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数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必修一数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必修一数学

高一必修一数学范文1

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麽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常规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

【热门课程】: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489(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北京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北京京翰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489

【人大校区】北京市---- 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489

【公主坟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490

【城建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491

【劲松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492

【朝外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493

【亚运村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494

【北大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495

【宣武门校区】北京市---西城区 400-0066-911转90496

【四中校区】北京市----西城区 400-0066-911转90497

【中关村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498

【马家堡校区】北京市----丰台区 400-0066-911转90499

【团结湖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00

【雍和宫校区】北京市----东城区 400-0066-911转90501

【方庄校区】北京市----丰台区 400-0066-911转90502

【崇文门校区】北京市----西城区 400-0066-911转90503

【世纪金源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04

【牡丹园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05

【人大附小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06

【北京学院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07

【东直门校区】北京市----东城区 400-0066-911转90508

【望京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09

【交道口校区】北京市----东城区 400-0066-911转90510

【五棵松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21

【四通桥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20

【公主坟天行健校区】北京市----海淀区400-0066-911转90522

【大屯南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23

【CBD国际部校区】北京市----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24

【万柳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25

【亦庄校区】北京市----大兴区 400-0066-911转90526

【石景山校区】北京市----石景山区 400-0066-911转90529

【苏州街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30

【清河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31

【花园街校区】北京市----海淀区 400-0066-911转90532

【怀柔校区】北京市----怀柔区 400-0066-911转90533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考试命题和阅卷任务。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京翰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高一必修一数学范文2

1.总体框架

《课标(实验稿)》分四个部分,依次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课标(2011年版)》分四个部分,依次是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并增加了附录部分,附录1是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是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表面上看,总体框架似乎变化不大,实际上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课标(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增加了“课程性质”,并且在实施建议中不再分学段阐述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由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更加关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即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性质,启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让学生享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2.数学观

《课标(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技术,仅就此而言,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课标(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课标(2011年版)》开篇第一句话则明确了数学的意义。与过去相比,表述更加简洁与完整。可以看出,数学是一门科学,而非过程,无论是直接来源于现实世界的,还是来源于数学世界的,只要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都可以成为数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数学不仅是科学语言与工具,而且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2011年版)》正式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使我们对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课程性质

《课标(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2011年版)》继续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三大特性(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特征表明,这一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正所谓“教书”与“育人”并重,“基础”与“发展”并重。

《课标(2011年版)》首次提出“良好的数学教育”,这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含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重要价值,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基本理念

《课标(实验稿)》从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六个方面分别阐述。

《课标(2011年版)》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在课程内容方面,指出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方面,把过去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活动合并为教学活动,并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学习评价方面,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在信息技术方面,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课标(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的总体方向上变化不大,但是在具体阐述上修改较多。在课程内容的组织方面着重提出要处理好三对“关系”: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这就要求教师更加辩证地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以过程代替结果,不能只停留在直观层面,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地位由过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修改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两者并不矛盾。

在学习方式上的改动比较明显,除了继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外,特别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进而强调要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5.课程目标

《课标(实验稿)》的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基本目标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

《课标(2011年版)》的总目标是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基本目标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仍然保持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结构。在具体阐述方式上,把实验稿中的“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这与总目标中提出的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相呼应的。

修订后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把实验稿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改为结果目标,把过程性目标改为过程目标。在具体行为动词表示上,把实验稿中的“灵活运用”改为“运用”,实际上适当降低了运用方面的目标。

从“双基”到“四基”,是这次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变化。一方面,“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中历来重视的传统优势,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应当保持并赋予新意。另一方面,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虽然在实验稿中有过“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文字表述,但这次修订进行了显性化处理,更加凸显数学对于学生发展的特殊作用,这也是十年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提纯和升华。“四基”可以看作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数学教育的集中体现,关系学生的当前学习和长远发展,应当成为贯穿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条主线。

基于“四基”的教学,新课标明确了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对总目标的具体阐述中,特别新增加了“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和“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也对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

6.课程内容

《课标(实验稿)》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具体表述为: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课标(2011年版)》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具体表述为: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基本性质的证明,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数据处理,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随机事件及其发生概率的简单推断。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学生将综合运用上述所学这种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从课程内容表述看,把实验稿中的“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把“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表述都进一步从课程内容结构看,“数与代数”部分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在第一学段内容略有增加;“图形与几何”部分第一、第二学段内容结构没有变化,第三学段将原来的四个部分调整为三个部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结构作了较大调整,尤其在第一学段有明显减少,在第二学段内容适当降低了难度;对“综合与实践”内容作了较大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明确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显得更为合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设置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指出这类内容编排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7.核心概念

《课标(实验稿)》在“设计思路”中提出了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六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核心概念。

《课标(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十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核心概念。

