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职业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职业教育范文1
社会上常有这样的反映:“从职业学校出来的学生似乎什么学过,但什么学的也不精,犹如花拳绣腿,一但涉及到实践的过程中,就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原因固然有学生的因素,然而在教学中同样存在着问题——缺乏实践教学。本文试图从职业教育出发,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
1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世界第一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尽管其存在短暂而饱受争议,但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模式,这就是“双轨制教学”。“双轨制教学让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的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的内容。”[1]双轨制教学工作室制很好解决了实践教学问题,学生的设计产品有些直接转化为客户采购或订购的商品。实现了设计到商品的转换。
当前,我国学生实践能力缺乏与教育模式陈旧不无关系、传统教学以绘画,讲授为主,尽管有些也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与现场观摩与实践还是相距甚远,校内实训场所多是做做样子,充充门面,校内外实训基地也只是挂挂牌,而没有具体的实训内容,这就决定实践教学只是空中楼阁。如果要改变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就必须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作精确的定位,并着手改变过于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引进设计教育中先进的办学经验,并努力创建适合本校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如包豪斯的工作室制等。这方面一些职业院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比如,苏州工艺美院就在工作室制改革后,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成果展示周和大学生实践创业中心,都给我们留下来非常难忘的印象,学生也似乎从实践学习中更加自信。
2 实践教学需要职业院校与对口行业或企业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必要时应以教育法律、法规的形式确认下来,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技术型实践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德国产品以设计精巧、工艺精密、质量好著称,德国的产品离不开它成功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德国职业教育重头戏,职业院校都与对口行业或者企业间签订了协议,企业除资助职校办学外,还无条件为职校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实习岗位,这样就保证了职校生实践能力。但我国与之不同,职业院校多是以往大中专校转轨而来,师资结构也多以往的师范教育产生,从学校到学校的从教经历,让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其教学也只能照本宣科。由于资金短缺,实训场所的建设多是设施简陋,规模较小,实践教学的意义更是可想而知。故笔者认为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应依托对口行业或企业这一“活水”状态中,职业院校与对口行业与企业应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目前,许多行业或企业还普遍缺乏反哺的意识和愿望,必须以教育立法方式加以规定,这对改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普遍薄弱的局面大有裨益。艺术设计类实践场所多有规模较小、分散、专业性强等特点,这更需要与行业和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如我院就与本地区著名红蚂蚁等装饰设计公司建立合作的机制,其在教师培训和实践教学场所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企业捐资助学行为也时常存在,如学院的开元奖学金就是企业的资助行为。
3 实践教学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从细节处抓住实践教学,实现技能培养的真正内涵
设计的生命就是实践创新,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必须能够体现这一特征。这就需要努力营造教学的情境,其可以是实战情境的假设、商业案例缩影或者设计大赛的设计命题。学生在接触掌握基本知识与概念后,面对的就是真刀真枪的实践场所和实践命题,尽管最初的设计过程表现的可能还很稚嫩,但带给他们将是终生难忘的实践体验。例如在环境设计课教学中,我们不能仅满足课堂上的技法传授,以学生在图纸上空间分割的合理和效果图制作的好坏,来作为衡量学生专业成绩的优劣和依据,更应体现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要求学生应能够从某一具体的案例入手,依据业主或者老师提出的要求,对命题做全面调查研究,从文化品味到整体方案,从具体内容到实施步骤、从工程预算到具体的材料都应该做详尽说明及规划,以至最后才是效果图的呈现,考核应侧重全面性和实践性,而不仅是效果图的表现和设计的文字说明。另外,教师还可把实践工程带到教学课程中,达成学以致用目的,如我校承接苏州太湖文化论坛的装饰工程,教师就把实践工程引入实践教学中,利用漆画课程制作漆艺作品、利用装饰画课程制作装饰壁画,实践教学从前期调查、设计构思、方案确定,到具体绘制与制作直至最后装裱安装,都在专业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下完成,漆画、壁画的制作方法自然不在话下,更为重要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相类似的设计任务。另外,依托竞赛和招投标展开实践教学。事前教师可关注设计竞赛和设计招投标的信息,然后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在完成课程基本知识讲授后,引入竞赛和招投标设计命题,针对命题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和视野开阔,发挥大学生创造创新的优势,通过头脑风暴等设计方法优选出竞赛设计方案,这也不失为另一种实践教学的案例。[2]
4 实践教学的实施,必然对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出一些新要求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诸葛铠教授说:“原先他反对设计类教师校外兼职的,现在是非常赞同教师兼职,原因是设计类教师在公司兼职中能及时吸收新知识,掌握行业发展新动态,许多知识是书本根本找不到的,它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好处”。在实践教学的影响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的素养,并且还要能深入到工程现场加强专业实践,了解和掌握专业发展动态。要具有承担一定工程设计任务实力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具有双重或多重职业身份的特点:他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又能独立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也许还是掌握某项技艺的工艺美术师。双师型和多师型教师素养是当前职业教育院校师资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实践教学对专业教师的索求。
5 结语
