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及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用题及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用题及答案范文1

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

解:大轿车行完全程比小轿车多17-5+4=16分钟

所以大轿车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6÷(1-80%)=80分钟

小轿车行完全程需要80×80%=64分钟

由于大轿车在中点休息了,所以我们要讨论在中点是否能追上。

大轿车出发后80÷2=40分钟到达中点,出发后40+5=45分钟离开

小轿车在大轿车出发17分钟后,才出发,行到中点,大轿车已经行了17+64÷2=49分钟了。

说明小轿车到达中点的时候,大轿车已经又出发了。那么就是在后面一半的路追上的。

既然后来两人都没有休息,小轿车又比大轿车早到4分钟。

那么追上的时间是小轿车到达之前4÷(1-80%)×80%=16分钟

应用题及答案范文2

关键词:LED大灯 核心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091-01

一、引言

汽车灯光已经迎来了LED灯的时代,车用LED 照明技术作为一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新技术, 已经被大多数的汽车制造商以及消费者所接受,越来越多的高档汽车都配备了LED 灯。但由于汽车应用环境的特殊要求, 要真正实现车用LED 代替传统光源, 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二、LED大灯发展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

1.成本问题及解决方案

车用LED 生产成本的下降速度将是影响今后车用LED 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为:

1.1发展大芯片大电流。如果在不降低光效的前提下把芯片做大以便通过更大的电流, 大幅提高单颗LED的功率, 这样灯具所用的LED 数量将明显减少, 有助于灯具成本的下降。

1.2研发新型衬底材料。

1.3继续延长LED 的寿命。

1.4减少驱动器的元器件数量

2.散热问题及解决方案

LED 在输入电 能后,只有约15%-20%的能量转换为光能,而其余多达80%以上的能量都转化成了热能。高的热量会使LED的结温升高,产品寿命、亮度、稳定性等下降。如果散热解决不好,会导致LED产品迅速老化、失效。因此,LED照明产品推广应用的关键之一就是散热技术。

2.1强制对流提供与外界空气热交换。

2.2散热器部分外置。

2.3LED自身的改进。首先,改进封装结构。新的封装结构采用低电阻率、高导热性能的材料粘结芯片,在芯片下部加铜或铝质热沉,并采用半包封结构,大大提高了LED的散热能力。其次,改进LED的制作材料,采用超薄、高导热、高绝缘陶瓷薄片作基底,提高散热效果;开发量子转换效率高、能承受高温的荧光粉,提高允许的最大结点温度,增大允许的散热设计温差,以降低散热设计的难度。

2.4填充导热介质:散热器和电路板之间填充了导热介质,有效地减小了散热器和电路板之间的热阻。

2.5电路板的设计格式,将印制电路板设计为上下两层,下层专用于信号发生电路及驱动电路,上层为LED点阵电路,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为LED的热量传递到驱动芯片而使其损坏。

2.6灯具设计方面的改进。在一个灯具中使用数目较多的LED发光组件,让单件的发热量较小,再把它们布置在较大的空间内使其易于散热。

2.7为LED灯具设定安全工作模式。

3.汽车LED灯驱动电路技术方案

LED灯电源决定了LED灯的使用寿命。负责驱动LED的转换器是汽车前照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LED驱动电路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升降压功能。(2)高功率转换效率。(3)亮度调节功能。(4)具有完善的保护电路。(5)良好的散热功能。

3.1CCR驱动方案。适合于电流小于200mA的低电流LED照明应用。CCR在宽电压范围下提供恒定亮度,在输入电压较高时保护LED免受过驱动,且在低电池电压条件下仍提供较高亮度。CCR最大工作电压达50V,能够承受电池负载突降。

3.2线性驱动器方案。线性稳压器支援多条线路并行配置以扩散热耗散,提供达±2%的稳流精度,无电磁干扰(EMI)问题,成本中等,但能效也较低。元件的额定输入电压范围分别为6至30V和48至200V,额定输出电流分别为高达500mA和高达70mA,在汽车中的应用领域包括尾灯、方向灯、刹车灯及车顶灯等。

