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第一次给爸爸做的一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姑娘第一次给爸爸做的一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姑娘第一次给爸爸做的一饭

姑娘第一次给爸爸做的一饭范文1

12岁那年,父母离婚了。离婚的原因很简单,母亲有了外遇,她和父亲提出了离婚,然后对我说:“小亚,你跟着我还是爸爸?”

爸爸以为我会选择他的,因为我和父亲的感情一直很好。但是我笑了笑,然后对母亲说:“当然跟着你。”

并不是因为爱,我才要跟着母亲,我是想,在她以后的生活中,因为有了我,她不会太甜蜜。我要为爸爸报仇。她怎么能这样做,抛弃了老实本分的爸爸呢?离家的那天,雨下得很大,父亲送我出来,披着一块旧雨披子。一瞬间,我觉得他老了许多。此去经年,一别后,不知何时能再见。

我和母亲要去的城市离这里有1000多公里。

见到那个男人的一刹那,我就充满了仇恨,当然,同时仇恨的还有他的儿子,那个比我大两岁的男孩儿。

4个人组成的新家那么尴尬,虽然母亲和他努力地想使气氛充满快乐和亲情,但怎么可能呢?甚至,我连一声伯伯都不叫他。因为,是他,破坏了我的家。

而那个野性的男孩子,从来都是早出晚归。他学习不好,爱打架,常常被那个男人打。挨打时,我的母亲总是拦着,这时他会抬起头来说:“不要假装了,谁不知道全是你使的坏?”这时母亲会掉眼泪,但是,我却半点同情心都没有,这一切,是她咎由自取。

几年之后,我们慢慢习惯了彼此的冷漠,而母亲和那个男人也习惯了我与浩的沉默。

那个男孩子,他叫浩。18岁的时候,他说要去当兵。一家人正在一起吃着饭,没有人吭声。忽然他抬起头来问我:“你说可以吗,小亚?”

我愣住了,没想到他会问我。

“随便。”我冷冷地说,然后给自己夹了一口菜。但我心里却突突地跳了起来。我们之间极少交流,他为什么要问我?在我心里,我一直把他当作陌生人。虽然在名义上,他是我哥哥。

那个晚上,我失眠了。因为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问我?

过了几天,我下晚自习,忽然从暗影里冲出两个人来,是两个20多岁的男人。他们说:“小姑娘,陪我们玩玩吧。”我吓得快瘫了。知道自己遇到了流氓,前几天有一个女同学遭遇过这类事,没有引起我的警惕。这条小道真不应该走!

我哭着哀求他们,他们却一步步走上来。正当我绝望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放开我妹妹。”他是这样说的:“放开我妹妹。”

浩出现了,他手里有一把闪亮的刀。

当我哆嗦着被他抱在怀里时,他说“妹妹。别怕,有哥呢。”

这是第一次他叫我妹妹。

我的眼泪哗啦啦流了下来。“你怎么在这儿?”我问他。他摸了摸头,说:“听说这条小道上出事后,我几乎每天都来的,只是躲在暗处。”没有想到,我一直以为的“仇敌”却一直在保护我。但我还是没叫他一声哥,因为叫不出口。

他当兵走的那天我一直送到再也看不到他了。后来他一直写信给我,他说:“妹妹,理解我们的父母吧,他们曾是初恋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分开。这是我偶尔听到的。所以,做兄妹也是我们今生的缘分。”

那天,我捧着信哭了半天,我想,母亲的选择也有她自己的道理吧,只是我一直把她放在道德的天平上去衡量。也许,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衷。

18岁生日那天,我接受了那个男人的礼物,并且叫了他一声伯伯。从前,他的礼物我一直是扔到院子里去的。

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泪花。

在给父亲的信中我写道:“爸爸,你放心吧,我过得很好。”那时爸爸也有了自己的新家,他说,他也过得很快乐,至少,比和妈妈在一起过得要快乐。

那是我从12岁以来最轻松的一天,我终于能正确对待母亲的“外遇”和离婚了。所谓的外遇,是她和自己的初恋重续了前缘。更重要的是,我和浩成了朋友和兄妹,他一直把云南那里的特产寄给我。在我20岁的时候,浩说:“妹妹,你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因为从前,我一直是孤单的。”我亲手织了一件毛衣给浩。

再见到浩,我几乎不认识了,他变得又高又帅,穿上军装更显得威武,他第一次叫我的妈:“姨,我们去照相馆照一张全家福吧。”

姑娘第一次给爸爸做的一饭范文2

当祁(qí)文博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学会了用勇敢和坚强撑起困境中的家庭。

京沈高速公路北李官站附近有一条岔路,坎坷(kǎn kě)曲折地步行约20分钟后,眼前是一片棚户区。祁文博的家就在棚户区的最尽头: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平房。

火炕占据小屋半壁江山,破木板搭成的桌上压着破碎的玻璃板,厨房里的铁炉用来做饭烧水兼取暖。唯一一张彩色全家福合影里,小文博无忧无虑地笑着……

生活的窘(jiǒn)迫让小文博过早地懂事。她从不要零花钱,孩子们吃的零食对她来说是一种奢侈。尽管全家勉强度日,幸运却从未眷(juàn)顾这位小姑娘。

小文博8岁那年,妈妈忽然患上精神分裂症。为攒够治病钱,爸爸每天凌晨4点起床赶往早市卖鱼,晚上要去很远的地方进货,深夜才能回家。这样,只有小文博来照顾妈妈了。发病的妈妈经常半夜跑出家门,睡觉时,文博总是靠着妈妈,尽量不让自己睡得太沉;或是找来一根细绳,一端拴着自己的手腕,另一端拴着妈妈的手腕,只要绳子一动,她就会醒来。迷糊中一旦感觉妈妈不在身边,她就得跑到黑漆漆的马路上去找。

