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庸医治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庸医治驼范文1
一、信托在中国知识产权利用实践中的表现 信托法颁布于2001年,此前的信托实践多存在于金融领域。信托法颁布的目的主要在于调整规制信托业,促进信托事业的健康发展。信托实践以金融信托业为主力,其他信托业务较少。令人费解的是,知识产权信托居然成为信托发展的新领域。可以观察的法律适用实践中,信托主要存在于著作权和商标权的利用中。1992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成立时,信托很快成为著作权利用的形式。
关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性质,有认为是者,有认为是信托者。最高法院在一件复函中认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著作权人的关系为信托关系。有人据此认为最高法院认可了集体管理的性质为信托。在该函件中,最高法院民庭称,“一、音乐著作权协会与音乐著作权人(会员)根据法律规定可就音乐作品的某些权利的管理通过合同方式建立平等主体之间的带有信托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由合同约定,音乐著作权协会可以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事项规定在协会章程之中。二、根据民法通则、著作权法、民事诉讼法以及双方订立的合同,音乐著作权人将其音乐作品的部分著作权委托音乐著作权协会管理后,音乐著作权协会可以自己的名义对音乐著作权人委托的权利进行管理。发生纠纷时,根据合同在委托权限范围内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但音乐著作权人在其著作权受到侵害而音乐著作权协会未提起诉讼或者权利人认为有必要等情况下,依法仍有权提起诉讼。三、音乐著作权协会与音乐著作权人之间因违反合同发生纠纷,任何一方均有权诉请人民法院解决。”
这一函件还难以完全确立集体管理的信托性质。因为,委托人还可以对侵害其著作权的人起诉。在真正盼信托中,委托人是没有这一权利的。并且,著作权人和集体管理组织问的关系仅仅是有信托性质。
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也没有明确规定集体管理为信托。综合该条例第2条、第20条、第2l条、第28条、第29条的规定,可以认定集体管理为信托管理。但是,值得注意,在著作权集体管理关系中,著作权人并没有将著作权转让给集体管理组织,而是授予其一定期限的独占权。并且,著作权人可以随时取消委托。委托的取消不影响第三人的利益。为了平衡著作权人与管理组织的利益,防止管理组织的道德风险,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权限受到限制,不能与利用人订立独占许可合同,合同期限不能超过两年。这些规定又是集体管理的信托性质变得不太确定。
信托在商标利用中的表现见于广东省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公司与香港tmt贸易有限公司商标权属纠纷上诉案。该案中,原告与被告系贸易伙伴,原告设计的tmt商标并交给被告使用,被告以自己名义将tmt商标在中国商标局注册,注册人为被告。在双方断绝贸易合作后,原告要求被告归还商标遭到拒绝,被告禁止原告使用tmt商标。一审法院认定,双方存在委托关系,判决商标应该归还原告,但原告应当补偿被告50万元。此50万系受托人因办理委托事务应该得到的报酬。最高法院认定,双方存在事实上的信托关系,判决商标归于原告;原告补偿被告250万元。此款项亦为办理信托事宜的报酬。最高法院的判决理由在于:第一,由于原告最早提出将tmt用于商品并且提议进行商标注册。并且受到被告误导,原告错误认为当时香港公司不能在内地注册商标,故与被告商定,由被告轻工业品公司在国内办理商标注册。第二,原告要求被告定牌生产被告指定牌号的商品,且双方已经实际履行了定牌生产合同,故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商标权财产信托法律关系。第三,原告与被告双方的这一法律关系不仅由商标设计、交付使用与要求注册的事实来证明,还可以由双方定牌贸易合同的约定及只有东明公司(后来是tmt公司)进行商品销售及商品与商标的广告宣传,逐步形成争议商标的知名度和资产增值的事实来证明。据此,最高法院认定,被告是相关商标的名义上的权利人,原告是相关商标的实质上的权利人。原告以委托人的身份请求将tmt商标归还该公司,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该案发生在《信托法》生效之前,最高法院根据信托的法理认定双方存在信托关系,实为一大创造。然而,这一判决受到学界的质疑。法院判决中的事实上的信托关系属于何种类型的信托?一般认为,意定信托分为明示信托和默示信托,默示信托是指不是由于当事人明示意图的结果,而是法院推论当事人具有这种意图。是根据委托人的默示行为推定其具有信托的意图而成立的信托。在实践中,财产出让人将财产转移给财产受让人时,可能未有明确的信托意思但可以推定得知其有信托之意,或者虽既无此种申明也无此种意思,但为了公平起见需要通过拟制信托关系来维护有关当事人的利益,法院均应当推定在两者之间存在信托关系。默示信托又可以分为结果信托和推定信托。
