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庄子养生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庄子养生主范文1
关键词:大专生;自主创业;创业能力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将支持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摆在了突出位置,当前,专科类大学生就业环境差,就业空间狭小,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680万,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尤其是专科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这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针对大学生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鉴于此,本文针对专科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1 大专生自主创业现状探析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用人单位招聘的第一标准还是学历,对于大专生而言,虽然在学历方面他们并不占据优势,但是这个梯队的学生相对而言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动手能力强且非常敢于尝试,自主创业的愿望比较强烈,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现实状况下,自主创业成为了他们走向社会实现人身价值的重要选择,归纳总结我国专科大学生自主择业现状有以下几点:
1.1 专科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对自主创业信心不足
近年来,尽管政府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对创业仍是想法多行动少。对大专生而言,受我国教育体制限制影响,创业启蒙教育严重缺乏,对于创业认识不足,再者,专科大学生相对而言学历低,专业水平较低,这都导致他们自主创业信心不足,对创业能否成功和创业前景充满未知。
1.2 缺乏合理引导,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
在对大量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后了解到,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些专科毕业生普遍对自主创业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从大环境来看目前大专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这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专科生自主创业积极性,据调查专科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仅在2%-3%。二是创业市场压力增大,当前大专生创业选择的行业大都是第三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已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新生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缺乏经验和资金,致使创业困难重重,成为创业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1.3 自主创业氛围不浓,自主创业环境不佳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不深入不系统,导致了在培养创业人才方面没有形成相应的教育理论和培训体系,只局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却并没有深入到创业实践过程当中。二是缺乏高水平创业培养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在职教师大多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门的创业学习培训,无法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有效的指导,难以调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兴趣和激情。
2 教育和培养专科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1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不断提高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是提升大专生创业能力的关键。高校应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诸如《管理学》、《企业经营管理》、《公共关系学》、《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高度相关的课程。中国高等教育与欧美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区别就是于我国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基础理论知识十分扎实,但在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上与欧美国家大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在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应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成立第二课堂,实施创业实践体验,将企业技术骨干请进学校为学生面授讲解,而后将学生带进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并大大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业
能力。
2.2 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高校要致力于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基地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基地具有教育、培训和实践功能,优势不仅仅在于提供免费场地和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和创业辅导,这往往是大学生创业者在起步阶段最需要的,如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者开展创业技术培训以及相关的科技技术服务支持等。在创业基地这样的场所里,学生将其作为一个实现创业计划与理想的创业实践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真正地去实践自己的创业理想,从布置场地、采购与营销、创业过程管理、资金预算等各个环节进行真实环境的操作,使创业能力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一方面,在创业实践场所,学校提供创业方面的服务与指导,使学生充分了解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锻炼自己,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创业实践基地还可与社会开展广泛的合作,利用企业家的个人魅力激发在校学生的创业激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成立创业协会等学生创业组织,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形成学生间的互动式发展,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服务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高校、政府、企业应该通力合作,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学校提供相关的创业课程和教学资料,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关内容学习或查询信息政府及时相关的创业政策和信息;企业的参与必不可少,企业可以通过创业计划书选择投资项目,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训实践及加盟创业机会。由政府与学校共同牵头提供创业扶持基金,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为专科大学生创业提供实在帮助。
2.3 营造支持专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与文化氛围
从大环境来看,当前大专生自主创业氛围不浓,针对大专生的创业教育需要营造一种浓郁的创业氛围,要加大创业宣传力度,通过主题教育、精神指引、典型示范等方式,激发大专生的创业热情,使更多大专生了解创业,热爱创业,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身创业。高等院校应大力宣传学生创业成功典型案例, 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自信创业、自强不息、奋发进取,通过精神的激励与感召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念,使学生获得对创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融入相关的创业教育元素,如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包括科技节艺术节等相关的文化活动设计,相关创业设计大赛、创新大赛等都应含有创新创业因子,从而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学校还可根据创业能力包含的基础及发展性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设计相关活动,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创设平台与机制,使整个校园形成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邹淑爱.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2](房芸.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2))
庄子养生主范文2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计划
