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输出设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输出设备范文1
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的终端设备,用于接收计算机数据的输出显示和打印还有声音以及控制外围设备操作等,也是把各种计算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和字符还有图像以及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常见的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影像输出系统、语音输出系统、磁记录设备等。
键盘和鼠标还有话筒以及扫描仪等都是输出设备。
(来源:文章屋网 )
输出设备范文2
关键词 低级语言;高级语言;输入/输出设备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133-01
1 计算机的编程语言的发展
1.1 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概念
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诞生是为方便人与计算机的沟通交流,为了让计算机更好的服务于人类,计算机所能识别的语言就只有“0”和“1”,该语言人类记忆非常麻烦,因为表达一句简单的话,机器语言却非常复杂、非常长,所以人们就开始研究一种简单的语言,然后编译器诞生了,人们至于要记住简单的语法,编写想要计算机完成的程序代码,至于翻译成机器语言就交给编译器来完成。就这样随着计算机业发展,计算机编程语言从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再到高级语言,也有很多语言从鼎盛到消亡,这也是发展趋势。
1.2 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发展
首先我们要知道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字符输入设备:键盘;光学阅读设备:光学标记阅读机,光学字符阅读机;图形输入设备:鼠标器、操纵杆、光笔;图像输入设备:摄像机、扫描仪、传真机;模拟输入设备:语言模数转换识别系统。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影像输出系统、语音输出系统、磁记录设备等,这些输入输出设备存在很多优势,第一物理键盘比虚拟键盘更方便输入,更有存在感,另外鼠标的存在,对于精确地操作也比触摸板更准确,另外还有光笔,操纵杆,摄像仪等等这些设备都给办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虽然苹果公司开创了一个触摸的时代,平板电脑开始流行,人们都开始喜欢用手指触摸,但那只是娱乐方面更方便,但是真正用到专业性的工作,是离不开物理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像制图,像会议速记等等,这些工作不可能脱离物理键盘,而使用虚拟键盘的,因为这样影响效率和工作的质量,所以即使计算机技术发展如此迅速,虚拟的输入输出设备,也无法替代物理的输入输出设备,就计算机诞生而言,当时的计算机是巨型计算机,和现今的个人PC不一样,当时的计算机有一个房间那么大,但是当时人们也意识到了输入输出设备的重要性,也就发明了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当时要想输入一段指令要让工作人员用纸带,通过纸在纸带上打孔,来代表的“0”和“1”。因为当时还没有计算机的编译器,可以说机器只认识机器语言,还不懂java、donet、c、c#、c++等等这类语言,所以那个时候的编程人员是工作量非常大的,因为往往让计算机实现一个算法,要需要好多卷纸带记录人类所要表达逻辑命令。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也逐渐开始小型化,从房间式巨型机到现在的便携笔记本电脑,在计算机发展的同时,输入输出设备也随着发展,从纸带到键盘,从打印机到扫描仪,手写板等等,另外计算机再为人类提供工作上的方便的同时,也逐渐要满足人类的娱乐要求,这就要求输入输出设备要有显示器,要有音响,综合说起来,计算机的发展,带动了输入输出设备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发现工作中如果有计算机的参与,会使工作效率突飞猛进的提高所以各种的管理系统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些系统就得通过程序编写者通过输入输出设备进行编写,然后通过IDE环境的编译器翻译成机器语言转达给计算机来完成人们想要计算机完成的工作。
2 根据编程语言不同种类阐述输入输出设备
2.1 编程语言的分类对输入输出设备的要求
计算机语言可以分成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两种,而机器语言顾名思义就是计算机可以直接理解的一种语言,其语言形式是“0”和“1”这种二进制码,这种语言不需要编译的帮助,计算机可以直接读懂,所以这种语言执行起来会非常迅速,例如汇编语言。另外还有一种语言被称为高级语言,高级语言还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向过程的语言,一种是面向对象的语言,面向过程语言就是以过程或函数为基础的,这种语言对底层硬件,内存等操作比较方便,但是写代码和调试维护等会很麻烦。例如:c语言、C++等等,面向对象语言是指一切操作都以对象为基础,它是由面向过程语言发展而来的,但正是它的这个特性使得面向对象语言对底层的操作不是很方便。例如:java语言、C#语言等等,这类语言的诞生,使程序编写人员从枯燥乏味,冗长的机器语言得到解放,是编程更容易,不再那么神秘和抽象,高级语言的诞生促进了应用软件的发展,因为更容易编程,很多软件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了,这样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娱乐生活。
2.2 不同编程语言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
每个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口控制器中都有用于存储设备运行状态、控制设备运行模式以及具体存储读或写数据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器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编码。通过定义文件数据类型的结构体,创建输入、输出设备在环境中的编程实体,并用逻辑设备名在编程实体与具体输入、输出设备之间建立联系。程序其实是通过计算机调取计算机上存储的数据,进行程序所命令好的操作方式。计算机按照程序开发者所规定好的逻辑来进行数据的操作。算机底层输入输出存贮方式在改变,随着技术的进步,而物理硬件的变化也随之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现在的编程语言已经越来越接近用户,反之离机器越来越远,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不断发展,编程方式也会逐渐改变,随之而来的输入输出的设备也将越来越人性化,简单化,人们与计算机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相信未来输入输出设备的进步,计算机的发展,编程不再是程序工作人员的技能,而是只要会使用计算机的人,就会编程、就实现会与计算机“交流”!
