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陶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陶瓷范文1
我国在经历计划经济时代之后,陶瓷行业生产能力不足的现象依然十分明显。卖方市场供不应求,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历程的不断加剧,大量陶瓷生产和销售企业成立,市场竞争程度开始激烈,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也主动地、积极地向顾客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产品。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营销理念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这种营销方式已经不能对企业销售产生太好的效果[2]。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门运作陶瓷产品营销的企业开始产生,他们通过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对陶瓷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开展深度营销。实际上这是一种更加专业化的销售方式。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完全分离,甚至是生产已经成为营销企业的附庸。再就是博览会和洽谈会的方式集中推销,这种营销方式借助集群效应,向客户和中间商推介各种陶瓷产品。目前,我国陶瓷企业主要有两种销售模式。一是柜台销售,这种销售模式主要是在超市、专卖店、专柜等场所进行展览销售。相比而言,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人群流动量大的场所等待顾客观赏、讲解销售,比较被动,而且需要高额的成本维护店面的基本运营。一些陶瓷产品不能得到较好的维护,他们不能将自己的亮点和优势最大程度地向目标人群展示。第二种销售模式是企业销售人员携自己的陶瓷产品参加各种陶瓷博览会,这需要大量销售人员参加,而且销售场所不稳定,库存没有保证。总而言之,陶瓷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虽然有众多可取之处,但是他们在销售上也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随着营销理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这些传统的销售模式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3]。无论柜台销售还是参加各种博览会都无法达到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理想效果。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弥补传统销售模式中的种种不足之处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陶瓷行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我国已有众多陶瓷企业开始探索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实现陶瓷产品的销售与流通。但是,在探索阶段,陶瓷企业的电子商务之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瓷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不高
我国陶瓷企业对电子商务还处于一般了解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企业虽然认识到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销售模式,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还不能将这两种行业完全整合为一体。这种对电子商务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不能尽快地调整思路和战略,积极地迎合网络营销这种趋势。等待观望、维持现状的心理使他们摇摆不定,不能加大在电子商务上的投入,客观上延缓了陶瓷企业向电子商务迈进的历程。我国一些传统陶瓷生产地的企业,例如景德镇陶瓷企业在企业营销当中,虽然对电子商务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4]。但是整个电子商务在公司销售中的占比仍然很小。无论是成交额还是渠道建设投入上都明显不能与其他销售渠道相比。这说明企业对电子商务还是没有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十足的把握。这对整个陶瓷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
(二)陶瓷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不高
电子商务开展的前提是企业的信息化改革。必须搭建一个信息网络平台,并且保证这个平台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才能不断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但是目前我国陶瓷企业普遍存在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接入因特网。而那些已经接入因特网的企业也不是利用这一资源进行产品营销。因此,企业信息水平和信息素质不高成为影响他们开展电子商务的最大不利之处。因此在这些方面我们还应当加强对企业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迈出电子商务的第一步。企业也应当主动地了解电子商务这一营销模式,使自己的产品尽快出现在网络世界里。
(三)陶瓷物流配送体系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基础。没有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电子商务再发达也只是表面繁荣。我国传统陶瓷产品贸易长期与物流分割,而电子商务又与物流行业紧密相连,因而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陶瓷企业的销售受到不利影响。在正在开展的陶瓷电子商务中,即使在线上实现了产品的销售,线下的物流配送速度、包装技术等还没有完善起来,甚至在运送过程中经常出现产品破损现象,极易引起消费者不满。这在顾客至上的营销模式里无疑是对陶瓷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一个重大不利影响。
(四)没有可靠的交易信用保障机制
陶瓷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集市商贩为了谋取利润不择手段。产品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大量存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刚刚兴起,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机制。陶瓷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也没有可靠的保障。一些企业和个人在网页中展示的产品与实物并不相符,侵害消费者权益。虽然支付宝交易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但是由于电子商务交易中的退换货非常繁琐。一些消费者对陶瓷电子商务交易只能表示失望。这对陶瓷企业的电子商务长久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三、我国陶瓷产品发展电子商务对策
