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营管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营管理学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69-02
1 引言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作为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经济管理类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在我国本科教育系统中居3本或2B类的普通本科院校位置,人才培养模式有其独特性,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基于这一培养目标探索专业的设置和选择独特的课程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估办法。因此,独立学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课程应根据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教学改革。笔者长期担任该课程教学,对于该课程教学的不足和关键环节有着切身体会,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真实操作环境的模拟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内容、体系、模式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因此增加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十分必要的。
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体系不明晰
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是核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目前关于独立学院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还非常模糊,由于其特殊的办学模式,很难确定其目标的具体标准,进而影响到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这门课程,高职、专科类的教学主要是直接面向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技术教育,如银行前台的会计、出纳、综合查询、信贷等基础业务;一本和二本院校则更偏重于银行的中间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管理的实践学习;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实践课程设计类似于高职和专科类培养要求,却没有高职专科学校的专业化,体现不出独立学院银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从而影响到学生将来就业的竞争力。
2.2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
在商业银行的实践教学中,上机操作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近年来一些独立院校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建设模拟银行实验室等,但大多都在计划中,真正落实的院校少之又少,即使某些独立学院建立了实验室, 其银行模拟软件普遍依托ASP.Ne和JAVA技术开发Web服务应用平台。基于操作IE界面的 Web 服务,虽具备远程教学、管理方便等优点,但操作平台及界面与商业银行现行柜面系统差别巨大,仿真度低,无法支持密码键盘、票据扫描器等外设,难以训练学生的实操技能与技巧。同时很多独立学院软硬件的维护和开发缺乏自己的专职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较为混乱, 缺乏对实验室的长远规划,虽然已有少部分独立学院在硬件配置上进入了先进行列 ,但更多的是硬件设施落后难以支撑教学软件的有效运行。
除了像银行实验室这种模拟仿真配置设施外,很多独立学院还不能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环境的实习机会,如去银行去实习,没能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从而造成毕业生就业后上手较慢、动手能力不强。
2.3教学软件条件有限
实践教学的发展不仅需要硬件设施做基础,还需要教学软件条件做辅助,而软件条件的建设主要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建设,拥有强大师资的学校教学软件才能完美的推动学校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创新。从长远来看,教学软件条件甚至比硬件条件的作用还要大。
目前,独立学院存在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失调的问题。教师结构不合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教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的教师主要来自于刚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部分来自于外聘教师。青年教师缺乏社会经验、缺少科研基础和实践积累,而经验丰富的外聘教师一般都只是限于完成课时,与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帮助不大。另外,该门课程对实际操作有要求,缺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师。
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3.1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对于这一培养目标,可从不同层面来理解。
对于银行类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应该以职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以职业素质、关键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首先,银行职业应用能力体现出的是职业的应用和创新,不是流水线的技能培养。例如我们在银行信贷调查过程中,如果只按照流程要求提取客户的相关资料,而不考虑现实情况的差异,那将会增加银行大量风险。其次,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发展高度,银行对人才自身的能力要求、职业素养要求会更加的高,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社会阅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可能会更有优势,那么我们在实践培养中可偏重于学生在银行发展业务中的营销能力培养。最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是学生在人才竞争中的有力砝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介绍并推荐目前最常见及其含金量较高的证书,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这样,所建立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就把素质教育、关键能力和职业技能有机联系起来,从而确立了三者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的关系。
3.2完善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
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要重量兼质。首先学校要根据专业人数的多少,配置相应数量的电脑和软件,尽量能做到上课学生一人一台电脑,方便学生操作;教师多从知识、经验、阅历出发,应用先进的设备,为学生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促使学生对理论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能够透过业务表面现象深入分析金融领域的本质问题。其次,学校还应参考任课老师的建议及借鉴其他学校的使用情况,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软件。银行模拟软件普遍包括储蓄业务、对公业务、信贷业务、业务、特殊业务、系统管理等教学功能。目前软件的使用一是来自专门的软件开发公司,二是学校自我研发。对于师资强大的独立学院,建议研发自己的模拟银行软件,结合本校专业特色,配合编写相应的实验教材。
此外,学校可以借用自己的内部资源,比如有和自己业务往来的银行,与其展开合作,建立银行业人才培养的双向培养和实习基地,满足学生们为积累就业阅历到商业银行实习的强烈需求,帮助学生们更加熟悉商业银行的基本运作,获取更为切身的从业感受和体会。
3.3提高实践教学软件的条件
在教师队伍方面,应注重老中青年教师的结构合理化。学校应聘任高水平的外聘教授或专家为学科带头人来帮助一大批年轻教师尽快取得巨大进步。目前讲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师基本都具有研究生学历或讲师职称,专业基础都比较好,可以定期聘请银行的在职人员到学校给教师培训;学校在业务经验方面,一是制定教师进修培养条例,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到实验教学开展较好的学校进行观摩、培训。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并定期选派教师到银行进行业务实践;二是请金融机构的人员做学生的教学实践教师,让他们把工作经验带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来,进而充实实践教学队伍,促进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万佳.独立学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改探讨[J].北方经贸,2012(5).
