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作文300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父母的爱作文300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父母的爱作文300字

父母的爱作文300字范文1

我母亲虽然脾气十分暴躁,但是,她十分疼爱我这个女儿。当我生病时,母亲和父亲一直围着我团团转,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一会儿这个安慰我,一会儿那个安慰我。我像国宝一样,被他们看护着。一天,我在幼儿园里发了高烧,老师一边哭一边说:“你烧坏了头脑,那……那可麻烦了!”

我的爸爸、妈妈接到消息后,坐上的士赶来带我去医院看病。我的嘴巴开始不听使唤了:“我没有事,请你们放心吧!”“哪能马虎呀!”他们俩焦急地说……

我在医院里打点滴,爸爸妈妈焦急地说:“好点了吗?要不要吃点东西,我这就去买!”

父母的爱作文300字范文2

Though today is not thanksgiving day, i still want to tell you i love you and thank you for what you've done for me.

I know you are not successful people, but you give me lots of love. i know you love me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in the world. i know you spend lots of time and money on me. how can i return the love to you? i am deeply touched. sometimes i argue with you and make you angry and sad, but you always smile to me. you never change your love to me.when something worries me, you always make me laugh. you play pingpong with me and tell me funny stories. though i am very busy with my homework, i never feel stressed. i lead a happy life because of your love.

Believe me, i will try my best to be a successful person and let you be proud of me in the future. i love you!

Lots of love

父母的爱作文300字范文3

我热爱我们的班级集体,是老师的好帮手。作为班干部,我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集体主义观念,时时处处起好表率作用。我无论当班干部还是学校大队委员,都能团结同学、踏踏实实地为同学服务,积极肯干,任劳任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周围的同学,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赖和肯定。特别是在大祥实验一小的时候,我“手拉手”帮助一年级的进城农民子弟周谨。虽然她家里条件不差,我把我不能穿了而质量好的衣服送给她。我们一起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去年上学期,周谨不小心摔一跤,右手不幸骨折,被打上了石膏,在家休学半个多月。我担当起了辅导周谨自学的任务,有时还把当老师的妈妈拉去一块帮助她。在我们的帮助下,周谨期末考试取得了数学96分,语文100分的好成绩。这学期,周谨帮家到上海去住了,我们还经常通电话。

XX年下学期,我转学到中河街小学。在市小记者协会、关工委开展的“传帮带”活动中,我帮助了岳鑫蕾、曾玺、谢稳、梁雅岚四位同学加入了邵阳市小记者协会,并帮助其中这些同学在《邵阳晚报》发表文章共5篇,被市小记者协会评为“杰出小记者”,成为全市2位获得“传帮带”活动一等奖的小记者之一。

我自我要求严格,是父母的好孩子。我虽是独生女,却不做“小公主”,能严格要求自己,礼貌待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思想品质较好。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不讲究吃穿,不与他人攀比;热爱劳动,积极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强自立,日常生活琐事总是自己完成,学习、生活不用老师、家长操心,遇到困难,总是自己想办法克服,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喜欢读书、写作,常在新华书店看书,并办理了借阅证,有时间就多读一些好书,加强阅读理解,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写作能力。家人和同学也都十分喜爱读书,因此,我有很好的读书氛围。通过读书,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的作文多次发表于《邵阳晚报》,并发动其他同学参加小记协,踊跃投稿。到目前已经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书的委屈》、《我为什么不能写钢笔字》、《院子里的春天》、《竞选》、《白云生处外公家》、《挑战》等作品共9篇。

我的爱好也很广泛,我喜欢打乒乓球、排球,是排球队的队员。我还会画画、游泳、跳舞、弹钢琴、弹琵琶。我今年7月,我还通过了 琵琶3级考试,并且获得了“优秀”成绩。

父母的爱作文300字范文4

【关键词】作文 课外练笔 源头活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82-01

对于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于教师来说,作文也难教。“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用来形容作文教学再贴切不过了。

问学生为什么觉得作文难写,很多人说不知道写什么,没东西可写,每天生活“就那样”,一点都不新鲜。问题是,真的是这样吗?是生活里缺少美,还是缺少发现?看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什么”是比“怎么写”更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其苛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就把作文练好,老师就把作文教好,不如再多花一些时间在课外,去帮助学生寻找源头活水,写好课外练笔。

一、无不可写,贵在发现

相较课堂作文而言,课外练笔的特点在于自由灵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应付。学生初写练笔还比较生疏,完全不作任何要求的自由练笔反而让他们手足无措,因此刚起头时教师要做好引导,适当命题。

大部分学生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比较固定和模式化,但只要处处留心,善于发现,就会从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不平淡之处。校园里的桂花开了,一场雨打落了树叶,早上有同学迟到了,课间的音乐换了,老师推荐了一本好看的书,放学路上的行人归心似箭……这些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只要用心观察,都无一不可写,无一不值得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事事物物,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感情者,均可为文题之材料。”学生怎样才能将这些写进练笔,首要在于教师的善于引导,了解学生的生活,与他们感同身受,选择他们感兴趣、有话说的题目;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导引,学生自己能变得兴趣饶富,主动接触外物,发现生活。

于是刚开始写作练笔时,我布置了如《放学路上》这样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很能考量学生用心的题目,意在提醒他们去观察、发现自己以前可能忽视了的风景。有个学生独辟蹊径,写的是出了校门看到迎面而来接孩子的大波家长,小作者从他们的穿着打扮、神色举止猜测他们来之前可能在哪里,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并借此反省了自己平时对父母的疏忽和冷淡。对生活怀抱一颗敏感的心,才能有所发现和体悟。

