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谚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龙的谚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龙的谚语

龙的谚语范文1

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往。

龙下频主旱,多龙多旱。

龙游苍海虎归山。

龙多死靠不下雨,人多死靠不做活。

龙多搁起雨,子多搁死爷。

批龙鳞易,捋虎须难。

二月二,龙抬头。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龙虎交战,龟鳖受灾。

龙肝凤胆拢歹医。

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龙斗虎争,苦了小獐。

龙斗鱼损。

龙多旱,人多乱。

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不害其为宝。

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渊不两蛟。

积水成渊,蛟龙兴焉。

龙游凤舞,岁乐民喜。

龙之未升,与鱼鳖为伍;及其升天,鳞不可睹。

龙与蛇师为亲家。

龙血入地为琥珀。

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龙逢浅水遭虾戏,凤入深林被雀欺。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二月二,龙抬头。

龙下三泷,舟楫莫当。

龙行熟路。

龙眼识球,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云从龙,风从虎。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龙生龙, 凤生凤,老鼠养儿沿屋栋。

龙是龙,鳖是鳖,喇叭是铜锅是铁。

龙生一子混九江,老母猪子多尽吃糠。

龙行一步,草木皆舂。

龙行一步,鳖爬十年。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青山草木春。

龙虎相斗,鱼龟遭殃。

龙虎相斗,必有一伤。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龙一条胜过蚯蚓一畚箕。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二龙相斗,鱼鳖虾蟹受伤。

独龙难斗两头蛇。

龙的谚语范文2

关键词:紫金龙;宽果紫金龙;鉴别;比较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5-0066-04

紫金龙为罂粟科紫金龙属植物紫金龙[Dactylicapnos scandens(D.Don)Hutch]的干燥根,出自《云南中草药》[1],民族药名:串枝莲(临沧),川山七、豌豆跌打(大理)[2]。味苦辛,性凉。有阵痛、解痉、止血功能。用于胃痛、神经性头痛、牙痛、外伤肿痛、出血等[3]。现代临床研究表明紫金龙具有治疗外伤疼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等多种作用[4]。主产于四川西南部(冕宁)、云南西北部(德钦)、西部、中部至东南部,广西西部和东南部,生于海拔1100~3000m的林下、山坡、石缝或水沟边、低凹草地、沟谷。不丹、锡金、尼泊尔级印度阿萨姆、缅甸中部和中南半岛东部均有分布。宽果紫金龙为罂粟科紫金龙属植物宽果紫金龙[Dactylicapnos roylei(Hook.f.et Thoms.)Hutch].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洱源、丽江、中甸)、四川西部和,生于海拔1 500~2 800 m的林下,山坡灌丛、蕨类丛中或路边等。印度西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有分布[5]。民间广泛将宽果紫金龙当作紫金龙使用,但该药目前善无相关研究报道。故对二者进行生药学比较研究,拟在为鉴别紫金龙与宽果紫金龙及开发新药源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实验材料 实验药材紫金龙采自于玉溪新平,植物标本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鉴定为罂粟科紫金龙属植物紫金龙[Dactylicapnos scandens(D.Don)Hutch.];宽果紫金龙采自于大理漾濞,植物标本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鉴定为罂粟科紫金龙属植物宽果紫金龙[Dactylicapnos roylei(Hook.f.et Thoms.)Hutch.]。

乙醇、甲醇、石油醚、硫酸、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薄层色谱用硅胶板购自青岛海洋化工厂。

1.2 实验仪器 Nikon Eclipse 80i型高级研究用正置(明场微分干涉系统)生物数码摄影显微镜、DXM1200 超高品质显微摄影数码相机、Nikon D90 APS-C数码单反相机、数码恒温水浴锅HH-S、循环水真空泵SHZ-d(111)、T-1000型电子天平称、2F-20D暗箱式紫外分析仪等、TU-18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普析通用)。

2 实验方法

2.1 来源鉴别、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 观察原植物形态及药材实物,对其特征进行描述并拍摄图片。将药材制成石蜡切片、粉末制片等,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构造、细胞特征及内含物特征,拍摄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照片,并绘制横切面简图。

