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柳传志名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柳传志名言范文1
2011年11月2日晚,在联想集团高层面前,柳传志对外界笑称,愿将自己的“女儿”——联想集团交给“能干的女婿”杨元庆。
虽然,面对外界柳传志总会亲切地把自己倾注一生心血的联想比喻成自己的“女儿”。事实上,柳传志的确有一个让自己自豪的女儿——35岁的高盛(亚洲)集团执行董事柳青。并称,儿女是自己最温馨的记忆。
改革开放后的“70后”海龟
据某媒体“改革开放30年”系列报道中显示,柳传志在回忆他的“商业童年”时是如描述:1978年女儿出生,“我一边给孩子洗尿布,一边抓紧学习,感觉春天真是要来了”。时年,柳传志还是计算机所第六研究室的工程师,为了推广技术成果,第六研究室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把他们的技术成果推广到各地。“这是我涉足商业的最初阶段,既给所里挣了钱,也改善了个人生活。”
可以说,柳青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幸运“70后”,那时候的乃父,也正对前途信心满满,志向高远。
而作为“中国IT教父”柳传志女儿的柳青其成长史也十分荣耀。根据高盛的官方资料介绍,2000年柳青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200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加入高盛(亚洲)集团投资银行部负责“分析员工作”,2004年转投直接投资部工作,2008年晋升为执行董事。
高盛(亚洲)集团的直接投资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者之一,也是极少数真正具备全球业务平台的私人股权投资者之一。在回顾自己加入高盛十周年时,柳青自己曾自豪感叹,“我们这个部门虽然在高盛只有两三百人,但是管理的是全球最大的一只基金,而且是近千亿美元的资产。”
在高盛,柳青被同事们的评价是:公认的美女,也是工作狂。“听过她演讲的人都赞扬她的口才极好,演讲内容的逻辑性很强,也具有一定深度,很大气,撑得起场面。”
和任正非一样,柳传志是一位一生笃定认同“中国文化”的商人,在商业上他高度认同张瑞敏的一句名言——“东方亮了,西方才亮”。但这并不能否认柳传志视野开阔,思想开明,行事不因循守旧。柳本人虽然因为时代原因没有留学经历,但两个孩子均都送往国外就读,女儿柳青获得哈佛硕士学位,儿子柳林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与柳传志本人的高调相比,柳传志的儿子柳林则极少出现在媒体报章。媒体只能在各种访谈间偶尔捕捉到柳传志的只言片语,比如在某次“微访谈”中,柳传志向大家讲述自己当年是如何以身作则教儿子戒烟。
关于柳传志的儿子柳林,大众只知道他出生于1970年,是柳传志一对子女中的老大,柳青的哥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了硕士学位,曾经匿名在联想投资跟着实习过半年。柳林在联想投资实习期间的神秘岁月,以及之后去向并没有太多人了解,大家只知道柳林和妹妹柳青一样,现在是自己独立操作投资业务,比妹妹神秘、低调。
在联想内部,高管子女禁止进公司已然是一条铁律。这样的人要进公司,必须三个老总同时签字才行,而且永远不让人知道他的背景,大家一视同仁。
但外界仍有人揣测,柳青现在香港高盛工作,头衔且为高盛亚洲的执行董事,柳青即便没有进想,但其公认是联想控股上市的自己人,日后大可以首席投资官或CFO的身份介入。
但是,不管外界如何推敲,频频出现在国内各个论坛的柳青似乎志向并不在于此。
十年高盛倾心PE
去年12月19日,在香港的一场由“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近百位来自内地民营企业“企业家二代”会员参加的有关“继承”的论坛上,出席论坛并发言的柳青表示,目前国内的很多民营企业老板都是第一代创业家,而在欧美已有很多百年家族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族传承,已经形成了系统机制来进行选择投票。
“在中国的很多行业,早期创业时有利润可图,但这种模式未来不一定能继续传承下去,因此早期的企业文化未必要带到第二代、第三代去,需要管理者谋变。”柳青说。
看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家族企业,以及对自己的事业,柳青有着自己的抱负。
2012年7月,中国投资联盟和北大汇丰商学院等主办的某次中国国际投融资论坛上,谈到自己在高盛,柳青称,“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去寻找优秀的企业,坦白来讲这个工作其实相当的辛苦,因为我们亚洲团队不到二十个人,从周一到周五基本上每天都在路上,走遍了中国所有的城市及乡村,这样下来看几百个项目,真正研究的有一百多个,真正投标的没有几个,所以投标率连1%都不到。”
柳青称,要跟企业合作就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因为目的就是想找到长期合作的企业家。“我自己感觉所谓的PE其实就是用优秀的金融资本把人才、技术、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主旨发言中,柳青谈到自己“亲身见证了私募股权投资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非常积极正面的作用”时,还举到了马云的例子——“在1999年,我们的投资团队遇到了一位充满理想抱负的人,这位老师当时在创业的时候缺乏资金,所以给了他第一笔天使投资,这个老师在若干年之后就成为了中国新经济举足轻重的人物了,这个公司就是阿里巴巴,这个老师就是马云。这是一个小故事。”
在谈到PE的前景在哪里时,柳青认为,很多人觉得这个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基本上每年都有上百亿的美元流入市场,所以怎么做PE呢?