实践专业技能是学生就业之本,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层次,实现办学目的一个永远绕不开话题,在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基本国策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注意职业教育的品质即其质量问题,职业教育本质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实践教学正是实现职业教育目的关键环节,专业的不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也应有所不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应依托教师的实践素养,努力营造和创设各种实践情境,开展实战式或接近战式实践教学,这样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
艺术职业教育范文2
关键词: 艺术职业教育 质量 特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艺术职业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在新文化发展观的指导下,质量和特色这两大主题更明显,并且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关于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
(一)关于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
质量是一个广泛运用于产品和服务中的概念。将质量概念引入教育领域,便产生了教育质量一词。关于教育质量,人们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这种解释突出了对教育水平、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体现在培养对象上。这种解释是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言的,所讲的教育质量实际上是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教育服务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系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对人民群众教育需要的满足程度,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大小等,都应纳入教育质量的范畴。
对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我们也应该做如此理解。在当前艺术职业教育领域,人们还只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范围内讨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将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简单地与人才培养质量画等号,这无疑窄化了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使人们只是从一个方面衡量和评价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并对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新文化发展观的指导下,随着艺术职业教育生源的大众化倾向,一些艺术职业院校扩大招生,从狭隘的艺术职业教育质量内涵来看,可能会得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下降的简单判断,并认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下降是由于艺术职业教育生源大众化导致的。这种认识和判断,由于没有全面理解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因而是片面的,不利于当前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确立,应与当时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矛盾相适应,应以时代主题作为思考和确立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指南和原则。在精英教育阶段,人们关注的是人才的培养质量,考虑如何提高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我国艺术职业教育的时代主题就是发展,通过发展艺术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艺术教育的需求。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主题或重点应该实现某种转变。在物质丰富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满足人民群众广泛的文化艺术教育需求,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就是当前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二)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主题
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有两个重要主题。一是切实提升各级各类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升艺术职业教育系统满足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教育需要的能力,以及在国家文化艺术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目前,艺术教育界主要关注前一个主题,该主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和艺术院校关注的焦点。相对而言,艺术教育界对第二大主题有所忽视,或者说存在较大的分歧。集中表现为对艺术职业教育生源大众化、规模扩张存在诸多非议,或将导致主张实行规模紧缩。这种认识是不切合我国实际的。
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新文化发展观指导之下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促进公平的发展、协调有序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我们当前的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还是少数既得利益者的质量标准,还是少数掌握了话语权的人的质量标准,并没有考虑弱势群体对艺术职业教育的诉求。当既得利益者在呼吁他们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减少时,我们是不是要关注那些被挡在艺术教育大门之外的人的感受呢?所以,我们在讨论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时,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关注想买又买不到、买不起的那些消费者,关注他们对艺术教育质量的看法。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第一个主题的同时,更需要关注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第二主题。将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狭隘地理解为现有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有局限性的。因此,转变艺术教育质量观势在必行。那谁该转变艺术职业教育质量观呢?政府还是公众?我想关键在政府。在我国,政府是艺术教育的主要举办者和控制者。当前就总体而言,政府虽然逐步在改变艺术职业教育管理方式,艺术院校正在逐步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但是艺术院校办学质量主要由政府评价,社会或者市场的评价权重还不大。因此,转变艺术教育质量观,首先在政府。
(三)艺术教育质量观的转变方向