结果信托是根据对财产出让人虽未明确表示,但却可因推定而得知的意图而产生的信托。这种推定必须基于一定事由,能够导致这种推定发生的事实由法律规定。法律对有关事实的限定,导致因这种推定而产生的信托,其运行往往以信托利益归复于该项信托财产的出让人为结果。推定信托是指由法律强制设立,无明示或者默示意图。这种信托特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并出于公平正义或者为防止不公平事件的发生而推定成立的信托,是衡平法为了正义和良心而由法院判决强制设立的信托。据此,该案中事实上的信托关系应为默示信托。根据法官的判决这种信托又属于结果信托。因为,法院根据“原告要求被告定牌生产被告指定牌号的商品,且双方已经实际履行了定牌生产合同”这一事实推定存在信托关系。但是,这种认定是否恰当还可以探讨。对该案的法律关系,一审法院认定为委托,二审改正为信托,都认定双方有委任的意思。但此意思为何,却存在分歧。笔者认为,双方的此种关系归属为推定信托为佳。双方的合作无矛盾时一切不论。为何有了矛盾?被告占据该商标并禁止原告使用该商标,欲侵占商标的企图明显,从商标的产生看,是由原告设计并提供给被告的。先占产生权利。那么,不论注册与否,商标归属于原告。如果根据注册公示原则,将商标归于被告有违公平吗?法院的内在推理是肯定的。因此,最高法院根据自己断定的公平观念判决tmt商标属于原告。此种信托应该属于推定信托。即根据公平观念设定的信托。如此,我们判断最高法院的判决是否妥当的标准就在于最高法院的公平观念是否恰当。这样问题就转化为:将商标归于原告就公平吗?一个商标毫无价值,关键是商标代表的商誉和市场。此商誉和市场是谁创造的?根据本案,难以认定是原告创造的。相反,倒有可能是被告创造的。如果果真如此,法院的判决基础就动摇了。否则,法院的判决就完全恰当。
信托在专利权中的实践未见诸诉讼。实践中,有很多中介公司从事专利权的掮客交易。他们先看中一项专利,并花钱买下,之后,再寻找买家。这种掮客商人的风险很大。如果找不到下家,这些掮客的投资将血本无归。如果,采用信托模式,掮客成为受托人,无需购买专利,这将减少成本。但采用制,受托人的费用将由委托人承担,不论专利是否卖出,专利权人都要付出费。如果受托人出现道德风险,专利权人将会被诈骗。在引入信托后,将会对专利转化中介产生大的影响。 二、信托应该成为知识产权利用的工具
从以上介绍的信托在我国知识产权利用实践中的表现看,信托在知识产权利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那么,信托能否成为知识产权利用的工具?信托能否成为加快知识产权利用从而加快知识传播和品牌扩展的工具呢?质言之,信托能否扩展到知识产权利用领域从而成立知识产权信托业呢?回答这些问题,首要的,必须回答知识产权利用是否需要信托这一工具。
知识产权利用的专业性需要信托。信托的功能之一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这就是信托的财产管理功能。在我国,知识产权主要是著作权和专利权,其权利人多属于科研人员或者文化界人士,他们多数不善于市场运作,而寻找合适的经纪人并非易事。况且,经纪人的佣金过高影响这些权利人的积极性。如采用信托模式,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信托机构,由这些机构和知识产权人订立信托合同,将专利权或者著作权转让给这些受托人,知识产权人无需先期支付报酬给受托人,待知识产权有了收益后,根据事前约定,在收益中划分一定比例作为受托人的报酬。这种模式一方面降低了交易费用,委托人事前无需付费(如是,则是要事前付费的),受托人亦无需事前付费(如果是掮客交易,受托人则要事前付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受托人的积极管理义务。这又优于集体管理模式,现在实行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之下,集体管理组织实行会员制,在形式属于非营利社团即事业单位性质的社会团体法人,由于非营利性,管理组织实际上成为一个消极地保护著作权的组织,(f畏本谈不上积极的实现财产增值这一功能。因此,按照现在的集体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加快知识产权利用从而加快知识传播和品牌扩展的目的。但采用信托模式,则可以实现之。
三、知识产权信托能扩展信托领域
鉴于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限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设立,意图发展著作权集体管理的人可饶开该条例,直接设立信托公司从事著作权信托业务。这种信托公司将成为文化市场上的猎头公司,发现有价值的作品加以市场化运作,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也能使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变化为现实的权利。这个市场的巨大可以从“榕树下” 等文学作品网站上看到前景。如此,将会形成一个著作权信托业。这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庸医治驼范文2
1、两杯热水加一杯半凉水,倒入搅拌机,再倒入一杯半脱脂奶粉,搅拌机开低速,搅5秒钟;
2、往搅拌机里加入三大匙买的酸奶做“引子”,低速再转5秒钟;
3、倒入带盖的干净无水的玻璃大碗里,盖好,放到温暖的地方,静置4到8小时;
庸医治驼范文3
