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悲剧心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悲剧心理学范文1
多数时候,尼采是以一位哲学家的身份进入人们视线的。但鲜为人知的是,尼采曾以一位心理学家自居:“一个优秀的读者――一个配看我作品的读者从我的作品中所能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我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心理学家。”①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哲学著作。这是一部借着艺术谈论人生的哲学著作,全书主要关注了两个问题:“其一为生命的意义;其二为现代文化批判。”②尼采在这本著作里,探讨了三个观点。其一,他认为“悲剧文化”是希腊人应对痛苦的策略之一;其二,他认为阿波罗(即太阳神)象征着对个体化原理与美的假象的执着,狄奥尼索斯(即酒神)象征着表象的破碎和对意志的接近,而“悲剧的诞生”则是意志的显性表达。其三,他认为只有悲剧才能代表“希腊精神”。这种精神,是源自希腊人自身的对于生命的意志,这里有人类求生的本能,有对于生命力本身的信任。
在《悲剧的诞生》里,尼采将古希腊悲剧中的音乐解读为“酒神现象”,并将这种“酒神现象”最终解释为“希腊的精神”。因为音乐是悲剧的重要部分,且承载着尼采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所以使得我们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来寻求解读这部哲学著作成为可能。
先看《悲剧的诞生》中一段关于萨蒂尔合唱歌队的描述:“理查德・瓦格纳曾说过,文明被音乐所消除,正如同烛光为日光所消除……古希腊的文化人面对萨蒂尔合唱歌队会感到自己被消融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种种鸿沟隔阂,都让位给一种极强大的、回归自然心脏的统一感了……真正的悲剧都以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来释放我们,即是说:尽管现象千变万化,但在事物的根本处,生命却是牢不可破、强大而快乐的。这种慰藉具体而清晰地显现为萨蒂尔合唱歌队……深沉的希腊人,唯一地能够承受至柔至重之痛苦的希腊人,就以这种合唱歌队来安慰自己。希腊人能果敢地直视所谓世界历史的恐怖浩劫,同样敢于直观自然的残暴,并且陷于一种渴望以佛教方式否定意志的危险之中。是艺术挽救了希腊人,而且通过艺术,生命为了自身而挽救了希腊人。”③
尼采为何断言是悲剧音乐“挽救”了希腊人?悲剧音乐究竟是如何“挽救”希腊人的?要弄清楚这些,我们只能求助于悲剧音乐本身。
据西方音乐史记载,音乐在古希腊人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在希腊神话里,神和半神是音乐的发明者和最早的践行者。在多神众教的时期,音乐也成为古希腊众多宗教仪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期的希腊音乐主要有荷马史诗、抒情诗和颂歌。希腊古典时期的音乐则包括悲剧和喜剧。悲剧由早期的酒神颂歌发展而来。“悲剧”(Tragedy)一词的希腊文是“羊”(tragos)和“颂歌”(ode)的结合,这与早期悲剧演出中附加的“羊人剧”有关,由唱酒神颂歌的合唱歌队队员披着山羊皮,模仿酒神的老师和侍从萨蒂尔的样子,表演插科打诨的轻松短剧,以调节剧场气氛。古希腊悲剧的含义不在于“悲”,而在于“严肃”……常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主题常是英雄人物于不可抗拒命运之间的冲突……悲剧是戏剧、诗歌、音乐和舞蹈合一的综合艺术形式。公元前530年左右,在演唱酒神颂歌的基础上,诗人泰斯庇斯(Thespis,公元前6世纪)自扮一个角色,与歌队对话,这是悲剧中的第一个演员,埃斯库罗斯引入第二个演员,索福克勒斯引入第三个演员,这才真正形成戏剧。悲剧的演出,最初由一个演员叙述故事,后发展到三个演员同时登台,用吟诵的“宣叙调”解释剧情,演员面戴假面具,脚穿高底靴,女角由男演员饰演,一人可扮演几个角色,演出中有歌队演唱,用阿夫洛斯管伴奏,在可容纳数万人的半圆形露天剧场演出。剧中歌队的合唱分为“正”、“反”、“合”三段,唱“正”段时转向右方,最后是“合”段,合唱队一般由15人组成。
从这段史料我们得知,悲剧音乐源自“酒神颂歌”,即宗教仪式音乐。发展至悲剧,酒神节的世俗意义可能已大过其宗教意义,但仍是一种仪式。所以,悲剧音乐可界定为一种“仪式音乐”。“‘仪式音乐’是民族音乐学、人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形式和风格上与特定仪式的环境、情绪、目的相吻合的,可对仪式参与者产生生理和心理效应的音乐。”④
那么,这种仪式音乐对仪式参与者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效应”究竟是什么呢?尼采用到了三个词:“消融”、“统一感”和“释放”。
首先,悲剧音乐究竟让仪式参与者在哪些方面产生了被“消融”的“统一感”?
