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意产业园规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意产业园规划方案范文1
关键词:妈祖文化 海洋文化 现代家居广场
近年来,地产行业飞速发展,但是发展速度之快造就了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最近国家逐步出台了控制住宅产业发展的一些相关政策,这使得商业地产行业的竞争程度空前,家居、家具产业也飞速发展。为了改善购物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大型家具广场和家居生活广场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在这股商业地产的建设热潮中,其设计日趋科学化,但当中也涌现出了一些问题,怎么样能够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融入到家居广场和家具产业园的建筑与规划设计当中呢?
莆田,位于中国的东海之滨,福建省沿海福厦黄金海岸线中部,东与台湾隔海相望,西、南与泉州市接壤,北和福州市毗邻。是福建著名的侨乡和妈祖故乡,是妈祖的出生地和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尊为“海上女神”,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因此说莆田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莆田约535公里海岸线也使得海洋文化在人们的心目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广为流传。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那么广为莆田人民称颂的玛雅文化、海洋文化怎样更好的与现代商业设计进行充分的融合呢?下面将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一、项目规划:
图1:名耀(福建)家具工业园规划平面图
图2:名耀(福建)家具工业园规划鸟瞰效果图
本规划方案(如图1所示)秉承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本着以人为本、总体规划、功能完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旨在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舒适便利、充满文化气息的办公空间和购物天堂。总体规划空间层次丰富,研发展示中心形成了工业园的地标,像“海上女神”妈祖一样守护着敢于拼搏的名耀人(如图2所示),守望着享受购物乐趣的消费者。
1,合理利用基地形状,南北分区的布局方式来组织空间关系,南区为商业区,北区为办公及综合区,形成了一种俱佳的秩序感。
2, 入口空间采用具有强烈引导感的布局手法,把办公区以及综合区的人流、货流等与进入商业区的人流分开,形成了有组织、有秩序的交通流线。
3, 有效组织基地的交通关系,将南北两区的所有建筑,都能便捷的和道路发生联系。
4,商业区内部交通组织遵行便捷、高效、人机分离的原则,使商业人流和货流能方便到达各个店铺和商业场所而不产生交叉。
5,建筑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高效实用、干净利落。主要外部表皮采用石材和幕墙结合的处理手法,使得整个建筑干净统一、美观大气。
二、单栋建筑:
名耀家具研发展示中心
本项目位于涵港路与七号路交接的名耀家具工业园区内,建筑基地面积约2520m2,主体建筑十二层,高度约50m,总建筑面积约14660m2。方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本着整体规划、功能完善、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原则,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旨在建设一个环境优美、使用便利、功能齐全、充满时代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办公大楼。
图3:名耀家具研发展示中心效果图
建筑外观采用线性设计元素,通过玻璃与石材的一透一实(如图3所示)的平面宽窄交错,形成像海浪一样一清一浊的丰富的自然韵律,而中央的12楼作为家具工业园的地标,像“海上女神”妈祖一样看望守护着在商海中搏击海浪的人们,寓意着家具工业园在集团的细心呵护和守望下在商海中敢于拼搏,把握商机,占据家具行业的至高地位。
名耀家具艺术博览园
图4:名耀家具艺术博览园效果图
名耀家具艺术博览园位于涵港路与七号路交接的名耀家具工业园区内,建筑基地面积约11600m2,主体建筑三层,高度约17m,总建筑面积约32900m2。
本方案坚持以顾客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本着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旨在创造一个交通便利、舒适快捷、功能齐全的休闲购物天堂。建筑设计总体采用大海一样的“有容乃大”(如图4所示)的内凹弧形设计,凸显博览园开放、包容的风度和对消费者的开怀欢迎。建筑外观设计采用线性设计元素,内凹弧形的横向浅、深灰色涂料宽窄交错,形成像海浪一样的起起伏伏的节奏,而两侧的通过浅、深灰色涂料纵向交错(如图4所示),形成海浪一起一伏的自然韵律,同时建筑外观在总体上纵横交错的波浪(如图4所示),恰恰就像名耀人在竞争残酷的商海中把握商机,抢占莆田、福建的桥头堡和守望塔,在日益激烈的家具行业竞争中占领高地。
三、结语