[2]张迎春,吕宏芬.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6).
[3]范淑芳.《商业银行经营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1).
[4]许崴.创建“实验银行”培养金融人才综合业务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经营管理学范文2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实验教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工商管理既是一门严谨的管理科学,也是一门变化的艺术。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目标决定了管理类专业教育具有务实性、职业性、综合性和国际性等特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也具有这些特点。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在传授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熟练运用,更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这两种方式侧重于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传授,并结合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效果良好。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逐渐引进发展实验教学,如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管理决策方面的缺陷。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管理知识的理解运用。
一、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概述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采用课堂教学,特别是启发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管理原理、知识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工商管理教育模式以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宏观教育,理论性过强,在微观指导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缺陷。这会使工商管理人才在走向社会后对知识的运用和对现实的适应性达不到企业要求。当今社会,知识的传播与信息共享的方式发生极速变化。人才竞争不再取决于静态的知识储备,而是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不断发现新知识的能力。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工商管理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
与课堂教学相比,案例教学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更强。她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互相评价方案,进而开拓思路、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管理类专业教育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将工商企业经营的背景和管理的资料引入课堂,通过结合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体会多元的管理情景,树立管理权变的理念。案例教学对提高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案例教学难以设定边界明确的企业及企业活动的范围,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角色不明,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能得到实践,使案例教学就流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管理类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指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教学形式。它可以是真实情景的沙盘模拟,也可以利用软件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实验仅仅是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实验。由于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使管理学的实验很难将其实践活动直接搬进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和研究,大多是通过软件系统进行模拟。
二、企业经营管理模拟
1.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含义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教学的一种。它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整个过程,构造一个模型,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环境进行模拟,提出决策问题,并给出基本条件(如本企业现金流、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市场结构、竞争对手),要求学生作为企业经营者在给定的条件下决定本企业价格、产量及其它经营策略。模拟是多次反复进行的,每一次当作一个经营周期。参加者对每一周期进行决策,得到该周期的阶段成果,而下一周期的决策则在上期结果基础上进行。如此重复,最后一个周期的结果就是最终成绩。由于合理的决策需要综合运用市场学、成本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多方面的知识来制定,因此,通过模拟,学生们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管理理论的理解。
2.企业经营管理模拟运用的理论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如运筹学、市场分析、市场营销、投标竞争策略、经营战略、企业计划编制(人员、设备、进度安排等)、资金的外部筹集与运用、现金流分析、盈亏分析、资产负债表计算及财务评价等。具体来说,运用以下理论知识:
(1)生产作业管理中的资源利用与配置,排班,物料与成品库存,工资与加班费(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
(2)市场营销方面的对影响市场需求的各因素的分析,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供求不平衡时的调整,市场开拓策略制定;
(3)财务管理中对基本财务项目的掌握,各种资金筹措手段的区别,下期收入的预测与资金预留;
(4)人力资源与研发方面涉及与机器搭配的合适人员规模,提高工资的利弊,科研资金的投入规模。
(5)战略管理方面,波特五力竞争分析、公司发展重点(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目标集聚、产品、市场),规模发展的多期规划与步骤,发展战略的调整。
经营管理学范文3
关键词: 慕课 连锁经营管理 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发展迅速,从国外到国内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国内外知名高校纷纷加入其中。慕课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还在起步阶段,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渗透,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而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组织讨论、解答学生问题和引导学生知识运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随着连锁经营企业的不断扩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相应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质量也日趋提高。因此,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初级技能型人才,学生主要通过学习市场营销及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成为胜任连锁商业企业销售作业、营销策划、运营管理、店长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学、连锁经营管理概论等理论课程,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就是由教师讲授原理理论,学生缺乏实践,难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连锁门店运营与管理、连锁企业物流与配送管理等专业课程将学生设置成连锁经营企业中的服务员、理货员、物流配送员的角色,这样的课程定位与学生的职业定位有一定的偏差,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发挥自身的价值。