二、文不在长,贵在求真

名家汪曾祺在《钓人的孩子》里写抗战时期昆明大西门外:“米市、菜市、肉市。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焖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 短短不到40个字,几乎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就勾勒了一幅昆明街市全景图,凝练、简远,极具画感和生活的质感。可见好文不在长。

因此,对于一周两到三次的练笔我只设定了一个300字的,其余字数下限,学生有感而发,撷取心动的一刹那,有话多说,无话少说。但多说绝不是编造故事,或套用作文选。练笔贵在真实,一是经历真实,或观察周至,不说假话;二是感情真实,不无病。一个人与你擦肩而过,如果不留心观察,即使你们曾有过交集,彼此其实也不相关涉;如果你留心观察,在心头起了波澜,并及时捕捉这瞬间,哪怕只是寥寥数笔,至少证明你在用心生活,也增加了练笔的机会。

有个男生在练笔《一场虚惊》里,写了上自习课时有外班女生找他,班上无聊的男生借机起哄;谁知女生告诉他年级组长在找他,他以为自己犯了错,忐忑慌张地找到年级组长,却被告知他是家长会上被表扬的同学,要补拍照片。短短357个字,写得一波三折,耐人寻味,特别是在结尾,他写道:“我长舒了一口气,在回教室的路上,我觉得走路都带飘了。”不是亲身经历的人,怕是很难形容这种细致入微的感觉变化。

三、各抒己见,贵在思辨

学生的生活面应该扩大,练笔的命题取材也应该广博。不只学校、家庭琐事,就是社会、国家乃至世界大事,只要学生对此有所触及、有所思考,皆可命题。新时代的学生不应封闭自我,将内心与外界隔膜,阅历得广,才能明白得多,思考得深,才会不盲从,不附和。因而教师可以借助练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张扬思辨精神。此时的练笔就可作为学生各抒已见、发出自己独特声音的平台。

2011年南京为了建地铁砍掉了沿线的许多梧桐树,爱树的市民纷纷抗议,发起了“拯救南京梧桐”的活动,我要求学生在练笔中谈谈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在交给我的练笔中,有学生查证出很多梧桐自民国时期就存在了,是文化的一部分,他忧心忡忡地问道:“砍掉梧桐,我们拿什么来证明我们南京是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呢?”有学生写他自小就在梧桐树荫下穿梭来去,梧桐树根深蒂固在他每天的生活里,砍掉的话他会“很心痛”。还有学生说,他家就在未来的地铁线上,虽然舍不得梧桐,但是有了地铁以后出行就很方便了,上学也不怕迟到了,所以觉得还是好事。这种种观点,虽略显稚嫩,却都能言之成理,闪着独立思考的火花,很是难能可贵。于是我请学生以自己的练笔为基础,继续搜集材料,采集风景,形成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汇报展示中实现了思维的交流碰撞,收获良多。

用心生活,才会有真实深厚的情思;有了情思便动手写出来,久而久之,练笔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你的作文素材就来自于这平时的积累和沉淀,找到了源头活水,还怕作文写不好吗?办法总比困难多。

父母的爱作文300字范文5

是呀,与语文相伴多年,只有那些经典的生动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才能永留心底。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个道出:“此乃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的心无城府、有勇无谋的项羽;那位“以手指叩门‘儿寒乎?欲食乎?’”的母亲;身处社会底层,贫困却“哑着嗓子悄悄地问别人:‘你还有钱吗?’”的老王。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电影《城南旧事》借助一个小女孩的瞳孔凝视种种风物人情,拨动了千万人的心灵弦索,鸣响了“大美”之音,至今令人怀想。

是的,是细节让行文如此美丽,这些微小的细节,可以让读者逼真的体察到人物的心理、情感的变化。

高中语文老师,为什么不能解放一下高中少男少女的天真可爱的眸子呢?让这些高中小友们,写出更多更好的记叙文,写出更多更好的经典细节呢?完全可以在大胆想象基础上对一些生活细节概括提炼。进而打动读者包括阅卷老师的心。

高中生的细节描写还需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原则,才能让行文真正美丽起来。

一、可信性原则

可信,就是细节描写必须符合当时的环境、氛围,必须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底蕴,虽然骆冬青教授说 记叙文不需像小学生那样要写真人真事,但它的细节必须是生活的提炼概括,符合生活的真实,惟其真实可信才能动人。

如2014江苏优秀作文《青春万岁》片段: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爸妈关于那个时代排球的记忆就十分真实可信,写得十分精彩,富有感人的力量。再如:

那是一双长满着老年斑的手,大拇指指甲很长,从中间裂开了,泛着微黄。手指泛黑,干瘪、粗糙,手指关节处全是深深的裂痕,裂痕旁围着一圈又一圈的老茧。手上没有一丝血色,我想枯树枝也不过如此吧。

我不由得握紧这双手,这双为我挡下了太多风雨的老手。

这段写爸爸的手的细节,符合爸爸作为家里主劳力的身份,很有表现力,真实可信,读来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但那些为了造势、为了煽情、为了突出表现而写的不切实际的细节只会让作文面目可憎,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

由于两棵树相隔太近,影响了彼此的生长,奶奶砍掉了其中的一棵,说道:“其实,生活时常是忙碌的,人们总是不愿意舍弃过去的一切,在纷杂繁乱的生活里丢失生活的真谛……”