随着国家对住宅产业的控制政策的出台,使得住宅地产业会更加激烈,进而家具产业和商业地产业的发展竞争定会愈加激烈,如何在家具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上融入地域文化,使产业园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进而给企业带来效益,使投资收益最大化,本文就名耀家具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与当地文化即海洋文化的融合做了一个探讨,以期为更多的设计师提供一个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曲金良. 海洋文化概论[M].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于志刚,丁玉柱. 海洋文化[M].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
李海波,2009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室内设计方向),获硕士学位; 室内设计师,室内建筑师;长期从事高档办公楼、酒店、商场、展厅及豪宅别墅、样板房设计。
创意产业园规划方案范文2
据称,在最早提倡创意产业概念的英国,到2001年全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1125亿英镑,占GDP的5%,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一直高扬“与世界接轨”旗帜的中国对此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2006年12月11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首届创意文化博览会,虽然这个博览会有些令人失望,几乎成了影视节目推介会,还有各种地方影视城、民俗文化等东西。不过,有一个亮点值得一提:2007年在北京东三环将诞生一个图片产业基地,叫做“竞园”。
“竞园”得名于主要创办人《竞报》,是一个集图片交易、拍摄制作、展览展示、创意设计、行业培训、版权保护、行业标准制定与、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本土图片产业基地,一个复合型的图片行业生态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基于图片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它以图片企业为核心,涵盖其上下游重要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视觉解决方案”。
据了解,竞园规划面积3.5万平方米,预计自身将直接吸纳2410人就业,预计年产值可达30亿元,上缴税收3000万元。
一个初级市场
摄影评论家鲍昆认为,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文化出现了视觉化的趋势。这就可能使广告创意也好、艺术品收藏也好,都更加关注摄影作品。根据美国图片协会(PACA)统计测算,2006年的全球图片行业实际交易总额约为30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中国的图片市场同样繁荣,全球第一大图片社盖蒂图像大中国区销售总监于力说,中国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因为中国很多的品牌正在走向国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提升自己品牌的推广力度。
中国不乏天才的摄影师,不乏优秀的图片作品,但是却缺乏一个成熟的图片流通市场,摄影师们大多是各自为战,作坊式运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执行总编柴继军说,中国缺乏中介机构,把市场需求信息告诉拍摄图片的生产者,同时又给市场提供更大的选择机会。
在这种矛盾之间,网络图片库开始出现。摄影师把自己的图片交给图片库来销售,图片库向市场推广。2000年6月中国最大的图片库之一Photocome成立。2005年,世界第二大图片企业Corbis和第一大的企业盖蒂先后进入中国市场。据了解,盖蒂在全球有17个创意分析员,在亚洲他们的创意分析员安排在中国和日本,这些分析员主要是做市场创意的分析、哪些图片卖得最好、价格最高、为什么等等。目前盖蒂在中国又推出了特约拍摄服务。
但是,问题开始逐一显现。众多的图片库一哄而上,图片库之间展开恶性竞争,导致图片销售价格被低估,甚至开始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这些都直接损害了优秀摄影师的利益。
批评者指出,由于中国的图片库从建立之初就不是将核心价值建立在摄影师之上,而是在图片的数量和价格上,这使得中国图片库与国际同行所具有的价值创造能力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另一种中介性质的形式是专业的影像画廊。这些专业的影像经营者广泛参加国内外画廊博览会,寻找可供的优秀图片资源,大部分都是销售给了国外懂行的人士作为收藏品。如北京的“百年印象” 摄影画廊。
2003年北京万德摄影器材行老板陈光俊听了朋友的一句话,“帮摄影师把作品卖出去,有了钱,这些摄影师还会回来买你的东西。”陈在北京著名的“798”租了间150平方米的旧厂房成立了“百年印象”摄影画廊,“百年印象”广泛参加国际摄影画廊博览会,推荐的摄影师作品到世界艺术市场,为摄影师策划和开办作品展览等等,按照国际惯例,画廊和摄影师五五分账。据了解,目前画廊已经开始盈利。
此外,还有图片拍卖会,不过也是刚刚起步,据了解,目前国内最好摄影师的作品拍卖均价仅相等于美国普通摄影师三五千美元的平均拍价。
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曾经有这样一幕,台上站着美国某著名摄影师协会的代表,台下的中国摄影师踊跃提问,他们都想知道如何通过这个协会将自己的照片卖到美国去,这家协会的代表只好无奈地回答,自己的机构是一个帮助摄影师提高摄影技巧交流摄影经验和心得的平台,而不是图片销售机构。
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徘徊
中国图片市场的不成熟不仅表现在缺乏中间流通环节,也体现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两端,艺术与商业之间不断产生矛盾冲突,市场的价值标准也相当杂乱。