参考文献
[1]陈火旺.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Karen L.Design of Compilers-Technique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Translation[M].CRC Presss,1992.
[3]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输出设备范文3
关键词: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缝;处理;留设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为确保大型设备基础在其防水性能、承载性能及整体性等方面的状态良好,在进行设计时,要求必须一次连续浇筑混凝土直至完成,且不把施工缝预留下来;之所以不留施工缝,还有基于大型设备基础在其内部具有多孔洞和多埋设物,且其设备为多台连动、荷载大等方面考虑。但是在个别时候,还是要把施工缝留设在大型设备基础上的一定部位,因为很多大型设备基础不仅具有巨大的基础尺寸、庞大的工程量,而且还具有比较复杂的造型结构,故需留设施工缝。有关施工缝位置在大型设备基础上的留设,正常不在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关图纸设计上进行硬性规定,但是在进行实际工程过程中却显得极为重要;毕竟整个工程质量的高低及进度的快慢都与它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处理和留设,会导致由于基础的防水性能及整体性受到很大影响而带来渗透和开裂,致使基础的使用年限及承受动力荷载能力大大降低下来;此外,由于施工缝的不当处理,还会让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及正常安装设备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有关施工缝的留设及处理,这是大型设备基础在施工中会经常碰到的既重要又复杂的技术难题。以下就结合我公司近年来具体的施工实践,就有关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这个技术难题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
2有关施工缝留设原则的探讨
在进行大型设备基础施工缝的留设时,通常要遵循以下这几大原则:第一,技术条件原则;进行施工缝留设时,必须充分考虑诸如整体性、防水性能等技术条件的承受程度,所留设部位不对使用质量构成任何损害。第二,综合考虑原则;在留设施工缝时,必须针对设备基础的实际情况及其各种施工方法、环境、能力及具体的工期要求进行综合考虑,从中确定最佳位置,并把其确定于编制施工组装时,在进行浇筑混凝土之时,不得随意临时留设。第三,操作简易原则;应认真复杂性地进行设计施工缝,不仅要做到合理留设,而且在具体施工时也要做到操作简易、方便处理。
3关于施工缝留置方法的探讨
在遵循操作简易这一原则上,有关施工缝的留设通常可结合以下这几种情况来进行留置:
3.1 因受动力影响而不相依,虽有相接,但要求不严,类似这种情况的两个机组之间,或者主基础与输送辊道之间,可以进行垂直施工缝的留设;但在具体操作时,应遵循先深后浅这一原则来施工,且跟地脚螺栓要保持250毫米以上的距离(其距离为螺栓直径五倍以上),应留出相邻的那些伸入钢筋。
3.2 在地脚螺栓被包住的四分之一以上的部位(即地脚螺栓下端的160毫米至200毫米的部位),如果地脚螺栓的半径小于18毫米,则在超过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的四分之三的地方可以留置水平施工缝;若两个水平施工缝具有不同的标高,,则应设置成台阶形;若地脚螺栓具有不完全相同的标高、长度或者直径等,则具有比较大的直径和比较多数量的主要螺栓应作为水平施工缝标高的确定依据。
3.3 若大型设备基础对整体性的要求不是很高,则可以分块浇筑或者进行基础分层。那些振动和荷载都比较小、并且对防渗要求比较低、具有比较简单截面的次要结构部位,都可作为水平或者垂直施工缝的留设部位;若遇到坑槽或者沟道时,在坑槽或者沟道底面及标高的变化处应尽量留置为水平施工缝;但在以下这几个部位尽量不留置垂直施工缝:①被孔洞减弱部分、②基础薄壁构件或臂壁部分、③重要设备机座之下、④设备机座(用轴连接转动)之间、⑤同一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之间。
3.4 对于基础底板或立壁为箱型的水平施工缝,通常在立壁上与底板混凝土面上部相距300至500毫米之间进行留置;对于无梁顶板,或者内外立壁,其水平施工缝可留在顶板下面300至500毫米的范围;对于内隔墙,其水平施工缝可留在其顶板以下一千毫米的地方。
3.5 对于那些设备基础呈隧道式的施工缝,通常设在其基础形状具有明显不同的部位,诸如墙与顶板、柱子交接的地方或者具有中间平台的地方等等,,
3.6 在以下这些部位可留水平施工缝:①地下室梁板跟基础相接的地方、②外墙在底板上面和顶部梁下面20毫米的地方等;但有关梁板下表面跟施工缝的距离以及基础上能够支承的长度,应该根据支承长度或者深入墙内的钢筋长度来进行确定;就地下室梁而言,其垂直施工缝可以在梁跨三分之一的地方进行留置;就板跨而言,其垂直施工缝可在次梁跨度中点三分之一的地方进行留置。
