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卓越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卓越课堂

卓越课堂范文1

一、卓越课堂,起于情

“情”,由“竖心”和“青”组成。竖心:竖,站立、直立,不是趴着,也不是浑身有病的形态,是正能量;情的右旁是青,青:年轻,贴近青少年。这里的“情”可理解为以年轻人般积极向上的心态,贴近青少年的情感,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能量。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教育工作的执著和挚爱,体现在对学生真诚与热情的关爱,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它能焕发出巨大的感召力。卓越课堂,首先是教师课堂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师生间浓浓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情感的闸门在每一节课中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其次是以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点,以打动学生为切入点,精心设置教学情境、问题,突出探究、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情志。《十万个为什么》之所以能成为青少年学生的经典读物便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说智是一粒种子,那么情就是繁盛的根须,向记忆的深处,向生活的深处扎根;如果说智是幼苗,那么情,师生情感、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碰撞就是不可或缺的肥沃土壤。

二、卓越课堂,动于智

“智”由“知”与“日”组成。知者,了解、明白之意;日者,本意指太阳,或是指一种时间单位。在情智课堂里,“日”指时间,情智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等待;“日”为乾,指万物之本,引申为本源、最基本的道。知道了世间之道,是为智。智者,所知不仅为自然的基本道理,也明白人间人世的基本之道。

由此,从评价课堂实效的高低优劣角度,笔者把智育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智能、智慧。知识,死记硬背、反复操练,让学生知晓、明白相关的常识,在信息时代,已经越来越势微,教书匠也;智能,源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学工作者也;智慧,以智生情明志,智以载道,不仅传授自然的基本道理,课程潜移默化育人,更重于引领学生做人之道、教育家也。

实践体验是育人的重要途径,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知识过程构建生成是教学高效性的重要保障,同理同途——卓越课堂之卓越集中在一个字“动”。遵循知识、道德生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原则,通过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四种形态(展示进行交流、点拨实现提升、纠错进行落实、开放实现拓展),各自扮演好老师是导演、是促进者,学生是主角、是探索者的角色,学生的主动、探究、互动,还学生课堂时间、空间、话语权、展示机会,学生在充分的情境参与、问题探究、展示互动中思想、情感、智慧得以碰撞、互补、生长和升华。

三、卓越课堂,达于情智共生

2012年9月,重庆市教委颁布了“提质十项规定”,要求各区县教委和中小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而提质的关键在于课堂。好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在量上的聚集,还是知识在质上的体现,它是集知识、能力、情感、品德于一体的“高质”课堂。好的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达到学生情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

卓越课堂范文2

去年底,全国享有自主选拔选拔资格的高校都陆续公布了自己的自主选拔招生简章。记者注意到长安大学今年的招生简章和往年有了一些变化,就这些变化的内容,记者采访了长安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丁珊教授,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者:我们注意到,长安大学自主选拔招生简章是2012年12月27日的,时间较其他学校偏晚,请问个中缘由是什么?

丁珊:教育部2013年在自主选拔招生政策导向方面进行了部分调整,引导试点高校将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作为自主选拔的主要条件,着力减轻考生负担,杜绝自主选拔招生走向小高考。长安大学也对近年自主选拔招生的生源和学习就业情况进行了数据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进行了全校大范围的讨论,从生源定位、选拔标准、选拔方式、招生专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最终通过招生领导小组审议确立了2013年自主选拔招生简章。但网上报名时间从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28日结束,为期一个月,考试时间安排在3月3日,从时间和周期安排来讲并不晚,欢迎中学和高三毕业生关注报考。

记者:贵校2013年自主选拔招生简章中,写有“长安大学优秀生源基地中学,每校可推荐五名具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贵校均等地给予生源基地中学推荐名额,这种做法在享有自主选拔招生权的高校中也是不多见的,请问贵校这种安排是基于什么考量?