在实践中,一般来说,商业性摄影作品的价格是由图片库之间的竞争来决定的,收藏级摄影作品的价格主要是由西方审美标准来决定的,少一部分是由图片中的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来决定,更少一部分作品会考虑到摄影师是谁这一重要因素。
自由摄影师吴家林的作品《时光》在华辰影像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3.3万元,他说:我认为东西方对影像的态度不一样,西方看影像本身,东方看重社会意义,我也听说这次拍卖有卖20万或30万的天价作品,但这些都是需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广受关注的“2006北京・影像专家见面会”曾经邀请了35位国际级影像专家,其中30位来自北美和欧洲,他们活跃在画廊、博物馆、艺术节、出版收藏等领域,都是国际影像艺术市场的一线人物,有着专业化职业背景和广泛的话语影响力。见面会从报名的近800位中国摄影师艺术家选出300人,允许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国际专家面前,等待他们的评价,获选的摄影师还将获得资格参加2008年休斯敦国际摄影节。
在现场,一位中国摄影师给自己的作品开出高价,而国外专家毫不客气的说:你这样做将面临在国际市场出局的危险。
创意产业园规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河流景观规划;景观都市主义;景观规划设计;长利涌湿地公园
Abstract:Riv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producing relatively profound influence on urban economic society, spatial patter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stom culture. Currently, the absence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caused that most rivers didn’t come to their full play and faced se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risis. Applying landscape urbanism to guid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can promote the joint development between rivers and cities. The specific idea is to break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thinking of constructing river landscape on both sides and to solve four problems of ecological safety, function compound, engineering landscape and urban culture involved with urban rivers from the overall aspect, systematic planning aspect and engineering design aspect.
Key words: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 landscape urbanism ;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 ; Changliyong Wetland Park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5)-11-57(7)
1 河流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
1.1 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
山水是城市空间格局的基底,河流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据统计,目前我国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流经绝对部分城镇。我国幅员广阔,南北地区河流在水文、水量、水位等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对城市发展中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文化民俗等方面具有共性影响。
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现有城市建设模式对城市河流的生态影响较大,以至多数城市河流失去了原本具有的作用与功能,比如缺乏监管的产业污水排放破坏了河流生境,高密度的河流护堤硬质铺张影响了水质的自我修复,擅自改变河流形态影响了汛期防洪要求,较多的滨河住宅开发侵占了公共岸线资源。
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是运用工程设计技术,综合解决河流所涉及的生态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休闲等综合问题,推进河流与城市共生发展。在日益注重“城市特色”、精神文明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需要突破传统的“唯工程论”思维,基于城市共生视角优化其工作思路与技术路线。本文在总结传统河流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上,引入景观都市主义概念,探析新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1.2 目前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普遍存在政府、开发企业和设计师对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多个不足之处。
