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火星幽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火星幽灵范文1
关键词: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12-01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然而同龄编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因较少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而导致“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等。同时,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因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姊妹,而导致异龄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龄编班又不能弥补这种缺失和不足,从而会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造成某些潜在的不利影响。
作为同龄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混龄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同时,在幼儿园实际的教育组织中,同龄交往与异龄交往也应该是共生共存的,两者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年龄混和的情况下,与自己年长或年幼者的友谊并不会取代同龄人间的友谊,反而是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补充同龄人间的交往。”因此,当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我们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混龄教育的尝试,如“部分混龄”和“间断性混龄”,试图补偿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的某种缺憾。
一、开展全园混龄合作区域化学习活动
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开展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适应不同儿童个性需要发展水平的教育形式,根据本园的特点,我园设置多个专项活动室,如围绕生活活动内容,设置超市、建构室、美食城、蛋糕坊、图书阅读室等,围绕科学常识内容,设置科学发现室,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表现出创新意识,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新型的、趣味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
二、开展混龄主题活动、节日活动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如民间传统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具有纪念意义的三八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都是我们开展活动的主要渠道。亲子活动,是家长和孩子们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表演混龄游戏,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参加游戏,充分地展现孩子们的才华和家长们的关心。
三、混龄教育的社区延伸
家长对混龄教育中有利于独生子女的成长优势有更深的理解,对混龄教育充满信心。有效地配合幼儿园的混龄教育,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结交的兄弟姐妹得到家长的认可,节假日家长相互邀请相互作客,结伴去社区、郊外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在社区宣传栏里定期展示混龄教育的成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教师、幼儿、家长之间产生互动的教育功能,从而营造出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幼儿园影响一个社区的教育氛围。
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混龄活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时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会让成人吃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不断提高。不同年g的同伴群体已经很自然地成为了一种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孩子不仅能巩固并重新思考已有的经验,而且还能发展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混龄活动培养幼儿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的良好品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开展混龄活动不仅能提供给孩子相互交往的机会,而且还能解决同龄儿童间的冲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混龄编班,幼儿的年龄不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同,他们进行交谈时,彼此就能注意倾听,弟弟妹妹很自然地能接受哥哥姐姐的建议,他们尊重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借助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起 “小老师”。异龄儿童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游戏是其社会学习的良好途径。
3、利用混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异龄孩子之间的交往合作成为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混龄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首先,能力强的大龄孩子用自己的学习顺序、学习方法,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语言用心地教弟弟妹妹,担任着领导角色,对自己充满信心;其次,能力弱的大龄孩子和小龄孩子在一起,仍然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至于对自己灰心,维护了自尊;第三,能力强的小组孩子能和大组孩子一起活动,能解决原来“吃不饱”的现象,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认为自己有时可以超过哥哥姐姐,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第四,能力弱的小组孩子在大组孩子的细心帮助下,没有太大的压力,放松地看和学,反而轻松地掌握了一些技能技巧,掌握了游戏方法,他们在爱和关怀的氛围中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五、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1、提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观察与反思能力
