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语谚语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语谚语翻译范文1
关键词:谚语;翻译因素;翻译方法
一、引言
英国作家和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曾经说过:“Thegenius,witandspiritofanationarediscoveredinitsproverbs.”谚语是一个民族天赋、智慧和精神的体现。谚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手段的集中体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而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语言精品。谚语是人类语言文化大树上硕果累累的一枝,是语言白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何为谚语呢?《谚语·歇后语概论》给谚语下了如此定义:“谚语是人民群众生活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传授经验和教训劝戒功能,流传于人民群众口头的话语”。英语一则谚语告诉我们:“Proverbsarethedaughterofdailyexperience。”(谚语是日常生活的产物)英国搜集家ThomasFuller曾对谚语作过描述:“众多的事理经过煎熬,凝练成寥寥数词,这便是谚语。”英国首相JohnRussel认为谚语是:“众人的智慧,一人的妙语。”
以上观点虽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谚语的特点:1、智慧的闪光2、经验的结晶3、精美的语言4、人生的启迪5、无翼的飞翔6、真实的写照。一般我们对谚语的含义理解为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句子,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熟语。大部分谚语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人类智慧的闪光,它启迪人生,指导人们的行为。
学习英语语言不可能不学习英语谚语,但是英语谚语是几千年英美文化的沉淀,特别是英美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加了我们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尤其是谚语的翻译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谚语本身的含义及其折射出的民族文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试图从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和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两个方面对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做一些浅层次的探索。
二、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
谚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谚语的翻译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了能够反映其特有的文化特色,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寓言神话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影响其含义的因素,正确理解和翻译谚语自身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历史背景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旧的语言逐渐衰亡,新的语言不断产生。在历史的进程中,谚语好比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其历史的变迁。因此我们在翻译谚语时需要考虑其历史背景,才能正确理解谚语的含义。
公元前55年,古罗马统帅恺撒征服不列颠岛,而英国历史上真正的“罗马人的征服”(RomanConquest)是在公元43年开始的。从此罗马人占领不列颠400年之久。罗马人的文化对不列颠的影响仍留在岛上,在今天的英语谚语中仍然可以找到历史的痕迹。例如:
DoinRomeastheRomansdo.在罗马就要过罗马人的生活。(喻:入乡随俗。)
Romewasnotbuiltina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喻:伟业非一日之功。)
Allroadsleadto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喻:殊途同归。)
这三条谚语足以反映出“罗马人的征服”(RomanConquest)对英语谚语的影响,足以反映出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
地理环境
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生活和劳动的地理环境习习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中的不列颠诸岛上,南面有英吉利海峡(theEnglishChannel),多拂尔海峡(thestraitsofDover),东面隔北海(theNorthSea)。这里的海上运输业和渔业特别发达,因此留下了不少与航海业和渔业有关的谚语。例如:
Allisfishthatcomestohisnet.进到网里的都是鱼。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任何有用的东西或有好处的东西都来者不拒”,含有贬义。
Neveroffertoteachfishtoswim.不要教鱼儿游泳。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不要在行人面前卖弄自己”。相当于汉语谚语“不要班们弄斧”。
Hewhowouldcatchfishmustnotmindgettingwet.要想抓鱼就不能怕弄湿衣。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与汉语谚语“要吃龙肉,就得亲自下海”的比喻意义相似。
Thegreatfisheatupthesmall.大鱼吃小鱼。
这条谚语形象的描绘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激烈斗争,相互倾轧的状况。
Hethatwouldsailwithoutdangermustnevercomeonthemainsea.谁在航行时不冒险,他就永远不要来到大海上。
这条谚语比喻“不付出就没有收获”,相当于汉语谚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大不列颠岛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风大雾多,降雨量特别大。因此产生了一条谚语:Itneverrainsbutitpours.(不雨则己,一雨倾盆)。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倒霉的事情总是一起发生的”,相当于汉语成语“祸不单行”的意思。
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的东西很多,涉及生活的各个地域。它既受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方面的影响,又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谚语更是与风俗习惯紧密相关,英语谚语的翻译离不开对英美风俗习惯的了解。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中国人一般都鄙视狗,常用狗来比喻坏人坏事。但英美国家大都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其中一部分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没有贬义。在英美文化中,“狗”经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派生出许多谚语。
Everydoghashisownday.(每只狗都有他的好时光。)
这条谚语比喻“人人都有得意的一天。”
Anolddogbarksnotinrain.(老狗不乱吠。)
这条谚语比喻“老年人做事有经验。”
Dogdoesnoteatdog.(狗不吃狗。)
这条谚语比喻“一个人不应该攻击或伤害同伙,或赚他的钱。”与这条英语习语相近的汉语有:“同室不操戈,同类不相残。”
Loveme,lovemydog.(喜欢我,也要喜欢我的狗。)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思是:任何希望与我保持友谊的人,都必须接受和容忍所有属于我的东西。我的个人爱好和我的观点意见。同这条谚语相近的汉语习语有“爱屋及乌。”
Hethatliesdownwithdogsmustriseupwithfleas.(与狗同眠的人身上必然有跳蚤。)
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近似与汉语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猫也是英美文化的宠物,多用来比喻女人,猫和狗一样,常被比喻成人,自然也引出不少谚语。
Allcatsaregreyinthedark.(所有的猫在黑暗中都是灰色的。)
这条谚语比喻“人在未成名时,很难看出有什么区别”。
Acathasninelives.(猫有九命。)
在英美文化习俗中,传说猫天资聪明,动作灵敏,在很多其他动物会被伤害的情况下,猫都能逃脱劫难。这条谚语比喻“生命力极强”。
Acatinglovescatchesnomice.(戴手套的猫捉不到老鼠。)
这条谚语比喻“四肢不勤的人,什么事也做不出来”。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谚语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谚语的影响。英美国家,基督教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谚语源自《圣经》,或与基督教有关。了解英美人的信仰对翻译相关谚语起重要作用。
Theheartknowshisownbitterness.《圣经·箴言》
一颗心知道它自己的痛苦。
Everymanmustcarryhisowncross.(每个人必须背他自己的十字架。)
这条谚语来自《圣经》,cross(十字架)是耶稣走向死亡之地所带的十字架,钉上十字架而死。cross一词就有了“苦难”的转义。这条谚语的意思是,人人都要忍受生活中的苦难,承担自己的生活负担。
Forbiddenfruit(禁果)一语也出自《圣经》,并为众人所周知。在《创世纪》中,亚当在伊甸园所吃的苹果是禁果,这个典故使“Forbiddenfruit”一语获得“因被禁止反而想弄到手的东西”的转义。从而产生:
Forbiddenfruitissweet.