我国的高职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应用型技术和技能人才,所以高职教育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英语教学就是一个突出的方面。高职教育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英语教学也应该向这方面倾斜,这就与多年来形成的英语教学模式形成了对立和冲撞。因此,必须改革现存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学促教,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问题探究过程
在正确制定合适的教学对策之前,首先要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能力、英语学习兴趣与动机等各方面进行考察和测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要使教师摆脱过去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学相长。从这一目的出发,笔者在入学初期对学生分别进行了摸底测试和问卷调查,希望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水平以便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摸底测试笔者采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和B级考试”的真题,分别在开学之初及开学一个月后对学生进行测试。B级真题可测试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A级真题可测试大部分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的不足,从而确定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及与A、B级考试及格水平之间的差距,找出学生的弱项,调整以往教学中的不适合之处及时间分配,并提出整改措施。通过测试,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大多英语底子较薄,B级真题测试能达到及格水平的不超过四成,能通过A级真题测试的更是屈指可数;2学生的层次划分很复杂,以专业为单位的层次划分尤为明显,文科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好,而理科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用的教学计划也应当有所差异;3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语法等常规题目中得分尚可,但在听力、翻译、写作等应用性较强的题目中得分较低,而这对高职学生而言恰恰是更为重要的,因为高职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其实用性。
调查问卷分两次进行,问卷1的调查是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进行的,通过学生对自己目前学习现状的描述及对英语学习方面的建议,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包括:是否属于“三校生”,对以前英语学习状况的满意度,有待提高的英语学习方面和喜欢的英语学习方式等。问卷2的调查是在开学后两个月进行的,主要是针对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情况的调查,此时学生已经对授课教师、授课过程及学习内容和方式比较熟悉了,此时进行测试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自己的现状,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描述找出问题所在,建立新的评价机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的了解情况,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学习计划的制定情况,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情况等。
问题根源解析
通过问卷1,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是很清楚的,对英语成绩提高的愿望也很迫切,但是他们英语水平不高,对英语的兴趣也不大,认为学习英语主要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在课下很少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自学,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授课速度较快听不懂,这说明学生在刚入学阶段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沿袭着旧的学习模式,缺乏主动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做了相应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之后,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通过问卷2,可以发现他们的变化:80%的学生对教学目的比较清楚,能够较好地了解教学意图,并能在课上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30%的学生能够制定并很好地实施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计划,在课外积极主动地利用学习资源,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可见,学生的学习状况已经有了好转,但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这也正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
根据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虽然教师和学生都在为之不懈努力,但是问题还是大量存在。1学生来源复杂,有一部分是“三校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学习理论知识已经很吃力,张口说英语更是困难,在英语学习中“哑巴英语”现象凸显,这与高职教育“注重能力、强调实践”的宗旨是相违背的。2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与职场要求相距甚远。同时,课时太少,一周平均不到4节课,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非常困难。3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缺陷,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与知识运用脱节,导致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口语交际能力差距明显。4考核手段简化单一。考试还停留在笔试阶段,这类考试只能部分考查学生的听、读、写的能力,但是不能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考查。对教师的制约机制也不完善,学生当中放任自流的现象也很严重。
问题解决对策
既然问题出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改革就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主导思想;建立“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使教与学逐渐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教学相长。笔者为此采取了一些实践尝试。
首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及个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如运用。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英语更多的是一门工作语言,而不是为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口语的机会,采用多媒体、网络等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采取立体化教学方式,抓住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学以致用,摆脱“哑巴英语”的境况。
其次,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仅靠课上的有限时间难以使他们的英语水平符合时代的要求。要紧扣“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课上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学内容要更多地体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针对性和适用性。除了正常的英语课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在课外通过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英语的输入,使学生不但可以在学校,而且可以在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随时补充英语知识。
再次,要纠正过去“知识等于技能”的看法,明确素质教育应与能力教育并重,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应放在听说训练与一些具有实用性的专业英语知识上,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
庄子养生主范文3
在庄子看来,个体生命的价值远高于世俗的功名,养生、尊生在《庄子》各篇章中频繁出现。但他又反对刻意追求长寿,讲究顺应自然的养生,对生死亦淡然处之。庄子的养生之道格外强调养神,并提出了“心斋”、“坐忘”的养神方法,以养神为核心也在日后成为东方养生哲学的突出特点。
《庄子・德充符》记载了一段庄子与惠子的对话,可谓庄子养生思想的精辟总结。惠子问庄子,人是无情的吗?庄子说是。惠子又问,无情怎么能称为人呢?庄子解释说,我所谓的无情,是指人不因外部世界的好恶和情感损伤自己的身体,而应“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因自然”即顺应自然之法,“益”有增添之意,“不益生”指不违背自然规律肆意妄为,损耗精神和生命。无为、无情、顺应自然,便可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不刻意追求而尽其天年。用今天的话说,不正是为人生做减法之意吗!