2.2 理化鉴别 将药材粗粉(过40目筛),制备成冷(热)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酸性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等供试品溶液,进行化学成分系统预实验,初步得出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并对主要成分进行薄层色谱比较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来源鉴别

3.1.1 植物来源 紫金龙为罂粟科植物紫金龙[Dactylicapnos scandens(D.Don)Hutch.]的干燥根。宽果紫金龙为罂粟科植物宽果紫金龙[Dactylicapnos roylei(Hook.f.et Thoms.)Hutch.]的干燥根。

3.1.2 植物形态比较 见表1、图1~2

3.4 理化鉴定

3.4.1 化学主要成分 据文献报道,紫金龙主要化学成分为:l-四氢巴马汀、d-异紫堇定、l-四氢非洲防己胺、普罗托品、d-紫堇定、巴马汀、药根碱及青藤碱[6]。经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表明:紫金龙和宽果紫金龙成分相似,都可能含有生物碱、有机酸及香豆素类等成分。

3.4.2 薄层色谱比较(见图9~10) 分别取粉末1 g,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浓缩,用10 mL容量瓶定容作为供试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上,以环己烷-丙酮-甲酸-氨水(1:1:2: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6 nm及368 nm紫外光下观察,点1为紫金龙,点2为宽果紫金龙。二者Rf值、斑点数量以及斑点颜色均相同。斑点颜色依次为:a、蓝色,b、淡紫色,c、红色,d、蓝色,e、淡黄色,f、橙红色,g、金黄色。

3.4.3 紫外光谱 分别称取紫金龙、宽果紫金龙各2.0 g,置25 mL容量瓶中加乙酸乙酯定容,冷浸72 h,取上清液适量,稀释5倍(2 mL10 mL),用TU-18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普析通用)200~400 nm扫描。结果表明紫金龙大约在208 nm(Amax)、284 nm处有吸收峰(见图13);宽果紫金龙大约在208 nm(Amax)、278 nm处有吸收峰(见图14)。两种药材吸收峰对比(见图15)可见,二者均在208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吸收峰形相似及吸收波长略有区别。

4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紫金龙及宽果紫金龙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鉴别进行初步研究比较,结果表明:

两者植物形态主要表现在花、果以及种子上的差异。药材性状中表面特征、颜色、断面颜色、直径大小等有一定区别,除品种间的区别外,还可能与产地以及生长年限有关。两者组织特征存在的差异,仅是宽果紫金龙皮层外侧含有石细胞,紫金龙则没有。故粉末特征中,宽果紫金龙也多了石细胞,而二者均有淀粉粒、纤维、导管,但在数量及形态上略有区别。这是否与生长基质、年限以及药材采收时间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经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及薄层色谱研究发现,二者成分类似;紫外光谱在相同参数下比较紫外吸收形相似,最大吸收波长相同,峰高及吸收波长略有区别,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紫金龙与宽果紫金龙理化鉴别的比较,初步证明其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为二者同时作为紫金龙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另外,其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上的区别又可作为二者的鉴别依据。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云南省药品鉴定所.中国民族药志[M].第一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07~510.

[2]黎光南.云南中药志[M].第一卷.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0: 510~511.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M].第二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52~55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第九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49~650.

[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三十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9~92.

龙的谚语范文3

2、安神定志:新鲜龙眼含有大量的铁、钾等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以治疗因贫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

3、养血安胎:新鲜龙眼含铁及维生素比较多,可减轻宫缩及下垂感,对于加速代谢的孕妇及胎儿的发育有利,具有安胎作用。

4、抗菌,抑制癌细胞:新鲜龙眼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龙的谚语范文4

关键词:听觉训练;激发兴趣;听写阅读;聋生语言

一、 坚持听觉训练,为聋生语言创造条件

尽管有些学生戴助听器以后,具有一定的听力,但仍需要有意识的继续训练他们的听觉功能,增强他们的听觉感受力,我经常对他们进行以下一些训练:

(1)听声音练习,提高学生对各种场所物体声的辨音能力。

(2)在课堂中,随时随地进行听与说的训练,在辨听训练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

(3)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家庭与学生的交往中让他们亲自体验,多去实践。家庭生活中的语言,往往是课本中所学不到的,因此让家长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与聋生进行语言交往,对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听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家庭两位一体,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对聋生进行听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二、创设情景,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语言,动作、实物、图片、电脑、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新的语言情景,有目的的把学生引入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中,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拓宽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一定的情景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环境条件和动力的源泉,和谐民主的气氛则是学生大胆进行语言表达的前提。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提出“教学合一”的原则,认为:“是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做,做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情景教学法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它能够让学生在创设情景中感受与体验生活。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与运用语言,培养语感,激发语言表达的兴趣。

(1)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能够以鲜明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聋生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器官,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印在脑海。使他们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深刻地体验作者的感情。

(2)情景教学符合聋生好奇、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在按照课文内容的情景表演中,学生常扮演文中的人物,兴致勃勃地模仿他们的言行、动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因此,对于聋生来说,首先要让他们有学习语文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走进课文,让课文进入学生的心里,从而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3)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利用一定的语言提示,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自主、活泼地开展语言交际,直接训练他们应对生活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由“创设情景”到“自由表达”的过程。要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乐于自由表达,善于自由表达,教师在创设情景后的教学,还应注意气氛的和谐性,建立平等、民主、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和谐气氛中,敢于并乐于把自己在课堂上看到和体验到的,用语言自由的表达出来。总的来说,情景教学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有情趣的形式,极大的激发了聋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积极性,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聋生的阅读能力很差,聋生学习汉语的过程犹如我们健全人学习外语一样。不同的是健全人还有一门汉语作基础,而聋人的基础语言――手语的词汇量贫乏,聋生学习汉语比健全人学习外语更为艰难。因此,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量是聋生提高书面语能力的基础。

(1)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训练中,我鼓励学生朗读大量的古诗、诗歌以及精彩的片段,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停顿,如何抑扬顿挫,甚至连四个声调我也耐心地给学生纠正。因为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我适时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把书本的静态图文变成动态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增强了他们视觉与听觉的感知能力。

(2)摘抄词汇、语句。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把他们认为精彩的或不能理解的词汇、句子摘抄下来。

(3)教师每天对聋生进行有计划的说写训练,逐步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每天进行的说、写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当天发生的事(如:某班某同学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得到了老师说的表扬。)教师就会抓住这个机会指导聋生说、写句子或片段,或根据聋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设多种具有实用价值的社会生活场景,指导聋生说一说、写一写,重点指导聋生把句子写通顺,表达清楚。课后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实的东西,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断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龙的谚语范文5

关键词: 聋校 课程教学 德育渗透

1.问题的提出

聋校是对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实施教育的学校。《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要“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根据《方案》精神,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统摄并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聋校的各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同时,还应依据课程特点,结合学科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方面的德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聋校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也就成为聋校各学科教师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2.聋校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2.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德育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其中聋哑儿童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成为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聋生思想道德建设是聋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能够将丰富的德育内容渗透在各科教学中,是对聋生进行道德养成教育的最佳途径,具有其他教育途径无法替代的优势。

2.2推动聋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

聋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实施教育,为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继续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为保证聋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和引导聋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2.3聋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聋生虽然存在听力障碍,但渴望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听力障碍往往会使聋生出现自卑、自私、多疑、分辨是非能力差等性格特征,这无疑会加重他们在日常活动中遭遇困难和挫折的程度,影响自身的发展。学校教育阶段是聋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提高聋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为其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基础。

3.聋校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障碍性因素

3.1重智力重技能轻德育的思想。

听力缺陷影响了聋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正常发展,聋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少年。聋生家庭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提升聋生的智力水平,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这种导向使聋校课程教学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和缺陷补偿,出现重智力重技能轻德育的倾向。

3.2任课教师对自身的德育角色认识不足,缺乏德育理论知识的指导。

忽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就是忽视基本的育人功能。[1]很多教师认为德育是品德课教师的任务,缺乏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对自身德育角色认识不足。另外,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时,没有关于德育方法和规律的系统学习,缺乏德育理论知识的指导,不具备德育工作的敏感性和技巧性,不能将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

