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英语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英语试题范文1
【导语】2018年高考英语已于6月8日11:30结束考试了,
说明:2018年河北高考英语试卷使用的是全国卷I,全国卷I适用的地区包括【河_南、河_北、山_西、江_西、湖_北、湖_南、广_东、安_徽、福_建、山_东】
2018全国卷I高考英语试题已公布,由于河北高考英语试卷采用全国卷I,所以就代表了2018河北高考英语试题也已公布了。
点击查看:
高一英语试题范文2
【导语】2018年高考英语已于6月8日11:30结束考试了,
说明:2018年河南高考英语试卷使用的是全国卷I,全国卷I适用的地区包括【河_南、河_北、山_西、江_西、湖_北、湖_南、广_东、安_徽、福_建、山_东】
2018全国卷I高考英语试题已公布,由于河南高考英语试卷采用全国卷I,所以就代表了2018河南高考英语试题也已公布了。
点击查看:
高一英语试题范文3
一、应试教育与健康教育两种教育背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由于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要求体育教师发挥的角色与体育与健康教育下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首先对应试教育与体育与健康教育之间的差异有清醒的认识与明确的区分。在此基础上,再思考、学习、充实、演练自身的新知识、新技能。应试教育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需要解决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提高的问题,相应地,体育教师要采取严格的课堂组织,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其角色主要为技能的传授者与练习的组织者。体育与健康教育下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体育技能、提高素质,还要通过教师的教授,使学生具备体育的基本知识与科学锻炼的基本理论,萌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养成个人体育爱好与锻炼习惯,形成较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只充当学生体育技能与身体锻炼的指导者、组织者,同时还应该是学生了解体育、关心体育、热爱体育、终身参与体育的教导者、先行者和服务者。这必然在教师的工作方式上、工作内容上、工作效果的评定上有新的规范与要求,体育教师的角色内容被大大地丰富。许多体育教师不懂得在此背景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应该如何转变,也不清楚应该学习些什么,不知道做为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所以往住单纯追求术科的达标、通级,形成一种运动员型的训练模式,忽视了体育教学教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偏离了体育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即缺乏体育与健康教育环境下的体育教师角色意识。
二、树立体育教学的服务思想,教师由技能供给者向教育服务者转变
以往我国高校实施免费教育,学生上学只要象征性地交纳一定的学费,即可获得所有大学所能提供的教育的全部。在这种带有福利性的教育形式下,最终导致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出现“60分万岁”的不良现象。如今大学施行收费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大学生都是教育的需求者和消费方,并都已为自己的学校教育付了费用。而学校则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与服务方,学校按一定的收费标准收到学生的教育费用后,理所当然地应为学生提供应得的教育服务。
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地位已从以往的无偿供给者变为有偿服务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分支,教育是有价的。而作为商品生产者和提供者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意愿,提供符合大学生实际需要的、货真价实的体育教育服务,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应该获得的教育类别。为此,体育教师应做好如下几点:
1.进一步探究新的理论内涵,转变自身观念
高校体育教学为学生健康服务,这是健康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服务意识是目前体育教师的薄弱点,它包括:关心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根据其身体特点指导其科学地健身强身、引导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大学生体育爱好、通过课内外的各种活动建立大学生正确的运动价值观等。因而体育教师要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迎接新的教育革命的挑战,就必须首先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目标等有所认识、有所领悟。同时改变以往的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主宰的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新教育理念;打破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技术的狭小框框,提倡高校体育要有服务意识以提高学生全面体育素质,包括学生的运动技能、素质、体育知识与科学锻炼常识,培养个人体育爱好,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2.营造为体育与健康教育服务的环境与氛围
这里的环境是指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前者主要为高校校园环境,社会环境是一种社会价值观,指形成社会对合格高校学生在体育方面应具备的各类要求的价值尺度。校园环境在硬件建设上要求校园内运动设备齐全,运动场、体育馆对学生开放服务。在环境上制造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引导学生自觉从事各类体育锻炼。在软件建设方面,校园精神生活上校园体育应成为其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在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管理上应积极提倡,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体育教师应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校园内建立祟尚体育、祟尚健康的风气。
3.建立适合为体育与健康教育服务的新的知识体系
由于体育与健康教育中体育教师的工作内容与目标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因而必须及早建立为适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服务的体育教师的新知识体系。在个人知识结构上,需要丰富体育文化、体育发展史、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关系、教育学、心理学等一系列知识。由于目前的体育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起来的,补充学习以上知识对他们非常必要,对此,教育界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要求。
三、落实为体育教育服务的教育内容
