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范文1

关键词:审计;审计质量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

关于审计质量的涵义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最终反映在审计报告的质量上,因而审计质量就是审计报告的质量,本文称之为审计产品质量观。第二种观点认为,审计是包括了审计计划、取证、判断和报告的一个系统过程,因而审计质量是整个审计活动过程的优劣程度,本文称之为审计工作质量观。还有人提出第三种观点,比如徐政旦等人提出应将审计人员质量包含在审计质量中。其实,审计人员质量必然反映在审计工作和审计最终产品的质量上,因此,第三种观点仍可归入前两种观点。本文认为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审计产品质量控制和审计工作质量控制。

二、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审计质量的重要性是由审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只有提高审计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应有的作用使审计职业自身能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无论是国家审计机关还是社会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组织,其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这是由审计的职业责任所决定的。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新的挑战,因此审计组织的各项管理工作和审计人员的各项素质都必须跟上形势的需要。而只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才能强化审计工作的内部约束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审计职业的要求。

(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促进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

审计质量的高低优劣,决不只是对审计机关本身和被审计单位发生影响,它还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

三、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内容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没有一个通用模式,它必须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审计组织的特点,并且随着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通常要从以下方面建立控制体系:

(一)建立质量控制机构

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必须建立相应的机构。审计组织应当选择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审计干部或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或指定质量控制负责人。重要的问题在于发挥质量控制小组及其负责人的作用。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小组就应当同时成为审计质量控制小组。无论以何种方式形成的质量控制机构中,应当有明确的质量控制分工、分级、分层次、分部门进行审计质量控制。

(二)制定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审计质量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

审计质量评估体系是指在审计质量评估过程中由相互联系的主体、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借鉴英国国家绩效审计中分步骤实施审计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我国应对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公告等关键的“质量环节”建立质量审核评估标准、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等,重点考察评估每一个环节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使审计质量控制有标准可依。

(三)建立并完善审计质量控制监督检查机制

审计机关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在缺乏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审计质量控制就容易流于形式。可以考虑借鉴美国国家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建立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审计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以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和审计业务的质量,并设立审计质量检查机构,作为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评估和责任追究方面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各部门领导以及内部、外部的审计专家等人员组成,切实发挥审计质量检查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四)建立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

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每项工作的质量由专岗负责,每个岗位有自己的质量。只有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具体人,才能使质量问题有人抓、有人管,使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不成为空话,才能使大家重视质量问题,努力提高工作质量。质量岗位责任制有利于追究质量事故责任者,也有利于发现和表彰质量控制的先进事迹和人物,责任明确、赏罚分明,避免质量控制大锅饭,是对质量控制的有力保证。

质量控制范文2

[关键词]过程方法;车辆使用;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083-03

近代管理理论认为,对过程的管理远优于过去对质量的事后控制。全过程的管理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必须贯彻“预防第一”的客观要求,它要求把管理的重点从单纯的事后检验转到事先控制上来,做到防患于未然。车辆使用质量的形成来源于车辆使用全过程,分析车辆使用过程,建立过程质量控制要素体系,实现车辆使用管理质量实时监控,对车辆使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车辆使用质量控制过程与过程方法

1.1 车辆使用质量控制过程

根据ISO 9000标准所述:过程,也叫流程,它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个过程的输出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各个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组织应当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所有过程,通过策划对各个过程之间的接口实施控制,尤其是对影响最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和重要的过程应当予以控制。

车辆使用质量形成于过程,应用过程与过程方法,首先要对体系中应具备哪些过程进行具体的界定。过程界定要遵循两个原则:过程必须覆盖ISO 9001标准化所有条款的要求;过程的建立必须符合单位的实际。车辆使用是由机关首长、车辆分队和用车单位或个人构成的合作系统,这些要素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过程,如图1所示。

1.2 车辆使用质量控制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是对体系中的诸过程进行识别、明确过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对诸过程进行系统的应用、管理和连续的控制,使体系运行达到更佳的效果。质量控制因其各种过程的输入不同,输出不同,活动不同,利用的资源不同,导致过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过程方法的目的是获得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并使组织的总体业绩得到显著的提高,它要求组织应系统地识别和管理所有过程,以及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连续的控制。在过程界定的基础上,由2000版ISO 9000族标准表述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如图2所示。