3.3开关LED驱动器。支持任何类型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关系,且根据输入/输出条件,能效能够高于90%。驱动LED的开关稳压器的能效一般介于50%至90%之间,涉及降压、升压及降压-升压等不同拓扑结构,讲究EMI控制方法,主要用于汽车内部照明、停车灯、雾灯、日间行车灯及侧面标志灯等应用。

3.4高整合LED照明管理积体电路(IC)驱动方案。照明管理整合了多种LED驱动及控制功能,相当于一个完整子系统,能够承受高达125℃的环境温度,用于汽车前照灯、组合尾灯及最新的高级前照灯系统(AFS)等应用。

3.5SMPS模式驱动方案。采用PWM控制芯片及外置MOSFET实现的分离模式则可以实现汽车电子中大功率,高效率以及高稳定性的应用,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拓扑结构,结合LED对电压,电流和功率的需求,实现符合系统的整体目标。在成本上也会随着用量逐步降低。

4.光效问题及解决方案

提升LED光效是车用LED技术发展的关键,是车用LED产业化的出发点和原动力。从封装技术上来说,LED的封装应该尽量减少光线在其内部的全反射,增加衬底基板反射率,从而使光线能够尽量多地透射出来,增加LED的发光效能。

5.电磁干扰问题及解决方案

汽车环境下同样面临电磁干扰问题。车载电子产品对噪声很敏感,尤其是导航系统、无线电路和AM无线电波段接收机。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噪声干扰的可能性,有些LED驱动器IC中采用了恒定频率开关拓扑结构。另外,用户还可在200kHz~2MHz的范围内设置开关频率,以使开关噪声远离关键频段(如AM无线电波段)。

三、结论

随着车用LED照明技术不断的更新和发展,车用LED照明代替传统光源的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革新技术将实现LED照明的智能化和普及化,LED照明将成为汽车照明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燕坤善,牛萍娟,付贤松.一种LED汽车头灯驱动电路[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8,06:51-53.

应用题及答案范文3

然而,目前普通高校中(以武汉长江工商大学为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并不高,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使命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育”。在当前迫切形式之下,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育,最主要的就是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最终创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其特征是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应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但是这些不可能自发性地形成,需要教师引导,尤其是课前指导。而在高效课堂的一般模式(课前指导+课堂活动+评价体系)中,导学案就是课前导学中最主要的部分。虽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导学案更多地是应用于中学范畴,但是对于普通高校中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导学案也不失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因为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主要包含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内容和课堂活动准备工作等环节。从导学案的形成方式和内容组成来看,导学案就是高效课堂的准备环节。

一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

自我校创立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对课堂教学环节和活动的主动参与度和融入度不高,对于知识多为被动接受、机械记忆,难以真正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综合运用能力。即便教师有在课堂活动中设计师生互动的环节,所占比例也不多,因此课堂气氛总体相对沉闷,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与效益也就相对较低。

2教师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处于主角的位置,学生则是“填鸭式”地听,因此无法高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完成知识的构建。此种教师定位已不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更无法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生动性和生成性,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目标。

3学生英语基础情况

2013级新生入校之初,我校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相关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高考成绩、对英语的喜爱程度、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对将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等。调查结果显示:(1)非英语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在100分以内,理科专业和艺术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甚至在80分以下;全校有少数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在120分以上,但最低分在30分以下。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之间存在着100分左右的差距。(2)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只有少数学生表示特别爱好英语,多数表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试并顺利毕业或为求职而学。由此推断出,多数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学习英语。(3)在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方面,只有少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余安排较多的时间在英语学习上,而多数学生只是为了上课所需而完成老师布置的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甚至有部分学生几乎不学,连基本的学习任务都无法完成。由此看出,多数学生缺乏英语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欠缺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4)在对将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问题上,在现实面前,学生们都表示,或为了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为了迎合兴趣爱好和继续深造所需,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太差,不知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在课余时间里感觉非常迷茫,缺乏方向性指导。以上所呈现的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和实际问题给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带来了许多困难。

