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生活;教学设计;思考设计意图【A】:

源于生活,巧引例题。

说明:课的开头通过喜羊羊因为环境污染需要离开草原,所以做船这个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本的例题中来,既有趣味性又尊重了教材,还进行了环保教育,再通过集体回答、同桌讨论、独立思考等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建立几个7和得数的关系,为后面的顺利编写口诀做准备。

精彩回放:

1.情境创设

谈话:请看屏幕――话说青青草原上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羊,(随着出示喜羊羊等7只小羊)你们看都有几只羊啊?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

谈话:可是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森林遭到了破坏,青青草原原本清新的空气没有了,原本清澈的河流也变脏了,小羊们不得不离开家乡重新寻找他们的快乐家园。为了过河,小羊们必须用身边仅有的小木板先做小船,每7块木板可以做一条小船。出示例题表格:

师:请同学们看看1艘船用7块木板,也就是1个7是――7,那你知道2艘船用几块木板?(14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学生会回答7+7=14)

师:指着表格说也就是2个7是多少?(14)表格出示答案。

……

师:那么接下来的表格你会填吗?全班同学一起填写。

2.交流反馈

等学生全部填写好后,让学生和黑板核对一下。观察表格: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8”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35?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3.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B】:

层层递进,巧记口诀

说明:第二部分的教学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编口诀、记忆口诀,鉴于之前的一些经验,应该说有不少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老师可以不用手把手教学,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独立试编2.探索规律3.尝试记忆4.交流汇报5.游戏巩固,让每个同学有说的机会、有听的机会、还有写的机会,通过这几个环节的环环紧扣,有效地记忆全部7的乘法口诀。

精彩回放:

1.独立试编

师:想想,根据表格里的数据你能编7的乘法口诀吗?(学生跃跃欲试)

师:听清老师的要求,要求每位小朋友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最后再把自己编的乘法口诀写下来。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学生活动。

2.汇报结果

投影展示一位学生编的乘法口诀。学生代表朗读口诀,问其他学生:这样的编写是否正确?追问:编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回到刚才的几个7是多少)

3.初步探索规律

再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编的口诀,老师顺便在黑板上把7句口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问学生发现一些规律了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可能会出现下面情况:

(1)第二个字都是七,顺势指到课题说明是7的乘法口诀

(2)第二个得数比第一个得数多7,也就是从上往下看,得数依次多7;从下往上看,得数依次少7。

4.尝试记忆

师:如果我们现在就记住这七句口诀,大家愿意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开始读读、记记、背诵这些7的乘法口诀。

5.交流汇报

师:在背的时候,你觉得哪一句最容易记住?(一七得七)还有呢?学生自由发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相关文字。羊村的小羊们坐着小船经历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又找到了一片大草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住下来再说。并组织探讨记忆“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等口诀的方法。

6.游戏巩固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记忆的方法,你能不能就运用刚才学到的这些方法快速地来记忆呢?学生记忆一分钟。

设计意图【C】:

回归生活,巧用口诀。

说明:在学生学会了基本的口诀之后必定要通过练习题来起到巩固的作用,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用了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明确一句口诀可以对应两个乘法算式,最后一句因为乘数都是7所以只有一句,学生在游戏中强化了新知。同时来源于生活,必须回顾生活于是将数学书中的例题继续用刚才的情景串起来,既首尾呼应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练习的最后略有提升,为后续的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精彩回放:

1.找好朋友算式游戏(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事先发给学生一些口算卡片,然后完成游戏,比如一个学生拿的是1×7=7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拿的7×1=7的学生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最后一个学,是7×7=49没有找到朋友,老师问,为什么找不到其他朋友呢?因为两个乘数是一样的。

2.依次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目

3.解决实际问题(回到情景中来)

