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就业指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就业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就业指导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1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84-0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双向选择”已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这种就业形式给了毕业生职业选择的“自由”,但是为了能够自由选择需要高职毕业生对人才市场、对社会职业,尤其是对合适自己的职业有相当的理解,否则选择的自由将演变成盲从,从而在自己的成长道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高职院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就业相关的教育教学。从几年的实际效果看,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状况非常不如人意,收效甚微。为了改进高职就业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还需做到“六变”:

一、意识变。意识变指的是高职院校要对就业指导的性质、就业指导课的地位重新认识,改变以前的不合适的观念。1.就业指导变为职业指导。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习惯把找工作称谓就业,就了业就有工作,有饭吃,不挨饿受冻。而不是从发展的角度思考,就业是人从事某种职业,是人生发展的大事,就像找对象结婚一样不能马虎。所以,就业指导应该转变为职业指导,不仅是指导毕业生毕业时如何找工作,更应该为每个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职业人生。2.对职业指导的认识要变。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开始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并没有解困高职生的就业难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没认识到职业指导的性质。职业指导具有公益性、发展性和职业性三性。公益性要求政府、社会和高校合力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而不是高校单枪匹马地干;发展性是要求职业指导不能急功近利,要长远打算,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职业性指的是职业指导工作是门专业工作,需专人完成。所以要人们重新思量职业指导的性质,并以此为认识的出发点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教材变。在教材的建设上,有人提出不使用教材。笔者也赞同此观点,因为职业指导是由职业化的专家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或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这种指导很难因为学生掌握某些书本知识而达到效果,因此教材的使用似乎是多余的。但是没有教材的教学对教育之而言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平,这点在当前的高校难以做到。既然无教材教学存在相当的难度,况且高校普遍在使用教材教学,因此对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比较分析现行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在教材的编写上应该体现以下特点:1.易。编写教材时必须考虑高职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高职院校忌用本科教材。高职教材要结合高职生的认识特点,通过简单的描述,甚至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把深刻的道理解释清楚。2.实。职业指导教材应联系实际,反映当前最新的信息和趋势。同时教材还需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不考虑学生当前所思、所行、所学编写教材,否则给学生一种不实的虚感,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3.新。教材要不断更新,体现最新的理论,最新的市场需求和专业前沿。4.育。育人性是职业指导的本质之一,就业关注学生长远的发展。现行教材很少体现育人性,而是技巧、政策的介绍。5.适。教材是否要针对不同的学科和专业采用不同的教材,现在还有争议。但是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在职业指导时肯定要有所其别,要做到适宜。

三、方法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要从“传统灌输”模式转变到“参与、情境教学”的模式中来。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就业指导课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提高高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可采用主动参与法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人才市场,让学生真切感受招聘的氛围,了解企业对自己所学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和努力方向。

四、教师变。教师变是指职业指导的老师要转变角色,从老师或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和服务者;从一般教师转变为职业化的专家。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还相当薄弱,还没有打造一批职业化的专家队伍。不仅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很多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在意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对指导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所以教师要变。

五、学生变。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必须通过学生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变是指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1.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要变。高职院校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学生到课率不高,就业指导课也难逃此劫。一则是学生没有经历就业,不知道就业指导在日后就业中的作用;二则课程没有新意,吸引不了学生。这就要学生增强理性认识,转变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养成刻苦学习的精神。2.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要变。对学生来说,拿到就业指导课教材与其它教材没有任何其别,甚至因为它不是专业课而加以轻视。所以要大力宣传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课在人生职业规划中作用的认识。

六、教室变。教室变不仅是指教学场所变,由教师转到社会、工厂等,更是指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体系要变,不能与一般的理论课和公共课相提并论。许多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是为了迎合教学行政部门的要求,没有认真研究部署,为开课而开课。如教育部办公厅在2007年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明确指出,要各高校认真落实〔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因此高校普遍开设就业指导课,但是并没有深入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的性质。把就业指导课与其它理论课程或公共课等同对待,定教材,制计划,定大纲,大班上课,卷面考核考试。在他们意识中,只不过是多了一门必修课而已。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2