充实教学计划,转变工作重心。教学计划是围绕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工作纲领性文件,落实为体育与健康教育服务,首先,必须在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中突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内容,由此带来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编制等一系列的变化,这是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确定教师角色意识的最重要的途径。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尚不合理,课程设置上教育类课程比重偏低;术科、学科比例不当;体育教材缺乏,对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强;术科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轻学生体育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充当配角,体育项目竞技化等。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当前体育教育与素质的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因而新的高校教学计划出笼己迫在眉睫。
高一英语试题范文4
关键词: 高校体育场馆 有偿使用 市场化运作 意义
一、引言
因为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高校必须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作为重要的教育设施的体育场馆要根据当前的形势进行改革。国家虽然会拨出一定的经费给体育场馆,但是体育场馆要想仅仅靠这些经费来维持下去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将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与经济发展相接轨,要根据市场需求采用市场营销手段创造经济收入,从而维持体育场馆的生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开始重视、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运动中。在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下,体育场馆的不充足和设施的不完备反而成了阻碍人们健康运动的因素之一。那么,应该怎样将为市民提供体育设施和增加体育场馆收入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互利双赢呢?这就要求进行必要的体制改革和将体育场馆的运营进行市场化运作。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1.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和研究对象,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收集相关的资料,并且大量地查看相关的新闻报道等。在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根据需要筛选出有效的信息并加以整理,对整理过的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2.研究对象
各高校的体育场馆的当前经营状况.
三、研究结果和结果分析
1.体育场馆市场营销的意义
各高校体育场馆的占地面积都很大,达到我国体育场馆占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完备,种类齐全,地理位置优越,算是占尽天时地利。高校体育场馆主要是为技师学生教学,锻炼提供体育场馆所。将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前提是要满足学生日常的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让高校体育场馆参与到市场经营中,将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商品投入市场经营中。体育场馆市场化不管是对于高校体育场馆还是人民群众都具有重要意义。
(1)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解决经费等问题。
相对于一般的体育场馆,高校体育场馆占地面积大,场地条件等各方面都比较好。一所高校体育场馆的建成需要大量资金,成本很高,建成之后还要维护费用及日常的开销,这是一笔高额支出。学校拨给体育场馆的经费是完全无法维持整个体育场馆的各项支出的。体育场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经费问题。
高校拥有条件相对优越的场地,另外,也有很多掌握着科学锻炼方法的老师和学生,能够给市民提供锻炼的指导,是十分有利的。高校作为学校,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人文环境好,比起高额的健身场所,市民更容易选择高校体育场馆。高校体育场馆需要资金,市民需要锻炼场所和科学的指导,两者刚好吻合,能够互利共赢。将体育设施和教练指导转化为商品,这样既可以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又可以利用收入解决体育场馆的经费问题。这样不仅仅解决了高校体育场馆的问题,还解决了社会问题,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能够获得经济效益换个社会口碑,能够大大促进体育场馆的市场营销。
(2)根据市场满足人民大众的体育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下,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要想取得经济效益,就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经营。高校体育场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是消费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群众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方式之一。这是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当前有限的社会体育消费场所却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能够大大改善当前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对群众的体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3)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在中国众多的高校都有体育场馆,这些高校体育场馆相对于社会场地来说,设施完备,锻炼项目相对丰富,场馆的器材机械也更加先进。但是这些设施和器材除了在师生日常的体育锻炼之外就很少被利用,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这是一个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这些器材和机械是有一定的使用年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价格昂贵的设施和器材就在不断地贬值当中。要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这些消费者在满足自身体育锻炼需求的同时也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设施和器材的利用率,同时能够增加高校体育场馆的收入,将这些收入运用到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和开支中去,对设施和器材的维护会延长器材的寿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高校体育场馆馆市场化营销的现状
