of Terminalia chebula Retz,ET )对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以及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并为进一步发现活性组分确定体外筛选技术。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物诃子购自内蒙古凯蒙大药房,经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植化教研室庞秀生教授鉴定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干燥成熟果实。

1.2 试剂MTT、Ⅳ型胶原酶购自SIGMA公司,RPMI-1640购自GIBCO公司,CCl4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生产,GOT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DA、SOD、GSH-Px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其它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1.3 动物清洁级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0)g,购自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号YXQ(蒙)2002-0001)。

1.4 仪器SCOTT-Ⅱ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意大利MENARINI公司),72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高速冷冻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厂),MODEL680型酶联免疫检测仪(Bio-Bad LABORATIES,INC)。

2 方法

2.1 诃子提取物的制备100g鞣质经3次丙酮提取后(55℃加热回流提取),弃去残渣,收集合并3次滤液 ,加入等体积的乙醚除杂质,弃去醚层,收集水层,用等体积的醋酸乙酯萃取5~6次,收集醋酸乙酯层,回收醋酸乙酯,在55 ℃水浴蒸干得黄色粉末,研磨备用。

2.2 诃子含药血清制备大鼠实验前禁食12 h,大鼠20只分为5组,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 h。空白组每天灌服蒸馏水(2 m1/kg)、诃子含药血清4个不同给药组(剂量分别为0.06,0.3,0.6,0.9g/kg),各组每天给药2次,连续灌服3 d并在最后1次灌胃后2 h,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行腹主动脉无菌采血凝固后,低温离心分离血清,将各组4只大鼠血清混合,置-20℃冰箱保存备用[8]。

2.3 大鼠肝实质细胞原代培养取Wistar大鼠1只、体质量(200±20)g雌雄不限、先腹腔注射4%戊巴比妥钠50mg/kg麻醉,皮毛消毒后,背位固定在解剖板上,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分离肝脏,找到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并尽量与周围组织剥离干净,在门静脉近心、远心端以及下腔静脉各穿一根灭菌手术线后,结扎门静脉远心端和下腔静脉手术线,做门静脉插管。先以37 ℃的灌流液以蠕动泵恒速在位灌流,待肝脏肿胀变大后,迅速剪断下腔静脉结扎线的远心端以使灌流液顺畅流出,待预灌流液结束后,更换为Ⅳ型胶原酶灌流液,继续做在位灌流,灌流结束后剪断肝脏与周围组织的连接,将肝脏移至玻璃平皿中用不完全1640培养液清洗,之后小心撕开肝脏包膜轻轻振摇抖落肝细胞成肝细胞悬液。收集悬液于锥形瓶中,37 ℃振荡培养 15min,培养结束后立即置冰水中冷却,100目不锈钢钢网过滤,收集滤液在4℃条件下800 r/min离心 3 min,弃上清,用清洗液按照上述条件清洗离心3次,末次弃上清后,以培养液重悬制成 1×106个/ml肝细胞悬液,用台盼蓝染色,当肝细胞活力大于 85%时用于实验[9]。

2.4 CCl4致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肝细胞培养36h后,更换培养液并加入CCl4(终浓度为20mmol/L)以少量的DMSO助溶,继续培养1h。

2.5 MTT法检测诃子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对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取贴壁生长的肝细胞,设空白组、CCl4模型组、诃子提取均设置4个剂量组(0.4,0.6,0.8,1mg/L);另外设置4个诃子提取物含药血清组,使血清终体积为20%,每组设8个复孔。各组在加入CCl4培养1 h后,分别加入待测药物继续培养6h,在光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同时每孔加MTT 10 μl,孵育4h,弃去上清,每孔加DMSO 150 μl,振摇10 min,在570 nm处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

2.6 GOT、MDA、SOD和GSH-Px的检测收集各孔中的细胞,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GOT、SOD和GSH-Px以及MDA含量。

3 结果

3.1 光镜下观察诃子提取物对于CCl4所诱导损失的保护作用在光镜下观察发现CCl4损伤1h后,肝细胞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镜下可以看到细胞的膜结构被破坏,大量肿胀坏死细胞。而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组中对于这种形态改变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3.2 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对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后细胞活力的影响诃子提取各浓度组(0.4,0.6,0.8,1 mg/L)分别作用于肝细胞损伤6h后,由MTT结果可以看出,诃子提取物0.6,0.8,1 mg/L组中与CCl4模型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

3.3 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对GOT的影响诃子提取物对于CCl4所致的GOT渗出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显著降低GOT的活性,在0.6,0.8,1mg/L 剂量时对CCl4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

3.4 诃子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对肝细胞MDA的影响CCl4损伤后可以导致显著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显著升高,诃子提取物在0.6,0.8,1 mg/L时能够显著抑制CCl4所致的MDA升高(P

3.5 诃子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对SOD及GSH-Px的影响SOD和GSH-Px是体内重要的抗脂质过氧化酶类,诃子提取物0.6,0.8,1 mg/L能够显著的提高SOD的活性(P

