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范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经典诗文 语文素养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位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确,语文素养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又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让学生从小学习经典诗文,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学习经典诗文重在储备积累,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积极渗透迁移,激发其表达欲,给他们提供运用的机会。

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吟诗引句

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是诗文的源泉。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大自然,在自然中观察体验,在大自然中观景吟诗,也就是说要把孩子引入诗的意境。

自然界到处都有美的足迹,历代诗人的慧眼彩笔留下许多赞美四季风光的不朽诗篇。在春季,校园里的几棵柳树抽出了新绿的柳枝,孩子们立刻捕捉到这一春意,吟诵:“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田野里,孩子们望着飞上蓝天的风筝,体味“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愉悦。在夏季,新荷尖角出水,蜻蜓萦绕之时,把孩子领到池边观赏,在那蜻蜓站立荷尖的瞬间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惬意怡神。夏日雨后,指点孩子们去观赏雨后青荷,微风中吟诵诗句“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在秋天,金风送爽,层林尽染。拾级而上,于萧瑟的秋风中惊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丽;于阵阵菊香中品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的铮铮傲骨。在冬天,去品味“风雪夜归人”的温馨,去感叹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洁。

引导孩子在广泛接触大自然和观察大自然的情境中发现美,引用诗句表达美,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强表达效果。

二、在生活实践中品诗悟理

人们在政治、经济、外交及交友处事等诸多场合,常引用诗句名言陈述事理,传递心声。《唐诗一句免税千金》的故事说的是,一位留法研究生几经努力,使我国葡萄酒打入法国市场。在出口时,中国的葡萄酒被认定为“洋酒”,需增收关税。在交涉的关键时刻,他急中生智,吟诵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一诗句,说明我国在唐代就已经酿造、饮用葡萄酒了,是葡萄酒的原产地之一,而法国、美国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比中国要晚得多,终于说服了法国海关官员,免去了高额“洋酒税”。

学生对这样的小故事不但感兴趣,而且很受启发。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捕捉时机,指导学生引用诗句名言表情达意,如在学校见到一位孩子浪费食物,晨会课上动情地谈及此事并由衷地吟诵《悯农》中的“锄禾”诗句,不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会逐步将诗句融入孩子的语言中。

三、在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中积累古诗文

在语文教材中不乏古诗名篇,如《晏子使楚》、《将相和》等历史故事,《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等寓言故事,教师可配合教材,让学生有机会辅读与之相对应的文言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积累运用二”中的成语故事《鹏程万里》后,补充庄子的名篇《逍遥游》,让学生欣赏、背诵,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其他如寓言故事《叶公好龙》、《南辕北辙》及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也可效用此法。

为避免遗忘,教师应把所学古诗按教材内容、表达形式等归类合并。如有的教师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后,再赏读《赠江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送友人》等一系列送别诗,并引导学生背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使学生对离情别绪有更多的体会。又如将《悯农二首》、《伤田家》、《蚕妇》、《陶者》归并为艰辛篇。还有童年趣、思乡曲、枫叶情等,这样归类辅读,以熟带生,新旧渗透,融会贯通,可以收到系统积累的良好效果。学生定会随着年长事更,逐步明之、解之,融于心,调于笔。

四、在写作练习中指导引用诗句名言

恰当地引用诗句名言能增强表达效果,给文章增色添彩。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引用诗句名言可采用例文评析的方法,即将学生引用得好的例文抄录出来示范讲评,以典型引路。如学生在写《一件好事》一文时,不自觉地引用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既使文章增色不少,又使人明晰了文章的主旨。教师还可采用提示阅读资料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文章供学生阅读参考。如写《我的理想》,可引领学生阅读人生传记,寻找身边的榜样,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价值。透过古诗文的阅读,学生可感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平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教师还可采用引文指点的方法,即根据某次作文的具体内容,启发学生在文中引用恰当的诗文警句。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范文2

