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的关键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的关键期范文1
早发育就一定会引起成年矮身材吗?专家认为,正常人的成年身高取决于在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这三个阶段是否能按合理的速度生长。
如果女孩在8岁之前,男孩9岁半之前就发育的话,应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并应及时找儿科内分泌医生就诊。
“根据最新的体格发育观念,婴儿、儿童、青春期三个不同的时期,对成年后的身高影响不同。”杜敏联介绍,“两岁以前,尤其是1岁时,营养的供给对身高影响显着,两岁以后,尤其3岁之后进入儿童期,此时生长激素在身高方面的作用就凸现出来,到了青春期,性激素对身高相当重要,因为青春期的身高突增是缘于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共同作用”。杜敏联强调,在每个阶段,家长都应该注重孩子的生长发育的特点,并给予正确、科学的养育。
婴儿期———饮食技能、习惯的培养
“婴儿期的生长通常不受遗传影响,营养却是影响孩子生长的关键因素”,杜敏联非常肯定地指出了营养在婴儿时期的重要性。婴儿在8个月后逐渐向儿童期过渡,此时营养跟不上就会影响成年身高。此类过渡延迟将使其成年身高减损。所以,婴儿期的营养非常重要。
对策:
(1)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婴儿满4个月后应及时添加辅食,因为4-8个月时是婴儿形成吞咽固体物所需的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时期。杜敏联认为,“要学会吃东西,这种吃的技能是后天才学会的,如果4个月之后还没有添加辅食,婴儿就很难学会从进食液体食物到一半固体食物到一个固体食物的过渡,不能及时完成这种过渡,吃固体食物就不能下咽,容易呕吐,从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2)什么都要吃,食物尽量多样化在广东地区,人们习惯给食物定“药性”,热、寒、温、滞等,结果很多食物似乎都不太适合婴儿。杜敏联认为,从营养心理学上讲,如果婴儿时期食物品种过于单调,到了儿童期,出现偏食、挑食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所以,食物要尽量多样化,尤其在婴幼儿期,尽量接触丰富多样的食物,不但能保证营养供应全面,而且能防止以后挑食的不良饮食行为。
儿童期———每年增高5-7厘米,性早熟应看儿科内分泌医生
在儿童期,3岁以后孩子每年能长高5-7厘米,到底是5厘米还是7厘米则取决于遗传、环境、营养等综合因素。所以,在这个“平稳”增长期,家长要关注孩子每年的身高并加以测量。
对策:
(1)3-6个月测量一次身高人的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太频繁地测量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有些家长给孩子测身高,这个月长了0。5厘米,下个月只有0。3厘米,就着急找医生了。其实,只要3-6个月测量一次,每年增高5-7厘米就“达标”了。
(2)性早熟应看儿科内分泌医生杜敏联强调,个人的性早熟与群体的发育提前不能混为一谈。所以,家长不要以为现在孩子生长发育提前了,就以为自己的孩子早些发育没有关系。如果女孩子在8岁之前出现乳房增大、、腋毛生长等任何一项或多项第二性征,或月经初潮于10岁以前;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及增大、生长,10岁前变声等性发育表现者则为性早熟,此时要及时找儿科内分泌医生就诊。
青春期———发育之后身高突增
在青春期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催化作用,女孩平均可长25厘米,男孩30厘米。家长应注意,如果女孩初潮后和男孩变声后两年之后,身高不理想,此时再进行干预已经不太可能有效果了。
对策:
孩子的关键期范文2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社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牡丹江市区内社区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338例早期AD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9例,干预组采取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社区一般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两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测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病人SF-36综合评分为570.1分±141.9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阿尔茨海默病;自我管理;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of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to community self-management skills and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The Mudanjiang City, local community in January 2008 ~ December 2010 among 338 cases of early A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169 cases,Intervention group health belief model applied to health interventions,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general health education community。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used to brief health status scale (SF-36)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of patients。 Results Test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SF-36 composite score was 570.1 ± 141.9 points points,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P
