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属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属硅

金属硅范文1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晶硅电池;高效电池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224-01

前言:自1954年晶硅电池技术问世以来,凭借其清洁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在能源危机被日益重视的环境下成为太阳能电池的最主要研发方向,在六十年间迅速得到创新与发展,在技术方面取得众多突破。然而,尽管其光电转换效率与最初相比已经有极大提高,却仍与理论极限效率相差甚远,因此,晶硅电池光电转化率的提高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离子注入法在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使晶硅电池技术得到进展,更加高效。

1.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在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清洁而高效的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无疑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目前太阳能电池凭借其原料广泛、价格低廉等优势成为电池领域研发的重点。太阳能电池以光伏发电系统为核心,自其开始研发的六十年来,发展迅速,结构和种类日益丰富,依据其材料的不同大致可将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电池分为包括单晶硅和多晶硅在内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三大类别。虽然薄膜太阳能电池和例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均有不断的更新研发和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但是相较之下这两类处于实验室研制阶段的太阳能电池的技术与效率水平以及市场接受程度依然不能与晶硅电池相比。因此,高效晶硅电池的技术进展备受各行各业的关注。

2. 晶硅太阳电池

目前晶硅太阳电池主要分为单晶硅太阳电池、多晶硅太阳电池、以及新兴的准单晶电池,但目前后者还主要处于研究层面,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在市场上占有较大比重。

2.1 单晶硅太阳电池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织构化所形成的陷光效应,减少太阳光在硅片表面因反射造成的损失,可以增强对光的吸收,使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有所提高。光伏用的单晶硅电池采用直拉法制造,设备比较简单,并且可以直接制备出适于规模化生产的大尺寸方型硅锭。利用单晶硅电池择优腐蚀原理在硅片表面形成金字塔形结构,从而达到使单晶硅电池表面形成陷光结构和绒面结构从以降低表面的反射率,电池内部形成光陷阱以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的目的。 目前研究人员采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强碱弱酸盐等碱性化学溶液研究单晶硅的表面织构化,但依旧存在绒面均匀性、一致性、可重复性不够高的问题。影响单晶硅绒面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氢氧化钠含量、硅酸钠含量,IPA含量,反应的时间、温度等不同都会对绒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适量的氢氧化钠含量有助于金字塔的成型,降低反射率,而过少或过多分别会造成金字塔不成形或崩塌现象。硅酸钠能为反应提供更多的起始点,得到排列更加均匀紧密的金字塔,硅酸钠水溶液的碱性降低了溶液的张力,解决了直拉单晶硅表面密度低制作不均匀的缺点,并通过促进氢氧根离子与硅的腐蚀作用,为绒面成核提供起点,从而改善单晶硅片表面的湿润效果。然而过量的硅酸钠则会阻碍反应的进行,适得其反。IPA可以协助氢气泡的释放,减缓反应速率从而减弱氢氧化钠的腐蚀强度,并且获得良好的各向异性因子,提高金字塔的覆盖率。反应的温度不宜过高,否则IPA的挥发会影响反应的顺利进行。单晶硅太阳电池制绒的技术提高可以使其更加完善高效。

2.2 多晶硅太阳电池

多晶硅电池具有易制成方形基片、可组件排列、价格低廉且转换效率较高等特点,是光伏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占据市场的主要地位。多晶硅太阳电池主要涉及到铸造多晶硅、冶金法多晶硅、西门子法多晶硅等,随着高晶硅电池技术的发展,为了节约成本,多晶硅片子正在往薄的方向发展,旨在接近其仅有五十微米极限厚度。对硅原料进行重熔铸锭而形成的铸造多晶硅主要由锅底料、半导体工业制备单晶硅剩下的头尾料以及没制备成功而产生的废料以及用纯度较高的原生多晶硅与纯度较低的半导体工业废料或高纯金属硅混合掺配这两大类型构成。冶金法多晶硅是将工业硅经湿法冶炼、高温熔炼和定向凝固等多个阶段冶炼提纯得来,由于冶金法多晶硅耗能量少,清洁高效,成本低廉,对于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大规模生产有较大的实践意义。然而该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极不成熟,并未投入使用,它的研发与攻克是目前极为重要的课题之一。西门子法是现今多晶硅的主流生产技术,它包括通过气体分馏进行提纯的改良西门子法和通过硅烷热分解进行提纯的硅烷法。用该技术生产的硅的纯度已经达到电子级硅的标准,因此通常用其与废料掺杂来制备。

然而由于较高密度的晶界、位错、微缺陷以及包括铜、铁、钴、镍等在内重金属杂质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化学性能,因此吸杂工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吸杂分为内吸杂和外吸杂两大类,前者通过利用硅中氧沉积所产生的缺陷作用将杂质束缚在硅体内,从而在硅表面形成一层洁净区域;后者则是依借在硅片表面引入的杂质、损伤或沉积某种薄膜等产生的应力作用将杂质从硅片内部吸出,在进行表面清理,以达到吸杂的目的。

3. 离子注入电池实现方法

离子注入是当真空中的离子束射向固体材料时,因受到固体材料的抵抗而导致速度降低,并最终停留在固体材料中的现象。其在晶硅电池中的应用价值极为显著,在半导体领域是一项重要的掺杂技术。在电池的转化效率方面,离子注入技术远超于传统扩散工艺,可以更快地实现晶体硅的产业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硅片中注入硼、磷、砷等杂质原子,可改变其表面电导率或形成 p-n 结,该方法制备出的p-n结的均匀性与杂志分布都比较优良,且硅片表面形成热氧化钝化,降低表面复合速率,减少死层。相较于高温扩散方式制备的 p-n 结,离子注入法避免了长期高温对硅片晶格结构造成的损伤,克服了扩散工艺参杂不均匀的缺点。离子注入过程中高能离子会一定程度上损伤硅片晶格,高温退火法对于消除这类损伤很有帮助,退火的同时会在硅片表面生长一层对硅片表面起到钝化作用的二氧化硅薄层,离子注入电池需要经过清洗制绒、离子注入制备发射极、退火、PECVD镀膜、金属化电极几步工艺流程来实现离子的注入。