师:小羊们到了新草原过上了美美的日子,出示画片。

瞧:晚上他们开着篝火晚会,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那是北斗七星,星光下小羊们唱歌跳舞,懒羊羊在玩七巧板,美羊羊弹起了琴,算算3组琴键一共有多少个键?沸羊羊在草丛里看到了4只七星瓢虫,瞧他们的背上一共有多少个星呢?学生完成后投影展示结果。

师:经过6个星期,小羊们的新房盖好了,你知道一共经过了几天吗?你是怎么想的?(隐含每个星期是7天)6×7=49(天)

师:新房可漂亮了,有7层,每层都可以住3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7×3=21(户)

4.巩固深化

师:今天我们和羊村的小羊们一起学习了7的除法口诀,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学得如何?一起完成口算比赛,时间控制在2分钟。

思考:

1.本篇教学设计共分三个环节

从生活引入例题―尝试自主编写记忆口诀―灵活运用新知,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井然有序。

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2.记忆环节生成层出不穷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如何去记忆这些口诀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活跃,生成出很多非常好的方法,超出了原本的设计思路,这恰恰是老师最愿意看到的。

3.这里体现了生活化的数学课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低年级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从改编后的新教材的内容来看,的确去掉了不太实用的内容,我在整个教学的设计中贯穿一个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学会知识,同时加强了一定的环保教育。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情景,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编制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1―5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想学习6的乘法口诀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吧!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题:6的乘法口诀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昨天,小明放学回家放下书包,正想出去找同伴玩,突然想起老师叫我们回家预习明天的新课《6的乘法口诀》,他连忙拿出学具,找出6个就摆起图案来了。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图例,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

小明又从学具里拿出6个,摆出了图案……

(教师用多媒体逐个出示图例,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伴合作整理、探索知识。然后,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师生对口练习。)

板书:

6×1=6 一六得六 1×6=6 6×2=12 二六十二 2×6=12

6×3=18 三六十八 3×6=18

6×4=24 四六二十四 4×6=24

6×5=30 五六三十 5×6=30

6×6=36 六六三十六

三、巩固练习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后,再写出乘法算式。

五六( )三六( ) ( )六二十四

2.勇夺红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6×4=6×3=6×2=5×6=

6×5=6+6=6×6=6×2+6= 6×5+6=

3.填一填,请你在里填上“+”、“-”、“×”。

62=12 64=24 36=9 65=1 66=36

46=10

4.比一比,请你在里填入“>”、“<” 、“=”。

3×66+6+6 4×66+4 4×36×2 6+66×6

四、师生共同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基础,并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主要抓住情景链和知识链进行设计。情景链以故事为线索,通过三角形个数的变化探讨6的乘法口诀,并且应用到生活中去。知识链主要有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口算,应用等。策略上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讨交流等方法。细细反思这次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创设情景,激励学习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在这堂课我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趣味性的故事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这也体现了“在快乐中学数学,学快乐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学习

学生的问题意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情境图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述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并熟记2至5的乘法口诀,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他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

2.前面学生已经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里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把原始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数学问题,探讨6的乘法口诀,使学生自己动脑,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主动获取的精神,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3.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给教学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创新练习,巩固知识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有效体验;知识建构;动态生成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在多元的体验活动中有效建构数学知识?”是笔者一直所思考并努力追求的。下面就结合最近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实施体验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体验在认知冲突时

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比一比谁的速度快。我报题,学生写算式:2个3相加、5个4相加、10个3相加、45个2相加。一些学生忙得不亦乐乎,着急地说:“哎呀,我来不及写了,老师,慢点!”但有一些学生却乐滋滋地把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这时,我故意说:“怎么有的人写得快,有的人写得慢,写得快的人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方法?”接着,学生汇报写的算式,我板书,写着写着马上有学生抢着说:“不要写加法算式,太麻烦了。写乘法算式简便。”此时,我追问:“有谁是写的加法算式吗?”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回答,都在说:“加法算式太麻烦了。”

