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同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章同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章同学

文章同学范文1

在上次的班会中,班里评选“文明之星”的同学。马晓雪当选以后,丁老师让她再推荐一名“文明之星”。我微笑地望着她,并没有想要争当“文明之星”的意思。马晓雪红着脸,高声地说:“我选刘嘉欣!”“不同意——”讲台下的董浩顽皮地吼叫着,只见他傻笑着,眼都眯成了一条缝,两颗大板牙也露了出来。我看了看他,并没有因为那句话而和他生气,反而逗得我也笑了。突然姚豆站了起来,说:“我也不同意她!刘嘉欣不善于和人交往,平常她是一个冷淡的女孩,从来没有笑容……”我转头看她,心里顿“咯噔”一下,难道自己真的是她说的那样吗?我终于忍不住了,竟在老师、同学们的面前掉下了眼泪,心情也整整地郁闷了一星期。

从这次班会结束后,我连正眼都没瞧姚豆一眼,也没和她说过一句话。

可在昨天,她突然跑到我面前,递给我一张同学录,好像我们俩从未闹过矛盾一样,说:“刘嘉欣,你给我写一张吧,OK?”我点了点头,心里有一种莫明的感动涌了上来,为自己的小心眼而羞愧不已。我在她给的同学录上面写了很多想说的话,也把我们上星期发生的不愉快写在了同学录上面,让同学递给了她。我悄悄地转回头去,姚豆的脸上明显多了几分忧虑,她写了一张纸条给我,上面写了一句:刘嘉欣,对不起。这是她一直想对我说的话,可她说不出口……我内心在一次地被感动了,看着她写的话,眼圈红红的,日记本上分明多了几滴眼泪。

文章同学范文2

走着走着,路中间停了两辆轿车,丽要从车中间走过去,而体育委员对丽说:"你从那边走,从那边走。" 丽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听体育委员的课,从车的边上走过去,丽是排头,丽以为她从车边上走过去,后面的同学就会跟着丽走,丽没有想到,她一转身,根本没有同学跟在自己身后,丽又气又恼,觉得都是体委的错。走过了车,丽又回到了排头。

丽看到体委在笑,丽更生气了,丽决定以后都不要理体委。体委看到丽这样,笑个不停,"哎,你叫什么啊,咱们都是一个班的。"

丽说"我记性不好,忘了" 体委并不在意"那我以后也能知道你叫啥"

历史课,老师叫丽回答问题,下课后,体委就凑了过来"哎,丽,一起踢毽去啊" 丽还没有说话,丽的同桌就在一旁偷笑,丽看到同桌这样,丽本来是想去的"不去" ,丽回答。 体委没有放弃,一直在劝丽出去踢毽,后来干脆叫了一些其他同学拉着丽一起走。

文章同学范文3

曾经,在右岸的法布街伫立的座座大厦门上,赫然在目的是贵族们的徽章;如今,那里却换成了业内外显赫的名字。

在欧洲的历史上,徽章可以称作是荣耀与血统的象征。几乎所有的顶级奢侈品与私人家邸,都是以徽章作为家族最高的证明,从而成为全世界无数贵族群坚守的血脉标签。因为代表着贵族的等级身份,所以对徽章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也会随着贵族的身份与等级的变更而变更。严格地说,徽章不能算是王室贵族的专署,但它的存在犹如名片,虽然可以人皆有之,含义却大不相同。

在17至19世纪,英国绅士对它的迷恋甚至到了连写信或写便笺也要用印有英国绅士俱乐部徽章的纸,以此来体现他与他人的身份区别。这样一来,2004年5月鲍威尔曾为了他的苏格兰望族血统,向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司章委员会申请过一枚族徽的事,也就不足挂齿了。

用得最多的纹章图案:狮子和鹰

猛兽之威

最初,徽章于12世纪在战场上诞生时,主要是为了从远处识别因身上穿戴的锁子甲风帽(直到下巴)和头盔护鼻遮住了面部变得难以辨认的骑士们。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徽章采用动物为主体的图案。

其中,鹰和狮子是欧洲贵族徽章上最常见的两种动物图案,这是古代尚武精神的体现。中世纪欧洲保存下来的100万个徽章图案中,约有15%使用了狮子图案。或许这种现象与整个西方传统中,狮子一直是百兽之王以及勇气、高贵、雄壮、王者之气的象征有关。徽章中的狮子常常是直立的或举起前爪,鬃毛耸立,张嘴大吼,整个身体出奇地瘦削而多毛;颜色常为红色或金色,舌头和爪子在色彩上相互映衬。也有很多是两只狮子相对直立的。喜欢使用狮子徽章的地区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等等。有趣的是,当狮子的头朝正面时,它就不是狮子,而是豹子了……