4 讨论

诃子是在中蒙药中经常使用的一味药,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实验中采用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的方法,CCl4 是经典的致急性肝中毒试剂。目前,一致认为自由基的形成及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是其中毒作用的主要机制。CCl4 在肝细胞内,在细胞色素P-450作用下,产生O 2-·、C C l 3- ·、C C l 3OO-·、·OH 等自由基和H2O2,诱导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并引发一连串的自由基链反应,从而破坏生物膜结构的完整性,引起膜通透性增高,导致胞内相关酶外释,细胞内氧化还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导致细胞死亡[10]。实验中通过镜检以及MTT法发现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对于CCl4诱导的细胞的死亡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显著的提高细胞活力。表5 诃子提取物含药血清对CCl4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SOD、GSH-Px的影响 MDA 是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细胞中MDA 含量多少可反映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SOD和GSH 是细胞内源性重要的抗氧化剂,其含量多少是衡量细胞抗氧化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因此,MDA 生成量与SOD和GSH 含量水平两个指标可直接反映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在诃子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均可以降低MDA的含量并提高SOD和GSH 的活性,以上均提示了诃子的保肝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总之,我们通过体外实验发现诃子的保肝作用与提高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血清药理学被用于诃子保肝作用的研究中。但是,通过对比发现,可能由于诃子保肝有效成分含量低或在体内生物利用度比较低,导致了诃子提取物含药血清保肝作用并不是很理想。而这些正是下一阶段研究方向,通过本实验中建立成熟的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为筛选诃子保肝作用活性单体并完善相应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46.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3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24.

[3] 丁 岗,刘延泽.诃子中的多元酚酸类成分[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1,32(3):193.

[4] 张海龙,裴月湖,华会明.诃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1,18(6):453.

[5] Yoskiki K. Antitumor agents,1291 tannins and related compounds as selective cytotoxic agents[J].J Nat Prod, 1992. 55(8):1033.

[6] Nonaka G. Anti-aids agents; 2’: inhibitory effects of tannins on HIV reverstransoriptase and HIV replication in H9 lymphocyte cells[J]. J Nat Prod, 1990. 55(3):587.

[7] 张述禹,白喜翠,李春汇. 诃子醇提取物对实验动物肝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1997,10(4):41.

[8] 韩俭于,红 娟,吴勇杰, 等.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学研究—抗菌试验含药血清处理方案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2,18(2): 47.

保肝药物范文3

【关键词】 呼吸道 合胞病毒 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其主要病变累及毛细支气管,亦可累及支气管和肺泡而致RSV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喘憋等,RSV所致肺炎临床表现较危重,病死率高,故受到极大的关注。长期以来,临床上尚无抗RSV感染的特效药物,亦无安全有效的抗RSV感染的疫苗。多年研究表明西医治疗RSV感染疗效不理想。中药是中华医学的瑰宝,来源广泛,抗病毒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故本文就RSV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西药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1 RSV的特性

RSV属副粘病毒科肺炎属,是一种有胞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有大约15 000个氨基酸,有1个血清型可分为A、B两个亚型。RSV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其次污染的手指直接将病毒接种到鼻粘膜和眼粘膜也是引起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1]。RSV是一个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病原体,首次感染多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尤其是2~6个月的婴幼儿,是造成婴儿期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2],同时也是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Martinez等[3]发现一部分患儿在生命早期发生RSV下呼吸道感染后,75%~95%患儿可能发展为反复咳嗽和喘息,其喘息症状可反复发生,持续到3岁以上,23%的患儿发展为儿童哮喘,如果存在过敏体质和(或)哮喘家族史可增加这种危险性。RSV也能造成成年人感染,大约50%的成人哮喘加重由RSV感染引起。RSV感染后形成的免疫机制中,呼吸道局部免疫占主导地位。感染在6个月以下婴儿较为严重,与免疫方面尚不成熟有关。

2 抗RSV下呼吸道感染化学药物治疗进展

2.1 抗病毒药物

2.1.1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AD)批准治疗RSV感染的药物,是公认对RSV有一定疗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该药的抗病毒机制除能抑制磷酸肌苷脱氢酶外,还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RNA聚合酶结合于病毒基因组中,导致病毒基因出现致命的基因突变,直接产生抗病毒效应[4]。但用该药病人需监护以及药物对病人和医护人员可能存在潜在毒性,因此,专家建议对患严重RSV感染或具有高危因素的RSV感染患儿考虑使用该药[5]。

2.1.2 干扰素 干扰素为人体在外源性或内源性诱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低分子糖蛋白,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蛋白的翻译及病毒颗粒的装配,激活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合成[6],从而发挥抗病毒的生物学功能。有学者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抗炎、平喘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α1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RSV肺炎,可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缩短病程,还可调节该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功能紊乱,诱导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对预防RSV肺炎后的哮喘有积极意义[8]。但某些患者在应用干扰素过程中,除了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畏寒、肌肉疼痛、头痛、疲乏、纳差、恶心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血糖增高、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骨髓造血功能停滞等,临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2 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扩张剂用于治疗RSV感染患儿的喘鸣,但其疗效也有争议。Bertrand等[9]观察了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或沙丁胺醇的疗效及安全性,发现了肾上腺素较沙丁胺醇可更快地降低临床评分,且两者同样安全。但另一项研究则显示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并不比安慰剂或一般支持治疗效果更好。支气管扩张剂用于治疗RSV感染的疗效不肯定。

