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行为习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1

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培养;规范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33-01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从学说:“谢谢!”开始

2012年5月份我园很荣幸的承办了“陇西县幼儿教研研讨会”,我们也从中汲取了很多的经验,研讨会上有位园长讲了这样一句话:“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说‘谢谢’开始”。听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在一次进班检查的时候,老师正在上课,我发现这个班里的保温桶坏了,桶里的水断断续续的往外流,我赶紧拿来工具修好。就在我转身即将离开的时候,全班幼儿异口同声的说:“谢谢园长阿姨”。我带着欣慰的笑容朝孩子们点了点头。孩子们的一声:“谢谢!”不仅感动着我,而且让我看到了老师平时教育的成果。

我们幼儿园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非常注重对幼儿的“感恩”教育。例如:在每天老师给他们端来饭菜的时候,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在爸爸妈妈接他们回家的时候会说:“谢谢爸爸妈妈!”;在教师节我们开展“亲自环保制作”活动,家长和教师积攒的废旧物品经过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制作变成了一件件精致漂亮的小礼品,孩子和家长把这些精美的礼品送给老师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老师会很认真的对孩子说声:“谢谢!”;在三八妇女节,老师教育孩子回家给爸爸妈妈捶捶背、捏捏脚而且带来照片和小朋友共享他们对爸爸妈妈感激的方式和快乐!当然,这种最纯真最简单的方式也感染着很多的家长。我们用这种感恩教育让孩子在学会感激别人的同时体会着别人对她们的爱,让他们学会了爱老师、爱父母、爱社会。

在我们踏进锦华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第一天,我们的园长刘冬就用不断的“感谢!”和我们交流、探讨,让我们每一位老师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和温暖。从感激别人、感谢别人开始,我们跟着园长的脚步不断的向前走,慢慢习惯了感激别人,在我们感激别人的同时体会着爱别人的快乐!我们爱社会、爱父母、爱自己、更爱我们的孩子们,我们拉着孩子的手让孩子跟着我们也从学说:“谢谢!”开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幼儿遵守规范的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用自己良好的言谈举止来感染和影响孩子。

1.培养教师的职业修养。幼儿园的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勇于吃苦,为了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集体为重。其次,要善于团结协作,善于交流,随时化解矛盾;要与人为善、讲求和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修养。

2.培养教师行为礼仪。教师良好的举止将影响每位幼儿,我园每周五进行一小时的行为礼仪培训,并将其列入教师的年终考核。一是教师的体态:包括站立姿势、面部表情、走路姿势、交谈方式等。二是教师的良好行为:包括接待家长、带班教学等。三是教师的生活行为习惯:包括社会交往、孝顺父母、说话语调等。

3.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一是重视一贯性和一致性。教师在教育中一定要重视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二是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之间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你做的很好,以后在家里也要经常这样做。”或“你做得真棒!回家教爸爸妈妈和你的小伙伴也要经常这样做。”通过鼓励,孩子就会表现给爸爸妈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以为常,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然之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深远的影响,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怎样才能给孩子做到示范呢?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教育观念。现在有好多的家长认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孩子年龄还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全部替他们做了。比如:穿脱衣服、整理书包、洗脸、甚至吃饭也是家长喂。其次,家长要经常参加幼儿园各项活动,了解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做到正确引导,及时纠正。我们开园第一学期,每天站在幼儿园门口接待孩子时,家长替孩子背着书包的不只是一、两位。看到我们家长如此“幸苦”我园召开了全园家长会,我们把孩子在幼儿园里的一日生活照片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家长。比如:幼儿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上厕所、洗手、接水。午餐时间,孩子们做的餐前准备,安静的进餐、幼儿饭后碗筷的收整。午睡时,每个幼儿都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好放在床头等等。在幻灯片的最后是我园给家长的温馨提示: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非常感谢您的到来,为了孩子请您与我们共同做到以下几点:(1)请家长要求孩子在家里自己穿脱衣服。(2)请家长要求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洗脚。(3)请家长要求孩子背着自己的书包自己走进幼儿园。谢谢您的配合!相信您和您的孩子是最棒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2