4班级规模情况

我国高校自扩招以来,教学班级人数不断增多。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为例,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是也经历了此增长过程。在2010级以前,绝大多数教学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但2011级以后,绝大多数教学班级的人数都超过了40人。从2013级开始,学校教务部门将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人数基数定为50人。学校将教学班级人数不断加大,也是在对我省其他普通高等学校进行调研了之后而进行的教学政策调整。如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顾曰国教授所说的,“人数超过40人以上的教学人数即为大班”,也就是说目前许多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都是大班,如果不借助课前引导和准备,学生在课堂上是难以进行英语这门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的,因此是难以达到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

5课时安排情况

在我校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而相应制定),大学英语一个学期的总学时为68个(第一学期为51个),在实际教学安排中,每个学期都有第一次课的教学介绍课、学期中的期中考试课和学期末的答疑课,除去这些课时之后,能进行正式教学内容安排的学时约为60个(第一学期约为45个),而学生要完成视听说和精读两本教材各10个单元的学习,分配到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将全部的教学环节都计划入课堂,是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率和效果的。

6教材情况

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为使用多年的老教材,以主题为模式,在难度上缺乏梯度,语法现象较为分散,语言知识没能很好地体现渐次掌握,题材侧重广泛性。在学生看来,此种教材题材陈旧、趣味性低,难以引起他们参与教材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他们基础较差,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对此类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并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构建。

二导学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而单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较差、班级规模大、课时安排少、教材老旧且趣味性低等现实问题,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使命之下,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不能再继续维持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即主体地位,需要做出角色定位的转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利用课前的准备和指导便是手段之一,而导学案则是促成此事的有用环节。

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在每次课之前根据所教教材的主题和内容确定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并根据活动形式所需、学生的人数和英语基础情况甚至专长特点进行班内分组和组内分工。导学案形成文字之后,提前一定的时间段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个人阅读、小组合作探索等方式完成导学案上要求完成的任务,为课堂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由教师主讲,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也不再是“填鸭式”地被动地听,而是主要由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或环节做出反应,甚至通过做report,presentation,role play等方式来呈现他们课前准备的成果,因此呈现的是教学模式。

导学案的使用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部分课堂中已经探索实行了一年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通过在导学案中设计让学生自我完成学习内容和展示学习成果,实现了教师课堂教学定位和教学模式的转变,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加深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印象。(2)通过提前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内容和课堂活动相关准备,学生逐步改善在课余时间里的迷茫状态。(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让不同基础和性格的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扩大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融入度,增加他们锻炼和提高英语的机会和程度。(4)通过利用导学案作为课前引导和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呈现他们的准备成果、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知识的构建,增进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挖掘了他们更大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并进一步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等终身发展能力。

总之,一年多的经验和成果证明,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并迫切要求改革的形式之下,导学案的使用对于改善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是具有重大作用的。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已逐步推广到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课堂。然而,这只是其中手段和步骤之一,我们还需要对课堂活动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更进一步推动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创新与突破,逐步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迈向优质,最终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应用题及答案范文4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加压空心螺钉;型齿状突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c)-0098-05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 3D printing auxiliary compressed hollow screws surgery treating of AndersonⅡ type odontoid fracture

LIANG Liangke XUAN Tianha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Foshan Hospital of TCM,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52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dividual 3D printing auxiliary compressed hollow screws surgery treating Anderson Ⅱ type odontoid fractur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in Foshan Hospital of TCM, 40 patients with AndersonⅡ type odontoid fracture criteria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 3D printing auxiliary compressed hollow screws surgery,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 compressed hollow screws way. The operation situation (surgery time, intranperative bleeding, X-ray times and accuracy rate) and postoperative fusion effect (included odontoid fusion rates, loose or screws extraction rates) of two groups were campared. Results On operation situation: intranperative bleeding, X-ray times and accuracy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n postoperative fusion effect: all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odontoid fusion, without loose or screws extraction; there were 4 unfusion cases, 3 loosing cases and 1 screws extraction case in control group, odontoid fusion rates, loose or screws extraction rates in treatmne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individual 3D printing auxiliary compressed hollow screws has a guiding role on treating AndersonⅡ type odontoid fracture, which is easy for operate, accurate inserting, shortening times and improving fusion rates.