其中:输入是指用车单位对保障任务的用车需求,包括任务量、任务完成时限、地点及特殊要求等,车辆管理部门和任务执行单元对保障任务及管理的具体要求等;输出是指用车单位对车辆保障任务完成情况的满意、认可程度,审批首长、车辆分队首长对车辆保障全过程的满意程度,车辆分队的制度落实情况等;过程是指从用车需求确定到准备、实施、结束的全部环节,车辆保障工作实施是主过程,准备、资源提供、测量分析和改进等是支持性工作。管理职责、资源管理、工作实施、测量分析和改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配合协作并贯穿于车辆使用全过程,形成一个有效的车辆使用质量控制环。

2 车辆使用质量形成的过程识别

根据过程方法有关推荐原则,将车辆使用过程分成三大类来识别,如图3所示。

2.1 需求导向过程(Demand Oriented Process)

将与用车单位或人员直接有关的过程归为需求导向过程(DOP过程)。它是车辆分队执行任务的目标,是车辆使用过程质量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DOP 1和DOP 2为用车单位发现用车需求,并拟出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DOP 3为获得审批部门批准;DOP 4、DOP 5、 DOP 6为在车辆分队的配合下完成车辆保障任务。在此类过程中,以用车单位的需求为牵引,以达到用车单位的要求为目标。

2.2 管理过程(Management Process)

在进行过程识别时,将与车辆使用有关各部门都参与,并由管理者直接操控的过程分为一类,称为管理过程(MP过程)。其中,MP 1为任务目标和执行的准则;MP 2为任务的组织实施;MP 3为检查任务的执行情况,通过指标对比,找到车辆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改进的地方;MP 4为提出改进,为以后保障任务的执行提供改进方法。

2.3 支持过程(Support Process)

支持过程是对其他过程起支持作用的过程(SP过程)。它也可以看做其他过程的一个分过程,支持过程一般由组织的某些部门来操控,也可以是由排除DOP和MP过程后的过程组成。图3中各支持过程由油运科、车辆分队首长、车场值班室及驾驶员等部门或人员操控完成。

3 车辆使用质量控制

3.1 车辆使用质量控制要素

车辆使用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质量产生、形成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如果没有有效的度量,过程就无法实现正常并且有序的运转。过程实施控制的关键是:通过对过程指标的测量和监控,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过程实施控制机制,以便衡量过程运作的不同状态。因此,按照保障任务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法和程度的不同,建立车辆使用质量控制要素体系,对其进行控制,达到预期保障和管理要求。车辆使用质量控制主要由控制面、控制点、控制人员、控制标准、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组成,如图4所示。

3.2 车辆使用过程质量监测

过程监测是指确定能够表征过程有效性的绩效指标和评价,可采用反映过程本身质量、成本、完成时限等的指标,要尽量量化。通过车辆保障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素的确定,按照技术标准、控制方法和程序等,选择有针对性的控制点和对应目标值,在一次保障任务结束后或进行阶段质量评价时,将监测结果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以了解该指标的实际状态。这里,可以画出过程指标趋势图。图5为某车辆分队某型车百千米油耗指标趋势图。

图5可以直观反映过程绩效指标的现状和趋势,便于管理者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从图中看到,如果监测指标值低于目标值或趋于不好,可以按照管理过程中的控制点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改进和验证效果。

3.3 车辆使用质量控制过程系统图

过程系统图是用过程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综合表达。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每个内容,明确了各个过程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过程主导顺序。如此,我们可以把车辆保障过程识别的所有内容用过程系统图来表达,如图6所示。该图反映了车辆使用几类过程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过程,是一种综合性表达,为车辆使用质量控制提供全面参考。

4 结 论

通过对车辆保障任务过程的识别,分析了过程质量控制的类别;通过质量控制要素体系的建立,明确了车辆保障任务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标准和方法;通过质量监测和建立过程系统图,实现了车辆保障过程质量的实时监测和自我纠正,为车辆使用管理质量的提高建立了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剑.卫生检验过程管理[D]. 成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2010.