3.3课程教学中忽略聋生的主体地位。

聋校课程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忽略聋生的主体地位和内在需求,没有把握聋生的思想脉搏,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德育失去生命的活力,不利于聋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3.4教师自身道德水平滑坡。

教师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将直接影响到聋生道德标准的确立和世界观的形成。当前开放的社会状态下,多元的价值观念对聋校教师产生了很大冲击,在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部分聋校教师的道德状况出现滑坡现象,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标准对聋生产生不良影响。

4.聋校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4.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聋生身心发展规律。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聋校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首要原则是立足于学生的特殊生理特征,以聋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聋生的听力障碍往往会造成其思维发展迟缓,智力水平大多低于同龄的儿童少年,思维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导致分辨是非能力差,道德判断水平较低。要使道德规范内化为聋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就要在课程教学中,从聋生的年龄和特殊生理特征出发,立足于聋生的实际生活,挖掘适合聋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易于聋生理解和接受德育内容。

4.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教育聋生树立远大理想。

爱国主义是和谐社会下公民的道德基础和思想基础,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各门课程都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通过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渗透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饶的物产,激发聋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渗透科技发展史上著名科学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聋生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同时通过了解我国与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差距,激发聋生克服生理缺陷,树立远大理想。通过艺术类科目展示中国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4.3以本学科内容为载体,实现教书与育人的良性互动。

聋校各门课程都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宽容感恩、正义、严谨、责任、义务等道德元素,见下表。

龙的谚语范文6

[关键词] 《龙猫》 龙猫传言 震惊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29

引言

吉卜力工作室于1988年推出动画片《龙猫》,受到了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喜爱。该片以五岁女童为创作样本,努力在片中铺展童真之趣――可爱的主人公、秀丽的田园风光、跳跃空灵的音乐,以稳定的中景镜头为主,讲述了一个温暖的小故事。故事的人物、情节都不复杂,却能恰如其分地渲染情绪,在细微之处打动人心。龙猫是全剧的,它硕大无朋、天真热情。“只有孩子们能看到龙猫”的说法,更是给它增加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动画片播出后,香港一份八卦杂志上刊登了“龙猫是死神”、“动画片由儿童凶杀案改编”[1]的消息,并由网友转载至各大论坛、贴吧,恐怖的龙猫图片配合文章进行宣传,影响至今不衰。这一传言很大程度上颠覆了龙猫在观众心中的美好形象,许多网友声称,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心里咯噔一下,再也不敢看《龙猫》了”。龙猫所代表的纯真与善良被解体,变成狰狞可怕的黑暗之神,也恰恰在这一点上,死神龙猫补全了动画电影中的忧郁底色,消解了现代人对震惊的无限度追寻。

一、本雅明的“震惊”理论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随着现代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艺术生产也进入机械复制时代。这带来艺术的巨大变革,传统艺术的光晕消失了,可用机械复制的艺术却悄然崛起” [2]。机械复制艺术主要指当时新兴的摄影和电影,而且“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种对刺激的新的急迫需要发现了电影。在一部电影里,震惊作为感知的形式己被确立为一种正式的原则” [3]。观众初步适应了电影,很快见怪不怪,对震惊的胃口大了起来,电影亦随之变化。1989年,卢米埃尔兄弟固定镜头拍摄的《火车进站》时“吓跑了观众”;1903年《火车大劫案》中,匪徒拿着手枪向着观众时,观众被那把特写的手枪吓得东躲;现代电影艺术努力满足观众的渴望,于是恐怖电影就发展出了奇异片、心理片、凶杀片三大片种,其中奇异片分为吸血鬼影片、幽灵片、神鬼片、魔法片和僵尸片,三大片种之外又有亚片种,包括灾难片、科幻恐怖片等[4]。

本雅明认为,观众在“消遣”中接受现代艺术震惊,“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中,缓解技术化及其后果带给大众的巨大的精神压力,提供某种宣泄性治疗,从而获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维持人在机械面前的人性” [5],最终达到“艺术政治化”、“艺术民主化”之目的。电影《龙猫》在田园风光和可爱龙猫的之外,还暗藏了对震惊的渴望,这与现代观众的震惊麻木与心理渴望合谋,共同促成了后来“死神传说”的盛行。“死神传说”运用传统文本和网络、绘图技术达到震惊的顶峰,满足了观众内心想象的同时,消解了人们对震惊的无限渴求,使观众最终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救赎。