【Key words】 Health Belief Model;Alzheimer’s disease;self-management;quality of life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亦称HBM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从人们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出发,解释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该模式认为:在行为干预中如果能干预健康信念就能有效的干预健康相关行为。AD又称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目前,全世界有数千万的人正在遭受着AD的折磨。由于AD不只是机体生物学方面的异常,还包括心理及社会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因此,传统医疗模式在治疗阿尔茨海默慢性病方面并非适用。为了维护AD人的身心健康,延缓AD病人的病情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探索有效可靠的AD康复方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HBM模式对169例AD病人的自我管理进行了健康干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牡丹江市内各社区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338例早期AD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干预组采取应用HBM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社区一般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两组进行比较,同时比较生活质量。
1.2HBM模式干预 首先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干预组病人应用HBM模式进行自我管理干预。
1.2.1干预方式 采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发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社区门诊健康咨询、组织社区康复训练活动等方式,并根据病人及家属的不同文化层次、掌握知识能力的不同、个体差异以及各自家庭在智力、情感、文化等各方面的保健知识、保健意识需求量的不同,采用符合个性化需要的健康教育方法,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1.2.2干预内容 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给予生活安全指导,对患者和家属进行AD患者最为常见的误吸、误服、跌倒、走失、烫伤、自伤或伤人等生活安全问题的指导。②举办社区康复训练活动,开展益智活动,促进病人认知功能恢复和提高,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认知训练、定位训练、生活能力训练提高生活质量[1],如手工小制做、绘画、编织等等。帮助患者培养爱好,如种花、养鱼、读报等。③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做饭、穿衣、整理打扫房间、洗衣服、沐浴、购物等。④情感护理:与病人交流时尽量握住病人的手,运用关切的眼神,采用亲切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应用赞赏、鼓励、肯定的语言使病人增强信心,树立健康信念。⑤加强对记忆、思维、计算等能力的训练,以延缓记忆能力的丧失。当病人叙事时要耐心倾听,鼓励病人回忆往事。反复让病人说出家庭住址、路线、自己及家人的姓名等等,帮助病人练习简单的计算等。⑥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球类运动、体操、跳舞等。总之,应用各种方法使患者了解AD的危害性,启发和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保健意识,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念,形成正确的健康信念和态度,从而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知、信、行三者的有机结合。
1.2.3评定方法 采用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第2版对病人进行评定,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各评定1次。此表对身心健康进行综合测量,包括表中8个维度和36个问题。将每个维度初得分转化为终得分,8个维度评分之和为综合评分,每个维度的标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健康状况越好,即生活质量越高。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AD病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相关性,探讨生活质量与健康教育模式干预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见表1。
表1 应用HBM模式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组别 时间 综合评分 总体健康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心理职能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活力 躯体疼痛
对照组 干预前 450.1±151.0 47.4±18.6 40.8±15.0 65.4±33.56 56.4±19.8 53.8±19.2 32.6±7.4 57.8±22.7 85.9±14.7
干预后 405.1±146.4** 43.8±19.2** 33.9±13.0** 65.2±24.1** 67.2±19.2** 46.2±18.3** 19.2±8.9** 55.0±22.7** 74.8±19.8**
试验组 干预前 445.1±132.4* 47.9±14.1* 42.5±13.1* 63.3±25.1* 67.5±16.8* 51.6±22.8 33.1±8.2* 58.1±17.1* 84.0±15.2
干预后 570.1±141.9 62.7±12.9 70.4±17.9 81.2±24.7 81.2±10.5 61.3±32.5 51.0±8.0 82.0±17.6 90.3±17.8
组内比较,*P
3 讨论
3.1应用HBM模式1年干预后,试验组病人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
3.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的心理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和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应用HBM模式及早对AD病人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进行干预,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念。使其产生自我效能,并切实转化为克服障碍的行为,达到知、信、行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AD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AD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参考文献
孩子的关键期范文3
到底是谁在上学
主持人:许多家长对我说,家庭教育就是在家辅导孩子的功课,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有的家长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辅导孩子,所以就把孩子送进各类辅导班,自己的任务就是监督孩子做作业。总之,这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处于辅助地位,家长是老师的助教。首先请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谈谈理由。
