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范文1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课前准备

1.小黑板数块。2.课文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有许许多多迷人的胜地,今天我们跟着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到浙江的金华双龙洞去游玩,好吗?

2.介绍叶圣陶;文章选自《小记十篇》。

3.听课文朗读录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的认识与理解词语。

zhch唍gt抧sh乷w乶y俷yu俷

浙江呈现臀部稍微蜿蜒源头

(注意提醒:“浙呈稍”是翘舌音。)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⑴读后适当评议,着重纠正读音。

⑵出示思考题: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双龙洞?(游览)

②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③给课文分段。(六段)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用教师口述学生齐答的办法学完这一段。

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时间是在(四月十四日);游览地点是(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组词。

臀()稍()蜒()蜿()

臂()梢()蜓()婉()

端()甸()缓()抑()

瑞()句()援()仰()

3.多音字。

系j()x()调di刼()ti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的顺序)

2.作者分别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导入新课。

1.哪几小节是写作者在途中看到的景物。

2.指名计课文2-3节,思考:

⑴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⑵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3.逐题讲解,讨论:

⑴提问:①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山花树水)

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山盘曲而上

花多有精神㈠看到这种画面,作者心中的情绪怎样?(兴奋、愉快)

㈡指导用兴奋的语调读课文,特别要读好第二节最后一句。

水宽窄流连声音水为什么会这样变化?(随着山势)

⑵小结:在满山树木、花草山石的一片明艳中夹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并不时地发出不同的声响。这幅画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美)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溪流与双龙洞的关系。)

⑶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途中美丽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接着我们来到双龙洞洞口,看到了洞口以及外洞的情景: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⑴课文哪几句分别写了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⑵洞口与外洞分别有什么特点?

⑶从哪些词句反映这个特点?

2.逐一思考并讨论:洞口(板书宽)外洞(板书大)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从外洞到内洞的唯一通道是什么?(孔隙)

2.指名读第四段,思考:

⑴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分层:四层)

⑵孔隙有什么特点?

3.读后讨论:

⑴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

第一层发现孔隙第一句

第二层孔隙大小2一4

第三层进出孔隙5

第四层经过感受6一10

⑵孔隙有什么特点?(窄)课文是怎样写这个特点?

①“孔隙”指很小的洞。裂缝说明“窄小”。

②“小船”这个“小”字突出“窄小”。

③进洞方法正因为窄小才采用的。

④第四层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孔隙窄小?(贴)“贴”能不能换“躺”?为什么?(“贴”说明孔隙低得不能再低了。)还有“挤压、稍微、准会”是写什么?(感受)孔隙如此“窄小”,进洞的方法又是如此少见,所以作者感到怎样?(好奇)

3.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四层。

4.指导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填上合适的词。

()的映山红()的石钟乳()地流()地移动

3.造句。

时而……时而……时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说出去金华双龙洞路上、洞口、洞外有什么特点?

2.背诵课文第四段,并说说孔隙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五段。

进了内洞,作者看到内洞有什么特点?

1.指名读第五段,思考。

2.提问:

内洞有什么特点,找出有关词语。

①暗(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提着汽油灯只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②奇(各种各样的石钟乳石笋,还有双龙)

③深(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这里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点?(奇)课文怎样写内洞的奇?(洞顶的双龙、石钟乳和石笋)作者为什么写双龙?(点出了双龙的由来)石钟乳和石笋有什么特点?(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变化多端”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说明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越看越更加趣味无穷。)

3.小结。

三、学习第六段。

最后讲乘船出洞。作者为什么略写出洞呢?(重复)

四、总结全文。

1.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见闻,生动地描绘了洞中奇丽的景色。通过记叙表达了作者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研究写作方法:

①课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明线)

②课文中还有一条暗线是什么?请找出来,读一读。(板书:泉水)

(从深黑的石洞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

③小结:这两条线索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3.试着给课文列提纲。

①讨论。

②练习。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回答书后的问题。

板书设计:

8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业设计

一、抄写词语。

二、多义词:

端正进步

端上来十来进

两端进货

开端进工厂

三、造句。

无论……都……

时而……时而……时而……

四、填空。

1.本文在结构上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一条是。

记金华的双龙洞范文2

学了《记金华双龙洞》这篇课文以后,我非常想去金华双龙洞,刚好爸爸、妈妈要去金华的,我便央求他们带我去。

3月6日,我们冒着雨,开车沿着盘曲而上的公路来到了双龙洞。我们兴冲冲地买了票,来到了双龙洞口,却被告知由于雨太大了,洞被水淹了,不能乘着小船入洞。我有点失望,但我们还是走山路去冰壶洞,到半山腰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赶紧躲进亭子里。这时我看见树木好像浸在牛奶里一样浓浓的白雾里,真是“人在雾中游”。雨稍小了,我们继续登上山顶,来到了冰壶洞。还没入洞,我就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我迫不及待地跟着导游进入洞内,走了几步,就看见一条大瀑布从天而降,使我情不自禁地吟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听导游说,这是她在这上班以来,看见过的最大的瀑布。

出了双龙洞,我们又来到了桃源洞。桃源洞的景色真美呀,美得令人感到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洞里石钟乳从洞顶上挂下来,仿佛要掉下来一样。有些石笋从地上冒出来,形状千奇百怪,让人忍不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次来双龙洞,虽然没体验到乘小船入洞的感受,但我看到了从天而降的瀑布和千奇百怪的石钟乳和石笋,也算不枉此行,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双龙洞。

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晨

记金华的双龙洞范文3

炎暑时节,在金华,北山的游人一定不会少。

才入景区,那苍翠的绿意便倏然让人觉着几分清凉。入口处横卧着一块大石,上面刻着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其实,这篇选到小学课本里的游记并非原文,而是删减后的文字,他原本写的是《记金华的两个岩洞》,除了双龙,还描述了冰壶景色,后半部分大多略去了,但读来仍觉朴素亲切,久不能忘。

弯过一座爬满青藤的矮桥,忽见一道清泉从鱼嘴形的岩石口冲出,哗哗地跃进桥边的小池。池水清亮,池边的石头缝里,几条青绿的枝子挣出来,水灵灵的。

往上走十来级台阶,又见一个水池,更大,颜色也更深一些。几个小孩子开心地嬉闹着,赤着足,拿着小网兜往水里网小鱼小虾;也有几个,站在池边石头上,弯下身,往水枪里灌水,然后,随便朝着对面射击。水珠远远跃过来,多半被周遭的水杉、奇松、古樟高高低低的枝叶挡了,只偶尔落几颗到我们这些毫无防备的游人身上,一颗颗水珠,是那样的清凉。看着他们笑,看着他们调皮,不由得感叹,时光不能够载我回去!

网兜和水枪,路旁的小摊贩那儿均有售,小摊上还小堆小堆码着一些青皮的小橘、粉红的水蜜桃、带着一枝枝青柄的莲蓬,边上置一小炉,炉里生着火,煮着玉米,走到近前,便觉得香气扑鼻。

在经过的道旁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冽,只一两尺深,落在井底的硬币一枚枚清晰可见,水面上倒映着枝叶的影子,连着井壁上满布的青苔,绿意丛丛,有些像杭州的虎跑。

在林间行了十来分钟,随处可闻水的清音,及至看见那座单拱的小石桥及桥下磊磊的涧石,已然到了双龙洞口,才知道,那些澄澈的水,皆是从双龙洞的洞口潺而出的。

瞻仰了洞口两边岩壁上的青龙和黄龙,赏玩过一些古今书法家的题刻,我们进入外洞,如在一瞬入了清凉的秋。

外洞很宽敞,却并不深,只能走上三十余米,就被一块巨大的岩石阻住了去路。岩石是悬空的,其下有清泉,岩底仅离水面一尺左右,由两条约四米长的小舟一左一右,接了游人进去,空船出来,再接了一船游人进去,再空船出来,因是电动索道,所以频率极快。一条小船一次可载四人,这边两个,那边两个,躺好了,船就簌簌地往里,穿过岩下的通道往内洞去。虽然快捷,但因为游人众多,也排着长队,轮到我们上船的时候,一位姑娘等不及,挤进来,我们这一边便躺了三个,虽然是挤下了,但其中的一个就只能侧转身体,她面朝着我歉意地笑了笑,我接了她的笑,也就原谅了她的唐突。