写奶奶说的这番话的细节很有文学色彩,但不符合奶奶的身份,显得就很不真实,给人太假的感觉。

其实,当我们材料枯竭,心中无物时,你企图用虚张声势的虚构来填满你的稿纸时,你的作文已失去了一半的魅力。

作文尚真。只求你真实记录你的生活细节,真实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你无须虚构,自能动人,成功的细节必将成就美丽之文的。

二、相关性原则

细节不是孤立的存在的,生活中的细节很多,是不是只要观察到的细节就都具有描摹的价值,都会给作文增色呢?当然不是,它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应与文章相关联相协调相融合才能出彩的。例如:

又到了8月30日,交学费的日子。 妹妹把早已做好的暑假作业很整齐地放在桌子上,伸了个长长的懒腰,打了个悠长的哈欠,捋了捋额前的刘海。然而没有钱交学费,看着别的孩子雀跃着去学校,我和妹妹忍不住站在窗边哭泣。父亲一言不发,他的脸色灰暗得像一片腌菜叶子。我们哽咽着催父亲去借钱。父亲去了很长时间,回来依旧两手空空。月底借钱总是难的,何况是我们这样穷的人家。(《父亲与酒》)

文段写妹妹伸懒腰、打哈欠、捋刘海一系列动作细节,与整个文章主题不搭,这篇文章表现的是家境困难中父亲坚忍不屈的性格,而妹妹此时此刻动作却有些悠闲,显得很不协调,不相关。

请再看题目为《坚持》的学生作文片段:

听到广播点到我的名字,我走上了跑道。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位参加1500米比赛的男生,今天我穿着带条纹的蓝色紧身短裤。班长特地为我借来42码的跑鞋,这双跑鞋是鲜艳的橙色,从鞋后根延伸着两条天蓝色的线条缠绕着伸向前方。鞋底是柔软的灰色,鞋钉是闪亮的银白色,踩进塑胶跑道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穿着这双跑鞋踏上了起跑线,我不知道,迎接我的将是什么样的挑战。

这段文字中有关鞋子的细节描写详细,但与所要表达的坚持这一主题,显然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的细节就不具有描写的价值了。

而同样是写“坚持” 长跑的下面这篇作文,细节描写则能较好的表达主题。

起跑了,我劲头十足,轻松地领跑着,一边跑还一边回头看其他的对手;第二圈,我清晰地感觉到汗水流出来了。我努力地调整气息,又给自己打气:坚持啊。汗水汇成小溪,在脊背上急速地流动,一如一只在脊背上快速奔跑的蚂蚁。慢慢地,我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不知由何物操纵,双腿一味地机械摆动着,脚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样,不知深浅,我全身开始酸痛起来。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我的头也开始云山雾罩起来,第四圈真的跑完了吗?这最后300米怎么比前面1200米还要长?我的心快跳出喉咙,四肢发麻,喉咙冒火。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我要一步步把当年那个耻辱的绰号跑在身后!于是,我跑啊跑啊,汗水由一条条小溪汇成江河,偶尔一滴飞入眼睛,顿时酸涩得眼睛一阵火辣辣的疼痛。

“汗水汇成小溪,在皮肤的沟壑中穿流”“ 汗水由一条条小溪汇成江河,偶尔一滴飞入眼睛,顿时酸涩得眼睛一阵火辣辣的疼痛”同样是写汗水,一是通过肤觉感受到从皮肤上流下来的汗水,很贴切生动,二是写汗水流进眼睛的感受,这些细节,都是人常能体会到的,写得真切,再现了长跑过程中作者经受的磨练,在磨练中学会了坚持,明白了坚持的意义。无疑,这是极为有用、极为成功的细节描写。再如:

老爸从木厨里拿出紫黑色的酒葫芦,嘿嘿笑道:“今天高兴,喝一口。”只见他小心地打开拴在葫芦口的布条,拧开塞子,对着葫芦口深吸一口气,一脸迷醉,连眼角的鱼尾纹都舒展开了。紧贴着杯口缓缓倒了那么一两酒,塞上塞子前还不忘记用舌尖舔舔葫芦。我知道老爸的口水又要在里头封存一个多月了。老爸举起小酒杯,靠近嘴唇小小地抿一口,微眯着眼,嘴不时地咂几下,见我在旁边直勾勾地看,笑道:“想喝?不给!小鬼喝什么酒!”“我早就成年了,什么小鬼!谁稀罕你的口水!”(《父亲与酒》)

这个文段则通过老爸的动作、神态、语言把他对酒的迷醉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让人过目难忘。这样的细节描写虽然其他人可能没有捕捉到,但读来都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能得到读者强烈的认同。

三、独特性原则

细节是微小的,最鲜明、最足以体现特征的文字,是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才捕捉到的,是别人所没有想到的。如果大家都想到了,也就不称其为好细节了。

如2014江苏优秀作文《青春的那些事》一文:

果不其然。“小雨!”我听到了什么声音,好像是谁的磨牙声。好吧,我知道了,是小雅嘴里发出的。然后,一阵尘埃扬起,“咳咳……”班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起哄的声音。猛的一声“疼”的叫声,盖过了全班的喧哗。我们都为小雨感到可怜。因为小雅爱发如命,谁敢碰她的头发,那相当于要了她的命啊,所以小雨此番不备,惨遭小雅的毒手。幸好,我只是光说而没做,不然有报应,那个“疼”下回将从我嘴里发出。唉,幸好啊幸好!”