豁达的生死观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和世间万物一样,是由阴阳二气化生而来,庄子也有这样的论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通天下一气耳”。他指出,“吾身非吾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即自己的身体并非私有之物,而是天地自然托付给自己的。也正因为这样,庄子对人的生死抱有豁达超然的态度,“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庄子甚至认为衰老和死亡是一种休闲和安息,“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如此说来,生与死皆为乐事,死亡又有什么令人恐惧和忧虑的呢!所以庄子感慨,干涸的池塘中的鱼儿,与其勉强维持生命,倒不如相忘于江湖了。
庄子不但对于生死有如此论述,在生活中也是这样践行的。《庄子》记载了一段轶事:庄子的妻子去世,惠子前往吊问,却见庄子蹲坐在地,鼓盆而歌。惠子责怪道:与你过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你不哭也罢,竟然鼓盆而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答日:非也!妻子刚去世时,我怎能不悲伤,但后来想到,人的生与死皆是自然中气的聚散变化而致,与春秋冬夏四季的更迭一样。人死便如同安眠干大自然这个巨大的宅邸之中,我却为此悲痛号哭,这不是不懂生命的道理吗?所以也就不再哭泣了。
对待生死的态度,庄子提倡“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普通人固然很难做到,但若能学习庄子的精神,减少对死亡的忧惧,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于身体健康必然大有裨益。
顺应自然,得享天年
庄子的养生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顺应自然。《庄子・养生主》篇是庄子养生思想的集中体现。“养生主”即养生的要领之意。庄子在开篇即提出“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此“督”字,从狭义理解,可以解释为人体的督脉,主呼吸之息;从广义理解,可以解释为自然之道。“缘督以为经”即顺应自然之道,此为养生之常法。
庖丁解牛的故事为人们所熟悉,但大部分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故事就出自《庄子・养生主》,而其主旨是讲养生之道的。在对庖丁解牛的过程和技巧进行了一番生动精彩的描述之后,庖丁解释了其运刀如神的秘诀便是深谙牛的筋骨结构,并巧妙地顺应其生理结构进行切割。文惠公听闻此言,感慨道“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的技巧对养生有何启示呢?想来便是人应该循自然之法而行,才能游刃有余,逍遥处世,尽其天年。
在《庄子》中,还有许多故事都颇有深意。右师只有一只脚,公文轩见到他十分惊异,问他这样的残疾是天生还是人为,右师平静地回答这是上天赋予的。可见在庄子看来,即便是肢体的残缺,因是自然形成,也应安然处之。
沼泽边的野鸟要走上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即便如此,它也不愿被豢养在笼中。
这样的寓言故事在《庄子》中随处可见,如《马蹄》篇讲到,“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龅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然而,遇到驯马的伯乐,修鬃削甲,用绳索马具束缚,驱使它们急速奔驰,还须步伐整齐,行动统一,如此一来,“马之死者十二三矣”。
《至乐》篇讲到,鲁侯将一只海鸟养在太庙中,以太牢(牛、羊、猪)来饲喂,甚至为其奏九韶之乐以为娱乐,但海鸟却十分忧伤,不敢饮食,三日就死了。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庄子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即便是肢体残缺、环境恶劣,也不应人为干预,违背自然规律对养生有害而无益。
注重养神,修身养性
古人认为,精、气、神是生命的基础,庄子云“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因此在养生之法中,养神比养形更为重要。关于如何养神,庄子指出:“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不应过度劳累和损耗。他还以水作比喻,“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人也应保持单纯、恬淡,顺应自然而动,即“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平易恬悛,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这里说的平易、恬淡、无为,从现实的角度讲,有排除功名、利禄等欲望和世俗琐事的纷扰,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充实之意。
《庄子・让王》篇讲述了很多舍弃王位、保全生命的故事,庄子感慨道:“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可见在庄子看来,帝王功业的价值都不能与“完身养生”相提并论,而普通人为各种世俗贪欲和琐事烦扰,造成精神的损耗就更不可取。
庄子还进一步提出了养神的方法――心斋。
《庄子・人间世》记载了孔子和弟子颜回间的对话,借孔子之口阐释了“心斋”的意义。颜回向孔子请教进学之法,孔子让颜回先进行斋戒。颜回说自己家境贫穷,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喝酒吃肉了,这可以算是斋戒了吧?孔子答道,这是祭祀的斋戒,而非心斋。颜回问道,何为心斋?孔子回答:“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即摒除杂念,使心神专一,不用耳朵去听世俗的声响,而是用心聆听内部的声音,感受虚无的境界,这就叫做“心斋”。这里说的“无听之以耳”,是以耳朵涵盖了所有感觉器官,是摒除一切外部世界声色犬马的干扰之意。“无听之以心”则是进入到更高的层次,不仅排除感官的干扰,更不再去考虑任何世俗琐事,不动心于功名利禄,如此才能达到恬淡虚无之境,用气去感受自然之道,如晋代学者郭象注云“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
接下来孔子又进一步地解说,若能纵横驰骋于追名逐利的社会中而不为名利所动,向君主进谏,若不被采纳便不再劝说,便是接近心斋的境界了。“绝迹易,无行地难”也是耐人寻味的一句,字面意思是一个人不走路很容易,而走路却不在地上留下痕迹却很难,其现实意义就是一个人不作为很容易,而有所作为却不求功名却很难。如此便将“心斋”的含义阐释得更为清晰具体了。
心斋作为庄子倡导的修身养性之法,对于佛教禅宗和道家气功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不小的影响。在茶道、棋艺等需要排除干扰、凝神定志的活动中,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对于普通人而言,要达到虚静寡欲、物我两忘的境界自然不易,但若每天或每周找一段时间,像进行身体的锻炼一样,暂时忘却杂念,让头脑和心灵进行“放空”的修练,对身心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
养形之法――导引术
庄子的养生思想重在养神,但对于养形之术也有提及,并对后世道教养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养生主范文4
