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范文1

关键词:食品科学工程专业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种应用型学科,也是一种交叉学科,将食品科学学科与工程学科进行交叉。随着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企业对着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部分院校都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但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忽视了该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增加了困难,不符合企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要求[1]。为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转变,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一.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基于我国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个集农业、工业及理科为一体的交叉式应用型学科。主要包括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到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以及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功能性、包装美学、物流、市场营销、商品学与工厂管理过程的系统性学科[2]。由此看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系统性、应用性与专业性的特点。

(二)企业就业形势

随着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化食品工业向自动化、大型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企业中更倾向于对食品检验人员、研发人员、生产工作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企业中的销售岗位与生产岗位是较为喜爱的岗位,其中销售岗位与本专业的本科生较为不适应,生产岗位工作量大,最适应于本专业学生的应是质检岗位及检验岗位工作,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能力,基础知识水平较低,因此增加了就业难度[3]。而研发岗位对人才招聘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与知识储备,薪资水平较为合理,企业一般招收生物类博士或食品类硕士等人员,从而造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与竞争压力。因此对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十分迫切。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升,对食品安全与绿色健康的要求较高,在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同时,企业面临着对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象。而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就业前景较为广阔,为了适应现代化时展与企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教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如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与储藏、生物学等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社会经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增强实践经验,从而达到让学生素质、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构建以市场为基本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能力与知识结构要求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地方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积累,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培养。

(二)加强实践教学与精品课程结合的教学体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加强对应用型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还要注重教学改革,根据办学条件与现有的实验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与教研项目中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强设计性、创新性与综合性的教学实验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学习热情[4]。此外,还要加强校外实习作业,让学生到食品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中进行实习,对生产环节与生产过程进行熟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动手能力,对教学内容有效消化吸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通过讨论式、启发式与案例式的方法进行自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与自主意识,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对当前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与前沿知识进行教导,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难题与食品安全、食品质量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并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知识,进行学术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5]。

结语:

总而言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时展方向与企业发展特色树立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构建特色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荣瑞芬,闫文杰,陈文,李祖明,高丽萍,邓大跃,魏涛,米生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基于食品营养特色[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03):74-77.

[2]家年,范露,邱朝坤,吉义平,丁彩梅,沈瑞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培养食品产业应用型人才――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5,(01):312-314.

[3]赵拓,任海伟,张轶,王雅,赵萍,陈晓前,刘晓风,张丙云,张百刚.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地方工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粮油加工(电子版),2014,(12):69-71+75.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范文2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科学与工业工程的重要桥梁。

随着世界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危机不断加剧,以及食品领域大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关注加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食品行业内的工程设计领域,营养健康领域,安全检测领域,监督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与作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范文3

【关键词】高等教育 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体系

“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业产值与食品工业产值之比将达到 1:1,成为全国第一大产业。基于这一发展趋势,食品行业将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如何使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适应食品行业的市场需求,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困扰着我们。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生产、建设、科研、管理第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专业人才,科学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食品工业的发展,也亟需培养大量的高、中、低人才,而在人才竞争中,应用和创新能力也越来越被用人单位看作是首选要素之一,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应用型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可改变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思路,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

根据以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对食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迅猛增加。高等院校中的轻工、农林、理工、经贸以及综合性院校,几乎都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层次、类别的需求会有所不同。由于我国经济在很长时间内,是传统的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是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十一五”时期,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持续上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国内需求不断扩张,为新产业的成长和传统产业的规模扩张创造了需求空间。在食品行业未来发展中,需要一大批拥有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知识,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基本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道德、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建立与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但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系统把握,而且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增强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2社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崭新的专业,食品产业是“朝阳产业”,食品工业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其产值比例大。食品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动手型人才”,因此,除了培养学生过硬的基本理论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必须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才能很快适应工作,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一般来说,社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有以下要求:

(1)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能够吃苦耐劳,听从指挥,兢兢业业工作。

(2)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提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食品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食品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食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4)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5)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6)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实践教学是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职业化教育的内在要求。食品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建成一个相对独立,并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概括来讲,主要包括实验性实训、生产性实训、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4个环节:实验性实训主要在实验室和实训室进行,通过完成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规定的若干“课程项目”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专项技能;生产性实训则在高仿真的生产车间或试产车间进行,学生需以某种程度上的准员工身份参与完成有关“企业项目”的产品生产或研发任务,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认识实习是学生进入企业,到生产、管理现场进行观摩、交流或从事一些简单的辅工作,从而了解真实的职业环境,接受职业文化熏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顶岗实习是学生以员工身份进入企业,从事真实的生产、管理等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为就业做准备。