禁果是甜的。这句谚语表示“不让得到的东西格外有诱惑力”。
在英语谚语翻译的过程中,除了以上四个主要的因素需要认真考虑外,我们还要考虑到寓言神话、文学艺术和体育美术等因素还会影响到我们对英语谚语的翻译和理解。
三、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卢梭说过:“谚语是一个人的机智,所有人的智慧”。既然谚语反映的内容是经验的结晶,智慧的闪光,历史文化的沉淀,那么谚语的翻译也是必然要反映谚语的本质,揭示谚语的内涵。著名美国翻译家奈达(Nida)指出:“所有的翻译,不管它是诗歌还是散文,都必须关心接受者的反应;因此,翻译的最终目,从它对观众产生的效果而看,是评价任何翻译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我们应是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再现英语谚语的内涵和本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针对不同的谚语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直译法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直译法更好地保留了英语中“原汁原味”的成分,因此,如果读者能对译后的谚语寓意一目了然,我们首先用直译法。例如:
Ahomewithoutloveisnomorethanababywithoutasoul.(没有爱的家庭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
Helaughsbestwholaughsla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Knowledgeispower.(知识就是力量。)
Timeismoney.(时间就是金钱。)
Lifeisshortandtimeisswift.(人生苦短,岁月易逝。)
Theeyeisthewindowofthemind.(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可见,直译法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和比喻,保留了其表达手法,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意译法
所谓意译是指用译语常用的语言和熟悉的形象来翻译英语谚语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因此其表达方式和汉语有着某些差异。当原文的意思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取直译法处理,或用直译法处理会给读者带来歧义时,就应采用意译法。例如:
WhenGreekmeetsGreek,thencomesthetugofwar.(两雄相遇,必有一争。)
Nothingventured,nothinggaine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Everybeanhasit’sblack.(凡人各有其短处。)
Anewbroomsweeps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
直译兼意译
有时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单纯的直译或意译都不能确切有效地表达原来谚语的含义,这时可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以弥补直译难达意,意译难传神的不足,在直译后再加上谚语的真实含义,“以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曾自立,1983)。例如:
Cutyourcoataccordingtoyourcloth.(量布裁人,量入为出。)
EvenHomersometimesnods.(荷马也有瞌睡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Adaughterisfairerthanfairmother.(女儿比母亲更漂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释意法
释意法就是指在对一个谚语翻译的同时,其后再附上注释或解释,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谚语的内在含义。在英语谚语中有一些本民族持有的人名、地名和历史典故等,给我们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直译和意译都不能完全达到翻译准确的情况下,笔者认为翻译时需要用一定手段来补偿,可采用直译加注释,意译加注释或直译意译加注释的方法,达到对谚语原文化内涵的全面理解。例如:
Iftheskyfalls,weshallcatchlarks.(天塌下来正好抓云雀,意指:何必岂人忧天。)
BacchusbathdrownedmorementhanNepture.(酒比海淹死的人多,Bacchus-酒神,Nepture-海神。)
Whatisaworkmanwithouthistools.(没有工具的工匠有什么用,意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HethatliveswithMuseshalldieinthestraw.(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文艺、音乐、天文等的女神。文学艺术家生前大都穷困潦倒,不受世人的重视,只有死后才出名。)
四、结语
英语谚语是英美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可贵的财富,是英美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经过历史的演变把丰富多彩的内容浓缩在精炼的形式中。所以在翻译时我们必须全面考虑到其历史演变、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神话等因素,灵活地运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兼意译法、释意法等方法,力求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全面正确理解谚语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EugeneANid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
[2]王德春,杨素英,黄月圆.《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4]胡文仲,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5]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Z].北京:外语教育与文化出版社,1995.
[6]曾自立.《英语谚语概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7]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3).
[8]田静.试析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北京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5(1).
[9]彭光谦.《英语谚语》[M].北京:对外贸易出版社.