开展“混龄教育”研究,需要教师及时观察捕捉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并及时给予幼儿以指导和帮助,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反思预成课程中的不足,并适时调整计划,生成相关的新的课程内容,教师们生成新课程的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2、教师提供、把握材料能力的提高
火星幽灵范文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设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去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尊的火种,激起前进的热情。
例如:我教学“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从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人手,在屏幕上显现美丽的大森林,然后出现可爱的卡通形象――凯蒂猫和乖乖兔,它们手举万以内数,比大小。学生被生动的形象和新奇的情节深深吸引,兴趣盎然的进入学习情境,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二、敢于放手,不为学生架设过细阶梯
不少老师多多少少有些不相信学生的潜能,担心放手会耽误教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进度。在学生探究新知前,都习惯给学生做一些铺垫,或者固定学生的思维方向。有时甚至只让学生浅尝辄止。其实充其量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很多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如同过眼云烟。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我们要敢于放手,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真真实实的去探究,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这样才能真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我没有按书上的预设来教学,也没有给学生限制思维的方向。我先出示平行四边形,同学们这个图形你们认识吗,生(平行四边形)。你想知道关于它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我们今天就先研究这个问题。那同学们能不能将这个图形转化为我们已熟悉的图形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让你们自己合作完成这个任务,你们觉得行不行?结果同学们特别高兴,特别自信,笑着说没问题。整节课学生讨论,交流非常激烈,不仅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而且还能非常清晰的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转化后的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因为整个过程全部是由学生通过剪拼,讨论交流得出的,所以学生学得特别好。
三、教给探究方法,提供探究策略
埃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有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的计算”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过程:“圆柱的体积会不会计算?(不会)一提出猜想(能否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计算)一实践检验一观察、思考一结论。”这就体现了获取新知识的一般方法:“即遇到新问题时可以转化成旧知识,再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一方法的掌握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铺平了道路,学生会自主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四、开放探究时空。拓宽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我们所用的教材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探究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探究活动。我觉得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火星幽灵范文3
关键词:教材的选择;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55-02
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所有学科都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只是一个媒介,只是教师教学时的参照物和启示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载体。教学时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和重新组合,较好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数学课堂更有效,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数学教材,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关注学生的探究与接受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利用新理念,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性学习,突出对问题的探究,近年来,探究式教学很流行,但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的探究,而忽略了接受性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于探究教学。在教学时只有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教材内容适宜让学生探究的,就让学生探究,教材内容适宜教师讲授的,就让学生听教师,也可以教师讲授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只有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平衡互补、相辅相成,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正确地补充、舍弃教材
教材选择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既要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规律,又要照顾知识体系和完整性。由于学生、教师、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同一节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会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便在情理之中。教师教学时既应认真研究教材的教学价值,不要什么都讲,不轻易地取舍,又不能迷信教科书,要大胆地创新,要灵活地处理好教材,力求让新知识的呈现自然,新概念要力求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中掌握牢固。
