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塞腰鼓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塞腰鼓课件范文1
一、宜强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忌画面过分花哨,分散学生对语文本身学习的注意力
我们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考虑到教学情境、学生兴趣等因素,宜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图、文、音、像并茂的信息,通过营造与教学相适宜的氛围,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意境中,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形成积极、生动、完美的教学氛围。如教《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学生可能从来没有见过安塞腰鼓,从来没有真正领略过安塞腰鼓的风采。于是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将安塞腰鼓所处的真实环境、惊心动魂的场面、磅礴的力量等,伴随着《安塞腰鼓》的乐曲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对抽象、模糊的“安塞腰鼓”有了感性认识,从而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去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黄土高原的凝重、力量的奔腾和生命的升华,进而领会《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颂歌,也是民族魂的诗性礼赞,从而使学生有收获之乐,而无劳顿之苦。
但语文毕竟是一门语言学科,文本的朗读、课文的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最终还是要靠学生内化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在得益于多媒体图、文、音、像并茂的同时,应注意适可而止。如果我们一味追求课件的生动形象,大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就会影响学生对语文本身学习的注意力,忽略了所要反映的知识内容,从而淡化了文本的朗读,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因此,在设计、制作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原则,而不要分散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
二、宜超越时空,生动、形象地扩大信息量,以拓展学生视野,忌只是一块纯粹的黑板复制品
多媒体在很大程度可弥补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不足。因此,我们在设计、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注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展现文章的意境美、形象美,让学生“披文入情”,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的综合性学习,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体验,了解甚少,单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如果用多媒体技术选取我国民族戏曲的精华京剧、昆曲、越剧等的有关片断,根据教学目标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就会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各个器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听、说、读、写”,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目标。
但看看现在公开课、比武课教师使用的课件,发现这些课件里面只是一些问题和问题的答案,只是简单重复所写的、所讲的内容,要不就是多了点音乐、图片、小动画之类的,充其量不过就是一块不用粉笔写、不用黑板擦的黑板而已。我想既然能用黑板为什么要用多媒体呢?既花时间、精力,又起不了多大的真正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制作我们的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入相应的资料,设计相应的场景,使内容生动形象,让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某一方面的难点,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宜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忌淡化学生对文字文本的阅读与理解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教学离不开对文本的朗读、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但现在有些课件,重课件的精美,从封面到主页到每个子页都做得“精彩纷呈”,大量地使用与教学并无多大关系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精彩的图片、悦耳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上。一节课下来,学生连课本都没有摸几下,连起码的朗读、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对语言文字的揣摩等环节都没有,这样怎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又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我们在设计、制作课件时,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与媒体显示的关系,合理地设计课文朗读与阅读理解、文字训练等环节,并辅以适宜的媒体,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去感悟,去理解,去品味,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运用、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笔者制作的课件《伟大的悲剧》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背景音乐和背景图片中,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寻找自己最受感动的文段,并与同学交流、品味,从中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在全班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基础上,人物性格风尚、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多媒体技术、语文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的相融合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自然而然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与提高。
四、宜根据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来设计、制作课件,忌信手拈来,生搬硬套
现在网上、商店有许多现存的课件可供教师使用,可是有些教师将这些课件拿起来就到多媒体教室使用起来了,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实际上,课件的制作总是有一定的指导思想的,是根据教材、根据学生来设计的,是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结晶。这个课件只适合制作者使用,而不是每个教师都能随意地、完全地照搬使用,因为这个课件不一定适合你教的学生,也不一定是你的教学目标。
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分析好教材因素、学生因素,确立好要解决的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当然对于别人的课件可以借鉴,好的加以运用,不需要的删去,加入自己的东西,就是一个好课件了。因此设计、制作课件时,必须根据学生特点、教材情况并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这样的课件才真正有利于教学,起到真正的作用。
安塞腰鼓课件范文2
1 利用多媒体,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的,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作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当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就自然地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系统也走进了农村中小学的课堂,它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它所提供的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在美好的情境中阅读、发现、质疑、思考、领会学习内容,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享受学习的快乐。将多媒体教学系统引进课堂,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如在小学三年级《走进大自然》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他们从来没有亲眼见过的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学生边看边赞叹:“好美呀!”“太漂亮了!”“我好想到那儿去玩,好想到那儿去呼吸新鲜空气”“老师,你现在就带我们去,行吗?”……此时的学生,那跃跃欲试的劲头,笔者都有点儿快控制不住了。这是多媒体课件的功劳,是这几张色彩艳丽、新颖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将学生置身于那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中的,触发了他们的兴奋点,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和情感基础。教学在继续,情感在提升,效果也达到了顶峰。之后,笔者就最大限度给学生用多媒体上课,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教学效果也在不断改善。