英语谚语翻译范文2
【读书的英语谚语带翻译】
knowledge comes, but wisdom lingers 知识来了,智慧却迟迟不前。
knowledge is one thing, virtue is another知识是一回事,美德是另一回事。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 thinking without studying results in tardiness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life is short and art is long 人生短暂,学术无涯。
much learning shows how little mortals know博学而后始知人类所知有限。
no matter how much one has experienced, he can’t enrich his knowledge without reading books无论亲身经历如何丰富的人,如果不读书,知识不可能丰富起来的。
reading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widen your horizon but also helpful to master the language读书不仅有益于开阔视野,也有助于我们驾驭语言。
reading make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
reading ten thousand books is like traveling ten thousand miles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the art of being wise is the art of knowing what to overlook智慧就是懂得该忽略什么的技巧。
the three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seeing much, suffering much, and studying much 求学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those who expect to reap the blessings of freedom must undergo the fatigue of supporting it想要收获自由之果的人,必须承受维护自由的劳苦。
time is a bird for ever on the wing时间是一只永远在飞翔的鸟。
a man dies still if he has done nothing, as one who has done much既然无所事事亦难逃一死,何不奋斗终生。
after you have read more than ten thousand volumes, you will find it easy to write as if god were there helping you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ll books are divisible into two classes: the books of the hour, and the books of all time一切书籍都可以分为二类:即:一时之书与永久之书。
books are the food for the hungry of great mind书籍是伟大的饥饿的粮食。
books are to mankind what memory is to the individuanl 书之于人类,犹如记忆于之个人。
books are treasure banks storing wisdom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
classic a book which people praise and don’t read “经典之作”是人人皆称赞却不愿去读的书。
coping with problems in our real life is the end, and reading is only one of the means to reach the end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手段之一。
friends are not books, yet books are friends friends may betray you, while books are always loyal朋友不是书,书却是朋友。朋友可能背判你,书却永远忠实。
he that knows little soon repeats it知识浅薄者,很快就回重复他所知的话题。
if a man empties his purse into his head, no one can take it from him如果一个人倾其所有以求学问,那么这些学问是没有人能拿走的。
ignorance is not innocence but sin无知并非纯真,而是罪恶。
英语谚语翻译范文3
关键词:英语谚语 修辞特点 翻译方法
一、引言
有人说“泉水最清,谚语最精”,这应该是用谚语给谚语下的最好的定义,同时,这句话也揭示出谚语的本质特点:语言精确简炼、鲜明生动、意义深长、富于哲理,记载了一个民族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和信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闪烁于语言中的璀璨明珠。英语谚语因其言简意赅、哲理深邃且音韵铿锵而广泛应用于英国各个时期文学作品中,深受读者青睐。世界著名戏剧大师,英国鸿儒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1-1616),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等文学巨匠均应用谚语以点缀其文学作品,使其中主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翁给主角哈姆雷特写了一句著名的台词――“Know a hawk from a handsaw”,让他告诉别人,自己还有起码的辨别能力。今天,这句台词已成为谚语。英国作家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天赋和智慧精神都是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Geniu,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纵观英语常用谚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包含着很多的修辞格。本文对英语谚语中所涉及的修辞格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二、修辞特点
英语谚语中所用的修辞格是多种多样的,有明喻、暗喻、拟人、拟物、对偶、重复、押韵、夸张、排比、对照、双关等。这些修辞格在英语谚语中起到了言简意赅、鲜明生动的作用。下面就英语谚语中所涉及的修辞格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欣赏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提高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审美能力。
1. 明喻(Simile)
英语明喻就是将两个物象相似之处直接比喻,常使用as、like、alike、as if、as though、as similar to、to bear a resemblance to等比喻词搭起本体(被比喻对象)和喻体(比喻对象)之间的桥梁,从而勾画生动的形象,使深奥的哲理变得浅显易懂。如:
Beauty without virtue is like a rose without scent.美而无德犹如花无香味。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2. 暗喻(Metaphor)
暗喻亦称“隐喻”,它同明喻一样,也是在两个不同类别的对象之间进行比喻,它和明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用比喻词,而干脆把两者说成是一致,即:A is B。它能巧妙地通过人的熟悉的形象、特征、动作、哲理去暗示人们尚不熟悉或不易把握的对象。如:
Unpleasant advice is a good medicine. 忠言逆耳利于行。
A teacher for a day is a father for a lifetime.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拟人(Personification)
谚语常用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生命特征,更加形象地表达出生活的哲理。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我待。
Money talks金钱万能。
4.拟物(Zoosemy)
同拟人相反,拟物是把人当成物来描写,包括描写成动物、植物、无生命物、抽象概念等。如:
A cheerful wife is the joy of life. 快乐的妻子是生活的乐事。
A man dies the way a lamp goes out. 人死如灯灭。
5.对偶(Antithesis)
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近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格整齐、匀称,既增加逻辑性又能通过反衬对照,把深邃的哲理说得明白动听,起到讥讽、警示、幽默的修辞效果。
First think,then speak..三思而后行。
No pains,no gains.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6.重复(Repetition)