(一)加强政府对整个陶瓷行业的宏观规划和指导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的主动参与,而且还要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规范指导。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是无序的,需要政府做出宏观的指导。尤其是电子商务刚刚兴起的关键阶段,政府需要对企业和市场进行规范。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相比较为成熟一些,他们在电子商务市场的管理上也具备更加丰富的经验。政府制定了各项政策扶持和引导这些市场主体规范发展,政府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也应当引起重视。具体而言,可以在政府的积极努力和参与下建立和完善陶瓷行业电子商务促进会。在这种框架机制下,政府、企业、社团和教学科研部门共同对相关行业电子商务的特点和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深入实际调查,听取消费者和相关企业的意见,尽快制定出台行业规范指导政策。帮助这些企业不断地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陶瓷行业电子商务促进会应该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可以将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促进会反映给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统一归纳整理这些问题。对于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应当及时研究解决对策,最大程度地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完善电子商务的配套体系,促进陶瓷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
发展和完善陶瓷行业的电子商务需要搭建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体系,包括认证、支付、配送等辅助系统。首先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电子商务企业的质量认证是我国产品质量认证中的短板。为此应当从国家层面加强对这些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的设置。充分发挥认证机构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大对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监督力度,对于不合格产品和以次充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其次还应当尽快完善在线支付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规范的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金融部门应当加强业务监督和风险控制,将一些风险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落实在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当中。最后,为促进电子商务在陶瓷产品营销中的应用还应当更大程度地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也应当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中来。政府应当通过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为人们参与电子商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在网民基数不断提升的前提下,电子商务才能面对更多的消费者,才能为电子商务企业创造出一个更大的市场。
(三)完善信用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
电子陶瓷范文2
关键词:调度自动化 网络安全 二次防护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181-02
1、引言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现代电力系统生产运行高度依赖于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电力监控系统、电力通信及数据网络等电力二次系统已经成为电网运行控制不可须臾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电厂调度自动化系统概述
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在对全系统运行信息进行采集分析的科学基础上,运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和可靠的通信系统,由计算机监控作出综观全局的明智判断和控制决策。包括远动装置和调度主站系统,是用来监控整个电网运行状态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网调度和电网运行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是电力系统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电厂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力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点关注。
3、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开展情况
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第30号令《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提出了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即“电力系统中,安全等级较高的系统不受安全等级较低系统的影响”,明确要求要实现两个隔离:电力监控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或其他信息系统之间以网络方式互联时,必须采用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专用、可靠的安全隔离设施;电力调度数据网应在物理层面上与公用信息网络安全隔离。电监会成立以后,在充分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策略,使电力行业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进入了实质建设阶段。
2005年以来,电力行业按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5号令)及相关配套文件要求,从规章制度、组织体系、资金保障、人员管理及分区防御、网络安全、数据防护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初步建立了覆盖全行业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防护能力显著提高。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日趋严重和升级,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所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4、调度自动化系统二次防护的主要策略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及各相关业务系统的重要程序、数据流程、目前状况和安全要求,将整个电力二次系统分为四个安全区:Ⅰ实时控制区、Ⅱ非控制生产区、Ⅲ生产管理区、Ⅲ管理信息区。