在狮子图案兴起之前,在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包括日耳曼、克尔特、以及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曾经热衷于以熊为徽章图案,寓意勇猛。狼的地位也差不多,西班牙和意大利一些地区都喜欢以狼为徽章图案,寓意英勇和顽强。

狼象征英勇和顽强

鹰的图案在所有徽章中约占2%,而它在贵族徽章中的使用尤为突出。一直喜欢使用鹰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奥地利、德国、意大利北部地区。徽章中的鹰一般体正头侧的直立展翅状,嘴与爪明显凸起。寓意崇高,尊贵。

贵族中喜欢使用的徽章还有鹿和野猪(他们狩猎的猎物);昆虫图案在徽章中使用较少,相对多一些的就是蜜蜂图案了……怪兽,传说生物在徽章中的使用也不算多。至于马,则是徽章动物图案中的重大缺席者,其中原因不得而知,有可能与马在西欧社会的特殊地位有关,马作为战士的伙伴,有的情况下是与人有同等地位的。

“纹章为正在重新组织的社会带来了新的身份象征。它有助于将个人置于团体之中,并将团体置于整个社会体系之中。”于是,至13世纪初,各中小贵族都拥有了徽章,徽章的使用同时向非武士、非贵族以及其他不同类型的人群延伸。

2004年5月,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为了彰显他的苏格兰望族血统,曾向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的司章委员会申请过一枚族徽,因为鲍威尔的父亲虽然是牙买加黑人移民,但母亲却有着直接的苏格兰血统。鲍威尔为自己的和家族寻根的行为,后来被许多功名成就的美国、加拿大和澳洲人所接受和效仿,纷纷回到欧洲为自己的家族寻根。

各种纹章图案合集

花瓣之美

在各种各样的徽章图案中,植物也是贵族们钟爱的可以入画的元素之一。其他的非动物类图记的题材,还包括权杖、水桶、弓箭、战斧、马掌、马刺、铁锤、星星,还有月牙等,均取自中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因为内容的纷繁热闹,16世纪以后,徽章便成为了充满炫耀色彩的贵族装饰品。

素有香气女王之称的红玫瑰,是花的代表。它馥郁浓密而且优雅的香味,容易让人产生幸福感。所以一直被视为爱与纯洁的象征,花瓣之美甚至被当作英国贵族的徽章来使用。

另一个将花卉用入徽章图案的国家,是日本。除了欧洲贵族社会之外,世界上只有日本自古用徽章,而且比欧洲更普遍。徽章在欧洲是个人的标识,而日本是家族、家世的记号,所以叫“家纹”,译作家徽更便于理解。家徽起源于11世纪前半叶,那时候大臣们上朝乘坐“私家车”——牛车,都涂成流行色——黑色,四方辐辏,黑压压一片难辨认,有人在车上画一个记号。在重视门阀的年代,谁干出这种事也不足为奇。子孙们敬祖守成,延续下来固定为家族的徽记,也借以炫耀门第。

和欧洲的徽章有所不同,日本的家徽基本是单色白底,多构成圆形的对称。图案大都取自植物,不像欧洲那么爱用可怕的动物,也不用鱼类。桐最多,虽然是日本的白桐,但缘起想来是中国的传说梧桐栖凤凰。13世纪初的太上皇“后鸟羽”多才多艺,甚至亲自去捕盗捉贼,他喜爱,采用了图案,但皇权衰微,药铺也敢拿它做招牌。1871年(明治四年)官方规定为皇家所有,从此民间禁用。

正如日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均以顺从自然为原则一样,日本的家徽也显示了这种倾向。在日本,家徽的图案大都比较典雅。例如,日本皇室的家徽以菊为图案,德川家庭的家徽以葵为图案。选用这些植物为图案,显然不是为了显示权力与威严,而是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据说,选择菊为皇室家徽图案的,是后鸟羽天皇。他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完全是因为他格外喜爱。而花瓣,天皇家的家徽是十八瓣,而其他皇族为十四瓣,并且是的背面,那图案当中还画有花托。

着名的蓝底缀金色鸢尾花的盾形徽章,是法国王室的标志。三朵金色百合(lily)花瓣,在圣路易时期所赋予的含义是诚实、智慧、荣誉三大美德,而到了中世纪,却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基督教特征。这部分来自于被神父和神学家们广泛引用及注释的《雅歌》中的诗句:“我是田野的花,山谷中的百合”(《圣歌》第二篇第一段);“就像荆棘中的百合,圣母就在百合花中”,这也是直到13世纪,基督和圣母玛利亚的画像常常被放置在百合花饰中的原因。