2.教师缺少专业实践经验。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从实际情况看,该专业大部分教师为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具有在连锁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虽然目前高校在课程教学中引进兼职教师的模式让一些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教学,但这样的兼职课程只占专业课程的一小部分,与现实需求相比远远不够。
3.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连锁专业课程的评价仅限于课程理论考核,对学生的实践质量评价方面缺少过程性、完整性的评价体系,进而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评定,教师实践教学自由、教学内容随意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慕课环境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1.优化课程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侧重涉及互联网经济的商业模式,多开设与目前互联网连锁经营企业平台相关的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并积极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另外,将慕课平台资源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调整课程体系。慕课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管理类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管理沟通、“互联网+”管理学等,这些课程都蕴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概念。学生可以通过向网络名师学习,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学到管理心理学、劳动法等课程,更好地提升综合知识水平。
2.构建校企合作网络学习平台。通过校企合作,让连锁企业的兼职教师或专业人才参与到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过程或管理经验通过案例的形式制作成网络课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环境中的真实情况,进一步提升实践管理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加强与企业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参考理论教学的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延伸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慕课平台提供了过程性考核的依据,如学生平台学习的参与度、互动讨论的积极性等。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质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结合慕课学习平台,让连锁企业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符合连锁企业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从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业现代化,2015(26):11.
经营管理学范文4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理论来源于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模式融入到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带动学生,学生合作互助的方式,以任务为驱动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创建教学情境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带着完成任务的探索精神,获得理论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劲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
(一)统领性的任务原则
老师布置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任务的选取及安排应统领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将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点融入到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递进性的任务原则
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根据教学课程的推进,融入到任务里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难言也相对加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的知识由少到多的递进规律增长,学生有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个人能力的递进增长。
(三)实用性的任务原则
任务的设置即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行业岗位要求,教师通过引入旅行社实际发生的工作来设置任务,例如旅行社的计调业务管理,让学生自己设计行程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行业的专业技能。
(四)典型性的任务原则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体现课程知识点的同时,还应体现一定的典型性,体现旅游的基本特征及本质现象。例如课程设置从旅游者的类别上体现典型性,列出任务,老年团、学生团、青年团等。这些典型的任务即体现了教学大纲中重要的知识点,也体现了当前旅行社的实际状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与旅行社实际事件的发生有效地衔接,提高学生今后进入行业的竞争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整个课程设置包括根据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每个教学过程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完成结果进行评价并记录成绩;最后是期末考核评价,根据每次完成任务的成绩与平时成绩作为考核的总成绩。首先按照老师讲授的方法先将本课程的教学设置的整体思路告之学生,以学生为主导,使其参与并执行任务,而教师在过程中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出色的完成任务。
(一)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理论讲授后,教师依据课时和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派任务。例如在设立旅行社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旅行社的设立条件,每一个小组成立一家旅行社并进行经营,小组成员收集信息,写出旅行社设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再根据报告进行讨论并形成方案,期间可以联系旅行社,将报告递交给旅行社相关人员征询其意见,结合旅行社给出的意见,每个小组通过自评、互评,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并打分。
(二)任务的循环设计
第一个任务结束后是第二个任务的布置。根据课程教学任务结合实际安排每一章不同的任务。在每一个任务中,教师按照教学知识点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初步完成任务、进行讨论验证、自评、互评、教师总评这样一个流程,不断循环反复。教师的每一次总评关系到教学效果能否实现以及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师以公平、公证的态度对学生小组每一次的总评,这即能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职业道德及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期末考评的方式
经营管理学范文5
【关键词】ERP;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3―0136―04
一 引言