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观要转变到哪里去?综合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1)发展的质量观――质量观的确立必须以发展为核心,必须促进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而不是限制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同时,要在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解决艺术职业教育质量问题;(2)多样化的质量观――避免用单一的质量标准衡量不同类型的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确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艺术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3)整体性的质量观――从艺术职业教育系统角度,从整体上认识艺术职业教育系统的质量,要把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艺术教育需要,是否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等纳入衡量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范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质量观的转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不仅自己要转变质量观,还要引导民众转变质量观,而不是简单地适应。重要的是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的约束力,促使艺术职业教育质量观的转变。目前,艺术职业教育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导致短期的局部无序状态,但从长远看,市场竞争可能也会带来总体的有序局面。因为,市场竞争是最好的一种质量约束机制,是艺术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来源。市场暗含和确立了质量标准,这种质量标准必然是多样化的、总体性的,是促进发展而不是限制发展的,是鼓励竞争并激发学校活力的。市场在检验学校的办学水平,在约束着学校的办学质量。质量标准的多样化是市场竞争和市场引导的产物,而不是行政力量规定或引导的产物。
二、关于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问题
(一)关于特色的内涵
对艺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讨论和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讨论者甚多。新文化发展观必然要求艺术职业教育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效益;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强是特色、人强我新是特色。
特色是与市场、竞争、自主、发展等几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的,这在经济和商业领域更有典型表现。目前,我国艺术院校谈论和建设的办学特色,仍然是在不完全和不充分条件下进行的特色化发展探索,因而呈现出诸多矛盾与问题,如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政府评价问题,政府评价对公众评价的影响或认可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办学特色化成为口头上重要但事实上并不重要的目标。完全的市场竞争才能产生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当前艺术职业教育正面临完全的市场竞争,艺术职业教育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到买方市场,有些艺术职业院校甚至要为生计发愁,竞争压力大。由此,其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是可以期待的,而且是必需的。
(二)办学特色与办学趋同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艺术职业院校办学中的趋同现象,这种办学趋同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而导致办学特色的丧失。有学者提出,我们应建设一流的艺术院校还是一流的艺术教育体系?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对当前艺术职业教育而言,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一流院校,更需要有一流的艺术职业教育体系。目前,许多艺术职业院校都注意到了办学趋同现象,也深知其弊端。教育行政部门在众多文件和决议中也多次强调要引导学校在自己层次和类型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但为何大家总是不安其位,明知是死路一条,却要花大气力搞同轨竞争,朝死路上走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一是计划经济时代教育体制的历史惯性。计划体制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着艺术教育。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对学校有底线保护――办好办坏,学校不会关门、教师不会失业。二是政府对教育的集权管理。艺术职业教育事业和其他教育事业一样是全民的事业,是全民委托给政府的事业,政府受全民之委托后,又必须委托给艺术院校办,而不是政府亲自办,以避免学校成为政府的附属组织或者延伸机构。但因这种委托关系,使得学校办学未能拥有完全的自。因此,政府对学校办学的调控,应该完全用市场机制,而尽量少用直接的行政控制机制。政府的职能必须实现彻底的转变,从办学者向监督者转变,真正使艺术院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三是迎合传统文化所致的畸形社会需求。办学要考虑民众的需要,也要正确引导民众的需要。但我们许多学校对民众的教育需求采取的是一种迎合而不是引导的态度。广大民众的教育观念深受传统正统观念、等级观念、身份观念和面子观念的影响,导致新型艺术职业教育形式发育不足,社会需求不足,发展艰难,导致艺术院校为了生存,滋长攀比心理,只求规模不求特色。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办学趋同现象?我想关键是改变我们对艺术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考核方式,政府要彻底退出艺术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评价领域,不要控制和分配学校办学的显性和隐性资源,实现办学资源的社会分配和市场调节,实现政府主导办学向市场和社会主导办学转变。把办学对政府负责变为对社会负责、对市场负责、对自己负责,必须在艺术院校办学和运行中引进市场机制,发展起完全的市场竞争,而不是有限的市场竞争。
(三)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特色学科(专业)方面
学科建设是龙头工程,涉及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与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一所艺术院校办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取决于是否形成几个特色学科、品牌学科。没有特色学科、品牌学科作为支撑,就难以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难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不同定位和类型的学校,作为龙头工程的学科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其内涵与要素是不尽相同的。根据艺术职业院校的定位和所属学校类型,创建学校的特色学科、品牌学科,应紧紧抓住学科专业、学科研究和学科梯队三个要素做文章。
学科专业方面,要通过专业调整与创建,艺术院校的专业布局设置更趋合理,艺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尤其符合地方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
学科研究方面,要致力于教学改革研究,包括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等。通过努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并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成果。同时,要积极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在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科梯队方面,要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包括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包括教学名师或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促进学科建设创特色、上水平。