你看:你们疯啊,闹啊,笑啊,哭啊,调皮啊,捣蛋啊,简直把学校甚至连街坊都给掀翻天啦!这是多么火热、美丽、令人神往的青春啊!当然只有中学生才有这样的生活场景,独特而可信,其感染力不言自明。

不成功的细节描写,重要的一条原因往往是流于俗套,写天气如“乌云低垂,北风呜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写人物如“脸红得像苹果”“水灵灵的一双大眼睛”等等。细节要想动人,就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来,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有独特个性的细节不是照搬照抄、人云亦云地学来的,而是自己通过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得来的。2011年江苏卷优秀作文《忧与爱(车站送别)》开头的环境描写“阒寂的夜因都市的幽光显得富有层次感。晚风擦过树叶,将这一切悄然拉得天宽地阔。”这样的描写就显得很有个性。同样是写江南水乡,写古镇风物,许多人笔下都是那不变的“人家尽枕河”“千年石板路”“灰瓦白墙”,而2013年江苏优秀文《寻找适宜的环境》一文写箍桶老人将他的铺子迁得更远时这样描写古镇:“小镇是个古镇,青砖灰瓦,淙淙流水,静谧安恬得如一只温顺的猫,眯着眼走在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里。”同样的景物风情,在作者的笔下却有了与众不同的风味个性,独特的体验,细腻的笔触,让这里的环境描写生动可爱。这样的细节描写,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体悟。

为了写好细节,我们要养成关注生活,观察细节的习惯。在观察事物时,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尤其要注意,我们在观察事物时要用心捕足能鲜明体现人事特性的细节,而不是浮于表象,抓不住重点。比如,同样是观察一棵树,要求看出树的生长特点,有的人只看到绿色的树叶、灰色的树干,只停留在表面上,写不出有价值的细节;更有的人看到的是树枝上的鸟巢与树根上落下的鸟粪,完全则偏离了要观察的事物的属性本身。

四、生动性原则

细节传情,真情动人。有人说,好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动人的故事,而是生动传神的细节。这些细节虽然是我们以独到的慧眼发掘的,但是描摹出来必须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这样的细节才是动人的细节。好的记叙文因细节饱满而生动,使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

如2014江苏优秀作文《不朽的青春》一文:

还记得,我们一起减肥。“肿么办?我又肿啦!”……谁都不想用运动减肥法,斟酌了三秒钟,都双手赞成食物减肥法。于是抛弃了主食,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水果以及零食。结果,可想而知,瘪下去的没有人,只有钱包,人都吃肿啦。

文段别有风采,不拘一格,新的修辞,新的节奏,新的色调,诚可谓“千红万紫进军来”。实实在在写得特别有滋有味。

再如2012年江苏考生的《忧与爱(两个母亲)》中写奶奶与姑姑的对话:

母女俩就侃开了,基本是姑妈在说公司的情况以及表哥昨天如何通电话……姑妈说得激动起来便手舞足蹈,奶奶只平静地听着,好像并不专心听姑妈说话,深灰色的眼睛在姑妈脸上到处打量,似乎在数脸上多了几条皱纹,头上添了多少白发。

这本是一个对话的场面,作者重点用细节来刻画了奶奶专注于对姑姑的打量上,而没有去认真听工作上的事,出神入化地表现了作为一个母亲的奶奶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关注,深沉地表现了母爱的主题。母爱的情感谁都能体会到,写母爱的文字也太多太多,而作者捕捉到了这一个难得的细节,进行精细刻画,使奶奶的形象丰满圆润,使母爱的深情真挚可感。又如:

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

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在你面前低头弯腰……(徐德新《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父亲拉了一车菜,走了很远的路到了集上,而那人却只愿给3元,为了多卖点钱给我交学费,父亲坚持要5元,那人见讨价还价无效后,只得很不情愿的给了5元钱。这段细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父亲面对别人的羞辱,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愿儿子尊严受到践踏的心理,读来令人唏嘘,让人辛酸。

但有的情节虽然生动,却不是我们常见的,或者是不能引起我们美好情感的事物,我们最好不要去费笔墨仔细描绘了。比如有位同学的父亲是屠夫,他的父母每天一早四点多起床,烧水杀猪,每一天早晨都要在8点前把猪屠宰好并收拾妥当。他们辛勤劳作,换来了全家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能引起感情的共鸣的是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这里可写的细节很多,比如他写了父亲整天泡在水里的手在冬天皲裂的情形,写了母亲天天帮着收拾猪下水的浑身腥臊的气味和风吹雨打变皴黑的脸,都十分传神。但是文中一段对父亲杀猪过程的细节描写,虽然细致逼真,但血腥味太浓,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且与要表达的情感相离较远,这样的细节描写就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了。

父母的爱作文300字范文6

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似乎是数位少年作家的崭露头角,让人们开始注目“80后”的吧。“80后”,顾名思义,就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当人们眼中的“80后”还代表着浮躁和反叛时,这个词却在悄悄地与财富画上连接符号,一批极为年轻的财富新贵的出现似乎是一夜之间,同时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好孩子的传统印象。在中国商界,尤其是互联网界,一批“80后”正在悄悄与财富挂钩。眉眼间稚气未脱,却有着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财富。他们的所作所为总是被放大并呈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对他们的讨论似乎也一直没停过。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他们年纪轻轻,学历平平,职位高高,财富多多。面对这一现象,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如何认识呢?