让学生面对一个要求认知复杂性的情境,使之与学生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不相匹配的状态,即认知冲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自主探究体验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内部动机,主动地进行知识意义的获得,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即由具体走向思维。

二、体验在知识形成时

我把“1~4的乘法口诀”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及来源,并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以及发现口诀之间规律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这样安排,以求突破难点:

用“小动物们为大象伯伯过生日”的数学情境逐步得出1~4

的乘法口诀,此时,学生对口诀的认识都是形象的,对口诀的记忆是“点”状的。于是,让学生读一遍1~4的乘法口诀,并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口诀,你有什么发现?”一时掀起千层浪,学生不断地回答:“1的乘法口诀有1句,2的乘法口诀有2句,3的乘法口诀有3句,4的乘法口诀有4句”,“1的乘法口诀是1个1,2的乘法口诀的第一句是1个2,第二句是2个2相加……”,“我发现了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而且第一句总是1个几,第二句是2个几相加……最后一句总是几个几相加”,“我发现了几的乘法口诀的后一句总是比前一句大几”。我通过不断地对学生的发现进行引导、解释,学生很快地理解并记忆了1~4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后几分钟,我又追问:“运用你们刚才发现的规律,你知道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吗?先试着说一说,再试着写一写。”学生兴趣极浓,都安静地尝试着编写5的乘法口诀。

思维的系统化过程表明:小学生从一课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常常是局部的、分散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对之进行梳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或进行整合,组成某种序列,形成一定结构,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的构建经历由“点”状到“块”状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结构,思维达到系统。

三、体验在动态生成时

在教学“有趣的七桥板”时,让学生选七巧板中的任意3块,拼出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给了学生足够的选、拼的时间后,学生这样介绍:“我选了一块正方形,2块小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我选了一块正方形,2块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此时,一个学生说:“老师,他们选的七巧板是一样的。”我顿感惊喜,但直觉告诉我,这值得一提,于是,我顺势引导:“咦,原来选同样的3块七巧板还能拼出不同的图形来,你们发现了吗?同桌合作,选出这三块,拼一拼,检验一下他的发现对不对?”接着提问:“那你还能试着选出3块拼一拼,看还能不能拼出不同的图形来吗?”学生又投入新的挑战。不一会儿,有人汇报:“我选一块中三角形和2块小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大三角形;还可以拼出一个正方形。”

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生成是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后,形成的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是智慧火花的即时迸射。在这里,学生“任意选3块,拼出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的活动,与我的教学设计十分吻合,但学生的发现――“他们选的七巧板是一样的”却是我未曾预设到的,这是课堂的生成资源。在课堂里,教师要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更关注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资源信息,及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4

一、什么是预设与生成

预设是一个教师课前备课所需做的多方面的工作。教学预设具有目标明确、结构严密、操作性强等特点。生成即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过程。因为教师是带着预设走进课堂,与一群并不知道你教学设计的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的。这个过程中的一切都是生成的,学生的参与充满变数,并且是推动课堂教学展开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变成了师生共同推开的课堂教学,生成便开始了。实时生成表现为即时性、随机性,而非刻意,具有生成价值。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教学必须要有预设。预设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前的预备与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里教师说什么,就连学生怎么做一般也都有很详细的设计。从新课程的理念来看,这种做法看似费力不讨好,因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但是,没有预设,也就说不上动态生成。预设教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现实的课堂大多还是预设成功的。

2.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但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当教前预见面对活生生的人时,作为教学的预设,一要能“升级”,二要有“超越”。所以,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

3.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一对矛盾统一体。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看来,生成与预设成功两者应该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教学中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再加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必定会被演绎得更加精彩。

三、在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1.精心预设,有效生成。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有效的课堂生成。进行教学预设时,精心但环节不要太多,要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多向的交流互动,要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