4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措施

4.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强化基础性实践实训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是针对该专业所涉及的理论和具体要求进行的实验和实践操作,属于最基础大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提高科学研究素质的基本训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2年以前执行的教学计划中,涉及有实验教学内容的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有近40门,且大部分课程是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多, 实验课教学时数偏少,而且多数实验是一些简单的最基本的实验,甚至有个别实验在不同课程里重复的现象。实验课教学方法简单,很难满足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院在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遵循学科特点、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自身规律的原则,于2014年修订了教学计划,增加了实践环节教学总时数,压缩了理论课学时数,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及实验大纲,优化更新了实验课程,统一规范了实验教学内容体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实验教学计划中主要设有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营养学实验、食品安全学实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实验等,且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为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增开了一批与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实践性强的选修课程,如:《食品资源利用与开发》、《焙烤食品工艺》、《园艺产品与人体健康》、《食品生物技术》等,从而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为综合性实践环节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4.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

综合性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近年来,该专业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在校外建立了一批教学实践基地,如:雨润畜产品加工实业有限公司、陕西华盛果汁饮料有限公司、汇源果汁陕西分公司、陕西咸阳市酿造厂、庆阳市瑞丰面粉厂等。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学校为企业培训人才,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基地,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学生每学期利用2周时间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基地观摩、车间亲手操作等实习工作,提前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践相接触,接触到现代化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认识和了解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设计方法,领略了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和效果,使学生在生产劳动观念、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培养、锻炼和提高,为学生就业在思想和技术上打下了基础,也为在企业中聘请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企业在对学生的直接观察和使用中,增强了对学校培养质量的直观认识,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岗位。

教学实习基地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尤为重要、功能齐备、覆盖面宽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促使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校内基地的建设上,发展校办产业是一个很好的路子:①利用学校人力、技术优势发展校办产业,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②通过教学向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产品”。教师和学生有条件不断进行实践,共同研发新产品,为解决办学经费来源问题开辟了多种渠道,并挖掘了内部潜力。

4.3 进行顶岗实习训练,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顶岗实习是缩短学生在心理素质、社会承受能力以及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能方面与企业的差距的最佳途径,也是一种适合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从第六学期开始主要在寒暑假和第八学期进行,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安排在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带教师傅,与本专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组织管理、技能指导及考核工作。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全真实习实训,完成真刀真枪的操作训练。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具有员工和学员双重身份,学生不仅提高了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更加强了职业素质的培养。顶岗实习也极大地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的完善,做到校企育人相结合,校企环境相结合,校企资源相结合,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高、职业技能强,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需要“零的对接”。大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由于资金、人力及教学观念的不同,在实施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和阻力,需要大胆探索,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金福,边立云. 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0):18―20

[2]李书国,陈辉,李雪梅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 化工高等教育,2002,74(4):30―32

[3]郭元新,李先保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改革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10,(12):108―110

[4]陈鸣,刘淑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与研究[J]. 学理论. 2009(15)