1、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2、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3、“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4、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5、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7、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8、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9、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10、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12、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1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14、“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15、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16、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1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18、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19、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20、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21、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2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23、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24、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25、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26、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27、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28、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29、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30、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31、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3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33、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34、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35、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36、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37、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3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40、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4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42、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43、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44、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45、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4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47、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48、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4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5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51、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52、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53、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54、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55、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5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57、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58、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5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60、“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6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62、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6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6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65、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6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67、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68、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庄子养生主范文5
早在2000多年前,庄子就揭示了养生的精髓:修身立德,建立健康的人生理念。《庄子・山木》中记载:“子其意者修志以警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庄子认为,养生莫若养性,人要顺应自然天性,安时处顺,养护精神的清明淳朴,以追求人类最初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性格开朗、豁达宽容、心理健康者不易患病,即使患了病也很容易康复;而心胸狭隘、生性忧郁、心理不健康者则更易患病,患了病也很难康复。
孔子也早就提出了“德润身”、“仁者寿”的精神养生保健理论。他认为,养生以修德为首务,修德以修心为中心。“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仁的核心是“爱人”,具体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充分展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取得精神和心理的满足,从而能颐养性情,强身健体。讲道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体貌安祥舒泰,从而能得以长寿。
道家的老子主张“清心寡欲”,他说“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一个人内心淳朴清静则胸怀坦荡、旷若山谷,凡事不会与人斤斤计较,不争蝇头微利,生命便会磅礴恢宏,身心自然和谐健康。一个人如果内心长满了欲望的杂草,逼仄心灵空间容不下他人,与人相处一味勾心斗角,事事唯我自大。那么,他必将时时忍受着名利的炽热煎熬,身心一刻都不得安宁,舒适健康又从何谈起?