通往小文博家的土路很偏僻,下雨时都是泥,下雪时全是冰。她泪流满面,深一脚浅一脚地呼喊着妈妈,最害怕的就是妈妈翻过铁丝网,爬上附近的铁路。然而,她还是不得不一次次进入铁丝网中,把目光呆滞(zhì)的妈妈拉回来。为此,铁丝网常把她的胳膊和腿划出一道道血痕。

夜里睡不踏实,白天小文博也要坚持上学。尤其是三九天的早晨,天还没放亮,刺骨的寒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小文博起床,套上棉马甲,搓着双手,操起斧头劈柴……滚滚浓烟中,她被呛出了眼泪才引燃土炉子。先烧一锅开水,给妈妈醒来服药用;再熬一锅稀粥,切点咸萝卜丝,就是一家人的早饭。等粥烧开的间隙,她打开英语书背单词,还用烧火棍将单词一遍遍写在地上。

6时20分,小文博背起书包徒步上学去。土路要走20分钟,迎宾路上再走20分钟,才能到公交车站。为了省下往返两元的车费,她再徒步走20分钟。怕家人担心,她常谎称自己乘车了,暗地将这些钱攒下来,贴补家用。

她是英语课代表,带同学们上早自习成了她的习惯。午休时,别的同学去小饭桌吃饭,她就啃从家里带来的馒头、咸菜。学校德育主任秦兴隆最先发现了小文博的窘境,自掏腰包承包了她的午饭。

小文博小学四年级时,家中唯一的顶梁柱――爸爸被查出癌症晚期,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爸妈,咱家天没塌,有我呢!”痛哭之后,擦干眼泪的小文博在父母面前展露出明朗的笑容。

第一次手术后,爸爸的身体极度虚弱,医生要求他在家中休养。可爸爸若歇着,全家便会失去生活来源,别说付房租,连饭都吃不上了。爸爸勉强在家休了半个月,又去市场卖鱼了,过度劳累让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做了两次手术。

有人劝爸爸,家里太困难了,别让孩子念书了。爸爸说什么也不同意:“我不治病,也得让孩子念书!”这句话,小文博一直记在心里,成为她刻苦学习的最大动力。班级第一,年级第一,校第一,区第一,她考得一次比一次好――优异的成绩,成为这个苦难家庭的最大希望。

卑微小草的梦想种子

因为妈妈屡次犯病,小文博不得不辍(chuò)学一年,全天待在家中陪护妈妈。

劈柴,砍掉过指甲;做方便面,烧煳过大勺;拉电闸,摔破过膝盖……为了一家三口的饭食,她甚至趁妈妈午睡时,天天出去捡塑料瓶、旧纸盒。

苦难面前,小文博始终面带微笑,从未退缩与怨天尤人。“打记事起,姥姥就对我说,哭着过也是一天,笑着过也是一天,为啥不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呢!”

正是凭着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她在复课后,学业上获得了成功:从未补过课,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5名。家里破旧的学习桌上,那盏节能灯点燃着她心中的梦想。为了不影响爸妈睡觉,懂事的小文博用床单将光亮围束在自己周围。

爸爸身体稍好一点,就到东湖市场打工。放学后,小文博背着书包一路小跑,帮爸爸摆摊卖鱼。她撸起袖子撑起塑料袋,刺骨的冰水常溅她一身,她却一边哼着《感恩的心》,一边用一双冻得像红萝卜的手刮鱼鳞、抠鱼鳃……

晚7时,市场打烊(yàn)。7时半,她坐着爸爸的三轮车回到家。妈妈不犯病时,她和爸爸能喝上热乎乎的面条汤;一旦妈妈犯病,小文博面对的就是蓬头垢面、凶神恶煞甚至抡刀砍人的“疯子”。即便如此,她还是耐心地给妈妈喂药,哄她睡觉,然后才能拿出课本写作业,直到深夜11时。

姑娘第一次给爸爸做的一饭范文3

这是朋友的哥哥和嫂子的故事。女孩儿是哥哥的同事,非常朴实、善良,在他看来,是个特别美好的姑娘。他想一辈子呵护她,却一直迟迟未带她去见远在老家的父母。

事出有因,打他记事儿起,妈妈眼睛就不太好,虽不至于完全失明,却只能隐约看到模糊的影子。他鼓了许久的勇气才和女孩儿坦陈。原本担心女孩会嫌弃妈妈,结果女孩儿牵着他的手柔声说,妈妈眼睛不好,还把你养得这么好,肯定很不容易吧,抽时间带我回去看看她吧,我想对她说声谢谢。

2

七尺男儿,因为她体贴明理的一句话,感动得湿了眼眶。

晚些时候他打电话告诉妈妈,说过年要带女朋友回家,妈妈犹豫了一下才问:“她知道我的事儿吧?”

妈妈一向担心自己的眼睛会成为他找媳妇的“绊脚石”,他心疼极了,说:“妈,你放心,她知道,她和别的女孩儿不一样。”

电话那头的妈妈停顿许久,才连说了两个“好”字,他知道,妈妈是太开心了。

女孩决定大年初三来他家,年前全家人就齐齐上手准备那桌饭。杀鸡、汆丸子、做蒸碗,他们村儿初五才有集市,为了买到新鲜蔬菜,爸爸初三一大早就骑着他那辆老飞鸽去七八里外的邻村买菜。

那桌给未来儿媳妇准备的见面饭,是他家几年来最隆重、最用心的一餐。

妈妈眼睛不好,平日家里做饭的是父亲,担心父亲忙不过来,那天妈妈便帮忙打下手,妈妈虽然看不见,包饺子却又快又漂亮,两只灵巧的手轻轻一挤就包好了。

他则坐在狭窄的客厅,有些局促地陪着女孩子聊天,房子不大,家具也略显老旧,可是屋内屋外收拾得一尘不染,连挂了多年的门帘都换成了新的。

3

菜陆续上桌啦,凉的、热的、荤的、素的摆了满满一桌子,女孩儿吃得津津有味,不停地夸这个好吃那个好吃,他有些感动,也有些欣慰。

他欢喜地看着她大口吃菜大口吃饭的样子,大大方方的,显得特懂事,若不是当着爸妈的面儿,他好想亲亲她的脸蛋儿,说一声“谢谢你”。

热腾腾的饺子上桌了,父亲给女孩儿盛了满满一大碗,她忙接过,说太多了,他知道她已经吃了许多菜,这一大碗是有点为难她了,便体贴地说道,你先吃,吃几个算几个,剩下的我吃。