[Key words] 3D printing; Compressed hollow screws; AndersonⅡ type odontoid fracture

齿状突骨折脱位对生命中枢威胁很大,有人称之为“上颈椎危象”。齿状突骨折是影响寰枢椎稳定性的严重损伤,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迟发性高位脊髓压迫,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最常用的是Anderson-D′ Alonozo[1]分类方法:Ⅰ型为齿状突尖端骨折,Ⅱ型为齿状突基底骨折,Ⅲ型为枢椎体部骨折。其中Ⅱ型骨折且最难愈合。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一般采用C臂透视下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但是因上颈椎解剖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等原因,目前此项技术存在以下不足:①透视次数多;②确定导针进针点以及进针角度非常困难;③手术时间长;④空心螺钉的直径和长度难以估计。针对以上目前存在的不足,笔者拟将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置钉技术用于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AndersonⅡ型齿状突基底骨折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男15例,女5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5±2.09)岁,其中坠落伤8例,压榨伤3例,交通伤9例,骨折无移位6例,骨折移位14例,有神经症状5例;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9.6±2.46)岁,其中坠落伤7例,压榨伤5例,交通伤8例,骨折无移位5例,骨折移位15例,有神经症状4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颈椎正侧位、开口位、CT四维重建和MRI检查。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齿状突骨折的诊断标准;②根据CT结果:显示有齿状基底部骨折突骨折线为横行,符合AndersonⅡ型;③全身基础情况支持手术者排除标准:(1)X线及CT结果显示:①骨折移位>5 mm或成角>10°;②枢椎椎体有骨折,属于AndersonⅠ型或者Ⅲ型骨折;③患者合并有椎管狭窄;④合并邻近部位骨折,如Jefferson 骨折;⑤难复型寰枢关节脱位。(2)不能坚持手术或不配合者。

1.3 手术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3D打印配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干预步骤和方案。

1.3.1.1 患者枢椎的CT扫描及数据提取 采用本院SIMENS-Definition双源64排CT机进行扫描,扫描条件为120 kV,166 mAs,层厚0.8 mm,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出。将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将DICOM数据导入后显示出某一断层的原始图像。运用Mimics软件的阈值分割功能设置阈值值:260~1484,使高密度的骨组织从周围低密度的软组织中分割出来,产生蒙版图像。

1.3.1.2 上颈椎逆向工程建模 对Mimics断层图像编辑完成后,运用Mimics软“动态区域生成”功能初步建立患者枢椎的三维模型(图1)。

图1 Mimics建立三维脊椎模型

1.3.1.3 制作枢椎3D打印全真模型 通过3D打印技术[立体光刻或激光光化成型(stereo-lithography,SL)]制作出腰椎实物模型(图2)。因为SL在制作精度、表而质量、强度等方而有很大优势,恰好可以满足实验的需要。

图2 3D打印全真上颈椎模型

1.3.1.4 制订手术方案并实施预手术(模拟手术)操作 通过对患者枢椎SL模型直观、全方位的观察、研究,获取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资料无法显示的解剖信息,并制订方案。预手术步骤:①于C2椎体正中逐渐将导针钻入枢椎体,并保证导针在冠状面及矢状面均位于齿状突的中轴线上,直到导针至齿状突的顶部(导针转入过程中保证侧位上位导针后倾10°~15°),并y量记录导针的进针位置(图3)(以C2椎体下终板下缘作为进针位置参照,如进针点位置C2椎体下终板下缘上“x”cm)和进针角度(进针角度以导针与C2椎体前缘连线的夹角)。②测量导针钻入C2椎体的深度。③以中空钻头沿导针钻孔后,用丝攻打孔扩开通道。④选择合适直径和长度的中空加压松质骨螺钉沿导板(图4)拧入,注意保证螺钉头端螺纹过骨折线,螺钉尾端进入枢椎体下缘。⑤确认骨折复位满意,拔出螺钉,记录螺钉的长度、直径和编号。⑥确认并记录导针的进针位置,以及导针的进针角度。⑦将确认完毕的螺钉送至供应室消毒,作为正式手术的内固定物植入材料。