一是重生态轻使用,导致河流与周边城市功能割裂。虽然在河流规划设计中满足生态安全是基本要求,但同时需要兼顾其游憩、文化、休闲、科普教育等相关因素;二是重使用轻生态,严重破坏河流生境。具体表现为对河流两侧用地功能的过度设计,融入了较多人工要素,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三是大量滨河住宅开发侵占河流防护绿地,有损城市河流防洪的整体性安全。城市河流沿线是土地经济价值较高的地方,部分用于防洪缓冲区的安全敏感地块被侵占;四是城市路网建设对河流生态保护造成影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需要有一定的完整性与连续性,规则性城市路网对河流的干扰较大;五是规划设计方法较为单一,构图过于图形化,忽视对城市河流的体验需求和文化特色塑造。
2 景观都市主义对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
2.1 景观都市主义的思想起源
景观都市主义的兴起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现代景观科学和生态科学对于人居环境营造的日益深入影响。在城市病与环境危机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以生态理念为主导的当代景观科学应运而生,并被人们作为应对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二是当代城市无序蔓延、城市边界模糊不清、城市肌理破碎使得一种“景观范式”被引入,对城市现象进行重新阅读和研究。这种“景观范式”是与注重个体形态的“建筑范式”相对立的,侧重各类要素的交叉作用和动态变化的过程,它突出弹性化的城市环境应随着时间推进而不断转变。
2. 2 景观都市主义的基本观点
2.2.1 城市空间的有机联系
景观都市主义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对进一步理解城市人工建设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将自然引入城市之中,根据不同城市特征进行设计,建造景观化城市,将景观城市化,城市景观化。
2.2.2 城市发展的时间梯度
景观都市主义从过程视角理解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强调规划过程的弹性与动态性。时间梯度是景观都市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同时间段的城市景观存在不同需求和特征,身处其中的人们获得不同的感受。景观都市主义关注这个变化过程中时间、空间和人们体验的互动关系。以时间的不确定性为原则,允许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进行自我修正、置换或者替代的可能性,规划设计则需要留有余地予以应对。
2.2.3 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景观都市主义认为,城市景观不是独立而空泛存在的,而应该具有文化、生态、情感等多方面意义,将景观作为阅读城市的窗口和媒介,将城市理解为一个生态系统。
2.3 景观都市主义对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
2.3.1 河流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与城市功能是互动统一的关系
河流是城市“图底”的重要构成部分,与其他开敞空间是统一的关系。城市内部河流承载了居民活动与休闲服务功能,与城市生活密不可分,加强河流与城市功能的互动与优化组合,可促进发挥安全、生态、景观、防灾等综合效益,是河流景观建设的基本目标。
2.3.2 景观设计与生态安全的融合,注重河流的生态功能
景观都市主义认为,景观应该具有复合型功能,其中生态功能是一个重要方面,将景观设计与生态要素结合,使得景观兼具游赏、文化和生态的复合功能。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优化组合河流景观要素,并引入新的成分建构新的景观格局。
2.3.3 人工建设要素的生态化和景观化
河流生态敏感性较大,且容易受到破坏,河流景观要以自然生态为主,弱化人工建设的干扰。景观都市主义强调设计的“景观性”,将自然过程作为设计形式,充分尊重场地的原始自然环境和生态价值,以场地的肌理及其演变规律为出发点,为设计师的创造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2.3.4 充分发掘河流景观的文化和体验价值
传统的河流景观设计大多基于功能使用导向,注重物质空间建设,对文化与体验感受重视不够。都市景观主义对城市河流的景观价值有了新的拓展,一是城市河流应具有传承城市文化,宣传正确生态价值观的文化教育意义,二是充分考虑身临其境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掘生态和景观上的体验价值。
2.3.5 基于生态优先原则,采取多样化的生态要素修复与保护策略
建设性破坏在目前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实践中是普遍现象,由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受损。景观都市主义以生态视角审视河流规划建设,运用生态策略并结合其他规划设计手段,应对工业化城市建设的种种弊病,积极推动城市转型。如洛杉矶河流复兴的总体规划,其目标就是重整废弃的景观,采用多种手段修复损坏严重的生态系统,使整个区域重新焕发活力。
3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改进思路
