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地震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地震知识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清理未批先用、批而不用、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进一步巩固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成果,确保国家土地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障我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自查为主。这次专项行动实行上下联动、自查为主。专项行动的基础是自查自纠,领导小组对专项行动进行督查和指导。
2、突出重点。这次专项行动主要通过对新增建设用地的清理,全面摸清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项目用地和批而未用土地,重点查处未批先用等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3、重在整改。针对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从管理上查找原因,举一反三,及时纠正,认真整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规范管理。
4、区别对待。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已经依法严肃处理的不再处理。各村、各单位不主动自查自纠,通过土地执发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抽查或群众举报发现的,依法从严查处。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1、各类新增建设用地的清理。主要是清理年月日至年7月31日期间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摸清未批先用,非法批地等情况。
2、土地批而未用的清理。主要清理年月日以来经依法批准的集镇建设用地,摸清土地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建、建而未用、用而未尽和土地粗放经营等情况。
3、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项目用地的清理。主要清理辖区内经营性用地情况,特别是摸清单独选址工业项目用地擅自改变用途进行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用地的情况。
4、查处未批先用等土地违法违纪案件。对清理出来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进行查处,特别是要严肃查处未批先用、非法批地、擅自改变工业用地性质进行房地产或其他经营性用地开发,以及严重侵害背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案件。
四、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组织方式
成立全镇土地执法专项行动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所,负责日常工作联络和协调。
(二)执法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自查清理阶段(9月6日至9月14日)各村对辖区内各类建设用地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后,分门别类进行梳理,逐宗登记造册,并及时将自查情况汇总后上报镇土地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整改处理阶段(9月15日至10月15日)。各村、各单位针对自查清理出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做到边整边改。对征而未供、供而未建、建而未用、用而未尽和土地粗放经营的,要及时盘活和利用;对未批先用、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整改处理情况要形成工作总结报告送镇土地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防地震知识范文2
关键词:地方立法诊所 ;立法技能; 主旨; 立法语言
中图分类号:D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93-02
诊所教学在中国方兴未艾。诊所教学之主旨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技能,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法律实践中学习法律,在法律实践中获得法律的创造性思维,最终造就既具备法律理论素养、社会责任感,又具备法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法律人才[1]。按照此说,诊所教学的主旨有二:一是培养学生的“德”,二是培养学生的“能”。大多数论者都强调第一项,即认为诊所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德”,亦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社会责任感[2~3]。