2 利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的难点“易”起来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也有难易之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发挥它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的优势,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为学生接受新知扫除障碍。
2.1 利用软件中笔画变形功能突破字形、笔顺教学中的难点
尤其在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以及能按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来写字。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利用软件把生字的笔画笔顺制成可以演示的动画课件。学习生字让学生像看动画片一样,学生有兴趣,也就很容易把生字学会了。更重要的是,也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石。例如,在学“兔”字时,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一幅小兔子的图画,让学生观看小兔子蹦蹦跳跳以及小兔子演变成“兔”字的画面,学生就会想到小兔子有条小尾巴,书写不能丢掉“点”。然后为学生演示“兔”字的书写笔顺的动画,先分步演示,再连续演示。这样寓教于乐,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达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2.2 借助多媒体教学突破朗读教学的难点
在课文中有不少内容离学生生活的时代太远,而又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感情。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他们没有过那样的生活环境,哪能体会得到呢?如果教师把课文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文中人物的生活环境制成课件,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给学生上课,课件上所展现的一幅情景图、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或是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一段名家的朗读录音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使他们能够感悟到文章的意境美和形象美。如果再采用多种方式来朗读课文,让文本把学生带入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会、去感受,最终能与作者达到心灵想通,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感彩。
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中,笔者制作了比较实用的课件。学生对于安塞腰鼓了解很少,笔者就在课件中为学生准备了有关安塞腰鼓的文字介绍和表演视频,通过观看,使学生充分了解安塞腰鼓这种表演形式,也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安塞腰鼓表演的能劲、挥槌的蛮劲、跳跃的虎劲、转身的猛劲、全身使出的牛劲、让人看了更带劲。就像安塞腰鼓能使空气燃烧一样,人的心中本来就蕴藏着激情,蕴藏着力量,这会儿,也一下子就要燃烧释放了一样。进行到这儿,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群情激昂,使课堂达到从来没有过的。接下来在课文理解的教学中,通过课件中的配乐朗读,更使学生感受到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赞歌,通过热情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朗读,更能表现人们那种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
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很容易就突破了朗读中感情把握这一难点。
3 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绝对是一大难题。以前,为了写好作文,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不过,自从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之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场景,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创作发挥和思维拓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习作。
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笔者认为学生在写情景作文时,总是抓不住特征,写不出意境,有的教师把这些都归结于学生对周围景物不够留意,没做有心人,还缺乏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而实际上是教师在指导写情景作文时也是纸上谈兵,没有创设情境,诱导学生融情入景,这才是学生对写情景作文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作文教学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声音、影像,让学生有心弛神往之感,从而唤起学生倾诉的欲望和无穷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小动物”时,笔者知道班上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小猫、小狗作为写作素材,为了改变这种选材上的枯燥和单一,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动物情景剧《动物世界》,从系列剧中学生看到的动物,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地上走的,天上飞的,还有水中游的……他们看得兴趣盎然。看完后,再选定学生感兴趣的画面让学生反复地观看,细致地观察。通过这样做后,不少学生找到自己所喜爱的动物作为写作对象,并从外形特点到生活习性上都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种方式的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畅快,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多媒体应用于作文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了视野,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4 利用多媒体,能拓展视野,延展教学空间
安塞腰鼓课件范文3
关键词:巧用;远程资源;活跃;语文课堂;师生交流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推广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入了我们农村学校的各个层面。但是我们老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认识不足,驾驭能力差,常常误用,滥用远程教育资源,不能很好地与我们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活用巧用远程教育资源,才能更好地激活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虚心学习,积极实践
我校开通模式三以来,我便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自觉报名参加“国培计划”网上培训,并把学习所得大胆运用到自己的班级教学中。2012年第一学期,我教学《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由于学生没有条件目睹人类首次登月的壮举,我便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有关人类首次登月的文字解说,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把以文字方式呈现的课文内容活化为形象可感的具体形象,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喧染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数字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知识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的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讨论、质疑、互动的各环节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升了素质,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比如:我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先让学生欣赏我们定安第二届端午美食节开幕式上的一段剪辑视频,由于是学生自身地理范围内的开幕式,学生心理距离接近了,满足了学生认知事物的心理需求,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自然提高了,紧接着,我插入音乐配合学生朗读课文,这就为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了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增强了。通过这样教学,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加强了学生知识的横向联系。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二、探索改造,有效利用