“其实,现在这个时代拼的是价值创造,价值创造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比如在运营提升方面,帮助建立企业供应链品牌,营销成本等设立量化的系统。更多其实是在公司的战略上,帮助公司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像现在说的全球经济放缓,欧洲也是这样。所以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去考虑跨国并购。”柳青说。
和他父亲柳传志当年并购IBM PC业务时认为的一样,柳青认为,帮助企业做跨国并购,最主要的是一个文化上的差异,“解决这个就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柳传志名言范文2
柳传志:"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
任正非的座右铭:低调潜行,静水激流
马云的座右铭:永不放弃
王石的座右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张瑞敏的座右铭::要做大事、不做大官
马化腾的座右铭:向下弯腰,向上攀登
李彦宏的座右铭: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做你自己擅长的事
史玉柱的座右铭:一旦信誉没了,以后也就不能在江湖上混了。
俞敏洪的座右铭: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别无选择。
牛根生的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李开复的座右铭: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周鸿t的座右铭:要想成功,自己就要变成一把剑,敌人和挫折都是磨刀石。
商界名人的座右铭故事:
柳传志:"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创业之路就像一列前进的火车,不断有人上车下车,都很正常,但总有人想要去到更远的地方。也许你创业能做到一定程度,之后退出肯定也比没做强。你要做得很大,就要做好更艰苦的准备,用我们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
马云:我好像没有座右铭,我听着人家座右铭都很有道理。对一个企业负责人来说,坚定、必胜的信念最重要,2002年是阿里巴巴最痛苦的一年。当时,公司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活着",但最后阿里巴巴挺了下来。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座右铭就是永不放弃。
王石的座右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王石33岁到深圳下海时,他把两位偶像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置于办公桌前。一位是肯尼迪:不要问这个世界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世界做些什么。一位是巴顿:评价一个人要看他从顶峰跌到低谷的状态,而不在于他处于顶峰时的状态。
第一句话是王石为自己树立的远大志向,第二句话是王石提醒自己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灰心、不气馁。
正是这两位名人的话激励着王石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马化腾的座右铭:向下弯腰,向上攀登
面对如今的成绩,马化腾说:"我所创造的奇迹,离不开身处逆境和低谷时的坚韧、专注和梦想。而拥有这一切,统统归功于大学时的一次野外体能训练比赛。"
大学四年级的一天,他们的老师章必功教授提议,开展一次负重5公斤的爬山比赛。最终,当时文静纤弱的马化腾获得第二名,全班同学为之惊讶。对此,马化腾发言说,他在那个让很多同学放弃比赛的陡坡前,也曾想退出比赛。但想到章教授的话,就弯下了腰,不再看前方,只顾埋头攀爬。这样果然感觉不那么吃力了,越走越有信心,最终到达了峰顶。看来在攀登途中,弯腰走路,无视前面的困难,确有必要。
李彦宏:我在北大读书时看过一本书,叫《精神的魅力》,我至今还记得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这真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学者,广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的操守和抗争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的魅力值。科学与民主,已成为这块圣地不朽的魂灵。"