然笔者以为,诊所教学的主旨乃是培养法律职业能力,尤其是法律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地方立法诊所教学也不能例外。原因如下:第一,长期以来,学生品德教育乃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内容,法律诊所教学中强调思想品德教育有“僭越”之嫌疑。法科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从小就接受思想品德课教育,而作为法律人(法律职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社会责任感和其他职业者的相关方面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作为实践教育的法律诊所教学,仍然强调法科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其必要性是令人质疑的。第二,对法科学生而言,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两者的关系,笔者认为,职业能力是“主产品”,思想品德是“副产品”,而不是相反。亦即,对法科学生作思想品德教育,并不能自然提高其法律职业能力。相反,对法科学生作认真严厉的职业能力培养,则能够培养其许多优秀的品质。如在诊所教学中,学生实际调查技术的培养,办案能力的培养,就都涉及到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走访当事人,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其耐心、诚恳度等等内在品质的培养。甚至本文所探讨的立法技术中法律语言表达技术的培养,都可以培养其作为法科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认真细致、“较真”等不可或缺的品质。第三,过于强调思想品德而不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可能给学生造成这样的误会:法律原来也是可以“粗放经营”的。而这种误会则完全可能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法律功课,导致其能力不能有效的提高,直至其不能胜任未来的法律职业。
正是本着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为主旨,北方民族大学“地方立法诊所教学模式探研”课题组开始了扎扎实实的对学生立法技术能力的培养工作。本文以下就对地方立法诊所教学的教学主旨,以及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以期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一
北方民族大学“地方立法诊所”从本校法学院中招收学员30名,大多是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因为学生如果没有相当的法学基础知识,是无法胜任立法技术工作的。我们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地方立法文件或其草案。具体包括:《银川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条例》,《银川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银川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关于月牙湖林场胡杨林保护的决定》,《银川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银川市奖励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银川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银川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教育条例(草案)》等。同时,北方民族大学“地方立法诊所教学模式探研”课题组与银川市法制办、银川市人大常委会等单位密切合作,请它们的负责人来给诊所学生讲课,或者带学生去旁听银川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会议,或者带学生到有关部门去调研。
二
我们侧重培养学生的立法语言表达技术和立法调查技术[4]。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灵活使用法律的各种技巧、方法、能力和素质,学会如何分析、查证事实等综合性能力。本文以下主要是介绍对学生立法语言技能的培养。
地方立法诊所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让学生对现有的地方立法草案“挑刺”,即指出它们的缺点;第二个阶段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起草立法草案,然后和学生一道,集体进行修改。两个阶段都是对学生立法语言能力的培养。
防地震知识范文3
关键词:地震勘探 施工组织 管理方式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村镇规模成倍扩大,厂矿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与日俱增,加上变面元的高精度大道数观测系统,使得人员设备都成倍增加,这都无疑增加了采集施工的难度。老油区工农关系又比较复杂,对保障正常施工更是增大了难度。大量的民工综合管理、生活保障,以及外租车辆生产组织本身就是一大难题,传统的组织方法已经不适应目前地震勘探发展的需要。