4.结语

高效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与技术发展在如今能源需求大,总量严重不足的环境下,处于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本文对太阳能电池分类的简单介绍,以及晶硅太阳电池中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的技术与问题分析,并讨论了离子注入技术的作用及实现方法,希望对晶硅太阳电池的技术发展有一定启发。在现今阶段,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充分利用好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 任先培,程浩然,何发林等.晶体硅太阳电池光衰减现象研究的新进展[J].材料导报,201,26(6):15-19.

[2] 张小宾,袁小武,李愿杰等.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J].东方电气评论,2012,26(2):56-61.

金属硅范文2

园区特色

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位于农四师七十三团团部以南7公里处,规划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

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同区以水电、热电为依托,发展硅产业和金属硅产业,在这两个环节产生的热水,全部可循环用于区域阳光温室大棚种植、农家乐建设、热带水产养殖、热带作物种植等生态农业项目。

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紧紧抓住硅产业,以此做项目、招商引资,截至目前,园区拥有4家金属硅、有机硅企业,投资达15亿元,金属硅和有机硅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6万吨和20.6万吨。在短短短两年内,园区共引进资金68亿元,引入23家企业。

七十三团跟兵团大多数团场一样,既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那这个团是如何抓住这个产业的呢?

“不能总是问我们有啥,要多想想我们能掌握和支配多少资源。”七十三团团长冷畅勤对产业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市场经济下,用一定的市场手段

就能获得外部资源的支配使用权。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后就变成自己的资源。”

园区故事

农四师七十三团的牛萍从1月1日开始,身份发生了重要转变——从大田承包户变成了工厂的工人。

去年年底,七十三团电视站播放招工通知,牛萍看到后就报了名。经过考试,牛萍进入新疆宇硅科技有限公司当起了工人,每天的工作是给硅石计量。

“现在实习期一个月发2000元,3个月转正后能涨到2500元。吃住都在厂子里,宿舍暖气烧得暖烘烘的,比家里还要舒服。”说起在厂里的情况,牛萍高兴得合不拢嘴。

据七十三团政工办工作人员介绍,该团很多职工都将经历一个身份的转变,从地头劳作转向车间作业。截至目前,七十三团1460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家住七十三团的努尔敦高兴地说:“现在每月能拿到2200元工资,还有奖金,这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呀!”

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不仅解决了团场职工就业问题,同时,也成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青年的就业“乐土”。

22岁的维吾尔族女青年古丽娅是尼勒克县哈拉苏乡的一名待业青年。一次偶然机会她看到了农四师电视台播报的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工信息,于是,她便报了名,没想到真的被录用了,这让古丽娅一家都非常高兴。

园区前景

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将达13.7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57.93%。同时,将进一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100%;水体环境质量达到优于国家Ⅲ类标准:噪声达标区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0%以上,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金属硅范文3

首先需要提及为什么要讨论道德金规则的问题背景。

一般地说,金规则指的是能够概括地表达一个伦理体系的总精神的一条道德原则,也就是能够“一以贯之”的普遍原则;如果在学术意义上说,它就是伦理体系的一个元定理,它是对伦理体系中各种具体规则的总指导和解释。金规则总是非常稳定的,除非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否则它不会变化,而现在正是一个巨变的时代。

全球化把以前不明显的许多问题变成了明显的问题,其中一个典型问题就是各种文化/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论点虽然有着根本性的错误,但它却揭开了“对话/交往”问题的真正底牌。自苏格拉底以来,理性对话就被认为是通向普遍承认的真理之路,到今天,哈贝马斯还坚持认为,完全合乎理性标准的正确对话必定能够产生一致认可的理解。但是哈贝马斯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底牌,这就是,理解不能保证接受[i]。理性对话有可能达到一致的理解,但是人们想要的不仅仅是被理解,而是被接受。接受才是“对话/交往”问题的终点,这一危险的底牌在以前的哲学分析中被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达成共识和合作的充分理由不是互相理解,而是互相接受。可是互相接受的问题超出了知识论和理性所能够处理的范围。显然,“接受问题”迫使知识论上的“主体间”问题深化为实践或价值理论上的“人际”问题,如果扩大计算单位,则成为“文化间”问题。人们在考虑知识时必定同时考虑价值,知识问题和价值问题是共轭的。这样就回到了哲学的正宗模式上了,无论希腊还是中国先秦,知识问题都是从属于伦理/政治问题的。

当把“接受问题”计算在内,“对话”就变成了“对待”,伦理学就成为第一哲学的一个部分(列维纳斯甚至相信第一哲学只能是伦理学[ii]),另一个部分非常可能是政治哲学(施米特相信政治生活是最基本的生活形式,而政治问题就是区分敌友[iii])。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他人”。列维纳斯非常正确地论证了他人的绝对性,他人是一个无论如何无法被“我”的主观性所消化的外在绝对存在,主观性(subjectivity)化不掉他者性(otherness),所以他人超越了我的主观性,是我的生存条件和外在环境。他人会反抗,他可以不合作,所以超越了我,所以他人是我需要对待的最严肃的问题。今天人们特别感兴趣的全球合作、全球共识、全球价值之类,在学理上都依赖着关于“他人”的理论。对待他人的总原则在伦理体系中就表现为所谓的“金规则”。