参考文献:
[1]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艺术职业教育范文3
[关键词]艺术设计 职业教育 问题 对策
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具有严谨的学术性,同时又与社会生产、市场经济、市场营销等多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设计作品只有符合社会的需要,才能有生命力。市场经济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递增,这就要求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具有全面文化修养、艺术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现代艺术设计及艺术职业教育事业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自身的隐患。因此,改革和重构我国现代艺术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使之符合现代教育的规律,是我们目前应着重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 我国艺术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是我国艺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实践内容相对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资金不足是一方面因素;其二,实践空缺较少,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实践机会。当教师有意带学生外出考察实习时,较难找到愿意接收的单位.致使学生理论与实践难以适时结合,只能纸上谈兵.其设计作品华而不实,不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
其次,有的学生缺乏求知欲,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就目前艺术设计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来分析,真正自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并不多,而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走进校门的。目前,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师资中,多数教师很少有经历或熟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背景。他们在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环节中仍然沿袭着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呆板,不能因材施教。在作业布置时,通常会拿出整套方案让学生模拟练习。
第三,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配置不完善。一方面是课程科目不完善,例如:有的基础课程会安排在设计专题课之后,而设计专题课程应在其相关的设计基础课程完成后进行。这样,在专题设计课程时,教师在讲解该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其相关的基础知识,然而课时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该课程的内容就很难达到一定深度,即使教师讲解的内容足够深入,学生理解的深度也很难达到,只能泛泛结课,而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课程内容不连贯。虽然众多的艺术设计课程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教师来完成,但由于各课目老师缺乏交流,课程内容缺乏连贯性,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由此,学生很难系统地学习,效果不佳。
二、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对策
1.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模式
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应改变专业教育同经济、社会、市场相脱节的状况,这样有利于更新设计观念,提高设计教育的社会效益。面对我们目前的职业教学形式,实行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可根据地区特色和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实践点,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设施条件和能力的,且有合作意向的设计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基地,与他们形成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在实践中能学到许多课堂上涉及不到的知识,加强其综合能力。以包装设计为例,教师在保证创意的质量和方案的可行性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对具体的设计项目进行研讨,制定视觉传达的重点和包装结构设计方案。创意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尽可能提出更多的设计方案和思路,以草稿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要求尽量准确地表现出包装的结构特征、编排方式和主体形象造型来确定方案安排实施。由教师组织安排教学实践基地,采取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安排到相关单位进行阶段性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活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来落实和完成。
2. 结合地域优势,以社会的发展需求制定有特色的课程配置
在交互设计的大势发展之下,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配置并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优秀课程体系,而是要结合中国各地区地域优势,优化学科的课程配置。这样,即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而不同的个性化课程体系。例如,在江西、福建、重庆等地,漆画有着较大的发展,且漆艺术品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如若在这些地区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适当加大漆画相关课程的比例,则不仅丰富了该地域的艺术设计课程,还可以适时把地域艺术特色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如此,在优化课程配置的同时,也加速了中国漆画艺术的发展。在加强教师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加强职业教学理论的培训,适当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改革学科化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合理安排文化专业课程教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加强对学生诚信、积极合作等核心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就业者综合素养的高要求。
3.端正教学态度,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整合师生协作关系