尝试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怎样创造性地使用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使这些优质资源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便成了我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开始了大胆地对原有资源的重新整理、编辑、改造、提取、升华,从而选择更有效的资源以及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制作出更加符合自己实际教学需要的的多媒体课件。我在讲《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利用课件动画素材制作课件,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感知了安塞腰鼓的精彩场面,明白了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领悟了安塞腰鼓的博大精深,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大家开始热烈研讨和学习,整堂课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关于这一点,我还认为,如果大家都能调用、修改远程教育资源,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进行探索改造以及有效利用,那么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将节省下来的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会更佳。
三、活用资源,以说促写
教学《背影》一课,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中,让他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说一说;同时让他们对比自己的生活,说说怎样跟别人相处和交流?怎样感恩与报答关心自己的人?通过设计这样的情景,既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感受文中所表达的父子深情,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双重功效。
四、尊重文本,适可而止
安塞腰鼓课件范文4
一、课文教学要注重运用电子白板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在研究教材时多注意,就会发现教材中的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方面的文章,并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教学安排。如,教师在进行《童趣》一文的教学时,将文中作者把“藐小之物”—夏蚊、丛草(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虫蚁、土砾、癞虾蟆想象成群鹤、树林、野兽、丘壑、庞然大物制成一张张形象的图片;将作者把癞虾蟆在草丛中吃蚊子的过程想象成“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的过程制成PPT动画;再将融入作者神态、情感倾向—“观之,兴正浓”时,“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可贵的情感变化过程设计成让学生口头交流互动的人机交流白板课件。那么,这样的文章、词句把儿童的天真、淳朴,对世界独到的观察和体味写得传神之至的精妙之处就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领会和感悟。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够紧紧围绕人物对司空见惯的、平常的再也不能平常的东西,挖掘出人物观察后以独到的思维方式展开的想象、描述,并适时地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某个季节(时间)、某个环境(场景)等情况下曾经有过的类似想法说出来或在白板上简要地写出关键词来,学生一定会表达出许许多多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并能在相互表达中实现充分的共享,得到更多的启迪。这样会使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较为理想的培养。
再如,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如果能把那些画面感、意境氛围较强的文章、古诗词制成便于学生观察的多种情调的画面,在引导学生表达的过程中给予适时的点拨、引导、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一定会在这种自由的课堂情境下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二、课堂理解与感悟要注重运用电子白板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善于运用电子白板图像、音视频启发学生,让学生从观察图画、欣赏音视频的过程中,主动探究、自然感知文意。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苏州园林》时,教师课前按照课文中主要体现景色特点的内容—“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绝不讲究对称”“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等内容,搜集相应的景观图片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从观察图片入手,通过深刻的、多角度的对图片的分析、体会来反观课文内容。在个人对形象感知的前提下,结合与别人的交流、互动,逐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效果要比按照课文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分析、体会的单向思维要深刻、牢固得多。
再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课文反映的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充满原始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它融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民风民情浑然一体。教师如果在朗读课文时将融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队行多变、刚劲、豪放的画面或视频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聆听朗读的同时,结合课文语句,认真欣赏、切实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学生就会在欣赏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安塞腰鼓生命的律动、语言中包含的情感和深意。尤其是对文中震人心魄的场面描写的排比句—“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的体会,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共振。这样的画面或视频,会带动学生在自我感知的过程中,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积极地思考,多角度地去探寻安塞腰鼓内在的魅力、思考
(下转页)
(上接页)
黄土高原这方水土孕育出这种文化艺术的渊源。此时,课堂已不再需要教师的讲解,这种手段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听说训练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安塞腰鼓课件范文5
关键词:远程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发挥;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5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远程教育资源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所谓,远程教育是指在非连续面授指导的情境中,助学者和学习者之间通过各类教育资源和双向通信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交互活动。在本质上,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紧密相关。它的实施,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优质教育技术和资源,同时也是一个新课题,它对教育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激励,对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更新更是一种促进。因此,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优化初中语文教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那么,怎样才能让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从而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呢?