这些话,这些概念,我当时一直默默地念,甚至出声地来背,在以后的十几年当中,我一直觉得,这些话在指导我作人生的选择,进行我自己的思考,去选择最适合我做的事情,去选择真正能够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改变、产生影响的一条人生道路。
俞敏洪的座右铭:
柳传志名言范文3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缔造者,李书福以及吉利汽车一向是业界的关注焦点,他的种种豪言或惊世骇俗之言论,委实经常刺激着媒体的神经。在一向低调、中庸的中国企业家中,李书福是个另类,他的张狂他的偏执,经常招致外界的批评与诟病。而正是这种他对产业追求的张狂与偏执,在某种层面上又深刻地反映出他希冀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振兴中国自主品牌的救赎情结。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在任何一个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中,是一句至理名言。而中国,在许多几乎被西方先进技术、品牌、资本所垄断的行业中,国产品牌生存空间逼仄艰险。中国优秀企业家只有凭着浓重的救赎情结,不畏艰难地不断抗争、奋斗,一点点地杀出自己的地盘,柳传敏、任正非、张瑞敏等人莫不如此。
与许多个人式创业英雄一样,李书福一早就怀着远大的创业冲动,希望在某个领域做出一些值得标榜的成就。
1984年,年仅21岁的李书福与人合伙开了一家作坊式的小厂,替一些大冰箱厂加工小配件。到了1986年,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李书福逐渐向下游产业渗透,成立了北极花电冰箱厂,开始制造成品冰箱。当时由于刚经过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冰箱市场正呈饥渴状态。北极花冰箱在很多市场纷纷脱销,品牌逐渐得以建立,李书福也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而接下来摩托车项目的成功更是让他如虎添翼,资本实力增大的同时,他的梦想也在随之膨胀——李书福将目光瞄准了汽车领域,他不仅要造车,而且要造“人人都买得起的轿车”。
与宗庆后打破“世界二乐”垄断中国饮料行业、张瑞敏第一次让中国品牌真正走向世界一样,在李书福心中同样蕴藏着一种救赎中国产业的情结,他所憧憬的就是在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完全垄断的汽车领域中,插上中国自主品牌的旗帜。
中国企业家的救赎情结由来已久,这种情结的背后则是强烈的民族情感。这是一种超越企业利益、超越个人成就、超越产业局限的个人壮志,我们在柳传志等一批中国优秀企业家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星火闪亮的救赎情结,而正是在这种救赎情结的激发下,中国的自主品牌的家电、IT产品、电脑、汽车才有今日之发展规模,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国际品牌,成为行业的翘楚。
李书福在1997年正式进入汽车领域后,尽管很少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更没有合资企业在金融和财税方面享受到的各种优惠政策,同时还得顶着同行的“奚落”、“嘲笑”甚至“打压”,但李书福没有在困难面前止步,而是以勇敢的挑战者姿态执着前行。1998年底,第一辆两厢“吉利豪情”车下线,李书福把“吉利豪情”的市场价定在4.79万元,成为当时中国最便宜的"电喷车,“救赎者”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从创立至始,李书福以一种救赎式的情结推动吉利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不仅成功挑战了外资品牌与合资品牌一统中国汽车市场的局面,而且用实力证明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同样可以获得出色的发展业绩。
在外资品牌、合资品牌纵横中国汽车市场的当下,横亘在吉利面前的不仅仅是强大对手的重重包围,还有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程度、以及对汽车核心技术的把握。从而某种程度上来讲,吉利的整个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挑战到突破的缩影,而吉利的梦想就是中国汽车工业朝着自主方向发展的梦想。
柳传志名言范文4
为什么他们说得似乎大同小异的一些企业做法和管理思想会经常被不同领域的管理者们时常提及?
