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高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高考

美术高考范文1

一、浅析美术高考现状

(一)我国现行的美术高考制度。

每年美术专业的招生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专业考试阶段。其次就是文化考试阶段,考生必须同时获得专业课和文化课两张“通行证”后,才有望成为一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

(二)专业考试内容的固化与单一。

美术高考专业考试多年来基本上已形成一个定势:素描、色彩、速写。考试内容大致围绕如下几种:素描考试以人物头像写生或头像默写,半身像写生,石膏头像写生或根据人像照片写生为主;色彩考试以静物色彩写生,静物色彩默写,人物色彩写生,根据黑白静物照片转换为色彩写生画面为主(时间一般为3小时)。速写考试的出题方式有:人物动态速写,人物动态默写,考场内的人物动态速写组合(时间40分钟)。另有创作、设计等。如此机械、教条式的专业考试程序,大大磨损了考生的艺术创造力,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三)对文化课程的轻视。

为照顾专业特点,美术类考生文化课的分数线定得偏低,一般在300分左右,远远低于其他门类。这使得美术类文化课提档线长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导致20多年来美术专业学生低文化,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着美术未来专业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解析美术高考热成因

(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

近年来,各大美术院校不断的扩招使得大量考生趋之若鹜,这是造成美术高考热的主要原因。美术高校扩招原本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完全是为了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接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但我认为,时至今日,美术高考如此火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高校受经济利益驱动。据了解,美术专业每年的学费普遍在1万元左右,通过大规模的招生,学校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

(二)考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些考生和家长之所以把目光盯在美术院校上,是因为他们认为报考美术专业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一条捷径。在庞大的美术考生队伍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茫然而无奈的脸孔闪现其中。稍作了解即可知道如今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因为文化成绩差,报考普通大学无望,才被迫半路出家学起了美术。他们借此圆自己的大学梦,将希望全寄托在艺术专业的大门上,这似乎已成为一个很严重的事实。由此,美术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部分低素质学生获得文凭和求职机遇的“终南捷径”,这或多或少是对美术高考热的一种讽刺,也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悲哀。

三、美术高考热背后的冷思考

(一)美术高考热带来的是美术高考的产业化。

学校、辅导老师、材料商、美术用品零售店等都在这个产业链中大发横财。那些被名利冲昏了头脑的各种高等学校也纷纷开设美术学科或设计学科,而根本不顾及学校是否具有相关师资、教学设备、教学经验等条件,盲目开设了大量的美术相关专业。在这些院校中除部分学校底蕴深厚,质量扎实外,大多数新加盟“艺术教育”的学校就显得颇为勉强。如冶金、林业、农业、航空诸多理工科大学近几年纷纷建有美术相关专业。这些大学投入很少资金,几乎很快就建立起了美术学科,而这些美术专业的教育条件着实令人堪忧,不要说中国仅有的二十几年的规范美术教育机制下,没有那么多经验丰富、学养深厚、画业精进的教师,就连教学安排也是完全按照其他院校的模式套用。在这种虚拟的美术教育发展势头背后,不可避免地隐藏着种种隐患。

(二)美术高考热导致了美术人才的真正缺失。

社会商业经济发展需要美术人才,而我们现在的美术院校究竟培养出了什么人才,有多少是真正的人才?这些年虽然美术考生多了,上美院的人也多了,但这是扩招的结果。对比之下,这些年除了中央学院、中国美院的门槛高,而其他的美术学院的考生水平早已今不如昔。一些国外的美术教育是很注重美术专业的深入程度的,俄罗斯、日本等国的美术教育一般都是从小开始培养,甚至有16年以上的连续学习。而我国现在的情况,考生大多数只是考前学上个一年半载,甚至几个月的强化班就“挤”进了美术院校的大门,可想而知他们的艺术功底。再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即便凭着应试技巧被录取,亦根本难有造诣,最多成为没有创造力的“艺匠”罢了。真正美术人才的缺失和平庸美术人才的过剩形成了一种悖论。