丁珊:今年虽然在简章中提出了“推荐中学范围和数量”,但这并不是自主选拔招生的核心问题,也不是唯一和必须的报名推荐条件,而是在以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为前提的考生自荐外留给优秀生源基地中学一些推荐自。我们相信这些对长安大学认可度较高的中学必然会认真履行推荐承诺,推荐好确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参加选拔考试。当然长安大学对优秀生源基地中学建设是开放的、长期的、动态的、相互的,我们非常欢迎那些希望申请长安大学自主选拔校荐的中学积极和我们联系,共同做好优秀学生的推荐和选拔工作。

记者:贵校2013年自主选拔招生增加了面试选拔。是不是面试选拔通过的学生就不需要参加笔试选拔了呢?什么样的学生能获得面试选拔的资格?

丁珊:长安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招生分为自选面试选拔和笔试选拔两种评价模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应试优势选择参加考试形式,这正是更大程度地承认人才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考试设计上讲,面试或笔试合格具有同等的效力。

我们严格控制可面试的人群数量,以保证在公平、规范、科学、效率的环境中选拔,确保面试过程管理到位,这样可能会客观限制面试申请者参加面试的机会,但确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面试申请者如未能获准面试,仍然可能获得笔试机会。从这一点讲,面试选拔的考生的“准入”条件会更高一些,尤其在创新成果和特长层次遴选方面会更加严苛。

所有获得选拔机会的考生网上报名表中会明确有审核为“同意参加面试选拔”或“同意参加笔试选拔”的意见,请申请考生注意 。

卓越课堂范文3

[关键词]精简 多元化 转变观念 更新思想

为顺应时代潮流,开拓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卓越课堂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我在领导的组织下正在探索和打造自己的卓越课堂。我身体力行,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上,整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就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精心准备精简教学内容

在备课时,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学环境,恰当选择教学素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层次性和灵活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力体现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建设多元化开放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开放性、多样化的课堂。建立课堂开放机制,举办课堂开放日,让广大家长、社会贤达等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新课改理念。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配合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时,把课堂向校外、社会延伸,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借助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到校授课,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通过课堂开放计划,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到卓越课堂教育体系中来。

三、服务和理解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需要尊重、理解和信任。班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我有时轻描淡写,有时郑重其事,但从不在班里公开批评学生。她们当中,有的可能已经经历了很多挨批,所以批评对她们来说无所谓。有的面子薄,当众批评伤了自尊也许会起反作用,破罐子破摔。所以我采取的办法是在班上就事论事,私下里“就人论人”, 尽量维护学生的尊严。学生都不喜欢老师给家长打小报告。想想也是,换我,我也不喜欢,再说家长都是鞭长莫及的,我解决不了,家长就更解决不了了,而且也显得自己无能,所以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我一般不跟家长说,有时反而说说学生好的表现,家长高兴学生高兴,还别说,我把她们往好里说,她们还更会朝我说的那样努力。每次谈话我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我会耐心听她们说,因势利导,让她们自己认识到错误而不是我一个人在那说教。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我会对她们的一些想法表示理解,对她们的言语表示信任。正因为我象朋友一样尊重理解信任她们,有学生在作文里写到遇到我这样一位老师而高兴。所以就连那几个调皮的学生都信服我也愿意听我的,愿意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四、转变从教观念更新教学思想

以前的教育方式是老师讲得多,而卓越课堂文化要以学生为主,老师做引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合理利用时间,课前早读、精讲练习、课中辅导和课后巩固,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导读力、问题解决力和训练能力。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契机,做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思想。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老师以“教”为主,而卓越课堂的改革需要老师在思想上由“教”向“学”方向转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自身的能力或理解解决不了时,教师再给予指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己学的能力。

创建卓越课堂,我丢弃高姿态。课堂上,教师丢弃教师唱主角的传统课堂模式,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模式。卓越课堂文化应从“生活、知识、求真、创新”四方面下功夫,让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其创造性。我认为,教师应有发展意识、反思意识、效率意识、特色意识。

五、创设民主和谐课堂环境

激励课堂文化应包括激励班级文化、激励教学文化、激励学习文化。他认为,激励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学生个性千差万别,自主发展自己的个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标志。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正是来自于正确平等地对待学生。学校未来将举办跨越式课题实验成果交流会,由实验教师上课、做讲座,渐渐引领全校教师一起用跨越式教学模式开启新型课堂文化下教学模式的变革之路。