一、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第斯多惠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教育资源。殊不知,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远程教育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由于学生没有条件目睹人类首次登月的壮举,我们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有关人类首次登月的文字解说,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把以文字方式呈现的课文内容活化为形象可感的具体的形象,使声、光、电等多种效果相结合,大大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因为,远程教育资源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使教学重点和难点得以巧妙突破。比如,我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花儿红的内部原因,结合课文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远程教育上的媒体资源下载相关的图片等课件,有选择地展示给学生边观赏,边思考。这样,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在直观的投影中迎刃而解了。可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只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就会变得顺利。
三、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加强学生听说训练。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为此,我们应当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比如,《安塞腰鼓》一文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表现了中国民族风俗历史的悠久。而南方的学生对“安塞腰鼓”的形式、特点等都很难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先播放一场安塞腰鼓的视频,再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接着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然后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对安塞腰鼓壮阔、激烈、豪迈等特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聆听朗诵,品读精彩语段,感悟文章主旨就能水到渠成了。
四、发挥远程教育优势,陶冶学生美好情操。
在中学学习过程中,语文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学习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从众多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所以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培育,学会用语文课程陶冶学生的情操。要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除了利用语文课文中的主题美、语言美、结构美、立意美和描写美等,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怀,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外,还可以利用远程资源媒体中的音响渲染,触动学生感情。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时,一首悦耳动听的古筝乐曲,配之于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我们可先播放歌曲《愚公移山》,把学生带入故事情景中,然后在理解愚公的人物形象,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远程教育好像清风活水,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精彩纷呈。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 所以,中学语文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善于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因材施教,给学生充足的教学、信息资源,让学生去分析、整理,改过去的积累知识为发现知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安塞腰鼓课件范文6
一、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给导学案应用注入活力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让抽象的知识和内容更加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与消化。
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利用课件给学生播放了《安塞腰鼓》的音像片段;然后播放充满激情的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体会文章所描写的场面和感情。这样营造一个感情激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披情入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瘦身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教材中某些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比较抽象、复杂。一般学生运用导学案学习,重难点的突破遇到疑难时,教师或借助复杂化的语言,或借助肢体动作进行解说,结果下来,经常是教师累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一头雾水。
在上课时,如果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耳闻目睹,既增加生动性,又容易突破重难点。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为了更好地表现父子情深这一主题,就有意识地把“父亲过铁道,攀栅栏,买橘子”的场面制作成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去感觉,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然后创造性地表达画面的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与导学案相结合,启迪思维,提供创新空间
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学《向沙漠进军》时,学生对沙漠的形成、沙漠对人类的危害还不完全了解。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前通过网上搜索、剪裁,再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课件制作。这样学生就有了感性认识,再结合课文内容,出了一道题:沙漠不断侵袭人类,人类能不能抵挡沙漠进攻,并且收复失地呢?学生对这些问题特别关心,也很感兴趣,就积极地讨论,有时还发生激烈的辨论,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延伸各种器官的功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强化导学案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如今的教学早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根教鞭、一杯水的老式样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亦不断更新,不断完美。语文课借助多媒体延伸了各种器官的功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选择好最佳课堂模式和教学手段,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如,选择利用电教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点,通过重现、渲染等方法,指导学生从学习范例中掌握规律的示范模式,就是有助于听说训练的教学法。比如,在讲授郭沫若的《雷雨》一文时,先播放王卫国先生朗诵的《雷电颂》视频。王先生的朗读,铿锵有力,慷慨激昂。听完王先生的朗诵,学生情不自禁,跃跃欲试。就适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尝试模仿。在这种激昂的氛围当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听说的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