[精彩片断及认识点选择]

一、“80后”的财富新贵榜

1.省略首席执行官。

上榜理由:从最初的个人网站到成立PCPOP,只用了两年。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一亿以上的身价,也不过短短4年。如今,泡泡网年营收入近2000万,利润1000万。取20倍的市盈率,市场价值2亿。

2.戴志康(25岁)

身份:康盛世界CEO

简介:1981年生,黑龙江人。追溯起来,小学五年级,戴志康已接触电脑。初中时,在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中编了第一本DOS程序书。2000年考入哈尔滨某大学。2001年,受电影论坛灵感启发,开发设计出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Discuz!,开始是免费给人使用。2003年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术,容纳能力是对手产品的好几倍,那些模版体系和数据结构到今天都是别人学习这种语言的必修技术。从此以后,Discuz!进入高速发展轨道,用户平均每月增加30%。

上榜理由:靠做软件起家,一边上学一边赚钱。2003年收入几万,2004年几十万,2005年几百万,Discuz!成为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2005年7月,收到几百万美金的风险投资,身价过亿。

3.省略和的特约撰稿人,2000年注册省略,网站正式命名:中关村男孩。2003年休学创业。

上榜理由:成立非常在线,做IT专业硬件。2004年,实现单月盈利。目前,身价上亿。

4.高燃(25岁)

身份:MySee总裁

简介:1981年生,湖南人。1998年中专毕业,半年后考上清华大学新闻系,后在《经济观察报》做了半年财经记者,还被报社评为当年最佳新记者。2003年,对财经、IT一窍不通的高燃经过8个月的记者生涯,凭着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进入IT界创业。MySee研发主管邓迪(高燃清华校友),使一部片子的视频直播成本从7元钱降到7分钱。2006年6月,两人合作将两家公司合并,专做视频直播的MySee由此诞生。

上榜理由:财经记者出身,投身IT业,一笔美国的风险投资使其公司身价上亿。

5.茅侃侃(23岁)

身份:北京爱航工业公司首席架构师兼首席执行官、Majoy总裁

简介:1983年生,北京人。初中文凭,2004年正式创业。自创Majoy项目──魔幻和欢乐的缩拼。与一国企老板合作,把电脑游戏搬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由真人来演绎电脑游戏。地址就在石景山区的雕塑公园内,大约有4万平方米的场地面积。

上榜理由:没有投入一分钱,仅仅凭他的创意和理念,取得了这个年收入15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将近20%的股份。如果运转正常,前景不可预测。

6.郑立(24岁)

身份:163888翻唱网CEO

简介:1982年生,重庆人。四川大学物理系专科,2002年创业。初期,十分艰苦。2003年,通过向用户收取60元的会员费实现盈利。2004年,《老鼠爱大米》在163888上首发。IDG注资。如今,163888拥有300多万注册会员、几百万翻唱和原创歌曲上传量、占有中国网络音乐总量的70%。成功推出多位网络歌手。

上榜理由:在互联网改变了音乐生产和传播方式后,首先意识到平民网络音乐的巨大商机。即将开始第二轮融资,有几百万美元或上千万美元,融资后的股份仍然最大。

二、“80后财富新生代”成才关键词

看了上面这几位“80后财富新生代”的榜文,亲爱的同学,我不知道你的内心深处是不是也掀起了层层涟漪。是呀,我们这些成年人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成才怎么这么容易呀?他们又是如何成才的?当这些浅层次的问题问过之后,我相信你又会问,“80后财富新生代”对我们这个时代将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应怎样面对这一话题?这里,请先看一看“80后财富新生代”成才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互联网

对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富翁来说,创业是一条艰难的路,成功也显得尤其漫长。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大学毕业后辛苦工作,摸爬滚打,一点点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他们与时代同步成长,无一例外,都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国有经济到私有经济的转变,每一次转变,对一个企业来说,处理不好就是致命的打击。而这些80后的新贵们,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挫折,就这样一帆风顺地过来了。因此,老一辈的富翁们,随便拿出一个阶段的创业史,都可以写成一本书。而80后富翁们的经历显然要简单许多、容易许多。

李想说:“我们这些人,前两年,还糊里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中间两年,睁开了眼,开始意识到‘方向’这个词;后两年,终于找到方向。这个过程,最多也就六年。”

的确,最多六年,还要除去混沌无知期。为何他们可以如此快速、便捷地达到目标,又把损失、失败降到最小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互联网。

只有互联网,才存在“零成本创业”一说。一跟网线、一台电脑、一个人,就构成了创业的基础。做出了产品,推广和营销的成本也几乎为零。这样,资本原始积累也就完成得相当快捷。这是任何一种传统企业模式所不可想象的。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往往更为快捷,足不出户,也可以“行天下路、读万卷书”。

[点击]

“善假于物”才是他们成才的关键,天天泡在网吧里未必能成为“80后富翁”。“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性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可是至理名言啊!