2.3 激素类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抑制气道中免疫细胞的活动及减少炎性物质的分泌,对RSV感染引起的炎症和免疫病理的不同阶段均有明显的非特异性抑制作用,可明显抑制小支气管及肺泡炎症,抑制变态反应,使呼吸功能较快地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更快,有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诱发的气道高反应。万永霞[10]在RSV感染传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剂量的泼尼松龙,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总有效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能够迅速缓解毛细支气管炎的喘憋症状,缩短病程。

2.4 免疫调节剂

2.4.1 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可活化TH1细胞,促进IL2的产生,纠正TH2优势免疫应答,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和阻断其激活[11]。刘承梅[12]在RSV感染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用3 d,喘憋症状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2.4.2 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RSVIGIV) 是一种含高浓度的特异性抗RSV的保护性中和抗体,可用于高危儿预防。以往临床研究显示在RSV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中,静脉注射能明显减少RSV排毒,并明显提高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Rodriguez等[13]研究表明用RSVIGIV治疗因RSV感染而住院的高危儿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进行更规范的研究和探讨。

2.4.3 单克隆抗体 Palivizumab是FAD于1998年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它与RSVF蛋白(Fusion Protein)的A抗原决定基结合,从而中和病毒,抑制其入侵宿主细胞,主要用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高危患儿预防RSV引起的下呼吸道严重疾病,已证明其对RSV A株和B株均有效。高危患儿对每四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Palivizumab 15 mg/kg耐受良好,无严重副作用出现,并能达到目标血清浓度(>40 μg/mL)。但其价格昂贵,不适于普遍推广。

3 抗RSV下呼吸道感染的基因治疗

目前有几种靶向病毒核苷酸的反义基因治疗方式:反义寡核苷酸、核酶、脱氧核酶和近几年新发现的RNA干扰技术。反义寡核苷酸须与靶序列结合,通过改变其空间构象或依赖细胞内的核糖核酸酶才能发挥作用,而不同细胞内核糖核酸酶活性水平变化较大,对反义寡核苷酸转移敏感性可能大不相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另外,反义寡核苷酸转移的效率、靶向特异性以及半衰期长短都是目前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治疗RSV感染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针对RSV核酶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脱氧核酶能明显改善RSV所致的细胞病变,推迟病毒感染早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能明显提高感染RSV后细胞的存活率,但其也面临着如何有效的进入细胞、准确的细胞内定位、对抗核酸酶降解等问题。RNA干扰能抑制RSV P蛋白和F蛋白的表达及细胞间的融合改变,并且其作用是特异性的,没有启动干扰素系统。但这些都是在体外实验研究证实的,尚没有应用于临床。

4 抗RSV下呼吸道感染的疫苗

目前候选疫苗的开发主要基于RSV的分子病毒学,策略包括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和DNA疫苗。其中,亚单位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最有前途,已被用于临床试验。多肽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DNA 疫苗的研究仍在动物实验阶段,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5 抗RSV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治疗进展

近年来有许多关于传统中药治疗RSV感染的实验研究,发挥中草药的优势,从整体出发,标本兼治,并通过临床验证取得了较好疗效。给药途径也从传统的口服汤剂发展到口服液、静脉注射、雾化吸入、敷贴给药等多种途径。我国传统中药治疗RSV感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分述如下:

5.1 单味药

5.1.1 柴胡 柴胡具有解热、镇痛、镇静、镇咳、抗炎、抗病原体和抗溃疡等药理作用[14]。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还用于治疗肝炎、流行性腮腺炎和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15]。刘萍等[16]将长成单层的Vero细胞分别用10、100和1 000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的病毒感染,每个TCID接种8管,其中4管做柴胡组,4管做病毒对照组,另设4管正常药物细胞对照组,把所有培养管放入培养箱中旋转1周,每天记录细胞病变(CPE),当病毒对照组有50%~75% CPE时判断结果,发现当病毒感染量等于100 TCID50时,柴胡组有25% CPE,而病毒对照组有50%~75% CPE;当病毒感染量小于100 TCID50时,柴胡组无CPE出现,而病毒对照组有25% CPE,正常药物细胞对照组无CPE出现,表明柴胡具有抗RSV作用。

5.1.2 喜炎平 其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具有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痛作用,能提高体液免疫能力,具有灭活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杨晋等[17]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并与利巴韦林比较,结果喜炎平组总有效率95%,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为75%(χ2=4.80,P