图3 计划进针角度和螺钉长度

图4 设计C2椎体前路导板

1.3.1.5正式手术操作步骤 ①全麻仰卧位,头颈后伸颅骨牵引。②透视确认齿状突骨折己经或接近解剖复位。③于环甲软骨关节水平做横切口,于颈阔肌下分离。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颈深筋膜,在颈动脉鞘与内脏鞘之间分离并牵开保护。④透视确认C2~3椎间隙,显露并切开C2~3椎前筋膜。⑤于C2椎体前缘正中逐渐将导针钻入枢椎体(导针的进针点和角度在预手术中已经确认),同时保证导针在冠状面及矢状面均位于齿状突的中轴线上,直至导针至齿状突的顶部。⑥以中空钻头沿导针开路后,用丝攻沿扩孔,然后沿导针拧入之前预手术确定好的中空加压松质骨螺钉(预手术中螺钉的长度、直径已经确认),头端螺纹过骨折线,螺钉尾端进入枢椎体下缘。⑦最后正侧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螺钉位置好。⑧常规安放负压引流并逐层关闭伤口。术后48 h时内拔除引流,颈围保护后下地活动。

1.3.2 对照组

采用空心加压螺治疗,手术标准过程参照《脊柱外科学》[2],术后治疗方案同对照组。

1.4 治疗干预后对比评价

术后3个月对每位患者进行X线检查,观察枢椎愈合情况,螺钉有无松动或断裂等。手术螺钉位置分级比较[3]:分为3级,0级,螺钉完全在齿状突的皮质内;1级,螺钉穿出骨皮质≤1 mm;2级,螺钉穿出骨皮质>1 mm。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以及术后融合效果(包括枢椎愈合情况、螺钉松动或断裂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手术均按计划顺利完成,术中术后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1 在手术操作情况比较

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和置钉准确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操作情况比较(x±s)

2.2 在两组螺钉位置分级比较

治疗组螺钉穿出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术后螺钉位置分级比较(例)

2.3在术后效果方面比较

治疗组未见骨折不愈合螺钉松动或断裂,对照组有4例在3个月内出现骨折不愈合,3例出现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均再次入院予后路椎弓根钉融合手术。治疗组的骨性融合率、螺钉松动或断裂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效果比较[n(%)]

3 讨论

3.1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解剖学特征及手术难点

齿状突基底部细,皮质骨薄,松质骨多,是最易骨折的部位,发生率在10%~15%。其骨折不易愈合[4],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骨折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当骨折后在韧带的牵拉下发生分离移位达4 mm,骨折面的接触面积将减少50%[4],若合并有侧方移位,则接触面进一步减少,影响骨折愈合。相反,如果侧方移位或前后移位移位均不超过2 mm,接触面积在65%以上[4]。有研究[5]报道,有移位者不愈合率72%,而无移位者只有41.7%。②其次,齿状突骨折后,其血供的破坏也影响其愈合。齿突营养动脉分为两部分[6],即基底营养动脉和尖部营养动脉,前者从基底部前外侧和背侧中央进入,后者从尖部进入,在齿状突内部成网分布。齿状突上部血管稀疏,基底血管稠密,故基底骨折时,血管网断裂,骨折上端血供不良,易致不愈合。③齿状突与枢椎椎体之间存在残留软骨板[7],导致骨折不愈合,齿状突和枢椎椎体来自不同的骨化中心,他们之间有软骨联合,出生后6~7岁发生骨性愈合。而过往行齿状突骨折空心钉手术中由于定位及操作不准确,需反复使用导针转入造成齿状突骨折移位加重;有学者[8]通过研究分析,基底部骨折若在术中反复置钉导可能致钉道扩张,内固定失效;也有研究[9]表明,术前规划不足使得螺钉的大小不合适导致骨折不愈合情况的出现。同时齿状突骨折置入1枚还是2枚螺钉一直有争议[10],1枚螺钉可以增加骨折接触面积,螺钉置入更深,手术时间更短,故风险相对低[11],但1枚螺钉的置入位置不佳可能导致齿状突旋转,容易导致融合率反而欠佳[11],而2枚螺钉的置入会增加齿状突内固定的稳定性[12],但亚洲人齿状突偏小,仅小部分人可以置入3.5 mm螺钉[13],同时手术可能出现螺钉的拔出、断裂,骨折的不愈合、神经脊髓或血管、食道气道的损伤等等因素,因而手术过程当中需要非常精确的判断以及非常精细的操作才能尽量避免置钉失败。但目前包括昂贵的导航技术也未能有效解决该问题。