1以往施工方式存在的问题
(1)排列的纵向管理。现在三维接收线距为100m,甚至50m,由于各班组距离很近,在设备和人员的管理上容易造成混乱,原来传统的以线为单位的纵向班组管理不合适。
(2)在老油区开展三维采集施工,采集道数多,线距和道距小,接收面积大,施工人员密集。这势必造成对地面和地表破坏性更大,而且几千道的排列同时保持良好畅通状态才能放炮,在经济日益发展的老油区完成施工难度很大,提高施工效率已经迫在眉睫。
(3)过去施工前,仅做一份整个工区的施工设计即可,而现在施工线束多、面积大,每线束的具体情况都可能大不相同,这包括地表、地面和工农关系等方面的情况都相差很大,以往的设计方法可能会导致每束线的施工效率和质量都不稳定。
(4)现在的地震施工炮点密度很大,而近年来村庄规模增大、厂矿数量增加使得地表上的障碍密度增大,这势必造成炮点偏移和补井的数量随之增大,同时使得质量控制难度加大。
2施工组织新方法
2. 1排列的管理
过去三维排列管理的模式和二维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过去观测系统线距很大,目前高精度三维施工线距和道距都很小,如果仍按照二维的管理模式势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管理难度的增加。根据施工中观测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采集分队管理,使之适应老油区的复杂地表障碍、工农关系的特点,实现排列的快速铺设和收起及其移动和保证人员设备的安全。
2.1.1强化培训
过去施工中,培训内容很少,也不够规范标准。培训要求仅是以达到能基本完成本职工作为目的;而当今行业规范比较多,对员工的要求更标准。岗前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是完成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高效优质完成排列工作的基石;因此要提高排列的管理效率,加强岗前培训工作和各项制度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培训要全面,并且有相应的岗位练兵计划和实践,由采集分队长写出培训总结,递交队长审核。对季节工培训后,要做相应的考试。对长期跟随地震队的优秀季节工,要统计其名单纳人采集班组长候选人的行列中。对考试成绩优秀的季节工也要纳人采集班组长候选人的行列中,以充实采集骨干班组长备用人才库。采集分队长全权负责采集分队的生产、安全等。
2. 1. 2细化管理
过去地震采集道数稀少,采集分队内部并不分工就能按时完成采集排列的任务,现在三维采集如果不细化责任和分工就难以及时完成任务。通过三维施工实践,采集分队主要班组分工为坑班、查线班、修线班、加强班、交叉班、巡逻队。查线班包括收放线人员,各班负责人均为队上职工,全面负责班组的事务。细化班组分工后,采集排列工作在效率和质量上有很大提高,同时也减轻了采集分队员工的劳动强度。
2. 1. 3排列纵向管理变为横向管理
由于目前施工方法的原因,检波点密度为50mx 50m,后来改为100m x 50m,线距和点距都很小,班组管理为横向分班组进行管理,看线工、查线工和收放线工按块状的面积型管理。两排站一个班,排列的滚动也就是班的滚动,这样可以方便人员和设备的管理,提高施工的效率。排列采用横向管理后,能快速灵活移动排列和快速查线,并提高了排列的稳定性(图1)。
三维采集排列所需的采集设备、运输车辆都比过去三维多得多。采用的横向管理,每收起一个站就能实现排列的滚动,将会方便设备的看护,提高生产效率。
2. 2全天候施工
三维的大道数大面积接收排列出现问题较多,断线断站或小
线不通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在白天非常突出,因此全天生产的方式应运而生。
自从2005年三维施工以来,均采用了全天生产的模式,通过近年来的粗略统计,夜间生产效率为白天生产效率的4倍以上。在关系复杂的老油区,甚至在5—6倍以上。相比过去的仅白天生产,全天生产须考虑以下问题。
(1)人员的倒班
查线工和看线工都由两个人负责同一区域,基本上是两班倒。负责查线的副分队长也有4个人倒班,采集分队长负责收放线、看线等全面工作。炮班也需要两班倒,并且配备雨衣、水鞋等防雨雪的装备。增加工农员,保证夜间工地上有值班的工农员。参加夜间生产的员工均配备手电筒、可充电手提灯等照明设备,该照明设备还可作为夜间查找位置的信号灯使用。
为了保证生产的优质高效,仪器车上每班配备两名操作员和一名解释员共同监控质量,执行三班倒的模式,让野外技术人员能得到充分休息。钻井分队由于要保证安全和钻井质量的原因,钻井分队只在白天生产。补井班交炮班管理,实行两班倒。
(2)物资的更换
由于全天生产,原则上全部的采集员工都应该吃住在工地,因此除了电瓶、大小线、采集站、油料等需要每天或几天更换之外,对于员工的吃水、伙食等都可以随处自行购买。只要提供足量的帐篷,饮食都由员工自行解决。
(3)防丢失
对于工农关系复杂的老油区,丢失现象可能比其他工区更为严重,尤其是全天生产,员工夜间的视线和精力都大为下降。据统计80%的采集设备均是在夜间或黄昏时丢失的,为此,施工队伍购买了大量的锁具把大小线、采集站等能锁的都锁起来,对于能藏的都挖坑埋藏或用稻草等掩盖住。部分的采集站上还配备了gps定位系统,也起到一定的效果。最常丢失的是电瓶,因此在村镇附近等可疑地段的电瓶都挖坑埋置,或把帐篷搭在电瓶的位置上,以便对其更好的看护;而在较长的停炮时间段里,把电瓶收到帐篷里等办法,来减少电瓶丢失。
(4)夜间安全
由于夜间的视线受到限制,安全情况很复杂;因此,成立由队主管安全的副队长和队安全员直接领导的夜巡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夜巡人员由身体素质好并且品行优良的年轻人组成,从晚七点开始夜巡到早七点结束。夜巡队伍大约由30—50人组成,主要活动在铺设的生产排列范围内,在重点可疑的集镇或较大的村庄附近增加活动次数,或采取蹲点的办法看护采集设备和保护工地上人员的安全。夜巡队伍配备越野车和中巴,安装车载电台和每人配备手持机,时刻监听工地上的情况。