4进行施工缝设置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探讨
4.1 所设置的施工缝,尽可能地维持在水平或者垂直状态,若截面存在最大剪应力,则易遭到破坏,因而也尽可能不产生出斜截面。
4.2 进行分层施工,垂直施工缝在每一层的具置,必须让其不在同一截面且上下错开,其错开距离应大于一米左右;若垂直施工缝缺少配筋,则必须补插筋,其直径、长度及间距分别为14毫米、550毫米及500毫米左右,为加强连接,则须双向配置;此外,也可把插筋补插在施工缝的垂直面上或者台阶上。
4.3 具有一定防渗透要求的地下室、坑槽或者坑道常被设置于大型设备基础内部,为把接触面积及延长渗水路线增加起来,其外墙壁施工缝常被做成阶梯缝、凸缝或者凹缝等形式。为方便清洗,通常把凹缝这种形式应用于外墙的垂直施工缝,把凸缝应用于外墙水平施工缝,把平缝应用于厚度达三百毫米以上的内墙垂直和水平施工缝。
4.4 对于外墙与防水要求高的设备基础底板的垂直施工缝,因其位置低于地下水位,故要埋设塑料止水带(或镀锌板止水带);为达到止水的良好效果及有效制止不均匀沉降的出现,对于某些特殊部位,诸如对防渗要求严、或具有比较小的墙厚度等,也需把塑料止水带(或者橡胶止水带)埋设于施工缝部位。为方便接缝上的混凝土浇捣密实,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加厚局部墙壁,即在其中间部位安装止水带时;为有效制止因温度原因而带来的渗漏,对那些具有较长基础尺寸的,其处理方法通常以留设后浇缝带为主。
5关于施工缝处理技术的探讨
5.1 为让新旧混凝土能更好地结合,就必须处理好施工缝,而有关基础结构的薄弱环节往往就是这个施工缝;通常是通过这两方面途径来进行处理的:第一,促使接缝处混凝土抗剪强度增大起来;第二,尽可能不让混凝土因留缝而使抗剪强度下降;这样可让设备基础的整体性能及动力作用的能力得到有效保证,不让渗漏、裂缝出现于接缝触处,从而让有关设备的安装及其正常的生产使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故在进行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后,有关施工缝必须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加以处理,尽最大努力不把缺陷遗留下来,让设备基础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5.2 以施工缝处理方法来进行有关施工缝处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处理。其处理过程如下:混凝土强度≥1.2Mpa时,应把接缝截面的污物及各种杂物清除掉,并用高压水枪把那些表面凿毛(施工缝混凝土)进行冲洗;为把施工缝混凝土表面的松动石子及水泥薄膜等进一步进行处理,可以清水来进行冲洗;等其湿润再摊上厚二十公分的水泥砂浆来作为接浆层,以混凝土进行浇筑,为让混凝土和砂浆能混合均匀,再以振捣器进行振捣来促使摩擦力的形成,从而让抗剪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5.3 对于垂直施工缝,其继续施工时机应选择在已完成浇筑混凝土首次变形完成其收缩比且较为稳定后。对于那些因突发原因,如临时停电、停水等等原因而产生的施工缝,可把满足这种规格的附加钢筋,即其长度大于500毫米、直径为12毫米左右,双向插放于垂直及水平施工缝全面积上,且每测应深入施工缝达250毫米以上,其届封面可以不必严格处理。若浇筑出现临时停止,则水泥初凝时间仅为稍过,因带来了流动性的丧失,底下混凝土仍具有一定塑性,但是有关结发白并没有产生,因而可以不作施工缝处理,在具体施工中应进行二次振捣。
6结束语
总之,处理大型设备基础的大面积施工缝,其工序不仅比较复杂,而且较麻烦及困难;具体操作起来往往是既费时又费力,尤其是在侧面、比较狭窄工作面或者具有密集钢筋等等情况下,更为复杂和困难,因此对于这些重要部位的施工缝应进行认真处理,以确保大型设备基础工程的质量及整个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铁梦.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J].安徽建筑.2001.11
输出设备范文4
【关键词】动力设备;基础设计;流程;关键点
动力设备以安装工艺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基础地面动力设备与楼面结构动力设备。但是无论哪种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比较大的振动,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墙体开裂、设备的地脚螺栓脱离地面、影响吊车运行等[1]。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就是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动力设备的基础进行设计。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动力设备的基础设计进行如下分析,以期为动力设备基础设计的完善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动力设备基础设计流程