我以为其一是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的主要根本之一是人们对身处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的认知,即所谓的宇宙观;宇宙观的体现,则包含在由信仰和仪式组成的信仰体系之中,仪式是信仰体系的外向性可观行为……无论是视觉艺术、建筑、文学、音乐或舞蹈,都曾以信仰作为其文化活力的基本源泉,以仪式为其生存和传播的土壤……”⑤悲剧产生于信仰多神众教的环境,其宇宙观是泛神论,狄奥尼索斯即酒神精神是希腊人对于生存痛苦的和解方式,这种和解方式以酒神颂歌作为表象的表达,世俗化之后演变成萨蒂尔合唱歌队,而悲剧本身便成为了这种仪式音乐生存和传播的土壤。可见,文化认同中信仰的认同是“统一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二是民族审美心理的传承。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古代的心灵组成部分在没有任何直接的传承关系的情况下会进入个人的心灵。“按照荣格的理论,原始民族的心理活动会沉积在古代民族和现代民族心理的无意识深处,它会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审美心理活动的渠道表现出来,左右着现代民族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先民们的图腾崇拜、巫术仪式以及古代神话,是民族审美心理发生时期的记忆密码,这些集体无意识勾勒了民族审美的原始心理草图……在音乐艺术中,原始先民最早形成的音响集体表象,包括基本音体系的形成,创世音乐的流传以及古代文明初期及其后的一些民间音乐,等等,可以说是一种存在民族成员心中的活化石,虽然它产生于远古时代,但却不曾死亡,而是存活在我们的音乐感之中,诱导着我们的审美心理活动。”⑥古典时期的希腊人在政治上早已形成不同的城邦,建立起民主制度,公民内部存在着贫富和门第的差别;但悲剧音乐中传承下来的早期希腊先民的原始审美密码,使仪式的参与者之间产生了共鸣。
其次,悲剧音乐究竟如何使得希腊人得到了释放?“尽管现象千变万化,但在事物的根本处,生命却是牢不可破、强大而快乐的。” 如果“牢不可破、强大而快乐的”是生命本身,那音乐是如何突破造型艺术的限制使希腊人感受到生命本身的呢?
“音乐内涵的抽象表现,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宇宙现象、生命历程的艺术化的感性呈现。音乐的各种形式要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建立在两者的动态同构对应之上,表现出张力、平衡与节奏等生命状态,以及对立、冲突与统一等自然过程……音乐形式的动态结构以其出发与到达、稳态的保持与改变、上升与下降、渐增与衰减等整体变化趋势,形成一种能量场,反映各种事物、自然现象、人的心理活动乃至生命的发展历程。”⑦这种“音乐的各种形式要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便是音乐心理学中的“联觉”。在心理学上,联觉被定义为“从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周海宏在其博士论文《音乐及其表现的世界》中曾经就音乐音响的音高、音强、时间及其变化率特征、紧张度和新异度六个方面做了与联觉相关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上述音乐音响的特征与人的生理感觉一一对应。笔者由此猜测,希腊人由聆听悲剧音乐产生了联觉,这种联觉对应了人类心理活动的自然规律,使得生理层面乃至情绪层面得到了释放,这种释放符合生命的本能,让希腊人感觉到“生命是牢不可破、强大而快乐的”。同时,人类联觉的共通性又使得音乐成了在场的不同希腊人共同的语言,为“统一感”增加了新的砝码。
总之,音乐引起的“释放”和“统一感”让公民的文化和精神都产生了应和;使人们暂时忘掉贫富和门第的差别,产生一种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的感觉;同时增强了雅典城邦与其它城邦的心理链接。萨蒂尔合唱歌队以一种不可言说的方式安慰着古代希腊人的心灵,而这种不可言说,就是音乐不同于造型艺术的特点。音乐的这种非语义性,成为了酒神颂走向悲剧的动力,即尼采所说的“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结合的动力。同时,也是这种非语义性,让尼采认为悲剧音乐中不可言说的意志才是希腊的精神。
注释:
①尼采.张念东,凌素心译. 权力意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47
②周国平. 悲剧的诞生:尼采哲学的诞生.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8-44
③尼采.孙周兴译.悲剧的诞生.北京:商务印刷馆,2012
④薛艺兵.仪式音乐的概念界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
⑤刘红.思想行为音声:中国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视域.中国音乐学,2008
悲剧心理学范文2
一是要静心从教,坚守信念。当前,中小学校园里仍不太安静:因意外伤害事故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平时学校要应付的检查较多,与学校教学联系不大的活动也时时影响着学校;还有部分校长整日陶醉于“学校行政权威”的良好感觉中,高攀思想严重,工作浮躁不安。教育需要安静,管理者更需要静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润物无声的过程。管理者不仅要有心灵与信念的坚守,将职业当做事业,从而拥有职业归属感,用炽热的教育情怀去唤醒教师的教育热情,还要放下心中的杂念,“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更要在自主成长和成功中分享教育的幸福,用自己的幸福催生教师的幸福,让教师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碰撞中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是要用心学习,丰富智慧。目前,不少农村教师整年除了看教材、参考书,基本上不看其他书,长此以往,大多数教师习惯于疲惫应付、循规蹈矩的生活,幻想消失、灵性泯灭、思维麻木、思想僵化,已经沦为了纯粹的为了谋生的“教书匠”。教师的读书学习已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教育的智慧从何而来?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从读书中来。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应该带头读书,用自己的自觉行为去影响教师,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要广泛地读书,其学习内容不仅包括行政法规、管理理论、教材教法、先进的经验等,还应包括教育生活这本“无字书”;不仅要会学、博学,还要善于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不断发现、解决教育问题,从而萌发超人的教育智慧,用自己的思想之光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三是要潜心研究,提升专业。办好一所有品位的学校,必须有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学校管理者要率先成为一个教育的研究者。一要勤于研究学校管理。围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更新管理理念,做到理想办学、理性办学、智慧办学。二要研究课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关注的问题就是课堂。”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课,开展课题研究,了解学校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和专业成长情况,把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研究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中找到学校发展与自身成长的契合点,在不断追求卓越中探索出学校管理的最佳途径,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重建。
悲剧心理学范文3
一、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互动、共同发生、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老师唱“独脚戏”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设计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不具备很强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就无法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包括如下几种能力:
1、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教师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知识,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并符合学生现有基础,并且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设计的教学目标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否则学生都不会感兴趣。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能力包括: (1) 课堂教学课型设计的能力。(2)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3)课堂教学方法手段设计的能力。(4)课堂教学评价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首先将课堂上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的、主要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把预计学生难于理解的、很容易弄错的内容作为教学难点;把在同类知识中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作为疑点。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个别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编写教案的能力
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构思的过程,是教师依照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心理历程,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教案设计上,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解放和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更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