[2] 吴勇航.29基地通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研发[D].成都:四川大学,2005:7-8.

[3] 秦静,方志耕,等.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7-39.

[4] 刘妍,李耘涛.过程与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7(7):86-87.

质量控制范文3

【关键词】中药;哈蟆油;质量控制方法

前言

药材的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是临床应用、成药制备、中药科研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我国药材品种繁多,据统计约有一万二千多种,由于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混淆品种极多,疗效各不相同。而且中药的有效成分和环境、产地、采收季节等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加之近年来,假冒伪劣中药充斥市场,为控制中药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中药鉴定技术由传统的性状鉴别,如眼观、鼻闻、口尝、手摸升华、水火试等,对药物的形状、大小、轻重、颜色、表面特征、折断面纹理、气味、黏性、酸碱性等进行正确鉴别和描述,到现代的色谱法、光谱法、X射线分析法、热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哈蟆油OviductusRanae)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temporariachensinensisDavid雌蛙的输卵管,经采制干燥而得。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收载,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的功效,用于阴虚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1]等症状。随着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哈蟆油的质量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

1基源鉴定法

基源鉴定法就是应用植物、动物或矿物形态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中国林蛙的形态特征[2]为:体长5~7cm;头长等于或大于宽,口内锄骨齿位于肉鼻孔后方,排列成两短行;两侧耳无后腺;背面黄褐色,较平滑;腹面黄白色,胸骨平坦,下肢部两侧稍膨大;后肢长为躯体的1.5倍。

2性状鉴别法

哈蟆油呈不规则的块状,弯曲而重叠,长1.5~2cm,厚1.5~5mm,表面黄白色,呈脂肪样光泽,偶有带灰白色薄膜状干皮。摸之有滑腻感,在温水中浸泡体积可膨胀10~15倍[3]。气腥,味微甘,嚼之有黏滑感[1]。

3显微鉴别法

董万超等[4]报道了林蛙油的显微特征如下:加碘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金黄色。腺体细胞肥大,呈长椭圆形,排列整齐,细胞壁明显,靠腺体内腔一端较窄,细胞壁凸起,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间稍偏向腺体内腔一面,腺体底部较宽,上端较狭,呈圆锥形。腺体内开口呈心脏形,内凹,整个腺体布满细小纹理。为鉴别哈蟆油与中华大蟾蜍输卵管、明太鱼精巢、琼脂蛋白加工品、马铃薯甘薯的伪制品提供了依据。

4理化鉴别法

4.1荧光检查刘秀峰等[5]

报道了哈蟆油干品在365nm下呈黄色的荧光;乙醇浸出物在254nm下呈蓝白色荧光[4]。

4.2化学定性分析据报道[4]蛤蟆油水浸液双缩脲反应为深紫红色;加茚三酮试剂,反应为深蓝紫色。为鉴别真伪提供了依据。

4.3化学定量分析1991年,刘永镇等[6]利用哈蟆油与Fehling试剂生成沉淀的反应,定量的鉴别了哈蟆油与其伪品蟾蜍输卵管。钱笈缔等[7]采用蛋白质自动分析仪测定冰糖哈蟆油中蛋白质的含量,探索了动物药制剂的指控方法。王秋雨等[8]采用半微量的凯氏定氮法测定了哈蟆油和青蛙油中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72.8%和73.8%。

4.4光谱分析法

4.4.1可见分光光度法卫功庆等[9]用美国产DU650分光光度计,在553nm下测定了哈蟆油和青蛙油中胆固醇的含量,分别为2.12,4.92mg/kg,由此确定哈蟆油比较适合中老年人服用。

4.4.2紫外光谱法李明刚等[10]在0~360nm下对哈蟆油和中华大蟾蜍输卵管95%乙醇浸出物进行了紫外检测,结果哈蟆油9个吸收峰分别位于4,114,129,252,256,275,311,312,314nm;中华大蟾蜍输卵管8个吸收峰分别位于4,113,131,216,245,275,298,315nm;王丽兰等[11]紫外光谱法测定了哈蟆油中总核酸的含量为2.69%,DNA为(0.13±0.01)%,RNA为(2.56±0.05)%。2006年,作者报道了采用紫外谱线组法,对不同产地和不同溶剂提取的哈蟆油正品和伪品的紫外及其一阶导数光谱进行了检测,为哈蟆油的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提供了依据[12,13]。