一、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但不管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管理水平上和世界一流企业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由于以下因素制约了我国企业集团的更快发展。一是创新能力不强,我们很多企业集团在生产上缺乏自创专有技术能力、持续开发独特产品能力;经营管理上创新管理能力、创新营销手段能力较弱。二是具有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沉着冷静的应变能力和驾驭能力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短缺。有的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很大,经营范围很广,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撑,不但没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反而加大了自身的经营风险。三是资金需求不能满足,资金成本较高。这些年来我们很多企业集团为了做大做强,不断新建、扩建项目,兼并收购其他企业,使得资金紧张,财务风险加大。
在目前全球银行业深陷“次贷危机”泥沼,流动性严重不足的环境下,如何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摆脱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是当前企业集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盘活企业自身的资产,深化资产运营;二是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庞大,资产种类繁多,有大量的资产沉淀在企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浪费较大。如果能够盘活用好这部分资产,将能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同时,我国目前实际上处于流动性过剩时期,大量民间资金、保险资金和其他社会公共基金找不到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投资渠道,不得不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取较低的利息收益。企业集团可以通过信用评级、信用增级等方式给他们提供安全、可靠的投资机会,吸引其投资,为集团发展服务。
二、企业集团获取信用支持的手段
信用是维系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行的一种机制,是制度和规范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基础,也是经济主体之间开展交往与合作的前提。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信用基础脆弱,经济主体之间缺乏信任,束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信用评级、信用增级等信用支持手段正可以增加经济主体间的相互信任,为企业融资提供帮助,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所谓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以第三方的立场,根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及规范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标准,履行必要的信息征集和评级程序,运用科学的评级方法,对经济主体、金融工具和其它社会组织的信用记录、内在素质、管理能力、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要素对信用品质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和综合集成后,就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履行承诺的意愿及能力的可信任程度给予的判断,并以一定的符号表示其可靠性,同时向市场公开,达到为受评者和社会公众服务目的的一种社会管理活动。信用评级作为一种有效的揭示信用风险的手段,在构建结构性融资产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惯例,构建结构性融资产品过程中都需要引入信用评级,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帮助发行方降低融资成本、扩大发行规模,帮助监管部门实施监管。
信用增级是指通过资产结构重组,降低资产风险,提升投资评级,从而改善证券的发行条件,吸引投资人,降低发行成本。信用增级可以有多种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形式:外部增级和内部增级。外部增级方式主要有:专业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企业担保,信用证。内部增级方式主要有:资产储备,购买或保留从属权利,风险隔断。
三、信用支持对企业集团发展的意义
信用评级对企业集团的评价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但要对企业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和监管环境对于企业现金流入和履行债务能力的支持进行分析;也要对管理层素质,集团基本经营及竞争地位,财务状况及流动资金来源,集团架构,母公司担保及维持协议,特发事件风险等进行评估;还特别关注企业集团的盈利能力、获取现金的能力和偿债能力。