后来,鸢尾花(fleur de lis)逐渐成为圣母的标志、“童贞之花”的象征,圣母手持鸢尾或身处鸢尾花之中的画像不计其数。然而,和任何徽章一样,鸢尾花(百合花)徽章并非为法国王家专用,它在西欧的使用非常广泛,且深入各个阶层,其在徽章中的使用频率排第六,尤其常被中小贵族以及农民用于徽章或徽章性标志中。

刀剑之利

在徽章上面使用刀剑的图案频率比较高的,仍旧是日本,进入武士社会之后,原来仅为贵族拥有的徽章,迅速在武士间普及开。因为,这个时期徽章在设计风格上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起初,武士阶级只是对贵族的徽章进行了一次改造,在贵族的徽章上面添加了剑形、刀形,如剑木瓜、剑唐花、剑酢浆草、剑柏、剑菱、剑梅钵。为保存家门着想,留下了花状的纹路,又希望子孙尚武,加上了刀剑——于是有了这种近乎矛盾的家徽,使其在优雅之中还带有一种武士的刚烈。

文章同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障碍;Achenbach量表;行为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14-0004-04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简称LD)是一个概括的名词,包括倾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字能力的学得与使用等方面的明显困难。学习障碍可能和自我调适、社会知觉及社会互动方面的问题有关。

我国目前对学习障碍的定义是:一组异质性综合征,指智力正常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过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殊。这类儿童不存在感觉器官和运动能力的缺陷,学习障碍亦非原发性情绪障碍或教育剥夺所致。学习障碍的早期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注意力异常,记忆力异常,动作异常以及知觉缺陷。

有研究使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YG-WR性格量表”就学习障碍儿童和对照组的行为问题和性格倾向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学习障碍儿童出现不良性格类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儿童。

学习障碍儿童对比正常儿童,其行为问题、情绪问题都较严重。这些问题不仅在短期内影响学业,从长远看,还易导致与之相关的精神问题,对其危害性应予足够的认识。因此,学习障碍的本土化研究,尤其是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研究,对学习障碍的早期干预有重要作用。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按照人口统计学资料进行随机整群抽样,抽取益阳市三所小学4~6年级580名小学生。三所小学分别为市中心重点小学、市区普通小学和郊区小学。其中男生291名,女生289名,年龄为9~13周岁。入选者均智力正常,无感觉障碍,无先天疾病和脑外伤史。

(二)调查工具

学习障碍复查量表(RRS)。用于筛选出可疑学习障碍儿童。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卷。由儿童家长填写所评估的内容包括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

(三)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录入并处理全部数据。经检验,各维度得分均为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方差不齐,故本数据资料两组比较用Mann-WhitneyU检验,常模与LD组与对照组比较使用单样本t检验,三个年级间两两对照检验使用最小显著法(LSD)进行检验,男女组性别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抽取的580名儿童中,筛选出疑似LD儿童89例,其中男69例、女26 例,平均年龄 10.99±1.464岁。

(二)LD组和儿童行为问题常模分比较

LD儿童行为问题量表总分与退缩、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违纪问题、攻击性问题、外化问题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得分(p

(三)LD组小学生行为问题得分比较

CBCL量表得分总体上是随年级升高而递增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退缩项目的得分上,六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四年级(p

三、讨论

本次调查中,学习障碍儿童筛出率以及男女比例均与现有文献中的国内数据相符。

(一)学习障碍产生的背景因素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的成长环境中,父母职业类别、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条件及家庭居住人口数量等都是LD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有关家庭人口数量对LD发生影响的研究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发生LD的可能性远高于完整家庭的孩子。此外,有研究认为,处于不良教育环境和方式下的儿童,其学习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儿童。

(二)LD组儿童和全国儿童常模社会行为问题水平比较

LD组儿童除了退缩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儿童常模外(p< 0.05),行为问题量表总分与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问题、攻击性问题、外化问题分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

(三)LD组儿童CBCL问卷得分的年级差异

在退缩项目的得分上,六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p

四、结论

此研究证明,学习障碍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他们长期承受着很大的负性压力和消极评价,被正常儿童群体排斥和回避,甚至出现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倾向,违纪问题、攻击性问题也频频出现。因此,LD儿童群体需要学校、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避免其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晶,袁爱玲.儿童学习障碍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3,7:21-23

[2]邹小兵,静进.发育行为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王书荃,儿童学习障碍的原因及早期表现[J].中国医刊,2000 ,35(10):17.

[4]刘翔平,顾群.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刘翔平.从差异的评估到认知评估的评估:学习障碍评估模式的新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03,5:69-74.