新教材为了体现循序渐进的编写理念,把知识分散于不同的年级讲授,这样的编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忘记前面的相关知识,知识点比较零碎,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数学推理证明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学生一开始就接受规范的证明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严格规范的证明方法适用于代数内容和几何内容。将推理证明的教学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初一年开始,在教学中就逐步教学生使用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论证的过程,让学生慢慢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已的思考过程,尽量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化的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此外,新教材的习题搭配的合理性值得我们探讨。一般来说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等多种层次,以设计课题学习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但新教材的例题讲解过于简单,练习题较少,习题类型单一,课后习题太少。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习题,可以以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改编,把结论适当的延伸,要注意增加的内容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应片面地追求解题的难度和速度。
在进行平行四形的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把书本中的例题2进行改编: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C,DE=5,EC=3,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本题是把书本的例题2进行改装,结合本节课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以及以前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等知识进行解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并及时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并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书写,最后请一位写得较好的同学上台书写。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书写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但我觉得教学时让学生充地思考,在讲解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本节知识与前面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等知识相联系,强调数学的说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对教材进行分散与整合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代数、几何的分科,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板块,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编排,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综合不断深化。但有些知识在结构上表现为松散和跳跃,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在处理教材时应注意对教材的分散与整合,才能不使知识变得支离破碎,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火星幽灵范文4
关键词:手指 触键 灵活性 协调性
著名的钢琴家涅高兹曾经说过,演奏钢琴最直接的位置是手指,它是直接触及和琴键的部位。手指的重要性就像是在前线战斗的战士。在钢琴演奏中,前线的战士,就是我们的手指,它是声音的缔造者。我们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都是通过手指的细腻表达去完成的。所以所有弹钢琴的人都应该具有坚实而又灵敏的手指。而音色所有的表达,都是通过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去完成的,所以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枯燥乏味的机械手指运动使得学习者非常的厌烦。对于初学的儿童来说,更是一个艰苦的训练,极易破坏他们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爱好。那么如何使这种枯燥乏味的基础训练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是作为一个钢琴教师需要去研究思考的问题。
在进行了大量儿童的心理研究发现,他们在游戏中更容易去接受一些有难度但很新颖的东西。可以利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的动作去完成手指灵活度和协调度的一个训练目的。
一、创编儿歌《猴子荡秋千》
一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叫;
两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叫;
三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叫;
四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叫;
五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叫。
没有猴子荡秋千,鳄鱼悄悄的游走了。
五个手指代表五个猴子,另一只手代表鳄鱼,手指的一张一合,使儿童感受手掌的支撑能力,手指运动中,让儿童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中,手指的另两个关节不参与活动,自由放松,不聚拢,不伸直。手指第三关节的这种灵活性的训练也体现在了游戏中。
二、《十兄弟》
十个兄弟分两组(伸出双手,手心向外),个子高低有不同(手心向内,互相对应)。
大哥长得粗又壮(拇指伸出来),二哥天生主意多(食指伸出来)。
三哥个子最高大(中指伸出来),四哥天性最懒惰(无名指伸出来)。
老五个子最矮小(小拇指伸出来),勾勾手来最可爱(小拇指对勾)。
老大点点头(大拇指相互碰触),老二贴贴脸(食指相互碰触)。
老三老四哈哈腰(中指相互碰触),老五伸伸腿(小指伸展)。
直观给儿童呈现,十个手指天生的不同,各有各的特点。在钢琴演奏中有天生有利的一面,也有天生不足的一面,钢琴手指的训练,可以说是训练发展人手适应钢琴的长处,改造和克服人手不适应钢琴演奏的不足。在儿歌中有手指勾勾,碰碰的动作,是让他们体会手指的第一、第二、第三关节之间的这种协调的运动,增强灵活性。
大家拍手把歌唱。
三、《手指对对碰》
拇指拇指伸出来,快来弯弯,点点头;
食指食指伸出来,变成公鸡,唧唧唧;
小指小指勾出来,手指钩钩,好朋友;
手掌手掌拍出来,掌掌相对,拍拍手。
这首儿歌中,针对的是手指指尖的这种触键的感觉,瞬间的这种的指尖感觉,快起快落。双手同样的重视,协调发展。同时对于幼儿来说分清每个手指的名称,为今后打下基础。
四、《看谁本领大》 (适合大班)
双人进行的游戏,小朋友边做游戏边说口令,边做动作。口令: “看谁本领大?”和传统的石头剪刀布一样。换成动物,更加形象,更生动,吸引孩子。游戏规划是:大象吃老虎 ,老虎吃小猫。小猫吃老鼠。老鼠吃大象。可以边做动作,边做声音。动作要求:双手五指微屈代表老虎。食指拇指相接成圈代表小猫。小指伸直代表老鼠。中指弯屈代表大象。
脑与手的配合,经过反复的练习,可达对手指的掌控精准到每个手指,并且形成一种自动化,对真正进入到钢琴训练中双手的配合和视奏有很大的帮助。
五、《蝴蝶飞飞》
双手轻轻握拳(拇指放在拳头里面)用力伸开手指,手臂做模仿蝴蝶飞的样子。体会手指在空中放松。可以在学习断奏的时候,配合练习。同时可以帮助动作协调性的掌握。
六、《和邻居做朋友》
五指张开,轮流的将每个手指靠拢,2、3指,3、4指,4、5指。双手同时练习,即可练习手指灵活精准,也可以锻炼左右脑。达到协调统一。
七、《企鹅摇摆》