对两者的比较发现,课标修订后,保留了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四个概念,修改了两个概念(把符号感改为符号意识,把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新增了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和创新意识等四个概念。

修订后的这些核心概念,有的尽管名称相同,但是文字解释却有了很大变化。比如“数感”,实验稿的表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而修订后则更加简洁地表述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新增加的四个核心概念,有的我们比较熟悉,比如运算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的则比较新颖,如几何直观和模型思想。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其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尽管这两个概念还有待作进一步阐述,但是已经从中看到了修订者的新理念。

8.实施建议

《课标(实验稿)》分三个学段分别提出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并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关于教学建议,在三个阶段都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关于评价建议,在三个阶段都提出五个方面建议:关于教材编写建议,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

《课标(2011年版)》不分学段整体性提出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关于教学建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并特别提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关于评价建议,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为此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议: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②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③情感态度的评价;④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⑤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⑥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⑦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关于教材编写建议,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认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包括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等五个方面的资源均有开发与利用的潜力。

在实施建议方面的修订变化很大,实验稿分三个学段分别提出建议,不仅在行文上重复比较多,而且在学段之间的区分度上也难以把握。修改后的课程标准,采用整合性思维,把三个学段合并在一起,提出了若干课程实施建议。

高一必修一数学范文3

1、从初中到高中数学过渡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

新课标的初中、高中数学教材,就内容上而言,降低了难度.尤其是初中的数学教材,降低的幅度较大,呈现出“易、 少、浅”这样的特点. 高中数学教材虽然也看似降低难度,事实上,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还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再加上,本身高一数学内容就比较多.而且大多数知识又是高中数学的重点,高考的考点,比如:集合、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还有对一些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所以就内容难度而言,初中到高中差距比较大.另一方面,现行的初中教材把原先的一些内容删除,但我们高一的老师还是以为那些内容学生已经学过,造成一些困扰.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十字相乘法”.但是这一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经被删除.有些初中老师另外将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有些按照大纲要求没有另行要求.这样导致高一学生在遇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产生混乱,有些学过,有些没学过.高一数学老师也在是否详细讲解这一知识点中迷茫,详细讲解的话,那些学过的学生就觉得浪费时间.不详细讲的话,确实有一些学生根本不会这一方法.

(2)教学方法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每一课时的容量小,进度慢,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强化.但是高中数学教材每课时的容量大,进度快,很多内容不能一一展开,点到为止.自然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练习.所以,高一新生普遍反映数学进度太快.其次,初中对一些概念的定义,直观性强,学生容易理解.而高中出现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导数等.此外,初中数学题型较少,一般只要学生把教师讲过的题型反复练习,基本上能得到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但是高中数学题型多而活,而且好多题目都是一个题涉及到好几个知识点.教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把每种题型都讲到位.所以,对于习惯了初中那种教法的高一新生来说,在解高中题的时候,常常抱怨“老师都没讲过这类型题”,普遍出现了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3)学习方法

首先,初中学生大多是跟着老师走,习惯模仿,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对于高中生,最大的差别是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其次,初中对数学的学习,比较直观,容易理解.而高中对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要求较高.比如:高一必修2的立体几何,部分学生对几何体毫无感觉.所以,高一学生如果还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会给高中对数学的学习带来阻力.

(4)心理状态

高一新生在经历完中考后,太过松懈,没有紧迫感.认为高考还远着呢,出现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2、从初中到高中数学过渡的应对策略

首先,高一数学教师应做好内容上的过渡.充分掌握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学生对初中知识的真实把握情况.把初中数学教材删掉而高中数学必要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向学生的开放.比如: “十字相乘法”、“三角形重心性质”、“根与系数的关系”等.在高一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追求进度,使学生平稳的渡过这一艰难时期.但是按照课标要求,高一上学期要完成两个模块的教学.而我们大多数都是完成必修1、必修2.这两个模块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我认为高一可以适当的调整所上内容.比如第一模块我们可以考虑学习必修3.这一模块主要是统计案例、算法初步.尤其统计学生在小学、初中都有所涉及,容易过渡.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过渡.高中的许多知识是对初中知识的深化.所以,咱讲授这些新知识的时候,应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以消除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恐惧感.比如,在讲幂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二次函数 入手,来体会幂函数.再就是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比如,对于函数的单调性,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历届奥运会获得奖牌、获得金牌这样的一个案例引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然后是学习方法的过渡.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把“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为主体”.高一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作为教师应适时鼓励学生,引导他们自主的解决问题.同是,也应鼓励同学之间的互相探究.就像哲学家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进行交换,每人可以有两种思想”. 师生之间的沟通毕竟没有同学之间的沟通方便.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经常开展探究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还有教师应帮助学生改进解题方法,不能再“照猫画虎”,而要彻底理解所做题目的本质.