[6]王书荃.儿童学习障碍的原因及早期表现[J].中国医刊,2000,35(10):17.

[7]姚彬,吴汉荣.学习障碍儿童性格、行为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200-2202.

[8]苏林雁,罗学荣,张纪水,等.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31-34.

[9]静进,森永良子,海燕,等,学习障碍筛查量表的修订与评价[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8,6,(3):197-200.

[10]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等.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4-18.

[11]苏林雁,李雪荣,罗学荣,等.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再标准化及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生杂志,1998,12(2):67-69.

[12]王梦龙,静进,黄旭,等.学习障碍儿童视觉保持实验测试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3):162-163.

[13]李雅妹,综述,王文强,审校.儿童学习障碍的病因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3).

文章同学范文5

当前,我国学龄前流动儿童的医疗保障制度在政策实践上主要存在两种取向。第一,将学龄前流动儿童纳入现有成人医疗保障制度。该取向主要强调在完善现有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其保障水平和覆盖面的基础上,将学龄前流动儿童纳入保障对象之中,使学龄前流动儿童享受到相应的医疗保障。2007年的《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城镇非从业人员被正式纳入基本医保体系内,其中包括未成年人。该制度主要由政府主导,由此可见不少城市在不断努力将流动儿童纳入到城镇医疗保险体系中。[6]《成都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对学龄前流动儿童的参保资格规定:凡在本市居住的特殊教育学校、托幼机构在册幼儿均可享受医保。个人筹资部分为每人每年40元,财政补贴80元。起付金额和补偿比例以医院级别和就诊地点而不同,封顶金额为8万元。[7]目前明确规定将流动儿童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使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医疗保险待遇的省市区如下:内蒙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安、长沙、攀枝花、贵阳、大连、沈阳、唐山、天津、郑州等非流动儿童集中的地区。多数规定流动儿童的父母拥有当地暂住证或缴社会保险费满1年,均可依照自愿原则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该规定在一定意义上说明户籍制度限制的解除。第二,建立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该取向强调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在医疗保障需求方面的区别,在实践上倾向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截至2013年,上海、深圳,以及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广东珠海、浙江温州和福建厦门等多个城市已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其中,杭州、深圳、珠海、厦门四个城市解除户籍壁垒,向流动儿童开放未成年人医保体系。《深圳少年儿童及大学生医疗保险》对学龄前流动儿童的规定为,凡在本市托幼机构在册的与父母一起在深圳居住的,且父母一方正在参加本市社会保险满1年以上的儿童,即可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少年儿童和大学生,政府按本市非从业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标准给予补贴,即每人每年200元[8]。珠海市于近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珠海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对于学龄前流动儿童参保资格规定如下,凡在各类幼儿园在册的儿童,且其父母一方与本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在本市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投资人或个体工商户,均有资格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筹资标准为儿童法定监护人每人每年90元,政府补贴15元。该医保报销时不设立起付线,按照缴费时间和就诊机构级别享有不同标准的补偿比例[9]。《杭州市少年儿童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凡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随父母在杭州市区居住且父母一方已参加本市区职工医保并累计缴费满5年的儿童可以享受医疗保险。自缴部分为65元每年,其中孤儿、持有效《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二级及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少年儿童免缴,政府补助部分为每人每年35元。该医疗保险的起付标准依照医院级别而确定[10]。《厦门市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与上述政策有相似之处,学龄前流动儿童参保资格为,在本市居住的、父母一方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办理《暂住证》1年以上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儿童,可以享受医保待遇。个人筹资部分为每人每年50元,其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的未成年人免缴个人医疗保险费,财政补助每人每年190元[11]。