3.2 个体化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优势

个体化3D打印技术已经在脊柱、关节、创伤、骨肿瘤等骨科众多领域中广泛使用[14-22],它在术前规划更直观,术中参数更准确,该项技术用在置入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空心钉有如下优势:①通过打印全真模型后A手术保障手术安全性:3D打印的模型基本上1∶1制作,能真实全方位还原骨折情况,对全真模型进行预手术,能让术者对正式手术流程有着充分的准备,减少正式手术时间;②通过Mimics软件术前进行规划并制作打印出与该骨折模型匹配个体化置钉导板和通道,有效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增加手术安全保障,术中操作仅仅是顺着设计好角度及深度的通道进行拧钉,大大降低手术难度,而本研究置钉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其有更高的准确率;③因为导板辅助下进行置钉,其精确性高,实验表明: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其一次置钉成功率较高,能减少置钉次数,从而减少透视次数,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医生的工作量及降低医患双方的摄入的辐射量;④能够保证较好融合率,降低螺钉松动发生率、螺钉断裂发生率。本研究显示:3D打印导板下精准的手术操作避免反复导针转入造成齿状突骨折移位加重;避免术中反复置钉导致钉道扩张,内固定失效;同时可以避免螺钉的大小不合适导致骨折不愈合,从而保证术后融合成功率、降低螺钉失效发生率。

综上所述,个体化3D打印技术辅助空心加压螺钉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是安全而有效的,可使术者做到术前准备评估设计导板钉道,选择和确定最佳钉道及螺钉长度,在进一步提高置钉的准确度及安全性的同时,使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大大简化了术中操作、减少术中操作时间及降低了医患双方的射线接受剂量,符合脊柱微创的发展理念,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LD,Daeonzo RT. Fractures of the odontoid process of the axis [J]. Bone Joint Surg Am,1974,56:1663-1674.

[2] 陈仲强,刘忠军,党耕町.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52-459.

[3] 陈灿伟,杨进顺,廖壮文,等.Orbic-3D导航在Ⅱ型齿状突骨折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36(5):701-704.

[4] Fielding JW,Van BG,Cochran MD. Tears of the transverse ligament of the atlas [J]. J Bone Joint Surgery(Am),1974, 56(8):1683.

[5] Doherty BJ,Heggeness MH,Esses SE. A biomechanical study of odontoid fractures and fracture fixation [J]. Spine (Phila Pa 1976),1993,18(2):178-184.

[6] 张正兴,俞寿民.枢椎齿状突的动脉供应[J].解剖学报,1984,15(4):337.

[7] 孙俊,徐达传,朱青安.环枢椎的临床解剖及其不稳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8,16(2):185.

[8] Jeanneret B,Magerl F. Primary posterior fusion C1/2 in odontoid fractures:indication,technique,and results of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J]. J Spinal Disored,1992,5(4):464-475

[9] Grauer JN,Shafi B,Hilibrand AS,et al. Proposal of a odified,treatment orientoid fractures [J]. Spine J,2005,5(2):123-129.

[10] Hadley MN,Browner CM,Liu SS,et al. New subtype of acute odontoid fracture (type ⅡA)[J]. Neurosurgery,1988, 22(1):67-71.

[11] Echigoya N,Harata S,Ueyama K,et al. Treatment for fractures of the odontoid process [J]. J Bone Joint Surg (Br),2003,85:33.

[12] 查A瑜,杨阳,周逸驰.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修复齿状突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8):7288-7296.