关键词:假期作业;设计;类型

每次临近寒暑假,老师们都要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但学生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往往与老师们布置作业的初衷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与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不无关系。笔者就此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所提问题是:你觉得老师在寒(暑)假里布置哪些作业最为恰当?被调查的五十名学生,对“最恰当的暑假作业”认识各不相同。其中要求布置“有趣一点”、“不要太繁锁”和“不花很长时间就能做完”、“多布置一些活动、游戏类型”的居多。其中一些同学讨厌机械重复的“死”作业,而对活动类型的作业、新鲜一些的书写作业感兴趣。因此,假期作业可以遵循趣味性、创新性、活动性、灵活性、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来设计布置。

笔者据此对假期作业尝试改革,力求突破,下面就设计的类型进行简要分类。

一、巩固类作业——学期书本知识的必要复习

每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习了不少课文,也认识了不少生字,有必要进行复习巩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讨厌做该类作业,因为它看起来是在重复课堂作业,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变得富有情趣。其中“接龙”是个不错的办法,例如“词语接龙”、“课题接龙”、“主人公姓名接龙”、“作者接龙”以及“混合接龙”等。

比如,“五年级上册语文共有25篇课文,加上拓展阅读课文共39篇。请你选择课文题目,连成一段话,题目用得越多越好。如果你能把39篇课文的课题都连起来,那就更不简单了!试试看吧!”这样的作业设计富有情趣和挑战性,学生普遍喜欢。当然,“也可以把作者、主要人物、文章主题和诗句等混合串编成一个片断就更有意思了。”对于生字新词,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认识、理解、使用、书写等多个目标同时落实,效果自然也很好。

二、阅读类作业——举一反三,有效拓展

1.课文内容的拓展——就《“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的阅读,布置学生拓展阅读描写船长的文章、描写海难的文章或电影、描写救人的文章等;学习《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布置学生拓展阅读儿童版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学习《小英雄雨来》等文章,布置观看抗日题材的电影、读描写时期的小说。

2.作者作品的拓展——读杜甫的诗《房兵曹胡马》、冰心的文章《忆读书》,布置诵、读杜甫的诗和冰心的散文集。就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养花》一课拓展阅读近现代知名作家老舍、朱自清、巴金等的散文、小说。

3.同类型拓展——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鲜明主题,紧扣主题设计作业,可以达到复习巩固和拓展深化的双重目的。就五年级上册“智谋”、“方法”等主题,布置课外搜集相关文章进行阅读。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江之歌》等以母亲河为主题的文章阅读之后,让学生搜集、阅读关于母亲河的诗歌和文章,感受母亲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抒发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

三、活动类作业——让生活成为源头活水

1.“小调查员”:调查规范使用汉字情况,调查种植结构调整情况,调查不同兴趣爱好的比例,调查遵守交通规则情况,调查私家汽车的数量、种类等,调查同学们过生日情况……

2.“小收藏家”:集邮、收集成语、收集名人名言、收集歇后语、收集贴画、收集商标……

3.“小编辑”:根据制作手抄报的方法和经验,创编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杂志,注意主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插图补白的方法,报头、封面的设计。

此外,还有画画、外出游玩、摄影、养花草鱼虫、发豆芽、做手工制作、搞小实验等等活动(注意做好记录)。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积累学生习作的素材,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交往类作业——自我搭建交际平台

1.认识一位新朋友,到同学家串门,邀请亲戚、同学到家里做客,在儿童网站上注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范文3

如果说“圆”是延伸拓展,那“点”是什么?是拓展延伸的中心,这个中心正是语文。语文课不能上成历史课、地理课,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这需要拓展,向语文的更深和更精彩处拓展。文本是教学之本,课堂的活动都要聚焦文本。拓展的基点是文本,拓展的时空也是文本。拓展延伸就必须有一个原则,要顾及到教学的目标。偏离语文轨道,游离在文本之外的漫无边际的拓展,只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无边无岸的课堂,成为包罗万象的课堂,结果师生什么都抓不住。

怎样定“点”画好一个个同心“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作为拓展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定直径,使拓展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语文能力服务,增强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一、 触类旁通 增加积累