4.4.3红外光谱法对哈蟆油的红外光谱的报道较少,丘泽雨等[14]对不同产地的珍珠、蟾蜍、哈蟆油、冬虫夏草、五灵脂的同种药材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用红外光谱法进行了药材真伪优劣鉴别。

4.4.4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王秋雨等[8]用原子分光光度计(VARIANAa220)和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日立Z-8200)测定了哈蟆油与青蛙油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含量,结果哈蟆油与青蛙油均含有人体必需的常用微量元素,但青蛙油中重金属Pb及Hg含量超标。李媛媛等[15]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国产和俄罗斯产哈蟆油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

4.5色谱分析法

4.5.1薄层色谱法刘永镇等[15]研究证实,用丙酮提取物乙醚萃取后的残留物,在石油醚∶醋酸乙酯(4∶1)展开的薄层层析中,其Rf值为0.4,用展开剂苯∶乙醚∶甲醇(10∶5∶0.8),显色剂(茴香醛∶冰乙酸∶浓硫酸1∶100∶2)测定,效果良好。李明刚等[10]采用苯∶乙醚∶甲醇(10∶5∶0.8)为展开剂,茴香醛∶冰乙酸∶浓硫酸(1∶100∶2)为显色剂,对哈蟆油和中华大蟾蜍输卵管进行了鉴别。赵文英等[16]用丙酮连续回流提取法,以石油醚:醋酸乙酯(4∶1)为展开剂,36%的乙酸∶浓硫酸(1∶1)为显色剂,展距20cm,分别在自然光及紫外光(365nm)下,对不同来源的哈蟆油正品以及不同种类的伪品进行了鉴别。目前,作者正在对哈蟆油进行系统的薄层色谱研究,比较不同极性的溶剂和提取方法下哈蟆油的薄层效果从而建立哈蟆油系统的薄层色谱条件,建立哈蟆油专属性鉴别方法。

4.5.2高效液相色谱法李成义等[17]应用HPLC测定了哈蟆油中磷脂的含量;多年来,作者对哈蟆油的有效成分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已分离出了多个化合物[18],其中,十六烷酸胆甾醇酯为首次从哈蟆油中提取纯化出来的,作者以十六烷酸胆甾醇酯为化学对照品,利用HPLC法对哈蟆油进行了含量测定及其方法学的研究,为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哈蟆油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19]。李津明等[20]采用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10批不同来源的林蛙油药材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从而提高了哈蟆油的质量控制技术。

4.5.3气相色谱-质谱法赵文英等[21]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哈蟆油石油醚提取物分离出的脂肪酸进行分析,发现哈蟆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脂肪酸含量的40%;卢立明等[22]利用GC-MS对哈蟆油脂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哈蟆油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李成义等[17]利用GC-MS法,从吉林产哈蟆油中检定出9种酸。其中亚油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为36.05%,花生四烯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63%。刘玉翠等[23]利用GC-MS法对哈蟆油的一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了5种酯类化合物。季怡萍[24]用气相色谱(GC)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哈士蟆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共鉴定出10种脂肪酸并用气相色谱法作了定量。王秋雨等[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哈蟆油与青蛙油脂类物质含量基本一致,约为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其脂肪酸的77.26%和64.67%。

4.6电泳分析法赵华英[25]采用PA-GE技术,对哈士蟆油及其伪品:黑斑蛙(习称青蛙)、中华大蟾蜍的输卵管进行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电泳分析。结果酯酶同工酶图谱可见:哈士蟆油共有2条谱带,A区1条三级带,B区1条一级带。黑斑蛙有7条谱带,分布在B区和C区。中华大蟾蜍有2条谱带,分布在B区和C区。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可见哈士蟆油在C区有C2和C62条一级带可与伪品鉴别。因为黑斑蛙只有C3一级带,而中华大蟾蜍C区无一级带。曾明[26]、石俊英等[27]采用凝胶电泳法测得哈蟆油一级带三条,二级带两条,三级带一条,为鉴别哈蟆油与其易混品种鸡内金、蟾酥等提供了依据。新晨