船开始往里,头顶的岩石挨得那么近,就在离眼睛仅十厘米的上方,略一抬手,就够到了,岩壁光滑冰凉。

一眨眼间,就到了内洞,顿时被那种清爽的寒气包裹,脸、额、胳膊,出来的肌肤,没有一寸不觉着寒,不禁拿手搓了搓胳膊。往四处瞧,初始觉得有些暗,等适应了洞内的光线后,一切皆历历在目起来。洞里很宽敞,曲曲折折望不到头。钟乳石和石笋遍布,有些地方,装着有颜色的灯,灯光映在石壁上,就像四处泼洒了浓重的水彩。导游指给我们看洞口上方岩壁上一条青龙、一条黄龙,两龙中间的“晴雨石”――据说,这块石头能预测洞外的天气,洞外晴朗,石上就是干的,若遇上雨天,石上就布满水滴,从不会错,这真是有些神奇,也不知是什么原理;而这边,大大小小的光头罗汉站着、蹲着、随意席地而坐,从上到下,有好几十个,妙趣横生,就叫“罗汉堂”。赏玩了一会儿,便往更深里去。后来,又看了好些景致,像“仙人帐” “金华火腿”“烤鸭”……这些岩石有些往上长,有些往下长,往下长的叫石钟乳,往上长的叫石笋,有些已经长成一个形状了,有些还什么都不像。这些石头,从远古时起一直到现在,曾在漠漠的黑暗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一丝丝积淀、改变,终被我们这些来往如蚁的人见到,也算得是一种奇缘吧。

大概是掉了一会儿队的缘故,我并没有见到当年郁达夫游双龙洞时所赞的“盆景小瀑布”,也未见唐宋人的题名石刻。在昏暗的洞中行走,随处可见清澈的水滴从顶上滴落,随处可见水流从崖壁的石缝间流下。有时虽然不能见它们的影踪,但是,那种汩汩潺潺泠泠的天籁始终在耳际环绕,不知来处,不知所终。

沿着石级盘曲而行,忽宽忽窄,约摸二十来分钟,见道旁竖着一块蓝色的小牌,上面写着“往前60米就是冰壶洞”,原来是到了与双龙洞相通的另一个洞了。此时,地势开始往上,水声渐渐大起来,时缓时急,时呜时咽,清凌凌的水流灌满走道边的小沟,沟中小石历历可见。

导游说,再往上攀个七八十级台阶,就可以看到瀑布了。果然,不多久,一挂瀑布现在眼前。看过许多处的瀑布,雁荡山的大龙湫、诸暨的五泄瀑、仙居的飞天瀑……皆是在山间林木深处,还从未在洞中见过。那瀑流从二十多米高的岩顶湍急地顺着倾斜的石壁轰隆隆下来,底下没有潭,流入石板下,遁迹潜形了,只有水声在洞内回荡不绝。

我们在这里歇了歇脚,看游人三三两两站在一起合影,听不清他们的笑声和说话声。只逗留一会儿,又扶着石栏杆继续往上,不多会儿,又见到一挂气势更大的。从洞顶飞泻而出,直接跌入漆黑的深涧,声如巨雷,凉风阵阵,雨雾蒙蒙,像凌空挂开了一道帘幕。上面有一个平台,几个姑娘正在此合影,灯光从那边照过来,将她们婀娜的影子映在水帘上,长发、裙摆影影绰绰,像在播放一场水幕电影,令人惊奇。

瀑旁有郭沫若所题的“冰壶洞”三个红色大字,据我所知,他不曾进过洞里,这三个字应该是请他写了,再临摹上去的吧,不得而知。

再往上,便到冰壶洞洞口了。出来,依旧是人间最热的七月,人还站在洞口,就已开始恋念那洞中的清凉。看着四处散落的衣着洁净的游人,不禁起了些感慨:明代徐霞客进双龙洞游览时,只能 “解衣放在盆中,赤身下水,推盆而进”;70余年前郁达夫先生游历金华山的时候、50余年前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山的时候,洞内还是一团漆黑,得由着工人提着汽油灯照……而且,那会儿,双龙洞和冰壶洞没有相通,游完双龙洞,得重新出洞,然后从冰壶洞的洞口进去,从上往下走,因为路没修好,只能“以长绳系住腰际,滑跌着前行”,才下到半道便“跌得全身都是烂泥沙渍”――这是何等的艰难,哪里像现在的我们游得那样松快喜悦。才不过隔了这些年,一切竟然这样大不相同!