例如,在“可能性”一课教学时,我预设将学生分成5组,先将黄、白两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放入5个箱子内,其中1个箱子里全放白球,1个箱子里全放黄球,其余三个箱子黄、白球混放。课堂上,让每组学生分别从各自箱子里摸球,比较摸出黄球的情况。当学生摸完后发现,其中一组根本摸不出黄球,而其中另一组则全是黄球。这时,教师说明放球的情况,因势引导。通过摸球活动,让学生熟悉了“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的概念。

2.多种预设,促进生成。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预设目标:运用图形转化的思想,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预设圆面积转化的多种教学方案。

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多地预设各种可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时,教师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从而将课堂引向精彩,而不至于听之任之,甚至手足无措,方寸大乱。

3.突破预设,精彩生成。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随时可能会出现许多新的想法。不论教师做了多么充分的设计,预设之外的“生成”也是可能的。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预设,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整合甚至放弃原有的预设,使静态的预设方案变成动态的实施。正确地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不仅不会偏离教学目标,反而能为之前的预设增添精彩。

在教“9的乘法口诀”时,我预设先让学生看图,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可刚让学生观察图,课堂上就发生了预设之外的变化。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会背9的乘法口诀。(在预设中,应是逐步归纳后再引导学生回答)

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背,有的甚至还背了起来。我愣了一下,马上决定突破原来的预设。

师:你们真棒,9的乘法口诀已经会背了。那么,还有不会背的同学吗?

几个小手慢慢举了起来。(我考虑应该有不会背的学生)

师:还有些同学不会背,你们愿意帮他们吗?用什么方法能让他们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更新观念 正确到位 灵活应变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它利用的有效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教材这条主线,深刻领会教材意图,挖掘教材内涵,用足用活教材,精彩呈现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立足教材,全面把握,落实教学目标

为能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我们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有关的课程资源,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例题和练习安排的目的和优势。同时,在教学中既要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能不脱离教材,而又不为教材所束缚。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文本提供的教学资源,找寻关键点,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单元复习。

第一题,口算下面各题(4组):320÷40 12×5 32÷2 36÷12 450÷90 14×7 96÷8 64÷16 560÷70 4×24 85÷5 70÷35

教学参考书中说明此组题的教学要求是:按题组练习、比较,分别总结出口算的方法。有的教师可能会把教学要求的内涵忽略了,有的教师会组织学生一起练一练,而后校对结果是否正确,校对结束后不了了知。这样处理可以说没有能够全面达成练习设计的要求。作为题组训练,编在复习课中肯定有它的价值所在。那价值在哪?如何落实于课堂?我们在进一步解读教材意图后,进行了如下设计:

师:“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13页,看第一题的4组题,请同学们一组一组练习,做完后比一比,想一想,每组题是怎么做的。”(意图:请同学们一组一组练习,落实按题组训练的目标,做完后比一比,想一想,每组题是怎么做的。落实比较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口算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为落实口算的方法、目标作准备。)

学生练习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一组一组反馈答案。

第一组,呈现学生的资源让其他同学自主校对结果,指名说说怎样做比较快?(意图:此组题被除数与除数的末尾都有零,口算时把它们末尾的零同时去掉比较快捷。)

第二组,校对同上,让学生说说怎样做不容易错?(意图:此组题计算结果有进位,学生往往会把进的1丢掉,所以,提出要求:怎样做不容易错?)

第三组,校对同上,让学生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意图:此组题第一次试商后被除数十位上还有数字需落下后与个位合在一起进行第二次试商,学生往往会把第一次试商后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丢掉,所以,提出要求: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四组,校对同上,让学生讨论怎样做比较方便?(意图:此组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做除法想乘法的,所以,向学生提出思考:怎样做比较方便?)