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用实践教学推动理论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管理学科属于应用性学科,要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人才,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实践教学普遍受到了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的重视,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相继开展,如实习、实训、模拟、课内实验、课外实践等环节,然而由于受到实践场所、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师资力量以及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实践效果不明显,多数学生仍不能对企业的管理过程熟悉和了解,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差。为了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重个性的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加强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管理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并符合管理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研究平台,这是拥有管理类专业的院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有较多的研究,如文献[1]-[4]探讨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相应措施,文献[5]研究了模拟企业环境下的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但对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专门的研究确很少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一种基于ERP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企业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需求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由于其教学场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其教学过程较难控制。管理类专业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主要是面向企业,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而加深和促进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由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入学前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因此,深入了解企业并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及管理流程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是指课程体系中与经营管理类课程相配套的实践环节,根据我们的调查,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主要经营管理实践环节为:
1 管理认识实习
管理认识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学习管理理论和方法之前开展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企业的管理现状和生产经营过程,加深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管理认识实习一般在2-3学期开设。
2 具体管理职能实践
具体管理职能实践包括营销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实践环节,管理类各专业受专业需求、教学资源及条件的影响开设内容不尽相同,开设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课内实验、课外实践、调查、模拟、实习等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职能,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管理综合实践
管理综合实践是在掌握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实习、ERP实践、企业经营模拟对抗、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环节。综合实践环节的开设受到以上两项实践环节开设的影响。
上述实践环节虽然内容繁杂、形式多样,但其实践内容多是围绕企业进行,以企业为核心,着重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业务流程,进而具备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应用技能。
三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
经营管理实践最重要的载体是企业,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围绕企业进行的,然而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受到资金、实践场所、教学资源、人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实践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如下:
1 实践基地建设困难
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或实践活动的场所,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一般应选择能满足实习要求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近年来,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得在校学生数量成倍增长,进而导致对实践基地的需求成倍增加。然而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以及企业担心接收实习生会影响自身的正常工作,增加用人成本,因此将接收实习生视作一种负担,这些因素导致学校很难联系到足够的实习单位以满足扩招后日益增多的学生实习要求,即使联系到实习单位,实习单位也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3]。此外,由于企业管理部门的特殊性,往往容纳的管理专业实习学生数目极为有限,这也为实践基地建设带来困难。
2 实践内容很难深入
实践基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企业的各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由于担负企业重要的管理职能或保守企业机密等原因致使实习生无法深入完整地接触企业的运作过程,通常只是从事简单的工作,在专业知识的运用与专业技能的锻炼方面收获甚少,实习活动大多流于形式,远远达不到预定的实习要求[3]。
3 校外实践教学组织困难
校外实践教学由于其实践场所在校外,而且实践地点可能较为分散,这就需要有充足的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和指导。然而,由于受到师资人数的限制,学校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使得大部分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缺少监管或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其实践效果可想而知。
4 实践内容很难统一
由于缺乏统一的实践基地,缺少相应的接收企业,各项管理实践活动往往形式各异,实践内容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也很难统一,实践效果不好。
四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与ERP
由于上述问题的出现,使得经营管理实践很难开展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关键在于缺乏统一的、易于开展的实践平台。随着ERP系统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使得解决上述问题成为可能。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ERP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销售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决策等方面,涵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且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对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实践的需求。以ERP系统为核心,构筑数字化企业实践平台,开展各项管理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著提高实践效果。