2学龄前流动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医疗保障资源匮乏。目前,就北京市流动儿童而言,他们只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然而这两项保险在北京的覆盖率仅在16%左右,难以满足近90%的流动儿童家庭希望孩子能够参与医疗保险的需求。[12]对流动人口而言,由于经济收入不稳定,儿童的医疗成本在家庭总体收入比例较大,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儿童较大的疾病风险时更显脆弱。“吃饭还是吃药”,对于流动人口家庭无疑是一种巨大挑战。在难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和接受医疗卫生知识教育的情况之下,他们会成为各种传染性疾病发生及传播的高危人群,一旦儿童染上疾病,面对高额的医药费将不足以应对突发状况。第二,户籍分割严重。2004年全国逐步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得农村儿童以家庭账户的形式被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之内。但该制度明确要求流动人口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保,受流动性及高就医成本、淡薄的保险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许多流动儿童几乎被排斥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之外。2007年,北京市相继出台的《关于实施本市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具体办法》、《关于建立北京市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将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单独设立了医疗保障,但其范围也仅仅包括具有本市户籍,或父母一方有本市非农业户籍,或父母一方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儿童,并不对流动儿童开放。上海虽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关注了少年儿童的医疗保障需求,但其覆盖对象仅为上海市城镇户籍的中小学生。杭州少年儿童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也仅限于城镇户籍的少年儿童。第三,制度执行效率不高。由于缺乏对学龄前流动儿童医疗保障的政策统筹设计,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互不协调,多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等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甚至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不作为,仅仅出于绩效考核而做表面工作敷衍了事。有些地方虽然规定可以异地报销,但需提供诊断证明书、出院记录、新农合证、医疗费用发票、医疗卡、身份证或户口簿等一系列材料,还需大量时间才能完成,致使很多被纳入保障范围的学龄前流动儿童享受不到相应的医疗保障。除此之外,由于政府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不到位,让很多家长因不了解而没有参保,导致了医疗保障资源的浪费。调查数据显示,因受教育程度、信息获取途径、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甚至发现有40%的人对医保改革毫不清楚,仅有5%的被调查者非常了解[13]。

3对策及建议

3.1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学龄前流动儿童医疗保障制度

将学龄前流动儿童纳入医保范围,且适当降低个人缴费标准和起付线,提高医保补偿比例,对降低经济成本,缓解流动人口家庭经济负担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医疗保险,尤其是以重大疾病和住院服务为主的医疗保险,对于减少或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具有深远意义。流动人口群体作为我国的特殊群体,其流动性和不定时性使之与其他群体相区别,大部分流动人口家庭对建立专门的流动儿童医疗保险制度有迫切的需求。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专门的学龄前流动儿童医疗保障制度。该制度应以突出医疗救助意义为主,建立学龄前流动儿童医疗救助资金,对于无法承担医疗费用的家庭给予临时医疗救助。医疗救助资金来源可由财政补贴、慈善基金、社会捐助、个人筹资等部分组成,在统筹账户的基础上加入社会资金的元素。

3.2突出社区作用,实现信息动态化管理

完善学龄前流动儿童的医疗保障,除了各级政府的努力,也离不开基层社区组织的积极参与。在社会治理背景下,社区的功能被日益凸显。因此,在保障学龄前流动儿童医疗需求方面应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加大社区服务报销比,改善社区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学龄前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功能。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就诊时间成本而且也可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疾病。从而营造关心和尊重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环境,增强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入感,促进社会和谐。针对学龄前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该制度在执行方面应实现信息动态化管理,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社会保障部门的积极配合,也需要诸如统计、公安、人口计生等部门相应的信息平台支撑,保证学龄前流动儿童个人信息的完整性,构建各地医疗保险联动机制,防止缴费时间因地域而中断,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发挥网络信息系统的便捷作用,对其医疗保险信息进行实时高效的动态管理。

3.3注重政策宣传,提高政策认知度

文章同学范文6

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

(本文选自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作者余华。由于篇幅较长,只给出局部。)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素席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我闻到了一股漏出来的汽油味,那气味像是我身内流出的血液的气味。外面的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的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在伤痛中成长

从书中录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在思考着,阅读这些文字的意义与价值。对于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尤其是出生在城里、生长在父母关爱的庇护下的孩子来说,这是太遥远的距离。从一个少年的角度看,小说中的那些描写,刻画的是一个滴血的世界。

开始,这个年轻人试图讨好地给司机点烟——十八岁,一个在我看来尚还幼稚淳朴的青年人,是不是因为在外的寂寞与无助,才学会了如此圆滑的、在成人的社交中的手段?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手段非但不为成人所接纳,更被暴力地拒绝——最后,这个涉世未深的孩子,选择了用同样的暴力回击对方。这多少带着一点伤痛的故事,却还没有真正结束!面对一个孩子尚还不那么自然的“凶狠”的表演,作为大人的司机竟“笑嘻嘻”地看他,一副献媚的表情——难道,这就是那时整个社会教给年轻人的“处世经验”?到了后来,劫匪们抢走了司机运的苹果,“我”出于年轻的骨子里的血气,为司机打抱不平,但司机没有用心去感激这个善意之举,反而加入的抢劫的行列,把年轻人的随身财物洗劫一空。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里,人性的贪婪与冷漠,难道就是整个历史坐标上的主旋律么?一个年轻的梦想,怀揣着对青春的无限憧憬,踏上他追寻的道路时……一时间,原来的欣喜被劫掠,从前的渴望被扼杀,旧时的热情被创伤,在人生的轨迹上,只轧过的淡淡的悲戚与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