(三)美术高考热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就业压力。

在严峻的高考形势之下,美术类院校的扩招及其对文化课成绩的“网开一面”,确实圆了不少考生的大学梦。可是,社会有限的专业岗位真的能吸纳这么多的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吗?据我所知,由于种种原因,毕业后能一直从事自己美术本专业的学生只占极少部分。家长们不惜代价培养自己的孩子成才,到头来刚毕业的孩子就面临就业困难,不禁让许多家长为孩子的前途干着急。巨大的就业压力已成为现实,奉劝家长和考生认清当前美术高考的现状,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克服盲目性,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美术高考范文2

关键词:素描;观察方法;构图;造型语言;整体与整

素描头像在整个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就美术高考而言,素描头像是绝大多数院校必考的内容。纵观美术高考十几年的变化,虽然考试科目变化不大,但是对考生绘画水平的要求确实提高了。素描头像从单纯对结构、五官、效果的强调,慢慢倾向于对生动、整体、扎实的要求。为了在美术高考素描中获高分,笔者认为在头像素描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是需要强调的:

一、观察方法

素描写生作为视觉艺术的基本训练方式,首先注重的应是视觉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客观的,当然也离不开主观的因素,只有自己被打动,才能去打动别人,也就是说,要怀着强烈的感受描绘模特儿。很多考生认为“模特像不像没关系,只要效果好就行,反正评分老师也不知道模特什么样”。像与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描作品优劣的标准,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学生面对事物所具备的敏锐性和表现能力。如果画画脱离感受,一味去编造效果,后果将是感知能力退化,最终失去艺术家应有的敏感性,只会千人一面,概念化,这个毛病一旦形成是很难纠正的,试卷也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所以在动笔之前,要认真观察、思考,并研究对象,考虑如何去表现对象,“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当面对要描绘的对象时,首先看到的应是一个浑然的整体。这时,就要尽情地去表现它,在表现的同时,要使画面语言富于生命力,就如面对梵高后期的作品时,读者首先被充满激情和生命的艺术形象感动,画面完全是发自心灵深处的一种情感的渲泄,并带有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

二、构图

构图即组合、比较,从而使个别或局部的艺术形象汇集成一个艺术整体,既如何把对象描绘在自己的画面上。在素描过程中首先应考虑的是构图,构图安排得当,能使绘画过程顺利进行。反之,则会让人在反复的过程中感到沮丧,从而影响绘画的进程和画面的完整性。在构图时,一般是首先选好角度,找出适合观察表现的位置,使自己能看到对象最富有魅力的部分。而高考人像构图较简单,一般将头像取得位置稍偏上,即头部上方离纸上方边缘线之间有两根指头合并的宽度,下颌在画面三分之二略上,让视线的空白留得多一些,头不要画得太大,否则画面显得拥挤,反之画面显得过于空旷、小气。

三、形体、结构

对形体结构的体现和把握,对于素描者(考生)至关重要。学素描(基础阶段)就是对对象的感悟,对形体结构的把握,运用一定的素描语言去塑造形体结构,最终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形体即物体的形状和体积,是素描的主要问题。尽管“形”与“体”是一个不可分离的完整概念,但在作画过程中,“形”与“体”不同,“形”可以是平面的,而“体”却是有由无数个不同角度的面构成的立体物,处在空间中头部可以笼统地分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它们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且与光源和素描者所呈现的角度与远近也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轻重、强弱、虚实上的无尽变化和不同层次,无论是概括地还是细微地表现出这些变化,素描者都要从面与面的转折入手,这些转折也多是明暗的渐变与突变处,需要准确和出神地加以表现。

无论是明亮的光线洒在物体上产生的令人目眩的得难以细辨出形体的起伏,还是当视线扫过暗部或投影时令人在黑暗中难以观察的形体明暗的起伏,都应将形体画得直视无碍。切不要因为光影影响而扭曲形体,光影是形体之上的光影。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画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掌握其内在的结构关系,结构与形体是深入塑造的关键。解剖知识只是提供给我们平面的图解,运用起来是被动的,必须要了解头部概况,建立形体的意识,最终要达到主动的运用,主动地塑造。头像的结构,主要是指形体的自然结构,或叫解剖结构,即肌肉、骨骼等,在表现对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内在结构的理解,抓住结构这个关键。所以,考生在训练中要注重学习解剖知识,从理解的角度去画一些解剖,还可以画一些头骨的写生,然后画一些素描人像写生,二者相互对照,反复理解二者的关系。