第一,以样本与规范为基础对基础设备的外形进行确定;第二,以设备样本为基础对设备静力荷载分布、扰力大小、扰力方向和扰力频率进行明确;第三,对基组总重心的规范性与基础地面形心偏心距的规范性进行核实;第四,对基础的自振频率进行计算,尽量避免其在共振区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让其完全脱离共振区是不实际的,只能通过合理的计算让其尽量的远离共振区。第五,对基础振幅进行计算,对其范围的规范性进行检验。第六,对框架式基础和墙式基础,要对结构在动力作用下承受的能力进行计算,如不符合要求,要对其进行修改。
二.扰力类型分析
设备类型不同,扰力形式也不同。以设备扰力与水平面的关系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垂直往复振动、绕垂直轴扭转振动、水平往复振动、绕水平轴扭转振动[2]。如果设备结构比较复杂,上述扰力形式也会发生耦合现象,比如设备出现水平往复振动扰力,其偏心有可能就会发生水平扭转转动。在耦合作用下,各个方向上的扰力与频率及各个类型的扰力与频率会相应的增加,设备振动频率的分布范围会扩展,设计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因此,在对动力设备进行基础设计时,要尽量避免耦合现象的出现。
三.频率计算
动力设备基础设计中对于频率的计算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实测,其二是理论计算。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果的可靠性比较高。但是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对于频率计算的主要方法还是理论计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有限元的应用,计算速度与计算结果的精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动力设备基础设计中的计算问题。但是,频率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往往会有很大的误差,其误差一般在20%左右,有的时候却可以达到35%[3]。为了有效的减小误差,在频率计算的时候要对计算参数的意义进行真正的理解,比如:当设备的扰力圆频率比基组竖向的固有频率小的时候,要尽量少考虑基础埋深与地面对基础刚度产生的影响;当设备的扰力圆频率比基组竖向的固有频率大的时候,要尽量充分考虑基础埋深与地面对基础刚度产生的影响。
四.固有频率调整
为了将动力设备的振动控制到最小,就要对其固有频率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动力设备的基础有三种形式,其一是大块式基础;其二是框架式基础;其三是墙式基础。但是不管动力设备的基础是那种类型,其固有频率的调整原理都一样,计算公式为:ω= = δ(公式一),即以动力设备的质量与刚度为基础,对其进行调整。
比如对于大块式基础的动力设备,对其固有频率的调整方法如下。由于大块式基础与理想的刚体比较接近,因此在计算的时候只对地基变形进行考虑即可,也就是将地基刚度等同于基组刚度。在对地基刚度进行计算的时候使用抗压刚度系数Cz进行计算,其物理意义技术地基表面的单位面积上出现均匀单位压陷时需要的力,其单位是KN/m3。由公式一计算可得基组的固有频率ω= ,其中s是基地的面积。由此可见,为了有效的避开共振区,如果扰频比较低,就要将ω适当的提高,此时,在对动力设备进行基础设计时,要将其底面积扩大,将埋深变浅;如果扰频比较高,就要将ω适当的降低,此时,在对动力设备进行基础设计时,要将其底面积缩小,将埋深变深。
一般情况下,压缩机基础在调频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活塞式压缩机的转速一般在1000转/分钟以下,在此基础上,要想将基组的固有频率提高,就要将埋深减小。如果压缩机的转速在3000转/分钟以上,为了将基组的固有频率降低,就要将基地和相邻厂房的基础保持同水平。
结语
在实际的工作中,因动力基础设备振动过大引发的生产事故不在少数,因此,完善动力设备的基础设计,对维护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动力设备的基础设计比较复杂,在计算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的处理比较复杂。为了基础设计的科学性,在计算取值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在对动力设备的基础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对其扰力类型进行明确;其次要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频率进行计算;最后要结合实际的运行效果对固有频率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陈宝贵.动力设备基础设计的几点体会[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32-34.
输出设备范文5