4.1 理顺关系,合理整合接入业务
(1)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横向业务包括:第一、与办公区域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接口。传统的访问方式是通过通信网关或WEB服务器实现数据的通信。若想达到横向安全防护的目标,位于安全区Ⅱ的通信网关或WEB服务器与位于安全区Ⅲ的MIS系统之间必须采用经有关部门认定核准的专用隔离装置,使MIS系统的用户终端仅可以通过专用隔离装置浏览WEB服务器上的调度自动化信息,禁止其MIS系统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出数据请求。第二、与电能量计量系统、竞价上网系统的接口。为使这些位于安全区Ⅱ的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实现数据业务的传输,就要求调度自动化系统与这些系统之间增加硬件防火墙。
(2)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纵向业务包括:第一、专线通道。通过专线通道和特定的通信协议实现厂站RTU装置与调度主站EMS系统间的通信。这类接口暂不考虑安全问题。第二、网络通信接口。通过通信网关实现厂站与调度主站间的通信。为确保处理安全区Ⅰ的各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实现数据业务的传输,就要求调度自动化系统与这些系统之间加设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再经电力通信数据网络(SPTnet)进行通信。第三、远程维护接口。系统维护人员或开发商可以通过拨号方式进行系统维护和故障处理。应加强口令的严格管理,在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前,不得开通通过拨号服务器接人远程局域网的服务。
4.2 分区隔离,实施安全防护和加密认证
(1)纵向加密认证:在纵向传输防护方面,发电厂调度自动化系统依据传输业务的实时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传输保护。远动装置RTU采集数据、脱硫数据、同步相量采集装置PMU采集数据、电压自动控制系统AVC采集数据作为Ⅰ实时控制区数据直接接入区内专用交换机,并通过纵向认证装置接入路由器。电量信息、保护信息子站数据等作为Ⅱ非控制生产区数据业务直接接入区内专用交换机,经防火墙连接至路由器。
各业务系统均直接通过专用交换机实现与上级调度部门的相应业务实现对口通信。为实现对不同安全区域的业务隔离,调度数据网通过纵向认证装置和防火墙实现对Ⅰ区和Ⅱ区的安全隔离,两个区域之间的业务不能通过网络彼此通信。从而减少数据传输的中间环节,缩短了传输时间,有效地兼顾了二次系统对安全防护强度和数据传输实时性的要求。
工作票申请系统、报价系统作为发电厂的Ⅱ区业务接入相应的电力信息专网。以发电厂工作票申请系统为例,由于电力网调度生产信息网为电力内网,终端用户接入网内时需要进行安全加固和安全隔离。也就是要做到内外网物理隔离,专机专用,同时增加网络防火墙解决安全隔离的作用。每个用户终端需要安装上级电力调度部门签发的电力调度系统设备数字证书,以保证电厂能及时、安全的获取调度生产管理信息。
(2)横向单向隔离:横向传输防护方面,发电厂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微机监测及发电负荷调度系统与安全区Ⅲ的厂信息系统之间的安全防护。一般加设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实现安全防护和隔离目的。生产区域的实时信息经过该物理隔离装置单向传输给WEB服务器,且不接受来自外网的WEB服务器上任何信息和操作。办公区域的工作站也只能通过外网的WEB服务器浏览生产区域的实时信息,从而有效保护内网的服务器和相关子系统设备,实现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的高强度的物理隔离,更好地保障电力生产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3 软件的安全防护功能
(1)分组用户管理权限: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应用,存在两种身份:一种是作为本地计算机,用户可以对本地的计算机资源进行管理和使用;另一种是作为网络中的一份子。高级的操作系统,都支持多用户模式,可以给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人员分配不同的帐户,并在本地分配不同的权限。对于调度自动化系统所有后台服务器,应全部实行分级用户权限进行管理。
(2)设定高强度口令密码: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电力企业的网络环境里,密码显得尤为重要。调度自动化系统所有后台维护及操作平台,均设有高强度口令密码。只有拥有口令密码的专业技术人员方能有权登录,并进行相关安全操作。网络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安全防护意识,设置以字母、数字、符号相互组合,且长度大于8位的口令密码,并定期更换,可以有效地防止被黑客破解与攻击,保护电力企业内部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尤为重要。
(3)规范执行制度:调度自动化专业应有明确制度规定,定期进行系统数据异地存储及备份。日常操作时,必须使用专用的移动存储设备,任何人员均不得使用来历不明的移动存储设备。
5、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电力生产安全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除了依据国家规定建立可靠的网络安全技术构成的安全防护体系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形成技术和管理双管齐下的态势,以确保网络安全这一最终目的的逐步实现。同时,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工作过程。在随着人员、技术、外界风险不断变化发展,以及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与开发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安全目标与防护措施也随之不断发展和变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管理需要及时跟进并应用新技术,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加强管理,才能保障电力行业调度安全稳定、可靠地长周期运行。
参考文献
电子陶瓷范文3
电子商务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Kalakota和Whinston首次提出后,一直是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产生了大量相关研究文献。有学者已经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文献分析方法,如内容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等对这些文献展开深入研究。如傅翠晓的《电子商务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2010年)、余国训的《探索当代电子商务研究之智慧结构》(2008年)。科学知识图谱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近发展出来的一个新领域,当前已经成为科学计量学的一个新热点。借助科学知识图谱,人们可以透视庞大的知识体系中各个领域的结构,理顺当代知识大爆炸形成的复杂知识网络,预测科学技术知识前沿发展的最新态势[1]。