由今年春天开始,我一直忙于编辑一本有关20年来中国企业家所写文章的书。
在阅读数百篇更像是他们对于企业内部人员灌输传播自己想法的文本之后,所幸的是,我还能找到近百篇具有生活和个性气息,围绕着人文和感受而展开的文章,虽然比起我和我的朋友们期待的数字和质量,还是有一些距离,但是总算可以让我完成这个看上去有点太理想的构思。
“对人生来说,20年是一代人的时间。对于商业研究者来说,20年是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年份。”这段话是“狂热”沉迷于中国企业研究的财经作家吴晓波经常强调的。
1982年,年轻的麦肯锡顾问汤姆彼得斯与罗伯特沃特曼发表了改变当代管理潮流的《追求卓越》,而其研究方法便是以20年间成长性最好的43家美国企业作为基本分析样本,从而归结出了卓越公司的8大属性。
过去20多年来,随着中国社会逐步向真正的商业社会转型,企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显著。造就一大批类似IBM和GE这种级别的公司,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将成为中国社会在21世纪的重要愿景。
但是现实却每每令人难以如愿。虽然中国经济常常被称作增长奇迹,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整体现状依旧并不乐观。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的生命非常短暂。有研究称,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命仅仅3~5年,大量民营企业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就走向没落,更多的则连创业期都没有熬过,中途夭折。生命如此之短,这与中国企业管理落后有直接关系,更和企业的首脑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缺陷密不可分。
这几年,在经管书籍迅速升温之下,很多企业家都能够头头是道地谈论“高瞻远瞩的战略目标”、“回馈社会的长期使命”和“凝聚员工的核心价值”。但是在实际做法之中,能够体现这一切思路的管理者还不是很多。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市场转型阶段的成功探索者,中国的企业家们身上存在天使与魔鬼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他们显然是那一代人中几乎最勇敢、几乎最精明、遇上了几乎最好的机遇的人,他们把握住了社会变迁的潮流,提升了生产力,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他们之中有相当一批人,具有恐怕自身也难以完全驾驭的扩张本能,他们往往凭借对商业游戏规则的熟悉,利用社会规则的漏洞,在灰色地带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地扩张自己的财富。
2001年,美国当今最好的商业史作家理查德泰德罗出版畅销书《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他为过去100年来美国最威风的7位企业家作了生动的列传,其中包括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汽车之父亨利・福特、IBM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以及当今全球最高市值公司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等。
在他笔下,这些MAKE BIG MONEY的企业家,个个骨子里面都是冒险家和变革家,他们都有超常的自信,无论如何,他们都只相信自己,经验证明这种自信是正确的,他们开始认为自己是无限的,这种想法有时会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自我中心。
事实上,商业就是竞争,它能挖掘出我们最好的东西,可有时也会让人性的丑恶在瞬间膨胀。每一个伟大的企业家都曾经在某些方面打破过某些规则,有时候对规则的破坏让世界获得了加速度的进步,而更多的时候,它也造成新的社会不公。
“有人问我:你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知道我没有诀窍,我知道我不知道什么东西。我的一个基本认识是: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所有的概念、所有的事物都有它内在的缺陷,我就力图去找到这些缺口或弱点。”这一段话是乔治索罗斯的自述,用来形容目前的企业家同样适用。
李嘉诚每年一两次在长江商学院对着学生们的演讲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去年他在“奉献的艺术”主题下,用现代人的语境分析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的成功人士:
“范蠡没有日记,没有回忆录;只有他行动的记录,故无法分析他的心态。他历尽艰辛协助勾践复国,又看透勾践不仁不义的性格,他建立制度,却又害怕制度;他雄才伟略,但又厌倦社会的争辩和无理;他成就伟大,却深刻体会到世间最强最有杀伤力的情绪是忌妒,范蠡为什么会有如此消极的抗拒(不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抗拒)?”
他归纳的范蠡的性格,是不是我们今天时常见到的在胡记或者福记富豪榜上面出现的名字的这一群人神似的写照?
当然,我无意夸大,企业家们是否都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实际上,在很多企业进入10年、15年乃至20年的周年的时候,他们都开始忙于归纳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出版企业专著或者老总名言录,乐于争取受尊敬公司和企业公民等5年前10年前无人知悉的称号。我相信,这些看起来还有点生硬和笨拙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赢取一点媒体的注意力。本质上这些能够存活和发展得不错的企业,都已经有危机意识,明白在可见的未来企业需要这些元素才能维持更长久的发展。
这就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柳传志、张瑞敏、王石等名字经常会出现在财经媒体的重要位置,为什么他们说得似乎大同小异的一些企业做法和管理思想会经常被不同领域的管理者们时常提及。因为商业社会需要有成功的企业案例和正面的人物标本。某种意义上,这些企业家就是他们同时代人经验积淀的符号,是一种具体的精神体现。
当然,李嘉诚也在演讲之中推崇美国伟人富兰克林的13个人生信条――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节、谦逊。
我不知道李嘉诚是否做到了这些,但是我赞赏他的期许:
“今天商业社会的进步,不仅要靠个人勇气、勤奋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诚实、慷慨,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柳传志名言范文5