[5]刘学文.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范文4

说到食品类专业,总会用一句“民以食为天”来说明食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食品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维持生长与健康的第一需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对食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科技发展提供更营养更安全的食物,就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目的。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里的“食品”两个字并不是普通意义上“吃的东西”。记得刚开始上专业课时,老师问大家:谁来说说什么是食品,给它下个定义。这个问题就像1+1=?一样简单,但却没有人回答正确,最后老师给出了准确的定义: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对象就是这个定义中的“食品”。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广泛的学科,包括很多的分支。有些学校在本科阶段就会分不同的方向。如华南理工大学就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上加设有糖工程方向,武汉工业学院开设谷物科学与工程、油脂科学与工程、粮油储藏科学与工程方向,东北农业大学则下设食品营养与安全、畜产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等方向。我们学校虽然不分方向,但学习方向大多以食品加工为主,例如果蔬加工工艺学、谷物加工工艺学、乳品工艺学、肉品工艺学,在专业选修课的时候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情况选修油脂、蛋品、水产品、烘焙等方面的课程。这样,在专业基础课的基本原理之上,就可以对食品的各个横向的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最主要的四门专业基础课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生物化学。以食品化学为例,简单介绍下我们的研究内容。大家一定注意过,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褐色。这是由于苹果的组织破坏后氧气大量侵入,打破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于是发生了氧化产物的积累和进一步聚合及氧化,形成褐色,这在食品化学中被称为褐变反应。而食品化学研究的就是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产生的物质,这种褐变会对苹果的加工有什么样的影响,怎么避免不利的影响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可以自由的选择选修课及必修的基础课,我们还有丰富的实验课。加工工艺类的专业课都会有对应的实验。毕竟应用型的专业在实验中才能更好地掌握课程中讲授的内容。之前提到的鱼丸、面包果酱等都是这类课程实验的成果。可不要认为这实验又有趣又简单。记得乳品实验之前,我们都以为做酸奶肯定很容易,就像在自家用酸奶机自制酸奶的方法一样,先倒入牛奶和酸奶的菌,然后再保持一定的温度一段时间就好了。可是这么一个实验从预习实验到完成实验后的写报告,差不多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老师要求的不是做出酸奶,而是要掌握整个酸奶制作的工艺流程和原理,每一个步骤的原理,包含的反应,酸奶制作的关键控制点,都必须清清楚楚。以我们常见的搅拌型酸奶为例,在工业生产中,酸奶的生产要经过十几个步骤,很多的细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产品质量。只温度一项,杀菌温度、均质温度、接菌种温度、培养温度都不相同,而且要严格的控制在相应的温度内。制作酸奶使用的发酵剂更是用纯的菌种经过多次接种培养后才可使用。实验课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得到成品,原理、工艺流程才是要求。其他的专业课也有一些相应的实验课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范文5

关键词:食品专业;导向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09-02

食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无论是学生就业或创业,对其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志向的人才,已成为食品等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创新能力是一个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而导向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和主动作用,通过教师角色准确定位,引导学生启发式思维,实现主动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依托校企共建平台,深入实践,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实践、就业和创业培养体系。导向式教学以“定位明确、突出能力、强调素质、综合发展、面向就业、实现创业”为指导思想,构建学生作为主体直接积极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现代化教育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导向式教学模式的推行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

食品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就业要求,在导向式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教师深刻理解高校本科理工类应用型专业教育工作的内涵和意义,真正确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与思想。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推行导向式教学模式,实现培养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创新思维,可以使学生的多元化学习和全方位发展,更加突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食品专业导向式教学应该以教学、实践就业和创业等方面为导向,将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为手段,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的开展各项能力的培养。在导向式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带着疑问和突出行问题促进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导向式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自学、教师演示与指导、学生主动实践、创新创业模拟与实践等多种方式的结合,集兴趣、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导向式教学模式必将受到学生的青睐。另外,在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环节,导向式教学模式更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与食品加工与生产实践,有目的地带着问题与疑问去学习和实践,使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使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导向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准确定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推行导向式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使教师角色发生的很大变化。作为导向式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以往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等多重角色的结合体。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内涵,还需要具备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实践指导培养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教师不仅还要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更主要的是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创业思维的能力。专业课程的教师应积极深入食品加工生产实践,参加各种实践锻炼与培训,利用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将总结与积累的经验应用到理论教学中去,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同时,还应将所授知识与食品安全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关知识沿紧密联系,可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实践设置一些问题与悬念,然后引导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找到答案,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潜能。比如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利用自己丰富的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将讲授内容与地沟油、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等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诚信做人、社会责任相结合,不仅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更能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并进一步让学生模拟思考结合假期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食品生产管理,以激发学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方法的认识、探索和实践。导向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相互割裂的状况,角色冲突必将大大减弱。因此,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施的效果必定因此大有提高。

3.导向式教学中实验教学与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助力

食品专业是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专业,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与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对食品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的重要一环。导向式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应尽量减少死板、学生没有兴趣的实验,增设设计性、应用性和综合型的实验,开设部分创新研究型和开发型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探索,敢于动手,变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后要让学生大胆总结并不断创新。目前,我校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大多增设了综合性或设计性或开发性实验,比如《食品工艺学》开设了典型食品加工工艺实验如乳制品的加工、豆制品的加工等实验,《粮食加工工艺学》采用系统开设了“糕点加工实验技能”、“传统面食加工实验技能”等综合性实验。这些实验的开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的助力。