说完才发现二老脸上都有些笑意,他于是就有些红了脸,女孩儿也低下头,小口小口吃着饺子。

突然,女孩儿发出了一声剧烈的咳嗽,他紧张地站起来为她拍背,还倒了一杯水给她。女孩儿喝了一大口,解释是吃得太急,呛着了。他笑着让她慢点吃,他猜她肯定还是有点紧张,媳妇第一次见公婆嘛,尽管在他看来,她是个俊媳妇儿。

女孩继续若无其事地吃饺子,满满一大碗,吃得干干净净。他心里蓦地就有了些底气,觉得这一餐后,他和女孩儿的事基本就算定下来了。

4

晚些时候,他送女孩儿回家,四下无人,他牵起她的手,问她对父母印象怎么样,她笑了,说很喜欢他们,很善良很老实。她说这些话时,两只眼睛特别亮,把他们头顶上的星星都比下去了。

他的心倏地就落了地,拉着她的手,猛然发现她白色的外套口袋中有东西要掉出来,便提醒她,她忙说没关系没关系,躲闪中,半个饺子竟从她口袋中掉了出来。

女孩儿的脸蓦地涨得绯红。

他惊讶极了,为什么会把饺子装到口袋里,而且是半个?

女孩咬着下唇不肯言语,他捡起来,发现里边有一根白发,应当是妈妈帮忙包饺子时不小心包进去的。

怪不得她被呛得咳嗽,可是为了避免家人尴尬,她竟把那半个饺子偷偷塞进口袋。

他一时哽咽,说:“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

她笑了,淡淡地说:“我到你家看到这一大桌子饭就想好了,无论和你成不成,叔叔阿姨这么用心地给我准备饭菜,我一定要好好吃。”

姑娘第一次给爸爸做的一饭范文4

呵护娇妻,巨人渴望育出“小姚明”

鲍喜顺1951年11月30日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那什罕乡。上初中时,他每天只有9两粮食吃,根本吃不饱饭。但奇怪的是,营养不良的他身高却向上疯长,到18岁时,他的身高已经长到了2.33米。

1970年冬,鲍喜顺去沈阳治腿病风湿时,被破格录取到篮球队打了三年篮球。直到这时,他才开心地吃上了饱饭。但腿部的风湿病影响了他的运动生涯,三年后,他无奈地返回原籍。

鲍喜顺的腿风湿病是小时候落下的,由于他个子太高了,棉被盖了上半身盖不到下半身,家里也没钱做新被子,所以他的腿睡觉时只能露在外面,冬天冻得不行,积重成疴,严重的风湿病便缠上了他。离开篮球队,他重新沦为吃不饱饭的人。为了谋生,他四处打零工。

百花怒放的春天,草原人家总要把房子修葺一下,鲍喜顺就四处修房,干这一行他有优势。往房顶铺泥时,普通人必须借助梯子将泥运上房,而他可以直接把泥铺到房顶上。然而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增加和腿风湿病日益严重,鲍喜顺盖不动房子了,他十分丧气,觉得自己白长了这么大的个儿。

2004年9月,内蒙古赤峰市一家火锅店的老板辛幸聘请鲍喜顺到火锅店当门童。果然,“高人”给辛幸带来财运,火锅店生意渐渐红火起来。之后,辛幸又在2005年帮身高2.361米的鲍喜顺完成了“世界上自然生长的最高男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使得鲍喜顺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此时,从鲍喜顺身上看到无限商机的辛幸毅然卖掉自己的火锅店,索性做起鲍喜顺的职业经纪人来。

辛幸开始张罗鲍喜顺的婚姻大事。这么多年来,“草原巨人”相当充分地体会到了“躯”高和寡的无奈:他太高了,而且还在不停地长高,这让所有姑娘都不敢高攀。巨人为此长吁短叹:真是高处不胜寒哪!

2006年1月,辛幸为鲍喜顺高调地向全球征婚,先后有几十位姑娘应征。鲍喜顺见过山东、丹东等地近30位应征姑娘,不是人家嫌他高,就是他没看上人家。这可急坏了辛幸。眼看自己精心策划的为世界第一高人全球征婚的活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2007年农历正月初六,一个名叫夏淑娟的姑娘出现在辛幸眼前,于是他将她带到鲍喜顺家中,介绍他们相识。

夏淑娟也是赤峰人,身高168厘米,当时已经28岁了,一直是单身。她对鲍喜顺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曾经从电视上看过鲍喜顺救海豚的报道:2006年12月,辽宁抚顺海洋世界的两只海豚被发现胃内有异物,医生尝试着用肠镜、胃镜、取物钳等设备欲取出海豚胃中异物均未成功。海豚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医生和驯养员最终决定尝试用人的手臂和工具配合的方法取出异物。但异物到海豚嘴边的距离是1米左右,而海洋世界员工胳膊最长的只有76厘米,于是海洋世界特地请来身高2.361米、臂长1.06米的鲍喜顺前来帮忙,最终,鲍喜顺徒手成功地取出了两只海豚胃内的异物……夏淑娟看电视时,觉得这个大高个挺有爱心的,因而鲍喜顺给她留下-了挺好的印象。

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夏淑娟和鲍喜顺初次见面就相见恨晚,并于当天陷入热恋。2007年3月26日,鲍喜顺与比他矮68厘米的夏淑娟牵着手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

2007年7月12日,在鄂尔多斯大草原上,56岁的鲍喜顺和28岁的夏淑娟按照蒙古贵族的结婚仪式举行了隆重的蒙古传统婚礼。婚礼当天,面对来自世界各地近140家媒体记者,鲍喜顺除了感谢他的伯乐辛幸,以及为他婚姻提供赞助的20多家企业外,还公开了他的一个心愿:“我一定要生一个像姚明那么高的儿子,将来打篮球,实现我报效祖国的心愿!”