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突袭了地球的北半球。正当大家以为它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时,谁能想到,这场旷日持久的寒流竟然演变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之一。在这场寒冬中,诸如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一大批之前被认为是极其成功的商业巨子先后倒闭,美林、摩根士丹利、GM、GE、福特等企业的经营也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这些企业曾被中国企业视为唯马首是瞻的楷模。
广东深圳一家外贸公司的李娟最近一直在为这事发愁。李娟所在的公司一直在从事着玩具的海外贸易生意,客户也是以欧美为主。按理说临近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正是玩具销售的大好时机。按照惯例,10〜11月份正是订单激增的月份。不幸的是,李娟的订单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不断有客户提出中止原有的合同,甚至宁可按照合约进行赔偿。一下子,李娟所在公司的业务量也随即降到了冰点。糟糕的局面让李娟一筹莫展。
李娟的尴尬并不是个案。换言之,在经历了号称全球最大的玩具厂之一的合俊集团东莞工厂倒闭风波之后,金融海啸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命运。
出口企业首当其冲
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中国企业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像李娟所在公司那样的出口企业。这甚至可以从11月初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中看出端倪。作为中国出口经济的晴雨表,广交会的成功与否一直被出口企业视为判断出口形势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格兰仕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俞尧昌告诉《小康•财智》记者,以往的广交会,大多人满为患。不过,今年的广交会,按照俞尧昌的观察,相比过去,明显萧条了不少。
“根据我的目测,今年来参观的人流量至少比过去下滑了30%~40%。而且,最能反映参展人流量指标的宾馆入住率也不到一半。”俞尧昌忧心忡忡地告诉《小康•财智》记者,“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后,中国出口制造业广受牵连,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得不去面对了。”
“这主要是因为出口企业与欧美的联系更加紧密所致。”全球知名的国际并购专家ROBERT.SWAIM对《小康•财智》记者说。
自从次贷危机引爆之后,来自美国的ROBERT.SWAIM就经常从他的朋友们那里听到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于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以及身体力行的付诸实践。“比如说推迟买车计划,减少购买一些不实用的物品,减少外出餐馆就餐的频率,甚至还有不少美国人开始大幅降低即将到来的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的花销数字。以此同时,美国人的储蓄意识也开始增强。”ROBERT.SWAIM对《小康•财智》记者说。
来自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美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下降0.3%。当季消费支出也创下28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与此同时,美国人9月份个人储蓄占可支配个人收入的比重也提高到了1.3%,为过去数年的水平新高。这表明人们在经济走软之际削减了支出,并开始存钱以应对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这种生活方式显然与美国人的传统相违背。一直以来,受益于美国经济的平稳发展,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以信贷支持的消费为主,这造成了美国人敢于消费,甚至是敢于超前消费的习惯,也使得美国市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消费习惯的更改,表明“美国人对于未来的预期持有非常悲观的情绪”,ROBERT.SWAIM对《小康•财智》记者说。事实上,不仅仅是美国,欧洲国家的现状也差不多。
欧美消费市场的萎缩,在打击了当地经济的同时,也大大打击了那些出口到这些国家的企业的利益。这其中,来自中国的企业无疑是受害者之一。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07年,中国在继2004年甩下日本之后,超越了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出口国,且出口总量超过了日本和韩国的当期出口总量之和。与此同时,中国也取代加拿大,成为了美国进口商品的最大来源国。世贸组织甚至预测,今年中国甚至将取代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一旦欧美市场受阻,全球性的金融海啸给中国出口制造业的打击可想而知。
“整体来看,这场危机对于中国出口企业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俞尧昌非常坦诚地对《小康•财智》记者说,格兰仕也正在通过增加海外,扩大海外推广的方式,来尽可能地消除这一危机给格兰仕带来的影响。
危机蔓延
由于中国政府在金融政策上的管制,使得这场蔓延全球的金融海啸没能给中国的经济金融格局造成大的动荡。与美国和欧盟的金融机构纷纷破产重组相比,中国的金融领域可谓风平浪静。不过,在产业领域,中国出口制造企业的困境所造成的危机正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迅速扩散。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由上游原材料采购,中间的加工制造以及下游的市场销售等要素构成。这期间,企业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以及一些配套企业,如物流商组成一个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集群。在这个集群中,一旦某一个环节发生不畅,必将影响到这一产业集群中的其他链条。”俞尧昌向《小康•财智》记者解释说。俞尧昌认为,一旦出口企业受影响,那么这一链条上的其他企业也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牵连。比如说,如果出口制造商的产品卖不出去,那么,承担运送产品职能的物流商就直接受到了牵连,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也因为该企业无法从事再生产而得不到新的订单。如此一直循环下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企业因为订单或服务不足而影响效益,甚至陷入困境,进而影响职工的收益,降低人们的购买力,从而对整个经济大势造成影响。