关键词:游戏;培养;幼儿;习惯

中国有句古语:“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自控能力弱,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来说并非易事。那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怎样才能“寓品德教育于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根据自身的从教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游戏为幼儿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互动搭建了平台。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等游戏,可以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比如在一次《娃娃家》游戏中,卓卓小朋友到“家”中做客,一进门“爸爸”就热情地招呼“客人”:“你好,请进!”待客人坐好后,“爸爸”又端上“饮料”请客人喝,卓卓小朋友端起杯子喝着饮料……幼儿在游戏中角色意识鲜明,演绎得也很生动逼真。游戏后我对“爸爸”说:“你做得很好,对客人很热情,不仅说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还主动拿饮料招呼客人,是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听了教师的话,他很高兴。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追求上进的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从而激发他们使用礼貌用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循行为规则的习惯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难以较快地掌握集体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游戏规范和丰富的语言来指导活动,从而使幼儿通过有效的模仿和耳濡目染,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语言。例如在学习用纸团印染的方法装饰围巾这一游戏活动时,我先示范,并说“小纸团蘸蘸颜料,亲一亲,亲亲这里,亲亲那里,这里是白的也要亲一亲,送回家,手脏了用抹布擦一擦。换个纸团蘸蘸别的颜料,亲亲这里,亲亲那里,送回家。”然后再请幼儿作画,这时我就只用简短的语句解说:“拿一拿,蘸一蘸,按一按,换个地方,印一印。”并提醒幼儿一个纸团不能沾两种颜色,而且还要保持画面、桌面、手、脸的干净整洁。这样通过对游戏规则的强调,幼儿都养成了良好的印染习惯。游戏一般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自身体验,得到社会规范意识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启蒙,从而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猫妈妈和小猫”的游戏可以使幼儿养成轻轻进入房间入睡的行为习惯;“大灰狼捉兔子”的游戏可以使幼儿认识自己的位置,并做到坐好、站好、不随便动。总之,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能轻松愉快地反复学习,从而使自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交往能力

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在游戏活动中既有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有游戏组之间的关系,这为幼儿提供了频繁交往的机会。角色游戏让幼儿模仿社会角色,体验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和情感。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有的幼儿喜欢医生,便一本正经地给“病人”看病;有的幼儿拿起锅铲烧饭做菜,像爸爸妈妈一样照顾家人、招待客人……幼儿在当妈妈、当爸爸、当孩子、当医生、当病人、当老人、当警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相互配合,发展了同伴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认识了周围的人和事,懂得了理解他人,也促进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

游戏与劳动的联系甚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及尊敬劳动者的情感,并让幼儿从中获得简单的劳动锻炼。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加入许多劳动的动作,比如给娃娃穿衣服、做饭菜、洗碗、打扫卫生等;在“小吃店”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做糕点、餐具等,并让幼儿模拟成人点菜,从而使幼儿懂得不能浪费的道理;在“各种结构”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工人叔叔造房屋、建桥等,并让幼儿尝试自己制作游戏中需要的东西,从而使游戏与劳动融为一体,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生活习惯。

五、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

“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游戏中有意识地设计各种角色,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如在“我是小警察”“乘车”等游戏中,有残疾人、老人、迷路的小朋友、抱小孩的阿姨等多种角色,他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我们该怎么做呢?幼儿由此自然会认识到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的重要性。又如,在表演《小羊和狼》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各个角色,来让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并让幼儿从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形成了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六、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3

一、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事件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信息无处不在,但不同的人对身边信息的反应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源自于是否具有敏锐的信息嗅觉。相对于现达、庞大的信息网络而言,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宛如大海中的一枚绣花针,因此要培养学生时刻留意身边的信息的意识,这种意识需要在生活学习中时刻地训练加以强化。要培养学生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学会透过现象发掘信息的价值,学会有的放矢,才能从庞杂的信息流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

二、学会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信息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网络搜索引擎查询信息的方便快捷使我们获取信息的手段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意识。并学会灵活使用搜索引擎这个强大的信息检索工具,在不断尝试中掌握更多的搜索技巧及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如下载等,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并能够与他人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流。

三、学会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何判别信息的真伪及信息的价值性?这种能力不是凭空即来,也不是立马可得的,而是通过学习日渐积累和不断实践的历练而练就的。要培养准确的判断力,首先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有了丰富的知识,对一些矛盾和问题才能有清醒的认识,去伪存真。反之,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就会缺乏判断力,对一些事情尤其是比较复杂的事情就看不清、摸不透,或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一定要善于学习注重积累,其次,要勤于思考重视实践。经常思考有利于锻炼人对于事物真伪的辨别能力,对事物有更深的认识,思维也更缜密。在做到勤于思考的基础上,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做到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长于捕捉,做生活学习上的有心人。

四、利用好资源管理器管理个人的文件和资料

利用好资源管理器其实与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是类似的原理。用好资源管理器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文件和资料进行分类,对每一类别的资料分别建文件夹,这一步骤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添置家中的家具,衣橱用来存放衣物,书架存放书籍,酒柜和鞋柜分别用来放酒和鞋。那么,我们在资源管理器这个大房间中也要添置一些家具,即文件夹,存放不同类别资料的文件夹取不同的,有意义的名字,方便查找文件,对于比较大的类别,可以再建子文件夹,类似于衣柜中又分为几个部分几层。文件夹规划好后,需要督促学生用好它,好比家中虽有家具,孩子却也有可能将物品随手乱放,这个习惯是很不好的,乱放的结果是,等到用时,却发现东西找不到了,文件的使用也是如此。规划好类目后,对于新添加的文件,如新建的文档,网上下载的各种类型的资料,都应及时放入相应类目的文件夹,切不可随手乱放,而应养成有条理的管理文件的习惯。