被鲍喜顺与夏淑娟那打破传统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河北省遵化市禅林寺古银杏风景园特地花费240多万元,在古银杏风景区内修了一幢“巨人别墅”,并作为新婚贺礼免费赠送给鲍喜顺夫妇。

鲍喜顺以前在翁牛特旗老家房子里的摆设很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以及其他简单的生活用品。好多东西在他面前都像是缩微了一样:普通的碗在他手上像一个小酒盅,普通的筷子拿在他手里像两根火柴棍,普通的洗脸盆只能放进他的一只手。但遵化市的“巨人别墅”是为巨人度身制作的:房子层高6米,床长2.8米,被子长2.8米,座椅和沙发就像普通人的床,碗也从以前的“小酒盅”变成了能装至少一斤白米饭的大盆碗,杯子是能装1升饮料的大杯,装菜的盘子也有脸盆那么大……

为爱妻买菜做饭,第一高人很温柔

2008年新年钟声刚刚敲过没多久,夏淑娟便有了妊娠反应。

2008年4月的一天,当鲍喜顺侧耳在夏淑娟的腹部第一次听到胎心音时,那低沉的“扑通”声更似一柄小木槌快乐地敲打着他的心,喜悦顿时溢满全身。为了祝福宝宝能健康地来到人世,他们给宝宝取名“天佑”。之后,考虑到遵化的环境更有利于胎儿发育成长,他们便举家从赤峰搬到遵化市“巨人别墅”里住了下来。

因为夏淑娟怀孕前期反应很强烈,为了让妻子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从来不愿多出门的鲍喜顺便不顾人们注目,前往菜市场买水果和蔬菜。为了尽量不引起人们关注,他“低调”地选择了街边的人行道走向菜市场。这时候突然有一个交警冲着他大声喊:“那位同志,你不要在轿车上走,别把人家的车给踩坏了!”见他没反应,交警又喊道:“说你呢,赶紧下来,怎么这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淘气啊?”见鲍喜顺还是没反应,交警急了,索性跑过来了。当他跑到鲍喜顺面前时,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惊得目瞪口呆:“天哪!我还以为你踩在车上在走呢,没想到你长这么高啊!”

到了菜市场更有趣,那些卖菜的见到这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就是曾经从新闻中看过的世界“第一高人”时,菜也不卖了,高兴得哗地围了过来;买菜的也不买了,也都围住高人仰头看,有的人还拿出能够照相的手机来拍照留念。有人请他签名,有的少女居然还拥抱着他的腰合影,拿出笔来让他在她们漂亮的衣服上签名……

当得知巨人是来买水果和蔬菜时,大家纷纷免费送蔬菜水果给他。盛情难却,鲍喜顺只好收下,大包小包地拎着水果蔬菜回家。虽然他为自己享受了“高人”的待遇而惊喜连连,但又对人们善意的馈赠感到诚惶诚恐。

回到家里,看到他“凯旋”和脸上写满的尴尬时,妻子夏淑娟笑翻了。

为了照顾妊娠反应剧烈、不时呕吐的妻子,从来没有下过厨的鲍喜顺试着进厨房做饭。

由于厨房是专门给家庭主妇夏淑娟设计的,鲍喜顺人太巨大,他在厨房里相当于被圈在笼子里的困兽,连

转个身都难,因而他做饭时只得猫着腰或者蹲着。

有一天,他趁妻子熟睡时给妻子熬鱼汤,由于怕汤从锅里溢出,也担心锅烧干了鱼汤变成鱼饼,他便一直猫着腰蹲在锅边,直到一个多小时后鱼汤熬好。

当鲍喜顺将鱼汤端到夏淑娟床前时,他的样子令夏淑娟哭笑不得:头发上挂着锅里冒出的蒸汽凝结而成的水珠,沟豁纵横的脸上更是水淋淋的,头发上和脸上满是葱花和蒜末,他简直将自己熬成鱼汤了!虽然那鱼汤的味儿实在不敢恭维,但夏淑娟还是感动得泪珠子滚滚落下。

由于鲍喜顺在厨房里猫得太久,再加上他本来腿部和腰部就有风湿,因而在夏淑娟喝鱼汤时,他的腰也一直躬着,酸痛得直不起身来。

夏淑娟心疼地对他说:“来,坐到我身边来,我给你揉揉!”

鲍喜顺努力着想直起腰来,可是刚刚一使劲,便痛得脸上肌肉也变形了,于是他继续躬着腰说:“我正侍候着主子您哪,当然不能直起腰来了!”还幽默地说,“只要您喜欢喝我给您熬的鱼汤,我哪怕一直都躬着腰,我也愿意呀!”

丈夫的话让夏淑娟开心地笑了。但明白丈夫躬腰的原因后,她啜泣了:“你还是别进厨房了,我知道你疼我,可是,我再怎么也不能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啊!”

此后,夏淑娟无论如何也不让丈夫进厨房了。可那些日子,做饭以外的家务活几乎让鲍喜顺给全包了。

鲍喜顺的外形像猛张飞,他也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比如妻子怀上孩子以后,他不忘对宝宝进行胎教,躬着腰艰难地俯在妻子的腹部听孩子的胎心音,或者“呢喃细语”地对宝宝说话。有一天,心血来潮的鲍喜顺想给宝宝一点民族音乐胎教,便扯开喉咙唱了起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他这一唱可不得了,如洪钟般的声音不仅将夏淑娟吓了一大跳,更将夏淑娟腹中的宝贝吓得用脚乱踹夏淑娟的肚子。“妈呀,这哪是胎教呀?这是狼嚎呢!”