要想将高校体育场馆真正地市场化,就要全面地面向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为主,全面地对社会开放,这样既能获得经济收益,又能实现社会价值。当然,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营销化必须在保证师生体育锻炼的基础上面向社会。高校体育场馆要想获得最大收益,首先要吸引消费群体,只有有了消费群体,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营销化才有可能性,要去和消费群体建立密切的关系,为消费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消费者对自己获得的服务满意。但是,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营销化还存在各种问题。
(1)宣传力度小,市场营销手段落后。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场馆市场营销化中,传统的营销手段仍然占第一位,具有专业特色的营销手段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推广和重视。虽然有很多的体育场馆推出了会员制度,但是这种会员制度只是一种表面形式,一种优惠方式,没有具体的活动推出,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会员拥有的权利及应该履行的义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员制度。目前,大部分的市场营销手段都很被动,都是消极的,专业的营销手段很少被采用,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2)营销体制不利于吸引人才。
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学校和政府的拨款,与外界没有太多的接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出于封闭状态,这就造成营销观念的薄弱。虽然说旧的体制已经被打破,但是新体制仍然不够成熟,这就导致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会遇到很多的难题。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营销化主要还是靠学校的老师,但是他们缺乏相关的市场经验和理论指导,对市场营销的规定和操作方式等都知之甚少,这就导致市场营销的效果不明显,从而制约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因此,高校要尽快改变体制,培养一批专门的市场营销人员,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
四、结语
在高校体育场馆市场营销化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手段来促进市场化,在满足师生基本的体育锻炼的条件下,科学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场馆,不仅仅可以增加收入减轻经济压力,还可以利用这笔收入对体育设施进行维护,延长设备的寿命,形成良性循环。另外,也可以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的利用率,为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公益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伟民等.体育营销导论[M].北京.龙门书局,1998:12-15.
[2]吴冰,杨双燕.高校体育场馆馆管理运行的产业化模式[J].湖北体育科技,2009:22-23.
[3]何振强.高校开拓体育市场的新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2-6.
高一英语试题范文5
关键词:灾害知识;环保意识;教育;英语体验式教学
1 引言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季节性强、损失严重,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于2006年6月15日共同发起名为“减灾始于学校”的全球防灾教育活动,国家减灾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积极响应此活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减灾工作的若干意见》[2],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学校防灾减灾的工作目标,如全国各学校都应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如课程教育、远程教育,提高学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率;学校应配备基本安全消防设施,并根据情况与社区共建应急避难场所。高职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长期生活在相对安定的校园,虽有灾难意识,但是对灾难知识的认知肤浅,应对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目前,虽然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普及多种形式的灾难教育,但要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就必须多门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让学生在接受其他语言知识熏陶感染的过程中,提高灾难意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纵观当今世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类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当把“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彻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作为灾难教育切入点,向学生传播有关的灾害知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在学科教学中提高灾难教育和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2 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环保知识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语言教学,应把它作为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着眼,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围绕着环保主题,笔者开展了研究性专题教学-“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Daily Life生活中的环保”。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Part One:What is the environment? /什么是环境?What i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什么是环境保护?Background/背景信息。
阅读课文中关于环境内容的介绍及其他由教师搜集的印刷材料;认识中国的环境现状;开展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知识宣传;了解一下各地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的活动。
Part Two:Which kinds of pollution can we see in our daily life? /生活有哪些种类的环境污染?