重复也叫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思想、突出某种感情,对重点词、重要概念进行重复,引起读者注意,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某种效果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重复,能起到加强语气,提高音韵的效果。重复有句首重复、句尾重复、首尾重复和间隔重复等。
Merry meet,merry part. 好聚好散。(句首重复)
He that knows nothing,doubts nothing. 无知即无疑。(句尾重复)
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办。(首尾重复)
Never trouble troubles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麻烦没来找你,别去自找麻烦。(间隔重复)
7.押韵(Rhyming)
押韵就是重复相同的读音或字母进行押韵的修辞手法。很多谚语之所以令人过目不忘,大多是因为使用了押韵而使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谐又有美感。押韵有:
(1)头韵(Alliteration):即两个或更多的词以相同的辅音字母或读音开头构成头韵。头韵不仅是语言装饰,而且是制造各种音响效果的手段。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Love me little,love me long. 不求爱很多,但求爱长久。
(2)尾韵(Consonace):即是在末尾重复相同的字母或读音构成的押韵。
He that mischief hatches,mischief catches. 害人者,终害已。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8.夸张(Hyperbole)
夸张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在数量、形式或程度上加以渲染以增强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能渲染深刻的感情,使语言引起无尽的遐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A thousand years cannot repair a moment’s loss of honor. 一失足成千古恨。
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 爱情威力大,能叫地球翻。
9.排比(Parallelism)
排比是以语法结构对称来突出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段。使用排比是为了反复强调句子意思或为了平衡句子结构。
Kind hearts are the gardens;kind thoughts are the roots;kind words are the flowers;kind deeds are fruits. 善良的心灵是花园;高尚的思想是根茎;文明的语言是花朵;美好的行为是果实。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all play and no work make Jack a mere boy. 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尽玩耍,不学习,聪明的孩子没出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0. 对照(Contrast)
对照是突出差别的一种修辞手段,即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说,通过匀称工整的对应结构形成巧妙的对仗,以便更鲜明、更透彻、更全面地说明问题。
Think today and speak tomorrow. 今天想想,明天再说
Pride hurts,modesty benefits. 满招损,谦受益。
11. 双关(Pun)
双关是巧妙地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等现象使词或句子具有两种不同含义的一种修辞格。它能使语言活泼生动或借题发挥,创造一种滑稽幽默的效果。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等。
(1)语义双关(Homograph):语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构成双关。
If we don’t hang together,we shall hang separately.如果我们不紧紧的团结在一起,那就会被一个个地绞死。
Measure yourself by your own foot.
用自己的脚来量自己。(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这里的foot有两层含义:脚或英尺,构成语义双关。)
(2)谐音双关(Homophone):谐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构成的双关。
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今天为你祈祷,明天对你敲诈。
Rue and thyme grow both in one garden. 芸香和麝香长在同一个园子里。(悔恨与日俱增)
(这里thyme与time发音相同,构成谐音双关)
三、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也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翻译时除了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策略、民族心理和美感情趣等,切忌简单处理,生搬硬套,妄加删改,添油加醋。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英语谚语的翻译在翻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对英语谚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以期对英语学习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即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翻译时保留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翻译,既可保持原文的内容,又可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丰富译文语言。如: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Money could not buy happiness. 金钱买不到幸福。
2. 直译加解释法
部分英语谚语直译出来,会使我国读者很难完全理解其寓意,如改用意译法,又无法保存原有的形象和风格,这时可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来翻译。用这种方法来翻译,不仅能使读者见到其原有意义、形象和风格,还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潜在意义。尽管译文有些嗦,但却能显示英语谚语的本色。如:
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 老狗学不出好把戏。(老顽固不能学事物)
There is no rose without athorn. 没有不带刺的玫瑰(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幸福;有乐必有苦)
3. 直译联想法
由于英汉两种民族文化的差异,各自的某些谚语含义或比喻意义基本相同,但表达方式差异很大。这样的谚语采用此法,可以直译英语原文却得出汉语读者能联想到的熟悉的习语。如:
Bad workman often blame their tools. 拙匠常怪工具差。(联想:不会撑船怪河弯)
He who laughs at crooked men should need walk very straight. 笑别人驼背的人得自己首先把身子挺直。(联想:已不正不正人)
4.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翻译时由于受英语文化差异的局限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和主要功能相似的方法。如:
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5.对联增词法
汉语中以对联形式构成的谚语很多,往往上联说的是形象,下联说的是意义。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某些英语谚语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用少量汉语将其含义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如采用对联加字的手段处理,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
Wit bought is better than wit taught.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A lazy youth,a lousy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代换法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词的形象意义不同(如表动物的词),但其文化内涵和交际意义是一样或相似的。为了不使译文较原文逊色,在翻译时可运用替换原喻体的方法,做到殊途同归。如: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7.重复法