尚利云(8岁女孩的妈妈):这样的认识错了吗?教育嘛,就是学知识,而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就是考试,再说,升学、就业、升职都要看成绩和学历,而教授知识的人是老师,不是家长,所以家长辅助老师是顺理成章的事,否则还要老师干什么?我巴不得做老师的助教,只怕自己没有当助教的资格。
李月仙(10岁男孩的妈妈):做老师的助教,不是愿意不愿意的事,而是不得不做。现在的小学老师好像都不批改作业了,而是让家长代劳,还得给孩子纠错、监督孩子订正。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会打电话来批评家长,怪家长监督不力,甚至责备家长不爱孩子。有时候我很生气: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应该是家长责怪老师才对,现在怎么倒过来了?再说,到底是谁在上学,是孩子还是家长?为什么家长要陪孩子做作业,帮孩子做手抄报?总之,我不愿做老师的助教,但迫于老师的压力,不得不做。
黄国安(12岁女孩的爸爸):没错,我女儿带回来的家庭作业,好多是明确要求家长参与的,比如带孩子春游,然后引导孩子写作文,再比如陪孩子在小区里做调查,然后填写调查表格。最荒唐的一项作业是“饲养一个宠物,并观察其成长过程”。我想省些事,就给女儿买回来金鱼,可是老师说不行,要养狗、猫等有毛发的动物。大家都知道,养宠物有多麻烦,我一个单亲爸爸,带女儿就够难的了,还得每天两次遛狗,忙得过来吗?这样的作业,纯粹是拿家长当助教了!班里同学都养了宠物,女儿天天跟我闹,无奈,我只好屈服。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来的家庭教育专家叶文B女士,退休前做过30多年的小学班主任,请她来谈谈上述老师的做法是否合适。
叶文B(家庭教育专家、原小学资深班主任):这里面可能有误会。比如:老师要求家长监督孩子做作业,是请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课后学习的良好习惯;要求家长审核作业、纠错,是为了杜绝孩子敷衍学习;孩子考试成绩不佳,老师与家长沟通,是为了寻找原因,与家长形成合力,帮助孩子进步;要求家长带孩子旅行、社会实践,是为了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也是想让孩子多得到一点父母之爱。至于要求家长养宠物,那是个别现象,理由可能是想给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减压,培养孩子的爱心。我这样解释,不是为老师找借口,只是想让家长朋友们换位思考,多理解老师。
主持人:请问叶老师,您认为家长应该做老师的助教吗?
叶文B:不,我坚决反对家长做老师的助教!我认为我国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学校化、模式化,家庭正在变成学校的第二课堂,而家庭教育的价值被严重忽视,家庭教育的功能也多被曲解和误用。
家教观念要更新
主持人: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哪个更重要的讨论由来已久,不过是口舌官司,永远也不会有定论,重要的是家长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既然做了家L,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宗磊(9岁男孩的爸爸):请问叶老师,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叶文B:做合格的家长,首先要更新家庭教育观。父为子刚、养儿防老、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等传统家庭教育观都在一定程度上过时了,有的还与现代家庭教育观相悖,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必须抛弃。
刘雨欣(12岁女孩的妈妈):那么,符合时代要求的家庭教育观都包括哪些内容?
叶文B:现代家庭教育观内容很多,需要家长深入学习,以下三项是基础:
第一,尊重儿童权利。一切与儿童有关的事情,家长都需要适当听取儿童的意见,并且根据儿童的成熟程度,吸收其合理的意见。这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重要原则。儿童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在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里,也充分体现了以上原则。但是,全国妇联2015年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认真学习过儿童保护法律的父母不足一成。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儿童甚至伤害儿童的现象比比皆是。这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需要一个很重大的改变。
第二,向孩子学习,与孩子相伴成长。时代迅猛发展,环境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三四十岁的人都会有一定的落伍感,所以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在这样的时代长大的孩子,适应能力和眼光往往胜过成年人,所以,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把单向的、生硬的教育变成互动式教育,即与孩子相伴成长。我今年62岁,是13岁的孙女教会我用微信的。昨天逛街,孙女又教会了我刷二维码。我很开心,孙女也很开心。希望家长朋友们都这样营造快乐的家庭气氛。
第三,变消极为积极。家长应该努力把消极的家庭教育转换为积极的家庭教育。何为消极的家庭教育?何为积极的家庭教育?比如,孩子数学没有考好,家长消极的表现有两种:第一种是简单否定,斥责孩子:“你真笨!”“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笨的孩子?”第二种解释比较温柔,但更可怕。对孩子说:“宝贝别难过,你爸妈都没有数学细胞,你也没有,咱们家的人都没有,咱们家的人学不好数学是正常的。”根据积极心理学的分析,家长积极的解释可能导致自信和乐观,消极的解释可能导致悲观和绝望。上述两种解释都会使孩子失去希望和信心,属于消极的解释,即把孩子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原因解释为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的因素,使挫折和失败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而积极的解释则把它颠倒过来,把遭受失败和挫折解释为暂时的、偶然的、非人格化的因素,使孩子认为挫折和失败是可以克服和改变的。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变消极的家庭教育为积极的家庭教育。
不要错过关键期
主持人: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此话不中听,但忠言逆耳,希望家长朋友们多学习家庭教育。
叶文B:对,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事,不仅造福子孙,而且提升自己的觉悟,一举两得。
侯一婕(6岁男孩的妈妈):以前听人说,孩子的成长有许多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学习知识会事半功倍,而错过了关键期,再学事倍功半,甚至一生都无法弥补。请问叶老师,孩子发展的关键期真的这么玄乎吗?