2. 3排列电源管理
全天的生产模式必然导致排列上的电瓶不能在天黑前收回营地充电,而采取的更换排列电瓶的方式是最耽误生产效率的生产环节。合理安排和管理电源设备与人员,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保护设备。在施工工地上,电源主要是储蓄电瓶。对储蓄电瓶来说,在工地上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通常,工地上的电瓶工作1 -3天就可能需要换了,每天早上从充电房把充好电的电瓶用三马车送到工地,每个三马车负责一个班组的工作也就是1-2排的电瓶,按照仪器操作员的指挥一般统一更换电瓶,这样就比电瓶亏电再换减少了停炮时间,增加了生产效率。仪器操作员、生产副队长及解释员在工地的仪器车上现场商议换电瓶的最佳时间,通常在大线被断或某处工农员未能解决等必须停炮1-2个小时的情况下换电瓶,因为大三维更换排列的时间需要两个小时。
换电瓶讲究速度快、隐蔽好,为了减少停炮时间,也是为了减少被人盯梢而被偷抢的机会,从而减少设备损失数量。夜间换电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天黑三马车难以找到其正确位置,电瓶更容易被抢或偷;所以如果排列上的电瓶难以坚持工作到第二天天亮,就必须在当天天黑之前换掉,否则影响整夜的生产。排列上的电瓶也不是全部都能坚持一整夜,有些质量差的旧电瓶可靠性不强,夜间也需要换;因此在负责排列的分队长们和交叉班的排列车里都备有十几个电瓶。
2. 4单束线设计
过去施工中没有单束线设计,由于施工难度不断增加,提出了单线设计。采集资料质量通过各束线的对比,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总结经验和提高质量,更加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和设计。
因此单束线设计一般在施工该束线的测量
工作完成后,单线设计时,解释组设计人员与其他各班组结合,越紧密设计越贴近实际情况,执行率也越高。
单线设计的出现,提前预测施工质量缺陷和施工困难,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稳定施工质量和效率起到很大作用。
2. 5降低补炮率、提高补炮质量方法的创新
在工农关系复杂的老油区,降低补炮率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主要是炮线被拔问题的解决。
在工农关系复杂的老油区,炮线被拔是最严重的。在人口稀少的地区,甚至炮线被连片有组织、有预谋的拔掉,在村庄附近的炮线也是被拔的重点区域。
首先是钻井进度和大炮采集进度相匹配,也就是说提前钻井的数量要适宜。提前钻井的数量太多,甚至出了当时铺设的排列范围,工地上的看守排列的员工就不能监控炮线的安全情况,造成炮线被拔的几率增大。如果放炮速度太慢,大量的井在排列内不当天放完,也会增大炮线被拔的风险。因此,生产队长要根据生产进度合理安排当天的钻井进度。
其次是炮线的隐藏方式也经常变化和创新。炮线出露地面的一端常常为了安全需要埋置在井口周围。
近年的实践证明,炮线被拔数量减少在30%以上。在安全形式复杂的区域可以灵活采取各种方法,回避风险。
3应用实例
在2009年的三维施工中,施工方法的改变使施工组织越来越符合优质高效的要求,同时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在工农关系复杂的老油区,设备被盗抢和损坏以及工农费用的支出是控制成本的主要因素。通过应用新的施工组织方法,使得设备丢损和工农费的支出都大大地减少了,并且得到以下的效果:①单线设计执行率达90%;②降低补测率10%;③施工效率提高10%;④降低补炮率5%。
4认识
(1)三维地震勘探是老油区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的生产组织方法十分必要。
防地震知识范文4
关键词:碎石桩;地震液化;饱和砂土;标贯试验
中图分类号: TU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1.1 砂土液化
饱和砂土在地震、动荷载或其外力作用下, 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 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 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为砂土液化。
1.2 饱和砂土振动液化机理
当振动荷载作用在饱和沙土上时,砂土骨架因为振动的影响受到一定的惯性力和干扰力。由于砂土质量和排列状况不同,再加上各点的起始应力和传递的动荷强度不同,使各个砂土颗粒的作用力在大小、方向上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在砂土颗粒间的接触点引起新的应力。当这种新的应力超过一定数值后就会破坏砂土颗粒间原来的联结与结构,使砂土颗粒彼此脱离接触。此时,原先由砂粒间的接触点传递的有效压力就转为由孔隙水来承担,从而引起孔隙水压力的骤然升高。一方面,孔隙水在一定超静水压力作用下力图向上排出;另一方面,砂土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落。砂土颗粒的向下沉落受到孔隙水向上排出的阻碍,在结构破坏的瞬间或一定时间内使砂土颗粒处于局部或全部悬浮(当孔隙水压力等于有效覆盖压力时) 状态,砂土的抗剪强度部分或全部丧失,砂土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或完全液化。
1.3 砂土地震液化的一般防治措施