高一必修一数学范文4

一、指导学生科学预习

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就没有预习的习惯,只是上课时一味听老师讲解,然后课后根据老师讲解的例子加以模仿练习,就能够考出挺不错的成绩。上高中后,保持原有的学习方式,认为预习可有可无,即使预习也是简单地阅读一遍课本,然后就开始听课。月考之后,面对自己的成绩,感到空前的失败,惊慌失措,痛苦不堪。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内容相对简单,大都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就一下子接触到抽象的符号语言、图形语言、逻辑运算语言等,学生难以适应。同时,每一堂课的内容在“量”上也急剧增长,很多学生无法接受并消化。因此,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首先应该粗读课本,大概了解本节课要上的内容。其次要细读,认真阅读本节课的重要概念、重要公式、重要法则等,最好做到熟记。对于在预习中不理解的内容,要做好摘记,以便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评,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中用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旧知识,要进行补缺补漏,以减少听课的困难,提高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监督落实,让他们能够长期坚持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二、指导学生科学听课

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服务的。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在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越,在能力要求、思维方式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内容,听课质量的高低显得尤其重要。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听课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有时候很认真听,有时候不听也行,而且往往无法集中精力从头听到尾,由于初中数学内容相对简单,因此考试成绩还过得去。但是,高中数学较深奥,知识内容之间联系紧密,一旦哪一节课的内容没掌握好,便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因此,每一节课的内容不分轻重,都很重要。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课时要反复强调,要求学生提高听课的韧性,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地听好45分钟,提高听课效率。指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老师对知识讲解的过程,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以便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要认真听好老师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分析,特别是自己在预习中记下来的不理解的内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认真听好老师对例题的讲解思路及所用到的思想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要认真听好老师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以丰富自己的解题手段和解题技巧;要勤于思考,多动脑筋,特别是一个题目解完后,要进行及时反思、总结,提炼方法与技巧,达到“解一题会一片”的效果,以摆脱题海之苦,有效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指导学生科学笔记

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手段就是做好笔记。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只听不记,有些学生却只记不听,这些不良的听课习惯都不可能达到好的听课效果。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记笔记,记笔记就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所以,记笔记要服从认真听课,在适当的时候记录;要重点记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思路,以便启迪自己的解题思维,开阔解题视野,培养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水平;要记好课堂上未听明白的问题,以便下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把问题弄明白,不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要认真记易混易错的题目,并用彩色笔加以标记,引起自己对这些题目的重点关注,特别是考前要做重点复习,保证自己在考试中不出错;要认真对待笔记本中的每一道典型例题,经典解题方法,巧妙的解题技巧,做到完全理解,让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熟练运用。

四、指导学生科学解题

高一必修一数学范文5

高一数学教师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两班的数学教学,完成必修1、2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等七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1、必修2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

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二、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高一数学教师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了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有序的安排课程,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就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具体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集合与函数、算法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等。

二、学情分析

高一共x个教学班,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知识密度、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两位数学教师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要求

整体把握新课程,理清贯穿教材的主要脉络,反映和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展示重要概念的来龙去脉。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新知识,改变过去传统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师在学生主动获取只是的同时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备课组团结起来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力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了以下教学措施: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随堂小测和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的培养与后进生数学基础辅导工作。提前防范两极分化。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一数学教师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认真贯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围绕“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继续推进“生本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努力让自己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的新型教师。

二、目标任务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班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位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

3、狠抓生本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活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

三、具体措施

1、把握教材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体现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策略。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学生作业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

3、教师角色的变化

要积极实践生本教育,真正实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要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我们愿与新课程同行,在探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熟,把新课改引向深入。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新课改最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高一数学教师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四)

本学期担任高一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高一必修一数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过渡衔接;方法;策略

一、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过渡问题的原因

数学教学中,高一与初中存在的衔接问题及其成因,主要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没有衔接意识;即便教师有衔接意识,也因为初中时期知识点和高中知识点之间衔接策略不合适。

教育改革之后,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教育负担,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教育部“少、易、浅”的指导理念,删减了部分原来的内容,即便是一些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内容也被删去。

二、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衔接

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过渡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材的删减造成的,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做好这部分知识的衔接,学生才有可能完成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过渡。

进入高一的学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是根式(高一数学必修1第二章),但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删减了根式的运算等学习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高中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根式的分子和分母有理化,而让人头疼的是初中课本的教学要求中对分母有理化这个知识点不作要求,这与高中的正常教学严重“脱钩”,因为不仅仅在根式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分子和分母有理化,在指数运算和一些复合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运用到这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正常的高中教学之前,有必要补充根式和分子分母有理化的知识。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知道,为了顺利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初中和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全面了解两个时段数学知识体系,才能找出衔接点,从而指导教学。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师在进行正常教学任务的时候,虽然往往会存在一些过渡问题,但是,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通常可以减小或者消除初中过渡到高中数学教育的“脱钩”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