所从事业务与出口并无直接关联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号称中国慈善首富的陈光标就没能幸免。陈光标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称,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到目前为止,其已经损失了近20亿元人民币。
“今年五六月份,我收购铜的价格是52000元左右一吨,如今铜价每吨已经跌到28000多元左右。同时,铁、钢等的回收价格也都跌了50%以上,而我在全国10多个省市都有分公司,回收废品的利润自然大幅下跌。”陈光标向《小康•财智》记者解释说。
为此,陈光标甚至笑言自己现在是“5+2”(记者注:5个工作日加2个休息日)、“白+黑”(记者注:白天加晚上)地想着如何能够走出低谷,“幸好,我经商至今,从没向银行贷过一分钱,目前的损失我还能扛得住。”
像陈光标这样有着充足的现金准备的企业家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企业家都是在依靠负债实现企业的滚动发展,拿着企业的现金流投向了股市和房市的企业家也不在少数。尤其去年股市一路高涨以后,拿着企业的现金储备投资股市和房市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并成为了不少企业的年报盈利支柱。不过,金融海啸之后,这部分资金很快就被股市和房市套牢。
“我自己就知道很多企业放了几十亿的资金在股市。结果被套牢后,企业窘迫到连买钢材的钱都拿不出来。”俞尧昌向《小康•财智》记者唏嘘到。
众所周知,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长期稳健经营的关键。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现金流相当于企业的血液。很多企业的破产并不是因为企业的战略方向错误,而恰恰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的断裂,如名噪一时的产业金融大鳄德隆。这轮风暴中,正是因为现金流被套牢在股市和房市,导致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不少制造企业破产。
救市先救制造业
和欧美国家一样,在金融海啸之后,中国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救市行动。不过,所不同的是,相比欧美国家在金融业的大手笔,中国政府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制造业上。
首先针对出口企业成本压力大的问题,为增强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国家对涉及3500个品类的出口商品两度提高了出口退税率,这其中既有高科技含量、高价值、高附加值的商品,也有众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商品。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的特点,国家还出台政策鼓励各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并降低贷款利率。
“我认为国家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是正确的。中国的现状,救市我觉得应该要先救制造业。”俞尧昌对《小康•财智》记者说。
俞尧昌认为,如果把精力放在救股市等虚拟经济上,除了增加人们的投机意识,使得少数人获益外,并不能给实体的制造业和绝大多数人形成太大影响。相反,如果把精力放在救助实体的制造业上,那么,每盘活一个制造企业,就意味着减少了失业,并都有可能对其所处的价值链的上下游产生积极影响,进而达到经济和谐发展,人们安居乐业。
“因此,我觉得国家应该加大对制造企业,特别是龙头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因为龙头企业意味着能够在产业价值链条中占据着更核心的位置,进而影响更多的企业。”俞尧昌说。
盘活了制造企业之后,国家还得想办法解决商品的销路问题。而在出口严重受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也就成了消化中国制造业巨大产能的最理想之所。相比商品日益过剩的城市市场,潜力巨大但还未及开发的广阔的农村市场很快成为了各大企业竞相追逐的新战场。
对此,联想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深有感受。2000年,联想电脑在国内销售量累计达到了空前的200万台,柳传志就此曾一度认为联想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到顶,不大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了。因此,随后联想开始出征香港和东南亚市场。而到了2007年,联想的销售业绩确实让柳传志大为惊喜。这一年,联想在国内的电脑销售量累计达到了惊人的1080万台,7年间整整增加了800万台。而“这几年多卖的800多万台,相当大一部分都卖到五、六级城市接近农村的地方”。据此,柳传志深有感触地说,“这说明农村市场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更为惊叹的事实发生在天宇朗通身上。在国产手机品牌全面受挫、哀鸿遍野的大背景下,这家2006年才获得手机牌照的山寨出身的手机品牌硬是闯出了一番新天地,2007年手机销量突破1700万台,除去27%的出口,绝大部分销往了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天宇朗通也由此一举坐上了国产品牌销量冠军的宝座,短短两年内实现了从名不见经传到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巨变。
“这主要得益于天宇朗通对于中低端市场的充分认识。”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天宇朗通品牌总经理肖朝君如此表示。肖朝君说,天宇朗通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别的品牌中高端手机才有的配置设置成为天宇朗通的标准配置,然后再以比别的品牌的低端手机更便宜的价格销售出去。
不仅仅是联想,从本世纪初开始,各大企业也相继开始了进军三四五级市场的步伐,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不过,要想完全消化那些原本打算出口的商品,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原本就很低端的农村市场,一下子涌进了如此多的商品,大大改善了产品的供求关系,“这意味着企业所面临的价格竞争的压力更大了。”肖朝君对《小康•财智》记者说。
“如果农民的收入状况得不到大的改善,他们的购买力也就得不到有效提升,那么农村市场的开发从一定程度上也不会有很大进展。”俞尧昌对《小康•财智》阐述了其对扩大农村内需市场的看法。俞尧昌认为,无论如何,农村市场的开发,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柳传志名言范文6