5.2 复方制剂

5.2.1 五虎汤 五虎汤为中医学治疗小儿外感喘证的传统名方,经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五虎汤治疗小儿阵发性喘憋性肺炎疗效可靠。体外实验研究显示在对RSV空斑和病毒繁殖量有降低作用,在动物体内对小鼠肺组织病毒滴度有降低作用,对小鼠肺组织炎症有改善作用[18]。

5.2.2 金贝清肺颗粒 金贝清肺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宣肺平喘之功效,金贝清肺颗粒所含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抗病毒作用。有研究表明将金贝清肺颗粒用于RSV肺炎动物模型,结果显示该药物在0.36 g/kg剂量开始对RSV有抑制作用,到1.45 g/kg 剂量即可完全抑制RSV在肺组织的增殖,而使动物免于感染RSV性肺炎,该作用在0.72 g/kg剂量以上明显优于利巴韦林[19]。

5.2.3 双黄连粉针 双黄连粉针剂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味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早在1988年张兴录体外实验已证实双黄连对RSV具有抑制作用[20],对RSV感染模型动物雾化给药证明其可降低小鼠肺病毒滴度,且无毒副作用[21]。双黄连粉针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也可使患儿RSV检出率降低,加速病情缓解,减轻患儿呼吸道症状、体征,减慢呼吸率,加快退热过程;可提高氧分压和改善喘憋,使X线胸片中肺气肿阴影减轻及加快炎症吸收。此外,为了减少全身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有学者采用雾化吸入、局部敷贴等方法治疗RSV感染,并取得良好疗效。中药在治疗RSV下呼吸道感染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孟秀芳等将临床应用30年的验方“柴葛退热汤”制成的“柴葛退热灵”口服液,退热效果较双黄连口服液快而持久,并且未发现体温异常回升现象[22]。在以上基础上利用现代制剂工艺将其进一步制成柴葛口服液供临床观察应用多年,证明对多种病毒(包括RSV)、细菌所致的上感、腮腺炎、高热等症有确切的疗效[23],为RSV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提供了又一良药。

综上所述,抗病毒化学药物治疗RSV感染疗效不够理想,存在潜在的毒副作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疗效又不肯定;被动免疫药物IVIG、RSVIGIV和Palivizumah防治RSV感染价格昂贵,很难为大众所接受;基因治疗和疫苗预防尚在研究阶段;而中药治疗小儿RSV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价格低廉,而且中药在剂型及给药途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并针对小儿服药较为困难的特点,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剂型改革,将开发出更多疗效突出、安全方便、口感良好、质量可靠的中药新制剂。

参考文献

[1] Melvin I, Mark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s [J]. Clin pediatr, 1992, 31: 688691.

[2] RC Welliver.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d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J].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3, 22(2 Suppl): S612.

[3] Stein RT, Sherrill D, Morgan WJ, et 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early life and risk of wheeze and allergy by age 1~3 years [J]. Lancet, 1999, 353: 541545.

[4] Crotty S, Cameral C, Andion R. Ribavilins antiviral mechanism of action: lethal mutagenesis? [J]. Mol Med, 2002, 80: 8695.

[5] 赵宇红, 申昆玲.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进展[J]. 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2): 152.[6] 申昆玲.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治疗[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7, 12(1): 69.

[7] 毕成煜. 重组人干扰素α1b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7, 14(3): 3334.

[8] 陈建江, 陈彩凤, 杨华英. α1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50例[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 22(5): 566567, 570.

[9] Bertrand P, Aranibar H, Castro E, et al. Efficacy of nebulized epinephrine versus salbutamol in hospitalized infants with bronchiolitis [J]. Pediatric Pulmonol, 2003, 360(9327): 101102.

[10] 万永霞.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72例临床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 13(1): 5253.

[11] 陈胜寒, 沈桂秀, 董 玲, 等. 喘鸣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E及补体的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 1993, 31(6): 364365.

[12] 刘承梅. 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4): 702703.

[13] Rimemberger PC, Burekkozlowska A, Morell A, et al. Aerosolized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of RSV infection in infants [J]. Pediatr Infect Dis, 2003, l5(3): 209.

[14] 龙全江. 八十年代以来柴胡以及方剂药理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2, 2: 5051.

[15] 励时杰. 小柴胡冲剂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 河北医药, 2003, 25(1): 47.

[16] 刘 萍, 蒋明波. 柴胡注射液在细胞培养中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J]. 河北医药, 2006, 34(4): 261.

[17] 杨 晋, 刘宏伟, 丁梅芳.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15): 35033504.

[18] 贺双腾, 欧正武, 伍参荣. 五虎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J]. 中草药, 1995, 26(11): 585588.

[19] 徐 霞, 隋在云, 隋丽云. 金贝清肺颗粒体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2): 403404.

[20] 张兴录. 双黄连注射液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88, 8(4): 263.

[21] Kong X, J iang Z, Zhao ri G.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ies on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aerosolize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huanghuanglian [J]. Jap Pediat Soc, 1993, 97: 289.

