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土保持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土保持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范文1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

1 引言

近些年来,水流流失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受到了我国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此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缓解水土流失的现状。但是,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项长期、综合性的工程。并且,在不同的施工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与作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还需要对其进行仔细全面的定量描述。下面,本文就对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从而总结出一些自身的看法与观点。

2 水土保持措施中常见的几种形式

2.1 所谓的水土保持生物林草措施主要是在水土流失的地域进行植树造林工程,以此来加大地表面的植被覆盖率,从而对地面土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样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土壤的抗冲刷能力,还可以避免土壤受到雨水的侵蚀,进一步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因此,加强做好水土保持生物林草措施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这一水土保持措施已经拥有较大的发展时间,其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也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青睐,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农作物种植也是属于生物林草措施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农作物本事就具备了生物的特质,在其表面增加植物覆盖面积是为了抵挡降雨的泥沙量。而对于不同的农作物种植方式,也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水土保持生物林草措施。下面,笔者就对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种植方式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1)轮作种植方式是指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按先后顺序分别种植在同一个土地上,病根就其实际的生产任务来选择适合的轮作方法。并且,在这一生产过程,若是选择了大田轮作方式,就应当粮食的生产量为主体,其一般是在满足农产品需求的基础上才建立的轮作。而为了我满足更多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实际需要,生产人员通常会采取水旱轮作的方式,这也为后茬作物的水肥条件创造了有利的空间。

(2)间作、套种和混播:间作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栽培方法,如玉米与大豆间作;套种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时间播种两种以上的不同作物,当前种作物未收获时,就把后作播种在前作的行间,如小麦与黑豆套种等;混播指在同一块地上,两种作物均匀撒播或混合播种在同一播种行内,或在同一播种行内进行间隔种植,如小麦与豌豆混播等。

2.2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以保水保土保肥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农业生产为宗旨,以犁、锄、耙等为耕(整)地农具所采取的改变局部微地形或地表结构的措施。据史书记载,早在四千年前的后稷时代,劳动人民就采用了圳田法,其后西周时展为高低畦种植法,称为畎亩法[5]。是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为原则,将土地作成高、低相间的垄和沟,在高亢的干旱地只种低畦地,在下湿地只种高畦地,使低畦在高亢的土地上能拦蓄水土而在下湿地起排涝和洗盐碱的作用,这就是现代垄作法的起源。此后,西汉赵过创造了代田法,将沟和垄每年轮换利用,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一般在25%~50%。现今西北干旱区应用的垄沟种植法、水平沟种植法等都是在代田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西汉末年汜胜之提出了区田法,将作物播种在凹入地面的沟里。这种方法不仅能保墒防旱,少种高产,而且有利于保土保肥,防止水土流失,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实行的掏钵法、坑田法、穴种法、窝种法等耕作方法均是对区田法的继承和发展。

2.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改变一定范围内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降雨入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利用光、温、水土资源,建立良性生态环境,减少或防止土壤侵蚀,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而采取的措施。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在水土保持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雏形“梯田”;黄河中游山区农民在18世纪就开始打坝淤地;引洪漫地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围绕山地荒废与山洪及泥石流灾害问题,阿尔卑斯山区开展了荒溪治理工作,奥地利的荒溪治理工作、日本的防沙工程均相当于我国的水土保持工程。

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分为: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3 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在实际的水土保持措施中,减水减沙效益主要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对径流和产沙量按照合理的百分比例进行减少。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十分的自然资源。但由于部分地形条件复杂,其陡坡耕地比的差异性也比较大。尽管部分调研人员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也开展了大量实地考察工作。然而,常常因为每一个研究学者采用的观测小区不同,很难对检测结果进行统一的比较分析。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促使水土保持措施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小区标准体系,并将不同研究者所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的汇总整理,使其能够在统一衡量标准下进行对比。这样以来,就可以在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中,获取到更加准确的减水减沙的效益分析数据。

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水土保持生物林草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得知,农作物受到的减水减沙影响较小,这也就说明其引起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陡坡耕地所导致的。而生物措施大多是在固土的作用下,起到的减水减沙效益较为明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采取退耕还林的办法,以此来达到理想的减水减沙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水土保持措施是当今最有效的水土流失控制手段。因此,在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应当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利用,并对所产生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真正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作用及有效价值,从而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希平,雷廷武.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4(2).