重复法是在翻译时适当重复原文中出现过的词或短语,目的是使意思表达得更加清楚;或者为了进一步加强语气,强调某些突出的内容,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通常,英文往往为了行文简洁,常借助代词、省略法或变换词类等方法而尽量避免重复。相反,重复在汉语中却用得很多。在很多场合中,汉语的某些词语不仅需要重复,而且也只有重复这些词语,语义才能明确,语势才能增强,表达才能生动。因此,翻译时,不仅英语本身含有重复,译文同样需要使用重复译法。否则就使译文思路不清或表达效果欠佳,甚至偏离原意或背离英汉两种语言特有的表达规范。重复法有:
(1)“多枝共干”结构中的重复:
Beauty istruth,truth beauty. 美就是真,真就是美。
(2)重复代词所替代的名词:
Knowledge is a treasure,but practice is the key to it.知识是一座宝库,实践是打开宝库的钥匙。
(3)重复强调型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
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
(4)重复同义词语:
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 有面包总比没有面包好。
四、结束语
英语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谚语久积其间,流传后世。之所以能经久传诵,不仅在于它们能使人明理,润人心田,诲人向上,催人奋进,还在于它们在遣词、构句、表形、炼意上风格独特,读诵后令人深受感染,如受洗礼。对英语学习者而言,研究英语谚语能使人增强语感,熏陶心灵。可以说,掌握英语谚语不仅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同时也可以把握英语发展的历史脉搏。由于英语谚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学习时要掌握其含载的文化内涵和修辞特点。翻译时尽量避免简单处理,死译硬译,而是要掌握技巧和策略,最大限度地体现译文形式和原文的最佳融合,以求“形似”和“神似”,从而更好地把英译谚语的魅力和包含的美学价值体现出来,以便更好地促进英汉两种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雪.英汉汉英佳句赏析[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
[2]朱先穆,朱胜超.英语名言佳句[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英语谚语翻译范文4
【关键词】谚语;比较;翻译
谚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来源于生活,用精练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智慧。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语言的高度浓缩,是智慧的高度概括。世界上凡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有大量的谚语。谚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谚语一般具有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特点,说来顺口,听来入耳,很容易流传,因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没有谚语,我们的语言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如果恰当地使用谚语,就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交谈时能活跃气氛,写作时可增加文采。有时为了说明某一事情或比喻某一形象,往往要用很多词语来进行说明,但如果说话人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两句谚语,就能很容易传达清楚意思,并使听话人感觉一语中的,留下深刻的印象。
1.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的比较
英美和中国远隔万里,文化和历史各不相同,语言又分属不同的语系。因此,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就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主要有如下不同:
1.1比喻的不同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思维形式和表达习惯,在表达同一概念时汉语和英语往往采用不同的喻体,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许多比喻是各自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例如:英语as drunk as a mouse、as quiet as a mouse、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这三个表达方式的喻体都是mouse;但汉语要表示这些意思,则用不同的喻体,汉语应说成“烂醉如泥”、“静如处女”、“一贫如洗”。在汉语中,老鼠的隐喻意义是胆小,因而汉语有“胆小如鼠”之说,但同样意思,英语却说as timid as a hare或chicken-hearted。
比较下列英汉谚语:
Many kiss the baby for the nurse’s sake. 醉翁之意不在酒。
Kings and bears often worry their keepers. 伴君如伴虎。
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鬼推磨。
1.2 传统习俗的不同
英国人喜欢养狗,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英语中有许多带狗的谚语。例如: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Hungry dogs will eat dirty puddings(饥不择食)等。
中国人虽然也有养狗的习惯,但一般在心理上却鄙视这种动物,所以带狗的谚语多含贬义。例如:打狗不死,反受其害;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等。
1.3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国自古以来长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大多数,因此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农业或农作物有关。例如:瑞雪兆丰年、瓜田李下,避人嫌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等。
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常要与海洋打交道,因此,有很大一部分英语谚语与航海、海洋或海产品有关。例如:All’s fish that comes to his net.(到了网中都是鱼。)When one’s ship comes home(当期望实现的时候)、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熟练的水手。)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一个小漏洞可能弄沉一艘大轮船。)It is too late to cast anchor when the ship is on the rock.(船触礁后再抛锚,为时已晚。)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等。
1.4 历史典故的不同
汉英两种语言都有很多谚语源于历史事件、寓言故事、文学作品、神话传说等,这类谚语可称为典故谚语。汉英典故谚语都有各自的民族渊源,汉文化上下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谚语宝库。英语中也有许多典故谚语,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其典故是指凯撒的罗马军队占领不列颠群岛后,为了加强罗马帝国的统治,修建了很多条大路。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这句则出自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英美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源自一脉,因此英语中除了许多出自英美历史、文化的谚语外,还有很多来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的谚语,例如: 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荷马为古希腊盲诗人,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5宗教影响的不同
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因而反映在语言里就有了以下谚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临时抱佛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等。