关键词: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措施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trend and people of the substation operation of the computer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gradually add up. Use of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method and object type packing procedure design as the basis, the data and system combined with graphics, greatly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work efficiency. A comprehensive power substation running belong to discipline, it involves the content is more of, for the whole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has great influence in. Below to the safety of the substation running guarantee,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analysis.
Key words: the substation running equipment; Maintenance technolog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M4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所、输电线、配电系统及负荷组成,是最重要、最庞杂的工程系统之一。发电厂负责完成发电任务,而变电站则将电力系统中的高压交流电进行变电和配电处理。所以变电站、所的安装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本身的正常和安全运行,与此同时,其也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地对待变电站、所内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工作,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因此,变电站、所中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1常见影响运行设备的安全故障检测与排除
1.1负载短路或接地。当变压器发生短路或接地时,变压器承受相当大的短路电流,内部巨大的电动力会使绕组变形及油质劣化。因此应安装短路保护,一般在高压侧采用跌落式熔断器,低压侧采用空气断路器。熔断器的熔丝选择应合理,保证变压器内部短路时能熔断,或低压侧短路或过载时能跳开。
1.2过电压的影响。变压器的高压侧进线,大多由架空线引来,很容易遭到雷击。此外,由于断路器的正常操作、系统设备故障或其它原因使系统参数变化,引起电网内部电磁能量的转化,出现异常电压升高,会危及变压器内部绝缘,甚至烧毁变压器。因此,应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均装设避雷器,并在雷雨季节来临前对其进行检测。
1.3当线路逐次拉合后,光字信号一直未消失,则此时应考虑两条以上线路同名相同时有接地或在开关至母线之间有接地现象(后者经对站内设备的巡视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当然这种情况首先要排除主变35kV进线侧线路无故障,而且类似这种多条线路同名相接地的状况并不多见。
1.4在倒母线一次操作刀闸以前,要先投入母差非选择性压板,并取下母联130开关操作保险。母联开关除有一个充电保护外,没有其它保护,在这里取下其操作保险,目的是防止其它保护(如母差保护)误动跳开了母联开关,若两条母线电压不平衡时合刀闸产生大电流会形成弧光短路,发生事故。
2设备检修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2.1验电
要检修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停电后,在装设接地线之前必须进行验电,通过验电可以明显的验证停电设备是否确实无电压,以防发生带电装设接地线、带电合接地开关或误入带电间隔等恶性事故,验电时应在检修设备进出线处两侧各相应位置分别验电。高压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并使用相应电压等级且合格的验电器。
2.2装设接地线
2.2.1装设接地线的目的:为了防止工作地点突然来电,消除停电设备或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压和泄放停电设备上的剩余电荷,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接地线应设置在停电设备有可能来电的部位和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部分。