水土保持研究范文2

摘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关键词:水土保持 规划研究

1、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

合理利用山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水土保持应该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水利方面,我国存在着水多、水少、水污、水浊的四大问题。其中水浊既独自为害水体,又增加其他“三水”对河流的不利影响,处于关键地位。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植被质量,影响流域对径流的调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泥沙增多既降低河流质量,影响水生物活动,又作为污染物的载体,提高污染的浓度与防治的难度。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似不应就问题论问题,而应当追根溯源,将水土保持作为水利的中心环节与战略措施,提高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水土保持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用问题,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既注重于经济发展,更关注生态环境,既要有辩论思维,又要考虑政策法规。从人与自然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是水土保持的最高理想。当然,这既是很高的要求,也是很艰巨的任务,既限于科技水平,也限于政经条件。但是只要我们努力研究,积极争取,总有一天能够达到或部分达到这一艰巨而伟大的战略目标。

2、土壤侵蚀量与输移比防治的方向与对策

流域面上的土壤侵蚀量与进入河道的输沙量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彼此密切相关。根本原因就是土壤侵蚀量没有显著减少。一般总是从源头开始,正本清源,将侵蚀、输移、沉积贯穿为一个整体,以观其全貌的拦截与滞蓄,然后进入干流。干流输沙量与流域侵蚀量的比值称为输移比。有些专家从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流域面积、时空差异等多方面对输移比作了理论分析:有些专家根据众多考虑与测试成果分析了水沙从源头至主干流一系列变化及相应的匡算。防治:一是防蚀,二是拦泥。拦泥作用显著,成效快,有利于防疗急性病症,狭义的水土保持,顾名思义是减蚀,一般包括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以梯田为主的坡地工程措施。这些措施直接作用是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态环境,间接作用是减少进入河下游的泥沙,减少河道的淤积抬高和洪水威胁,利在当地,惠及全河,既具有拦泥坝库对下游的有利作用,又没有拦泥坝库对当地人文社经的某些不利影响。

3、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水土保持与水土利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为国民经济服务。保护为了利用,利用必须保护,两者相辅相成,总体效益更为完善,是科学发展观,人地合一保证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水土保持的内容与要求已为大家所熟知。中小型的水土利用复杂多样:一是建设基本农田,发展农业生产;二是植树种草培育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三是营造水窖、坑圹、涝地,就地调蓄雨水,提高当地抗旱防旱能力:四是引洪漫地,放淤改土,引水垦荒既增加耕地数量,也提高土壤质量:五是开发小型水电,直接缓解能源匮乏,间接维护林木发展:六是大中型灌区的浑水灌溉、中小水库的吸泥排沙,充分利用水沙资源,增肥保墒。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4、水土保持的效益与评价

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全面测试分析评估其效益,确实不易。一般将水保效益分为经济、社会、生态三部分,对水少沙多的北方河流还增加一项拦泥效益。不同水保措施,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单项效益,以便为水保评价提供依据:从土壤流失至进入干流之间各河段的水沙变化及其对周边的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的影响,以便了解输移过程,可能产生的负效益或不利影响,如对大小水库、坑塘、涝池的运用寿命,对河岸的冲刷破坏,对农作物沙压减产等。效益计算:采用有无措施或增减措施后在时空方面的对比。为实现科学管理和国家决策要求,必须客观地、定量地认识和评价水土保持的全面和单项问题,揭示水土保持的基本情况与动态变化、水土保持的成效与进展,水土保持的潜力与展望。总效益是各项效益的融合,研究分类效益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应是主要内容。生态环境既是总效益的一部分,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与不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经济既是各类措施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5、结论与建议