英美等西方国家信仰基督教,宗教在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渗透到了语言文化领域。英语民族的人民言必称上帝,也有许多源自《圣经》,或与宗教有关的谚语。例如: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 soft answer tumeth away wrath.(婉言可以释怒。)此句源自《圣经》。Christmas comes but once a year.(佳节良辰,机会难得。)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等。
2.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据王书亭研究,英语谚语的结构主要有:简单句结构、复合句结构、省略结构、平行结构和倒装结构。根据王鸿雁的归纳,汉语谚语的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单句形式、紧缩句形式及复句形式。通过比较,英语谚语中的简单句结构相当于汉语谚语中的单句形式,英语谚语中的复合句结构就可类比汉语谚语中的紧缩句形式,英语谚语中的平行结构则等同于汉语谚语中的复句形式。汉语谚语也有省略形式和倒装形式。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并无必要一定要把原文中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一定非要把英谚中的简单句结构译成汉语的单句形式,把英谚的复合句结构译成汉语的紧缩句形式,或把英谚的平行结构译成汉语的复句形式。
译者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考虑各种因素。首先,应准确理解英语谚语,译者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寓意。其次,应考虑以上提到的对文化差异、差异、生活环境差异以及历史典故等方面的差异,考虑汉语读者能否理解并接受译出的谚语;最后,译出的汉语要工整对应、琅琅上口,易读易诵,尽量符合汉语谚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可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如果原文与译文的差异太大,无法用汉语恰当表达,则可以抛开原文,套用现成的汉语谚语。
下面介绍一些英语谚语的汉译方法:
2.1直译法
翻译英语谚语最好的方法是直译,即把原文的音、韵、意,以及修辞手法,蕴涵的含义,都反映出来,既表现原文的内容,又反映原文的形式,把原文对内容和形式传神地表现出来。如:
A heavy snow promise a good harvest. 瑞雪兆丰年。
Out of debt, out of danger. 无债一身轻。
A good tree is a good shelter. 大树底下好乘凉。
随着全世界人们间的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随着文化的趋同,语言的形式也逐渐接近,人们对异国文化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形式开始采取更愿意接纳的态度。汉语已经吸收了很多他国语言的元素,在各方面容纳了大量的外来表达法,译者也可对过去一些意译的处理方法进行直译处理。因为直译能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并能丰富目的语的词汇和文化。如:
Time is money. 时间就是金钱。(不译:一寸光阴一寸金。)
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不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2意译法
有些英语谚语的表达方式因含有英语语言国家所特有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如果直译,中国读者会对这些比喻或表达感到陌生,而且会导致译文平谈无味,牵强附会。为了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可以舍弃原文的表达形式,采用意译的方法。如:
Don’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pie. 直译:别碰那块蛋糕,意译:别多管闲事。
Little chips light great fires. 直译:小木片燃起熊熊大火,就不如译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Give a lark to catch a kite. 直译:为了抓住风筝,放出一只云雀,不如译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3同义谚语套用法
套用法指运用同义汉语谚语,来翻译英语谚语,属于意译的范畴,虽然两种语言使用的形象、比喻或修辞色彩等都有很大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基本是相同的。由于汉语的读者对这些谚语非常熟悉,因此会感到很亲切,并能很好地理解其含义。如: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deep. 直译:要得珍珠,须入深水。套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 直译:一墙之隔,友谊长青。套用:亲兄弟,明算账。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直译:鱼要腐烂头先臭。套用:上梁不正下梁歪。
2.4增字翻译法
有些英谚直译不能完全再现谚语的原意, 意译又无法保存其原有的形象和风格, 可以采用增字翻译法,利用汉字的特点,形成工整的复句形式。前一句直译表达谚语的字面意义,后一句进行注解,反映谚语的真实含义。如:
A drowning man will catch a straw. 落水抓稻草,病急乱投医。
Every flow has its ebb. 潮有涨落时,人有盛衰日。
Christmas comes but once a year. 佳节良辰,机会难得。
A little pot is soon hot.壶小易热,量小易怒。
3.结语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些基本的英谚汉译方法。根据单国灵的归纳,除了以上这些基本方法外,还有直译加注法、对联法、合译法、分译法等。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异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科技知识等,让外语知识欠缺的读者扩大视野,了解外国的情况。在翻译谚语时,译者既要准确地理解谚语的原文,还要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度。因此,在翻译谚语时,既要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和风格,忠实反映原文的含义,还要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采用直译、意译、同义谚语套用法或其他方法,使译文能准确达意,生动传神。
参考文献:
[1]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王书亭.英语谚语汉译中的结构等值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 2003, (10).
[4]曾健敏.英汉谚语语言特征与中西文化差异[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6).
[5]王鸿雁.汉语谚语的句法形式特点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 (8).
[6]王秀芬.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英文谚语的汉译[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6).
[7]彭举云.英语谚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J].文学语言学研究,2011, (5).
英语谚语翻译范文5
关键词:英汉谚语;文化;文化差异;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Abstract:Proverbs,whichderivefromlifearethecondensationandembodimentofthelanguageandcultureofanation.Theycanreflectgeography,history,customsofanation.Soitisnecessarytostudyanation''''sproverbswhenwetrytostudyitsculture.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bEingtreasuresoftwodifferentlanguages,seedistinctdifferencesresultedfromculturaldifferences.Thisessayusessometypicalexamplestocompareandanalyzethe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fromthepointoforigin,geographicalenvironment,customs,religiousbeliefsandhistoricalculture,etc.ProverbsaredifficulttotranslatebecauseofthEIr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andtheiruniqueculturalbackgrounds.Inordertopresentanadequatetranslationofaproverb,wecanusefourtranslationmethodsflexibly:literaltranslation,freetranslation,equivalenttranslationandliteraltranslationcombinedwithfreetranslation.