景观都市主义体现了系统化和综合化的设计思路,强调城市河流景观的生态、文化与社会意义。相对传统设计思路,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存在五个方面的改进:一是站在城市尺度对总体发展环境和需求进行研判,有利于将河流景观融入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之中;二是以河流景观与周边区域在生态、景观、功能的整体协调为原则,扩大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范围进行研究,不仅是依据上位规划和规划任务书要求;三是考虑河流与城市功能的互动,并结合公园内部的功能协同与功能分区,统筹确定河流沿岸功能与规模;四是采用概念方案与分系统方案,结合反馈的设计方法,形成最终方案,力求整体方案和局部系统的最优综合(图1);五是对河流沿岸的人工建筑要素采取生态技术方法,将其作为自然要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基础设施工程景观设计等。
3.2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对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改进思路,提出以下五个规划设计要点,具体包括:与城市功能融合的河流复合功能、以景观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景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与体验设计及生态修复与保护。
3.2.1 与城市融合的河流复合功能
借鉴景观都市主义关于城市空间有机联系的观点,将河流作为城市空间系统组成部分,与周边城市功能进行互动。从生态角度,河流是城市生态结构和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应加强河流与周边城市地段的生态联系;从文化角度,挖掘河流文化要素并在其设计中体现出来;从功能角度,建立河流周边开发地块的联系,提升周边的土地价值和环境品质。
3.2.2 以景观作为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是指由各种开敞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为动物迁徙和生态过程提供支撑,同时起到雨洪防护,改善水质,节约城市管理成本的作用。
3.2.3 景观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包括城市道路、铁路、桥梁、变电站、燃气站等等,而这些设施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对河流整体环境产生较大干扰,常见的如穿越湿地斑块的城市干道、为防洪需求建筑硬质护堤等。通过思考优化策略后发现,基础设施可作为一种公共活动空间和生态景观资源,与生态廊道、绿色通道、城市水系进行整合,统筹建设。景观都市主义将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有生命的综合的人造有机体系,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城市机器,从而减小基础设施对城市生态网络的冲击。
3.2.4 生态修复与保护
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河流生态的修复与保护是极为重要的,直接影响到河流生态效用和环境品质。首先是对已被破坏的河流生态进行修复或重建,将其生物特征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其次是规划管控方法创新,根据不同河流保护地段,设定不同程度的开发控制和活动管制。
3.2.5 文化与体验设计
城市河流两岸的景观体验与游憩功能对体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根据不同群体兴趣及情感诉求的个性,使其在一定区域获得良好的游憩体验。具体设计,包括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策划,引导游客与河流两岸景观的情感互动,增强游憩体验等。
3.3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通过探讨景观都市主义下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改进思路与基本要点,对传统“自上而下”式的线性规划路径进行反思,并运用系统规划方法优化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过程,具体涉及总体层面、系统规划层面以及工程设计层面。通过三个层次的规划设计工作,建立河流与城市共生发展关系,有效协调生态与经济、社会、休闲活动的联系,并通过具体工程设计予以落实。
3.3.1 总体层面优化内容
总体层面是基于城市视角论证河流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相关要素的联系,并指导后续两个层面的设计工作,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注重城市发展背景及区位分析,从扩大区域范围审视河流景观建设的目标,涉及城市结构优化,延续城市文脉精神等内容;二加强河流与周边区域的关系研究,分析周边区域在空间、功能、生态、交通上对河流景观的影响;三是基地现状与资源条件的研判,挖掘河流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并运用到具体设计中。如在对杭州西溪湿地资源的研判中,发现西溪湿地除了具有迷人的江南水乡和田园风光外,在历史上也曾是杭州著名的历史文化圣地,与西湖、西冷印社并称为“三西”名胜,是人文墨客常年驻足之地。在其设计过程中,以“梵、隐、俗、闲、野”的不同意境响应其景观内涵。
四是生态承载力的分析,以生态承载力的评估作为确定人工建设开发量和容纳人类活动强度的基础依据,加强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科学的合作;五是综合考虑河流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使用价值,避免规划目标与重点的单一、片面性;六是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方面,强调河流与周边区域的系统联系性,并与总体功能相互协调。