水土保持研究范文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亟待解决。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水土流失成因及特点、总结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期能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城镇化;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城镇化建设水土保持是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城镇化建设水土保持有效地保证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它主要体现在城镇水土资源的保持、城镇园林绿化等方面[1]。“十”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更甚者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所以,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水土保持,不仅关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成败,更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城镇化建设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

1.1城镇化建设水土流失的成因城镇化建设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有两个: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的城镇化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有以下的几点体现:首先,由于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原有的一些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被直接拆除后续建了城市建筑物,严重影响了城市水土资源的保护;其次,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石方的随意堆放,不仅破坏了城市的美观度,还破坏了原地貌,尤其在突发强降雨的时间段,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第三,由于地表硬化面积加大,降雨无法入渗而白白地流走,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硬化面积的增大,还会引发城镇的“热岛效应”,使得城镇的温度升高,对人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1.2城镇化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

1.2.1普遍性城镇化建设水土流失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普遍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加速,尤其是近年来的城镇化建设,快速形成了一些中、小型城镇,但是由于城镇化建设过度看重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生态效益,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这是目前大多数城市发展具有的特点[3]。

1.2.2严重性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人们对于土地资源呈现了掠夺式的占有,大量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被拆除后续建了建筑物。首先,城市绿地面积逐年递减,而硬化面积却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一种人为的荒漠现象,从而对城市温度的升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由于大量的废弃土石方的随意堆放,对城市景观格局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城市遭遇到暴雨天气时,大量的泥土将会被冲刷,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瘫痪,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第三,水土保持措施应当是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形成一道有效的防护体系。同时一部分以开采矿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城镇,在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石方没有得到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护,在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的同时,还对自然环境有着不可逆的破坏。

1.2.3特殊性我国城市用水主要依赖于地下水和河流,而对降水资源的利用不足。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城市用水的规划大多数考虑的是地下水开采,大量的地下水开采造成了地表下陷等现象,而针对降水资源的收集利用依然不足,使得大量的降水资源白白排出城市之外,而没有得到任何的利用[3]。

2城镇化水土保持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2.1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2.1.1城镇化过程中水土保持的宣传不够,城镇居民对于水土保持的理解不足,造成水土保持政策的落实不彻底。同时存在着对于城镇化水土流失监测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监督体制。

2.1.2水土保持关系到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不论对社会效益还是对生态效益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政府对于水土保持的重视度依然不够,对水土保持的资金投入更少,这就造成了我国城镇化水土保持由于资金不足,只能就局部问题进行一些粗略的研究,而无法深入地去研究城镇化水土流失的形成机制等问题。

2.1.3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很多基础数据,这就需要对一些典型的水土流失点位进行长期的监测,但是我国目前对于水土流失监测的基础性数据十分缺乏,一些关于城镇化水土流失的研究中的基础性数据大多数是借鉴相邻处的数据和一些地方行政的统计数据,大大降低了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

2.1.4城镇化水土保持是刚刚兴起的一项水土流失治理研究,它暂时还缺乏统一的、准确的一套体系,无法制定在城镇化进程中水土保持的一些具体操作和理论研究的统一标准。

2.2解决对策

2.2.1广泛开展城镇化水土流失的特点以及成因宏观研究,总结出城镇化水土保持的统一标准,对城镇化水土保持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理论进行系统研究。

2.2.2城镇化水土保持利国利民,政府要增强对城镇化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有关水保部门和水保研究人员要对一些具体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得出治理方案,为城镇化的发展、城镇的综合治理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2.3城镇景观园林设计作为水土保持的一个重要分支,相关研究人员在对城镇景观园林进行设计时,不能仅仅只考虑美观程度,还要考虑到当地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等具体情况,设计、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