Keywords:EnglishandChineseproverbs;culture;culturaldifferences;translationprinciples;translationmethods
一、英汉谚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为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5]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源差异
首先,英汉谚语都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但同中又有异。英谚受基督教的影响,反映了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如:Norespecterofpersons.(一视同仁);Manpropose,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而汉谚则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儒家的思想;“不看僧面看佛面”是佛教的思想;“饶人不是痴,过后讨便宜”是道家的思想。
其次,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别还是很大的。英谚中有大量出自典章及名人的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词句,如:Neversaydie.(永远不要说“死定了”)出自英国小说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而汉语文史学家们则认为汉谚相当一部分出自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如:“远亲不如近邻”是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
除此之外,英谚中有许多来自拉丁文、法文等的外来语,有些甚至保留了原文,如:Cherchezlafemme.(找出祸水)这是一句保留在英文中而以法语原文形式出现的谚语;而汉谚吸收了大量少数民族谚语,如:“劣行过四十年仍会败露”来自维吾尔族谚语;英谚中有许多来自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如:Loveisblind.(爱情是盲目的)来自罗马神话,而汉谚中有大量农谚,如“宁在时前,不在时后”。[6]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英吉利海峡是欧洲许多国家通向大西洋的唯—出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因此英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于世界,这对英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英语中就有许多与航海有关的谚语,如:totakethewindoutofone’ssail(先发制人,抢占上风),togowiththestream/tide(随波逐流、顺应时势),tobeallatsea(不知所措)。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捕鱼业在其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也为英语留下了大量与渔业有关的谚语,如:hook(land)one''''sfish(如愿以偿,用诡计得到想要的东西),haveotherfishtofry(有其他鱼要煎——有其他事要做),playafish(让上钩的鱼不停地拖动钩线而致疲乏)等。而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汉语中就有许多与河流、土地和农业有关的谚语如:一帆风顺、过河拆桥、隔岸观火、拔苗助长、五谷丰登、瓜熟蒂落、春华秋实、根深蒂固、沧海桑田等。[7]
(三)、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英汉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西方人不吃狗肉。英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有褒义。在英语谚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Everydoghashisday.(人皆有出头日);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等。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猫比喻人,常有亲呢的成份,如:Acathasninelives.(吉人自有天相),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心地恶毒的女人,如:Catshidetheirclaws.(知人知面不知心)。[8]以狐狸为形象时,汉语强调狐狸尾巴露出破绽。如:Thetaildoesoftencatchthefox.(常凭尾巴抓到狐狸),而英语强调狐狸花招多,难对付,如:Whenthefoxpreaches,thenbewareyourgeese.(遇上狐狸说教,当心鸡鹅被盗)。汉语认为失去马也无妨,说不定会带来好运,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在英语里认为马不可失,如:Betterlosethesaddlethanthehorse.(宁可丢鞍,不可失马)。
(四)、方面
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与有关的谚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含“佛”、“庙”等的谚语,如“借花献佛”、“无事不登三宝殿”;[9]汉语反映道教思想的谚语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乐极生悲”等。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思想意识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儒家思想在汉语谚语体系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恭敬不如从命”;有关幸福的谚语如:“平安就是福”、“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有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的谚语。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因此在宗教生活及其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英语谚语,如:Naturedoesnothinginvain.(造物主无所不能);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10]Intherightchurch,butinthewrong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11]
(五)、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谚语,在中国典籍中,谚语多半出现在诗书、传说、诸子论著中,这些谚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对人很有警策和教育意义。如“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都来自历史典故。《诗经》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语》中名句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等。而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圣经》的谚语,如:WeareallAdam’schildren(我们都是亚当的子孙);二是来自希腊罗马神话的谚语,如: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三是来自《伊索寓言》,如:adoginthemanger(狗占马槽,占着茅坑不拉屎)。[12]四是由莎士比亚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中来,如:Brevityisthesoulofwit.(简洁是智慧的灵魂)。[13]当然,英语谚语的来源不是单一的英国文献,而是多种来源,除以上提到的外,还有来自西欧各语言的谚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那》一书中写的:Allhappyfamiliesresembleoneanother,everyunhappyfamilyisunhappyinitsownway.(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来自法语的谚语有:Don’tputthecartbeforethehorse.(不要本末倒置)等。
二、英语谚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汉谚反映汉族的文化特点,英谚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谚语时,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是不够的。奈达(Nida)指出:“所有的翻译,不管它是诗歌还是散文,都必须关心接受者的反应;因此,翻译的最终目的,从它对观众产生的效果而看,是评价任何翻译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在把英谚翻译成汉语时,译者须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谚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张培基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到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A·Nida(奈达)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或“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这些主张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中心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原文的每句话、每个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尤其是,任何两处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要把原文中的三种意义全部再现于译文常常是不可能的。如果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与隐含意义在翻译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出现矛盾,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应当服从隐含意义。其次,原文的形象意义在目的语中可能会找不到对应—或者没有相同的形象,或者虽然形象相同,隐含意义却冲突,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隐含意义的准确表达,可更换另一个译文作者熟悉的形象,或者舍弃形象意义,只译出隐含意义。总之,隐含意义,也就是原文意欲表达的意义是最重要的。[14]例如:EastisEast,andWestisWest.如果按字面意思译成“东就是东,西就是西”就不能完全表达该句的隐含意义,而译成“东方毕竟是东方,西方毕竟就是西方”能反映出作者对东西方差异的感叹。[15]