信用评级对企业集团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从企业集团筹融资角度看,信用评级可以为企业集团融资提供客观公正的信用等级证明,有利于企业集团利用外部资金发展自己,加大对社会资金、金融资本的吸纳能力,消除投资者及金融机构对企业“失信”的恐惧。其次从企业集团开拓市场来看,信用评级有利于提高其企业和产品的社会信任度,使消费者、交易对象消除其戒备心理降低交易成本。再次从企业之间合作来看,高等级的信用是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它能够吸引投资人与客户与之合作,提高业务合作成功率。第四从提升企业集团形象来看,信用评级有利于企业集团进行信用品牌展示,提高企业集团的社会知名度,扩大宣传效果,积累无形资产。
庸医治驼范文4
[关键词]简易夹具;涨紧套,不自锁,一次涂装,装卸简易
中图分类号:T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45-01
技术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造业和装备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各个机械设备领域及钢厂,铁路等行业对零件的需求也日新月异。尤其是轧钢厂普遍应用的脱管,此零件的特点是内空外成型,且脱管较短,材质属冷硬铸铁较广泛,所以这类零件在机床上的加工较困难,因为空心,不能直接用顶尖顶零件,又零件较短,所以在对其加工时,在机床上的定位及装卡尤其重要。很多结构的定位及装卡结构也在应用当中,但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所述结构就针对此类零件的定位及装卡做了全面优化设计,此机构的装置不同与其他,不仅结构简单,装卸简易,应用可靠,而且通用性较强。
1 概述
目前,大家所知道的轧钢厂用的脱管零件,由于其材质和零件特点的特殊性,一般都在轧辊车床上完成其加,考虑到脱管短而空心,不能直接用顶尖顶零件,就要考虑其定位及装卡方式,这里所应用的一种定位及装卡方式我们称其为夹具,而就目前,机床行业对脱管类零件所设计的夹具种类较多,结构较复杂,不便装卸,且很多用户车削的脱管孔型较多,结构较复杂、装卸不便,不能实现一次装卡,使更换脱管费时费力,将会影响辅助时间及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因此,优化设计了这种简易可靠的夹具装置,应用于脱管定位及装卡。
2 简易夹具的结构设计
图1简易夹具装配结构示意图
3 原理分析
根据六点定位原则,结合图1,如上图2所示,脱管左端面三点定位,左侧内孔2点定位,完成对脱管零件的定位,右侧内孔处卡紧工件。
结合图1,首先用到7:24的锥度配合,是芯体1与涨紧套2的锥度配合选择7:24,7:24的锥度配合具有不自锁功能,在拆卸零件时轻松,简单快捷;其次,直接由卡爪卡住芯体1,实现一次涂装,每次加工完成一个脱管后,只需要更换待加工脱管零件就可以了,不需要将芯体拆下,这样就很方便的实现一种装卸简易,同时应用可靠、结构简单,更换脱管快速简易,大大的缩短加工辅助时间,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4 实施过程
结合图1,先将脱管装到芯体1上,注意A处一般为齿轮传动,芯体与脱管左端的配合为过盈配合?B H7/n6,使脱管工件装在芯体上实现定位,装上涨紧套2,装上法兰盘3和圆螺母4,拧紧圆螺母4,通过法兰盘3的推动作用使涨紧套涨紧,以致使脱管完全可靠的装在芯体上,最后将装好的整体由两顶尖顶住,再由卡爪卡紧芯体左端即可。脱管加工完毕,需更换待加工的其他规格脱管时,不需要将整体卸下,只需拧去圆螺母4,拆掉法兰盘3,由于涨紧套2与芯体1的锥度配合为7:24,有不自锁的特点,只要拆掉圆螺母4和法兰盘3,涨紧套会自动松开,取出涨紧套,取下原加工好的脱管,更换上待加工的脱管,装上法兰盘3和圆螺母4,拧紧圆螺母即可。由于脱管左端为过盈配合,故在芯体上设有螺钉5,用来将脱管顶出。
5 简易夹具装置的特点
此简易夹具装置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尤其是用到了7:24的不自锁功能,使装卸零件简单快捷,装配难度降低,同时采用两顶尖顶芯体,又卡爪卡紧芯体,而且此结构局部实现了一次装卡,应用可靠。同时缩短辅助时间,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庸医治驼范文5
【关键词】 依托咪酯; 复合全麻;应激反应; 抑制
作者单位:466100 河南省商水县人民医院
依托咪酯有对循环影响小的优点,并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多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1]。本研究观察依托咪酯静脉复合全麻和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用于LC[2],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围术期对应激反应抑制作用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单纯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LC患者60例,ASAI-Ⅱ级,男22例,女38例,年龄50~60岁,体重在60~70 kg,无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疾病和烟酒嗜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依托咪酯静脉复合全麻组(Ⅰ组),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组(Ⅱ组)。