二、动画电影《龙猫》的初步震惊

从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开始,科幻动漫在日本发展了起来,《宇宙大河舰号》、《机动战士高达》等科幻作品是80年代日本动漫的主流。1988年,风格完全不同的《龙猫》在日本的首映,意外获得了好评,挽救了当时的吉卜力工作室。《龙猫》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展示给观众不同层次的震惊。该剧通过独特的视听手段使观众回到童年的乡下,用镜头重新探索乡村的细节,用画面展示童年的点点滴滴,全剧弥漫着的怀旧气息是震惊效果的温馨表达方式。

动画片《龙猫》的开场是描绘乡下生活的田园场景远景镜头:画面下方是浅绿的广阔田野,远处的墨色森林一直连到浅色的天空,田野和森林之间有一条马路,载着草壁一家的卡车隆隆地开了过去。这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观众不啻一种震惊,他们借助镜头回到淳朴秀丽的山村,全剧也就在这种诗意的怀旧氛围中展开。后来镜头打在了小姐妹脸上,全剧是小姐妹看乡村生活的过程。即,小梅和小月充当了观众回到过去的眼睛,是观众震惊的中介。

此时,剧中的小男孩出场了――一个后背和指路的动作,正面镜头――他歪了歪脑袋,表情变得诧异,镜头又指向小月姐妹的笑脸――解释了羞涩男孩诧异的原因,镜头中的他嘴一撇、眼一瞪、脸红了,装出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开始劳动。简单的一组正反打镜头,一个害羞、热情的小男孩跃然银幕上。观众体察到了影片的另一种震惊――童真,对于童年情愫的把握是吉卜力工作室作品的特色。宫崎骏说:“有时候,我们会用‘乡愁’来形容成年人对童年时代的怀旧心情”,“年纪越长,乡愁的宽度和深度都变大了” [6]。回忆童年,是宫崎骏“创作动画的原点”,也是观众接受《龙猫》震惊的原因。

吉卜力工作室同许多动画制作人一样,探析到了现代人的怀旧情绪,用具有震惊效果的电影技术和移动画面来表达温馨、童真和幻想,给影视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三、动画电影《龙猫》之震惊累积

除了温馨的乡村童年记忆之外,电影中还多次出现了“纯真孩童才能看到的东西”――灰煤球、龙猫、猫巴士。这些“东西”难以用理智解释,神秘异常,每次出场都能带来震惊效果。草壁一家入住新居的第一个夜晚,阴风肆起,乐声骇人,一家人吓得瑟瑟发抖,这是灰煤球的示威。猫巴士出场前,姐妹俩和龙猫在雨夜中静静地听雨声,镜头一转,远景的中心冒出一个亮点,迅速放大,猫巴士嚎叫着窜了过来,两眼瞪得铜铃一般。节奏从缓慢迅速跳到极快,黑夜中只有猫巴士的圆睁怒目。另外,全片以中景镜头为主,平和稳定,提供了一种客观观看故事的方式,但只要是出现大龙猫的地方,必定是局部特写镜头,从平静安稳中景到骇人的大特写,观众充分体会到了观影的震惊感。

另外,电影《龙猫》的主调温馨田园,但是小姐妹俩欢乐的背景并不明朗――妈妈不在场、父亲不通世故、新居充满“鬼气”、森林古怪神秘。久石让的空灵音乐凸显出故事的不真实。这些不安定因素隐藏在童真的表象之下,电影观众在观看的故事外,体察到了故事的阴暗面,触摸到了难以言传的不安定感和不满足感。

童年生活是动画制作的重要主题,然而观众很容易对既定的震惊感到厌倦,“‘震惊’之后的麻木适应又是一种人的异化”[7],他们迫切需要崭新的震惊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感。《龙猫》除了用电影技术展现田园风光、童年纯真和童年回忆之外,还提供给观众解读震撼的另一种方式。换言之,仿佛早已预知了观众感觉的麻木,在建构以上童年、乡村、怀旧类型的震惊同时,《龙猫》内置了“空白”与“不确定”,恐怖不安的因素增加了对震惊的进一步渴求。