各种文化的伦理体系中都有着至少一个被认为在理论上无懈可击、在实践上历久常新因此非常可能是万世不移的道德原则,它被当作是一个伦理体系的基石。通常人们把这类据信为“绝对无疑的”道德原则按照基督教伦理的习惯称为“金规则”(the golden rule)。根据孔汉思和库舍尔的研究[iv],据说不仅各种文化中都有金规则,而且这些在历史中各自独立地自发生成并且以不同方式表述出来的金规则在含义上“都惊人地相似”,几乎可以说其逻辑语义是完全一致的。于是他们认为,这种一致性表明了金规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必然原则。

可是由经验巧合去推论普遍必然性,这在理论上说(根据休谟定理),是不可以接受的,因为不存在这样一种逻辑,或者说不存在这样一个必然有效的推论模式。在理论上,道德金规则一直没有被成功地证明。而在实践上,虽然金规则一直在伦理体系中有着最重要的意义,但也一直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困难,这些困难在古代社会里也许不很明显,可是在当代社会里就变成了严重挑战,比如说,在多文化共享的社会空间里,各种文化(各种文明、宗教、传统和政治理想)甚至各种亚文化(女性主义、环保主义、同性共同体等)都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这意味着它们在“想要的和不想要的”东西上有着不可通约的需要和评价标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金规则在这里已经没有能力处理那些价值问题了,至少可以说,在许多事情上都会遇到严重挑战。在这个意义上,基于目前被普遍承认的金规则的所谓“全球伦理”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这一全球伦理运动仅仅考虑到金规则在“空间”中的普遍存在,而没有考虑到社会关系在“时间”中的变化。从空间的角度去看,人们似乎都承认有那么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金规则,但是,问题已经在时间中发生了巨变,问题变了,答案自然也应该有所变化,传统金规则格式不再是无懈可击的了。

2.人际共识和价值共识

如上所述,金规则表达的是如何对待他人的人际共识。传统金规则有许多版本(在后面我们再作分析),但无论什么版本,其根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或者说,它们的逻辑语义是同样的。传统金规则的基本假定是所有人(或至少大多数人)具有价值共识,也就是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与这个基本假定相配合,其方法论则是“推己及人”。以此假定和方法论就必然得出传统金规则。

问题正在于此:诸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人际共识是有效的,当且仅当(iff),一个社会具有共同价值观,也就是具有关于“想要的/不想要的”的价值共识。这两个共识必须同时存在,否则传统金规则就不可能成立。为什么古典的金规则在今天遇到困难了?其秘密就在于现代社会失去了价值共识,因此原来的人际共识就失去了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这个问题在古代社会所以没有出现,是因为任何一个古代社会都还没有发展出许多互相冲突又几乎同样有力的价值观,即使人们在价值问题上有某些不同意见,也还没有形成各种同样有影响的权力话语,就是说,在古代社会,人们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基本一致或者说大同小异,即使有些另类人物的奇谈怪论,也只是一些学术性的观点而没有成为有社会影响力的话语,没有成为主流,因此不影响社会的总体价值选择。比较粗略地说,古代社会的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利益问题而不是价值观问题。尽管古代也有价值观冲突,但基本上只是学术现象。价值观冲突成为社会现象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所谓启蒙的产物,是自由和平等的结果。很容易想象,在价值观基本一致的社会条件下,就有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普遍现象,于是“推己及人”的方法论就能够适用,金规则的古典版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可是今天不再如此。

当然,必须承认,即使在价值观基本一致的古代社会里,例外情况总是有的。但是,更应该强调的是,例外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一般知识不能构成挑战。这是个有趣的知识论问题,可以称作“例外”的知识论问题。对于自然科学尤其是逻辑知识来说,如果万一出现了“例外”,就是无比严重的问题,因为“例外”构成了挑战普遍必然性的“反例”。可是对于社会生活来说,“例外”是软弱无力的,因为“例外”无法构成对主流价值或者统治性话语的挑战,往往可以忽略不计,“反例”对于社会知识来说是非常可笑的。在古代社会里虽然总有某些例外的价值观点,但被主流价值观所淹没。所以可以说,古代社会具有价值共识。

作为传统金规则的必要条件的价值共识是在现代被破坏的。事实上,从现代开始以来,传统金规则就注定要出现问题了。从价值观念方面去看,现代开始于“平民”反对“贵族”的价值观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自由和平等的要求注定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冲突。现代社会的产生当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重要原因,不过其中的价值观革命可能是最深刻的。尼采可能最早意识到现代性意味着一种彻底革命的价值观,他指出现代就是奴隶反对主人的运动,当然也就要用属于奴隶的“低贱的”价值观去反对主人的“高贵的”价值观。后来,列奥.斯特劳斯又指出现代性的另一个相关的基本精神是“青年反对老年”,也就是今天反对古代——青年被用作隐喻指示现代,因此,他认为“古今之争”是最大的价值观冲突。“青年”这一隐喻意味深长,它不仅可以说明现代以“进步/落后”的技术指标替代了传统的“好/坏”人性标准,以“新/旧”的时尚指标替代了传统的“卓越/拙劣”的品质标准,而且还因此导致了无法止步永不停息的“推陈出新”运动,从积极的方面看,这是过不完的青春期,从消极的方面看,这又使得精神积累不再可能。这就是现代性。

在这里我们关心的不是关于现代性的批判,而是想说,现代性这种“新/旧”和“进步/落后”的价值指标必然形成各种各样价值观的大量生产和互相冲突,因为各种价值观都有理由以“新”和“进步”作为其合法性根据。这样来看,现代性就是没有一致价值观的时代。人的解放导致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导致价值多元。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一旦失去“价值共识”这个基础,传统金规则就会失去普遍有效性。其实不仅仅是金规则,几乎所有古典的标准都因为现代社会的各种新价值(平等、个人主义、进步、新奇、数量化、多元化等等)而失去效力。金规则问题可以看作是现代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表明在这个彻底现代化的时代,各种原来认为的普遍原则也都不得不更新换代。3.对等性结构和互换性结构