叶文B: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科研成果,不是迷信。儿童发展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关于关键期,请您购买专门的书籍来学习,这里只是点点题。
半岁左右是学习咀嚼的关键期。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添加辅食,助其练习咀嚼,同时使营养结构更加合理。
2.5~6岁是形成秩序规范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科学道理正在于此。
3~6岁是语言发展关键期。家长可以在这一时期引导孩子多说话,并适当练习阅读、朗读、接触外语等。
2~8岁是想象力发展关键期。这个阶段,家长可以让孩子多读童话、寓言,适当看动画片。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带孩子多旅行,见识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开阔眼界。
6~10岁是文化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充满好奇心,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家长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孩子勇于尝试。
8~14岁是孩子的黄金阅读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12~15岁是独立关键期。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要求独立。尽管孩子的独立能力不强,但家长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独立愿望。如果在这个关键期内家长不放手,孩子有可能永远长不大。所谓“啃老族”,就是这样形成的。
孔波(4岁男孩的妈):请问叶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爱应该呈递减之势吗?
孩子的关键期范文4
关键词:关键期;个性培养;策略;良好个性品质
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三岁之前是幼儿个性培养的关键期,幼儿个性的发展,会对人一生的性格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关键期内,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个性发展上有不同的表现。婴幼儿处在充满爱心而有丰富刺激物的环境中时,特别是当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父母的及时鼓励时,这种环境会大大促进孩子对环境的积极探究行为,从而促进孩子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良好发展。 1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一个个性发展的不稳定期,这是因为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逐步学会走路,其他器官的活动技能也有所增强。活动能力的增强使孩子不再满足以前那种十分被动的、完全是大人照顾的生活方式,现在他们想自己的活动自己做主。
在幼儿两岁时心底里就已经蓄积了反抗心理,而幼儿3岁的反抗行为是可以看做心理作用已初步表现出来了,也就是“两岁幼儿后遗症”。3岁儿童的态度仅仅只是对迄今为止受到的抑制所产生的一种反抗行为。当谋求疼爱并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作为谋求疼爱的手段之一,孩子就会出现去找父母的麻烦,试探父母对此会表示怎样的态度行为。当然这是出自于本能性的。
孩子在3-4岁时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自己还不能圆满应付问题或父母怕出意外,因此经常限制他的活动。这会使独立个性正在形成、独立自由需求增加的孩子大为恼火,常常表现出不服从,与父母违抗;常常因为情绪激动而大发脾气,也常常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这些特征表明孩子这处在反抗期。
针对孩子的个性发展特点,我们建议教养者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允许幼儿发点小脾气,可以喊叫发泄气愤。当孩子因父母未随自己的意愿而发脾气时,可以按照他的方式给他一个机会,努力鼓励他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完成,即使成果不佳也要赞扬他。由此孩子会兴趣大增,不再和父母对着干了。孩子太吵时可以压低声音和他说悄悄话,当孩子胡闹过度,则可以干脆不予理睬也不做出任何反应。在孩子改正自己的行为后,父母应立即注意他并及时表扬;安抚孩子的怒气而不是压制,转移其注意力等气消了再和他谈为什么发脾气。要巧搭梯子让孩子自然下台,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
2、幼儿园小班幼儿的个性培养同样处于关键期,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帮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意识规范行为,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首先要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萌发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其次在游戏中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能力和交往能力;再次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幼儿模仿美好的事物提供了平台;重要的是要把爱、尊严和严格要求融入到幼儿良好个性培养中。
当然,在教养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还应该注意下面这些事项。
1、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经历一些磨练,这对于孩子个性的培养中是十分有利的,而且也是孩子的社会化成长所必需的。对于父母来说,如果希望孩子拥有坚强、豁达的个性,在教养孩子的时候就不要表现出对孩子的过度关心。例如,当孩子摔倒了、碰伤了,虽然大人心疼,但这时应当把关爱“隐藏”起来,不要表现出过分的大惊小怪或紧张。即使孩子碰伤或出血了也要保持冷静,因为大人的过度紧张只会引起孩子更加紧张,加重孩子的恐惧感,不利于培养孩子坚强个性。