用手掌摇动来模仿企鹅的走路,来达到手腕的练习。手腕练习是平时可以脱离钢琴,在课下尝试的练习。下手臂弯曲,把肘部的重心作为一个回转的轴心,手掌保持五指伸展,弹奏和弦的标准手型,模仿夸张的企鹅走路摇摆。两手臂轮流进行。手指保持不动,也是训练手指的一种,动或者不动都需要头脑的控制。
八、《看图动手指》
事先准备好教具,利用图示训练对手指的掌控能力。(图示可以采用花朵,圆圈,但不要太复杂的容易过度吸引孩子注意力)图示针对每个手指的位置方向,手指长短形象化处理。下面标注指法,直观上又看到图形,有兼顾到手指指法,为以后识谱打下基础。开始时速度要慢,等慢慢达到可以自如掌握双手的指法,再逐渐提速。
手指的灵活训练是一个独立的训练阶段,但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阶段,从手指独立挥动开始,手指的灵活性,协调性,就时刻存在。世界上最高最纯洁的欢乐,是欣赏艺术的美。而孩子是我们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成长才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日]太田惠子.怎样教孩子学好钢琴[M].张湘南译.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
火星幽灵范文5
关键词:讲授;谈话;讨论
一、恰到好处地运用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它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讲究学生的自主探究,这并不是意味着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可用,而是很多场合必须用到讲授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进行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类的教学又或者是音乐的一些乐理知识时,这种方法就特别适用。它的优点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效率高,照顾面宽。但也有其存在的缺点,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填鸭式的教学状态,教学缺乏主动性,因此我们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不可以一味地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它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厌恶你的课堂。
二、适当地利用谈话法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有人觉得谈话法比较适合语言类的科目,如语文、历史,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对其避而远之。其实这种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对于音乐这一学科也很实用。因为谈话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它往往可以用在讲授法之前,因为讲授法经常是由旧知导入。讲授法的教学很枯燥,由谈话法中的旧知引入,学生就特别易于接受。此外,这种方法对于知识的连贯性有很大的帮助。如我在执教《愉快的梦》《闪烁的小星》《小白船》《外婆的澎湖湾》等课时,都利用了谈话法,导出了一些美好的画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进入新课的教学。谈话法在运用的时候,你会感到教师和学生的距离非常近,学生也乐在其中。
三、讨论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法是音乐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几乎在百分之八十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方法。当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时,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也因为集思广益,思路更加宽广。并且善于运用讨论法教学的课堂,学生思维敏感,积极性极高,创新能力提高得也很快。在音乐课堂中,我们主张以小组的形式为宜,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对那些有胆怯心理的学生,既可以减少心理紧张程度,又为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
通过运用讨论法,同学们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了,他们说,音乐课才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他们乐此不疲。
四、要利用好多媒体,让音乐课堂变成高效课堂
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尤其音乐课。因为音乐课上,我们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的视野更广阔,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它可以让你的音乐课堂得以延伸,充满活力。以欣赏课为例,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材进行重组,对于在网上收集到的一些好的作品,如民族歌曲、丰富的画面、大型的乐器演奏等,多媒体的效果会比教材的印刷版更为真实和清晰;还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认识一些著名的音乐歌唱家及他当时所处的特定的环境,更便于学生欣赏他的作品风格。有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意境,让他们享受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因此,利用好多媒体更有利于形成高效的音乐课堂。
火星幽灵范文6
【关键词】混龄;混龄区域活动;大组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2-0040-05
【作者简介】梁淑贞(1971-),女,广州人,广州开发区第二幼儿园园长,幼儿高级教师;张学丽(1979-),女,山东临沂人,广州开发区第二幼儿园科研组长,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混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混龄教育中最基础、最常用和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活动类型,是在混龄班级内不同年龄的幼儿通过自发或者教师协调组织在一起而开展的区域活动。研究发现混龄区域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责任意识、促进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等社会(成洁萍,2011)。其对幼儿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领域(张博,2010)。混龄区域活动和同龄区域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幼儿的存在形态差异:同龄编班中幼儿基本上以各自独立活动的平行的方式参与活动,而在混龄班混龄区域活动中则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相互合作的、联合的方式参与活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存在形态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目前存在截然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形成一种自然的学习生态,不同的幼儿都能够获得其学习需要和需求,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另一种观点认为混龄环境使得幼儿的学习相互干扰,并且大组幼儿会剥夺小组幼儿的学习的机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而言,存在相互干扰和抑制(张博、吕武,2010)。