5生物鉴定法

5.1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林纪娴等[28]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对中国林蛙和中华大蟾蜍输卵管中睾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李成义[17]、白云等[29]先后采用了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哈蟆油中激素的含量。

5.2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杨学干等[30]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以及鳕鱼(Gadusmacrocephalus)等组织材料中提取DNA,扩增出约340bp的12SrRNA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并参考有关序列,设计一对哈蟆油的鉴别引物HsmL1,HsmH1,用该鉴别引物扩增蛙类原动物的模板DNA时,只有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模板能得到阳性扩增,其余样品为阴性。因此该对引物能用于哈蟆油药材来源的鉴别,对购自5个不同药材商店的哈蟆油PCR鉴定结果表明,现市售商品哈蟆油有不同的材料来源,主要因为哈蟆油是由中国林蛙输卵管干制而成,这种以组织器官制成的药材鉴定难度大,易用其它动物相似的器官组织冒充,如黑斑侧褶蛙、中华大蟾蜍、鳕鱼等的输卵管或精巢等加工品。该研究得到的鉴别引物能准确地对该药材的来源加以区别。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9.

[2]严启新.哈士蟆油的鉴别研究进展及资源开发[J].时珍国药研究,1997,8(1):78.

[3]金胜基,阵灿辉.几种中药材简易水试鉴别法[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22.

[4]董万超,张秀莲,张宝香,等.林蛙及其油的利用概况[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8,(2):11.

[5]刘秀峰,纪成茂.哈蟆油及其伪品的鉴别[J].海峡药学,1997,9(2):107.

[6]刘永镇,崔顺锦,南善姬.蛤蟆油与其伪品蟾蜍输卵管的简易理化鉴别[J].延边医学院学报,1991,14(2):109.

[7]钱笈缔,王培丽.冰糖哈士蟆油质量控制初探[J].中成药,1996,18(2):43.

质量控制范文4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计工作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同时,审计质量也愈益突出,审计活动的管理尤其是审计质量的控制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到审计工作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形象,影响到审计主体能否健康、能否承担起赋予的重任。因此,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及其重要性

审计质量控制就是由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质量标准,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和在规定程序中运作,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工作效率。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由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机构或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而要有满意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效果,促进审计人员提高职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质量低下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项管理工作,可以控制一些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发生或形成,对一些已发生或形成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也可以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和消除,从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其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各项经济工作一样,都要讲究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效益体现在以较小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即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有赖于搞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最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在不断提高其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行企业制度的今天,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而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又必须不断提高其质量,加强其质量控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体系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制和监督机制

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制做保证,其主要体现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机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机构即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有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该机构是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或内部审计业务较少,在内部审计机构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设置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必须是健全的与有效的,即该机构与内部审计的其他分支机构既是紧密相连的,也是相互制约的,所设置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是称职的,在实际工作中能真正履行质量控制的职责,完成质量控制的任务。其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只有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才能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得到保证。才能真正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得到良好的效果。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健全的组织机制,还不能完全实现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取得满意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这时,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以控制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生差错和弊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健全的内部审计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主要有(1)内部业务的职务分离制度。(2)内部牵制制度。(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既要对内部审计的各项业务或工作进行自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其他各个方面的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和检查,以便更全面、彻底地发现和纠正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二)审计程序质量控制

审计程序质量控制是指对内部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促使各项内部审计活动都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并对发生的质量偏差及时纠正。这种的实施体现在四个阶段。(1)制定计划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所存在的,并其造成的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实施计划。(2)执行计划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落实第一阶段所制定的计划。落实计划要有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作保证,由其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与实施计划进行。(3)检查计划执行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其有无未执行或未很好执行计划的问题或情况,并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如果执行了预定的计划,要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若存在差距,也应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4)处理问题阶段。在这一阶段,应根据以前几个阶段所发现或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原因,提出处理问题以及消除问题原因的措施,并保证措施的落实或执行。内部审计业务过程就是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准备过程的控制。主要应确定内部审计项目必须有依据、确定内部审计项目应通过有关批准手续、组成合适的内部审计工作小组、需编制全面细致的内部审计实施方案和下达审计通知书。二是内部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以了解与内部审计工作有关的问题和情况,重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与评价,以便确定下一步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三是内部审计结束过程的控制。主要是应对实施阶段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整理,以去粗取精,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与可靠,写出真实、合理、恰当的内部审计报告,根据审定的内部审计报告做出内部审计结论与决定,审计决定须合理、合法、可行,并做好后续审计工作。