保肝药物范文4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类型分为菌血症、肺炎、烧伤和手术部位感染、脑膜炎、眼科术后感染和泌尿道感染。随着PA耐药率增加,且呈多重耐药,其趋势是:对碳青霉烯类仍最敏感,但敏感率已经下降甚至明显下降;头孢哌酮/ 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PA显示较好抗菌活性;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抗PA活性与碳青霉烯类相仿或略优;喹诺酮类对PA耐药率不断增加,而氨基糖苷类仍保留较好活性。在我国,因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头孢他啶对PA的良好抗菌活性,在尚未威胁生命的中重度感染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 铜绿假单孢菌; 医院感染; 耐药;药物治疗

1 铜绿假单胞菌病原学概述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nonfermentative Gram-negative bacilli,NFGNB)是指一群不发酵葡萄糖、无动力、生长要求很低、毒力各异的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黄杆菌属和产碱菌属。近半个世纪来NFGNB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十分困难,因而日益受到重视[1] 。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假单胞菌属中最常见和研究最多的一种细菌,也是NFGNB中毒力最强者。PA的许多细胞和细胞外产物具有毒力,主要有菌毛、粘液外多糖、内毒素、外毒素、蛋白酶、溶血素和绿脓素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PA菌毛特殊的分子序列,其作为配体或称粘附素很容易与宿主细胞粘附受体结合。病毒感染或创伤使上皮细胞暴露更多粘附受体如板层素可增加PA的粘附。纤维连接蛋白则可抑制粘附,研究显示用胰蛋白酶处理的人上皮细胞表面纤维连接蛋白被清除,隐蔽部位受体被暴露,PA粘附增加。宿主和PA本身的许多因素均可以赋予PA更强的粘附能力,成为住院患者特别是重危患者呼吸道、肠道等最常见定植菌之一[1,2] 。

2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类型

2.1 菌血症:PA菌血症大多缘于强毒力细菌突破宿主防御机制及细菌污染静脉内装置或液体直接进入血流所致,偶尔亦见于内窥镜检查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器械或液体污染。与致命性医院获得性PA菌血症大多数病例不同,偶尔可见无症状性PA菌血症和有症状性PA静脉导管菌血症不用抗生素治疗而自行恢复[1]。

2.2 肺炎:在选择性患者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和防污染毛刷采样培养表明PA是NP的首位GNB病原体。PA-NP的易发因素包括结构性肺病(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基础慢性肺病、机械通气和恶性肿瘤。感染途径包括咽部定植PA的微吸入和环境或患者储菌库中PA直接经气管(气管导管、吸痰管污染)进入下呼吸道。PA肺炎的病理学改变为弥漫性、小的坏死性结节、区域性出血和小动脉的假单胞菌血管炎。

2.3 烧伤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PA是烧伤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随着烧伤面积或深度增加,PA定植或烧伤毒血症的危险性升高。所以术前选择性应用抗PA抗生素可能降低感染危险性。

2.4 脑膜炎:PA是烧伤病房和颅脑外伤病房医院获得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2.5 眼部感染:PA是高破坏性眼部感染病原体,表层感染可迅速导致角膜或巩膜穿孔,发生眼内炎和视力完全丧失。PA医院内眼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角膜创伤或手术、被污染的滴眼液或洗眼液多次应用、中性粒细胞减少。散发性眼部PA感染可见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眼部。

2.6 泌尿道感染:PA能粘附于膀胱尿道上皮细胞。导尿和器械检查污染是主要感染来源,直肠、肛周或尿道PA定植可以先于泌尿系统感染。留置导尿患者PA菌尿症常在2~3 月内自行消除,膀胱和肾脏坏死性感染极其少见,肾盂肾炎作为菌尿症的并发症亦不常见。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尚无有效措施,引流系统注入消毒剂或采用氧化银涂层导尿管均不能证明有益。

3 药物治疗

3.1 青霉素类

3.1.1 羧苄西林:本品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青霉素类药物,本品抗菌作用较弱,需要很大剂量才能有效,在体外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与多粘菌素合用时出现累加或轻度拮抗作用;乙酰半胱氨酸可加强本品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

3.1.2 哌拉西林: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与亚胺培南联合对多数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拮抗作用。不与头孢西丁同用,因后者可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铜绿假单胞菌出现拮抗作用[3]。

3.1.3 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本品为哌拉西林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组成的复方广谱抗生素。哌拉西林不耐酶,而加入他唑巴坦可在不同程度上保护哌拉西林不被β2内酰胺酶灭活,从而提高了哌拉西林抗产酶耐药菌的作用。

3. 2 头孢菌素类

3.2.1 头孢他啶:本品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是目前应用的头孢菌素中活性最强者。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稍弱于某些氟喹诺酮类药物,但远比哌拉西林、阿帕西林、阿洛西林、羧苄西林等为强,亦优于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与妥布霉素相仿或略优。本品与下列药物有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硫酸多粘菌素B,青霉素。本品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在其他溶液中为差,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同一容器中给药,与万古霉素混合可发生沉淀。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速尿等强利尿剂合用时需严密观察肾功能情况,以避免肾损害的发生。