就业指导是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形势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判断。目前,由于重视程度不足,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指导部门的受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职学生就业率低下已经成为共识。但由于具体实施过程中就业指导部门的设置并不完善,校内对于该部门的成立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业指导部门多由经验少的后勤人员组成,导致一些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无法发挥积极作用。就业指导局限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讲解,并且多以集体讲解的方式出现,既不能贯穿始终,又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缺乏对就业形势和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价,不利于其就业,因此就业指导实效性低下。

(二)专业指导队伍缺失

就业指导教师往往由学校的非在编教师组成,既缺少专业教学人员、又缺少社会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这使得其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同时,就业指导部分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参与,职业规划能力差,针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较少,严重影响了高职就业指导。

(三)就业指导部门无法发挥其桥梁作用

就业指导部门的作用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企业形势和企业需求,从而在高职阶段做好准备。而目前,就业指导部门缺乏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企业无法认识到高职毕业生的重要性,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始终面临找工作难,适应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专业知识的认识上,未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作为独立部门存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关于增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实效性的几条建议

就业指导在高职就业率提高上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实效性低下问题,文章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就业指导部门应处于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其功能

为提高就业指导实效性,高职院校应建立以就业部门为指导,就业部门应与专业的教学人员沟通,并积极获得企业认可就业指导机制。首先:在高职内部建立企业调研机构,正确了解企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其次:建立课程指导教研室,提高专业设置合理性。招聘并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指导教师,确保指导的正确性、及时性和专业性。另外,就业指导部门还应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需求引导其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发挥。基于此,高职就业指导部门应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调研体系,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视程度,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促进其专业性的建立。

(二)建立完善的薪资管理制度,优化就业指导环境

就业指导教师的薪资微薄,与专业之间的连接不紧密。这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解决就业指导的时效性不强问题,首先应从满足就业指导教师需求出发。为其提供完善的薪资发放制度,将个人业绩与薪资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高职院校内部,组织指导教师参与专业教师授课,提高其对专业知识、专业形式的认识,从而提高指导的现实意义。在就业指导中要始终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功能充分挖掘出来。

(三)创新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实现“工学结合”的指导模式

“工学结合”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作为高职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业指导部门应在就业实践基地的建立中出谋划策,积极与系部门、专业教学教师之间进行沟通。确保校内实训基地能够具有实际作用。同时,通过自身努力,积极为学生提供企业顶岗实习机会。另外,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对就业形势过分悲观或过分乐观点的状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过程,使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并逐渐增强自身能力,适应工作需求。总之,就业指导部门并非独立存在,其应在专业就业、企业以及学生之间构建隐形桥梁,确保其时效性的发挥。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对已参加工作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其适应能力、跳槽频率等,从而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影射现有学生,积极修改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不合理环节。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具有变化大等特。就业指导应基于企业需求,构建动态的就业指导过程,时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前提实施就业指导策略。

三、总结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3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 就业指导 认知 运作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中,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

一、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客观要求。高职校园文化有鲜明的特点。首先,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应该具备大学精神,坚守大学使命;其次,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再次,高职教育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区域特色。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特色更为突出

高职校园文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是综合性文化。在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的基础上,在高职校园文化氛围中,着力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型人才。

2.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重视实践性教学设施建设,按照要求加强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环境布置中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让高职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理解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以完美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的科学制度来保证浓郁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打造出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高职精神,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培养,注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养成。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3.承袭传统文化沉淀,创优良品牌

高职院校有自身的历史和特点,有光荣的传统。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着眼于继承光荣的传统,挖掘历史沉积的闪光点,同时,把校园文化建设触角延伸至校外,与企业、社区、部队、媒体联合,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更好地融合企业文化和地方优秀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高职校园文化。

二、高职就业指导的独特育人功能

强化就业能力指导与培养,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职场竞争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为高职学生择业、就业、从业等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其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在就业指导中渗透特色高职校园文化