为了验证上述观点和深入分析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进行此次研究。在混龄班级中大组幼儿经过三年的混龄教育,能够充分地体现混龄环境下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社会性发展的状况。而我国目前没有对大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现状做系统的分析,因此本研究选择大组幼儿(5岁~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主要是以我园混龄班所有大组幼儿为研究对象,共计96人,其中男孩53人、女孩43人;独生子女75人、非独生子女21人;参与娃娃家的人数共计34人、建构区36人、表演区26人。实验班43人,非实验班53人,调查地点选在各班建构区、娃娃家、表演区,调查时间为每周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时间,调查持续时间为三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方法,根据已有的关于幼儿社会行为的研究,参考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工具,征求专家和教师们的意见,编制了《混龄区域活动中大组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其维度主要涉及责任意识、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自信心四个项目,采用里克特五点记分法,从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能确定、比较不符、完全不符,分别记分为5分、4分、3分、2分、1分。由教师填写调查问卷,通过录入数据之后对所获得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 16.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了解混龄区域活动中大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现状。另外辅以观察法,记录大组幼儿的社会表现及教师的指导策略。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在全园大组幼儿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6份,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96%,有效率100% 。
(四)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1. 效度分析
为了检测收集到的数据是否满足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要进行取样适当性与Bartlett球形检验。
从表1可知,本研究的KMO系数达到0. 941,大于0.80,经检验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取样的适当性较好,可以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1674.019(自由度为231),经检验有显著的差异,说明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对本问卷中的22道题目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萃取法,通过对预先设计好的因素个数进行控制,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经过重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经过因子分析发现,每道题目在相应的因子中都有足够强度的负荷(0.40),只是个别题目在原有因子进行了位置调整,研究者发现调整后的因子题目具有其合理性。调整后的每个因子所包含的题目为责任意识:Q1、Q2、Q3、Q4、Q5、Q6、Q7、Q8、Q11;组织能力:Q12、Q17、Q18、Q19、Q20;合作能力:Q10、Q13、Q14、Q15、Q16;自信心:Q9、Q21、Q22。这些题目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 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Cronbach’s alpha作为问卷信度估计的指标。整个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0.901,问卷各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责任意识为0.934、组织能力0.898、合作能力0.884、自信心为0.841。表明此问卷提供的信息是比较可靠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混龄班大组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社会性发展现状描述分析
通过对本问卷各个维度进行了描述分析比较,从宏观上把握大组幼儿在区域游戏小组活动中的社会性发展状况。
由表2中的统计结果可看出各个维度中每题的平均分按照高低顺序排列如下:责任意识、合作能力、自信心、组织能力。在观察中,研究者发现担任小组长的大组幼儿的责任意识确实非常强,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带领小组成员完成每次活动的任务;其次他们的合作能力的得分相对也较高,因为在混龄班级本身合作的机会就比较多,同时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往往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配合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小组长首先要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多次的磨合中,大组幼儿的合作能力不断提高;相对而言,大组幼儿的自信心较低,可能主要是由于大组幼儿担任小组长时缺乏相关的管理技能技巧造成的,有的幼儿虽然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但是不会分配任务、发动组员的力量,造成最后活动结果是不理想的,自然影响到大组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信心。而组织能力得分最低,由于小组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组织经验不够丰富造成的,如不知道如何去分配任务给组员、对任务难易程度不能把握等。
(二)混龄班大组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社会性发展现状差异分析
1. 不同性别大组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比较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的大组幼儿社会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不同性别大组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其责任意识、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自信心的发展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大组幼儿在四个维度方面的发展差别不大,我国的一些研究也表明,就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方面,学龄前期两性的差异并不明显,可以看出混龄区域活动对不同性别大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差异影响不明显。
2.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组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比较