当上准爸爸,从草原到了河北遵化后,除了参加商务活动外,以前不爱看书的鲍喜顺也变得爱看书了,他要研究一下自己怎样做一个好爸爸。当他从书上看到孕妇要多喝奶后,就买回一头奶牛来精心饲养,要喝奶时,就牵牛来挤。当时虽然有不少企业或者个人赞助他一些国内外的奶粉产品,但他不让妻子喝这些,他说:“我们是草原的儿女,直接饮用鲜牛奶能不忘先民本色。挤出的鲜牛奶没有防腐剂,不会妨害孩子的健康!”

妻子得了感冒,他立刻说,书上说了,孕妇不能吃药,或者最好不要吃药。他用荸荠煮甘蔗水的土方给妻子治好了感冒。

夏淑娟每月要去做一次孕检,虽然其他孕妇几乎每次去医院检查时都有老公陪着,但夏淑娟却不愿鲍喜顺陪――他是“巨人”,巨人的影响力巨大。鲍喜顺只陪妻子去过一次孕检,而这一次如同向医院投掷了一枚重磅炸弹。

那是怀孕满五个月时,夏淑娟去医院检查。她坚持不让鲍喜顺陪,但他太好奇、太高兴了。妻子出发后,他悄悄尾随去了医院。

医生在为夏淑娟量了宫高后说:“宝宝好大呀!”夏淑娟想到丈夫是世界“第一高人”,胎儿大些也在情理之中,医生却担心胎儿异常,坚持要她做B超。结果一切都正常,但胎儿个头大却令医生十分困惑,直到见到随后进来的鲍喜顺,这才找到了答案!

医生和护士看到顶天(天花板)立地(地板)的鲍喜顺时,都在片刻惊愕后惊叹和欢呼起来――世界“第一高人”来咱医院了!于是,医院的正常秩序打乱了,病人也围了过来,医院的领导也请鲍喜顺合影,还请他签名题字。

之后院领导又对鲍喜顺说,今后夏淑娟例行检查时医院可以直接派医生到他们家去。听了院长的话,看上去有些木讷的鲍喜顺在感谢的同时,心里还是明白:虽然院长也喜欢他,但他的名人效应和“巨人”形象会影响医院的正常秩序。以后他再也不敢去医院了。

荣登父亲宝座,第一高人继续长“高”

当上准爸爸后,鲍喜顺父爱的目光不仅仅盯住妻子夏淑娟日渐隆起的腹部里的宝贝,也时时爱怜地关注着其他孩子。

汶川地震发生后,鲍喜顺的一颗心悬了起来,天天盯着电视看新闻,一边看一边抹眼泪。有一天,电视播出3岁小女孩宋馨懿的故事:父母为了保护宋馨懿双双死亡,小馨懿被转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被截去了一条腿,但她还非常乐观,画画背诗,天真烂漫,惹人怜爱。鲍喜顺的泪水不知不觉间也涌了出来。鲍喜顺靠参加二些商业活动赚点出场费为生,并不富裕,但得知武汉市民自发成立馨懿爱心基金专为地震孤儿募集捐款时,他还是翻箱倒柜凑了两万元,在妻子支持下,匿名寄给了馨懿爱心基金。

之后,他又几次通过遵化和唐山的红十字会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

夏淑娟的预产期是2008年9月27日。26日下午,夏淑娟挺着沉甸甸的肚子、鲍喜顺背着大包小包一块儿去了医院。10月2日凌晨,夏淑娟剖宫产下儿子。

门外的鲍喜顺听到孩子的哭声,紧张的心情才缓和下来。当护士抱着一个红扑扑的婴儿过来说这是你的儿子时,近六旬才得子的巨人高兴得一蹦老高。这一蹦,头却撞上了房顶,竟然将一块天花板给顶破了。护士惊叫:“鲍先生小心呀,千万别把头给弄伤了!”

护士也被鲍喜顺的喜悦感染,将小家伙递给他:“抱一下儿子吧,让你们父子俩第一次亲密接触!”孩子太小了,他无法抱,只能把儿子小心地放到自己宽大的手掌中。凝视着孩子漂亮、恬静的小脸,鲍喜顺禁不住老泪纵横:“天佑,我的儿啊!你知道爸爸因为有了你多么自豪吗?”

护士将夏淑娟推出手术室,鲍喜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走上前去,握着妻子的手说:“淑娟,谢谢你啊!辛苦你了!麻烦你了!”说着,还当众亲了夏淑娟一口。看到“高人”对妻子如此疼爱,在场的护士都感动不已。

夏淑娟发现,鲍喜顺看孩子时的眼神是她从来没见过的,那种慈爱与温柔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每天,他都要笨手笨脚地给孩子换尿片、洗澡、穿衣,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容不得让旁人插手。儿子最初不肯吃奶,被他抱着叽里咕噜地“劝说”了一回就愿意吃奶了,家里人都笑着说,还是“高人”更有影响力啊!