以下五种方法可供参考:
1.老话新说
同一个正确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有些说法是听众非常熟悉的,如果演讲者一味地外甥打灯笼--照旧,照本宣科,老话连篇,就会使听众兴味索然。在市场经济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种商品,换上新的包装之后,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并能激起顾客更强的购买欲望。同样,在演讲中,把老观点巧妙地“包装”一下,也是观点出新的常用方法。如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在演讲中说:联想集团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什么意思呢?就是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才是做西服。
培养人才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台阶爬上去,这个并不新鲜的观点人人都懂。演讲者在这里把培养人才和培养裁缝类比,把培养人才的过程描绘为从缝鞋垫到做西服,用一个通俗而新颖的比喻给老观点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内容是旧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谓殊途同归,新意盎然。
2.借老说新
生活中有许多流传甚广的话,如民谣、俗语、谚语等等,但它们为人们所理解的内涵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演讲者能巧妙地借用这些老的形式,并加以“改装”,赋予它新的内涵,就能为我们在演讲中进行观点创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而对于听众来说,则会使他们感到似曾相识但又侧重不同,只要演讲者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有理,就能在听众的认识上达成一种新的和谐。如笔者曾在演讲中说:对待事业,要有心栽花,花不开,也要栽;对待名利,要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无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话的形式和内涵广为人知,笔者借用它,稍作改装,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听众的热情肯定。
3.破旧立新
顾名思义,演讲中的破旧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旧的观点之后,提出与旧观点相反或相对的新观点,虽然破旧立新的难度和风险较大,但只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能收到出语惊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如一位演讲者在《我们不愿做睡狮》的演讲中说:有人曾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狮,就这样我们被人家当了一百年睡狮,我们也把自己当睡狮自我陶醉了一百年。狮子是百兽之王,但一头酣睡的狮子能称得上是百兽之王吗?一只睡而不醒的狮子,一个名义上的百兽之王,并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如果我们为这样一个预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说我们祖上也曾阔过”一样,真是脆弱而又可怜。我们不要伟大的预言,我们只要强大的实力,我们不要做睡狮,只要我们觉醒着、前进着,就比做睡着的什么都强。人家的预言曾是我们骄傲的资本,但仔细分析起来,为一个过去的预言而陶醉或昏睡,于实际又有何益处呢?所以演讲者鲜明地提出“我们不愿做睡狮”的观点,犹如当头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奋发。
4.由此及彼
事物是辩证的,问题总有多面性,但由于我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的影响,我们在表达某一观点时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讲其一,不讲其二。当然,坚持和强调“这一方面”是应该的,因为它也是正确的公认的观点,但如果我们顾此而失“彼”,就会妨碍认识的深入和工作的改进,因为随着事物的发展,坚持和强调“另一方面”的意义也非常重要。如果演讲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认现有观点的前提下,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另一方面”并适当加以强调,就能达到演讲观点深、新并举的目的。如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演讲中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新观点“要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他说:生活上工作上的艰苦奋斗,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看不见,摸不着,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就越来越淡化了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其突出表现就是身勤脑懒,整天东跑西颠,显得忙忙碌碌,可一旦遇到费及脑筋的事,却不肯或不善于下一番功夫去深入思索,因而这些人跑得再勤,也跑不出多大所以然来……唐代韩愈有句名言“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所以我们要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本质的要求就是要在思想上吃得起苦,深入进行理论思维。以往我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普遍停留在能吃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的层次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提倡这一点无疑是应该的,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当中,光讲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艰苦奋斗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强调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演讲者提出的这一新观点,对市场竞争中的高科技企业来说,其深意和新意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