教师作为职业教学中具有引导性质的一员,应转变传统单方面知识传授的角色,积极引领学生走入设计殿堂,而后提供丰富的信息供学生参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过程即是师生平等的交流过程。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信赖与理解型的人际关系,以开朗、睿智、幽默的态度与方式去接受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互助,从而建立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和谐合作关系,让学生在一种融洽、民主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我们可以根据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多种尝试,如安排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实践与企业员工共同研究学习,或进入手工作坊进行家具等的实物制作。实践的练习也可以是直接在学校建立专业工作室,通过工作室的实践,学生可以马上将自己的创意理念转成正品,同时加强师生关系的互动,教师适时对学生的不足指出并给予修改,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请老师给予详细解答。
艺术职业教育范文4
[摘要]在文化高度发达的背景下,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始终滞后于设计艺术本身的发展,未来的设计艺术教育必将朝着开放式的人才教育体系转化。文章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设计艺术教育校企合作的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设计艺术实践教学的起源及内在规律出发,对当前我国设计艺术教育校企合作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设计艺术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艺术职业教育范文5
关键词:数字艺术;民族职业教育;起步;传统
发展民族职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职业,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个性特征,借以谋生同时服务于社会的一种劳动形态。显然,从业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观念[1]。因此,广义上说,一切教育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职业有关,或多或少地具有职业教育性。但在狭义上,职业教育是特指教育制度中这样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它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从事特定职业所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内容,直接培养该类职业所需要的从业人员。广义上的职业教育还包括普通教育中的入门性职业技术和职后进一步提高的职业技术继续教育,以及日常生产劳动中的学徒等教育形式。本章重点探讨民族地区狭义上的职业教育发展。
一、数字艺术设计与美学
一个数字艺术设计的作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素材的展现是否得当,即作品是否体现了各种媒体素材应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美。设计人员的美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因此,数字艺术设计呼唤艺术和美学,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一个好的数字艺术设计作品绝非只是素材的罗列和事实的陈述,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于技术和艺术手段来吸引用户和感动用户,通过饱含激情的文字、生动的图形和悦耳的声音来传达信息和知识。数字艺术设计作品通过有意识和潜意识这两个途径,将信息传达给用户。在有意识方面,用户注意到的是图形设计是否平衡和清楚。一般来说,利用插图来说明内容比利用文字更能引起用户的注意;音乐或配音可以比较自然地把用户导入主题;影像和动画能方便地描述事件情节,使用户易于理解和辨别。但在什么时候引用这些素材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只有当这些设计素材能够帮助把观点说明得更清楚或更有力时,才可以使用,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在潜意识角度,设计者只是想通过某些素材来引发用户自己的观点,即让用户从所提供的信息中产生自己的联想和看法。例如,通过音乐来营造系统所需要的气氛,通过图形或影像产生出乎意外的震撼等。
二、数字艺术在民族职业教育中应用的制约因素
2.1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生源更加匮乏。
这是因为我国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型速度大大快于民族地区,发达地区吸收低价劳动力的容量越来越大,造成民族地区青壮年成批地涌向发达地区打工,甚至是到发达地区耕种别人丢荒的土地。民族地区青壮年的大批流失,使职业学校失去了潜在的生源。另一方面,普通学校的学生容易获得国家安排的就业机会,这一社会现象也必然导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争生源,职业教育如果不能获得国家赋予的同等权利,在争生源上则永远不是普通教育的对手,只能接收普通学校竞争败阵下来的学生。这样对职业学校发展现代化数字艺术专业就有一定的难度。
2.2职业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
在民族地区从事职业教育是一项低收入、高付出的工作,若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很难稳定师资队伍,这对于职校师资队伍本来就量少质差的现状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我国民族地区现有的职业学校不是依附于行政部门,就是依附于企事业单位,或是依附于普通教育,未能独立发展。这就意味着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有很多工作几乎是从头做起[2]。
三、加快数字艺术在民族职业教育中的发展
3.1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行为,切实加强政府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扶持。
各级政府要把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从民族职业教育的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上统筹管理。国家和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重点规划、统筹领导,加大投入和扶持的力度。建立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领导目标考核和督导制度。通过切实加强领导,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3.2紧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走具有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
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3]。为此,办民族特色明显的数字艺术职业教育,就要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需要,面向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的路子;走满足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热切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的路子;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面向市场、多元办学机制的路子;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子。
参考文献:
[1]高峰. 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博弈[J]. 素质教育大参考杂志,2009,5.