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阿托品0.5 mg im。入室后开放静脉输平衡盐液,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1组用依托咪酯0.3 mg/kg,Ⅱ组用丙泊酚2 mg/kg静脉推注,辅助通气2 min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麻醉呼吸机行间歇正压通气,呼吸频率14次/min,潮气量10 ml/kg,I∶E1∶2,氧流量2.0L/min,维持Ⅰ组给予依托咪酯10~20 μg/kg/1 min连续输注,Ⅱ组给予丙泊酚4~8 mg/kg/h。并间断酌情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1.3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5 min(T2)、CO2气腹后5 min(T3)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4)各时点的HR、SBP、DBP,并在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E、NE、Cor的血浆浓度、麻醉诱导、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40±12)min、SpO2、、PETCO2、BIS、麻醉诱导、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血清动力学变化 Ⅰ组各时段变化无差异(P>0.05);Ⅱ组T1时HR、SBP、DBP、慢予或低于T0时(P
2.3 E、NE、Cor变化 Ⅰ组E、NE、Cor血浆浓度T1时较T0时降低(P0.05),Ⅱ组E、NE血浆浓度T1时较T0时降低(P
3 讨论
应激反应是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变化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它是防御性、保护性反应,对机体内外环境稳态有重要作用。应激反应主要通过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C/Ne)兴奋,释放E、NE。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兴奋,释放Cor而引起HR增快,血压增高,高代谢状态等一系列适应性反应。麻醉、手术的刺激引起过强的应激反应,可引起E、NE、Cor分泌增多,它们是判断应激反应的最重要指标,且升高的程度与应激反应强度成正相关。由于过强的应激反应对机体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上多采用不同药物复合麻醉把应激反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LC创伤小,恢复快,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但人工二氧化碳气腹可引起过强的应激反应,对老年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不安全因素存在。我们用依托咪酯、丙泊酚分别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全麻在相同的麻醉深度下(BIS值无差异)施行LC,观察到依托咪酯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和E、NE、Cor变化无差异[3],也就是对应激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后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较诱导前变化显著(P
依托咪酯抑制应激反应是它可逆抑制11-β羟化酶和17-α羟化酶而抑制Cor分泌,减轻血管平滑肌对E、NE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同时抑制多种应激因子的分泌和激活而达到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从而使围术期安全系数提高,尤其是对有心脑血管并发症者,更是如此。
综上所述,依托咪酯复合静脉全麻在LC中对应激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由于本组病例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它是否适用于长时间大手术的麻醉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观察。
两组患者HR、SBP、DBP、E、NE、Cor变化(x±s)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x±s)
注:与T0比P
参考文献
[1] 冯学芳,孟庆云,柳顺锁,等.不同全麻诱导药对循环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中华麻醉杂志, 2001, 20(1):14-17.