傍晚时分,我们沿着日间所行的路往上,在金华山半山腰的一个小饭店吃饭。

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正拿着一把芦苇扎成的扫帚在门口扫落叶,小辫儿一晃一晃的,突然看见我们这许多人,居然害羞地把扫帚扔了,咚咚咚跑回屋子里去,她母亲唤她也不出来。

知道我们要来,店家早在门口支好了两张桌子。我们一坐下,菜就上来了,一盘蕨菜,一盘煮花生,一盘清水螺蛳,一盘豆腐皮,一盘炒山鸡,一盘竹笋,一盘野猪肉……

幕天席地,我们享受着清香的美食,看山与山夹角里的天空,几朵絮状的轻云慢慢地飘。近旁的林子里,藤萝野花缠绕,野草野灌木毛茸茸的,还有宽叶的美人蕉、青幽的古藤,高大的樟树伸着枝条,浅的浓的绿将周围的世界填满。被它们遮着,我们看不见山下的旷野、盘绕的山路及微波粼粼的湖水,就像被大山抱在怀里,舒心自在。蝉声一阵一阵,它唱它们的,我们说我们的,直到那几朵轻云消失不见,天色渐渐成了墨蓝,然后闪出一颗一颗的星。

在这里,我头一次吃到了金华山上特产的西瓜,与我平素见的那种溜圆的瓜截然不同,竟是长方形的,咬一口,沙甜无比。

记金华的双龙洞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手段 兴趣

我国的教育机制在不断地变革,教育成为了中国现在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学语文更要教好,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对语文的兴趣。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其他学科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语文素养。要想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需要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展现语文的艺术性,让同学们爱上语文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语文兴趣爱好很重要,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玩乐。更多的兴趣爱好的激发来自于同学们通过学习语文后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学到东西,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才会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加强兴趣培养,有兴趣才会产生更大的动力,有动力才会好好的去学习。小学生语文的教育不仅对以后他们语文成绩的取得非常关键,而且对于他们的人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现在的教学手段,让同学们去感受课文中的内容,体会与语文中的艺术美。例如我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庭》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出示金华的双龙洞的实景图,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由得想进一步了解金华的双龙洞:双龙洞在哪儿呢?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金华的双龙洞看一看、走一走呢?在学生连连的赞叹声中,在学生好奇的追问中,老师再开始新课的教学。这样生动巧妙地导入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以“实”导学

语文课必须做语文自家的事,以“语文的方式”走“语文的路”。如教学《花钟》时,有位教师采用的是这样的方法。他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进行了改动。

教学片段

(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

师: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

生:“开了”一词用得太多了。

生:“开了、开了”太单调了,有点烦。

生:“什么花开了、什么花开了”,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

师: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生:“不是”)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

生:写牵牛花用了“吹起”。

生:写蔷薇花用了“绽开”

生:写睡莲花开了是“醒来”..

・・・・・・・

师:请挑选其中一句反复读,并抓住这些关键词想象一下花的样子。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

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

(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哎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用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

师:是啊,正是作者精炼而准确的用词,让我们欣赏到了这么美的花,它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老师接着再出示一组花儿开放的时间,让学生试着写。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使学生学会恰当的用词。也更深的感悟到课文中作者的用词的精确。

三、 注重互动,鼓励探究。

好的教学经验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发散同学们的思维,让同学们不断地创新。对于教学工作者要不断的推陈出新让同学们爱上语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才是关键。这就要老师更好的引导和指引。

总之,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丰富的语文课堂需要的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能结出累累的硕果!对于同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坚持,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希望教学工作者时时处处想着培养同学的创能力,学生创新思维的获得离不开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语文课堂的艺术性,提高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更有趣味。

参考文献:

记金华的双龙洞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 “五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我认为如下“五味”是当今小学语文课应具有的特征。

一、语文味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因此,应打造具有“语文味”的课堂。什么是“语文味”?包括文学、构思、形象、哲学、意境、情趣等,也就是语文的文学韵味。要想让小学语文课有“语文味”,就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领会语言文字之美,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另外,小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围绕“语文本体”,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即“怎么写”,就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承载这些内容。

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如教学《金子》,我一开始就提问:彼得最后找到金子了吗?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思维说出彼得是怎样找到金子的。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总结“真金”是什么,创作小诗《我有一个梦想》。这样的课学生学得很有滋味。

二、人情味

《新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因此,一节好的小学语文课应该使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具有生命活力地学习。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体验,再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师产生共鸣,这样课堂就会充满“人情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有“人情味”,主要包含三层意味:一是要有情趣;二是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三是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如教学《爱如茉莉》,文章语言很朴实,满含着父母之间深深的爱。我采用声情并茂、入情入境的朗读方式,创设一种温馨的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与文本及作者产生情感的交汇。领会父母之间的关爱像茉莉一样,虽淡雅,却沁人肺腑,让人感动。在学完课文后,我和他们谈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更富有“人情味”,语文课才更有效率。