本研究借助科学知识图谱技术,绘制1997-2011年电子商务研究文献的知识可视化图谱,旨在以可视化方式明确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和文献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描绘出其前沿热点的演进轨迹,探讨该领域的国家和研究机构以及核心期刊分布现状。
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SCI网络版——WebofScience中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方法选定为高级检索,检索式为:“TS=electroniccommerce”OR“TS=electronicbusiness”OR“TS=ecommerce”OR“TS=ebusiness”。检索年限设定为1997-2011年,数据最后的更新时间为2011年8月1日,其中文献类型设定为“article”,数据下载的方式设定为“全纪录并且包含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共检索到1242篇文献。其中文献被引频次总计7737,有效被引频次总计7214,施引文献6047条,每条文献引用6.23次,h-index为37。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University)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研制的CiteSpaceⅡ(版本号为2.2.R11)为知识可视化分析工具。使用该软件绘制聚类视图和时区视图,能够显示某学科或知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展示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2]。
3结果与分析
将下载的相关数据全部录入CiteSpaceⅡ中,设定相关选项。首先,设定时间跨度为1年,按文献出版年划分为15个时间段。其次,默认系统设定c,cc,ccv的阀值,选定路径搜索(pathfinder)算法。最后,依据分析内容的不同,选定相应的网络节点,如作者、关键词、机构、国家、被引期刊等。
3.1关键节点文献分析
在文献主题分析时,需要将网络节点设定为主题词(term)和参考文献(citedreference),将主题词设定为文献标题(title)、文摘(abstract)和描述符(descriptor),主题词类型设定为涌现词(burstterms),然后运行CiteSpaceⅡ,即可得出输出网络所涵盖的节点(nodes=336)与链接线(links=701)数,同时绘制出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文献共引网络图谱,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网络中有6个关键节点。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通常关键节点文献是该领域中提出重大理论或者创新概念的文献,也是最容易引起新的研究前沿热点的关键文献。关键节点文献的相关信息见表1。为验证关键节点文献的重要性,笔者利用GoogleScholar对表1中的文献进行检索。由此得知,中心度最大的文献是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University)教授、著名心理计量学家纽纳利(J.C.Nunnally)于1978年出版的著作《心理测量理论(PsychometricTheory)》(第2版),自1967年首次出版以来被引用超过41876余次(检索于2012年1月21日),书中作者提出心理测量的具体指标和方法,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对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商业领域影响深远,其理论的学术价值极其重大。其次是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市场营销系教授约瑟夫.F.海尔(JosephF.Hair)。他的专著《多元数据分析(MultivariateDataAnalysis)》(1998,Prentice-Hall),书中作者介绍了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应用实例,成为研究者广泛采用的基本统计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子商务学科的实证研究发展。排在第三位的马隆(ThomasW.Malone)是麻省理工学院集体智慧中心的创始人,他于1987年提出信息技术将通过降低合作成本更加充分发挥市场的有效性并协调经济活动,而不仅仅是在市场层次结构上发生改变[3]。他当时预测的电子商务重大发展内容10年后都成为了现实,如电子采购和销售、产品种类的电子交易市场、公司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在商业贸易中智能的利用。排名第4位的詹姆斯.C.安德森(JamesC.Anderson)在1987年就被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任命为首届威廉L.福特特聘教授,他是ISI认可的高被引频次研究者(只有ISI数据库收录500多万学者的1%且其中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半数人才能获得此称谓。安德森在分销渠道、测量技术、营销战略/规划/政策、企业市场等研究领域威望非常高。排名第5位FredD.Davis以Ajzen和Fishbein的理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为基础,探讨了认知及情感因素与科技使用之间的关系,在1989年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理论[4],搭建了一个完整的量度外部因素对用户信息系统使用行为的影响机制的框架。后来该理论继续丰富,发展为TAM2(Venkatesh&Davis2000&Venkatesh2000)和TAM3(Venkatesh&Bala2008)。最后一位DavidGefen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贝内特勒博商学院(LeBowCollegeofBusiness)任教,在2001-2005年全球信息系统研究专家排名中位列第6,在1999-2003全球信息系统研究人员30强名单中排名第16位,尤其在电子商务的信托研究上是学术权威。以上检索结果再次验证了表1中所列学者及其文献在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3.2研究热点的知识演化分析