四、造型语言

“素描的造型语言是我们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形象、传达精神情感的主要手段,它包含线条、调子、构成与材料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而线条、明暗(调子)作为素描的语言之一,在人像写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线条充当着最基本的要素,任何一幅素描作品都由各种长短不同、形状各异的线条组成。只要在纸上画几笔,就可以看到明暗已进入画面。同样,线条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符号,表达心境、观念、情趣等。

线条的表现因素在素描中有着广泛的意义,它既可以作为物体的边缘(轮廓线),又可表现质感、情绪等。所以,我们对线条的理解是“一种绘画词汇”。要掌握这种“词汇”,应从对对象的不断观察、研究中习惯地找出线条来。画家画的每一条线,都是在表现他的激情。我们对线条的理解不仅仅是画出线条来记录一个事实,也不仅仅只是表现明暗,重要的是引起观者的审美激情。此外,线条要和表现体面结合起来,要和表现层次结合起来,任何孤立地看待线条都是没有意义的。

明暗是指在素描中,从黑到白的单色画的色调。明暗调子是立体造型的重要手段,它同时也是描绘质感、展示空间、表现情调的方法之一。光线使物体产生了各种明暗不同调子的变化。但注意,物体本身的结构是不会变化的。不同物体的结构、明暗变化各不相同。同样,明暗变化也随光线的转移而产生变动,所以,这种明暗常常属于表面现象。

为此,在素描学习中,首先应把握的是本质(即结构),因为物体的明暗是由物体本身的凹凸决定的。塑造必须从属于物体的内在结构,只有画准了结构,对明暗的描绘才有意义。表现形体结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语言,如线条、明暗等尽量根据形体结构去走,注意线条的缓急、方圆、虚实以及走向,它们都要为形体服务。

五、五官

五官无疑是重点刻画的内容。画人像时应真诚动情地去描绘,要特别注意把握人物的年龄、性别以及人物的特征神态,体会对象的心理和气质,使外表和内心感情世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形象感人。

六、整体与局部

整体主要是针对画面的作画程序、黑白灰的节奏而言,如素描头像中的头、颈、肩的整体意识。“整”相对于“花”“碎”而言,它力求对形体进行归纳,又要服从整体的节奏关系。局部观察是初学者的本能反应,但是学画必须了解的是,整体中的局部刻画使画面丰富,没有整体把握的局部刻画使画面琐碎、凌乱。整体意识是画好素描的前提,它决定画的成败。比较观察的方法是素描写生的主要方法,用比较的方法能画准形体比例的大小,能建立起局部与局部整体之间的关系。

七、黑白灰

黑、白、灰的构成就是认识明暗的初级阶段。黑白灰这“三大面”是初学者掌握调子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整体认识的关键条件。应该牢牢记住的是,黑白灰永远是一幅素描作品的主旋律,而更为丰富的调子是隐藏在黑白灰关系里面的。如:黑色块中的反光不能与灰色块没有区别,也就是说,白色之中的次白也不能与灰色块颜色一样,前者必须深于灰色,后者必须浅于灰色,这就是把握敏感关系的整体素质,也就是画面要有秩序感,塑造形体的同时,要把握对象在视觉中所产生的一种明暗层次的变化。

美术高考范文3

关键词:艺术素质;高考美术;教育

一、当下的“美术高考热”解析

1.美术考生文化成绩低要求

历年来各高校对于艺术考生的文化成绩要求总是远远低于其他类别的专业。这是对于特长生的一大照顾,体现了因材施教的针对性培养。但这一制度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由于对于文化课成绩的低要求,使得许多考生和家长为了能在高考中有最大的把握和保障,毅然选择艺考。更有些学生,本身对于美术毫无兴趣,只是将此当做考上大学的捷径,临时突击报考各种培训班。使得艺术专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自然很不理想。