关键词二:高校教育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一年多似一年,工作一年比一年难找。然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一个传统的模式并没有被打破。几乎所有的人还是把上大学当做从小到大奋斗的目标,当成人生经历中值得骄傲的一段经历。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以后,又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放在考研、考博、出国留学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理念根深蒂固。

从小,我们只听说过国外一些富豪中途辍学、身价上亿的传奇故事,并且把他们仅仅当做故事来听。当我们知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同龄人中,居然有这样一批高中、初中毕业,或者中途辍学的亿万富翁时,我们被震撼了。

李想,高中毕业,茅侃侃、初中毕业……一个个所谓的成功人士居然都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学校教育。他们的出现,再次冲击了中国教育,关于中国高等学校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业、如何面临就业的压力等问题,又一次引发大争论。

当戴志康当年就读的大学邀请他去开讲座时,他婉言谢绝了。他说他不知道给他们讲什么,难道让学生向他学习,不上课,自己创业?李想也没有对大学完全否定,他不止一次说过,如果有机会,还要上学。

在现行教育体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提倡的决不是放弃大学教育,每个人都背着互联网去创业。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尽快找到自己,明白自己要什么,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相关资料链接]

知识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机械模仿的。

──戴志康

我年纪小,还难以做到通盘的权衡利弊,所以只要一个机会来了,别管好坏,就冲上去通通拿住。换一种环境,过一种体验,这不就是年轻人该干的事吗?

──茅侃侃

该犯的错误我们全都犯过。

──高燃

决断了就不去改变,犯错了也不后悔。

──戴志康

我们不希望有什么天才。没有从天而降的成功,每从跌倒里站起来一次,成功就近了一寸。也没有平白无故的威信,每正确一次,威信就增加一分。

――郑立

如果一件事情你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别人200%的回报。做事要认真。

──李想

[点击]

“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尽快找到自己,明白自己要什么,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这句话应该是上面这则精彩片断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高等教育没有错,但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呈现在国人面前才是关键。“清华学生刘海洋泼硫酸烧熊事件”我们不愿看到,“马家爵疯狂杀人事件”我们更不愿看到。

关键词三:家庭环境

难以想象,如果这些孩子生活在一个传统、保守的家庭里会怎样。不上大学了,在许多父母眼里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如果父母从着他们适应应试教育,如果父母不同意他们中途辍学,他们还会有今天吗?

戴志康的办公室立着一个空空的书架,“我不喜欢看书,我认为书是用来查的,不是用来翻的,我讨厌被动地接收信息,我喜欢从生活中掘取信息。”戴志康的学习与常人理解的不同,他既不靠学校也不靠书本,而是从生活的细节学习。经常和朋友聊天到凌晨的戴志康,从中“偷学”到不少东西。

“另外,我喜欢独立思考。只有独立的人才会坚强。当遇到看似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不独立的人马上想到的是寻求帮助。但在一个商业社会里如果没有利益的关联,没有人会帮你,你获得了别人帮助也就意味着自己商业利益的损失。”戴志康说,“再有,勇气和执著是创业必须的基本素质,而这两点独立的人很容易获得。”

戴志康把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归功于家庭教育,戴志康的父亲戴光在对记者总结他的教育方式时说,对孩子的培养不能限制得太死,要给孩子建议而不是命令,孩子觉得对的自然会采纳,要让他自己思考,不能给现成的答案,这样孩子才能有自信、有想法,不是一块只会跟着别人的木头。

“我觉得戴志康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就,是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大学里就有了自己的产品,他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别强,又有敢想敢干的冒险精神,还有就是这孩子是个踏踏实实干事的人,能容得下事、容得下人。”戴光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

无独有偶,李想同样来自一个环境宽松的家庭,他也把自己最重要的创业素质归结为“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强”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我小学时父母给的是命令,初中时给的是建议,高中时是从朋友的角度提出参考,到了高中以后就是信任了。父母给了我很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我基本没有受过什么束缚。”李想说。

戴志康说:“一个人长成什么样,父母绝对起决定性作用。”赵宁也说:“我的父亲从小把我当成哥们儿。”宽松的家庭环境,是他们成功的最初推动力。无一例外,这些80后富翁们的父母从来不进行严格的家教,而是尽力让他们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赵宁从小双亲离异,长期住在私立学校,“自己的一切事情都自己做主”。作为教师的祖辈和父辈从来都任着戴志康使性子,只要自己想干,就“不惜代价”。茅侃侃的家庭“从不拿学历和文凭当回事”,母亲告诉他,你自己的路,自己选。搞艺术的父母给予李想“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一件事情到了郑立这里,“能做成就做成,做不成,绝不会推给父母”……

[点击]

“知心姐姐”卢勤分析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时说:“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呢?

三、财富新贵引发了教育新思考

“因为出了我们这样一批人而在社会引起什么‘高等教育无用论’,纯属瞎扯。现实是大学里没有目标、随波逐流的人太多了,所以我们这样目标明确并坚持下来的人才显现出来。”没有上过大学的李想如是说。

李想坦言,没有上大学的确是自己的遗憾,因为人生中缺少了一份体验。“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大学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所。但相对于上学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目标和方向。”

李想把现在的大学生分为两类:毕业后可以挑单位的和毕业后“海投”简历也找不到工作的。并解释说凡是可以挑单位的学生,绝对是从大一起就有明确的目标并一直为之努力。现在很多大学生或者是迷茫,或者虽有目标,但一遇到困难,就‘喜新厌旧’,常立志而不立长志。”(没有否定“高等教育”并不是说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没有问题。)

上了重点大学却半路“逃跑”的戴志康这样看待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我考通信专业时本来以为会学到数字通信,接触到一些大型的交换机,结果到大三才学到收音机原理,大四才学了黑白电视机原理。大学的课程设置太落后于时代,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太脱节。”(“大四才学了黑白电视机原理”真是对我们高等教育的有力讽刺。)