3.2.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由于头孢哌酮抗β-内酰胺酶性能较差,而舒巴坦对由耐药菌株产生的各种β- 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可增强头孢哌酮抗拒多种β- 内酰胺酶降解的能力,可保护头孢哌酮不受β-内酰胺酶水解,对头孢哌酮有明显的增效作用(MIC 降低) 。与氨基糖苷类一起应用时应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情况。本品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不能混合以免发生沉淀。

3.2.4头孢吡肟:本品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似或略差。但对部分头孢他啶耐药株仍具抗菌活性。最主要不良反应是防止出现伪膜性肠炎。

3.2.8 头孢克定:本品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多细胞壁的穿透性增强,对各种β-内酰胺酶亲和力很低,不易被水解。其最突出的特点为高度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其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氨曲南强4倍,较头孢他啶强4~16倍,对耐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及庆大霉素的菌株仍可有效。

3.3 其他β-内酰胺酶抗生素: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亚胺培南为硫霉素的脒基衍生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及某些其他假单胞菌的作用较头孢噻肟强20~70 倍,亦强于拉氧头孢和哌拉西林。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40范围在2~8mg/ L 之间,其活性相当于头孢他啶。本品虽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但在体内可被肾脏脱氢肽酶Ⅰ代谢灭活,单独应用时,可受肾肽酶的影响而分解,药效降低。西司他丁本身不具抗菌作用,对β-内酰胺酶也无抑制作用,但西司他丁可阻碍脱氢肽酶对抗生素的水解,因此与等量比(1∶1) 的亚胺培南合用,阻断亚胺培南在体内的代谢,保持亚胺培南在肾脏中不被破坏,从而增加尿液中亚胺培南浓度。西司他丁还可阻抑亚胺培南进入肾小管上皮组织,减少亚胺培南的排泄并减轻药物的肾毒性。

3.4 氨基糖苷类。

阿米卡星:本品最突出的优点是对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等稳定,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高效,而且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抗菌作用比卡那霉素强。与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或头孢噻肟联合应用时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

3.5多肽类抗生素。

多粘菌素B: 本品主要用于耐氨基糖苷类、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铜绿假单胞菌或其他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由于本品毒性较强,又有较安全的抗生素可供替代,故一般不将本品作为一线抗感染的全身用药。本品溶液现在多用于滴眼或结膜下注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疗程中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3.6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本品对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目前临床应用的氟喹诺酮类中最高者。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属的多数菌株有抗菌作用,但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明显增高,所以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重度感染,已很少单独应用,多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用药。

3.7 其他抗生素。

磷霉素:本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合成而发挥作用,属杀菌性广谱抗生素。对大多数的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作用,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过敏性。虽然本品的体内抗菌活性较体外为强,但总的抗菌活性较弱,所以常与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但是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患者应慎用。

4 联合用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4.1联用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治疗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率高达86.6%,细菌清除率达89.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3]。

4.2 头孢他啶加氯唑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效。

4.3 磷霉素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联用治疗急性血液病伴有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获得优异疗效。

4.4 磷霉素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感染均获良好的体外协同作用。

4.5 头孢类抗生素与红霉素联合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身几乎没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说明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减少生物膜对抗菌药物的吸收以及释放水解酶对抗生素的灭活,使到达生物膜的抗生素浓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4]。

4.6 头孢他啶或多粘菌素B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5] 。

4.7 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 哌拉西林为半合成酰脲类青霉素,其组织渗透性好,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但其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而他唑巴坦为舒巴坦衍生物,属不可逆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仅对临床上重要的β-内酰胺酶,而且对部分染色体介导的Ⅰ型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明显增加了哌拉西林对酶的稳定性从而增强了哌拉西林的抗菌活性,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5 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也很重要,强化易引起院内感染的手术及侵入性操作、器械消毒、无菌护理等程序,加强ICU 病房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能有效防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此外,还应注意其他传播途径,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为接触传染,通过患者的分泌物、血液、伤口、敷料等传播,必须防止交叉感染。如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即行床边隔离或置单人病床。如有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加强机械通气管的消毒工作,能有效阻止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和交叉感染。勤洗手、正确洗手已提到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首位。与此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于切断感染途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涛,罗永艾.医院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65

[2] 时淑珍,穆原,吴霞飞,等.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5):225

[3] 谢景超. 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耐药及其多重耐药评估[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85

[4] 时军,谢景元,唐学义. 左氧氟沙星与奈替米星联合治疗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J] .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 , 25 ( 4) : 304-305

[5] 王秀荣,张永红,尹晓琳,等. 联合用药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 ,26 (2) :125-126

保肝药物范文5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药物敏感性;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c)-0174-03

Study of the susceptibility of drugs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uring 2006 to 2010 in one hospital