2.2.4城镇水土保持规划要依托于城镇总体发展规划,所以要把城镇水土保持与城镇化总体规划相结合,从而使得城镇化水土保持更加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同时要把城镇化水土保持和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水土保持理论和现实生产建设联系起来,避免水土保持研究中存在一些与现实情况不符的问题。

2.2.5城镇化水土保持的宣传工作要依托于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要把水土保持政策、水土保持重大意义等认真地传达给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从了解城镇化水土保持到支持城镇化水土保持,最后到参与到城镇化水土保持中来。

2.2.6要重视水土流失基础数据的监测,在一些典型的水土流失处设置长期的监测点位,认真的收集、处理、分析每一份基础数据,从而对水土保持研究提供基础性支撑,进而取得一些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

3结语

我国城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在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城镇化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也暴露了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基础数据真实性不足、城镇化水土保持宣传不足和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积极努力,在水土保持事业里深入钻研,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子沛,黄艳霞.浅谈水土保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广西水利水电,2007(2):35-37

[2]陈法扬.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1997,4(1):16-18

水土保持研究范文4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保措施;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工程,其建设工作刻不容缓,而水利工程的修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水土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在正常开展水利工程工作的同时,做好当地的水土保持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一、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行业生产的发展。其次,水土流失造成了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增加了江河洪水威胁,降低了江河通航能力。此外,因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而河道淤积造成潜在的洪水威胁,可能是更为重大的问题。再次,水土流失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据水利部门的调查,凡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也都是人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二、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有许多原因,一是由于工程项目开挖造成了地表植被的破坏、打破了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表土的抗蚀能力减退,加上雨水、水流的冲击作用和风蚀造成了水土流失;二是由于水利工程进行大挖方施工时,挖方量大于填方量通常将多余的土石进行废渣处理,随意堆积或者倾倒,进而造成了水土的流失;三是处理不当的土石渣等还会造成后续新的水土流失。此外,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缺乏水土保持的意识、有关部门缺乏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三、水利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利工程的不断增多,其建设地点的范围也不断加大,因此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域也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从农村到城市,都有由于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涉及面广、工期长、工程量大,长时间的生产活动会造成局部地区的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本来水土保持良好的地区,会产生水土流失现象,而水土流失地区,则会加剧恶化。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会严重影响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强度。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特别明显,危害巨大,会造成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功能退化。

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采取的措施

1、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

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是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应站在水利工程战略发展的角度,注重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需要注意的是,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在综合分析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治理水土流失的薄弱环节,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2、 修建保护设施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 河水在流淌的过程中, 会带走河床周围的一些泥土, 如果周围的泥土出现了沙漠化, 那么水土流失就会更加严重, 黄河就是由于河水流经黄土高原, 带走了大量的黄土, 使得河水中的含沙量很高, 加上雨水等自然因素,就会进一步促使水土流失, 目前我国很多河流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尤其是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以及森林的砍伐, 促使土地的沙漠化。水土流失不但会对河流自身造成影响, 由于河水带走的通常是一些肥沃的土地, 经过河水的冲刷后, 很难进行农作物的种植, 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而流失的水土最终都流进了大海, 使得土地面积变小了,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古时候人们就想到了修建保护设施, 在河岸上修筑堤坝等水利工程, 不但能够有利于水土的保持, 也可以防止水患的发生。但是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影响, 只能采用沙袋等原始的材料加固河岸,如果水流比较湍急, 或者降雨量较大, 这些保护设施很容易损坏, 随着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的质量, 利用这些先进的材料修建保护设施, 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3、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从生态的治理的角度来考虑, 水土保持最好的策略就是植树造林, 但是树木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如定期的浇水, 使得植树造林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虽然近些年为了治理环境问题, 人们找到了一些耐旱的树木, 由于这些植物只是需要的水比较少, 并不能在沙漠等完全没有水的环境下生长。由此可以看出, 要想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治理环境问题, 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 而水利工程的修建, 刚好可以满足植树造林的需要, 由于灌溉是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之一, 古时候修建的很多水利工程, 都是为了实际的农业灌溉, 通过水利工程的引水,就可以大面积的植树造林, 从而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植树造林除了能够防治水土流失, 减少土地沙漠化, 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是目前最好的治理环境方式, 如何能够结合水利工程, 就可以不断的增加树林的面积, 扩大治理环境的效果, 现在我国很多水利工程建设, 都会在周围进行植树造林,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具有很好的效果。