道德金规则,无论什么样的版本,都意味着伦理体系的一个元定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规则系统(哥德尔意义上的严格系统),如果其内容足够丰富的话,就必定是不完备的。而伦理系统本来就是而且只能是很不严格的系统,而且其系统内容必定极其丰富,因此漏洞百出就不足为奇。按照我在《论可能生活》里的论证,一条伦理规则要应用的情景几乎是无穷多的,而生活情景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任何一条规则总是不得不根据具体情景被灵活解释。这种规则与实践的差距就难免导致“标准失控”的难题。于是,要维持伦理系统的解释在大体上的稳定性(绝对严格的稳定性是不可能的),就必须有一些明显普遍有效的一般理念来对各种具体规范作出最后的解释和判断。也就是说,生活的可能情景无穷多,而且其变化情况无法预料,伦理规范本身又总是含糊的(例如“不许说谎”就是一个含糊表达,而如果说成“无论何时何地对何人都决不说谎”就会遇到严重困难),因此需要有某些能够应付“所有情况”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来给出最后解释。这些基本理念就是幸福、公正、自由的理念(有的伦理体系还要求更多的基本理念)。对这些根本性的理念的表述可以是一些复杂的理论原则,同时往往也表述为清楚明白的实践原则,这些原则就成为伦理体系的元定理,也就是有能力对某个规则体系的总体性质进行反思并且作出判断的“最后”定理。

通常所谓的金规则正是表达着公正的理念,因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公正原则都是对“如何对待他人”这一问题的唯一理性回答。公正原则对任何涉及他人的行为规范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解释,因此意味着能够普遍承认的人际关系原则。

在传统金规则的各种版本中,最有名的也可能是最典型的是基督教的金规则和孔子原则。基督教金规则的正面表述是:“你若愿意别人对你这样做,你就应当对别人也这样做”;其反面表述则是:“你若不愿意别人对你这样做,你就不应当对别人这样做”。孔子的正面说法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反面说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院派哲学家对这些民间风格的表述不太满意,于是又有了一些学术版的表述,最著名的是康德版,即他的道德普遍律令:“你只能按照你希望能够成为普遍规律的行为准则去行为”[v]。康德认为只有他给出的这个伦理原则才是真正严格的,因为它不需要利用实践经验,仅仅通过理性本身而获得的。基于民间经验的金规则被认为应该以基于理性本身的原则为准去重新理解。还有比康德版更细致一些的西季维克版(但未必比康德版高明)。西季维克指出,金规则的正面表述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人们完全可能愿意互相帮助做坏事。金规则的反面表述虽然不是错的,但却仍然不准确,西季维克的修改版大概是这样的:“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个体,A与B,如果他们各自情形上的不同并不足以成为在道德上加以区别对待的根据,那么,如果A对B的行为不能反过来同时使B对A的同样行为同样是正确的话,这一行为就不能被称为在道德上正确的行为”[vi]。如此等等。尽管哲学家们相信他们的学术版比民间版严格得多,但仍然存在着严重问题。真正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什么样的表述更为严格,而在于所有传统版本,无论是民间版还是学术版,都有着同样错误的思想出发点。学术版尽管严格,却只不过严格地继承了民间版的错误。其中比较好的版本应该是孔子的正面表述,尽管正面表述的金规则比较冒险,容易出现明显的漏洞,但孔子的正面表述包含了“立”和“达”这样的模糊概念,就多少回避了困难,但基本的困难仍然存在。  不管那些学术版的金规则如何改进表述上的逻辑性和严格性,但各种金规则的基本结构仍然是一致的,即强调互相对待的对等性(reciprocity)。这个结构没有错误。对等性结构应该是表述“我与他人”的关系的最合理结构,因为必须有对等性结构才能够表达公正关系,而金规则就是为了表达公正关系的。在《论可能生活》(1994年版;2004年版)中,我也是以“对等性”为基本结构来分析和定义公正的(在定义公正时,一部分哲学家主要强调“对等性”,另一些哲学家则主要强调“公平性”,这是两个众望所归的基础,但在本质上说,“对等性”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只有当承认了对等性,公平性才有意义。对等性固然不错,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还需要警惕另外某些可能被漏掉的因素。

公正在形式意义上直接就意味着一种对等性。人们早就意识到公正是一个“恰如其份”的概念,它意味着各得其所、各得所值。无论对于人际关系还是事际关系,公正的对等性首先表现为“等价交换原则”,即某人以某种方式对待他人,所以他人也以这种方式对他,或者某人以某种东西与他人交换与之等值的东西。这一原则虽然非常“清楚明白”,就像笛卡儿所推崇的真理那样,但它实际有效的情况却很有限,因为,只有当双方在某种情境中具有几乎同等的自由和能力时,这一原则才能够被有效地执行。于是,公正的对等性通常又表现为一些比较复杂的对等形式,比如“豫让原则”,即某人以对待什么人的方式对待我,那么我就以什么人的方式回报他(如豫让所说“……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还有“西季维克原则”:给同样的事情以同样的待遇,而给不同的事情以不同的待遇。