五 基于ERP的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我们提出“1+4”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1+4”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一个统一实践平台和四种实践教学方式。具体含义如下:
一个平台:是指ERP平台,即一套完整的企业ERP软件系统。这里所说的ERP软件系统一定是真正的软件系统,而非教学模拟的软件系统。由于ERP系统的功能差异较大,我们建议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的ERP系统应选择功能完备、运行稳定的国内外大中型管理软件厂商的产品。
有了实践平台,还要有实际企业数据资料,这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企业数据资料,我们不建议使用ERP系统自带的演示数据,而是要收集、整理实际企业的资料数据。为了满足模拟实习的需求,除了ERP系统要求的资料数据外,我们还需要准备并制作关于企业基本情况、现有产品、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多媒体资料数据,以供讲解和演示使用。
四种实践教学形式包括:模拟企业实习、经营管理实训、ERP综合设计、ERP沙盘模拟。
1 模拟企业实习
模拟企业是以现实的企业为原型,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ERP系统为基本数据平台,同时制作相应的视频讲解、系统演示等多媒体数据资料而形成的企业模型。模拟企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模拟企业的实践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增强对企业的认识,以便为后续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模拟企业认识实习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一是企业基本情况的视频介绍,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规模、组织机构、产品、市场、利润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二是各部门业务流程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组织与操作过程,让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三是基于ERP的企业经营管理演示与体验,使学生初步认识ERP,了解现代化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ERP系统的基本操作。上述内容中的一、二部分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第三部分内容应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便让学生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模拟企业实习由于在校内开展,避免了传统的企业认识实习由于受各种原因影响而导致的实习不深入、不具体的缺陷,可以显著提高实习效果。
2 经营管理实训
经营管理实训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专门的或较为综合性的训练,一般是结合一门或几门理论课程来开展,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业务流程,并能达到独立操作的能力和水平。经营管理实训的主要内容可包括:财务管理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生产管理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客户关系管理实训等,实训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实践中也可以对上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综合后再开展实训教学,如财务管理实训和供应链管理实训可以综合为财务供应链实训等。实训方式以统一的企业ERP平台为基础,采取上机操作和模拟训练为主。管理类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培养要求有重点的进行选择实训内容。
3 ERP综合设计
ERP综合设计是在系统学习相关管理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训之后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ERP系统的实施能力。ERP综合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给定的企业基本信息以及业务资料,以ERP系统为平台工具,由学生采用分组的方式,完成给定企业ERP系统的数据初始化工作,并根据给定的业务资料,按角色分工不同,协作完成相应的业务,最后写出设计报告。
ERP综合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一次综合提升和检验。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本实践环节应重点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保证企业基本信息资料与业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真实性主要是指所给的企业信息及业务资料应与实际企业相符,不脱离实际和任意简化;完整性主要是指所给的资料应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业务,这样可以保证实训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二是,实践中要注意人员分工,通过人员分工可以保证实际训练环节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符,有助于锻炼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人员分工一般根据企业的岗位来进行设置,常见的分工方式为:总经理、财务主管、生产主管、采购主管、销售主管、库存主管、人力资源主管、信息主管等。
4 ERP沙盘模拟
ERP沙盘模拟是以沙盘为主要工具,利用实物沙盘直观、形象地展示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经营模拟对抗,让学生在市场分析、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6]。
通过上述四个环节的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的熟悉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具备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进而发展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六 结论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能力是管理类专业学生拥有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将来就业所必备的岗位技能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指出管理类专业经营管理实践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种“1+4”的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即以ERP系统为平台,采用模拟企业实习、经营管理实训、ERP综合设计、ERP沙盘模拟等实践教学形式,系统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实践能力。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内容体系完善、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易于开展等优点,能显著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郎群秀.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举要[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34):26-29.
[2] 曾小彬.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4.
[3] 黄祖平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59-61.
[4] 张余华.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0(6):89-92.