在我园所处的社区,有部分幼儿还是非独生子女,因此有必要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进行差异比较。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统计结果可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责任意识、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自信心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充分说明混龄教育的生态性教育环境缩小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以上几方面的发展差异。自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很多研究者和专家都在呼吁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大大降低,学者(孔庆松,1998;苏颂兴,1997)在研究中提到,就社会性发展方面,独生子女的发展劣于非独生子女。由此可见,混龄教育缩小了二者之间的差距,混龄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对大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混龄区域活动为独生大组幼儿提供了真实的混龄交往的社会性情景,让其发挥着大哥哥大姐姐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在这种情景中独生大组幼儿有着平等的机会体验小组长的角色,学会如何组织活动,克服了独生子女的一些负面社会性发展问题。
3. 混龄区域活动中实验班和混龄区域活动中非实验班大组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比较
为了探讨提高大组幼儿在责任意识、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自信心方面的发展,寻找培养大组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我园组织四个班开展了实验活动,每次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时,实验班教师对每个负责区域活动的大组幼儿进行一定的干预和指导,而另外四个非实验班的教师则不进行干预和指导。因此,有必要把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比较。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5:
表5表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在责任意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在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4. 不同区域中大组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比较
表演区、娃娃家、建构区三个区域活动的任务、区域环境创设、区域材料、角色不同,对大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差异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如表6:
表6显示,不同区域的大组幼儿在责任意识、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自信心四项的发展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从研究结果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四个维度得分的比较中可知大组幼儿的责任意识发展高于其合作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高于自信心、自信心的发展高于组织能力;不同性别大组幼儿的发展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独生与非独生的大组幼儿社会性发展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混龄实验班与混龄非实验班大组幼儿在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自信心维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不同混龄区域活动中的发展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二)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在混龄班级中,要多给大组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提供适当的合作的情景,混龄区域活动就为大组孩子提供了发展合作能力的机会;明确活动中大组幼儿的责任,比如我园在每次混龄区域时让大组幼儿轮流担任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提高了大组幼儿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同时鉴于其年龄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活动中给幼儿提出的任务要基于幼儿的经验和兴趣。比如鼓励幼儿自己制定任务和计划,并适当注意调整区域活动中任务的难度,提高其成就感,对于表现好的行为要给予肯定并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增强自信心的发展;适度强调其组织能力的发展,不要过多地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强调其组织的合理性。
2. 在组织混龄区域活动时不要过多地强调幼儿的性别差异,因为性别差异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不大,所以要摒弃性别刻板印象,比如在组织混龄娃娃家活动时,娃娃家中的一家之主的角色男女孩子都可以来担当;表演区的小组长可以经常给大组男孩子一些机会,教师要克服那种女孩表演能力比男孩强的偏见。
3. 幼儿园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混龄活动,给独生子女创造一个混龄互动的生态环境,让独生大组幼儿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机会,学会帮助、理解、包容小年龄的孩子,提高其社会性发展,降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发展差异。
4. 教师要适当地给大组幼儿组织、管理的机会,负责小群体混龄活动,并给予大组幼儿在活动中方法策略的指导,比如如何分配角色、如何分工、协调解决问题。
5. 混龄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要立足了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材料尽量是幼儿熟知的,便于大组幼儿组织协调活动;教师的指导应该及时、到位。
【参考文献】
[1] 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02):42-45.
[2] 张博,吕武.混龄编制:也应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一种常态[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1):55-58.
[3] 王春燕. 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独特作用[J].山东教育,2005(Z6):6-8.
[4] 王晓芬.幼儿园混龄班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5] 李燕霞.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6] 成洁萍.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