姑娘第一次给爸爸做的一饭范文5

母亲去世那年,她才6岁。被小姨扯着,懵懵懂懂地跟在送葬的队伍后面,好奇地打量着一群哭哭啼啼的人,觉得很奇怪。她盯着花圈上那只紫色的蝴蝶,颤颤地扬着翅膀,想飞呢。她从小姨的手里挣脱出来,跳着伸手去捉,被小姨一巴掌打在屁股上,傻丫头,你妈死了,也不知道哭一声……

她果然“哇”的一声便哭了起来,便见他,急急地从队伍的最前面踅身回来,把她抱在怀里。他用粗糙的大手抹去她脸上恣意横流的泪水,附在她耳边说:“乖,不哭,还有爸爸在呢。”她在他的怀里,瞪着眼睛看着一身戎装的他。那么温暖安适的怀抱,对她却是那样陌生。连同爸爸这个称呼,和眼前这张棱角分明的脸,都让她觉得陌生而遥远。

那是记忆里她和父亲第一次见面。当然以前也见过,但于她,是没有记忆的。父亲是部队里的教导员,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所以,这个男人对她而言,几乎是完全陌生的。

母亲的葬礼结束后,一家人开始讨论她的归属问题。小姨红着脸低着头,两手绞着衣角,好久才嗫嚅着说,我还没有结婚,带着个孩子,别人怎么说?舅舅刚想过去抱她,被舅妈狠狠一拽,嘴里已经骂上了:你瞧你那熊样,每月赚那仨核桃俩枣,自己老婆孩子都喂不饱,还有闲心去管别人……小姨毫不客气地接过去,什么叫别人?……

她孤零零站在门边,看着一屋子面红耳赤吵闹不休的人,第一次感到了孤独和无助。她一步步往后退着,想跑出去找妈妈,却被一双温暖的手拉住。那双手拉着她,一直走到屋子中间,对着一屋子的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我是她父亲,妞儿以后由我带,我回部队打转业报告。

那天晚上,她第一次和这个陌生的男人呆在没有妈妈的家里,她一直站在角落里,默默地看他为她整理衣橱,收拾书包,看他笨拙地把蛋壳打碎在碗里,油锅热得着了火……她很怀疑:这个笨手笨脚的男人,他能像妈妈一样照顾好自己吗?

晚上她躺在床上,看见他进来,赶紧闭上眼睛。他在她的床边坐了很久,然后为她掖掖被角,沉沉地叹了口气,轻手轻脚地走了。她在黑暗中睁大眼睛,泪水顺着眼角汨汨地往下淌。

2.

父亲很快办好了转业手续,她开始和这个男人朝夕相处。喝他榨的果汁,穿他洗的衣服,坐在他的自行车后面去上学。她渐渐习惯有这么一个高大强壮的男人照顾她的生活,却不习惯叫他爸爸,甚至很少和他说话,甚至,也很少和老师同学讲话。她从前是多么活泼快乐的一个女孩儿啊,演讲,唱歌,样样拿手。可是现在,她变得孤僻内向,少言寡语。

但是有个爸,感觉还是挺好的。父亲转业后在一家国营工厂做电焊工,他会用那些没用的下脚料,拼拼凑凑,为她焊个漂亮的书架。父亲从来没有外出应酬之类的活动,他好像也没有别的嗜好,只是喜欢对着菜谱研究,然后关在厨房里,煎炒煮炸。每做好一样食物,父亲便喜洋洋地端到她面前,坐在她对面,一边抽烟一边看着她吃,非常满足。父亲的厨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那两年她长得也特别快,春天新买的衣服,到了秋天穿上就短了。

父亲一直都没有再娶,其实父亲那时候还不到40岁,军人出身的他身材挺拔相貌英俊,不断地有人给父亲提亲,可是父亲甚至没有征求她的意见,便统统回绝。

有一天晚上,她半夜起来上厕所,路过父亲的门口,房间的门半掩着,父亲半靠在床上,身边有厚厚的一摞报纸,父亲手里拿着一张报纸,翻过来再翻过去,指间的烟头一闪一闪地亮。父亲的面容在一片缭绕的烟雾中显得那样寂寞。她呆呆地站在门外,心里突然有些紧。14岁的她,已经能够明白父亲的寂寞和无聊。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她对父亲说,要不,你再给我找个妈吧。父亲看着她,有点惊讶,然后笑着揉揉她的头发,说,傻妞想什么呢?咱们俩在一起多好啊,再加个生人进来,多别扭。

高一的时候她喜欢上班里的一个男生,有一次传的纸条被老师发现,老师把父亲叫到学校。晚上她忐忑不安地回家,偷偷观察父亲的脸色,并没有她想像中的狂风暴雨。一直到吃完饭,父亲才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今天去你们学校了。她刚刚放下的心,马上又提了起来,父亲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你们学校的男生,还真没一个能让我看上眼的。然后父亲便笑,说,妞儿,将来你要找男朋友,一定得找像爸爸这样帅的,知道不?

有一次吃着饭,父亲忽然问,你将来结婚,会带我一起过吗?她含了一嘴的饭,含混地嗯了一声,父亲便兴奋得像个孩子,燃着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慢悠悠地吐出来,淡淡的烟雾后面,父亲的脸笑得很灿烂。他说,我给你当保姆,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将来你有个孩子,我给你带,哄孩子洗尿布陪他玩儿,你小时候没享受过的,到时候一起补回来,嘿嘿。

她一边往嘴里塞东西,一边看着得意洋洋的父亲,想,幸福,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3.

她读高三那年,在过马路时,被一辆公交车给撞了。

父亲赶到医院时,她的思维还很清醒。她抓住父亲的手,惊慌地问:我的腿呢?爸我咋感觉不到我的腿呢?父亲拉住她的手,一直往下摸,妞儿,腿不是好好的嘛,你摸摸。她终于摸到了腿,心便安了。她附在父亲的耳旁,低低的声音说,爸,我以后是不是找不着婆家了?要是没人要我,你可得养我一辈子……父亲抓着她的手,捏捏她的鼻子说,我这么好的闺女,得等他们骑着大马抬着彩礼来求婚才能嫁,彩礼少了咱可不嫁,不然老爸养你不就赔了?她笑,爸你可真贪心……父亲抱着她的头,有冰凉的东西,一滴一滴,落在她的脸上。

手术后她一直昏迷着,第三天醒过来时,她几乎认不出面前这个男人,他的面容苍白憔悴,挺拔的身躯突然就佝偻起来。以前她总以为一夜老去这样的事在传奇故事里才有,现在她知道,原来一个人真的会在一夕老去。