艺术职业教育范文6
进入中职学校以后,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束缚减小,开始向往认识异性朋友,网络时代的到来,网上聊天增加了新的结交异性朋友途径。再遭遇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以及各种媒体的冲击,早恋的苗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艺术类的中职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殊性,需要“童子功”,故有些学生的年龄刚小学毕业就来到学校开始独立生活,他们过早的离开父母、接触社会,心理发育就比同龄孩子早熟。在此阶段,学生的个体自我意识有了较大发展,独立感与成人感增长迅速。他们越发地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但由于自身强烈自尊心的趋势,故经常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得过于敏感且缺乏自信。随着学生年龄的逐渐增长、生理的愈加成熟,情感的烦恼也随之产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专学生容易产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这些心理上的冲突与矛盾对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障碍。
1.1攀比心理
艺术生基于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在外演出机会较多,自然比同龄的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在与外界的交往过程中也认识了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某些学生也许最初并没有谈恋爱的意识,但看到其他同学因为所谓的“男朋友”,可以随心所欲的吃喝玩乐,自然不免心痒,攀比心理助长了早恋的风气,并且攀比男朋友成为了隐形的不良习气。
1.2游戏心理
艺术类学生自身性格开朗,乐于并善于和人交朋友,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受到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把“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游戏人生”等错误价值观作为恋爱的方向盘。这些思想价值观念的改变,给新时期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1.3叛逆心理
现如今,社会上离婚率大大增加,单亲家庭的孩子数量增长迅猛,就笔者平时接触的问题学生而言,百分之八十的问题学生都来自单亲家庭,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缺少家庭的关爱和亲人的呵护,急于寻求家庭的温暖,故单亲孩子过早的投入到了恋爱的错觉中。
2艺术类中职学生的早恋成因
2.1生理因素
15—18岁是从不定型到定型的过渡期,可塑性很大。究其生理发育因素来说,各项身体机能进入高速发育阶段,青春期趋于成熟。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体内的性激素含量激增,喜欢异性是人之常情的事情,这正是一个人青春期心智发育正常的典型标志。另外,由于艺术类学生的长相出众、气质独特,本身这个年龄就容易引起别人关注。
2.2心理因素
究其心理因素来说,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缺乏,还时常表露出幼稚性,故心理学者也常常将这一生理阶段称之为“危险期”、“断乳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专生有着各方面积极与消极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也不平衡,所以常常造成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首先,他们的独立性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又对成年人还有非常大的依赖性,所以为人父母者或为人师者对待这个时期的学生,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他们对话,否则将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封闭以及敌对情绪的发生,产生忧郁、偏执、敌对等不良症状;其次,中专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需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但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在和其他同学关系相处不好时,较易产生精神压力,导起人际关系圈敏感;最后,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专生极其渴望异性的接触和亲近,当他们未能在学校允许的范畴内处理好这种关系时,也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2.3社会因素
当今网络信息发达,在网络上即可以足不出户,就网罗到全球资讯,了解到各种信息,也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发达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蔓延,加之影视、文学作品以及文艺节目对“情爱”部分的过分渲染,误导和影响学生进行不当尝试,也较易使学生的行为发生偏差。
3艺术类中职学生的教育重点
3.1教育应以德育教育为主
作为教育者,对待早恋学生需要以德育教育为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不能把“早恋”当成洪水猛兽,更不能把早恋学生定义为“坏学生”。作为师长,不要打击、孤立这些学生,而是要积极查找不当行为所引发的内在及外在原因,更加用心去关心、爱护他们,在合适的时期适当加以引导、指正。平日里教育者要经常以聊天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知道除了异性两人的相处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相处方式。开导他们这个年龄段会产生喜欢异性的想法并不是坏事,并不是羞于启齿的难堪事,反倒说明是自己心智成熟的标志,但同时要明白对异性的好感并不等同于爱情,爱情更多代表了责任感,引导学生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3.2教育应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教育引导过程中,教育者需细心留意学生成人感及独立性的心理需求,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观教育”进行教育引导过程。所谓的“自我观教育”,就是利用学生的自我独立思考,决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主动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使挫折变为动力,促进自身更好更快的健康成长。教育实践证明,“自我观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成长方式。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学会自我剖析,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帮助他们提供有益的参照群体,促使学生善于“以人为镜”,从他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
3.3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排解学生心中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