然而,公正仅仅表现为对等性是不够的。怎样才真正算是对等的?这仍然是不够清楚的事情。对等原则并不能解决需要公正处理的所有问题。具体地说,等价交换原则,即A以X方式对B,因此B有理由以X方式对A,只能证明“B以X方式对A”是公正的,却无法证明“A以X方式对B”是公正的;而豫让原则,即A以(B=X)的方式对B,因此B有理由以X的方式对A,也只能证明“B以X的方式对A”的公正性,却不能证明(B=X)这一方式的公正性;同样,西季维克原则,可以表述为“按照标准X,A和B是同样的,所以给予A和B同样待遇”,也只能说明对于给定标准X,A和B得到同等待遇是公正的,却无法证明设定标准X是不是公正的,我们也就无法真正知道A和B被看成是同样的是否是公正的。这些情况的共同问题表明,在对等性结构中,我们只能必然地证明“后发行为”的公正性,却没有理由证明“始发行为”的公正性。这是传统公正理论以及传统金规则所难以处理的问题。

为了使一个相互关系得到在场各方的共同绝对认可——排除了迫于条件、压力和强迫的相对认可——就必须使得在场各方都认可这样一个“地位互换”原则:如果A以X方式对待B是正当的,当且仅当,A认可“当A处于B的地位而B处于A的地位,并且B以X方式对待A是正当的”。对于这种地位互换关系,如果无论把“我”代入为A或B,“我”都将认可其中的行为方式,那么这一行为方式就是正当的。这个地位互换原则在利益分配上同样有效,它表现为:如果A按照X准则把A和B看成是同等的,并且A和B得到同等的利益分配是正当的,当且仅当,A认可“当A处于B的位置而B处于A的位置并且B按照X准则把A和B看成是同等的,并且因此得到同等利益分配是正当的”。这个“地位互换”原则可以看作是传统的角色互换原则的改进版。传统的角色互换主要表达的是“将心比心”或者“同情”的直观,这个直观大体不错,但是不够严格,因为无论是“我”还是“他人”都似乎是抽象的同样的人,其中暗含着“既然都是人,那么就都应该什么什么”这样的认识,这其实仍然没有超出对等性原则。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不同地位的关系,所以很难简单对等。地位互换原则就是试图发现当把地位差异考虑在内时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公正关系。

现在我们可以比较完整地理解公正的意义了。首先,公正表现为对等性。这意味着允许存在着某种假设X,然后在X的基础上要求对等。这样可以保证在给定价值标准下的公正关系;其次,公正进一步表现为互换性。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可能的假设X,即使它能保证对等,也必须被证明为在互换方式中是有效的。这一地位互换原则可以消除在设立价值评价标准上的不公正。

4.想象一个最佳版本

我曾经提出对金规则进行过一个本质性的修改,当然没有藐视传统智慧的意思,而仅仅是在新的问题框架中发展了传统智慧。既然金规则的反面表述被普遍认为是比较稳妥的格式,那么,我选取孔子的反面表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底本(包括基督教金规则在内的各种反面表述版本的语义都可以完全表达在孔子版本中),把它修改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仅仅一字之差,但其中的人际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认为这是目前所能够想象的最佳版本,它至少具有两个在理论上或者说在技术上的优势:1)假定“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替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种新的人际共识,它不需要以价值共识作为必要条件,而既然免除了价值共识这个苛刻要求,它因此就可以良好地适用于今天社会的价值多元情况,而且是克服由于价值多元而产生的文化冲突的一个有效原则;2)尤其在纯粹理论上看,“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能够满足严格意义上的普遍有效性要求,相比之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有效的,并非真正的普遍原则。实际上,传统金规则将成为新版金规则所蕴涵的一个特例,就是说,假如一个社会碰巧具有价值共识,在这个特殊条件下,“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义等值,但是在其他社会条件中,就只能是“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有效范围大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无人被排挤”原则

现在进一步来说明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修改成“人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更深入的哲学理由。

从思想语法上看,人们在思考“我与他人”的关系时一直使用的是主体观点,即以“我”(或特定统一群体“我们”)作为中心,作为“眼睛”,作为决定者,试图以“我”为准,由“我”来定义知识和标准,按照“我”的知识、话语、规则把“与我异者”组织为、理解为、归化为“与我同者”。这种自我中心的态度可能是一种自然态度,恐怕与文化无关,即使是从来都非常强调他人的重要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显然也没有完全超越自我中心的理解方式。在列维纳斯看来,这种传统的主体观点是对他人的不公。一切以我的观点为准,实际上就是对他人的否定,是实施了一种无形的暴力,一种试图化他为我的暴力。把这种态度作为我与他人关系的道德基础显然是无效的。我们必须以把他人尊称为“您”的他人观点来代替传统的主体观点,只有以他人观点为准的理解才能尊重他人存在的“超越性”,即不会被“我”随便“化”掉的绝对性,才能避免把他人的超越性消灭在我的“万物一体化”的企图中。尊重他人的超越性就是尊重他人的那种不能被规划、不能被封闭起来的无限性。 转贴于 列维纳斯的观点或许有些夸张,但确实指出了问题之所在。我们无须把他人夸张为至高至尊的存在,但至少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尊重他人的同时就等于让自己得到尊重,因为对于别的主体来说,自己也是个必须被尊重的超越者。只有从他人观点出发才能演绎出真正公正的互相关系,即列维纳斯所谓的由“面对面”所形成的“我与你”关系。“我与你”的关系是平等的,而“我与他人”的关系则是不平等的,按照康德的说法,它是把人当作了“手段”的关系。3.对等性结构和互换性结构