2.美术考试形式统一简单化

为实现高考考试制度的规范,现阶段我国对于美术高考形式基本都是统一的两种:一是实体的写生;二是命题的默写。考生则全力突击,按照培训班制订的应对规则死记硬背,并没有学到真正意义上的美术知识。更谈不上对于美术的热爱和创作,尤其对于一些异地设置考点的高校来说,考试内容更是十分单一,只有素描和色彩。对此,考生只要选择各种不同角度年龄的头像反复练习,牢记。在考试的时候将背下的素描和色彩,按照平时所练模仿出来,就可以在许多院校的专业测试中顺利过关。而这样招录的学生其真实水平可想而知,对于今后的教学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当前的高考制度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1.侧重技巧,忽视创造力、想象力

美术是一门极为抽象的学科,并没有逻辑性学科的特定的规律公式。更多的时候是绘图者思维、经历、情感等的综合表达。在美术教育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的美术功底十分好,但是作品却往往缺乏创作力。这些皆源于我国对于技能的过分侧重而忽略了认知的艺术。与此不同,在国外的艺术考试中。他们更关注的是学生的美术天赋,即是否具有从事美术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才是对于美术基础的把握,这才是真正合理的选拔标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技能基础是可以通过练习和时间进行积累的,然而对于艺术的创作和想象更多的是与生俱来的感知和灵性。一个没有艺术天赋、勉强地选择美术专业的人,又怎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2.忽略文化素质培养,美术创作失去灵魂

艺术实际上是艺术者内在修为的具体体现。由于美术高考对于文化课的要求很低,考生往往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训练所谓的专业测试。许多考生只是临阵磨枪,全力练习各种高考范图作业,对于美术专业本身的发展以及作品鉴赏却极少。实际上,对于刚刚接触美术的人来说,真正需要练习的是对于艺术文化和技术的继承发扬。而现在这样舍本逐末的行为只会使美术失去它该有的生命力。

三、未来美术教育改革对策的思考

1.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艺术是无形的思维,如何将这种抽象具体化,就需要学生对于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地探索尝试,拥有独特的审美判断力。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更应该加大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2.合理调整改变考试制度和形势

高考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决定着无数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然而这一考试制度也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制约和影响。我们在对美术考生的技能做出要求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对其艺术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考核。以一种更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来全面考查学生,使他们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并结合自身经历、联想、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如可以取消过多的试题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评卷要学会灵活运用。无论试卷风格如何,只要有可圈可点之处,符合审美规律,就应当给予认同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属于美术的天空自由翱翔,天马行空的想象往往才是高超艺术的真正来源。

3.重视文化素养综合培养

一个人的行为、语言等等实际都是内在文化素养的表达,有人可能会觉得搞艺术只要一心一意地研究专业就行,实际不然。文化素养与专业一直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好的文化素养作为背景,是无法创造出有思想、有内涵的作品的。只有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对于美术高考十分有必要增加对综合文化素质的测试,提高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美术人才,并消除杜绝一些报考者的投机行为,让美术专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殿堂。

美术高考的火爆,仅仅是表面现象,其背后存在着许多的深层原因。包括目前还不够完善的教育体制。同时也受到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如果对此不加以重视,必然会给中学美术教育带来沉重危机,甚至为今后的美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美术是一门充满艺术魅力的课程,其教育不可或缺。但如何才能真正地对学生进行美育,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全面发展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结合各方力量,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意义,使得中学美术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辜敏,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高考范文4

关键词: 美术高考 教学问题 解决策略

1.美术高考的教学现状分析

美术高考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专业考试的科目单一固定化,在内容上相对狭窄,特别是对于同一学校单考等内容的变化幅度方面显得更小,比如:在素描内容方面主要以人物头像及半身、静物等为主[1]。从美术专业的考试内容层面看,其有鲜明的特征,主要是多数的院校单考及省级联考科目内容,较偏重对考生技能水平的测试,甚至是进行单一模仿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的检验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素养考核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2.美术高考的实际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2.1美术高考的实际教学问题分析