语文知识浩如烟海,要学好语文,广泛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积累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以此为触发点,积累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学到“惟妙惟肖”,拓展几个近义词;学习《陶校长的演讲》,拓展几句陶行知的名言;学习《黄鹤楼送别》,拓展几首送别诗。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学生才能“下笔如有神”。

《我们爱你啊,中国》中,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教学中可以就桂林、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等名山大川及景德镇瓷器、江南丝绸等丰富的物产为着眼点,拓展开来说成语、吟诗句、绘画面,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倾诉对祖国的感情。学生可尽情吟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涯”……甚至用自己的笔去抒发“我们爱你——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 青藏高原的气势非凡, 大渡河、金沙江的奔腾咆哮, 祁连山、兴安岭的连绵不断……”

二、 夯实基础 学习表达

《莫高窟》一文行文结构、描述方法堪称典范,教材中有一道拓展题:“《莫高窟》一课,将‘彩塑’‘壁画’‘藏经洞’写得很具体。你能模仿课文的写法,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写具体吗?”是的,模仿!精巧的遣词造句,匠心独运的篇章句段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拓展延伸也应在这方面进行挖掘、体验、感悟、表达甚至模仿学习。

学了《夹竹桃》,有一老师高兴地扬着学生的作业夸道:“他能写成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月季花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簇花黄了,又长出一簇;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其他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是的,仿写的痕迹很重,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总比胡拼乱凑不成文好吧?

拓展学习《广玉兰》中的句段:“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学生在习作中将学会意犹未尽的赞美;拓展学习《黄山奇松》:“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学生在习作中会自觉运用排列整齐、对仗工整的句子。

三、 自主阅读 开阔视野

拓展阅读可以就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从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走进更广阔的课外世界,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学习了《雪儿》《恐龙》等一些课文,学生对动物特别感兴趣,就向他们推荐一些介绍动物的有关书籍,如《蚂蚁王国》《动物世界》等。学习《嫦娥奔月》,不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多种版本的奔月故事,接触不同的观点,从而跳出狭隘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例行性思维和兼容并蓄的气度。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只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小故事,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林冲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

类似的情节,在不同读者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由文本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更深刻地领会每一位作者的情感、每一部作品的特色。如,梅花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宋代大诗人陆游一次到四川的成都花会赏梅,吟出了“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王冕则托物言志,在《墨梅》一诗中写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写了脍炙人口的咏梅诗:“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气势磅礴,抒发了革命豪情,表达了无产主义战士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拓展阅读,在对比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写法的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一件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四、 训练思维 实践创新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更需要跳出文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中,爱因斯坦衣着邋遢,不修边幅,能算是个伟人吗?那就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伟人的庐山真面目吧。学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拓展开来,请学生代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学了《滥竽充数》,让学生想象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范文4

【关键词】语言风格 于漪 苏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64-02

特级教师的语言,语音优美、节奏适度、逻辑清晰、深入浅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现实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语言存在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于漪和苏静的语言风格及形成原因,以期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形成优秀的语言素养提供借鉴启发。

一 课堂教学语言风格的内涵及重要性

教师语言风格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教师语言特点、再综合上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言语气氛和言语格调,具有独创性、稳定性、整体性等特征。

靳立鸿认为,教师课堂语言风格主要有典雅庄重型、情感激扬型、方法导引型、沉稳理智型、知识渊博型、语感体验型、质朴自然型等类型。刘启珍指出:于漪老师以抒情的语言风格领先;钱梦龙老师以诱导的语言风格著称;魏书生老师则以商量的语言风格取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斯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语气如果单调平板,儿童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的语言艺术。《学记》明确指出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修养的标准:“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可见课堂教学语言风格的重要性。