道德金规则,无论什么样的版本,都意味着伦理体系的一个元定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规则系统(哥德尔意义上的严格系统),如果其内容足够丰富的话,就必定是不完备的。而伦理系统本来就是而且只能是很不严格的系统,而且其系统内容必定极其丰富,因此漏洞百出就不足为奇。按照我在《论可能生活》里的论证,一条伦理规则要应用的情景几乎是无穷多的,而生活情景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任何一条规则总是不得不根据具体情景被灵活解释。这种规则与实践的差距就难免导致“标准失控”的难题。于是,要维持伦理系统的解释在大体上的稳定性(绝对严格的稳定性是不可能的),就必须有一些明显普遍有效的一般理念来对各种具体规范作出最后的解释和判断。也就是说,生活的可能情景无穷多,而且其变化情况无法预料,伦理规范本身又总是含糊的(例如“不许说谎”就是一个含糊表达,而如果说成“无论何时何地对何人都决不说谎”就会遇到严重困难),因此需要有某些能够应付“所有情况”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来给出最后解释。这些基本理念就是幸福、公正、自由的理念(有的伦理体系还要求更多的基本理念)。对这些根本性的理念的表述可以是一些复杂的理论原则,同时往往也表述为清楚明白的实践原则,这些原则就成为伦理体系的元定理,也就是有能力对某个规则体系的总体性质进行反思并且作出判断的“最后”定理。

通常所谓的金规则正是表达着公正的理念,因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公正原则都是对“如何对待他人”这一问题的唯一理性回答。公正原则对任何涉及他人的行为规范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解释,因此意味着能够普遍承认的人际关系原则。

在传统金规则的各种版本中,最有名的也可能是最典型的是基督教的金规则和孔子原则。基督教金规则的正面表述是:“你若愿意别人对你这样做,你就应当对别人也这样做”;其反面表述则是:“你若不愿意别人对你这样做,你就不应当对别人这样做”。孔子的正面说法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反面说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院派哲学家对这些民间风格的表述不太满意,于是又有了一些学术版的表述,最著名的是康德版,即他的道德普遍律令:“你只能按照你希望能够成为普遍规律的行为准则去行为”[v]。康德认为只有他给出的这个伦理原则才是真正严格的,因为它不需要利用实践经验,仅仅通过理性本身而获得的。基于民间经验的金规则被认为应该以基于理性本身的原则为准去重新理解。还有比康德版更细致一些的西季维克版(但未必比康德版高明)。西季维克指出,金规则的正面表述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人们完全可能愿意互相帮助做坏事。金规则的反面表述虽然不是错的,但却仍然不准确,西季维克的修改版大概是这样的:“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个体,A与B,如果他们各自情形上的不同并不足以成为在道德上加以区别对待的根据,那么,如果A对B的行为不能反过来同时使B对A的同样行为同样是正确的话,这一行为就不能被称为在道德上正确的行为”[vi]。如此等等。尽管哲学家们相信他们的学术版比民间版严格得多,但仍然存在着严重问题。真正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什么样的表述更为严格,而在于所有传统版本,无论是民间版还是学术版,都有着同样错误的思想出发点。学术版尽管严格,却只不过严格地继承了民间版的错误。其中比较好的版本应该是孔子的正面表述,尽管正面表述的金规则比较冒险,容易出现明显的漏洞,但孔子的正面表述包含了“立”和“达”这样的模糊概念,就多少回避了困难,但基本的困难仍然存在。

不管那些学术版的金规则如何改进表述上的逻辑性和严格性,但各种金规则的基本结构仍然是一致的,即强调互相对待的对等性(reciprocity)。这个结构没有错误。对等性结构应该是表述“我与他人”的关系的最合理结构,因为必须有对等性结构才能够表达公正关系,而金规则就是为了表达公正关系的。在《论可能生活》(1994年版;2004年版)中,我也是以“对等性”为基本结构来分析和定义公正的(在定义公正时,一部分哲学家主要强调“对等性”,另一些哲学家则主要强调“公平性”,这是两个众望所归的基础,但在本质上说,“对等性”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只有当承认了对等性,公平性才有意义。对等性固然不错,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还需要警惕另外某些可能被漏掉的因素。

公正在形式意义上直接就意味着一种对等性。人们早就意识到公正是一个“恰如其份”的概念,它意味着各得其所、各得所值。无论对于人际关系还是事际关系,公正的对等性首先表现为“等价交换原则”,即某人以某种方式对待他人,所以他人也以这种方式对他,或者某人以某种东西与他人交换与之等值的东西。这一原则虽然非常“清楚明白”,就像笛卡儿所推崇的真理那样,但它实际有效的情况却很有限,因为,只有当双方在某种情境中具有几乎同等的自由和能力时,这一原则才能够被有效地执行。于是,公正的对等性通常又表现为一些比较复杂的对等形式,比如“豫让原则”,即某人以对待什么人的方式对待我,那么我就以什么人的方式回报他(如豫让所说“……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还有“西季维克原则”:给同样的事情以同样的待遇,而给不同的事情以不同的待遇。

然而,公正仅仅表现为对等性是不够的。怎样才真正算是对等的?这仍然是不够清楚的事情。对等原则并不能解决需要公正处理的所有问题。具体地说,等价交换原则,即A以X方式对B,因此B有理由以X方式对A,只能证明“B以X方式对A”是公正的,却无法证明“A以X方式对B”是公正的;而豫让原则,即A以(B=X)的方式对B,因此B有理由以X的方式对A,也只能证明“B以X的方式对A”的公正性,却不能证明(B=X)这一方式的公正性;同样,西季维克原则,可以表述为“按照标准X,A和B是同样的,所以给予A和B同样待遇”,也只能说明对于给定标准X,A和B得到同等待遇是公正的,却无法证明设定标准X是不是公正的,我们也就无法真正知道A和B被看成是同样的是否是公正的。这些情况的共同问题表明,在对等性结构中,我们只能必然地证明“后发行为”的公正性,却没有理由证明“始发行为”的公正性。这是传统公正理论以及传统金规则所难以处理的问题。