(三)关键点控制

所谓关键点是指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业务活动。关键点控制是指对列为关键点的审计业务环节或活动采取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关键点质量控制的操作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1)找出审计业务中的关键点。不同的审计业务或项目,其关键点是不同的,审计准备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人员的素质两个方面。审计实施阶段的关键点可以按审计内容的性质不同确定。审计结束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与综合、审计报告的编写与出具等。尽管不同的审计业务或项目具有不同的关键点,但是,关键点在不同的审计业务或项目中也有其共同的特点和表现。判断是否为关键点的标准有二:一是看其是否会对整个审计业务或项目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直接影响,也可能是间接影响。二是看其是否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容易产生审计质量问题的业务环节或项目便是关键点,这种关键点可能是一个较小的审计业务范围,也可能是一个较大业务范围。(2)落实控制责任。找出关键点后,应根据其所处具体环节和特点,以及审计计划和工作分工情况,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审计人员。每个审计人员对自己所负责控制的关键点应心中有数。(3)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对每个质量关键点应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关键点的责任人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其审计质量。在制定措施时应充分分析关键点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及所造成的相关影响,分析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4)检查关键点的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完成以后,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应对关键点的质量及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关键点责任人员是否真正履行了控制关键点的责任,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以便经验,为以后的关键点质量控制工作所借鉴。(四)、审计质量检查和考评控制审计质量检查是指对己完成的或正在进行中的审计业务或项目进行重新查证和评价。以了解审计质量情况,促进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对项目较小的审计业务可全面检查,但对大的审计项目一般只就其中主要问题和重要的审计结论进行抽查。如果审计业务规模较大,也可以组成审计检查小组。无论是检查人员,还是检查小组,都应独立于审计业务之外。审计检查人员或小组应检查与评价业已完成的审计活动是否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正在进行的审计活动是否符合审计计划和其实施方案的要求,审计人员所查证的问题是否按照制度以及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所做出。

内部审计效果是内部审计工作所取得的结果,是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发生的审计投入和审计产出的一种对比关系,对内部审计效果必须进行考核和评价。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是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因为通过内部审计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才能了解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也才能总结和掌握有用的内部审计信息,发挥内部审计的提供信息的参谋作用。要科学考评内部审计质量首先应建立健全一个考评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以便全面正确地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该体系是由很多具体指标所构成的,包括定量、定性两方面指标。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审计覆盖率、审计计划完成率、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问题重复发生率和审计处理落实率等。定性指标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否胜任审计监控工作,审计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处理己查证的各种问题等。其次,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考核的具体操作过程。最后,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整理,以便得出正确结论。在对内部审计质量考核的基础上,应根据考核结果对内部审计质量优良的审计项目组及其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对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项目组及其有关人员进行处罚,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

质量控制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房屋质量;控制施工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众多,主要是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包括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本文重点探索房屋建筑企业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着眼于材料和人、施工方案、工序质量控制,工程质量预控。

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建筑质量问题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方方面面。房屋施工的质量问题是影响建筑物外观及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与人民的生命及国家的财产安全休戚相关,直接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在业内的信誉度。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领一席之地,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因为惟有提高施工质量才能提高竞争力。要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质量控制是必要的手段。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

2.从影响房屋质量的因素进行质量控制

2.1材料是质量的保障

材料使用是否合理,产品和材质检验是否合格、使用是否得当是质量问题出现的一方面。那么在材料的选用及使用过程中,该如何避免不合格材料、不合理材料运用到工程上来呢?笔者认为至少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控制:首先,在决策或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避免使用不合理的材料;其次,在项目实施或施工过程当中作为工程的管理者、监督者,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材料的三检、材料的进出场及材料的抽样检验,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检验报告、合格证认真检验其是否符合设计及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杜绝不合格或者不合理的材料使用在工程上,从而达到工程质量的目的。