[2] 王刚.依托咪酯与异丙酚联合诱导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26.
[3] 尹述洲,殷惠莲,余奇劲.依托咪酯与咪达唑仑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医学导报,2006,25(9):911-913.
庸医治驼范文6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基质;专用肥;最佳施用量
马铃薯是甘肃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2008-2010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3万hm2左右,需要脱毒马铃薯原原种4.75亿粒。目前,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主要采用蛭石做栽培基质[1-4],由于蛭石是一种矿石资源,其资源有限,且生产工艺复杂,重复使用须经回炉进行高温煅烧消毒,因此价格昂贵。用蛭石作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栽培基质时,因其易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容易使介质致密而失去通气性和保水性,导致晚疫病发生严重;蛭石只具备保水性能,不具备营养功能,生产中需补充营养液以满足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长需要,增加了生产成本,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产量和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严重制约了甘肃省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推广应用[5-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该地区资源丰富的沙子、牛粪、糠醛渣、菇渣作栽培基质代替蛭石,用生物菌肥、尿素、磷酸二氢铵、硫酸钾配制成专用肥代替营养液,进行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旨在探索专用肥的适宜用量与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增产效应及经济效益间的关系,为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0年在甘肃万向德农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温室内进行。试验地海拔1 750 m。温室长50 m,宽7.5 m,脊高3.5 m。
1.2 试验材料
1.2.1 参试基质
沙子,粒径0.05~1.00 mm;牛粪,粒径2~3 mm;糠醛渣,粒径2~3 mm;菇渣,粒径2~3 mm。
1.2.2 马铃薯专用肥
河西学院自主研发,含N 20%,P2O5 4.14%,K2O 24%,有效活菌数≥200万个/g。
1.2.3 试管苗品种
参试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品种为费乌瑞它,由甘肃万向德农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方法
1.3.1 糠醛渣改性
每1 000 kg糠醛渣加入石灰粉21 kg,将糠醛渣pH由3.42调整到6.5~7.0[8]。
1.3.2 栽培基质发酵
将牛粪、糠醛渣、菇渣、沙子容积比按0.35∶0.10∶0.15∶0.40混合,每1 m3基质加水50 kg,加尿素1.5 kg,将含水量调到60%,C/N比调到(20~25)∶1,堆高2.0~2.5 m,覆盖一层塑料棚膜,在室外20~30 ℃条件下发酵120 d(每隔30 d翻搅1次)[9-10]。每1 m3基质加入75%的多菌灵100 g搅拌均匀,过2~3 mm筛备用。
1.3.3 试验设计
专用肥施用量设6个处理,分别为:0、0.04 kg/m2、0.08 kg/m2、0.12 kg/m2、0.16 kg/m2、0.20 kg/m2,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面积15 m2(5 m×3 m),小区四周用砖块筑埂。专用肥分别在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定植20 d、40 d、60 d后撒施于栽培基质中,每次用量为总量的1/3。
1.3.4 栽培方法
将栽培基质平铺在纱网上,厚度为10 cm,用清水将基质浇透,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定植深度4~5 cm,密度为200株/m2,株距5 cm,行距10 cm。定植后1~10 d,每天喷2次清水,使基质含水量保持在60%~65%。定植10 d后,每天喷1次清水,使基质含水量保持在40%~50%。温室湿度调控在80%~90%,温度调控在20~25 ℃。定植40 d后压苗,压苗15 d后培基质1次,厚度2~3 cm。定植45 d后,用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防治早疫病,用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叶面喷洒防治晚疫病;如有蚜虫发生,用1 000倍液的敌杀死和艾美乐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洒。
1.3.5 测定项目及方法
定植后90 d收获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收获时测定株高、茎粗、叶片数、根系长,单株粒质量、单粒质量、单株粒数。每个小区单独收获测产,并折合成每平方米的产量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分析:
边际产量=后一个处理产量-前一个处理产量;
边际产值=边际产量×产品价格;
边际施肥量=后一个处理施肥量-前一个处理施肥量;
边际成本=边际施肥量×肥料价格;
边际利润=边际产值-边际成本[11]。
1.3.6 数据统计方法
经济性状和产量采用多重比较,LSR检验。
依据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计算公式,
求得专用肥最佳施用量(x0)[12]。式中Px:专用肥价格;Py:脱毒马铃薯原种价格。