[13] 李帅,杨操,张正东,等.Iso-c 3D计算机导航下颈前路齿突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J].临床急诊杂志,2014, 15(11):664-666.

[14] 朱诗白,蒋超,叶灿华,等.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J].中华骨质疏松和矿盐疾病杂志,2016,9(1):88-93.

[15] 于乃春,吉光荣.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34-35.

[16] 王燎,戴∪.骨科个体化治疗与3D打印技术[J].医用生物力学,2014,29(3):193-199.

[17] 黄华军,张国栋,欧阳汉斌,等.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数字化设计[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5(2):218-222.

[18] 鲍立杰,张志平,吴培斌.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4):325-327.

[19] 戎帅,滕勇乌,日开西・艾依提,等.基于3D打印技术的腰椎多节段峡部裂个性化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1):2222-2226.

[20] P天航,曹正霖,王刚.三维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研究与应用[J].海南医学,2015,26(12):1807-1809.

[21] 吴帆,王立军,崔慧先.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5,28(10):113-116.

应用题及答案范文5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目意思

部分学生在做应用题的时候,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常常草草看看题目,觉得这道题似乎是自己会做的类型,然后急急忙忙地开始做题,做完以后又没有仔细检验答案,导致题目的要求和学生解题的过程完全南辕北辙。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做应用题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习惯性地仔细审题。

以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习题1为例:红星农场要植树造林,原计划要种5万棵树,现在实际种植了5.06万,红星农场超额完成了多少任务?一名学生的答案如下:5.06-5=0.06,0.06=6%,红星农场超额完成了6%。这一名学生犯下的错误为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不了解自己解题步骤的问题。这名学生不了解题目的意思是要求计算超额完成原定任务的百分之几,而不是超额完成任务的百分数。小学数学教师可用这道习题让学生了解到在做数学应用题以前,必须要先仔细审题。审题的范围包括题目要求解决哪些问题、题目的单位是否统一、题目中是否有隐含条件等。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有可能在做题时犯下方向性的错误,使解题答案偏离题目的要求。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到,学生审清题目的意思决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向,如果题目都没有审清楚,就等于解题的方向一开始就错了,接下来无论怎样做应用题结果都是错误的。

二、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逻辑联系

部分小学生在做应用题的时候表示:“老师,虽然我仔细地审题了,可是我看不明白题目到底说的什么内容,我还是不会做应用题。”小学生会反应这个问题,是由于小学生还未理解数学应用题中逻辑关系的缘故,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找到正确解决应用题的方法。

现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习题2为例:现在施工队里给120名工人准备了30天的粮食,5天后,施工队发现工人还不够多,又招来了五个人,现在剩下的粮食够所有的工人们吃几天?许多小学生觉得这段描述很复杂,不知道如何理清数学问题的因果。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数学问题是个什么问题?是工程问题?效率问题?还是什么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应用题中的条件和结果找到数学问题的关键点。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到题目的要求为求剩下的食物还能吃多少天,即这是一个“总份数=总数量÷总天数”的问题,即这是一个平均数的问题。于是学生可以应用平均数的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到,当学生了解到解题的方向以后,接下来就要找到解题的关键点,这是解题的框架性问题,学生只有找到了解题的框架,才能够正确地应用数学公式解题。

三、引导学生正确应用数学公式

当小学生在做应用题时,找到了解题的方向及框架以后,是否就能够正确地解答应用题呢?大量教学实践证明结果并非如此。很多学生会提出一个问题:“老师,当我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公式以后,发现公式和数学问题不能对应,我要怎么才能把数学问题和数学公式对应起来呢?”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应当如何应用数学公式的问题。