3.3.2 系统规划层面优化内容
系统规划层面内容是对总体层面内容的响应与落实。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系统规划是针对不同问题展开的具体设计工作,包括功能分区、生态安全、景观规划、交通规划四大方面。
功能分区。河流周边地块一般属于居住、商业商务、广场公园等功能用地,功能分区强调河流两侧地块在功能上高度混合,以此加强市民对滨水的利用,增加城市活力,并在整体上把控河流两侧建筑群体空间,变化有序的天际轮廓线,进退有度的滨水公共活动空间。
生态安全分为防洪安全、水系组织与岸线布局三个方面。防洪安全是河流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弱化防洪工程影响,需要结合水系组织与岸线布局进行同步考虑。水系组织规划指将水系置于城市整个绿地系统中考虑,通过水系及周边绿色空间的组织,优化,完善城市绿地布局。同时,规划范围内的水系应与周边水体尽量连通,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提高水体的流动性和净化能力,提升河流生态功能。岸线布局:目前河流驳岸设计中存在生态化不足的现象,岸线布局需要满足不同时期河流水位要求。作为生态交错区,岸线设计应充分发挥其“边缘效应”,尽可能多的创造丰富多样的生物栖息环境,同时尽量避免线型的道路对生态的隔离。在材料选择方面,尽量选用生态型的驳岸,减少混凝土等对生态影响较大的人工材料,使驳岸设计在满足防洪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更显得绿色和自然。
景观规划分为工程景观、公共空间与生态景观三个方面。工程景观是对河流范围内外基础设施的景观设计,比如跨河交通、高压走廊等,通过景观手法弱化基础设施对城市环境的干扰。公共空间是河流沿岸提供的活动场所,是自然与地域文化特色的载体。生态景观是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的进行景观环境设计。
交通规划包括综合交通规划、绿道系统规划、水上交通规划、交通景观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反映了道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与河流的关系;绿道系统规划是河流内部及其与外部联系的慢行交通系统,侧重非机动车与步行交通;水上交通规划需要融合城市整体水上交通系统,并结合城市旅游线路统筹考虑;交通景观规划是融化交通设施的景观干扰,属于工程景观范畴。
3.3.3 工程设计层面优化内容
工程设计是系统规划的具体落实,是指导河流两岸景观建设的具体技术文件,具体包括竖向设计,河流防洪工程和两岸驳岸工程设计,雨水排放与收集设计,植物配置设计,夜间灯光照明设计,公共服务设施与建设小品设计等六大方面。由于工程设计层面涉及具体设计规范内容,本文在此不具体展开。
4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肇庆新区长利涌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4.1 肇庆新区长利涌湿地公园概况
肇庆新区位于肇庆主城区东北部,肇庆高新区的西南部,处于主城区和高新区的发展轴线上。长利涌湿地公园位于肇庆新区西南(图2),规划范围为上游至九坑河水库大坝,下游至西江,流域长约9.7公里,总面积约756公顷,是肇庆新区中的主干水系(图3)。
4.2 长利涌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思路与要点
4.2.1 长利涌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思路
肇庆新区长利涌湿地公园规划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指导思想,首先面对的是“长利涌在肇庆新区发展中的地位”和“肇庆新区需要什么样的河流景观”的问题,通过对城市发展背景和基地现状解读,并综合类似地区的案例研究,从而确定长利涌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与基本定位。
在长利涌生态、景观、功能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将周边区域纳入研究范围进行统筹考虑,以此在功能上保持与周边商业、会展、居住、绿地功能的互动协调,加强内部与外部用地的关联性。最后,通过总体层面、系统规划层面与工程技术层面三个技术阶段的成果反馈与优化,形成最终成果。
4.2.2 长利涌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借用景观都市主义运用在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核心观点,肇庆新区长利涌湿地公园规划中提出五大设计理念,包括功能复合化、景观生态化、设施景观化、河流内涵化,以及生态安全化,并在各层面设计中予以落实。
功能复合化指长利涌两侧用地功能的多样性,联动城市发展;景观生态化是设计中强调景观的自然性和生态效益;设施景观化是运用景观和生态手法,将长利涌驳岸以及穿过基地的铁路、321国道、城市干道等进行景观化处理,使之与环境协调;河流内涵化主要是赋予河流公园文化主题,建设肇庆市生态文化展示窗口;生态安全化是本着最小化人工干扰原则,注重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构筑城市生态廊道。
4.3 长利涌湿地公园总体层面设计内容
将长利涌湿地公园项目纳入不同层次区域中分析,并站在城市发展视角研判本项目的规划需求与目标,即该项目成为继产业园区开发、居住新城开发之后的新的生态运营模式,是启动肇庆新区建设、贯穿低碳生态建设路线、打造珠三角城市湿地公园精品的核心项目。
其次,长利涌湿地公园应作用肇庆新区生态安全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领衔水雏天堂、长利涌堤防加固工程、砚阳湖、龙吟谷生态创意度假区、生态新城中央绿轴等多类市级重点项目与城市资源,合力构建肇庆新区生态格局,并以湿地公园建设作为契机,带动行政、居住、商业、旅游等城市功能的复合发展(图4)。因此,规划中理清长利涌湿地公园与周边项目的关系,通过湿地公园的“串、连、统、合”手法,形成肇庆新区的生态廊道构架(图5)。