本身就是大学教授的戴光坦言,现在大学课程设置的确存在滞后问题。“虽然现在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但很多老师和高校管理者的思维主要还停留在精英教育上。精英教育是细线条的,什么都要讲到,是培养理论家的,而大众教育是粗线条的,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应该多一些应用性的东西。”(空间就是宽容,空间就是创新时代的到来。)

清华大学科技园副主任、被誉为清华“创业之父“的罗建北认为,像戴志康、李想这样的人,在现在的大学体系中很难培养出来,因为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很难把创业所需的一些素质加入到教学中,“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教育就是一对矛盾,因为你要学生多了解社会,从而发现市场的需求和商机,这都需要时间来实践,那考试怎么办?”(解决了这一矛盾之时,就是我们创新教育到来之时。)

[相关链接]

“80后财富新生代”仿佛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怪”现象,但认真思考又会觉得这是对我们现行教育制度的一大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为了让上面的思考更深入一些,我又选了下面的材料,希望对大家的思考有所帮助──

1.构建创新文化是当务之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表示,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大的特征表现在教育上。中国教育以老师为主,以“灌输式”方法为特征,追求知识的全面、完整、连贯,使学生的知识宽、厚、实。他认为,在人类发展初期,文化积累还很有限,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尽可能快速、全面地掌握知识,这有效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但近代以后,中国的教育渐渐落后。因而中国文化必须改革,如此才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他分析,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民族文化创新的要求。新时代知识量的急剧增加,意味着学生一辈子都难以学成通才,因而只能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会给学生增加负担,而无法发展全面素质。中国文化在教育方面造成的后果是,很多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丧失了好奇心,失去了探索、追求的兴趣,从大学毕业后,表现为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差。

朱清时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自我学习,课程设置也非常个性化。这种浓厚兴趣的导向,及在相对宽松环境下自主性的充分发挥,极大地发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能创造新的东西。

朱清时认为,单向式的教学需要改进。北京一位报社主编的女儿,曾写出“橡皮擦在纸上快乐地蹭着痒”这样鲜活的句子,然而,在学校上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课后,小姑娘作文中的灵动与鲜活逐渐消失,她与其他同学一样,追逐“假感想”、“套话”。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完全扼杀了下一代的创造力。

教育是民族的基业,一旦教育丧失了活力,民族的发展就会撞上时代的“南墙”。而当前的中国文化,已无法有效保护和导向教育体系内的创新。中国文化应与时俱进,应该在保持本民族优点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点,发展出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适应当代技术特点的创新文化。

朱清时表示,我国的一些大学已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学分制,但是灌输式教学仍然普遍存在。它们已经不适应时代的特点,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迫切需要改革。

[点击]

通过“80后财富新生代”这一“怪现象”和我们教育的一个又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以及朱清时校长的深刻分析,不难认识到:“尽快构建创新文化”时不我待。

2.如果郭沫若今天上中学,成绩难考进大学

朱清时校长认为,现在的教育功利性太强,一切只看成绩是非常浮躁的表现,这样的环境和土壤是无法培养大师的,甚至一些有可能成为大师的“苗子”也会被扼杀。

他举了一代大师郭沫若的例子,他说在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保存着两张郭老读中学时的成绩报告单。一张是郭老初中二年级的成绩:修身35分,算术100分,经学96分,几何85分,国文55分,植物78分,英语98分,生理98分,历史87分,图画35分,地理92分,体操85分。

另一张是郭老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成绩:试验80分,品行73分,作文90分,习字69分,英文88分,英语98分,地理75分,代数92分,几何97分,植物80分,图画67分,体操60分。

“从两张成绩单上看,郭沫若当时显然算不上优等生”,朱清时校长说,“第一张成绩均成绩79分,包括国文、图画在内的3门功课不及格,最差的仅35分。第二张成绩单上,图画、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绩如几何、代数、生理等比较优秀。不过,郭老后来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成了大诗人、大书法家、大考古学家,令那些信奉‘从小看到老’者大跌眼镜。”

“如果郭沫若在今天上中学,这样的成绩是难考进大学的,即使考上了,家长和学校也一定要他上理科。像郭老这棵大师苗子肯定会被‘善意’地扼杀了。”朱清时感叹今天没有培养大师的环境,同时又举出两个例子:考清华时,钱钟书数学只得了15分,而则得0分,如果是现在他们都不可能考上。钱伟长上清华时先读历史系,一年后要求转读理学院,学校同意他试读。这些大师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最近几十年我国教育界未培养出大师。

[点击]

多么鲜活、多么典型的事例啊!这让我想到了沈从文当年以小学毕业的身份被聘为西南联大教授的事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我的心声,我相信也是你的心声。

3.“谈创新人才培养不谈高考等于隔靴搔痒”

“谈创新人才培养不谈高考等于隔靴搔痒”,朱清时说,“高考时一分之差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它迫使学生集中全力应付要考试的那几门课程,全面素质教育无法实行。高考把学生的想象力扼杀完了,大学的学习过程又扼杀了一遍,等到大学毕业人就废了,然后又要他们去创新。”

朱清时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师的培养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高考导向的应试教育体制。现行的高考制度要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对于现行的高考制度的改革思路他提出:一方面,不能轻易废除考试。因为在目前的国情下,考试还是必要的,它仍然是社会上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法,而且是千百万农村和基层弱势群体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改革的是“一槌定终生”的考试方法。建议由各省市把高中阶段各门功课在学期末的考试改成统考,使高中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有更准确的可比性。然后高校招生时既依据全国统一高考的成绩,又依据学生的平时各科成绩(包括音、体、美和其它高考没有的学科)决定是否录取。开始试行时平时成绩占比重少些,待有经验和制度完善后再逐步增大平时成绩占的比重。