从实际发展看,美术高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首先,高中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从学校课程安排的角度看,有些高中,高一或者高二年级并不开设美术课程,有些虽然有美术课程,但是在课时上安排得非常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及掌握。从美术教师的角度看,美术教师的整体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因为美术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美术高考教学更是这样,但现状是,高中美术老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知识结构层面缺乏平衡度。一些美术老师对自我知识素养的提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缺乏教学的创新意识,专业精神及价值观等各方面都有待培养,从而造成美术高考问题较为严重[2]。从学生的角度看,高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热忱,没有对美术教学引起充分重视,这样会影响其正常的审美发展。

其次,从高校美术专业招生考试的现状看,并不能有效测试考生真实的艺术素养。有些高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过程中,对美术考生在专业水平上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测评方面没有科学性的设置,这样就造成专业考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美术高考的试卷评分的标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等水平的考生由于测评学校的不同,或者评卷老师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评价。这些方面都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和提高有很大的限制作用。

再次,一些校外商业培训机构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刻意迎合不太懂艺术的家长的眼光和品味,只注重临摹,并且要求临摹得一模一样,不屑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及创新能力。如此拔苗助长,只关注短期效应的死板教学使得很多原本喜欢美术的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放弃对美术的追求。

2.2美术高考的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第一,要使美术高考教学得以正确化和健康化的实施,必须在管理职能层面进行有效加强,并在班级管理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对美术专业课程的综合素质及考核等要进一步优化[3]。不仅如此,还要在美术教学的配套设施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第二,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在职高中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从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美术高考实施有效应试教学的首要前提。加强高中美术老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进行加强,这样能够使美术知识的全面认识进一步增强,并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及创新能力[5]。

第三,对充分重视专业的美术训练方法,美术高考专业的考生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上都要得以重视,这就需要将课余的学习时间在科学利用层面上进行有效加强,要通过专业化的训练对美术教学中的一些科目内容付诸实践,对高考学生在范作的欣赏下增强学生的视野开阔性,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考试经验得以大幅提高。

第四,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实施分层教学,考前学生三年的美术教育在理解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在实际的作画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就会在学习层次上有所不同。高中美术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层次实施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在应对高考的热情上才能有充分的体现[4]。

第五,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在美术高考的教学策略中得以融入,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关注。美术教育的以人为本是教学的基础,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和人生观及世界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构建科学化的教育体系,从而走向多元化的培养道路,深入浅出地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形态概念,让学生对造型的基本要素及构成规律得到充分的了解。

3.结语

美术高考教学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前途,所以高中美术老师及学校都要对这一问题充分重视,加大美术高考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将相应的教学设备和资源得以完备,只有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并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孔波,张晓英,王静.考前美术基础教学现状调查[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

[2]程国栋.当下色彩入门教学中油画式用笔技巧的传播与影响论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3]聂媛媛.提高高考美术教学质量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

美术高考范文5

一、美术教育的含义

美术教育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美术专业技法的训练,“创造”是美术教育的属性。

二、美术高考的现状

(一)美术高考人数大幅度增加,各高校不断扩招,家长把孩子学美术当作升学的重要途径,忽视艺术的本质

(二)有些美术高考培训班以赢利为出发点,管理不科学

(三)教师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公式化

(四)高考舞弊现象比较严重

三、解决美术高考教育问题的策略

美术高考是我国各大高校选拔美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科学的美术高考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美术高考教育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教育上的问题对家长、孩子、学校都是有很大益处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当务之急的。

(一)从小接触美术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从小让学生学习美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小孩来说,画画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积极发挥创造力的过程,画中体现着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敢想敢画,让他们在自由的画画空间里,充分发挥孩子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小就受艺术的浸染和熏陶。另外,在此阶段,可以提倡孩子用多种工具来作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都可以是孩子画画的素材,这样,他们会感觉总是带着种种好奇心去认真地进入绘画状态,大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不断积累美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多种绘画技法