4、加强重点工程流域管理

加强重点工程流域管理,也是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途径。重点工程流域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利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加强重点工程流域管理,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点,一是在域内修建公路、开采矿产资源、开办企业等,必须考虑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做出环境影响报告。二是涉水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流域综合规划要求。一旦发现有违规涉水项目建设,应立即整改或叫停。三是禁止在域内坡度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四是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的采伐,必须制定采伐区水土保持方案。

5、严格水土流失防治监督

严格水土流失防治监督是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举措。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加强对水土流失的防治监督工作,有助于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更有效的进展。政府有关部门要对职能管理的在建和完建但未验收的水利建设项目进行清查,对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进行登记,统一委托设计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完成所有水利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报批。并严格按照新《水土保持法》和《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6、突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

突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在加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也必不可少。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建设队伍来完成,突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发挥水土保持工作中人的作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树立良好水保形象使人员力量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工作作为坚实的后盾。具体说来,水利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强化作风建设,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高办事效率、狠抓落实、厉行勤俭节约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做出符合实际的具体规定。二是要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作责任制度,使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各尽其责,有章可循。

总之,保持水土使之不流失一直都是一项关乎民生发展、经济环境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水土的保护非常重要,对于我国水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的遏制我国土地面积的减少。

参考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范文5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土保持;监测;应用

遥感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在环境监测、评估以及环境灾害的分析,以及在地理信息系统协助下的分析预测等领域有着更加可观的前景。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及水土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

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优点如下:(1)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的获取数据资料,呈现宏观景象。遥感技术所采用的卫星,其在轨高度可达910km左右;即使是航摄飞机,其飞行高度也可以达到10km。高度的优势可以使遥感技术覆盖面积广,大范围的获取数据资料。例如,一张普通的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多达3万多km2;(2)遥感技术具有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的特点。卫星在围绕地球运转时能及时获取所经区域的各种的最新资料,以更新原有的旧资料,或者根据新旧资料的对比来进行动态的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所无法比拟的;(3)获取信息受到很少的限制条件。地球上很多地方的自然条件是极其恶劣的,人类是难以直接到达的。而采用遥感技术则可以避免地面条件限制,能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的内部信息。

2.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应用的策略

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土壤侵蚀监测和水土保持治理监测。土壤侵蚀监测核心内容即监测土壤侵蚀类型、范围、程度、强度等信息,水土保持治理监测则监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内容及治理措施对于减缓、抑制流失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水土保持成效监测,如治理前后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环境因子、社会经济因子等的变化,通过定量指标来监测这些变化。由于水土保持监测的复杂性,实际执行难度较大,准确性有待提高。随着遥感技术及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2.1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侵蚀监测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不同于其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主要表现在:(1)影像的时相对土壤侵蚀信息获取影响比较大。地球上的植被具备明显的物候变化,也就是说不同季节会有明显不同的植被覆盖度,而植被覆盖度又是判别土壤侵蚀强度最重要指标之一。在土壤侵蚀调查中,影像时相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2)土壤侵蚀强度在遥感影像上无法直接进行判读,得不到直观的信息。(3)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工作复杂多样,分类时,不仅要兼顾遥感和非遥感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且即使对遥感信息源来说,也需要对其反映的直接信息再作进一步分析。