四组题根据不同的题型,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明晰了口算中灵活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题型的敏感性,从而提升训练的价值。

二、活用教材,让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交流、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数学问题,去获得数学信息。但课程内容又是一种文本化的形式,教师必须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对其进行重新选择、组织,使数学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

五年级上册的认识两位小数。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教材:教材中安排了一块橡皮0.3元,信封0.05元,练习本的单价是0.48元,为什么该例题中还安排一个一位小数?而一位小数学生已经在四年级学过了。细细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教材是从现实情境出发,引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许多教师误认为这个例题中还设置一位小数的认识是继续要组织学生重新认识一位小数的,而实际上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二位小数,以及它的读法。在充分解读教材中例题的基础上,如何把死板的文本教材转化成鲜活的教学过程呢?我在此例的教学中作了如下设计:

出示情境组织讨论:⑴甲乙两个商店:甲商店橡皮单价是0.3元,乙商店同样的橡皮单价是3角,哪个商店贵?为什么?在学生讨论后组织反馈:0.3元就是3角,0.3元为什么就是3角?3角怎么变成0.3元的?学生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从元、角、分的角度来解释其内在的联系。⑵出示同样的信封的单价:甲商 店0.05元,乙商店5分;同样的练习本的单价是:甲商店0.48元,乙商店4角8分。哪个商店贵?为什么0.05元就是5分,5分怎么变成0.05元的?为什么0.48元就是4角8分,4角8分怎么变成0.48元的?学生结合0.3的经验很快就找到了0.48元就是4角8分,0.05元就是5分的内在联系。

接着讲解两位小数的读法:零点四十八是遮掉0的读法,在48前面加上了0就不这么读了,要读作零点四八。接着再找些两位小数让学生快速读一读。

这样的教学赋予枯燥的数学课堂以“生命”,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全面达成了各项教学目标。

三、超越教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有一千个教师同读一个例题,很有可能就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方案。如何挖掘习题功能,超越文本,用足用好教材,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解读能力。

近期在听课过程中,听到一位老师教学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的复习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提问:⑴在乘、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还有各自的名字呢,还记得分别是哪些名字吗?⑵出示两张表格(表格中是7组数据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要求学生填表,填完后和同桌相互查一查,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利用乘法口诀求积或求商的?收集资源:集体交流,每组说一说方法。教师小结:不管是用乘法求积,还是用除法求商,都可以用乘法口诀。

这一题的功能是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6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今学期二年级共有学生40人,上学期期末成绩不太好,大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认真,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上课认真听讲,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好做小动作,学习成绩比较差。这个班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少,大都上进心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今学期要注意方法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长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景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方快图表示统计的。结果,会看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别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合作用。

(4)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实际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丛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据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口诀、观察和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置方向,增强数学的好奇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简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任务保障;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更、发展的全过程,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成功感。

2、优生方面: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

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3、差生培养: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大量的丰富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注意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让他们产生兴趣,自觉参入到学习中来,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欢乐。

四、教学进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

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贴近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联想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的学习有现实的意义。

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是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每一部分的“合作探索”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学情分析】

二年级二班共有学生27人,优生占30%,中等生占50%,差生占20%。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尊重老师,热爱劳动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大部分学生能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习,并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积极性。他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尽管如此,也有个别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纪律较差,说话随便,学习成绩较差。

本学期要针对优生、中等生和困难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能辨认不同方向和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

会看路线图。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的含义,使学生知道口诀的来源,记住1到9的乘法口诀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措施】

1、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改编,根据内容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联系教学实际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积极参加角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要求,较强扩展,创新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掌握叫法,提高学习质量。

4、加强学生的辅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核算题的技能和技巧。

5、引导学生在数学科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录像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2.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表内乘法(一) 4.表内除法(一) 5.厘米和米6.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7.观察物体 8.期末复习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与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并初步理解平行四边形,认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经历连加的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乘法,能够背诵并运用1~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学习乘法与减法、减法的混合运算。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5.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6.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7.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8.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

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五、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哪些问题可以 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 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

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 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六、进度安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45名,他们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上一篇新兵日记

下一篇分别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