为了使一个相互关系得到在场各方的共同绝对认可——排除了迫于条件、压力和强迫的相对认可——就必须使得在场各方都认可这样一个“地位互换”原则:如果A以X方式对待B是正当的,当且仅当,A认可“当A处于B的地位而B处于A的地位,并且B以X方式对待A是正当的”。对于这种地位互换关系,如果无论把“我”代入为A或B,“我”都将认可其中的行为方式,那么这一行为方式就是正当的。这个地位互换原则在利益分配上同样有效,它表现为:如果A按照X准则把A和B看成是同等的,并且A和B得到同等的利益分配是正当的,当且仅当,A认可“当A处于B的位置而B处于A的位置并且B按照X准则把A和B看成是同等的,并且因此得到同等利益分配是正当的”。这个“地位互换”原则可以看作是传统的角色互换原则的改进版。传统的角色互换主要表达的是“将心比心”或者“同情”的直观,这个直观大体不错,但是不够严格,因为无论是“我”还是“他人”都似乎是抽象的同样的人,其中暗含着“既然都是人,那么就都应该什么什么”这样的认识,这其实仍然没有超出对等性原则。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不同地位的关系,所以很难简单对等。地位互换原则就是试图发现当把地位差异考虑在内时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公正关系。

现在我们可以比较完整地理解公正的意义了。首先,公正表现为对等性。这意味着允许存在着某种假设X,然后在X的基础上要求对等。这样可以保证在给定价值标准下的公正关系;其次,公正进一步表现为互换性。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可能的假设X,即使它能保证对等,也必须被证明为在互换方式中是有效的。这一地位互换原则可以消除在设立价值评价标准上的不公正。

4.想象一个最佳版本

我曾经提出对金规则进行过一个本质性的修改,当然没有藐视传统智慧的意思,而仅仅是在新的问题框架中发展了传统智慧。既然金规则的反面表述被普遍认为是比较稳妥的格式,那么,我选取孔子的反面表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底本(包括基督教金规则在内的各种反面表述版本的语义都可以完全表达在孔子版本中),把它修改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仅仅一字之差,但其中的人际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认为这是目前所能够想象的最佳版本,它至少具有两个在理论上或者说在技术上的优势:1)假定“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替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种新的人际共识,它不需要以价值共识作为必要条件,而既然免除了价值共识这个苛刻要求,它因此就可以良好地适用于今天社会的价值多元情况,而且是克服由于价值多元而产生的文化冲突的一个有效原则;2)尤其在纯粹理论上看,“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能够满足严格意义上的普遍有效性要求,相比之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有效的,并非真正的普遍原则。实际上,传统金规则将成为新版金规则所蕴涵的一个特例,就是说,假如一个社会碰巧具有价值共识,在这个特殊条件下,“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义等值,但是在其他社会条件中,就只能是“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有效范围大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无人被排挤”原则

现在进一步来说明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修改成“人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更深入的哲学理由。

金属硅范文4

1、硅的气态氢化物为硅烷;

2、硅烷是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甲硅烷 、乙硅烷和一些更高级的硅氢化合物。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甲硅烷。一般把甲硅烷简称做硅烷。硅烷作为一种提供硅组分的气体源,可用于制造高纯度多晶硅、单晶硅、微晶硅、非晶硅、氮化硅、氧化硅、异质硅、各种金属硅化物。 因其高纯度和能实现精细控制,已成为许多其他硅源无法取代的重要特种气体。硅烷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电子工业, 用于制造太阳电池、平板显示器、玻璃和钢铁镀层, 并且是迄今世界上唯一的大规模生产粒状高纯度硅的中间产物。

(来源:文章屋网 )

金属硅范文5

【关键词】成矿带;构造;多金属;火山喷发作用

【Abstract】the ringed mountains belongs to tethys metallogenic domain south peninsula metallogenic belt, is Indonesia gold reserves the most rich gold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Applic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section, is the steel tile accept mainland separation north shift part, in the early Paleozoic and Cenozoic suffered many times structure-magmatism super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metallogenic belt main mineral have gold, silver, lead and zinc, potassium, etc. The area is east-west banda and magmatic arc part, regional structure on the whole form to NE-SW and NW-SE to fracture control diamond mesh structure shows. From neogene to late Oligocene ongoing magma intrusion and volcanic eruption activities, regional fracture is derived secondary structure for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formation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The ringed mountains belongs to tethys metallogenic domain south peninsula metallogenic belt, is Indonesia gold reserves the most abundant one of gold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Lombok western gold mine district is located in Indonesia gold resources reserves the most gold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take. Based on previous geological dat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to the field reconnaissance research thinks,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 is superior, to give priority to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area is looking for tectonic altered rock type gold ore is the most favorable position.

【Key words】Metallogenic belt; Structure; Metal; Volcanic eruption

1 区域地质特征

该区属特提斯成矿域中南半岛成矿带,是印度尼西亚金储量最为丰富的金多金属矿成矿带之一(图1)。

中南半岛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域的东南段,北与喜马拉雅成矿带相接,东、南、西分别于中朝成矿区、东亚成矿带、澳大利亚成矿区和印度成矿区为邻。在大地构造上属东南亚古陆。后者是纲瓦纳大陆分离北移部分,在古生代末及中生代初与欧亚大陆碰撞衔接在一起并遭受中新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叠加改造。

根据《东南亚中南半岛成矿带初步划分与区域成矿特征》(地质通报2009Z1期 卢j祥等)研究成果,东南亚中南半岛成矿带是特提斯(地中海-喜马拉雅-东南亚)洲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基于该区的地质矿产图,结合前人的研究,分别以古地缝合带和深断裂为界,将其划分为5个一级成矿省,19个二级成矿带。研究表明:该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澳板块连接处,地质活动活跃,积存了巨大的能量,造成地震火山爆发频繁。在造山带的各个演化阶段形成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铜金矿床、热液型铅锌矿床、热液脉状金矿床与热液脉状钨锡矿床。在各地不断进行的地质勘探中,已发现有下列矿产:金、银、铜、铅、铁矿砂、锰等。其中金、银、铜矿在整个松巴哇岛西部均有分布,目前在西松巴哇县的Batu Hijau有开采和生产。西努省重要矿产资源分布及蕴藏见表1。