4、教学策略的设计能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得法。”没有最优的教学方法,只有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组合。因此教学策略设计尤为重要。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而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的程序与方法,组织形式,以及现代教学手段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只有最恰当的教学策略的设计,才能取得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求每个教师在知识、技能、心理等方面都要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传统的数学教育已不适应客观的需要,新课程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敏感性、灵活性、机智性的心理素质;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更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总结、分类等能力,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取、不断地扩充新知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以适应未来教育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并予以启示和引导,使学生学会创新。
三、教学调控能力
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能够张驰有度,呈现出计划性,预见性,有序性以及调控的最佳状态,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复杂、多变因素的组合体,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善于驾驭、控制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遇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调控能力。课堂教学调控一般包括课堂气氛的调控、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进程的调控。
四、指导学生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全面的指导,不仅使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数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长期发展。具体表现在:
(1)选择性。新课程下,学习内容具有选择性,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等,指导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恰当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是具体的,是自己能学到的,因此教师讲解的例子要恰当,必须与学生本人经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水平相符合。
(3)发现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一些范例的讲解进行指导,着重让所讲解的内容的相关知识能从内部逻辑关系上一步一步的显示出来。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主动探索其发生的原因和道理,从而获得新知识,大大提高了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有效方式。全国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和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师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与结构,重新审视教学经验,成功之处可供以后教学参考;失误之处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结合课例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检验、总结完善,不断提高教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包括:(1)教学设计的反思。(2)教学方法的反思。(3)教学语言的反思。(4)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反思等。
六、评价能力
悲剧心理学范文4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的能力,要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将实际问题归结为不同学科中的知识问题;之后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依据生活情境进行有机联系,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做到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观念的改变、方法的改变就会使课堂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学科问题的初步印象,并培养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对学习就会产生正确的认识,就会积极主动探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也得到很好发展,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其次,要实现上述目标,每一个教师都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要建立在全面性和综合性上。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研究探索,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浅尝辄止,不能仅仅掌握了皮毛就沾沾自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对新课标都要深刻认识、整体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能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真谛,并将新课程标准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教师要具有从事科研的活力和热情,不甘平庸,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学中,无论是对教材的研读还是拓展,教师要有开阔的眼界、要有充分吸纳的胸怀、要尊重科学但不囿于教材、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要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策略,可以灵活运用新课程教材。在领会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创新和开拓的精神引导下,展示自我的才能,激活自己的创造力。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让学生养成知识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时要具备自我反思能力,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并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不断充实自己。
悲剧心理学范文5
1信息化教学能力分析
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即:首先,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内容进行分析。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一种具体体现,教师要想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必须要具备这种素质。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并且,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如今,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当中,为此,教师不仅需要提高教学能力,还需要提高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能力。
其次,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已经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信息化资源,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必须要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所应用的资源是介入到教学中,一切教学技术作用下,所产生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事实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能力,它主要包括6种子能力,即:信息化教学迁移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写作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这 6种子能力对推动学生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教师信息教学习能力的快速发展。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特性分析实践表明,信息化教学对于推动学生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教育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具备一定的特性,即:
2.1 复合性分析