二 于漪与苏静课堂语言风格

1.于漪的课堂语言风格及分析

第一,生动亲切。课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于漪这样设计教学语言:“京剧讲究脸谱、颜色、线条,红脸表示赤胆忠心,黑脸表示憨直无私,白脸表示内心奸险。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高大身材,青白脸色,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自命清高的性格。最后一次出场,黑瘦,破夹袄,蒲包,草绳,用手爬着走来。突出塑造了受摧残的形象。可见外貌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中十分重要。艺术高手有时只用语言描写,同样能深刻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言为心声,作者抓住了反映人物内心深处的关键语言来表现,使人听声如见其人。要做到这点,需有很深的功力,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善于敏锐地捕捉。”

可见于漪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来自她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熟悉和运用。精彩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联想想象;适时的设问、反问能启发学生深究;气势流畅的排比能激发学生感情的波澜;必要的反复强调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词采丰美。于漪善于运用同义词、近义词的转换和成语、俗语等避免语言贫乏。教学《茶花赋》时,于漪这样做结:“祖国如此伟大,人民精神如此优美,一朵茶花能给人以启发吗?能。为什么能?那是由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不断开阔读者的视野。由情入手,由景入理,水融。从包蕴的春色,我们看到祖国的青春健美,欣欣向荣;从茶花栽培者的身上,我们感到创业之艰难,任重而道远;从茶花的含露乍开,形似新生一代鲜红的脸,我们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意境步步深化。而三幅构图又十分传神,像拨亮一盏灯,使满堂顿时生辉;又似金线串起散落的珠子完成了一件艺术珍品,促人深思,引人遐想。”她在教学中索引古人之语更是常事:“诗以一字为工”、“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她对古典文论烂熟于胸,才能这般自如。

第三,节奏鲜明和谐。于漪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导语:“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在新中勇往直前。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从句型上看,有陈述、感叹、疑问、祈使;从句式看,有单句、复句;从长短看,短则二三字,长则近二十个字。句式富有变化,句法参差有质,产生了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和谐节奏。加上于漪调控得当的音量,柔和自然的音质,时而舒缓徐慢,时而高亢激奋,时而停顿间歇,时而一泻千里的语调语速,入耳入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2.苏静的课堂语言风格及分析

第一,富有描绘性和感染力。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苏静请孩子们总结蟋蟀的精神。孩子们很容易总结出了如“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词。但她并没急于肯定,而是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解释道:“君子就是品行高尚的人。在古人眼中,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同天体的运行,恒久不息。而蟋蟀,用柔弱的工具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不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么?它堪称动物界的真君子。所以,这句古代名言浓缩了我们刚才对蟋蟀洋洋洒洒的赞美,可谓言简意赅,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如此一番讲解后,加上苏静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声音悦耳动听,注意语调节奏,分析讲解声情并茂。孩子们不仅佩服老师学识的渊博、见解的深刻,也钦服于古人的智慧。寥寥数语,让孩子们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难点,记住了经典之句,还由此对古典语言的简约丰厚之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第二,逻辑严密,以情感人。讲《白杨》时,苏静说:自古以来,多少真名士为后人称道,无不源自他们高尚的人文修养。孔子称赞其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作《梦的解析》时,他身患癌症,朋友都离他而去。而事后回忆时他竟欣然说道:“我最孤独的时候也是我最光荣的时候,它成就了我最终的辉煌。”这是何等从容的气度!正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建设者之所以能够扎根边疆无怨无悔,不仅出于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追求。他们是一群如白杨般坚守信仰的真名士,视苦难为人生高贵的财富,把清贫当人生永恒的享受。苏静饱含感情的诉说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伟人的故事,而且形象地说明了边疆建设者们伟大的精神。她用语言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以情感人,表达丰富,典故、诗句、对联等信手拈来,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三,诗意流彩。这是苏静语言风格中最具特色的地方,她给她孩子的评语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比如:杨凡:“虽然你不是苏老师最优秀的学生,但你一定是苏老师最难忘的学生。你无孔不入的叛逆因子常让老师头痛不已,你肝胆相照的侠义之举又总令老师感动至深,你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更让大家望尘莫及。”智英轩:“李贺有诗云:‘十年磨一剑。’如今英轩的剑已是初露锋芒,虽然‘霜刃未曾试’,但苏老师相信待到‘今日把示君’时,英轩必定学有所成,今非昔比。我欣赏你‘淡泊以明志’的心境,更为你勇挑重担的精神喝彩。”苏静给学生的评语中无处不流露出浓浓的诗意,蕴藏着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欣赏,师生间达成了一种内在和谐的默契。