拟建建筑场地地层中存在地震液化的土层,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级以上的建筑工程,需按相关规范采取相应措施全部或部位消除地震液化沉陷。抗液化措施一般分队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措施及地基处理措施。前者如:采用箱基、筏基或交叉条形基础等以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等措施;后者如:采用加密法(振冲、振动加密、碎石桩、强夯等)对地基进行处理。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海南省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68号海南省文化公园内,为海南省政府重点公共建筑工程,是集办公、会议、剧院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建筑,建筑面积约23000m2,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总投资1.8亿。该工程地上五层,局部三层;地下一层,局部三层;地下室基础地基土层为中砂层(主台仓地基土层为淤泥层)。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在存在2个含水层,第1含水层系③中砂中的孔隙型潜水,该层水量丰富,主要补给来源为地表水及层间渗流,向场地以外低洼沟谷排泄;第2含水层系附存于⑥粗砂中的微承压水,主要受层间渗流的补给,该层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差。场地浅层地下水位埋深2.60~3.60m,高程2.04~2.81m,根据地区资料表明该区域水位变幅1~2m。
场地位于河流冲积相一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覆盖后期人工填土,地形较为平坦,场地内土层地质特征参数如表1所示。
地基土层物理及力学特征参数 表1
3 土层地震液化防治措施
3.1 土层地震液化判断
本工程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属于强震区。本工程采用桩基础,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后述简称抗震规范)地层液化判别深度取为20m,由表1可以看出在地面以下20m范围内分布两层饱和的砂土:③中砂和⑥粗砂。粗砂层为Q3地质年代形成,按抗震规范可以不考虑液化影响;中砂Q4形成,存在液化的可能性,按抗震规范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中砂层进行进一步液化判断。标贯试验钻孔(控制孔)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中砂层标贯试验成果表如表2所示。
图1 控制孔平面布置图
标贯试验成果表表2
以标贯试验进行饱和砂土液化判断,由于本工程采用桩基础,液化判断深度取为20m,标贯试验锤击数大于标贯试验锤击数临界值时判为液化土,临界值按下式计算:
()
()
式中:为标贯试验锤击数临界值;为标贯试验锤击数基准值,按抗震规范表4.3.4取为13;为标贯点深度(m);为地下水埋深,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本场地取为2.5(m);为土层粘粒含量百分率,欲判断土层为中砂,取为3。
以ZK1点为例计算液化指数,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液化指数计算过程表表3
注:
1)为0及最大值代表液化层顶底界面,其设为0;
2)取值,当=0时,取为;当0,=0时,取为,其它取为;
3)取值,当=0时,取为;当0时,取为;
4)由下式计算:
()
()
5)由下式计算:
根据表3计算过程,得所有控制点液化判断结果如表4所示
控制点液化判断结果表4
由表3可得出场地的平均液化指数为9.3,结合场地地质地貌条件,综合评价地基的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
3.2 饱和砂土地基处理设计
根据抗震规范及相邻建筑物地基处理经验,本工程采用碎石桩对饱和中砂土进行处理,桩体材料为含泥量小于5%、粒径小于50mm的碎石。碎石桩的桩径500mm;桩孔深8.5m,地下室部分有效桩长3.5m,费地下室部分有效桩长5m;采用矩形方式布桩,一般桩间距为2500mm,考虑基础结构及工程桩的分布,局部可调整为2000mm、1500mm,为提高处理效果,基础边缘处理宽度取为一倍的基底欲处理深度。
3.3 碎石桩法处理预期效果
由于本工程采用了相对均匀对称的结构设计,设置了合理的沉降缝及采用了深埋桩筏基础,对碎石桩法处理饱和砂土的效果预期为:地基处理及预应力管桩施工完成后,场地达到不液化或轻微液化,综合地基液化指数不大于4。
4 碎石桩法处理饱和砂土效果分析
本工程碎石桩施工1443根,根据抗震规范标贯试验检测数量不小于2%,实际检测29根,限于篇幅标贯试验成果表不再叙述。取标贯试验数据,按表3计算过程得各点液化指数结果如表5所示。
标贯试验液化判断结果表5
由表3可得出场地的平均液化指数为0.8,达到预期效果。
5 结论
在强震区,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会对建筑物(构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害,本工程为大型公共建筑,抗震要求很高。工程除采用深埋桩筏基础、均匀对称构造设计及合理设置沉降缝等有利抗震措施外,还采取碎石桩法对饱和砂土地基进行处理。通过对标贯试验的数据分析,处理后的地基综合液化指数仅为0.8,达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正忠, 王亚勇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 王卫.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及处理措施[J]. 西北水力发电,2006, 22(1):43-45;