2、多给与孩子肯定和鼓励。幼儿在1岁多的时候,开始产生最初的自我认识,1-3岁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评价往往是大人对自己评价的简单重复。经常得到表扬和鼓励的孩子,一般在个性上比较乐观.自信,容易与人相处。
孩子的关键期范文5
关键词:关键期假设;二语习得低龄化;母语;外语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136-02
一、关键期假说
(一)关键期假说的前身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前身为神经生物学家Penfield与Roberts于1959年提出的“最佳年龄”(The Optimum Age),他们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在10岁以内,此阶段人的大脑保持可塑性,只要被适当外界条件激活,潜在的语言生理机能就可转变为实际语言能力,因而语言学习最为有效,过了这一时期,人类获得语言的能力将大大降低。
(二)关键期假说的正式提出
20世纪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 继承并发扬了Penfield与Roberts的理论,于1967年正式提出关键期假说。其主要内容是: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左右)之间,受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的影响,可以自然的学习语言,LAD只在关键期内起作用,过了关键期的青少年和成人不再拥有自然学习语言的能力。
(三)关键期假说的生理依据
关键期假说的生理依据是大脑侧化(Brain Lateralization),人的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而右半球支配着非语言的声音感知和视觉空间技能。认知和感知功能分别位于大脑的某一半球上被称为侧化。侧化的过程是一种发育成长的过程,此过程在基因中已安排好,但需要时间逐渐实现。在青春期之前,侧化未发生,大脑的两个半球都会参与语言学习,所以理解和产生语言就比较容易;青春期之后,人脑发育成熟,侧化逐步实现,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学习语言就越来越困难了。
K.Stromswold在对脑损伤患者观察实验中发现:青春期前左脑受过伤或做过手术的儿童恢复很快,而且很少引起语言紊乱或失语症,而成人就不行。这表明:青春期前,大脑神经具有高度可塑性,此时适当环境刺激会出现对脑神经中枢发育和正常语言获得至关重要的“神经精细转折”(neural fine-turning)现象,这一现象只有在一定时期内并且处在语言环境中才可能发生。“狼孩”正是由于关键期内被剥夺了语言交互环境影响,青春期后,即使回到了正常语言环境,也只学会一些简单词汇,却不能最终习得该语言语法体系。关键期过后,大脑及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很可能关闭了语言习得的“机会窗口”(window of opportunity)。
二、对“关键期假说” 的质疑
很多专家对于关键期价说提出了各自的质疑,他们对于是否真的存在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尚未达成共识,认为Lenneberg的依据并不能证明青春期之前进行二语习得具有优势。
(一)Krashen输入理论的质疑
Krashen提出输入理论(input hypothesis)来质疑关键期假说。他认为,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习得的差异与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有关,是由语言机制的外部因素造成的。他提出,只要有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和合适的情感过滤程度,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习得目标语,而且在学习和使用外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成人比儿童进展更快,大龄儿童比低龄儿童效果好。
(二)来自其他方面的质疑
Rod Ellis也提出,年龄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有证据证明年长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更高。他指出,有些儿童开始学习外语的年龄很小但最终没取得成功,这也是关键期假说所不能解释的。
Bialystok,Hakuta, Eubank与Gregg 完全否认二语习得关键期的存在,他们认为,关键期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关键期结束后二语习得没有明显的断层,关键期内也不能排除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所以关键期假设并不成立。Bialystok提出,关键期内儿童学习外语有优势只因为他们学习外语的时间,环境好,动力强,是心理和社会因素造成的,而不能证明语言学习就存在一个敏感时期。
对于二语习得“关键期”是否真的存在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拥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外语教学可以从任何年龄开始。过分迷信关键期理论潜藏着不少隐患,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有背初衷。
三、二语习得盲目低龄化的危害
(一)英语学习过分低龄化不利于儿童母语的学习和母语文化的认同
英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在语法、句式上差距甚远。过分追求儿童英语学习的低龄化而忽视母语的学习,必定会影响儿童的母语基础。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具有优势,在孩子刚开始学习说话时就中英文一起教,甚至使用英语与孩子交流的比重大于中文。但瑞典语言学家Malmberg对于母语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作用中提出,若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在非母语环境中进行的,那么孩子的母语掌握就没有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是不利的。