阅读关于环境污染内容的文章,重点学习“Shrinking Water Supply Poses Threat to Peace”“Noise,Killer of Mankind”以及“Air Pollution”几个部分。
学习水的主要分类及水污染的来源;学习噪音污染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危害;学习空气污染询问“Where does air pollution come from?”概述成 Air pollution is becoming a severe problem,which mainly caused by transport action and factories production.The air pollution changes the conditions that we depend on,such as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the acid rain.It causes many diseases,too.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中国污染状况的记录片;Part Three: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Earth clean? /我们在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
Energy conservation:Use green shopping bags instead of plastics;Turn off the light before you get out;Raise the temperature of air-conditioning;Ride a bicycle,or to take a bus instead of a car;Turn down the brightness and voice of your computer。
Water conservation: Recycling of water;Use a washbasin when you wash and brush;Discharge sewage after treatment;Part Four:Comment& Thinking/单元回顾和总结,The beautiful planet of ours is our home.To take care of the world is to take care of ourselves.Let's work together to keep our world alive and well.We rely on the Earth for everything we need to survive,so let's take care of it。
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及环境保护技能,强调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出发培养出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意识;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因此在英语课堂上的环境教育中,除了运用讲授法之外,还要通过环境问题的具体实例或争议问题来展开教学;注意将英语教学的语言教学目标弱化,各项教学活动以环境主题为中心,让学生实际参与认识环境、爱护环境及保护环境的活动。
3 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渗透灾害知识
挖掘教材中教育因素的同时还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而体验式教学是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交流中的高职英语的教学方法。语言教学中所指的体验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语言活动。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已从重新转向重学,教师应更多地使用积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在此笔者选取《大学体验英语》中一个单元的教学安排为例进行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3.1 课堂基本情况
3.3.1 班级背景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10级社区社工1班,计56名学生,年龄19~21岁,每周英语课程4课时,每次2学时,90min。
3.3.2 教材
《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灾难与拯救”(Calamities and Rescues)。
3.3.3 教学目的
学生能够听得懂、说得出描述灾难常用到的词语和句型;能就灾难这个话题作1min的口头简单描述;能就描述一桩车祸、探视伤员作简单对话;提高阅读理解有关灾难和救助新闻、报道的能力。
3.2 教学步骤
为了体现体验式教学的原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摆脱以往偏重课文,以词汇语法为主的思路,围绕课文主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课堂活动。
3.2.1 课前素材准备
对课文的处理要首先让学生体验。教师对这一课的准备是收集有关“灾难与拯救”题材的图片,包括自然灾害、重大交通事故、重大事故等,把它们做成PowerPoint 文件;剪辑著名的“灾难”片电影用于电脑多媒体。
3.2.2 课堂情景体验
教学在师生共同观看图片、影片的资料中开始。从电视、故事片、纪录片以及音乐片中精选一些片段通过电脑多媒体用于突出语言英语情境和语言应用方法。尽管这些录像资料不能取代授课内容,但可用来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区域,从而达到深化知识的效果。
3.2.3 课堂知识归纳
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问题思考并简单写下与灾难拯救有关的表达方法,如果有问题,要求学生主动求助教科书或老师。除此之外,还要写下他们对灾难与拯救的认识。然后,学生讨论问题,口头表达出各自从教科书中找到的答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再次具体体验。归纳阶段的形式是多样化的,通过思考归纳,学生较容易根据前一阶段的经历、观察、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新学到的知识。
3.2.4 课后语言运用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自主性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即注意对学生在脱离课文后的创造性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训练方式有多种形式的交谈、专题讨论、连贯对话、角色扮演、笔头作文、口头或笔头翻译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关键在于营造一个积极的语言小环境,调动和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因此,教师的作用及其对课堂的设计、安排、调配等方面的组织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学体验英语》每一单元的主题都非常接近生活,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觉得有话可说。以第二册第四单元为例,除了课文上介绍的灾难和拯救工作之外,可以设计如下的课堂活动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熟悉有关灾难的名称和与其相关的常用表达;描述一起交通事故。在这个任务活动中,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交通事故,惨烈的描述使更多的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有的学生叙述了自己在交通事故中失去了朋友和亲人的悲痛,也让所有学生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新的感悟;还有学生讲述了我国发生的多次洪涝灾害,以及在自然灾害中体现的人与人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个口语活动任务由于与学生自身经历和体验有关,容易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表达的愿望。
(2)进行探视伤员的日常对话。与上一活动不同,这样的口语活动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以体现口语活动要真实交际的原则。此时,语言学习本身的重要性是次要的,它只是交流体验的媒介。
(3)设计了15~20个选择题,题目涉及人在处理各种紧急事件、灾难时应具备的安全常识,例如:宿舍发生火灾该如何处理?在野外遇到风暴躲在哪儿?在地铁中遇到危险怎么办?学生活动的具体规则是:分组抢答;每组每次答题人必须轮换;每题一分,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抢到答题权的小组2s之内不能给出答案就由别的组再次抢答,答错的题也可以再次抢答。
(4)上述活动是学生学完这门课基本内容的学习后的一个后续活动。设计这个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个循环过程,学生们在相关词汇的应用、句子的翻译和口头表达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学生们感到这样的课堂教学与以往仅仅注重教师讲授的方法相比,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寓教于乐 中的“乐”字应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体验式教学”的提出为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在这里“乐”的重心已有所偏移,即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
2012年4月绿 色 科 技第4期4 结语