2 地质与矿化特征

该区是由三个大板块聚合而成的复合板块,晚期被东西向的班达亚岩浆弧形构造活动所叠加,区域构造总体上形成NE-SW向和NW-SE向断裂控制的菱形网格状构造形迹。该区岩浆活动频发,断裂构造发育,从古近系到渐新世晚期持续发生岩浆的侵入及(下转第285页)(上接第264页)火山喷发形成各种岩石占据区内大部分面积,区域性断裂极其派生的次级构造为金多金属矿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该区内出露的地层大部分为古近系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碎屑岩,包括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熔岩等,局部沉积了古近系浅海相的沉积物,包括砂岩、泥岩、泥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在火山口附近形成渐新世晚期岛弧火山岩的沉积物,低洼处有第四系冲洪积物等。

该区岩浆活动主要发育在构造交汇部位,侵入有古近系侵入杂岩体及火山岩沉积物。龙目岛南部的岩浆杂岩体呈弱碱性,岩石类型主要为辉石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钾长花岗岩;火山岩主要是钙碱性安山质火山岩;在火山口附近主要是渐新世晚期火山喷发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岩等。这些岩浆活动为本区的金多金属矿化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条件和热动力条件,是寻找金多金属矿成矿远景较好的地区。

该区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断裂方向主要为NW-SE向,断裂的两侧往往发育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在南北向的构造破碎带中发育各种碎裂岩石,硅化强烈,局部充填有石英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钾化、高岭土化蚀变明显,是金矿成矿的最佳部位。

3 地球化学特征

前人在该区做过1:6.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研究工作,但仅包括工作区的东部和北部,工作区南部没有做系统的化探工作。根据化探成果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异常,且以金异常为主。异常一般围绕着杂岩体或者构造带分布,呈不规则的环状、串珠状及带状。该项成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金属硅范文6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换句话说,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来获取最大的发展,自“十一.五”开展工业循环经济经以来,*区的工业经济快速持续增长,连续三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5%以上,工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至20*年6月,全区累计工业总产值完成74.6亿元,增长25%以上;财政收入完成12.28亿元,增长2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亿元,增长30%以上。初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建材(钢铁、水泥、砖瓦)、有色金属采选、制糖、金属硅、烟草(香料烟)、酒类(啤酒)、木材加工、大理石板材等支柱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十一.五”以来全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经达到了9户,增加了2户。其中4户废旧金属回收公司,2户废啤酒瓶回收公司,1户废耐火材料回收公司,利用废砖瓦、废石渣、废炉渣等多种工业废弃物水泥生产企业2户。累计回收利用各类废弃物39.5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0180.5万元。

回收废旧金属10.26万吨,生产钢材9.7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3.7亿元。

利用废蔗渣21.1万吨,节约煤炭资源60285吨(标煤),产生经济效益4823万元;利用废糖蜜55230吨,生产酒精15780吨,产生经济效益5996万元;利用废弃物滤泥、废醪液47200吨,生产甘蔗专用滤泥复混肥7300吨,产生经济效益1460万元。

回收粉尘10460吨,废砖瓦、废石渣、废炉渣等多种工业废弃物80909吨,生产水泥37.61万吨,产生经济效益13163万元。

回收废耐火材料2747吨,生产耐火砖5060吨,产生经济效益1017万元。

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16800吨,生产节能新型墙体建筑材料800万块,产生经济效益240万元。

回收废啤酒瓶4*22吨,产生经济效益3777.5万元。回收木材加工的废弃物10920,生产机制木炭3120吨、产生经济效益2704万元。

工业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一是避免了工业废弃物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净化了环境。二是成功的运用了“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工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是通过实施工业循环经济,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区工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工业经济已培育了8户工业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34户,经济量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71.4%,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很好的处理了经济增长与工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关系。工业企业消耗能源总量控制在34.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6%。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399.2立方米,下降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60%以上。绿色环保产品生产企业达到13户,实现工业产值45000万元;重点产业工业污染治理,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达标率达90%以上;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保持100%,所有新、改、扩建项目污染物全部达标设计排放。淘汰主要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钢铁淘汰落后工艺生产能力,整体等量搬迁康发钢铁公司生产线,提高工艺生产设备装备水平,工艺,环保设施达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标准;淘汰了落后电冶炼炉生产能力联合金属硅厂6800kva、乾鑫金属硅厂4000kva),产量9000吨;水泥淘汰*西庄建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落后立窑生产线,产量1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7180吨标煤;煤实物量628362吨,折标煤18424吨;电力实物量17346万kva,折标煤21320吨;燃油实物量2690吨,折标煤109342吨;木柴、焦碳等折标煤22694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系当展,又惠及子孙后代,利国利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要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企业领导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组织落实,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发改委、环保、财政和科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常设性工作机构。二是责任落实,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对区直有关委局和重点企业下达发展循环经济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研究制定政策,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强化督查督办,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纳入“十一五”规划。要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编制符合全区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统筹安排节能、节水、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重点围绕建材(钢铁、水泥、砖瓦)、有色金属采选、制糖、金属硅、烟草(香料烟)、酒类(啤酒)、木材加工、大理石板材等支柱产业为支撑的九大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之间的共生耦合,协调发展,重点安排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项目。围绕“三废”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综合钢铁、水泥、砖瓦利用等项目;在建材生产及转化方面,康发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围绕废金属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水泥、通过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使全区工业循环经济有序运作,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寒潮来袭

下一篇医药市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