[点击]

这是一位教育家的思考,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也真切感受到现在高考给我们带来的束缚,也热切地希望素质教育的春天尽快到来,那时,快乐的不仅有我,更有可爱的同学们。

[以上材料参考文献]

1.《“80后”财富新生代引发教育争议》

2. 《财富新贵一夜崛起》(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6.6文/梁国胜)

3. 《对话80后财富新生代》(选自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4. 《从科教兴国看创新文化》(选自《科学时报》3月28日文/李爱华)

5. 《为什么我们没有大师》(选自中安在线2006-07-14)

【针刺文选编】

是谁“啃”断了中国的脊梁

金敏兴

如果你是一个80后,阅读本文前最好请先对号入座:

1.你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的工作,因怕苦怕累而索性躺在家中靠父母养活;

2.你大学毕业,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赋闲在家;

3.你是个幻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青年人,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从而变成了无业者;

4.你频频跳槽,跳来跳去,最后“跳”到无事可做;

5.你是个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

6.你嫌工作太累、太紧张,而自动离岗离职。

如果你符合上述六条中的其中一条,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跨入“啃老”一族啦!如果你不符合,更要恭喜你,你是个有志青年!

对于“啃老”族这个概念我是从一个电视节目里知道的。四川26岁的青年李国涛,好逸恶劳,不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只靠父母一共才1000元的退休金生活,还喜欢上网玩游戏,游手好闲。一天由于想去网吧却身无分文,伸手向父母要钱,母亲给了10元,他嫌不够,又伸手朝父亲要,父亲说啥不给,于是拿起菜刀,向老爹挥去,顷刻间血流如注......

四川青年李国涛不仅仅是个“啃老”族,他已经上升到“砍老”的至高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都说养儿能防老,如今老来须养儿。80后们有的崛起了,有的却开始啃老了。我想对那个啃老又砍老的畜生说:你还有人性吗!

再看看当今的年轻人结婚,楼房越来越堂皇,电器越来越时尚,婚礼越来越豪华,这些刚工作没几年,甚至是“挣一分花两分”的主儿,哪儿来那么多银子去摆谱?毫无疑问,都是仰仗父母一辈子积攒的那点血汗钱,啃得老爹老娘鲜血淋漓,苦不堪言,还强装笑脸。你在家看着等离子、液晶纯平数字电视,老爹老娘还看十几年前的21寸彩电;你开车游街闲逛,你老爹老娘去乘公交车;你去酒店装阔,你老爹老娘在家吃糠咽菜;你在酒吧迪厅里歌舞升平,你老爹老娘在家里独守清灯......

再看看一些大学生,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吃喝玩乐了,时尚前卫,出手阔绰,一掷千金,殊不知他是穷苦农民的儿子,此时他衣衫褴褛满脸车辙的老爹老娘正在烈日底下满脸汗水地修理地球。

当年的“小皇帝”,如今都出落成了“襁褓青年”;当年的独苗,如今长成了参天蒿草;当年的八九点钟的太阳,如今开始沐浴在父母黄昏的余晖下“啃老”。你们听说过“自古英雄出少年”吗?你们知道舍身炸碉堡的时候才19岁吗?你们知道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时候年仅14岁吗?

或许你们会说,那都是陈年烂谷子的事了,我们是21世纪的新新人类,我们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有爱我们的父母,有条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你们知道你们的父母是怎么过来的吗?20多年前每个月仅几十元的工资,将近90年代才看上彩色电视。生活好点了,你们不幸长大了,要上学,要找工作,要结婚,要生子,钱都让你们花掉了,给他们留下的只有一把老骨头,将来还要给你们带孩子,孩子大了要接送上学,洗衣做饭,直到油尽灯灭撒手西去,才能赢得你们几滴悔恨的泪!

我们的社会正向老龄化发展,你们这些“啃老”一族迟迟不能“断奶”,日渐年迈的父母又由谁来赡养?辛苦了一生的父母又如何度过晚年呢?

你们的父母都曾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日渐衰老、日渐佝偻的身躯,在你们蚂蚁般的啃食下被蚀空而轰然倒地!

给他们断奶吧,父母们,“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意义不在于此。你今天可怜他们,明天就没人来可怜你们了。“周瑜打黄盖”,只能断送80后一代的前程。

别再做“寄生虫”了,少爷小姐们!你们是未来中国的脊梁,你们今天这般“啃老”,中国还谈什么四个现代化,还谈什么崛起,还谈什么“”,还谈什么祖国统一。

已经啃断了父母的脊梁,不能再自断了脊梁。

已经自断了脊梁,却不能再断了中国的脊梁!

(选自《杂文选刊》2006年7月下半月)

【品读】

这是一个谁都不忍心看到的“怪”现象,当然也从一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教育中所缺失的东西。为什么80后一代出现这么多的“啃老族”?这是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给他们断奶吧,父母们,‘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意义不在于此。你们今天可怜他们,明天就没人来可怜你们了。‘周瑜打黄盖’,只能断送80后一代的前程。”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还是记住戴志康说的话吧:“一个人长成什么样,父母绝对起决定性作用。”当然80后一代也应该主动地从父母的怀抱中走出来。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