三、书卷味

小学语文课堂还要有点“书卷味”。语文学习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内化过程。教师的文学修养和学生的文学素养都凸显了语文课堂的“书卷味”。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浸润心灵,启迪智慧;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常常灵光闪现、灵气勃发;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和宽阔的视野。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营造溢满书卷味的课堂氛围,让书香充溢学生的心田;要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积累、背诵优秀诗文、篇章,并养成圈点、批注、摘抄、给课文补白的读书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文能力。

《安塞腰鼓》结尾:“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我设计了在耳畔前加上“响彻”一词,让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学生讨论后认为这一句话是写腰鼓演奏停止之后,人们还沉浸在富有激情与生命力的表演中,久久未回过神来的情景。而“响彻”写出了声音的清晰响亮,破坏了作者精心设计的腰鼓表演停止后宁静悠远的意境。这样一添词,学生很快就体会到散文简洁的语言下隐含的深厚内涵。

四、儿童味

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学习、运用母语的教育。要在小学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我们就必须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儿童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必须还儿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在“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主要写了“我”去金华游览双龙洞的所见所闻,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双龙洞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喜爱双龙洞的心情,赞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时我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确定教学重点,理解“好奇”、“仰卧”、“稍微”时,让学生扮演游客或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亲身体验进入孔隙的滋味,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五、自主味

语文课的“自主味”,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并能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自主味”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凸显自身的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在教学中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努力做到: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成为出色的演员,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内容情境中。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小学语文课堂不是秀场,流光溢彩、满目繁花本不该属于它,让我们洗尽铅华,用小学语文课的“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儿童味、自主味”感染每个孩子,让孩子喜欢上小学语文课,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起自觉学习语文的信心,从而不断发扬光大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9.

[2]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6.

记金华的双龙洞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活力课堂;轻负高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强化以人为本,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智慧得以激扬,情感获得绽放,思想得到充实,使语文教学真正走一条轻负高质、目标全面达成的优质之路,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强化学科联系,开创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语文与其他诸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课文中总能找到其他学科的痕迹,同样,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能寻觅到语文的踪影。因此,我们教师在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时应充分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走出以本唯本的羁绊,精心构建语文课程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建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压抑单调,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以美激趣,强化感性认知

学习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教师除了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强化感情朗读之外,还必须从感性中让学生认识双龙洞,从而很好地激发、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因而,教师在学生充分熟读文本后,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双龙洞的优美景色,以美激情,以境激趣,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充分感悟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以乐激情,激荡情感体验

孔夫子曾闻《韶》,沉浸其中,竟“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确能激荡我们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和无限遐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把握这种艺术形式,来激荡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长江之歌》这首现代诗时,导入新课时,创设音乐氛围,播放这首歌曲,顿时教室中荡漾起激情澎湃的旋律,学生在这气势磅礴、宏伟博大的音乐中心思神驰,情感得以撩拨,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科融合,厚实知识积累

例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时,课前就让学生查阅自然、科学等书籍,了解海洋的各种知识,上课时交流。这样就能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范围中认识海洋、热爱海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前瞻地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借得西湖一池水,画出南阳三重春。”如能借得其他学科的五彩之丝,怎么不能织就出语文教学的缤纷之花呢?

二、吸纳课外知识,拓展语文学习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课外书、电视、网络……。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可以研究的内容,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文,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一些课外阅读作品,边阅读边做好读书笔记。可以适时组织交流阅读心得,每个月召开一次班级交流会,看谁读得多、读得透,评出优秀小读者,每学期结合课文推荐诵读十几本(篇)名著、诗词等,长期坚持将会极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联系社会生活,丰富语文实践活动资源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时,语文课就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学生就有兴趣和动力。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教学要注意营造学习环境,为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合作学习创设宽松民主及充分支持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应用多种手段,营造贴近生活的氛围,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知识,让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愉快地进行学习。

(二)采用民主化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要面对生活实际,使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我们就必须在这其中努力架设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生活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懂得获得知识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让学生与生活直接对话,与文章对话,与作者直接交流,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三)开展多样化的语文训练

上一篇干部培训

下一篇乡村美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