美术高考最终考查的还是考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无论是素描还是速写,或者是色彩,都必须在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准确的基础上,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不断地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并对这些知识不断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然而,仅有理论就想画好画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法,技法说到底是运用知识的一种表现,掌握一定的技法主要表现为可以稳定地表现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画面大关系,将复杂的东西有序地解决,可以时刻保持画面的整体感。总之,要把理论和技法合理的运用起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掌握多种作画技巧,手脑并用才能出来理想的画面效果,取得好的成绩。

(三)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的公式化,掌握正确而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高考教育中,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所以合理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对艺术本身的认识,教师的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对于物象的不同认识和感受教师要做个别指导,不能让自己的想法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指导学生掌握多种绘画技法的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以及比较方法。

(四)考试科目多元化,考试形式多样化

目前很多高校美术考试科目很单一,年年考的就是那么几项(如:素描头像、色彩静物、速写),而且考试形式基本上都是默写,这样,导致了很多考生都投机取巧,他们认为只需要把考试要考的几项练练就行了,导致很多美术培训班的训练公式是:临摹―默

写―临摹。而写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已经变的没有一点意义,因为即便面对实物、实景,他们也不会观察,不会比较,还是会不自觉地把记住的公式用上,表现出来的画面缺乏一种灵动之美。因此,考试科目应该尽可能多元化,比如:可以把创意画、带有一定设计色彩的素描加入考试,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绘画功底,也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甚至可以把传统的中国画文化加进去作为一种考试科目,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另外,应该改变以前以默写为主的考试形式,提倡以写生为主,这样才能考验学生对形体、透视、结构的理解能力、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以及对艺术的领悟能力,从而减少高考舞弊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8.

[2]刘晖.艺术教育的价值[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04.

[3]安格尔.安格尔论艺术[M].朱伯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美术高考范文6

关键词: 美术高考教学 主动临摹 色彩三要素 补色

在十几年的美术高考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素描还是色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绘画水平的提高,也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美术高考成绩,以下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意见。

一、被动临摹还是主动临摹

“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你会比别人看的更远”。古今中外的美术大师,都有过临摹别人字画的经历与记载。初学者临摹一些优秀作品也是必要和必须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绘画也是如此。临摹的过程能让我们理解作者的一些观察思路和作画方法,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技巧,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从名家那里学习构图、用笔、用色、取景、感受等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的东西。

在临摹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在被动地临摹,即“依葫芦画瓢”。画的过程不动脑筋,看到什么画什么,根本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画,这么画是为了体现什么……就拿临摹素描头像来说,素描头像中脸颊那儿有一些深浅不一的笔触,很多学生在临摹的时候,没有去思考这些笔触是为了体现颧骨或是哪一块肌肉而画,通常是被动地临摹了但画的效果不理想。他们不理解头部一些骨头、肌肉的解剖与构成。脸上的一些明暗调子令他们眼花缭乱,临摹起来一知半解,人云亦云。因为临摹是为了更好地写生,而被动地临摹以后,到写生的时候,学生无从下手,脑子一片空白。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主动地临摹。还是拿素描头像来说吧。首先,学生对头像内在的一些肌肉骨头,必须有很深的理解(借助于肌肉头像石膏、骷髅石膏等)。其次,临摹的时候,自己在意识上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比如意识上先想到要去体现颧骨,再去范画中找到体现颧骨的深浅笔触,然后去画。学生只有在主动临摹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引导手去表达,做到动脑又动手,对于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印象就会更加深刻,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临摹的目的。

二、画水粉静物画时,学会合理运用色彩三要素

一些学生的水粉作业,看起来不生动,不够鲜亮,画面灰灰的、脏脏的,或是比较粉气,空间感不强,前后关系拉不开等。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能合理运用色彩三要素,这些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色彩三要素是色彩的本质。何谓色彩三要素?一般意义上讲是指明度、纯度、色相。事实上,这样的提法是有偏差的。明度、纯度、色相包含在任何一色当中,并非色彩构成三要素,要组成一张完整色彩作品必须包含色彩关系,色彩关系包含在色彩构成当中。那么何谓色彩构成三要素呢?即光感要素、形象要素、心理要素。其中光感要素包括明度、纯度、色相;形象要素包括形质、体态、面积、位置;心理要素包括冷暖、前后、厚薄、轻重等。