JIANG Li1 CHEN Hui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Jiangxi Provincial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Nanchang 330006,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Jiang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Nanchang 33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tection of resistance to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 aeruginosa) and the drug sensitivity dynamic changes of commonly used antibacterial drug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ational reference of clinical antibiotics. Methods P. aeruginosa were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 with the disc diffusion method (K-B) to have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in vitro in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of Jiangxi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 2006 to Dec. 2010. The data of the test were analyzed by the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method.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susceptibility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sensitivity ratios of imipenem, cefepime, ceftazidime, piperacillin, ciprofloxacin against P. aeruginosa were all above 60%. Those of cefoperazone sodium/shu TAZ, amikacin, piperacillin/tazobactam were all above 70%. The total sensitivity ratios of cefoperazone sodium/shu TAZ, piperacillin/tazobactam had a rising trend and that of imipenem, ceftazidime, levofloxacin a downward trend. Conclution Though ceftazidime, cefoperazone sodium/shu TAZ, imipenem having a high susceptibility to P. aeruginosa, respectivity, the sensitivity ratios of these drugs have take on slowly decrease year by year. The compound preparation of anti-pseudomonas drugs contained β-lactam have mor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an the β-lactam drug.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monitoring the drugs-resistant P. aeruginosa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making 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 in order to prevent drug sensitivity, which can reduc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tibacterial drugs; Drug susceptibility; Rational drug use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也是老年人肺部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最为棘手的细菌。在医院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率极高,感染宿主多为免疫功能低下和有侵袭性操作者,可以造成医院感染的流行。现根据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微生物室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数据,对5年间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敏感性及其敏感趋势分析,为当前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微生物室提供2006年1月~2010年12月5年中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计1 289株。

1.2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1]。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 或API 鉴定系统。

1.3 体外药敏实验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6版要求,药敏实验采用K-B法,药敏纸片购自英国0xiod 公司,分别为:亚胺培南(IPM)、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A)、头孢他啶(CAZ)、头孢曲松(CRO)、头孢吡肟(FEP)、头孢噻肟(CTX)、左旋氧氟沙星(LVF)、阿米卡星(AN)、哌拉西林(PIP)、复方新诺明(SMZ)、环丙沙星(C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

1.4 质量控制

ATCC 25922 大肠埃希菌、ATCC 27853 铜绿假单胞菌、ATCC 25923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质控菌株,对上述过程进行全程质控。

2 结果

2.1 5年间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

具体见表1。

2.2 药敏结果

具体见表2。数据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为50%~70%的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以上抗菌药物除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总敏感率均>60%。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70%的抗菌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一直保持较低的药物敏感性,敏感率

2.3 部分抗菌药物敏感趋势

部分呈上升趋势的抗菌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部分呈下降趋势的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见图1。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其分离率高、耐药性广泛、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并时有暴发流行而成为医院感染和抗生素耐药的新热点,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治疗策略一般选用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舒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2]。本文抗菌药物敏感结果显示,以上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选用抗菌药物现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总敏感率均达60%以上。值得关注的是,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及左氧氟沙星,5年来其药物敏感性呈部分下降趋势,笔者对此分析以下:

(1)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率2006~2010年从77.5%降至55.6%;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率2006~2009年从76.8%降至51.6%。此结果与β-内酰胺抗生素在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长期存在不规范使用有关,特别是近期已经出现了对亚胺培南和第三代头孢菌素都耐药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于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已构成严重威胁[3]。钟国权等[4]曾有报道,使用过亚胺培南药物的患者产生耐药的概率是未用过者的24倍,其次,患者接受过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可能会激活β-内酰胺酶生成脱抑制,继而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失去其孔蛋白OprD2,形成对亚胺培南耐药。

(2)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当前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较常用的抗菌药物。从曲线图中看出,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率2006~2009年从74.4%降至47.2.%,呈明显下降趋势。这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复杂的耐药机制有关,细菌Ⅱ类和Ⅳ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是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5]。其次,细菌产生生物膜耐药已经成为细菌又一重要的耐药途径。据研究表明[6],左氧氟沙星能诱导出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的速度加快,这也提示了临床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如果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一定要使用MPC(防突变浓度)浓度以上的左氧氟沙星,并且依据该抗菌药物PK/PD参数设计给药方案,切忌使用治疗浓度以下的左氧氟沙星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使血中药物浓度达不到MPC,从而使急性感染变为慢性感染,严重影响抗菌治疗效果。

另从以上几组数据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总敏感率为76.37%,大于哌拉西林总敏感率的66.40%。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β-内酰胺酶抗菌素,比未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敏感性高,药物敏感性呈部分上升趋势。可能这与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有关。加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目的主要在于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超广谱酶ESBLs细菌的抗菌活性。由此可见,铜绿假单胞菌对含β-内酰胺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比单一β-内酰胺类抗菌活性更强,药物敏感性更高。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极为复杂,对不同抗菌药耐药机制也有所不同,往往是数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该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正确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规范治疗,是防止耐药性的产生,避免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3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36-833.

[2] 封尊玉. 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策略[J]. 海南医学,2010,21(21):57-58.