在翻译方法上,如果采用直译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应尽可能采用直译;如果直译不能再现原来谚语的丰富内涵,就可采用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这样才能较完整地保留原文的神韵,使译文形象生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采用直译的谚语多半是英语和汉语在谚语的比喻和形象方面基本相同的部分,或者是直译后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误解的。[16]如:Pacticemakesperfect(熟能生巧);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New-borncalvesmakelittleoftigers(初生牛犊不怕虎);Afireoncitywallbringsdisastertothefishinthemoat(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7]
(二)、意译法
有些英谚的表达方式因含有英语语言国家所特有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如果直译,则译文可能会牵强附会,也不易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舍弃原语的表达形式,采用意译,则可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拖泥带水,造成误解等弊病。例如,Achilles’sheel若直译为“阿克勒斯的脚后跟”并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而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唯一致命弱点”更恰当。[18]这样的例子还有:
1)Infairweatherprepareforthefoul.如译成“晴天要防阴天”,不如译成“有备无患”或“居安思危”或“未雨绸缪”。
2)Murderwillout.如译成“谋杀终必败露”,不如译成“纸包不住火”。
3)WhenGreekmeetsGreek,thencomesthetugofwar.如译成“希腊人相遇希腊人,定有一场好斗”,不如译为“两雄相争,其斗必烈”。
4)Everymanhasafoolinhissleeve.如译成“人人袖子里都装着个傻瓜”,不如译为“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19]
(三)、对等翻译
谚语是群众长期以来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规律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英美国家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存在相似的经验和阅历,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也是相似的,这使两个民族的谚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有些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在内容上不谋而合,具有相同的内涵,运用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或大体相同的比喻和修辞来阐述相同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同义的汉语谚语来翻译英语谚语“一方面可使译文更加通顺,另一方面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冯庆华,1995:144)如:
1)Diamondcutdiamond(棋逢对手);
2)Twocanplaythegame(孤掌难鸣);
3)Tofishintroubledwaters(浑水摸鱼);
4)Likefather,likeson(有其父必有其子)。[20]
(四)、直译和意译的结合
有时在翻译一些英语谚语时,单纯的直译使读者不能理解其含义,而意译也不能确切地表达原来谚语的含义。这时可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以弥补直译难达意,意译难传神的不足。译文可直译其字面意义,再点出隐含意义,使译文形象生动,以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21]例如:
1)Cutyourcoataccordingtoyourcloth(量布裁衣,量入为出);
2)EvenHomersometimesnods(荷马也有瞌睡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3)IfIhavelostthering,yetthefingersarestillthere(戒指虽丢失,手指仍然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英语谚语翻译范文6
英语谚语一般都比较生动形象,有丰富的寓意,语言特征比较富有哲理,能够充分体现英美的文化特点。谚语是种民间语言,语言活泼简洁,具有深刻内涵,在文学作品中合理运用谚语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但一定要注意英语作品殊语句谚语的书面意思和实际表达意思的巨大差异,在翻译的时候要特殊对待。
1、英语谚语的特点表现
首先是词汇简洁,句式规整,比如说out of sight,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其次是音韵协调,朗朗上口,比如empty vessels make the most noise. 滴瓶不响,半瓶叮当。
再次是比喻形象,含义深远,比如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
2、对英美文学作品殊语句言语的误解
英美文学作品中有特殊语句谚语出现的时候,经常会翻译失误,比如莎士比亚的剧本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有这样一句谚语“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对于这句话,梁实秋翻译为:“聪明的父亲才能认识他自己的儿子呢。”朱生豪翻译成:“只有聪明的父亲才会知道他自己的儿子。”《袖珍英语谚语词典》译为:“只有聪明的父亲才认识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贤父知其子或者知子莫如父。”《英语知识》中《关于父亲的名言》把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译为:“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明智的父亲。”等很多版本的翻译,但却没有一句是完全译出了原著的表达意思。《翻译的技巧》将这句话译成:“任何聪明的父亲都不见得完全知道自己的儿子。”《英文疑难详解》翻译为:“无论怎样聪明的父亲也不见得知道自己的儿子。”《英语惯用法大词典》解译成:“无论怎样聪明的父亲也不见得都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是正确的翻译。
3、正确理解和翻译英美文学作品殊语句谚语
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翻译,如果不能完全理解原文的表达意思,就不能正确的翻译出来。在英美文学作品殊语句的英语谚语与普通的陈述表达语句是完全不同的,它没有表达强调的意思,是需要反译的特别语句。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在主句中加入表达强调语气的词语,包括“再”或者“即使是”等。另外将原文的肯定与否定分别反译过来,比如说it is a dirty (foolish) bird that fouls (soils) its own nest. 再脏(傻)的鸟也不会将自己的窝弄脏。也就四,鸟不脏巢,人不毁家;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两句谚语的翻译就遵从了上面的方法,这就是对特殊语句谚语的特殊翻译方式。
4、英美特殊语句谚语的翻译方法
因为谚语是表达自己民族特点的文化的精华浓缩,即使是一样的谚语,但是因为不同的民俗文化背景,在表达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方式。这样一来,在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谚语翻译中,要灵活进行,经过总结,一般的谚语翻译有几下几种方法,可以根据其特点灵活应用于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中。
第一,同义谚语借用。英语谚语和汉语一样存在很多修辞手法,和对仗排比的运用上都几乎相同,表达的意思也一致,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同一谚语翻译的方法对作品中的谚语进行翻译,以使其符合原文表达思想,例如like begets like可以译成“龙生龙,凤生凤”。
第二,直译谚语。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要保留谚语的原有语言的形式,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以及原句内容,思想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尽量体现原文的表达内容。例如英语谚语forbidden fruit is sweet.翻译成“禁果分外甜”。
第三,意译谚语。对于不能直译的谚语,其本身几乎不存在比喻修饰,一般其隐含的意思都不能直接解读出来,深入剖析,可以解读出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必依据原文形式对其翻译了。主要是在翻译谚语的时候重点把握其内容和寓意,使其表达符合全文的发展。例如when greek
转贴于
meets greek.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应该译成“两雄相争,其斗必烈”。
第四,结合使用。因为英美和中国的文化存在差异,其语言表达和习惯都有一定差距,在不能单一的使用一种方法翻译文学作品中的谚语时,可以使用直译和意译两者结合的方式对其翻译,直译可以将原文形象生动的意思保留下来,意译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
5、英语谚语翻译时要注意的内容
首先要注意民族特点,要在翻译的时候保留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民俗文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不能用自己国家的民族特征对英语谚语进行理解,所以不能使用中国地名和人名的汉语翻译英文的谚语。
其次要注意口语化,一般谚语都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在翻译的时候也要特别强调这一点。例如the leopard can''t change its spots.书面化的翻译是豹改不了斑纹,是狗改不了吃屎。口语化的翻译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再次要强调艺术化,一方面要简洁用词,另外一点要对仗工整,尽可能保证译文能够韵律和谐,语感押韵,容易理解。比如men may meet but mountains never.译成“山和山无法碰头,人和人总会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