六、改变传统评价方式

在教学评价上,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既重视学习能力提升,又关注学习情感和态度。加强学生日常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学生、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卢群,她在演讲中也反复强调,要多夸孩子,有孩子的父母要反复跟孩子说:“宝贝,你真棒”是啊,你对你的孩子越夸的多,你孩子的自信也越多,孩子的喜悦和自信时刻围绕在你的夸奖声中,他们对这世界的畏惧也就越少,他们的成长天空也就越广阔。他会在你的赏识中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和小朋友的合作和分享。

卓越课堂范文4

那么,如何来建构“卓越课堂”呢?本文从激活、优化、享受课堂这一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激活课堂

英国卓越课堂八条标准中的第二条,是能够高效地激发学生,并确保他们学得好;第三条,是教师具有出色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一贯地用来激发学生,并让其感受到学习中的挑战性。这两个“激发”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卓越课堂文化。其实,在初中语文课中,要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也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师不仅要充满热情更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上,把对阅读、对生活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趣,用语言、眼神、动作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充满真挚友谊的、难忘的一堂课。

郭诗乐在《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指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激情是教师对师爱的一种诠释,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会拥有满腔热情;激情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现,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拥有激情;激情更是教师的一种激越的心理情态,只有心情激越,才会有激情的自然表露。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广泛地收集资料,精心设计,将教案反复的雕琢,课件细细的品位;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可以在三尺讲台之上,引领学生泛舟学海,找寻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宝库;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可以在教育的时候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去处理问题,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激情。

二、优化课堂

黄家芝在《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生命课堂》(《池州师专学报》第21卷第1期)一文中认为: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必须做到的三个“关注”之一是:关注学生的情趣生活和情感体验。侧重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生命,体现教学的生本性。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式教学”是指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对象的特性。于漪老师说过:“要让学生走进语文,不是只听客观介绍,隔墙看花。”教师通过创设一种“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学习进入学习领域,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这种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它还让知识的学习不止、再停留于认识和理性的范畴,已经远远地向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扩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增长了知识,还让身心和人格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命体验,体验生命成长的历程;让学生探索世界、探索自我,体验生命的力量与意义。参与者的个体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所以课堂教学不应该只看作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应该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三、享受课堂

陶行知先生常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语文本身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首先应当合理运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才能真正让孩子享受课堂。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改编或扩充一些内容,提出一些生活化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探究的动机。从第一天踏上讲台起,笔者就告诉自己,“要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让所有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充满魅力的学科。12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语文教材,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以培养能力入手。

其次,“教学做”三者合一,主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陶行知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在语文课堂上自然要让学生得到不断实践,让孩子们从“做”中学。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多体验。学生体验语文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教学必须努力将学习贯通其生活领域,做到“教学做”三者合一,主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的魅力,体验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卓越课堂范文5

“整体感知,提问分解,点拨巩固”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追求教学的长期效果,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整体感知、提问分解、点拨巩固”教学方法的基本程序是:整体感知、提出问题、分解整体、点拨评讲、巩固消化。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流程是:课前学生预习时,先从章节内容的整体上感知本课时知识的框架结构;教师备课时把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成一些以“问题”方式呈现的“预案”,这样一节课的知识点将分为若干个“知识小块”。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个“知识小块”,先让学生练习,让他们在这一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经受挫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讲评点拨,

必要时予以及时强化,力求当堂巩固消化。如此小步回环,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

一、整体感知

课前,让学生在预习新课的时候,要求能大概罗列出本课时内容的知识条块,重点是什么,易错点是什么,批注出什么地方存在知识的疑惑,以检验预习效果。如,一个学生预习“绝对值”这一课时时,在预习本上列出了如下的“知识条块”:

重点知识:(1)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2)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3)0的绝对值是0。疑惑:(1)-[-(-6)]这种题该如何化简?(2)--3为什么不得+3?尽管这个学生重点知识表述得不是十分准确,但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一课时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提出问题

学生有了问题,学习才能主动。“提问激疑、分解整体、点拨解疑”是把选择问题作为教学的载体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方法能力的训练。

备课时,内容要精,思路要清,资料选择要合理。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吃透教材,尽量浓缩知识,提炼精华,问题不仅要求有目标性、关键性、全面性和层次性,而且要有整体性、思考性和情趣性。我们的目的是用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甚至提出一些非常规性问题,这样“提问激疑”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受挫反思