跨世纪的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灾难教育和环保意识正作为各种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显现形式,其品位、质量高低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从而最终影响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学生将来无论是进入政府等公权部门还是进入企事业单位,都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他们将承担上一辈环境行为的后果,其环境行为又将决定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因此,学生环境道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得到有效的落实。今天的灾害知识学习就等于是明天的环境保护。
通过在高职英语课堂上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灾害知识传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发现:学习和运用英语知识贯穿课堂的始终,英语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听力、交际能力等都得到加强;但是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概念和教学模式。授课内容涉及到一些灾害、环保等方面知识,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增加了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单一学科力量微小,无法系统全面的普及灾害知识。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提出可以借鉴传统教学法中的可取之处,把它们融会到体验式教学法中。另外,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必须要不断提高以满足学生的多种信息需要。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灾难教育中这块主阵地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要重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保护意识,争取多学科的联合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正确应对危机和灾难。
参考文献:
[1] 沈金瑞.自然灾害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 曹 文,谢 蜻.生存教育――正确应对危机和灾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高一英语试题范文6
关键词 创新英语课堂互动模式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
英语课改已开展多年,但课堂仍广泛存在着“独角戏、一厢情愿、以偏概全、事后诸葛、制造机器”等弊端和缺陷,最终导致学习的重负低效,学生的高分低能。而要实现素质教育,真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益,就要解放学生,解放课堂,要“放虎归山”。具体到教育实践中,课堂模式的改革是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自己在学校的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以导引学 以练促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点滴心得,在创新英语课堂互动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效益,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一、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现状
目前英语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从形式上看,虽因多媒体的使用,似乎变得有声有色,但是实际上还是以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听课和记笔记为主。由于只注重笔试,不太注重口语和听说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很差。
长期以来,英语课堂教学变成了重复的背诵和默写;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英语也像其他学科一样,陷入题海,其本身最基本的作为交际载体的特性消失殆尽,英语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二、制约课堂互动的因素
1、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以教材为核心”、“以教案为本”,违背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前没有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话题,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出足够时间进行师生、生生间的沟通和交流,缺乏用语言和非语言设问的技巧、方法以及创设互动情境的教育机智,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沉默性的课堂。
2、应试教育的困扰。由于应试的导向作用,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题海之中“游泳”;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只是围着考试转,不考的东西往往不重视。比如中考不考口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没有必要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方面浪费时间,“哑巴英语”就成为自然现象。应试教育制约了初中英语课堂互动。
3、大班制制约着课堂互动教学。制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客观原因还在于班额过大,班级学生人数一般都在50多人。大班教学制约了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影响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影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且明显存在无法照顾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极易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致使不少学生最终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构建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互动教学。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应根据语言教学的规律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要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为了能顺利实施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意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和交际策略等学习策略的综合运用,切实把教的内容落实在学生身上。讲究策略,自然要注意教学手段,如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呈现,采用演讲、对话和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文讲解中,充分利用归纳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去学。
2、互动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
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它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即通过英语实现交流、学习及研究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生生”、“师生”之间自由平等的氛围,采用同桌互学、小组讨论、大组辩论、自由发言等形式建立互动教学模式(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特别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可以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展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达到取得英语学习最佳效果的目标。
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控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当学生情绪沉闷时,不妨讲讲笑话活跃一下气氛。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注意倾听,及时点评,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及时采取鼓励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肯定和鼓励,从心理上加强学生正面的积极确认。
3、大班教学条件下的课堂交际。
在目前中国大班教学的条件下,教师更应该采用课堂互动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当是课堂教学的创设者(designer)、指导者(tutor)、组织者(organizer)和促进者(facilit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