经营管理学范文6
关键词: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01
一、中式快餐连锁发展现状
(一)快餐及中式快餐发展简况
餐饮行业以其门槛低、投资少、回报快的特点,被誉为大众创业投资的阳光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餐饮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效果逐渐显露,餐饮市场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根据历年来中国烹饪协会的我国餐饮市场统计年报,从2008年到2014年,我国餐饮市场零售总额年增长率达到15.1%。这其中,快餐行业的发展尤为瞩目,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达17.5%,已经高于行业平均值。
但是快餐行业发展固然成果喜人,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现实是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的发展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中式快餐在我国快餐市场所占份额已经高达85%,但其平均营业额却不足麦当劳的0.6%(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其次,目前活跃与中国市场的西式快餐品牌大多是全国甚至全球性连锁式经营企业,而中式快餐一直停留在单一经营模式上,连锁和规模发展速度缓慢。
(二)“永和豆浆”的经营发展历程及现状
“永和豆浆”是1982年创立的台湾著名餐饮品牌,于1995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09年12月正式成立--永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经过三十年的摸爬滚打,永和豆浆现今已经遍布全国,成为中式快餐连锁知名品牌。截止2015年,永和豆浆已经在全国13个省、直辖市的37个城市,拥有近330家餐厅(连锁店303家,加盟店27家),年销售额达到17.65亿元,是中餐市场上名副其实的中式快餐领导品牌。
二、管理学视角下的中式快餐连锁的发展困境
(一)中式快餐业起步较晚、市场优势有待培育
我国现代快餐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短短30年左右的发展时间使得中式快餐在全国能形成影响的品牌企业很少,规模也无法和麦当劳、肯德基等经过多年发展、国际一流的连锁品牌相抗衡。永和豆浆品牌创立时间比肯德基晚50年左右,从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基础角度存在先天差距,而作为国际一流的连锁经营典范,肯德基的管理经营理念已经经过多年市场检验而相对成熟,为其成功打开中国市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中式快餐标准化水平较低
产品标准化水平低,是制约中式快餐连锁经营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式餐点的制作工艺复杂且耗时较长,而餐点的色香味不仅取决于食材,更要考验厨师的个人技艺,产品质量很难控制。以永和豆浆为例,其点餐时间、食品制作时间都普遍较西式快餐要缓慢,且不同地区、不同门店的产品质量差异也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永和豆浆没有一套统一的生产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管控。产品品相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无标可循,这是客观上制约中式快餐企业的连锁经营步伐的主要原因。
(三)市鲇销乏力,品牌意识淡薄
中式快餐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但是却鲜有知名品牌,究其原因,主要归因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思路不明晰,品牌意识薄弱、营销手段乏力。与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相比,中式快餐在消费者群体中认知度较低,阻碍了快餐企业的规模扩张。数据显示,2016年,肯德基与麦当劳在中国的品牌认知度都可以达到100%,必胜客的认知度也达到81%。而本土快餐企业中,永和豆浆的品牌认知度只有42%,其他品牌也都不尽如人意。
(四)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就餐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中式餐饮的服务水平以及就餐环境等软硬实力都亟待加强。肯德基的顾客至上、21秒点餐、微笑服务等制度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永和豆浆的点餐和等餐时间没有明确标准,服务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也亟待加强。根据随机调查,笔者所在的兰州市内的几家永和豆浆的店铺中,就餐环境普遍难与洋快餐相比。一些餐厅的餐桌摆放不科学,布局过于密集,空间设计的科学性和就餐氛围的营造基本为零,整体卫生条件较差,也缺少儿童座椅等人性化服务设施。
三、中式快餐连锁发展的出路
(一)制定连锁经营市场规则,完善行业规范
从政策和法规层面对连锁经营模式进行规范,是连锁经营市场规范发展的保障。我国现今已出台《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对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企业的备案登记,经营情况及资金状况的披露进行了严格规定,但是在对诸如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的准入条件与退出机制等问题并没有涉及,需要在发展中作进一步的完善。
(二)重视品牌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增加营销手段
品牌知名度是连锁企业软实力的体现,中式快餐企业必须重视品牌建设和企业影响的打造,提高广告投入,拓宽营销渠道,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可以利用整合营销,以建立与顾客长期稳定的关系为目标,不但注重品牌的传播,而且更要注重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三)积极推行产品和服务流程标准化
连锁经营的标准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包括连锁及加盟门店经营理念标准化,质检系统标准化,产品、服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另一方面是流程标准化,即统一订货、采购、储存、制定统一的产品生产的服务和标准程序等。中式餐饮要想做大做强,首先应对中餐的品种、质量进行研究,使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食品工业化操作手段相结合,完成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化、标准化的转变,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逐步摆脱手工操作的随意性。
(四)打造企业文化,提升服务意识
中式餐饮企业应该向西方快餐巨头学习,注重“情感经营”和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以顾客的需求为服务基准,在经营中不断摸索创新,从产品、服务、环境等方面积极借鉴西方的营销之长,注重品牌营销和企业文化的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