五、文明理性上网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4

关键词:行为习惯;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好习惯最容易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这些年的幼儿教育工作经历,发现现在幼儿的体魄很健壮,头脑聪明,但令人担忧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存在不少。在卫生习惯上,有乱扔纸屑、不爱惜东西的;在生活习惯上,有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在饮食习惯上,有偏食、挑食、不爱惜粮食的;在道德行为习惯上,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意搞破坏的,不遵守纪律的,任性、不友爱同伴、不尊敬长辈的。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有三:一是家长的意识问题。家长只注重想到的是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能认多少汉字,能背多少唐诗,会几十以内的加减法;只培养孩子绘画、舞蹈、乐器等爱好的兴趣,而不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二是祖辈的过于娇宠、纵容、迁就、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形成过多的依赖、任性、霸道、等不良行为习惯;三是幼儿园教师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培养与教育,认为有专职保育员的管理,不必去多费口舌。这些生活上不良行为习惯看似小事,但在幼儿期如不及时的纠正、正确引导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从以下点来探讨如何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D、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的一些不良好的行为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要细心观察,正面引导。例如:晨间活动结束后,柜子里的物品杂乱无章,几种拼图混在一起,美工托盘里放满了废纸、剪刀和双面胶,油泥盖子和罐子分了家。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许多幼儿将自己的衣服直接往装衣服的筐中一扔,少数幼儿一团塞进筐里只有个别幼儿叠整齐后才放人置里。教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因此我们老师对班级里的物品都要固定位置摆放,让大家都知道物品摆放的固定位置,并且规定了“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的规则,老师们也逐渐都遵守了。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柜子上、活动室到处整洁了,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了,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

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图书角的图书应该怎样摆放”等等。孩子们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如:物品从哪拿的还放哪去、外套随时脱随时叠整齐放好、笔和笔套不可以分家、图书角的图书应分类摆放等等。最后孩子们用图标的方法给每个区角都设计了相应的规则。为了保证让物品不随便摆放为了让幼儿较快的收拾整理,孩子们还在每个区域给物品贴上了和物品相对应的图标,收拾起来就很容易归位。

三、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中,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为此,我们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小超市”、“服装店”等,让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在活动区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巩固了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的良好整理习惯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地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家园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习惯养成

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而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地将良好的整理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于是,我们利用家长会、围绕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整理习惯的培养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在家不要事事包办,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整理的机会,如让幼儿自己整理床铺,穿脱、折叠衣裤、整理自己的房间、玩具,周日整理好自己人园的箱包等。同时,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整理习惯。

五、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5

一、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地给予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我带中班时,有一个孩子既调皮又好动,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常常被他搅乱。每次活动时,他不是到处乱跑,就是将别人推倒,批评教育对他一点效果也没有。就在我对他失去信心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他的优点。有一次户外活动,他站在一根木桩上挥动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得真好,真像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改掉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器材,主动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等。由此可见,教师细致的观察,不失时机的鼓励,是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因素。

二、激发幼儿的情感,真挚鼓励,是促进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主动打招呼,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小脸蛋、擦擦泪、抱一抱等,另外帮孩子梳头、整理衣服、擦去鼻涕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从而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三、在幼儿中树立榜样,积极鼓励,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幼儿关心、鼓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无形中为幼儿树立了榜样。

例如我班有一名幼儿,有一次摔倒在地上大哭起来,旁边的幼儿有的旁观,有的愣着,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大声说:“好哭,不害羞,活该。”还有的正准备压在这个孩子身上。我走过去轻声问他:“摔疼了吗?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来,老师替你揉揉。”这个孩子在我的鼓励下站了起来。安慰好这个孩子,我又对其他孩子说:“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取笑别人,我相信,你们都是些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的给这个孩子搬来椅子,有的牵着他的手让他坐下。几天后,一次上楼梯,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了,走在旁边的幼儿马上去扶他,并对他说:“老师说过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孩子之间的相互鼓励成了良好表现的纽带。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不仅温暖和激励了一个孩子,而且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它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幼儿的行为,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范文6

1、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从小就有安全感,有自信。懂得关心别人,理解别人。

2、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有爱劳动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爱看书爱学习的好习惯,可以每天睡前给宝宝读一读,让宝宝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4、孩子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强,爱模仿,爱探索,但自控能力较差,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较弱。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要适时培养良好把握时机。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