三 于漪和苏静成功的原因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观点和信念。于漪说:“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在她的教学中,不仅是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其全面和谐地发展。而苏静对孩子们说:“苏老师之所以让你们学习诗词,并不是想让它成为你们将来谋生的手段,而是想用它为你们的精神打底。”正因为这样的教育理念,苏静的诗教中到处都渗透着育人的功用。

2.具有广博的知识积累

语文涉及的知识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要对其他各科知识有所涉猎,此外还要具备教育理论知识,把握学生的心理及发展规律。于漪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学,一生致力于把自己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实际。苏静广泛涉猎古今诗词、散文,对古代建筑艺术、甲骨文、音乐也有浓厚的兴趣,出口成诵,并掌握了许多遗闻轶事,这使她的诗化教育在适当的时机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创造出了诗界的神话。

3.热爱学生

于漪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在她眼中,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她身体不好,孩子也经常生病住院,但她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从没因此落下过一节课,且有很多视学生如子女的感人事迹。在苏静诗教课堂上,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任意挥洒创意,并都给以鼓励和赞美。她由衷地赞叹“我的学生最好,我的学生美丽无比、潜力无限,我为我的学生深感骄傲!”

4.勤奋执著

于漪的奋斗目标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她认真钻研教材,每堂课教案详到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修改,改好就背,背下来再口语化。因此她能使学生着魔般地跟随着她渐入文章之佳境,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熏陶和感染。苏静也一直在她诗教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丝毫不敢懈怠。

综上所述,富有个性和魅力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对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增进师生平等和谐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位教师因其成长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兴趣特长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只要教师热爱教学,心系学生,勤奋执著,积极上进,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在教育事业上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1]刘启珍.教师语言风格的性质及美学特征[J].修辞学习,2005(1):34

[2]靳立鸿.教师语言风格类型摭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31):28~29

[3]刘启珍.教师语言风格的性质及美学特征[J].修辞学习,2005(1):35

[4]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陈小英.用语言“粘”住学生[J].教学理论与经验,2007(3):35~36

[6]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范文5

关键词:指导 激发 诱发 积累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说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在当前追求“教学有效性”的热潮中,语文教师纷纷把目光聚集到作文教学上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作文教学始终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让人雾里看花,一片朦胧。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指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写作,是生命的记录,是成长的吻痕,那些有关童年、理想、友谊、亲情的足迹,经由笔尖的流泻,刻下生命初年的悸动,留下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美好。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写作要真正成为抒感的工具,作文贵在真实,贵在“我口抒我心,我手抒我口”,这也正是我们新课标所倡导的。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所以,强调作文的写实性是改革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在当前有的地区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有些作文教学出现了模式化、公式化的倾向。记得某年考试以“战胜脆弱”为话题的作文,居然有7%的考生编造父母“去世”之后自己如何“战胜脆弱”的“感人”故事。其实,哪怕就是写考试前自己克服困难、复习时的坚持、同学师友间相互关心鼓励时的坦诚……这类看来普通的选材,因为它是亲身经历,便有了真实情感的芬芳,也远比那种编造看似惊天动地,实则空虚无物的选材,更能够打动人心。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就会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诱发写作动机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兴趣,写作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先要培养作文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进入情境,体验生活。如写《记一件××的事》或《记一次活动》时,我在课上精心设计了游戏内容。游戏前,我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另外,我还给学生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如我把学生的作文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即使文中有一句话写得精彩,一个词运用得恰当,一个材料选取得新颖,我也不能放过,在同学面前加以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继续前行的动力。作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这样不断坚持就会使学生的优点加以巩固,缺点也会相应减少,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只要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能感悟的心,就一定能写得出好的作文来。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对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易放过。