2.2遥感技术应用于水土流失监测

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时空变化的动态过程,它的监测与评估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而采用不同的尺度。不同的卫星遥感影像其特点也有所区别,如气象卫星影像具有监测范围大、时间分辨率高和数据处理费用低廉等优点,而其缺点是时间分辨率低,像元所反映的信息具有较大的地域混合。因此,气象卫星遥感技术适用于大范围,植被盖度、地表、坡度等组成物质比较均一的地方;资源卫星具有多时相特段、性多波,高空间分辨率等优点,有效地获取精确的地表信息,为水土流失信息的提取以及模型的分析提供数据保障。但它也具有对一个地区重复观测周期长,在关键时期有可能得不到所需的资料等缺点。为了满足水土流失监测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方面的要求,通常需要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组合来提高了水土流失监测的数据源精度。

2.3 遥感技术应用于水资源污染监测

遥感技术能应用于水资源污染监测是因为污染水的光谱效应。水中溶解或悬浮的污染物,其组成与浓度也不同,这样水体反射能量的变化在遥感图像上也表现出纹理、结构、灰度、色调的微细差别。水的反射包含着水的镜面与表面反射、水体及水底地形反射等不同的类型,具有高度复杂性。当遥感技术应用于水资源污染监测时,对海洋与内陆水质监测也有区别。如遥感技术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效果就比较好,可以发挥实时、同步和大范围连续监测的特点。遥感技术监测内陆水质时,由于内陆水体本身的光谱特征复杂多变,并且大气散射影响严重辐射信息,遥感监测所能得到的水质参数种类较少,所以内陆水质监测中虽然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还应仔细分析,区别对待。内陆水质遥感监测的主要对象为各类湖泊富营养化的监测与江、河污染监测(包括排污口、污染带);主要环境遥感指标有可溶性有机物、浮游植物、悬浮物、总氮、总磷等。目前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监测主要靠测定叶绿素含量,遥感技术已经能达到监测规定的要求;而可溶性有机物、悬浮物、总氮、总磷等的遥感监测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4遥感信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中的应用

在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阶段,通过遥感影像得到生产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等,结合水土保持分区图、土壤侵蚀强度图、水文气象数据和其它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预测的准确性,辅助判断方案中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是否满足相关规定要求,能否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从而判断上报的水土保持方案是否合理,为生产建设项目的审批决策提供依据。

结束语

随着GPS和RS技术的发展,在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时,可将GIS作为信息平台,综合利用GPS、RS以及各种常规的地观测数据的地面接收技术监测方式,从而对水土保持实施监测。 总体来说,遥感技术依靠及时快速的提供信息和真实客观、形象的优点,可对水资源污染进行良好、有效地监测为及时采取防护、疏导措施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是水资源污染监测中非常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鹏. 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水土保持. 2011(02)

[2] 孙厚才,袁普金.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现状及发展方向[J]. 中国水土保持. 2010(01)

[3] 陈三雄,牛志鹏. 新要求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水土保持. 2010(02)

[4] 陈世梅. 关于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7)

[5] 乔群博,苏佳凯. 遥感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4)

[6] 刘莉,杨彪. 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与展望[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5)

[7] 吴迪,王铁牛,袁利. 3S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J]. 治淮. 2009(11)

水土保持研究范文6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坡面治理;谷坊;质量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分类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一)山坡防护工程

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梯、鱼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二)山沟治理工程

山沟治理工程的在于防止兆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堆不造成灾害。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道防岸工程等。

(三)山洪排导工程

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堆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及意义的防护对象。属于山洪排导工程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四)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其工程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灌地、引水上山等。

水土保持的主要工程措施

(一)坡面治理工程

坡面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斜坡又是和径流的策源地,水土保持要坡沟兼治,而坡面治理是基础。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和沟头防护工程等。

(二)斜坡固定工程

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拦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等。