把“受挫反思”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从而增强“听”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增强“问”的欲望。同时,通过“挫折反思”,培养学生的意志、兴趣、动机等品质。比如,在学习代数式的值的大小关系时,我请学生先分组解决三个问题:(1)两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2)两式在实数范围内都有意义必须满足什么条件?(3)两式值的大小关系怎样?第一个问题学生思考后很快有了答案,但第二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就“碰壁”了,一部分学生认为有意义必须满足a>0,b>0;而少数学生认为,只要a、b同号二次根式就有意义。这样一部分学生就“受挫”了,就“碰壁”了。学生经过反思、讨论,教师略加点拨,学生明确条件后,全班达成了共识,第三个问题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四、讲评点拨

学生在反思中产生疑问后,迫切希望教师讲评点拨。这时的“讲评”,不是一般意义的讲解,而是有的放矢地点拨,要分清“详讲”和“略讲”,甚至可以“不讲”。讲评点拨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在讲解y=ax2+bx+c(a≠0)的图象和性质时,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由y=ax2(a≠0),y=ax2+c(a≠0),y=a(x+h)2(a≠0),y=a(x+h)2+k(a≠0)设置问题,教师层层设防、环环紧扣、步步为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由已知转向未知,由不会转向会。

五、巩固消化

卓越课堂范文6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卓越课堂 数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地掀起课程改革热潮,很多学校提出了构建“有效课堂”、“卓越课堂”、“实效课堂”和“卓越课堂”。什么是“卓越课堂”?那就是“按照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根本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师教学环境p教学内容p教学方法,打造最优化的课堂形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卓越课堂”呢?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卓越课堂”,就是树立构建“卓越课堂”的意识,以课改为契机,转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环境,构建新颖的课堂模式,以生为本,创新最优化的师生互动形式,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此,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就构建数学卓越课堂的尝试和探索谈谈体会。

一、以课改为契机,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构建“卓越课堂”的意识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而等到临近高考的时候,学生虽意识到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也有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补的东西太多,要想在短时间内把数学提高到高的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高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开始,就要抓紧各个阶段的学习,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2.培养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对期中期末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只要他们比原来有进步,就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构建和谐课堂,实现多元开放包容的教学模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建立起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为沟通架起一座桥梁。因此,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要有豁达宽广的心胸、博学儒雅的风范、诙谐乐观的情趣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喜欢上数学课,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

二、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为实现“卓越课堂”奠定基础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课前要精心备课,反复推敲,制定最优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实现“卓越课堂”奠定基础。

1.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要对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透彻地研究,对近几年课程改革趋势及数学知识点仔细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熟悉使用的教材,明确本学期甚至本学年的教学计划和任务,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有机整合教材内容,适当调整教材设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抓好备课、讲课、课后反思等每一个环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人,呼唤个性化教育。因此,备课前要找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突破口,并且反复比较和反思,力争精益求精。课堂上教态要自然、轻松、有亲和力,有感染力,教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三、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卓越课堂”

1.多使用鼓励性的课堂用语,增强教学亲和力。在平时教研活动中,我听过无数次数学课,有的活跃,有的沉闷;有的开始活跃,但越往后越沉闷……按理说,上这些公开课的老师都是经过了认真备课的,他们也在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但为什么会出现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呢?原因很多,据我分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课堂用语使用不恰当。因此,建议学生遇到困难、不能立即回答问题时,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同时也要面带微笑,期待学生的回答。当他终于答对时,教师要带着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向他表示祝贺,这样才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实归结起来很简单,就是让学生适当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此老师的课堂用语要激情,要有亲和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以生为本,重视动手操作教学。数学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有的课堂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剥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的课堂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太少,多媒体流于形式,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落实,能力很难提高。因此要科学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就要精讲多练,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多思考,多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教师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后却发现学生能学到手的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忽视学习的根本。因此,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培养,以及自学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数学卓越课堂,就要以课改为契机,树立构建“卓越课堂”的意识,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为实现“卓越课堂”奠定基础,转变教学理念,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卓越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2013(6).

[2]黄慰凤.心理学教学中对学生自我表现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23).

[3]张娟娟.构建数学卓越课堂,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J].黑龙江教育,2013(11).

上一篇方言笑话

下一篇养生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