防地震知识范文5
关键词:A型地铁;空调通风系统;仿真计算;试验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铁车辆车内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空调通风系统是车厢内空气温度、湿度及洁净度的重要调节系统。对于地铁车辆,由于大多数乘客处于站立状态,头部更接近顶部出风口,在送风系统设计不合理时易导致乘客产生吹风感,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
基于此,针对A型地铁车辆特点,以一种典型的A型地铁车辆的空调通风系统为例,通过仿真和试验的方法,对A型地铁车辆客室气流组织进行了优化研究。
1 系统配置及基本参数介绍
某A型地铁每辆车顶端部分别布置两台客室空调机组,送风道布置在顶板上部两侧,回风道布置在机组下方,每辆车的送风量不少于10000m3/h,新风量不少于3200m3/h。参照TB1951-1987《客车空调设计参数》设计送回风道及送回风口大小:(1)送风道内风速
(5~8)m/s;(2)回风道内风速(3~5)m/s;(3)送、回风口处风速1~3m/s。车内气流组织见图1。
2 仿真计算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根据实际的车体形状和送风形式,建立1:1的物理模型对车内气流组织进行CFD模拟计算,根据模拟结果对列车内各典型断面的风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用以指导现场测试试验,有助于对试验结果的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减少试验的工作量[1]。
2.1 仿真建模
本空调通风系统采用静压条缝式送风形式,送风道位于车内顶板两侧,回风口位于空调机组下方。
根据车辆整体布置及空调通风系统形式,建立客室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
2.2 边界条件设定
客室总风量为10000m3/h,将总送风量平均至客室各送风口,得每个送风口的送风风速,以此作为送风的边界条件;回风量为6800m3/h。
2.3 仿真计算
根据TB/T1675-2001《铁道客车空气调节试验方法》,在车内选取3个断面,分别为距车辆一位端端部1.69m、10.74m、19.52m,对应断面为1、2、3。断面如图3所示。
将边界条件代入仿真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各断面速度场分布如图4~图6所示。
在风道内不同位置设置通过率分别为50%、35%的网孔板,调整整车送风均匀性。调整后,总风量满足设计要求,各风口的风量基本平衡,满足设计要求。
3.2 气流组织测试
3.2.1 测点布置
本试验中风速测量仪器主要由热式风速仪传感器探头、多通道气流分析仪、计算机等组成,如图8所示,该系统主要用于多点远程风速的测量。
测试断面如图3所示。
在每个断面上选取20个测点,分别对应人体坐姿时的头、肩、腰、膝、脚踝,人体站立时的头、肩、腰、膝、脚踝。测点在断面上的布置见图9、10。
3.2.2 试验测试结果与分析
送风均匀性调整完成后,对车内3个断面的微风速进行测试,每个断面20个测点的微风速如图11~图13所示。
由图11~图13可知,各断面测点的送风风速比较均匀,满足车内平均微风速不大于0.4m/s的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仿真计算、模型车试验对某A型地铁车辆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保证了整车送风的均匀性,满足客室气流组织设计要求,为A型地铁车辆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防地震知识范文6
关键词:巷道底鼓;构造应力;支护强度
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资源,用途极广,在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其开采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开采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更新,煤炭正从表面开采向深部开采过度,受地应力等多方面影响,巷道的两侧岩体和顶板底板会受力而挤压,出现变形、位移等现象,以至于巷道底板会因压力而向上隆起,阻碍了开采进度和效率,所以,在当前时代,应结合先进技术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此现象加以解决。
1 工程概况
某段煤矿厚度约为4m,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令包括有粉砂岩、砂质泥岩等,底板则主要是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以及中细粒砂岩等,该段回采巷道存在较严重的底鼓问题,加大了开采难度,尤其是某工作面顺槽,回采时巷道的底鼓量约为1700mm,掘进时需要人工卧底2-3次,回采时仍需卧底2-3次,需耗费大量人力,使得开采效率有所降低,且煤矿安全得不到有力的保障。为使煤矿得到进一步开采,提高安全保证,应对巷道底鼓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2 巷道底鼓的产生原因
2.1 构造应力
地质构造有其自身特点,在运动时会对岩体产生一定的应力,即构造应力,方向性较为明显,多为水平应力。在煤层较厚的地方,受构造应力影响,底板岩层容易褶曲,向上鼓起。构造应力对底板岩层破坏很大,极易引起巷道的底鼓现象。