2.2注意施工机械及测量仪器的安全、规范操作

施工机械是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必须的物质保证。如:塔吊、搅拌机、人货梯等,要保证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就必须对现场的施工机械进行有计划的维修、保养,按规定天天对使用的机械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因为只有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应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维护管理制度,对各种施工机械定人定岗,专人管理,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安全使用。测量设备是保证产品形成的重要工具。水平仪、经纬仪、传站仪、磅秤、尺子等要按国家规定的鉴定周期及时鉴定,及时掌握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2.3环境及人为因素

人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项目建设的实施者,存在于从工程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各个阶段,贯穿于整个质量的全过程,同时他还决定了其他几个因素。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对于操作者的素质、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等应严格考核。尤其是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对人的因素进行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人的因素的控制、审查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审查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技术操作水平、特殊作业人员的技术资质,杜绝无证上岗的情况发生。

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施工现场的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等。如遇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不可预见因素,将影响工程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施工方案的时候应根据工程特点及现场环境情况,考虑影响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针对不同的环境变化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因为环境因素对工程影响涉及范围广,复杂而多变,因此,要根据工程特点综合分析考虑制定行之有效的预控方案,才能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3.从施工阶段方面控制工程质量。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形成工程实体,并最终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一个过程,是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并完成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那么在形成这个过程当中主要控制好以下几个环节。

3.1在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指在各工程对象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生产要素配置是施工准备控制的一个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而制定编制的质量措施、资源、活动顺序的作业指导性文件,是质量策划的成果文件。一方面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性文件,应从计划、实施到检查、处 理各方面制定具体的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另一方面组织计划作为一个全局性的文件,编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所以我们在施工组织计划编制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影响质量因素的五个方面,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出能正确指导工程施工的组织计划文书。

3.2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是指对于施工过程中实际投入的生产要素质量及作业技术活动的实施状态和结果所进行的控制。施工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施工作业技术交底、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间产品质量控制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在施工过程控制当中主要选择好质量控制点,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成因,再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和措施进行预控。选择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和预控,这是进行质量控制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要搞好建设工程质量,不仅仅局限于以上的几个方面,应考虑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当中。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质量文件有档案。

3.3在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

成品保护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注意协调好施工主次,避免安装、土建、装饰三方面冲突。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要在逐一验收后进行封闭保护,实行封锁性施工,按照排定的施工工序实行退出施工法,必要时花费一定的成本,购置保护用品,进行成品保护。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竣工后,施工企业应主动配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依据建筑工程检验评定标准和工程的各项检测资料、试验报告、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使用说明、合格证等工程技术资料,对工程进行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检查、验收。在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建设单位使用。此外,施工企业对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要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4.结语

总之,创造一个保质保量合格的建筑产品是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结果,是工程参建单位根据工程的特点,通过工程各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才能得以实现的。因此,切实抓好工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实现最终质量目标的关键,强化各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质量控制范文6

关键词 土方填筑 质量控制 常见质量问题 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中,土方填筑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土石坝、渠道、堤防、围堰、病险水库加固以及小农水利等工程,其施工质量作为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效益、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土方填筑的施工质量控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土方填筑质量控制要点

按照施工流程,将土方填筑的质量控制划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填筑阶段以及检查反馈阶段。

1.施工准备阶段。土方填筑的施工前期准备是开展生产的必要环节,其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包括料场查勘、碾压试验、组织规划等内容。

(1)土方填筑施工前应对选定料场的土质类别、密实程度、块体大小、储量以及各种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全面查勘和试验,为质量控制提供必要基础。

(2)根据土料性质按照设计控制指标要求进行碾压试验,确定各项压实参数,作为现场施工填筑时质量控制的依据。其中黏性土一般选取压实度和最优含水率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填筑的压实参数包括含水量、碾压遍数、铺土厚度、碾压机具的重量、振动频率及行走速率等,非黏性土选取相对密度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压实参数主要包括铺土厚度、碾压遍数。试验获得的压实参数对现场填筑施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碾压试验,认真组织实施,以获取详尽、准确的生产数据,为大面积填筑施工做好准备。