首先是光感要素:一幅好的作品(尤其是应试作品),一般是响亮而明快的。亮起来应归功于三方面:(1)明度关系是前提,也就是说要呈现好的色彩首先就应当成为一张好的素描,其中包含素描调子的概念。通常处理画面要求高长调,也就是说要求亮的够亮,暗的够暗,浅色面积分布较少,画面比较淡雅而开阔。但此类高长调非常容易画得粉气。(2)纯度关系是保障,一般情况考题当中的水果都是最鲜艳的,这一点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如花卉类考题,如果画面中心已经有比较大鲜艳面积的存在,就可以适当降低水果的纯度。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的是深色主体物的纯度问题,虽说深色物体并非一定比较纯,但如果处理以深纯色,画面亮起来的问题就解决一半了。如果某些作品在整个明度较低的情况下,考虑适当提升几块色彩的纯度,画面也会顿时鲜亮起来。有了明度和纯度的支撑,画面一般是“亮”的,但也有可能会是一张“单色画”。(3)色相关系是区分色彩与素描的关键。色相即色彩倾向,不同物体有不同的色相,同种物体也有微妙的色相差别,加上空间与环境因素的参与,物体的相对色相就会发生变化,有了区分的变化才是色彩训练的根本意义所在。在处理以上三方面关系的同时有必要考虑“拉开”的问题。拉开是肯定的,亮起来是必需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各自拉开是要有控制的,它们有度的要求。不同物质一般要求拉开,但有时为了画面整体框架型的需要就不予过分拉开;同种物质一般要求微妙,比如一篮子水果,我们就考虑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只有要达到某种效果需要时才考虑物与物的拉开。

明度、纯度、色相三方可以同时作用于画面,使其响亮而鲜艳,也可以一方凸显,其他方减弱,同样达到“亮”的目的。三方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补充,构成色调的千变万化。

其次是形象要素:有形才能入画,色依形生,没有造型,一切颜色将华而不实。很多初学者应当重视,这也是色彩考试评分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我们讲画什么像什么,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质感,同种物体也有不同形态。梨是梨,苹果是苹果,橘子是橘子,不可混淆。中国的水墨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需要借助任何色彩的修饰就可以把画面的形组织得足够生动。作为绘画的根本是形的区分与变化,也是绘画的难度所在,梨和苹果谁都可以一眼区分,但梨和梨、苹果与苹果之间的区分是有难度的,是需要观念和观察的,有比较才会有区别。面积与位置在形象要素当中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又决定画面结构,制约画面色调。一张画的色调是由占画面2/3以上的主题色彩倾向决定的,其它色块必受大色块影响,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环境色。把一张完整的优秀色彩作品各区块颜色重新打散组合,原则上画面的色调并没有改变,颜色还是那些颜色,无非改变了组合关系,但画面的平衡与空间及色彩关系就会出现问题。许多初学者在默写训练时不知其所以然,任意更改其面积和位置,生搬硬套,适得其反。因此,在色彩训练当中,变调训练是必修的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最后是心理要素: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灰色比较稳定,暖色容易前进,便于浓郁而厚重,冷色容易后退,便于高雅而轻快。心理要素的巧妙运用也是区分不同画家风格面貌的重要标准。

冷暖是色彩当中的一个特有词汇,它的地位独一无二。冷暖在画面当中无处不在,物体的暗部亮部有冷暖,前后有冷暖,画面基调也有冷暖,冷暖是色彩入门的一把钥匙。色彩的中心词是“对比”,当明度对比减弱,纯度对比减弱,色相对比减弱的时候,冷暖对比的魅力才发挥最大作用,使原本软弱无力的对比重新焕发生机。

另外,心理要素中的前后、厚薄、轻重也可以称为技术层面中的节奏要素。在做到形色兼备的同时再赋予以节奏,画面将锦上添花。

总而言之,光感要素、形象要素、心理要素在色彩当中同时存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矛盾统一,色彩的画面就是在矛盾中的协调。

三、学会运用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