科学文献在发表后,随着时间推移,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内容会逐渐变得陈旧过时。而研究内容的陈旧过时,具体体现在代表该研究内容的词汇或短语出现的次数的变化[5]。由于CiteSpaceⅡ软件所调用的主题词全部来自于SCIE数据库中的题名、摘要、标识符和描述符,它完全可以用来表征该文献的内容。因此,笔者将网络节点设定为主题词,结合软件自带的涌现检测算法,然后运行CiteSpaceⅡ,绘制出1997—2011年的各年度研究主题变化的时区分布图谱,见图2。图2较好地反映了15年来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演化关系;图标中绿色方框反映该名词术语的生命周期和影响力;连接线颜色反映该名词术语的簇群;柱形代表年份。图2中各年度的重要主题词清晰可见。这些主题词的变化,十分准确地反映了电子商务研究领域中研究热点的演进情况。从图2中可以发现,1997年研究热点主要是超导性和电子商务市场拓展;1998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战略制订、数字签名;1999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系统和终端用户;2000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含义、市场应用、商业模型、业务流程;2001年研究热点是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环境、B2B电子商务、电子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网站、比较优势、数字经济;2002年研究热点是知识管理、智能、网络服务、电子商务应用产品、B2B整合;2003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模式、商业利益、技术;2004年研究热点是供应链、B2C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系统;2005年研究热点是概念模型、网络应用、安全套接层协议;2006年研究热点是信息共享、可扩展标记语言、电子商务框架、决策过程;2007年研究热点是客户满意度、B2B市场、经营绩效;2008年研究热点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2009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行业标准、客户订单;2010年研究热点是模糊逻辑、电子商务交易网络、客户忠诚度、电子商务综合模式、访问和通讯控制;2011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采购、商品分类、整合模式、公平交换电子商务协议、交替离线采购方法、一体化市场、农产品和艺术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化、自适应系统。总体来看,这些研究热点多数围绕商业交易活动各环节的多种科学问题展开,具体体现在电子商务的参与者行为规律、电子商务的微观市场机制及演化机理以及电子商务中的关键技术原理三个方面,即用户、技术、市场。
3.3各国(地区)和研究机构的实力分析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将网络节点类型设置成“Country”,然后运行软件,得到有关国家(地区)研究实力分布图谱,见图3。从图3中可以清晰看出在电子商务研究领域中,美国具有绝对优势,居于世界首位,独占第一集团;中国虽然远逊于美国,但明显超出其他国家很多,独占第二集团;第三集团由英国、加拿大、德国和韩国构成,略强于第4集团。第4集团相互之间差距不大,它们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日(地区)4研究论文本、印度。由此可见,我国在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研究实力比较强:一方面因为电子商务在国际上发展历史并不长,各国研究起步时间相当;另一方面因为我国政府较早且一贯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如1998年11月18日就在APEC会议上发表了针对电子商务的重要讲话,并指出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为了解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将网络节点分别设置成“institution”,运行软件后得到从事电子商务研究的机构分布列表,由于结果很多,限于篇幅,在表3中只列出前20个研究机构。从表3中可知,被引频次最高的是美国IBM公司;第二是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并列第三。排在前20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有11个,中国有4个(含港、澳、台),新加坡有2个,韩国世宗大学(SejongUniv)、希腊雅典国立科技大学(NatlTechUnivAthens)、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CurtinUnivTechnol)各占一席。另外,从科研机构的性质来看,大学是电子商务研究的绝对主力,而像IBM、惠普、微软等顶级信息技术企业也是推动电子商务研究向前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3.4引用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
在CiteSpaceⅡ中设置网络节点为引用期刊(citedjournal),运行之后聚类得到期刊共引网络图谱,图4中显示,引用期刊可划分为化学、物理、空间科学、信息管理四大学科簇群。依据软件运行结果,结合JCR和欧美顶级期刊评价指标[6],列出了电子商务领域的前10位期刊。见表4。这些期刊在本学科普遍呈现影响因子高、被引半衰期长、A-journal标准等级高等特点,往往也是电子商务新理论、新技术、新热点产生的土壤。利用GoogleScholar搜索前3位期刊的详细信息,发现中心度最大、被引频次最高的COMMUNACM是美国计算机学会的会刊,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影响力仅次于JACM,刊载的学术论文和综述几乎都是经典。2011年度JCR显示被引半衰期大于10,也验证了它的学术权威性。MANAGESCI是管理科学、运筹学领域的顶级期刊,是历史最悠久、口碑最高的期刊。MISQUART在欧美顶级名校认可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期刊排行榜中位列第一,刊载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论文和评论,排名前10位的关键节点文献中有3篇发表在该刊。
4讨论
4.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实力现状
在国家和机构研究实力分布图谱中,有15个中国科研机构进入前100名,其中香港地区4个,内地5个,台湾地区6个,就排名来看此领域国内各区域整体研究实力,香港最强,台湾其次,内地第三。以下是国家和机构研究实力分布图谱中前100名中国各研究机构的实力排名:香港城市大学(2)、香港理工大学(3)、香港中文大学(8)、台湾政治大学(13)、台湾中兴大学(32)、台湾中正大学(34)、中国科学院(48)、清华大学(52)、北京邮电大学(58)、台湾中山大学(59)、香港大学(61)、中国地质大学(78)、复旦大学(91)、台湾交通大学(93)、台湾树德科技大学(100)。虽然中国整体研究实力全世界排名第二,实际上得益于香港研究机构的雄厚研究实力,也反映出中国研究机构实力分布严重失衡,内地研究机构的国际化水平较低,在该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机构、学术期刊都严重不足。因此,提高内地研究机构的国际学术地位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认为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①构建内地与香港、台湾之间的稳定学术交流机制,充分利用语言优势、区位优势尽快缩小三地间的差距;②积极引导、鼓励内地学者向国际顶级学术刊物撰稿,提高命中率;③吸引顶级海外华人学者回流。电子商务领域内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学者为数不少,我们经过分析作者共引知识图谱得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祝效国(KevinZhu)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李效良(Hau.LLee)教授是华人学者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两位。引进像这样的高级学者,对于帮助培养一批国内青年学者成才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4.2电子商务研究热点的不足