2.2.2装设接地线的方法: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装设接地线应由两人进行;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再接导体端,连接接触要良好,拆接地线顺序则与此相反。
2.2.3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走错间隔,误碰或误分合断路器及隔离开关而造成事故,应在下列场所悬挂相应的标示牌及遮拦: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若线路有人工作,在线路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在部分停电设备上工作时与末停电设备之间小于安全距离者,应装设临时遮拦。临时遮拦与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的数值。在临时遮拦上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在工作地点处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在工作人员上下用的铁架或梯子上,应悬挂“从此上下”的标示牌;在临近工作地点其他可能误登的架构上,应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3关于跳闸故障的检测与排除
3.1 10kV(35kV、110kV)线路跳闸
线路跳闸后,应检查保护动作情况,检查范围从故障线路CT至线路出口。若没有异常再重点检查跳闸开关,检查消弧线圈状况,检查三铜拐臂和开关位置指示器;如开关为电磁机构,还要检查开关动力保险接触是否良好,如为弹簧机构要检查弹簧储能是否正常,如为液压机构要检查压力是否正常。检查所有项目均无异常方能强送(强送前要检查保护掉牌是否已复归)。
3.2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一般有三种情况:母线故障、越级跳闸(保护拒动和开关拒动)、开关误动。具体是哪一种情况要通过对二次侧和一次设备检查来分析判断。当主变(一般为三卷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可通过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和对站内设备的检查进行初步的判断。
3.2.1只有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首先,应排除主变低压侧开关误动和线路故障开关拒动这两种故障。那么,到底是母线故障还是线路故障引起保护拒动越级呢?要通过对设备的检查进行判断。检查二次设备时,重点检查所有设备的保护压板是否有漏投的;检查线路开关操作直流保险是否有熔断的。检查一次设备,重点检查站内的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区,即从主变低压侧CT至母线,至所有母线连接的设备,再至线路出口。
3.2.2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同时伴有线路保护动作。主变保护和线路保护同时动作,线路开关又没有跳闸,通常断定是线路故障。因此,在巡视检查设备时,除对故障线路CT至线路出口重点检查外,还要对线路进行检查。只有确认主变低压侧CT至线路CT无异常,方可判断为线路故障开关拒动。开关拒动故障的处理较为简单,隔故障点拉开拒动开关的两侧刀闸,恢复其他设备送电,有旁路的用旁路开关代送即可。
3.3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原因:a.主变内部故障;b.主变差动区故障;c.主变低压侧母线故障因故障侧主开关拒动或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而造成越级;d.主变低压侧母线所连接线路发生故障,因本线路保护拒动或是保护动作而开关拒动,同时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或是主开关拒动造成二级越级。具体故障原因应通过对保护掉牌和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来分析判断。
3.3.1瓦斯保护动作。如果瓦斯保护动作,可以断定是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或二次回路故障,重点检查变压器本身有无着火、变形;检查压力释放阀是否动作、喷油;检查呼吸器是否喷;检查二次回路有无短路、接地等。
3.3.2差动保护动作。如果是差动保护动作,一次设备的检查范围为主变三侧主CT间(差动区),包括主变压器。差动保护能反映主变内部线圈匝间、相间短路(如果是内部故障,还常伴有轻瓦斯或重瓦斯保护动作),因此,当差动保护动作后,应对主变做细致检查,包括油色、油位、瓦斯继电器、套管等。如果瓦斯继电器内有气体还要取气,根据气体的颜色及可燃性判断故障性质;如果检查结果是主变和羞动区均无异常,可以判断为保护误动。
参考文献
[1]周泓仲.浅析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与实施[J].水利电力劳动保护,2010(2).