1.物质文化环境的强烈吸引

人的心理受客观环境制约和影响,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物质符号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以不同方式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状态。在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可以通过建设文化标志系统、提炼校企历史文化资源等活动,树立高职学生的爱岗敬业价值观念。通过对校园环境文化的解读,感受优秀文化的价值,与物质文化和形象符号形成非功利的精神呼应。

2.特色制度促进高职学生职业习惯养成

职业习惯是保证工作任务和质量的必备品质。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和标准,主动养成符合工作要求的职业习惯即是职业道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制度文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突显高职院校职业性特征。

3.立德树人的精神文化熏陶

高职学生的精神状态、道德行为和文化品位,是文化渗透的最终落脚点。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终极目的,承袭传统、积淀精神、价值凝练、风格独具的精神和文化,培育出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的人。师生和谐、技能强化、职业道德修炼、多元文化融合贯穿于就业指导过程,从技能、职业道德等确定职业人的行为模式,通过行业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确定特色管理的行为模式,推进学生行为养成。

四、小结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来实现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将其贯穿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等环节,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一定要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价值追求和道德坚守。

参考文献:

[1]徐畅.基于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4).

[2]刘秀隆.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10(5).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4

关键词就业指导 钢铁企业 冶金专业

引言

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三低产品”即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和低端产品,并且内需不足,导致钢铁企业减产、限产和被迫关停,钢铁企业同时进行企业员工的转岗分流,用人岗位数量减少,这就造成冶金专业新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况且中国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大众化教育”取代“精英教育”,由此带来了高校毕业生逐渐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局面。造成就业难的原因除了大学毕业生规模庞大外,还有来自社会的需求结构与大学教育的供给结构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定位不准、专业化程度低、体制机制僵化、内容层次单一、方法手段简单等方面。本文基于钢铁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院校冶金专业学生就业指导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

1高职院校冶金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冶金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通过走访、电话、网络、邮件调查等多种形式分区域、分路线进行调查,重点走访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地区、行业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累计发放跟踪调查问卷2300余份,用人单位调查问卷235余份,毕业生跟踪率达到60.4%,合作用人单位跟踪率28%,具体情况见表1。

分别从基础理论水平、专业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综合各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从对企业、高职院校和高职毕业生三方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社会适应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人才供需矛盾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高职学生就业效果不理想,企业认同度低;另一方面,随着地方产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急需大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所授的理论和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高职院校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程度和力度不足;高职院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钢铁企业管理人员心目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实际中技能人才的需求排行差距相当的大,管理者把高薪当成高技能人才最大的追求,而事实上,在大多数高技能人才心目中,实现自我驾驶、发挥自我价值才是自己最大的追求。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就应该充分地让高技能人才有足够的被认同感。

2高职院校冶金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实行企业星级管理,实现三方共赢局面。针对行业内知名企业,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根据单位的规模、性质、发展、待遇、每年的招聘情况等,对企业按行业实行分级管理,并根据企业要求学生提前上岗的时间,与教务处、相关系协调,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授课方式、评价机制,既满足了大企业的用人需求,又达到了学生满意就业的目的,实现了企业、学生、学校的三方共赢。

(2)打造全新信息平台,拓宽就业市场广度。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就业市场开发中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是通过网络了解国家的经济动态、各省的项目建设、各行业的项目建设、各单位的项目建设及技改情况,跟踪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及时掌握并及时跟进。二是通过“就业宝”微信平台直接将招聘信息发送到手机微信终端,让学生及时了解校内外招聘信息。三是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建立校企互访制度。

(3)提前调研用人需求,提供优质充足就业岗位,开展形式多样招聘会,做好学生个性化指导。提前一年对四、五星级各合作单位用人需求进行调研,掌握用人单位计划需求。做实毕业生分层就业指导,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提前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研。为提高招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专业特点、企业规模和性质、招聘情况采用专场招聘会、行业招聘会和校园小型招聘会三种形式相结合来确保我院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4)完善课程师资体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大力进行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就业指导课教师素质和能力。加大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结合冶金专业毕业生的特点,按照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及就业岗位要求,开发全新的特色课程,提高了冶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每年举办就业服务月活动。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助力职场起航”为主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就业指导对策改进后高职院校冶金专业学生在钢铁企业就业情况分析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5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专业特性;艺术类职院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06-02