英伽登的“召唤结构”概念认为,文本本身具有描述性语言的模糊性和文学符号的抽象性,从而形成文本意义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此时要发挥作为读者理解和阐释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审美经验、“期待视野”等来填补“空白”[8]。动画电影《龙猫》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文本,但是该片的某些画面和表达方法仍然模糊,照样形成了意义表达的“空白”和“不确定”。

因此,童年乡村的出场是表象的震惊,恐怖与不安是隐蔽的震惊,两者共同形成了该片意义表达的“空白”和“不确定”,为观众的阴暗想象腾出空间。同时,电影技术手法的震惊与《龙猫》带来的震惊累积了起来,观众内心对震惊的想象和需求达到了顶峰。这些都为后来死神传言的出现和盛行埋下了伏笔。

四、死神传言带来的震惊高峰与消解

在网络上盛行的龙猫死神传言共有三个要素:龙猫真实的身份是冥界死神、电影由一起儿童凶杀案改编、七国山医院主要收容末期病患和精神病患。这些传言使得龙猫的美好形象解体,它由善良神灵变成了毁灭之神。善良龙猫的解体使得故事中人物角色、故事结局发生了改变。按照普洛普《故事形态学》的划分,影片中的龙猫是相助者,对头是看不见的厄运,龙猫帮助主人公(姐姐小月)找到了小梅(公主),结局是危害的消除,神奇故事得以成立;死神传言中,龙猫由相助者变成了对头,变成了无边的险恶,恐怖与虚无战胜了命运[9]。因此,死神传说否定了龙猫,否定了神奇故事,否定了善良纯真的童年。观众借助只言片语,以原剧为参照,对比想象出一个无比恐怖的世界。后来,绘有死神龙猫的图片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视觉震惊达到顶峰,人们对龙猫的恐怖想象才以释放。

这些传言可信度并不高,吉卜力工作室也曾出来辟谣,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传播。其实,死神传言并不是简单的八卦,它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契合人们的想象。观众心中的那块石头落地了。传言的真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消息的传播过程中,震惊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出现,依靠新技术得到了广泛传播,最终才疏泄了人们内心的焦虑。

本雅明认为现代技术把人类异化了,机械复制时代的现代人需要充分利用新科技新技术,在艺术的费解和震惊中获得解放。死神传言在杂志上出现时,影响范围有限,网友把文字粘贴到网上后,这一传言得以盛行。后期死神图片的广泛流传,也是依靠新兴的图文设计工具和网络上的各大论坛、贴吧。文字具有先导意义,其抽象性与符号性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和自我发挥的余地,他们内心的焦虑与期待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然而,如果不使用新技术、新传播方式,死神传言就不会得到大范围的传播,不会拥有直观的视觉表达,更不会促成震撼的升级与消解。

毋庸置疑,死神传言综合传统艺术手法(文字符号)与现代技术(网络传播平台、图文制作技术),最大程度地表达出观众对震撼的想象和渴望,借此抚慰日渐异化的人类感官。在这一意义上,《龙猫》的观众终止了对震惊的索求,焦虑感官回归平静。死神传言使得观众心中都呈现出自己的想象,屡次异化的感官重新借助文字符号和新技术得到安宁,停止了骚动和喧嚣,异化了的现代人得以救赎。

结语

动画电影《龙猫》,显示出现代艺术震撼的累积,无论是使用电影手法还是片中的特写镜头,都已经不能满足异化观众对震惊的渴求。人们利用网络技术,在模糊的语言或几张图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构建出内心深处的黑暗龙猫形象,由此完成了对震惊无限渴求的救赎。

注释

[1]

[5]李雷,摇摆于灵韵与震惊之间的艺术怪杰,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06年,26

[6][日]宫崎骏:宫崎骏:出发点,台湾东贩股份有限公司,2006

[7]李雷,摇摆于灵韵与震惊之间的艺术怪杰,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06,22

[8]张廷琛,接受理论,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37

[9][俄] 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贾放译,故事形态学,北京:中华书局,2006,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