依然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习题2为例,当学生找到了解决习题2的公式框架以后,会发现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数学问题的总量是多少?总份数是之少?总天数是多少?如果学生不能搞清楚这个数学问题,就不能正确地做对这道应用题。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容易把五天前的量与五天后的量弄混。比如有一名学生的解题公式为:(30×120)÷(120+30),这名学生犯的就是总数量和总份数不对应的错误。教师可应用这道题为例案,引导学生了解到在做应用题时解决数学问题的量必须统一的问题。比如学生要了解现在是要解决5天前的数学问题,还是5天后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五天前的数学问题,总数量、总份数、总天数都必须对应着5天前的数量;如果要解决5天后的数学问题,就要统一应用5天后的数量,如果把两个数学问题混淆在一起,就可能会犯下数学问题逻辑不清的错误。如果学生不能分辨数学问题的逻辑,就可以用画线段图、饼形图的方法应用图形辅助讨论数学问题(该次省略图形的讨论步骤)。有一名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30×120-5×120)÷(120+30)=20(天),这名学生就是应用统一讨论5天后的平均数找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小学生在应用数学公式时,有时不能准确找到数学公式对应的条件与答案,教师可引导学生应用绘图的方式分析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准确地应用数学公式。

应用题及答案范文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应用题教学 策略和方法

数学教学是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学科之一,能够帮助中小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部分,更是锻炼学生开放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关键,因为应用题的解答需要将多元化的数学知识汇总,既需要运用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将多章节甚至多单元知识紧密联系,因此,诸多学生对数学应用题解答丧失兴趣和动力,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结合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假想,通过兴趣的探索方式来寻求正确的解题方式。

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和研究应用题

应用题教学的高效性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密不可分,需要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度,并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解答过程,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首先从对题目的充分理解、分析、运算、结果,整个过程需要连贯的思考,教师在教学环节需要为学生提供这样的空间和时间环境,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意识,自主研究和思考,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启发和总结的作用,为学生梳理思路,解答难点,继而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最终让学生能够克服面对数学应用题时的恐惧,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寻求解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到解题的乐趣和探索的成就感。

二、将数学题目引入生活中

所有学科的教学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将课堂所学能够应用到生活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也如此,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在对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这样能够让教学更贴近生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特别是在对数学的抽象概念和公式的讲解时,传统的教学讲解模式让学生很难懂,而将知识点和生活联系后,变的简单易懂,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同时,教师需要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解题后根据思路和技巧视图自己编写应用题,来验证对题目的掌握情况,也能够让教师了解教学的成果。

三、针对应用题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提问

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方面已日趋成熟,他们已经初步建立了正确的价格观,在各方面有着好胜心里,而面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仍然是他们的弱点,教师应该结合此阶段学生的心里,在应用题教学中针对性的制定教学问题,这个问题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心里和爱好,并具有开放性、综合性,能够突出应用题的特点,答案可以是多样化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应用题的理解和对生活和事物的认知对题目的解答进行补充,解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并以此砑し⒀生的学习和寻求答案的热情,并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掌握学生心里,以便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和沟通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需要因材施教,了解每位学生的心里和动态,结合实际相应的针对性教学,不忽视每位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师益友的良好关系。例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应该主动热情的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原因,并指导学生完成解答,用心的沟通和指导,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信任的沟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促进和提高了教学质量的高效性。

五、循序渐进,逐步解答应用题

(一)在应用题介绍中,会用语言来描述题目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朗读的方式来阅读题目的内容,了解题目的含义,并在朗读的过程中运用阴阳顿挫的声调对重要条件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问题的思考。之后教师针对内容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探讨,最终形成分析思路。

(二)将分析的思路变换形式体现出来,可以使用图像或图形的形式展示,因为图像和图形会给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形成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图形语言的展示需要真实的反应题目的逻辑。

(三)在学生通过图行理解题目的意义后,再将图行转化为原有的数学语言,使用数字或数列展示,这一步需要对题目有了准确的分析和解答结果。

(四)以上步骤循序渐进,步步紧密联系,层层分析,最终得到正确的解题答案。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力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人们常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人类的求学意识最强烈,所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情景教学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营造课堂的教学氛围,比如可以将课堂转移到多媒体教师或课堂实验小组进行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新鲜的环境中体验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可以采用分组竞赛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之间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团队间进行竞争,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需要因材施教,从多方面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其次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氛围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建立符合现代化小学生适应的教学模式,来挖掘学生的潜在思维,最大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玲.关于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研究[J].赤子,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