学生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就等于有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钥匙。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平日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摄取反映生活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我在进行作文教学时给学生讲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角度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对待同样的生活事件和作文素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捕捉的心灵往往能够使流动的笔尖化腐朽为神奇。

只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让自己的表达言之有物;只有善于积累那些来自鲜活语境中的语言素材,才能在作文中进行有效的提取。因此,我要求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遇到的好的名言、佳句和感人的事例。只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纸一笺都有令人心动的瞬间。长期坚持,学生就会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学会鉴赏美丑、善恶以及人生世态。如2008年,我国一些南方城市下了几十年来罕见的大雪,当我让学生交流下雪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时,有的学生描绘银装素裹的雪世界;有的学生叙述千里送鹅毛的情意;有的学生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下课的铃声已响起,教室里那一双双高举的手却迟迟不肯放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积累,写作的源泉一定会长流不息。

四、激发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创新作文

传说中的桃花源最和谐,那里有良田美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神话中的琼楼玉宇最为华丽庄严,那里有嫦娥翩翩起舞。作者是如何到达这些地方的呢?这是因为诗人张开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作为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引导学生自由选材,通过大胆、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童话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就使学生兴趣盎然,能尽情地在想象的空间驰骋。学生写作时既可以抓住事物间相似、相关、相反的关系,作横向的联想;也可以贯通古今,面向未来,做纵向的联想;甚至可以大胆虚构,超越时空。但是,一定不要忽略了想象的合理性,即要符合事物的特征,符合生活的逻辑。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范文6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渗透 德育 以学生为本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尊重他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 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 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 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内容中渗透

德育,既是体育与保健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与保健教学内容广泛,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材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

体育锻炼运动量大,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体育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

体育与保健教学的规范化要求高,操作必须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示范、讲解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体育与保健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使用教具面广,在组织学生搬放,使用运动器材的过程中,能直观而自然地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

体育与保健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通过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的创设,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就能取得明显的集体主义教育之功效;

体育教材可以结合许多事物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身处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达到身体锻炼和陶冶情操的目的。等等。

下面是3则范例:

例1.在六年级教材《奥运会简介》教学时,结合现代奥运会的历史发展过程,让学生来分析讨论中国为何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此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2.在高年级在学习体育课堂常规,如体操项目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球类项目练习时的听哨音停、迅速归队,练习时的团队协作;体育课必须穿球鞋、运动裤,可防滑、防震、防伤害事故、提高成绩;爱护场地器材;测验时成绩如实登记等等,通过以后的课的学习,逐步得到巩固,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养成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良好习惯。

例.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以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二.过程中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几则范例。

例1: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2: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3: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还表扬了他们,以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评价中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在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范例:六年级上篮球课时,一学生擅自将抢用低年级同学的篮球,任课教师及时制止时,该生竟然还用方言对该教师出言不逊、强词夺理,故意在低年级学生面前给该教师难堪,该教师为了不影响上课,下课后将这名学生找来谈话时,那为学生仍时强词夺理、态度极差。这时办公室另一位教师看处这位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但为了面子仍故意不认错,便出面与这位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师:你是几年级几班的?

生:六(2)班的。

师:难怪!六年级学生师本校的最高年级,资格最老、知识面最广、能力最强、辩论水平也最高。请你把课上发生的情况再描述一遍好不好?

生:恩……(不作答)

师:知识多了,相信更懂道理、更知道明辨是非,是不是?

生:略点头!(脸开始变红)

师:我们来试想一下,如果六年级的同学都与你一样,情况会怎样?

生:(明显不好意思了)

师:你再冷静一下,想想这件事该如何处理才体现你平时做事、做人的原则?

生:(片刻,转向那位;老师)老师!我刚才太冲动了,很对不起,保证以后再不发生类似的事情,请你原谅!(并鞠了一躬)

教学中处处有生动的德育题材。如何捕捉鲜活的事例,如何把握身边的契机,以上的事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四.形象中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体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