2.2 底板岩性
底鼓多由巷道两侧的围岩变形位移引起,可见,围岩的结构组成及自身强度与巷道底鼓密切相关,如果围岩多是灰岩、砂岩时,因其比较坚硬,状态相对稳定,底鼓发生率较低;若围岩是泥岩或页岩等软弱岩体时,因呈裂隙发育,容易吸水,受到地应力时,以产生底鼓。
2.3 支护强度
在某些开采过程中,对巷道顶板的支护比较重视,但却忽视了底板支护,使得底板多为敞开无支护状态,最终导致巷道底鼓量比顶板下沉量要高。关于巷道支护,因为底板没有支护,而顶部多依靠锚网喷支护或刚性支架作为支撑,在各种压力之下,支护往往会将受力向较弱的底板传递,以至于顶板下沉,底板的应力平衡遭到破坏,最终引起巷道底鼓。
2.4 水理作用
在煤矿开采时,或是施工用水,或是岩石含水,总之在水和底板岩层相接触后,岩层逐渐膨胀,而且体积增大,致使围岩的塑性增加、强度有所减弱,进而引起巷道底板的鼓起。在水的作用下,巷道围岩通常会有几种变化:①若岩层为泥质胶结,遇水易化,或者发生崩解等现象,强度也随之降低,直至完全失去;②底板岩层的构成较为复杂,若其中含有过多的蒙脱石等,由于其膨胀性较强,一旦遇水,体积便会不断膨胀;③当水和底板岩层接触后,岩层节理或节理与裂隙间的摩擦会相对减小,使得岩体趋于松散,自身强度大幅降低,以黏土页岩为例,其含水率每增加1% ,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便会降低65%-85%左右。
3 如何防治巷道底鼓
煤矿开采工作意义重大,鉴于巷道底鼓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需及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底鼓发生率,为取得良好的效果,保持围岩的稳定性,应树立起"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理念。起底法是处理巷道底鼓的重要方法,但工程量过大,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且对人员安全也有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底鼓较强烈的巷道中,更为明显,所以应通过其他途径防治底鼓。
3.1 对巷道进行合理布置
构造应力是引起巷道底鼓的重要因素,多呈水平方向,若与巷道的轴向呈不同的夹角,则围岩受到的应力程度也不同。所以在煤矿开采中,尤其是构造应力较强的地方,为减弱应力对围岩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巷道布置方向的重视,结合实际适当调整二者之间的角度。另外,在布置巷道时,还应注意一些事项:①若巷道穿过或位于地质构造带内,其轴向需尽量与断层构造带相垂直;②在许可范围内,选择比较稳定的煤层进行巷道布置,要注意膨胀性岩层禁止和水接触;③对于相邻的巷道或硐室之间需合理设置岩柱宽度。
3.2 对支护进行加固
在底板围岩较软的巷道,容易发生底鼓,为改善其受力状态,进一步增加底板围岩的强度,可通过注浆加固或锚杆支护等方式来实现,即支护加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底鼓,较为常用。加固措施主要有两种:①加强底板围岩的强度,如底板锚杆、注浆等;②提升对底板围岩的支护力,如底板桁架、全封闭式巷道支架等。
3.3 底板防治水
水理作用也是引起底鼓现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软若岩层,若与水长期接触,强度必将降低或向外膨胀。所以,底板一旦存在积水,必须及时排掉,在施工中如果用水,也应加强注意,尽量集中排放;某些岩层渗透性差、含水量低,可采取及时封闭的方法;针对渗透性强以及含水量较多的岩层,应采取疏干的方法;在施工时,巷道中的水可能较多,应在防止滴漏、渗透的基础上,将水尽量排出巷道。
3.4 对应力进行有效控制
该方法应用较广,主要是使巷道围岩处于应力降低区,以保持底板的稳定。控制方法包括:①钻孔。为降低底板围岩承受的应力,可在底板中打钻孔,进而防止底鼓现象的发生;②切缝。该方法在挠曲褶皱性底鼓处理中十分适合,通过切缝,将底板的最大水平挤压力转移到围岩深部,相应的也就将可能出现的底鼓影响转移到了巷道深处;③松动爆破。该方法多用于围岩较硬或应力较高的底鼓处理中,通过爆破,孔底周围会有裂缝出现,使得底板围岩和深部散离,原本处于高应力状态的底板围岩变成了卸压区,将应力转移到岩体深部,以降低底鼓发生率。
3.5 虽巷道的帮和角进行加固
通过对巷道的帮和角进行注浆,或利用锚杆,可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有利于削减巷道局部应力的集中程度,在两帮及角部形成自承能力较高的承载拱,进而对两帮和角围岩塑性区加以有效控制;其次,有利于提高巷道两帮和角部围岩的自承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两帮的变形。
4 结束语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煤炭的开采尤为重要,巷道底鼓是开采中的常见现象,严重阻碍了煤矿的顺利开采,引起巷道底鼓的原因有很多,需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巷道底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杜艳春.浅析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及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3,28(21):109-110.
[2]王建峰. 浅析巷道底鼓机理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2,21(27):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