其三,对长利涌湿地公园的生态现状进行全面评估,计算长利涌的生态承载力,以此为依据进行功能布局,体现景观都市主义的生态优先理念。最后,将长利涌作为连接两条城市功能轴的纽带,通过交通与活动空间形成长利涌多元功能水轴,打造“之”字形的规划结构(图6),使长利涌融入城市绿色空间结构,体现景观都市主义中的城市结构完善与生长动态过程理念。
4.4 长利涌湿地公园系统规划层面设计内容
长利涌湿地公园系统规划层面设工作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部分,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功能混合:长利涌湿地公园作为线性城市空间,需要充分考虑与相邻用地的功能协调关系,结合与其相邻的商务、会展、体育及商业用地,划分以动态为主题的滨水利用区,建设滨水商业带、滨水娱乐区、文化展示区和城市滨水景观带;根据“一轴三区”的总体规划结构,依次由滨水利用区、湿地调节区和生态保护区构成,形成三区轴串的生长型空间结构及景观序列(图7)。
4.4.1 生态安全规划
长利涌湿地公园的水体设计充分体现水网、开放空间和城市景观的生长特性。首先对区域水网进行整体分析,总结出长利涌水网生长发散型的特质,通过保护、调节、利用等措施调整优化整个水网系统,使之在肌理上体现出区域水网生长性的特点(图8)。并通过“节点―廊道―中心―廊道―节点”的分级手法设计,衔接、打通、融合周边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景观要素,使城市开敞空间和景观得以生长延续。
4.4.2 生态化和亲水性的驳岸设计
景观都市主义的景观视角和生态策略,对于目前城市湿地公园岸线设计中的人工化倾向,具有良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通过对长利涌水文条件的分析,设计中将驳岸处理形式分为自然原型、自然型和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多采用生态型的自然驳岸,充分体现生态化理念。
4.4.3 体现生态和文化功能的景观设计
结合周边功能以及滨水游览要素,长利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了12个生态文化景观节点,以水为轴形成生态景观带(图9),将长利涌打造成为肇庆市低碳生态示范基地,借助湿地自然景观塑造城市生态文化品牌。
4.4.4 以生态手段弱化负外部性的交通系统规划
长利涌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有三条铁路穿境而过,321国道也与铁路交错,乡道贯穿区域,交通系统对城市湿地生态的干扰不可避免,在景观都市主义指导下,以生态和景观手段弱化交通设施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4.5 长利涌湿地公园工程设计层面内容
长利涌湿地公园的工程设计中,采用了若干生态策略和景观设计手段,使人工化的工程设施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并使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最小化,增加湿地公园的景观效益。其中,重点处理防洪堤的生态安全问题:由于长利涌河床高于周边地势,形成“悬河”,因此防洪堤在达到防洪标准基础上采用岩石和生态护坡砖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固,确保砖内土体的表面保持稳定,不易流失,最大程度的保持土壤和水分,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生物链的完善。其它工程设计,包括长利涌及其周边地区的竖向设计、利用设计、公共服务设施与建筑小品设计、植物种植设计与夜间灯光照明设计等。
5 小结
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的服务对象直接面向城市人群,在发挥多种生态效益的同时,亦具有居民游憩、文化娱乐等多样化功能,是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忽视了日益复杂的城市系统对景观环境的要求,同时缺乏考虑河流自身的特点,因而在设计中常常出现重使用轻生态、构图过度人工化等问题。
景观都市主义源于对西方后工业化社会城市问题的应对,它提倡改变以建筑为城市建设元素的传统方式,强调把城市作为生态系统来考虑,突出景观作为城市空间联系的媒介作用,实现自然与人工的对话。景观都市主义对解决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此,提出了“总体层面――系统规划层面――工程设计层面”的改进建议。最后,以肇庆新区长利涌湿地公园为例,阐述景观都市主义指导下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实践应用,同时希望能为我国其他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思路与借鉴。
参考文献:
[1]James Corner. Landscape Urbanism//Mohsen Mostafavi and Ciro Najle.Landscape Urbanism:A manual for the Machinic Landscape[M].London:AA Publication,2004.
[2]Bélanger P.Landscape As Infrastructure[J].Landscape Journal, 2009,28(1):79-95.
[3](美)马克・特雷布.现代景观――一次批判性的回顾 [M].丁力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毕凌岚.城市生态系统空间形态与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翟俊.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景观城市[J],建筑学报,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