依据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式y=a+bx-cx2,求得专用肥最佳施用量时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理论产量(y)[1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专用肥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从收获时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见表1),施用专用肥后,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物学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专用肥施用量为0.04 kg/m2、0.08 kg/m2、0.12 kg/m2、0.16 kg/m2时,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4项生物学性状随着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施用量大于0.16 kg/m2时,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物学性状有抑制作用。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经LSR检验,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2.2 专用肥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从收获后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见表2),专用肥施用量由0.04 kg/m2增加到0.08 kg/m2、0.12 kg/m2、0.16 kg/m2,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单株粒质量、单粒质量、单株粒数、产量、增产量也在增加,但单位(1 kg)专用肥的增产量则随着专用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报酬递减律。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经LSR检验,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2.3 专用肥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采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边际产量由最初的0.11 kg/m2递减到-0.03 kg/m2,符合报酬递减律。从经济效益变化来看,边际利润由最初的6.50元/m2,递减到-1.90元/m2,专用肥施用量在0.16 kg/m2的基础上,再增加0.04 kg/m2,收益就出现了负值。由此可见,专用肥施用量0.16 kg/m2时,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较好。
2.4 专用肥经济效益与最佳施用量
将不同专用肥施用量与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产量间的关系应用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拟合,得到回归方程y=1.46+1.5137x-4.6006x2,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测验,F=14.81**>F0.01=13.09,r=0.9887**,说明回归方程拟合良好。专用肥价格(Px)为2.50元/kg,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价格(Py)为60元/kg,将(Px)、(Py)、回归方程的b和c,代入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计算公式,求得专用肥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x0)为0.16 kg/m2,将x0代入回归方程y=1.46+1.5137x-4.6006x2,求得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理论产量(y)为1.82 kg/m2,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见表3。
3 结论
专用肥施用量为0.16 kg/m2时,可显著提高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物学性状,当用量大于0.16 kg/m2时,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物学性状有抑制作用。专用肥施用量为0.16 kg/m2时,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单株粒质量、单粒质量、单株粒数、产量、增产量在增加,但单位(1 kg)专用肥的增产量则随着专用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报酬递减律。专用肥施用量在0.16 kg/m2的基础上,再增加0.04 kg/m2,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专用肥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为0.16 kg/m2,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理论产量为1.82 kg/m2,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
参考文献
[1] 陈瑶春.不同基质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炼苗成活率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02,16(3):164-165.
[2] 王芳.无土基质栽培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的关键技术[J].作物杂志,2008(5):97-99.
[3] 胡振兴,李薇,张玲,等.脱毒马铃薯试管苗栽培基质的优化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7,21(4):219-210.
[4] 林丛发,魏泽平,罗仰奋,等.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及脱毒种薯生产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0,14(4):225-226.
[5] 肖旭峰,刘明月.不同基质配比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3):460-463.
[6] 卞春松,金黎平,谢开云,等.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微型高效生产的影响[J].种子,2003(5):103-105.
[7] 孔德贵,杨列文,孙强,等.不同栽培方式对微型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种业,2004(10):34-35.
[8] 秦嘉海,陈广泉,陈修斌.糠醛渣混合基质在番茄无土栽培中的应用[J].中国蔬菜,1997(4):13-15.
[9] 李国学.固体废物堆肥与有机复混肥生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98-162.
[10] 秦嘉海,肖占文,闫治斌,等.固体废弃物组合基质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J].蔬菜,2011(10):52-54.
[11] 浙江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肥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