在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就业指导的专业特性逐步凸显,特色教育理念逐步凝练,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凸显了艺术专业就业市场的特点,课程结构科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堂+舞台”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学演结合,树立了“名师+专家”的师资理念,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团队阵容强大,形成了学生、学校、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四位一体”的考评机制,使学生具有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职业发展知识,具备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培养从事舞台表演或相关艺术工作的高素质技艺型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就业指导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1.就业指导作为艺术类职业学院的公共必修课,旨在引导艺术类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促使艺术类学生理性规划自身发展,在就业过程中理性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有效促进艺术类学生求职择业和自主创业。

2.就业指导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大学生活与职业发展、职业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求职过程指导、就业心理调适、就业权益保护、职业适应与发展、学会创业八个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以由浅入深、由面到点为原则,兼顾学生所学艺术专业的特点。前五章的教学内容设计,主要培养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自觉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个人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不懈努力。后三章的教学着力培养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探索、生涯决策、自我管理、自主创业等能力,提高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素养和求职技能。[1]

3.就业指导教学内容符合高职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对接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发展教育要求,围绕创新高职艺术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服务文化强省,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具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基本功的高素质技艺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本课程教学内容也凸显学院艺术专业特色,以全面提高学生艺术职业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为立足点,以表演艺术为主体,逐步构建工学结合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体系;内容衔接既尽量体现各项内容相辅相成的关系,又努力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深入研究工学结合剧(项)目导向课程内容改革,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严格按照行业、剧团、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每年都会在充分调研艺术专业就业市场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结合高职艺术类学院特点制定校本教材,创造性地将教学内容细分为:艺术专业学生技能展现训练、创业基础素质训练、求职实践、艺术专业素养熏陶及顶岗就业综合实习,体现了高职艺术学院技能上求精、理论上求实、实践上求新的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二、就业指导教学方法的实践参与型

1.近年来,我们在对专业职业岗位(群)调研信息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将用人单位领导、行业专家引进学院,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就业能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堂+舞台”人才培养新模式更新观念:即改革知识本位课程观,凸显高职艺术教育特色,以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独立能力和突破发现能力。上述的总目标又包含在不同的就业训练内容中,将各项的教学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任务驱动达到既突出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又体现艺术人才就业市场特殊性的目的。

2.艺术专业类学生主要依靠内在感觉调动专业特性,决定了本课程教学必须通过学生准确的自我认识才能获得有效成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本课程应多采取启发引导、分析指导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如通过采用提问启发、小组讨论、角色模拟陈述、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体现与职业表现能力。教师们不断实践创新,探索出示范教学、案例探究式教学、模拟情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式,交叉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符合艺术职业教育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音视频教学、网络教学等,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并建立教学录像资源库、教学课件库、学生实践案例库等,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授课录像和参考资料均已上网,在网页中还开设了作品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批阅学生作业,网上答疑,同学之间也能互相讨论,展示、交流。网络教学环境畅通,资源充足。

三、就业指导“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行业性

1.树立“教育名师+就业专家”的师资建设理念。引进行业知名度广、社会认同度高、专业影响力大、德艺双馨的“专家级”就业指导带头人和艺术教育界的名师,精心打造一支由教学名师、行业技术骨干、高素质、高技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高职艺术学院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走创兴发展之路,建构一支相对稳定、专业化、职业化的高职艺术院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2]

2.加大实施以艺术专业素养和就业指导业务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教师岗前培训的力度,进一步开展教师双师素质培训。拟建立与艺术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培训教师的机制,制定《高职艺术学院教职工进修学习管理办法》等制度,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选优送培,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学历学位提高培训。为保证兼职职业指导教师教学质量,拟定兼职教师考核依据,逐步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与监督体系。[3]