4.导向式教学中主动实践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源泉

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源泉。在导向式教学过程中,主动实践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地让学生成为参与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实践环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质疑力、协调力和领导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激活学生创新的潜质,激发学生创业的潜能。在教师的导向式引导下,强化引导师生双方互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激发创新创业潜能[6]。通过改革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聘请本学科领域的同类学校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食品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人物专门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创业讲座,建立定向沟通和联系,实现导向式定向指导,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激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根据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国际发展趋势,瞄准食品相关学科国际前沿,以科学研究的思维,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食品科学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适度交叉。以食品工业中存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为立足点,布局整个专业知识体系,让创新创业成为师生间、生生间形成互动的主题,促进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形成自己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认知结构,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供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和创业。

5.导向式教学中依托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是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

以导向式教学为基础,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更是时展的需要。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共建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平台,如校企科技文化交流平台,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基地平台,实验课题与毕业实习平台等。依托校企平台,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各种参与科研与实践的机会,强化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目前形成的主要方法与措施有:① 实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程导师制,学生在大二时就参加导师的校企合作科研课题研究。②结合导师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③组织开展食品企业创意大赛,2011年组织我校食品相关专业200余名学生参加四川澳达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开发创意大赛等。④组织低年级学生深入食品加工生产一线进行暑期生产实践,组织大四学生进行毕业生产实习。这些措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科研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参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就业和创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秋香.论石油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8,(12):31-32.

[2]单安山,高越山,宋跃芬,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17-20.

[3]邢颖,“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丝绸,2011,(1):29-32.

[4]徐菁鸿,吴宝智.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导向式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9,(8):45-46.

[5]王永华,孙贵根.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49-250.

[6]陈玲.农林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556-11558,11562.

[7]鞠全勇,周扩建,陈 健.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8):11-13.

作者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范文6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食品工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是反映人们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应用型创新性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食品工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食品加工一线企业创新型研发人员的有效途径,所以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挖掘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有效途径,为食品工业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应用型高端技术人才是高校食品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在世界各国都是教育的最高层次,主要实行学位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在农业院校、轻工院校、综合性大学设置。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改革开放以后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该专业主要设置在高等农业院校,在某种程度上从属于农业科学,主要涉及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此外,有少量的轻工院校和商业院校设置该专业,而且也是以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为主。现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逐步向我国综合性大学扩展。从师资的配备和教学的内容来看,食品相关专业教育在我国仍然带有浓厚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的色彩。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专业目录,设置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此一级学科下设有食品科学、粮食/优质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可授予工学或农学学位。目前,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类型有两种,即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学术型是以培养食品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的学位为学术型学位;专业型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食品技术相关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旨在为食品加工及质量控制相关的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与复合型专门人才,是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化职业教育。设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食品领域内的高级科研、管理、工程技术人才的战略任务,近十几年来,本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向食品工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面对“十三五”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食品领域专业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显露了一些问题,导致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愿望不足、创新能力匮乏。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一)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大同小异

专业硕士重视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学术型硕士重视的是科研能力的培养。二者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模式也不同。但一些高校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不够准确,仍在沿用学术型学位的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专业硕士培养目标不明确,研究课题与生产实践联系不紧密,导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重科研、轻应用”的思想,造成食品专业硕士的职业型人才培养特征不明显,不能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把握和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技术问题这一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二)研究生课程设置偏离专业实际

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应以研究为导向,以创新精神或者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判优劣高下的标准。研究生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O置不尽合理,偏离专业实际和研究需要,授课方式多是沿袭以往的课堂授课为主,没有通过问题讨论等形式给研究生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有些课程结构不科学,不利于学科的交叉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由于近几年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有些课程研究生的授课班型较大,授课形式与本科生差异不大。而且,近年来,一些研究生受到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急功近利,学习心态浮躁,对科学研究兴趣不足,学风较差。课堂学习不认真,玩手机,甚至存在缺课、旷课等现象。由于学校和导师监管不严,个别学生更是忙于社会兼职或是提早到就业单位实习等,真正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少。

(三)毕业课题脱离生产实际

研究生科研训练是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食品专业的研究生科研训练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科研选题上,很多研究生甚至是导师缺乏实际生产经验,不能从生产中发现问题,更不能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发现科学问题,导致很多研究生在论文选题上,脱离食品企业实际。第二,查阅文献的能力、研读文献的数量及深度不足,缺乏国际视野和对食品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的了解,文献读得不多、读得不深入,较难胜任开拓自主创新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第三,缺乏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尤其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是开展课题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本技能。而目前很多同学往往是为了发文章,为了毕业论文而去搞实验设计,当然,不能说这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对于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应该尽早去实验室锻炼,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带着问题去搞科研。