班里的同学来看她,一群未经世事的孩子,在她的床前嬉笑打闹。一个女孩儿说,小雅你赶快好吧,马上就要高考了,你不是想读北京的大学吗?再晚可就跟不上了。她笑着答应,目光扫向父亲。父亲蹲在角落里,眼睛盯着窗户,很久都没有动一下,目光茫然。

同学走后她变得格外烦躁,她让父亲给她找课本,她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好啊?父亲含糊地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父亲听别人说,有个从台湾回来的老中医,有一套很奇特的治疗方法,专治疑难杂症。那天下午父亲去为她找医生,护士来给她输液,她问:为啥我的腿一点感觉都没有呢?护士是新来的,口无遮拦:何止是没感觉,怕是要瘫了,以后再站不起来了……

父亲带着医生回来,刚一进门她就抓起一个茶杯朝他掷过去,歇斯底里地喊:为什么不让我死?茶杯擦着他的眼角飞过去,血迅速地流出来,他顾不得擦,几步奔到她的床头,用力抱着她,语无伦次地说,乖,没事儿的,这不是找了医生吗?妞,妞,爸爸在啊……

父亲找的医生并不管用,后来又去了好几家医院,针灸,按摩,从不信邪的父亲,跟着一群大妈去庙里烧香求佛,又去教堂祷告,甚至还找了有特异功能的大师。她觉得父亲真是傻,那些没影的事他也信,真不知道他当年在部队怎么当的教导员。

她终于知道,伤了中枢神经的后果,就是坐在轮椅上再不能站起来。

4.

她不能再去学校读书了,可是总得找点儿事做。她给父亲织毛衣,织着织着就用了心思,织出的花样总是别出心裁,漂亮大方。父亲穿在身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嘴都合不拢。父亲说,我的妞儿还真是长了一双巧手呢。

父亲开始不断地往家里拿回五颜六色的毛线,他说妞啊,我那同事老李,你见过的,对,就是李叔叔,他让你照着我这个,给他也织一件。隔两天又说,你王阿姨家的姑娘,想跟你学织这种花样……再后来,有一天父亲推她去毛线市场,父亲打开一家临街的门面房,说,妞,咱在这儿开个编织店你看行不?

她的编织店因为式样别致花型漂亮,一开张生意就特别好,每天迎来送往,虽然忙,却很充实。干满一个月盘点,竟赚了1000多块钱。那天她给父亲买了两瓶茅台,父亲乐得像个孩子,擦桌,洗杯,做了一桌她爱吃的菜。父亲倒满了两个杯子,说,妞啊,和爸干一杯。喝着喝着父亲就哭了,父亲不停地叫她,妞儿,妞儿,妞儿啊……

24岁那年,她谈了男朋友,是个小学老师,教体育的,陪她下棋,听她唱歌,能一口气把她背到5楼上。父亲看着她在这段恋情中痴迷沉醉,眼睛里全是担心。他不止一次地问男孩儿,你和妞儿的事你父母知道吗?你要是真心喜欢妞儿,就跟父母讲清楚妞儿的情况,妞儿是受过大难的人,你要是敢让她受伤害,我饶不了你!!男孩儿拍着胸脯跟父亲保证:我的事情我自己做主,就算他们不同意,我也要和妞在一起。

结果,还是父亲最担心的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他的父母为此大动干戈,到学校去闹,以死相逼。男孩儿最终选择了妥协。

一连几天,她躺在床上,蒙着被子,不吃不喝,父亲怎么叫她都不应。父亲硬拉开被子,她的身体委屈地蜷成一团,满脸是泪。父亲心疼地抱着她,父亲说,妞儿,就算全世界都不要你,你还有爸,爸会一辈子陪着你,做你的守护神。

姑娘第一次给爸爸做的一饭范文6

从6岁到18岁,整整12年,她拒绝听到董小宝的名字,父母一旦提起来,她立刻发怒。

父母是养父母,她跟着他们过日子的时候已经6岁,什么事都记得。

养父母都是好人,对她视如己出。养父和父亲曾是同事,关系好,当年住得也近,两个男人经常一起喝点小酒。那时候,她常常围着桌子讨点东西吃,董小宝总说她没出息。

她叫董小贝,董小宝比她大8岁,他们曾是父母的一对宝贝,只是父母没有能够等到他们的宝贝长大。

她6岁那年的清明节,父母回乡下老家给爷爷奶奶上坟,乘坐的客车出车祸,父母一同遇难。

父母的丧事,包括养父在内的一些同事帮着料理。她并不哭闹,但总是追在董小宝后面要找爸爸妈妈。她不爱吃董小宝做的半生不熟的饭,不喜欢董小宝洗完后变得皱皱巴巴的衣服,不喜欢董小宝为她梳得乱七八糟的头发……

那天晚上,很晚了,她不肯睡,爬起来又一次扯着董小宝说:“我要妈妈。”

董小宝忽然把她从被子里扯出来,用力握着她小小的肩膀说:“妈妈死了,别再找她,他们不会再回来了!”

董小宝的声音很大,大到让她因害怕而住口。之后,她忽然明白了死亡的含义,知道她的世界里,从此只剩下董小宝一个人。

他把她“送”人了

从那之后,她开始像依赖父母那样依赖董小宝,她不再挑剔他做的饭,总是大口吃;皱巴巴的衣服,她穿上后自己扯平;董小宝不会扎辫子,她就散着头发……她跟在他后面,一声一声叫着哥。她害怕有一天董小宝也会离开她。

那种害怕,让一个6岁的小女孩变得乖巧顺从。

可是她如何都没想到,尽管如此,董小宝还是丢弃她了。

那天是周末,一大早,董小宝破天荒的用了半个多小时耐心地给她扎了两个小辫子,然后,带她去公园,给她买冰激凌,并坐上她眼馋许久的旋转木马……巨大的幸福感让她丧失了一个孩子的警惕,吃饱了,玩累了,她趴在董小宝的背上睡熟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董小宝已经不见了,他把她“送”人了,在给予她一整天幸福的假象之后,他抛弃她了。当她明白过来的时候,一种比失去父母更巨大的绝望,瞬间淹没她的小小的心。