(三)山坡截流沟

山坡截流沟是在斜坡上每隔一定距离坡修筑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沟道。

1、截流沟的作用

山坡截流沟能截短坡长,阻截径流,减免径流冲刷,将分散的坡面径流集中起来,输送到蓄水工程里或直接输送到农田、草地或林地。山坡截流沟等高耕作、梯田、涝池,沟头防护等措施相配合,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2、梯田的作用

梯田是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

(四)沟床固定工程

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等,称为沟道治理工程。沟床固定工程则在于防止沟道底部下切,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沟床的固定对于沟坡及山坡的稳定也具有重意义。

1、谷坊

谷坊是山区沟道,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又名冲坝、沙土坝、闸山沟等。谷坊高度一般小于 3m,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谷坊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

(2)高沟床,稳定山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

(3)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灾害。

(4)沟道逐渐淤平,形成矾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

谷坊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沟床下切冲刷。因此,在考虑沟段是否应该修建谷坊时首先应当研究该段沟道是否会发生下切冲刷作用。

2、拦沙坝

拦沙坝是以拦山洪及泥石流(荒溪)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防治泥沙灾害的挡拦建筑物。它是荒溪治理主要的沟道工程措施,坝高一般为 3~15m,在黄土区亦称泥坝。在水土流失地区沟道内修筑拦沙坝,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拦蓄(包括块石)免除泥沙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对河道的整治。

(2)提高坝址处的侵蚀基准,减缓了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了河床,并使流速和径流深减小,从而大大减小了水流的侵蚀能力。

(3)淤积物淤埋上游两岸坡脚,由于坡面比高降低,坡长减小,使坡面冲刷作用和岸坡崩塌减弱,最终趋于稳定,因沟道流水侵蚀作用而引起的沟岸滑坡,其剪出口往往位于坡脚附近。拦沙坝的淤积物掩埋了滑坡体剪出口,对滑坡运动产生阻力,促使滑坡稳定。

(4)拦沙坝在减少泥沙来源和拦蓄泥沙方面能起重大作用。拦沙坝将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堆积库内,可以使下游免遭泥石流危害。

(五)淤地坝工程

淤地坝系指在水土流失地区的沟道中兴建的滞洪、拦泥、淤地的坝工建筑物。其作用是调节径流泥沙,控制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少沟谷重力侵蚀,防止沟道水土流失,减轻下游河道及水库泥沙淤积,变荒沟为良田,改善生态环境。

一般淤地坝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个部分组成,溢洪道是排泄洪水建筑物,当淤地坝洪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放水建筑物多采用竖井式和卧管式,沟道常流水,库内清水等通过设备排泄到下游。反滤排水设备是为排入坝内地下水,防止坝地盐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而设置的。淤地坝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与水库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

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它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低,坝坡比较陡,对地质条件要求低,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篇章。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质量控制

(一)建立并完善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因为水土保持工程是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我国落实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所以保证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是保证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基于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针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实际特点,针对影响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因素建立具体的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体系,要求明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责任划分,要求负责各环节质量控制的有关职能部门,根据责任要求落实质量控制工作。

(二)加大监理工作力度

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监管是避免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随意性的有效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设备配置、技术等的制约和影响,监理不到位会使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因此,监理人员的监理工作,首先要求从工程设计阶段开始介入,有效督促工程设计者按要求严格执行;其次是,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者要按照施工图纸把各项工程落实到地块,对现场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并明确施工工序、设备来源、材料情况以及施工安排等;尔后针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采取有计划的措施安排,从而有效保障工程的有效进行。

(三)及时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一般而言,监理单位如果没有资金使用计划,将无法审核承包商的进度计划及进度款申请。因为审核承包商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款申请、现金流动计划是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的有力凭据。所以,要求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在初步设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后,就应立即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为审核承包商完成工程投资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潘庆海.水土流失导致的非安全问题与防治途径[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