电子陶瓷范文4
摘要: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问题几乎是高考物理的必考题目,然而这又是整个高中物理W习的难点之一,因此需要我们格外地重视、练习。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不考虑重力的作用,二是考虑重力的影响,后者的情况比前者更加复杂,难度越大。我认为在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题目时,首先要分清这两种情况,其次再进一步细分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同时在脑海中构建粒子的运动模型,最后通过公式求解得出答案。
关键词:匀强磁场;洛伦兹力;重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68-01
一、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高中物理课标》上只要求了解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这一特例。因此当前我们主要学习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总的来说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细分,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不考虑重力和其他力影响的情况
(1)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磁场
带电粒子垂直射入时,有两种情况:
当初速度 V0=0时,带电粒子将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当初速度V0≠0 时,带电粒子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利用F =qvB,且V与B垂直,则 F=qV0B,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2)带电粒子斜射入时
设有一质量为me的电子斜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它位于M点时,具有与磁场方向成α角的速度V,它将沿螺旋线运动一周到达N点。其入射电子的速度方向可分解为平行磁场方向Vx=Vsinα和垂直磁场方向Vy=Vcosα,电子在垂直磁场方向的平面内将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平行磁场方向V∥B,电子不受洛伦兹力的作用,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此时,F=qVyB=meVy2/r
圆周运动的周期T= 2πr/Vy
半径r=meVy /eB=meVcosα/eB
2.需要考虑带电粒子本身重力的情况
当要考虑带电粒子本身的重量,在磁场中运动时,将有以下三种运动情况:
(1)初速度V0=0
当初速度V0=0,由于要考虑带电粒子本身重量的影响,因此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同时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但洛伦兹力不会对带电粒子做功,带电粒子的速度会继续增加,方向不断改变,当运动一段时间后,带电粒子将运动到最低点,速度达到此状态下最大,方向沿水平方向,此时洛伦兹力大于重力。向心力表达式为Fn=qVB-mg=MV2/r
(2)初速度 0
当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磁场的初速度0
(3)初速度V0= mg/qB
当初速度V0= mg/qB时,从本式中可以看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等于自身重力,也就是F=qV0B=mg,可知在磁场中作匀速直线运动。
(4)初速度V0> mg/qB
当带电粒子射入磁场的初速度V0> mg/qB,带电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比重力要大,也就是说qV0B> mg,粒子会在磁场中向上作曲线运动,其速度的大小越来越小,在空间上可以想象成带电粒子螺旋线前进,当粒子到达最高点时,洛伦兹力和重力方向相同,两力相加构成粒子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Fn=qVB+mg=MV2/r
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学习思维
1.建立物理模型
我认为在物理学科的学习当中,要想把知识记牢,一举反三,首先就需要抓住学习对象主要的特征,将其在脑海中,抽象概括出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记忆,掌握复杂背后的规律。学习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也是日常,我们首先要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与之有关的各种因素加入到模型当中去。但恰好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维,是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难点。因为很多同学并不习惯用这种方式来学习这门科目。我认为学习高中物理中,建模具有很重要的一样。
2.在公式中寻找规律
(1)周期公式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具有周期性,周期T= 2πm/qB。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粒子运动的周期与速度V0以及半径r无关,在解题时,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在速度V0或者半径r未知的情况下求出周期。
(2)qV0B=meV02/r
从本式可以看出,当B、q、m一定时,运动的轨迹半径r是取决于V0的大小,V0越大,半径r越大。反过来r越大,V0也会越大。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因为力与速度始终垂直,该力不做功,所以不改变运动的方向,粒子做匀速曲线运动。
三、结论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是学习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因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有三个,分别是带电粒子自身所带电的性质、运动的方向以及磁场的方向。综上所述,当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平行时,带电粒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可能改变,进而运动发生偏转;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磁场中时,受到的洛伦兹力将最大Fmax=qVB,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主要有两种,首先是不考虑其它力或带电粒子受其它力的合力为零时,在匀强磁场中,带电粒子会做匀速圆周运动;在非匀强磁场中,做匀速曲线运动。其次是带电粒子如除洛伦兹力外还受其它力,或者说受其它力的合力不为零,带电粒子有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参考文献:
[1]牛玉平.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临界和极值问题[J].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5年10期
电子陶瓷范文5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 ,平面位置精度, 最大测距距离
数字化测图与传统的白纸化测图相比有极大的技术优势。数字化测图可大大提高测距和测角精度,可以避免控制点的展绘误差,碎步点的刺点误差和图纸的描绘误差等。本文根据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在顾及主要误差源的前提下推导出数字化测图点位平面位置精度的估算公式,并对固定站点上的测距最大限值进行推算。根据城市规范对点位精度的要求讨论支站的次数及支站点相应的点位平面精度。这些结论的推导对数字化测图作业的开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地形图的平面位置精度
地形图的平面位置精度可以用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来衡量。测量碎步点通常采用极坐标法。
图1 极坐标法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已知点A上设站,后视点B为定向点,测量出碎步点到测站的距离S和相应角度,利用下式计算出碎步点P的坐标:
对上式求微分并转化为中误差关系式,则有:
从而有:
从上看出影响测定点P 的点位精度,跟起算数据,测距中误差,测角中误差,以及测量距离有关。
1.1 起算点误差的影响M起
起算点误差对碎步点的影响严格来说要考虑误差椭圆,根据误差椭圆确定具体控制点X方向和Y方向的位差,进而计算对碎步点的误差影响。但是这样要知道整个控制网的平差参数,且要查取具体的控制点对应的协因数和相关协因数以及绘制误差椭圆,实际操作不便。就地形测量的精度而言可进行简化处理。起算点误差对碎步点的影响分为起始点点位中误差的影响,起始坐标方位角中误差而导致碎步点产生横向位移的影响。将此式按台劳级数展开写成 =
1.2观测误差的影响M测
1.2.1测角误差包括仪器对中误差和目标偏心误差以及仪器标称精度对测角的影响。
对中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其中为对中距 为碎步点到后视点的距离,S为测距距离,为定向距离。
目标偏心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其中,为偏心距。
仪器结构误差(标称精度)对测角的影响 :以一测回方向中误差为2秒的仪器为例,极坐标法测角为半测回故:
其它因素如外界环境对测角的影响根据经验公式知一般为=
读数误差对测角的影响按液晶显示为=±5″
瞄准误差对测角的影响与望远镜的放大倍率V 有关,我们使用的全站仪V = 30,则m瞄= 60/ V = ±2″
,通过以上分析知测角中误差由以上各项独立误差共同影响,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外业操作,则对中距不会超过3mm,偏心距1设后视点定向为10mm,瞄准碎步点花杆偏离点位为2=10mm。
1.2.2 测距误差包括仪器标称精度对测距的影响和对中不准确以及花杆不垂直对测距的影响。
仪器标称精度对测距的影响:以2+2ppm标称精度仪器为例。一公里测距中误差不超过4mm。
对中不准确对测距的影响为3mm
花杆不垂直对测距的影响为10mm
所以
1.3 棱镜中心与地物点不重合,尽量采取偏心观测或者将其控制在2cm以内。(特殊地物如房角等才有此项误差,一般地形点不考虑此误差)
综上所述总点位中误差为:
现按规范操作,则约定误差限值:对中距=3mm,偏心距1=2=10mm,根据定向距离和观测距离不同列出相应的点位中误差(相对邻近图根点,此时无M起的影响)如下表:(2秒,2+2ppm精度仪器)
测点平面精度表
50m 100m 150m
200m
250m
300m
50m1.36cm1.18cm1.14cm1.12 cm1.12 cm1.11 cm
100m1.91 cm1.38cm1.26cm1.21 cm1.19 cm1.17 cm
150m2.57 cm1.66 cm1.43 cm1.34 cm1.29 cm1.26 cm
200m3.27 cm1.99 cm1.64 cm1.49 cm1.42 cm1.37 cm
250m3.99 cm2.33 cm1.87 cm1.67 cm1.57cm1.51cm
300m4.72 cm2.70 cm2.11 cm1.86 cm1.73cm1.65 cm
350m5.45cm3.07 cm2.37 cm2.06 cm1.90 cm1.81 cm
400m6.20 cm3.45cm2.63 cm2.27 cm2.08 cm1.97cm
从表中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距离增加对测量点位精度影响较少
(2)当定向距离一定时,测距边长可以超过定向距离数倍,而碎步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3)对比模拟法测图可以看出:数字化测图比模拟法精度高,精度损失少。(4)数字化测图使得图根控制点的点位密度较模拟法大大降低,规范规定每幅图4个图根控制点,每平方公里64个图根点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且在密度上还有富余。
2.极坐标法测设支站的点位精度
由公式
此时碎步点有点位误差而起始图根点是无误差的即
所以 有
测量规范要求碎步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准确的放站个数可以由以上公式进行计算。野外测量时无法准确计算具体放站个数,现在推导根据定向距离与测距距离关系估计放站站数的方法,适合野外对点位精度是否超出规范要求做出判断。城市测量为短边距测量,一般测距距离不超过300米。
由表查得:S0=S 时测量误差对点位的影响不超过1.65cm,S=2S0时一般不超过2.27cm,S0=2S时,一般不超过1.26cm。
现分几种支点网形进行分析。
只能放1个站的情况:
可以放2个站的情况:
可以放3个站的情况:
可以放4到5个站的情况:
从各种网形看出,极坐标支站如果要满足站点误差不大于5cm的情况下,连续支站次数最好不要超过三站,当支站距离大于定向距离的2倍时,测量误差和起算数据误差对碎步点的影响较大。从支站网形上看,尽量使放站距离小于定向距离,最好不要用短边定向来放距离较远的站。如果地形限制要“短边推长边”的话,那么要“长短结合”,推过一次长边后,其它放站必须是长边定向,短边放站,且“短边推长边”只能运用一次。
3.结论
由以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数字化测图精度较高,这取决与测角精度,特别是测距精度的提高。在图根点上直接观测碎步点时,测距距离可大大超过定向边的距离。
用已知点放站时,应以长边作定向,而放站距离尽量短于定向边,且支站次数以不超过3次为宜。
起算点误差对碎步点的影响较大,和测距距离成正比。进行支站时,起算数据误差与观测误差相比居于主要地位,应尽量少支站或者不支站。
本文对数字化测量碎步点精度提出一般性的分析,以上结论是基于一定的误差分布来讨论的,实际操作上各人对误差控制程度不尽相同,具体精度会与本文的分析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电子陶瓷范文6