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复合性。在这个信息化社会当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并且,教学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简单的知识传授以及技能传授。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学习渠道,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同时,也能够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当前的信息化教学中,既包括初级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的要求,还包括要拥有较高层次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素质方面要求。无论在传统社会中教师教学还是在当今社会中的教师教学,其复合性的特点一直都存在着。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较传统教学更具复杂性。尤其在现代社会当中,教学信息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学习资源环境化等,使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地位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更注重的是教学内容中能力的传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非以往说教式的教学。这就决定了,当今社会中的信息化教学具备复合性的特点。
2.2 关联性分析信息化教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由很多方面子能力所构成,并且,在各个子能力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首先,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拥有是能力发展中的基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建立在教学能力的基础之上,例如,教师使用学科内容教学能力、以及学则教学方法能力等等,都需要教师教学基础能力来操控。其次,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融合能力。需要与相关科目的教学内容、学科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融合。
2.3 情境性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源泉以及标准。教学中的情境性与学生能力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关联,并且,学生在获得知识和学生发展方面都无法离开情境。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支撑,并且,这种能力需要在信息化教学情境中产生,情境性特点在这方面体会的比较明显。对于同一个教学对象以及同一教学内容,如果应用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情境,那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这也需要教师拥有适应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学能力无法与教学情境分离,并且不能够单独存在,只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共同发展,才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真正目的,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
除了上述特性外,信息化教学还具备发展性等特性,这些性能的存在,为构建信息化教学中心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从某一方面来讲,推动了学生的快速发展。
悲剧心理学范文6
一、投入情感,创造性开展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是对学生落实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它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去研究、探索、揭示班级管理和学生工作的规律;班主任工作又是富有艺术性的,它要娴熟地运用班主任工作的规律和美的规律,针对工作对象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及受教育者的个体性等特点,通过情感渗透,采用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来调动全班每个学生乐观进取、求知向上的积极性。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属于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或留守青少年,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怀和疼爱;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娇生惯养型的,这类学生情感脆弱,脾气粗暴,有时还有点骄横,对这类学生要在关爱中循循善诱。胡均若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归纳为以下三种体验:①亲近感,即师生间的依恋;②理解感,师生间心领神会,可以很容易地沟通;③期望感,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抱以真诚的期望和信任[1],对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来说,这是最恰当的概括。
此外,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必须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无私奉献精神,这样他才可能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角色换位,平等中的首席
要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教师需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2]。在班集体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角色具有多重性,各种角色的扮演是一种心理教育能力。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时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与学生相处,去感染学生。否则,总是一副师道尊严之相,学生怎么愿意和你接近?角色换位是心理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换位就是一种尊重、设身处地,教师只有心理换位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面对不同心理症结的学生,要以不同的角色与班上每一个学生相处,有时需要师者的严肃认真,有时需要父母般的慈爱,有时需要孩子般的爽直和开心,有时需要从学生认识角度去理解他们,在班级这个人人平等的圈子里,班主任是他们的一分子,但更多的是他们中的“首席”,是他们的引路人。
三、坦诚沟通,尊重学生人格
对中职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因为“中考”的失败已在他们的内心留下了阴影,他们对自己信心不足,情感脆弱。教育中稍有不慎便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或产生对立情绪。因此教育过程中要更理解、尊重学生,必须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坦诚,这样他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及早矫正,在矫正时要以正面教育和疏导为主,工作要有诚心、细心和耐心,且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②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④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⑤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3]。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关于引力场的理论指出,人的诸多心理变化受外界刺激的影响,适度的刺激使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在引导中接受劝导;反之,则消极抵制,甚至采取反抗态度。所以,对中职学校的“问题学生”的教育,应尽可能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表扬为主,适度批评。
四、机智敏锐,灵活采取有效措施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时刻拥有且保持机智敏锐的头脑,以便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也就是说,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充分而灵活地运用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对突发性教育情境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4]。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不断面临挑战,运用教育机智,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的体现。教育机智应该把握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教师应遵循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为达到正确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第二,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
教育机智发自偶然,意蕴久远,它不仅反映了教师的人格修养,更提升了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教育机智对学生的品格、学习态度都有较大影响,有的会留下终身印象。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经过磨练与感悟而逐渐获得的。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逐渐培养自己较高能力的教育机智。
五、心理咨询,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