没有哭闹,没有说话,她在绝望中傻掉了。她听大人讲过故事,有些坏家长,会卖掉他们的孩子。她认定,她被董小宝卖了,拿着卖她的钱跑了。

她一直叫婶婶的女人抱着她,喊着她的名字。

那个声音像母亲,她却做不出任何回应,小小的拳头紧紧攥在一起,攥出密密的汗水。

一种悲伤的妥协

知道董小宝和父母一样不会再回来,她迅速接受了彻底被改变的生活。

曾经的家不远,可是那已经不是她的家,她趴在门缝里偷偷看过,以前家里的家具也都不见了――董小宝把什么都卖掉了,然后他又卖她,跑了。

她认定,事情就是这样。

在新的家里,她学会洗自己的衣服,站在凳子上洗碗,擦地板……她知道自己必须乖巧懂事。即使养父母对她好,她也要那样做。她知道这不是她的家,他们不是她的亲人,在董小宝离去后,她已经彻底丧失了撒娇和任性的权利。

好在,养父母是爱惜她的,她对他们也有爱,但更多的是感激。她更想快点长大,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并偿还他们的爱。

可是成长,在年少的时光里,总是显得如此漫长。

她不能原谅董小宝

养母又一次提起董小宝时,她已经13岁,读初中一年级。

那天晚上,她帮养母缠毛线,缠着缠着,养母忽然说:“小贝,小宝他……”

她已经不再像很小的时候那样大声叫喊着拒绝听这些话,只是低着头,小声说:“不要说他。”

“你这孩子,就是倔。”养母停下手里的动作,“这些年来,你不想他?那时候他那么小,怎么养活你?”

她抿着嘴巴不说话。是的,她不想他。她想起他来心里只有恨,恨的感觉不好,她宁肯不想。于是她说:“妈,别说他。”

她就这样在沉默中慢慢长大,顺从地活在命运为她安置的生活里,但内心永远是一个绝望的黑洞,无法被光阴填补。为此,她不能原谅董小宝。

16岁,她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中,养父母家里大她一岁的哥哥读高二。

一年后,哥哥面临高考时,养父失业了,只好在菜市场租下一个摊位卖青菜。那天晚上,她做功课累了,到客厅倒水,听见隔壁养父母的卧室里,哥哥正对养母说:“我不管,反正我得上大学。”

“哪有那么多钱供你们两个?”养母说。

“小贝可以不读,”哥哥嘀咕一声,“女孩子以后嫁人就是了。”

“不行!小贝成绩比你好,她能考上好大学。”养父声音不大,但是很坚决。

她回到自己的屋子,在那一刻打定主意,让哥哥去上大学,自己读完高中就出去找工作。她不想再让他们为她付出更多。

以父母的名义给妹妹一个家

之后,她不动声色地上学、放学,周末也会去菜市场帮着养父看摊子……哥哥参加高考,成绩发下来,没有过分数线。那天晚上,为复读的问题,哥哥和养父发生分歧。她说:“爸,让哥哥复读吧。”

“他不是念书的料,成绩没你一半好,”养父说,“这事你别管。”

她平静地说:“我不想考大学,我决定了。”

正争执不下,养母从厨房走出来:“小贝,你必须考,你知道吗?这些年,小宝已经给你攒够学费,你必须考大学,别辜负他,他不容易。”

她愣住了。

12年后,她终于第一次让自己重新在记忆里寻回董小宝这个名字。

当年,董小宝自知,一个14岁的少年根本没有能力养护一个6岁女孩的成长,才做出那个决定:把房子卖掉,将钱交给养父母,让他们给妹妹一个家。他跪着恳求他们,并承诺会在经济上负担她的生活。他只要他们以父母的名义给妹妹一个家。

养母说:“这些年,你花的都是小宝给的钱。从你读中学开始,他每个月都会寄一些钱回来。是爸爸妈妈没本事,这些年,让你跟着我们受委屈了……”养母再也说不下去,握住她的手哭起来。

她想起13岁那年夏天,养母提起董小宝。她想,那天的话,是因为他寄来钱养母才说的吗?那年,董小宝21岁。这些年他在哪里?他的钱寄自广州,没有更具体的地址,邮戳上的邮局地址甚至是不固定的。但她还是决定,去找他。

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儿

一年后,她考上大学,来到那个有木棉花的城市。

在大学报到后的第二天,她去报社刊发一个寻人启事。

几天后,有热心读者给她打来电话,说认识一个叫董小宝的出租车司机,二十七八岁,个头很高,眉角有一道浅浅的伤疤,是不是她要找的人?

她的眼泪忽然就掉下来了,在对方的追问声中,她点点头,轻轻地说:“没错,是他。”

那天下午,她找到那家出租车公司,在员工资料里,她看到董小宝的名字,还有他的年龄、电话和住址。

第二天早上,她早早等候在一个路口。

十几分钟后,她看到巷子里缓缓驶出一辆尾号为28的出租车,她微笑着伸出手拦下那辆车。

打开副驾驶的门,她坐上车。他握着方向盘,看她一眼,用地道的广州话问她:“姑娘,去哪儿?”

她用家乡话回答:“回家。”

对方一愣,转过头来又看她一眼,问:“你家在哪儿?”

她掩饰着内心激烈的跳,微笑着说:“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儿!哥,我是董小贝。”

她伸出手,轻轻抚摩他的眉骨处的伤疤――那是他小时爬树给她捉知了跌下留下的纪念。

她感觉到他的身体轻轻颤抖一下,然后,她听见后面的汽车鸣笛。可是他好像什么都听不到,只是看着她。

他们就在一片抗议的鸣笛声里看着对方,深深地看着,目光缓缓穿过16年的漫长光阴,回到了最幸福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