[3] 谢景超.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暴发流行的动向与监控[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4):376-379.

[4] 钟国权,郑淑妹,邱文影,等.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88-590.

[5] 许宏涛,陶凤蓉,梁玉珍,等. 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2):92-95.

保肝药物范文6

【摘要】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对不同株人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多柔比星(DXRB)或米托蒽醌(DHAQ)对体外培养的4株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DXRB对SMM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QJY次之,HEPG2和Alexander不敏感;DHAQ对QJY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Alexander和SMMC7721次之,同样HEPG2不敏感。结论不同株人肝癌细胞对同一化疗药物可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关键词】 化疗药物; 人肝癌细胞; 细胞毒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usceptibilities of four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s to chemotherapeutics. Methods MTT colorimetric assay was used to test in vitro cytotoxicities of the chemotherapeutics against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s. Results As for susceptibilities to doxorubicin (DXRB), SMMC7721 cell line was the top, QJY cell line was second, Alexander cell line and HepG2 cell line were the less. While for susceptibilities to mitoxantrone (DHAQ), QJY cell line was the top, Alexander and SMMC7721 cell lines were second, HepG2 cell lines was the less. Conclusion Different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s had different susceptibile to same chemotherapeutics.

KEY WORDS Chemotherapeutics;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Cytotoxicity

我国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高发国家,肝癌已占我国肿瘤死亡的第二位[1]。多柔比星(DXRB,doxorubicin)等化疗药物局部化疗尤其是经肝动脉插管化疗已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临床上肝癌患者化疗有些效果较好,有些较差或者无效,其原因与肝癌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有关,也可能与不同肝癌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有关。我们采用4株人肝癌细胞,进行了DXRB或米托蒽醌(mitoxantrone,DHAQ)的体外细胞毒实验,以评价人肝癌不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试剂

DXRB为浙江海门制药厂产品;DHAQ由四川大学药学院张志荣教授提供;噻唑蓝(MTT)为Fluka公司产品; 二甲基亚砜(DMSO)为AR,广州化学试剂厂产品。

1.2 细胞株

4株人肝癌细胞(SMMC7721、HEPG2、QJY和Alexander)均为本室保种传代。

1.3 MTT比色分析法

参照文献方法[2],在96孔板中加入细胞(0.5~1)×104/孔,待细胞贴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DXRB或DHAQ,于37℃,5% CO2条件下孵育一定时间,加入MTT(用PBS配成浓度5mg/ml,12μl/孔),继续孵育6~8h,吸弃上清,加入DMSO(150μl/孔),混匀后于570nm波长处测吸收光度(A570),按下式计算杀伤率:

杀伤率=1-实验孔A570对照孔A570×100%

2 结果与讨论

2.1 DXRB杀伤作用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关系

DXRB对SMMC7721细胞具有较强杀伤作用,且具药物浓度依赖性(Fig.1),随作用时间延长,杀伤作用增加,表现为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降低(Fig.2)。

2.2 DXRB对4株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DXRB与细胞作用72h后,对SMMC7721细胞杀伤作用最强,对QJY次之,对于HEPG2和Alexander基本上无杀伤作用(Fig.3),表明DXRB对不同株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敏感性不同。

2.3 DHAQ对4株人肝癌株的杀伤作用

Fig.1

Dosedependent cytotoxicity of DXRB to

SMMC7721 human hepatoma cells

after 48 hours coincubation

Fig.2

Time course for cytotoxicities of DXRB to

SMMC7721 humanhepatoma cells

与人肝癌细胞作用72h后,DHAQ对QJY杀伤作用最强,Alexander次之,SMMC7721较弱,而HepG2基本上无杀伤作用(Fig.4),表明DHAQ对不同株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敏感性不同。

2.4 DXRB和DHAQ对4株人肝癌细胞杀伤作用比较

对于SMMC7721细胞,DXRB杀伤作用强于DHAQ;对于QJY细胞,DXRB、HDAQ杀伤作用接近;对于Alexander细胞,DHAQ杀伤作用强于DXRB;对于HepG2细胞,DXRB、DHAQ均无有效杀伤作用(Tab.1),表明不同株人肝癌细胞对于不同化疗药物杀伤作用的敏感性不同。

DXRB、DHAQ均为蒽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类似。DXRB是临床上常用广谱抗癌药,是肿瘤化疗方面最重要药物之一。DHAQ是国产二类新药,临床研究中对乳腺癌和白血病等肿瘤抑制作用已得到肯定[3]。肝癌的不同株系对同一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很大(Fig.3,Fig.4),提示在评价某一种化疗药物体外对某一肿瘤的药效时,应选用该种肿瘤的多株细胞来进行实验;也提示在临床用药时,一种化疗药物对同种肿瘤的不同个体疗效可能不同。

参考文献

[1] 叶胜龙. 肝癌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3):191~192.

[2] 刘晓波,马布仁,曾祥元. 多抗甲素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10(6):445~448.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