(四)研究生创新意识不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创新来源于实践最终应用于实践,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依托科研实践进行培养和训练。这就使得科研能力的培养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相当大一部分研究生是由应届本科毕业生考上来的,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一般都是在本科生阶段学习比较优异的同学,已经适应了本科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对研究生阶段以“研”为主的学习方式还缺乏了解,忽略了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学习。造成刻苦“学习”的研究生很多,但很少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很多研究生只在意怎样发表几篇论文然后顺利拿到奖学金、得到学位,而对创新不感兴趣。所以,研究生阶段,首先在思想和认识上要明白研究生主要就是研究、创新、工作,所有的学习都为创新服务。

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意见

(一)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

经过本科阶段的专业课学习,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非常适合运用自主性、开放性课程教学方法。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通过“讲授”“讨论”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研究生掌握本学科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能帮助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及趋势。既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学科交叉,开拓学生思维。食品专业是一门包括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专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科交叉。学生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改善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思维方式,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各学科理论、技能和方法的互补互感作用,改善其知识结构、思维方法、科学方法和综合技能。这要求研究生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使学生了解掌握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最新知识,以开阔研究生视野,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形成学术氛围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学术活动研究生可以了解相关学科前沿领域、新理论和新方法,通过交流和探究等活动,研究生对自己研究领域的认识不断深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会融入和产生很多创新思维,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可以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提供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渠道。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应以研究生管理部门为核心,以学科为依托,在研究生导师的积极配合与合作下,形成纵横一体的学术交流网络,营造学术氛围、丰富学术交流机会,以及调节学术交流形式的多样化。食品领域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及实施需要从导师组、校内和校外三个层面上开展。

一是导师资助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二是校内学术交流制度化。定期邀请校内知名专家、教授举办可以交流的学术讲座,建立学院间不同学科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机制,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或课题组之间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就学科的最新问题或难点进行讨论,也可谈谈最近的学习心得,培育学生的学术意识,提高学术水平。

三是开展学术竞赛活动打造学术氛围。如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创业大赛、研究生食品大赛等,在校内开展学术竞赛一方面可以选拔参加全国比赛的人才,同时也可以提高校内的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与沟通,并带动研究生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四是校外层面上,积极与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团队保持学术联系,与其他院校保持适当的团队合作,定期选派研究生交流,努力实现校际间学术资源共享,实现学术资源受益的最大化。研究生管理部门将各个学校的优秀学术讲座及时放到网上,供大家分享,扩大受益面。

(三)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随着现代加工、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手段等,如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实际就会落伍,造成研究意义的空洞。

所以,首先从研究生管理人员、导师到研究生本人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科学研究来自于食品加工、检测实践,探索科研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去指导生产实践,应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指标并写入培养目标。

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多与食品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对研究生能力的需求并依此调整相应的培养方案,加强多方合作与交流。在专业课程的要求与设置上尽可能形式多样,以满足科研与实践所需,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

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科研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将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结合食品企业的需求,开发出新的课程体系、培训体系等,并学习国内外优秀高校,加强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许多实践基地,学校可以组织研究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者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双赢的模式应加以利用和倡导。

另外,可以采用双导师制,即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企业家来为研究生授课,或者根据学生参与不同项目的科研方向指定相关方向的企业人员担任导师,以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锦州医科大学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效果

锦州医科大学2007年开始招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批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主要以畜产品加工作为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以辽宁省肉类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通过与辽西地区盘锦宋大房食品有限公司和锦州益多乐乳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聘请校外企业优秀专家兼职研究生导师,充实导师队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定期举行导师和用人单位座谈会,探讨学生的创新培养方法。学院每年邀请校外兼职导师和用人单位的领导到学院进行座谈,征求提高培养研究生质量的良方,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聘请盘锦宋大房食品有限公司专家开展中式传统肉制品现代化生产的研究。

目前,学校已与企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不仅加强了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研究生解决企业生产实践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要锻炼的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促进了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吉忠,,张俊,黄文.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之探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1).

[2]李保国.关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4(15).

[3]宋晓燕,朱伟,张小全.论食品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9(28).

[4]王彪.\谈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

[5]王小三.浅谈食品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29).

[6]卢芳国,陈伶利,杨胜辉,高强. 论学科交叉在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