(3)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做好用料规划,确保满足土方填筑质与量要求的同时,合理分配空间、时间用料,以满足各个施工阶段的要求。

(4)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检查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编写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工艺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2.施工填筑阶段。施工填筑阶段是土方填筑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分为料场及填筑现场质量检查和控制。

(1)填筑过程中,应经常对所取土料的土质、土块大小、含水率及杂质进行检查,动态掌握填料质量,重点控制检查含水率和土质,可采取改善排水、轮换掌子面、翻晒和加水、堆土牛等措施调节含水率至规定范围。当填料性质发生较大改变时,应及时取样获取其物理力学指标,并重新进行碾压试验,确定对应的压实参数以指导生产,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开采料应按废料处理,不得进入填筑现场。

(2)现场的填筑质量控制主要为基层处理和压实参数的控制。填筑前应按设计要求对基层进行处理,保证基底无杂物、污物、软弱夹层等,并进行压实验收后,方可进行填筑施工。填筑作业中,应对含水率、铺土厚度、碾压遍数等进行检查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碾压试验确定的压实参数进行施工。

3.检查反馈阶段。现场质量检测反馈的意义不仅限于检测试样代表的施工土方填筑施工质量是否合格,更是检验校核碾压试验所确定参数准确、科学、合理与否的依据,同时也是优化调整施工参数、节约施工成本、实施动态管理的基础。

现场的质量控制,黏性土主要检测含水率、压实度,可用200 cm3环刀取样测定,含水率一般控制在最优含水率±3%范围内,压实度根据干密度换算不小于设计值;黏性土则检测干密度,非黏性土主要检测干密度,可用体积为500 cm3的环刀取样测定,要求换算出的相对密度不小于设计值;沙质土、沙砾料、反滤料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测定。不同土质的取样检测频率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并事先制定检测计划方案,方便质量控制管理。试验人员对于检测的结果应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为其提供质量控制依据。

二、土方填筑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根据土方填筑常见的质量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基层处理。由于基层清理不彻底、碾压不密实等基底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局部或大面积塌陷、不均匀沉降、或发生滑移等现象,并给堤防、大坝、水库等的防渗带来较大隐患。其应对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强清表力度,对填筑场地的草皮、树根、杂物进行彻底清除,排除淤泥、积水,保证填筑场地为干硬状态,松软地基应先按设计要求予以夯实验收后再进行填筑。

(2)对于湿黏土、膨胀土、沼泽等特殊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挖除换填、抛填片石、掺石灰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3)当填筑场地地面坡度陡于设计要求时,应按规范要求将斜坡削缓、留置台阶,增加结合面的稳定性,防止滑动。

2.含水率控制。填筑土料含水率直接影响到压实功效和填筑质量,含水率偏小时,所需压实功偏大,需增加碾压遍数才能保证压实质量,不经济。含水率偏大时,碾压难以密实,容易形成弹簧土,质量无法保证,容易引发严重的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填筑土料的含水率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具体措施包括:

(1)土料含水率偏大应加强土料场的排水,顶部设置截水沟,坡脚设置排水沟,并轮换掌子面开挖,对含水率偏高的土料进行翻晒处理,将其降低到允许范围内。对于填筑现场的弹簧土需进行挖除翻晒后再回填压实。

(2)土料含水率偏低,黏性土可在料场进行加水调节,非黏性土可在填筑场地用洒水车进行加水。

3.土质。土质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土质不合格问题,另一类是土质变化问题。由此经常引发的质量问题包括沉陷、上部建筑物开裂、下陷等,其应对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强料场料源控制,加大清理力度的同时严格控制进入填筑现场的填料质量,不合格料一律作废料处理,不得进入填筑现场。

(2)施工准备阶段加大料场的勘查力度和精度,获取料场的地质成因、产状、埋深、分布、物理力学指标等技术参数,提前做好准备。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性的对料场土质进行检查,获取相应物理力学指标,及时对压实参数进行调整,避免因土质的变化造成压实度不够或者过度碾压等质量问题。

上一篇水土保持研究

下一篇输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