儿童的逻辑思维是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分强调二语习得低龄化很有可能会造成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缺陷。很多外语专业学生的母语表达有明显的外语迁移倾向,成人都如此,儿童就更容易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上产生混乱。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对所学语言附带文化认同的过程,如果盲目强调外语学习低龄化,势必会影响儿童对于母语文化的认同。
中西方对于事物的思维角度,对于世界的看法及风俗习惯都不尽相同。例如中国人对于狗这一动物没什么好感,进而有“走狗”、“狗腿子”、“狗仗人势”等说法;而西方人则认为狗是人的朋友,因而有了“lucky dog(幸运儿)” “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说法。再如,中国重集体,认为个人主义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而在西方,个人主义则被认为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如果儿童在学习语言之始就过量的接触英语,认同西方文化,那么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就必然会打折扣。这一方面背离了我们英语教学的初衷,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儿童适应社会。
(二)非正规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幼儿将来英语水平的发展
低龄儿童的英语学习一般是在家庭、幼儿园或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中进行的。有的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担任起了孩子的英语教师,而家长中只有极少数受过正规的高校英语专业学习;幼儿园的教师学历和英语水平都相对较低,其中充斥着大量不合格的老师;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更是以赚钱为目的,雇佣大量既没经验又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在校学生担任辅导老师。
低龄儿童的英语学习需要优秀专业教师的指导,需要语言习得与使用的自然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形成纯正的语音和扎实的基本功。而不正规的英语学习不仅不会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会对孩子将来的英语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这一点在英语语音的习得上特别明显。从理论上说,习得英语的年龄越小,将来这门语言的语音就会越纯正。但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学习的就是不正规甚至是错误的语音,会造成孩子的错误语音定型,就算上学后再接受正规的英语学习也很难改正,这样将来的英语学习就会愈加困难,反而不如那些原来没接触过英语的孩子。
四、结论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二语习得具有关键期,Lenneberg提出的也不过是个假说,不能当做定论来不加批判的执行。我国幼儿英语学习缺乏正规的环境与优秀的专业教师,非正规环境下低龄二语习得的弊大于利,如果不能在母语与外语之间找到平衡点,过分追求二语习得低龄化必然会影响儿童母语的学习和对于母语文化的认同。因此,外语学习不能一味过分追求低龄化,应视各个孩子和家庭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家庭有条件可以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能接受最正规的英语教育,并且教师可以平衡好孩子英语和母语的学习,那让孩子早一点开始学习英语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就不要过分压低孩子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可以让孩子上学以后再开始正规成体系的学习英语,如果教法得当,同样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孩子的关键期范文6
究竟哪一个成长阶段对人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有教育专家指出:人出生后六个月是培养咀嚼能力的关键期;八个月是学习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表达的第一个关键期;2.5—3岁是教育孩子做事有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9—10岁是由注重后果变化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3—4年级是纪律发展的关键期。可见,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十分重要的。
专家指出,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力。习惯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孩子的品德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知、情、意、行,从道德知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道德行动,而习惯属于道德行动的范畴。
说教并不是教育。许多老师都拿这样的事作例子,经常有许多父母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讲要抓紧、要讲效率,但是行动上对孩子并不总是这样要求。经常有一些老师,一方面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讲话时要说“请”、“谢谢”,一方面看到学生作业完成的不好,就一把将作业扔到地上。更有一些父母一边斥责孩子没有学习的好习惯,一边每天在做作业的孩子旁打扑克、搓麻将。还有的父母在家中商量如何欺骗自己的父母,转身又训斥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孝顺。
因此,如果一种教育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