一、陶瓷艺术设计数字技术应用的兴起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普及,陶瓷艺术设计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数字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这既是科学进步的需要,更是时代审美理念的体现,因为传统的陶瓷艺术设计方式既费时费力,也无法满足现代人不断更新的审美观念。数字技术主要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式融入到陶瓷艺术设计中,它以强大的功能,赋予陶瓷艺术设计以全新的、更为丰富的手段,使陶瓷艺术设计具有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可以说,数字技术是一场陶瓷艺术设计领域的巨大变革,得到了陶瓷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全面响应,以传统手工画样方式进行的陶瓷艺术设计活动已经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为主导的数字化陶瓷艺术设计。这对于陶瓷艺术设计者来说,极大地提高了其设计工作效率和水平,即使是非常复杂的画面、造型以及空间形式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完美地呈现出来,各种艺术风格流派和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创意性表现也都可以实现,并且数字技术所展现的虚拟图像和模型较传统陶瓷艺术设计的画样和模型更具有逼真效果,不仅呈现其本身,还能模拟其环境效果。正因为如此,当前陶瓷艺术设计工作者日益青睐数字技术的应用,从而使数字技术应用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全面兴起。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日益增多,能够应用数字技术进行陶瓷艺术设计工作的人才也日趋增多,这就为数字技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应用的进一步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字技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应用的兴起,不仅仅从根本上改变了陶瓷艺术设计人才的构成,也悄然改变着陶瓷艺术创作者的创作行为。部分陶瓷艺术创作者根据以数字技术设计出来的画样和模型进行创作,带来与传统的创作行为所不同的创作体验。
数字技术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趋势可以说是不可逆转的。不过,不能过度地依赖于数字技术,毕竟数字技术再先进,也只是设计的辅助手段,因此,在当前陶瓷艺术设计的数字技术应用热潮中,一味追求技g手段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总之,如何使数字技术与陶瓷艺术设计更加有效地结合,是当前陶瓷艺术设计者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陶瓷艺术设计中方兴未艾的数字技术应用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陶瓷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应用特点
应用数字技术正日益成为陶瓷艺术设计的主流,它能够呈现出具有很强交互性的虚拟画面、造型等设计方案,在体积、大小、空间、色彩、材质等方面都有非常精确的数据,。各类常见的辅助设计软件,如PS、3D、Illustrate、AutoCAD等,都具备了各种丰富的功能,能够全面满足设计需要,从优势上来说,便捷性是陶瓷艺术设计数字技术应用最大的特点。
这种便捷性首先表现在设计方案可以不断优化。传统的陶瓷艺术设计依赖于手工制图,仅作品的效果图描绘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细节的描绘更是费时费力,并且所能提供的备选方案有限,在绘图过程中,对不满意之处难以进行修改。但是,应用数字技术,设计者则可以轻松地对效果图进行任意修改与完善,并且每一步骤都是可逆性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修整,所呈现的效果图也更加美观、逼真,特别是动态效果是手工效果图所无法做到的。这种便捷性还表现在设计方案设计者与客户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设计者可以随时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修改,直到达到令客户满意的程度为止。
除显著的便捷性优点以外,直观性也是陶瓷艺术设计数字技术应用突出特点之一。这种直观性首先表现于图像呈现的直观性。运用数字技术设计的陶瓷艺术作品图像,可以是二维的画面,也可以三维以及动态效果的立体模型,并可以对其可能的展示空间环境进行模拟,包括展厅布置、光照条件等,各方面都可以做到仿真的呈现。这种直观性还表现在设计思想的直观性。运用数字技术设计陶瓷艺术作品尽管具有便捷性,但是设计者同样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甚至有可能因为精益求精而付出更多的劳动。数字技术所设计出来的陶瓷艺术作品包含了设计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是其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一件成功的设计方案图,观者可以从设计图中清晰地看到设计理念。
由于数字技术借助计算机,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资源和素材,这就使之较传统陶瓷艺术设计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因此,综合性也是陶瓷艺术设计数字技术应用的重要特点之一。而由于综合性特点,陶瓷艺术设计者往往需要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选取各种设计素材并将其整合至其所设计的作品中,以集中表达设计者的创意思维。
三、陶瓷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应用策略
应用数字技术进行陶瓷艺术设计工作,对于设计者而言当然是如虎添翼,但是如果设计者不采取积极策略进行设计,其仍然无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所以,陶瓷艺术设计者应当遵循必要的设计原则并采取适合的策略才能够使作品设计更加成功、完善。
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设计目标。设计者在应用数字技术进行陶瓷艺术设计之前就应该对所设计的作品有明确的目的,包括其形式内容、主题立意、思想内涵等,而不能够仅凭一点感觉就开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仅凭个人喜好和习惯,甚至仅仅依赖于电脑软件所形成的偶发随机的新奇效果,这些显然都是不对的。只有明确了设计目标,才能在设计过程中有的放矢,避免设计的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必须有创新的设计思维。设计者如果应用数字技术仅仅是用来复制和模仿他人的创意甚至作品,或者只是稍加改动,这显然不是一种真正的设计行为。设计者应当在吸取传统与现代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与创造,开发与拓展新的陶瓷艺术形式,并赋予其新的思想。不过,数字技术本身的精确特性,使得陶瓷艺术设计者的创意空间受到一定束缚,设计者应不受到电脑软件的约束,充分展现思想和灵感。
第三,必须有整体的设计意识。应用数字技术来进行陶瓷艺术设计,可以获取的素材非常多,而设计者如果仅仅是将选取来的素材简单地堆砌在一起,或者只是进行一些夸张变形,热衷于新奇的混搭效果显然是不可取的。这种追求视觉感官刺激的投机取巧并非真正设计师所为,陶瓷艺术设计者应当利用数字技术在集成方面的便利条件,注重各部分之间的组合,使之产生整体的审美效果。
最后,必须有科学的设计可行性。设计者应当认识到陶瓷材料的特殊性,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所设计作品实现的可行性,使最终实物作品的实现得到充分保证。如果不在科学的基础上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准确判断,则很有可能使看似新颖、美观的作品只停留在电脑上,而无法真实地制作出来。这就要求设计者熟悉陶瓷材料科学,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