魏晋名士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一个为名利所羁绊的人,必然很难获得健康长寿。人要以理智求生存,不为物役,不以己悲,不要因贪图名利而损害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庄子养生主范文6
关键词:《庖丁解牛》;《庄子》:比较
一、问题的提出
《庄子》和其他诸子散文一样,有两种讲法,一是文本的具体解读,一是内容的整体介绍。文本解读认识的是树木,整体介绍是见识森林。但文本解读又是系统介绍的基础,二者紧密联系又各有作用,不可替代。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从作品微观探究走向系统宏观把握的路径,试图为《庄子》乃至于诸子教学中的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么教等问题进一解。
诸子散文,无论从作者主观意图还是从客观效果上说,都是立言的结果。立言的目的是要服众。而受众又分为当下和身后两种:征服当下读者是现实需要,征服身后受众是心理需要,后者即为不朽。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各家既要注重内容的深刻,又要注意形式的动人。孔子就直接指出:“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庄子虽倡言“得意忘言”(《外物》),事实上却是最用心于语言者。于是,诸子几无例外地成为文学、哲学、史学、语言学经典。自然地,后代读者可以也应该对其作多维审视。但作为文学院主干课程“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中与“历史散文”并列的重要成分,诸子散文首先必须从文学角度加以介绍。如果仅限于此,诸子的价值将会减半,因为诸子所争鸣的就是哲学。或许哲学院讲诸子可以不讲文学,但文学院却不能只讲诸子的文学而忽略其哲学。《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名篇《庖丁解牛》也不例外,本文题中所谓的“双维”是特指文学和哲学两个维度而言。
二、《庖丁解牛》的双维解读
《庖丁解牛》是一次精英与草根的对话纪录。
文惠君,旧注有一说是指梁惠王,或从“文惠君”之“惠”字作为联想依据。虽缺乏佐证,只是臆测,可信度不高,但从称呼就知道其人是社会上层人物无疑。庖丁属草根,从两方面见出:一是名字,丁即男,连名都只用性别表示,足见出身寒微,家长目不识丁才可能这么起名。二是职业,屠夫在当时属低下营生。结果却是低贱者教诲了高尚者,其中大有深意在。
《庄子》作为文学和哲学双重经典,是由具体篇章的双重经典形成的,本篇即为显例。
从文学角度看,本篇有三美: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
先说形象美。这里有三个个体形象和两类群体形象:前者是明写的主角庖丁和配角文惠君,暗写的作者庄子本人。后者是庖丁的同行:良庖和族庖。
庖丁是主角,这一形象定位本身在《庄子》一书具有典型意义:庄子笔下,得道者一无例外是草根,是主角,而世俗里的精英都是配角。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庄子对精英的基本判断,“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l箧》),那些装得跟人似的爷爷全是孙子变来的,不是什么好鸟。二是基于庄子对社会的基本判断,“方今之时,仅免刑焉”(《人间世》),这是一个动辄得咎、民不聊生的时世,这种时世的制造者就是精英。所以,这些在社会舞台上的主角在庄子眼里不配当文化舞台的主角。以后道家演变成为道教,道教以追求成仙为终极目的,它也仿照母体作风,把帝王一律排除在成仙的可能性之外,人间至尊的君王被斥之以“乏仙骨”,这是典型的文化胎记。
经典意味着特点,特点就是别的没有它自己独有的东西,这当然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结果。而这个比较首先就是与前代比较,看它提供了什么前人没提供的东西。准此,庖丁形象创造了我国文化史上两个第一个:从具体职业上说,这是第一个屠夫形象。从所属阶层上说,按和庄子同时的孟子的分法,人分劳心者和劳力者两个阶层。庄子之前的《论语・微子》里出现过“耦而耕”的长沮、桀溺和“植其杖而芸”的老者(丈人),但一来他们都是农夫,在以农为本的我国社会,地位仅次于士,二来对他们的劳动写得很简单。庄子笔下的庖丁则细致地展示了劳动过程,是第一个丰满鲜活的最底层的劳力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