四、就业指导考评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1.就业指导教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坚持“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的理念,建立具有艺术高职特色,覆盖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的教学管理制度,贯彻“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持续改进、质量立校”的指导思想,形成规范科学、相对稳定并具有灵活性的教学管理机制。不仅建立以教案、教学检查记录、教研活动记录、考勤记录和教学总结为内容的课程教学资源档案库,还能够根据课程评价、学生反馈、市场调研等情况,及时主动对文化产业结构和艺术人才需求做出反应,适时调整就业指导教学方案,科学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

2.完善就业指导教学管理,以“艺术专业职业能力”为标准,促进就业指导教学考核体系完善,形成了学生、学校、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四位一体”的考评机制,坚持开展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就业指导教研组工作评价、专业系就业指导教学工作评价等工作,吸纳校内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业人士组成专家组开展职业指导课程考评体系工作。充分尊重高职艺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单向灌输改为师生协同互动,从引导高职艺术学生掌握就业创业规律和操作能力入手,通过举行学生实践成果展演和教学汇报演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和艺术职业定位,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教学考评工作顺应新时代服务文化强省、培养高素质技艺型专门人才的发展要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增铜,汤福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1-3.

[2]李照清,吴越.高职院校职业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09,(6):50-52.

[3]李群如.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6):66-67.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6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高职教育是一种相对特殊的高等教育,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要进一步做好高职就业的指导工作。

1高职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高职就业指导意识淡薄。高职就业指导意识淡薄是高职就业指导存在的基本问题。意识的淡薄直接导致不能够很好地安排就业指导,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就业指导的效果。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这方面只会在毕业班开展,而且往往是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时候才会进行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状况达不到就业指导的效果。

(2)高职就业指导方式陈旧。高职就业指导方式陈旧是当前高职就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来看,高职就业指导方式依旧是传统意义上的开会指导,或者是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开展。这样陈旧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传统意义上的高职就业指导已经不能迎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就业指导,需要创新高职就业指导方式。

(3)高职就业指导内容守旧。高职就业指导内容守旧是当前高职就业指导存在的重要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的时候,其内容都围绕着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及对现行的国家就业政策和规定的诠释。实际上,高职就业指导对这些内容的解析不能够很好地指导高职生如何就业,学生通过对形势的了解会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倒不利于他们的就业。而对于就业技巧却没有相关的指导,不利于高职生就业技巧的掌握。

(4)高职就业指导人才匮乏。高职就业指导人才匮乏是当前高职就业指导存在的关键问题。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或者学习,往往是根据资料及自身的经验进行讲解。专业指导人才的匮乏不能够真正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规划及其就业状况提供建议,从长远角度来说不利于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解决高职就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对策

(1)强化高职就业指导意识。强化高职就业指导意识是解决高职就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从主观上重视了高职就业指导,才能够安排好高职就业指导工作。重视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就需要把就业指导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待,要构建一个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一个由学院、专业系和班级三级共同开展工作、彼此协调运作的工作体系。只有这样,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创新高职就业指导方式。创新高职就业指导方式是解决高职就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另一方式。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互动方式不断创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创新高职就业指导方式。比如通过QQ群、微信、新浪微博及论坛等形式,随时将就业信息及就业政策出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即时回答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惑,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在高职毕业班开展就业指导,对高职一二年级的学生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指导,这样,能够积累他们的经验,为他们的就业奠定基础。

(3)更新高职就业指导内容。更新高职就业指导内容是解决高职就业指导存在问题的主要方式。高职就业指导的内容是引导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在进行高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以专业建设和市场行情为指导,关注市场需求,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不仅需要告诉学生就业技巧,也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真正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

(4)培养高职就业指导人才。培养高职就业指导人才是解决高职就业指导存在问题的重要方式。高职就业指导教师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担当,他们经过系统的培训之后,能够对专业就业情况有清晰的认知。指导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就业技巧及就业职能的引导,更要关注学生的就业心理,以确保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3总结

本文笔者从强化高职就业指导意识、创新高职就业指导方式、更新高职就业指导内容及培养高职就业指导人才等方面就做好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进行了阐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重视高职就业指导,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学校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伟强,麦晓冬.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初探[J].科技咨询导报,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