输出设备范文6
关键词:设备 , 基础施工,技术,质量,问题,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equipmen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quipmen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ss analysis, equipmen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stage quality standard analysis, product protec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analysis and equipmen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stages should focus on the quality problem of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aspect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on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ed, and according to the argument for the equipmen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 the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work efficiency in the course of play the vital role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equipmen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the ques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理论上来说,设备基础的最根本性意义在于承受来自于设备的荷载程度。从本质上来说,设备基础的施工质量与整个建设项目中机械设备应用质量的高低是息息相关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蓬勃发展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之下,建设施工项目的蓬勃兴起对于设备基础施工的要求更为详细与深入。然而在相关统计资料数据的显示之下:受到设备基础施工技术质量问题而导致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是频频出现的,这给整个建筑施工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预估,无法忽视。据此,如何针对设备基础施工技术相关问题以及应着重关注的质量安全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阐述,确保设备基础施工技术的安全稳定落实,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那么,现阶段设备基础施工技术的施工流程如何?相关质量标准如何?关键性质量问题及安全措施又如何呢?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设备基础施工技术操作工艺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设备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可以做如下概括:首先应当对设备模板及槽底加以清洗,进而展开混凝土的拌制与浇注作业。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混凝土的振捣与找平作业,完成以上施工后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作业。首先,对于设备基础中模板及槽底的清理施工而言,现场施工人员应当将附着在基地基土上方的各类杂物与淤泥进行清洗,配合相应的防排水措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湿润木模板以浇水方式对表面上方的版缝与孔洞加以堵塞;其次,对于混凝土的拌制施工而言,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特别重视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配合比的投料问题,严格按照石子水泥沙子外加剂的顺序进行投料处理。与此同时特别重视整个拌制过程当中水量的处理,确保搅拌时间始终在90s以上;最后,对于混凝土的浇注施工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①.混凝土下料口位置与混凝土表面高度之间的距离应当始终控制在2m范围之内;②.混凝土浇注应当采取分层方式进行。一般来说,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应当为振捣装置振捣部分长度的1.25倍或以上,与此同时最大厚度应当在5mm以下。
二、设备基础施工阶段质量标准分析
首先,针对主控项目而言,相应的质量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所选用的各类水泥、骨料以及外加剂应当充分符合相关施工标准及规范;②.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有关搅拌、施工缝与养护的处理方式同样需要与相关标准规范相契合;③.混凝土强度试块的评定应当确保强度参数符合相关标准与规范;其次,针对一般项目而言,相应的质量标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混凝土需要确保振捣处理的密实性。一般来说,要求混凝土在振捣状态下每处蜂窝面积应当在400cm²范围之内,且累计蜂窝面积应当在800cm²范围之内且无孔洞出现;②.混凝土应当无夹渣及缝隙层;③.在混凝土基础表面存在坡度的情况下应当确保坡度的正确性,且无倒坡问题出现。
三、成品保护技术措施分析
首先,应当确保包括钢筋、孔洞、预埋件以及线管在内各项元件位置的争取性,相互之间不得出现任何形式的碰撞问题;其次,设备基础模板不得承受重物的冲击,并且吊帮模板上方不允许搭建脚手架装置,最大限度的确保设备基础模板的严密性与牢固性;再次,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确保混凝土菱角不会在拆模过程当中发生损坏的情况下进行拆模作业;再次,已浇筑混凝土强度需要在1.2MPa参数以上情况之下进行承重及上部施工作业;最后,当设备基础施工需要在夜间状态下进行时,现场施工人员应当针对实际施工顺序加以合理安排,确保照明系统的稳定性,防治混凝土配合比在过磅过程中出现失误问题,与此同时针对各类元件之间的突发性碰撞问题加以合理监督与抑制。
四、设备基础施工阶段应关注的质量问题分析
具体而言,设备基础在施工阶段应当着重关注的质量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问题。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基础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包括下料过厚、振捣不实以及漏振等相关问题会导致混凝土施工性能发挥受阻,应当在设备基础施工过程中加以合理关注;②.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问题、尺寸及标高问题应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现场施工人员在设备基础施工过程当中的找平事物、多铺过后以及少铺过厚问题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混凝土水平标准线出现精确性失误问题,这一点同样值得相关工作人员关注与重视;③.针对混凝土缝隙中的夹渣加以全面清洗,确保混凝土不会在杂物影响下发生施工缝结合不够密实的质量问题;④.混凝土内部受水化热影响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温度应力,由此而导致上层与下层混凝土的结合出现问题。加之混凝土后期养护不到位,拆模过早,极易导致设备基础施工出现不规则裂缝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加以详细重视与关注。
五、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建设施工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作为建设施工基本载体的设备,其最根本的作用自傲与承受设备在运行过程当中的荷载在理,以良好的施工质量确保整个建设施工项目的稳定运行。本文针对设备基础施工技术这一中心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韩再川.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温度裂缝的控制. [J].山西建筑.2002.28.(04).68-69.
[2] 李成亮.超长大体积设备基础施工——记五矿宽厚板轧线设备基础. [J].科技资讯.2011.(18).1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