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1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摘抄积累呢?现在,我就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与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摘抄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善于积累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摘抄兴趣。
1、教师的潜移默化。我自己在读书时,也喜欢把读到的好词语、好句子、好段落记下来。我就把我的这笔记本带到班上,利用早自习时间或语文课前的两三分钟给学生读一读,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想自己动手做摘抄笔记。
2、营造摘抄积累环境。我利用黑板的一角,开劈“我积累,我快乐”栏目,最先是老师自己写上一些课内或课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叫值日生在课前领读。一段时间后,就让学生按学号轮流写上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这样就让学生学生时常处在一个充满书香味的环境中,抄抄读读,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积累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并乐意摘抄积累下书中的精华。
二、加强指导,学会摘抄积累。
激发起学生的摘抄积累兴趣后,接下来就是具体指导学会摘抄积累。指导摘抄积累这个环节 ,我主要采取“两步走”教学法。
第一步:课内摘抄积累,主要摘抄积累课本中的四字词语或其它一些比较好的词语或好的段落。课本是摘抄的首选材料,因为,教材内容是经过小语专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语言和思想这两方面都最具典范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范例来指导学生进行摘录,并逐渐使其形成一定的能力。在每学完一单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中精彩的语句语句进行品析,让学生领悟何谓好词好句好段,比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引导学生赏析该单元中的这些句子,比如:“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抱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摘录。这样,学生在摘录中就能得到训练,做到触类旁通。
做摘抄时,我要求学生尽量都用格子是小方格的日记本摘抄,这样摘抄比较规范美观,而且便于保存。
还有,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摘抄,一定要到位,我专门利用一节语文课,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板书示范(一定要写),学生就照着写,老师还要走下去检查,内容写对了吗?看看学生格式写规范了吗?还要表扬表扬写的好的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重视自己的摘抄积累,每次做的时候,都会很认真,很用心。
第二步:课外摘抄积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学生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课外书籍中包含了许多课本中没出现过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各种知识,也应是摘抄积累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我就开始有计划地叫学生抄写了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词语、句子、段落,抄写了描写小动物样子、生活习性的段落,三年级下学期抄写了描写跳绳、踢毽等的动作细节的段落,还抄写了描写表示心情紧张、高兴、难过的段落。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高,摘抄的内容将会更加的具体细致。
三、开展活动,巩固摘抄积累。
如何才让学生把所摘抄内容真正的记下来,积累下来。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巩固所积累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好词佳句美段诵读:每周利用一个早自习时间,让学生把摘抄积累的优美内容,首先在四人小组内诵读PK,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优胜者参加全班PK。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还逐步提高语言领悟能力。
2、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摘抄了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词语、句子、段落后,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四季”知识抢答赛,以小组为单位抢答,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所摘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并在活动的快乐中记住了很多内容。
3、手抄报制作比赛:每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摘抄内容制作一份手抄报,全班评比,并把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师的墙壁上,这样既表彰了优秀学生,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当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无意识的又记忆了相应内容。
4、联想、仿写比赛:为了让学生灵活、准确地运用,在分类摘抄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仿写比赛。比如学习了《荷花》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学习书上的方式进行联想;摘抄了一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后,让学生发挥四人小组的集体智慧,仿写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片段,然后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佳模仿秀小组。
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2
一、整合识字与说话训练,奠定语文写作基础
文章由字词组合而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由识字教学入手,强化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奠定语文作文基础。如在平时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词语说出与之相关的词语,比如已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或修饰词等,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接着,在此基础上,发挥丰富想象与联想,选用所列词语来进行一段完整性的口语表达。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词语,也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为语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春天,可以联想到如下词语:美丽、和煦、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百花盛开、生机勃勃等。造句:公园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一片美丽、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再如说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造句:①盛开凋零。造句:冬天许多花儿都凋零了,若要欣赏百花盛开之景,只能等到来年春天了。②深奥浅显。造句:这个问题好像很深奥,没想到你有办法用这样浅显易懂的解释帮助我们理解。
另外,语文教师还可采取句子扩充练习,指导学生说出更准确、更完整的语句。如此,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提高他们表达能力。 如扩充句子:“小红读书”。教师可指导学生扩充方法:①局部扩句法。就是将句子分为主语与谓语两个部分,首先扩充前面部分,然后扩充后面的部分。比如在上述句子中,对于前面的部分,指导学生想想 “小红”是谁,和我的关系,然后可扩充成“我的朋友(同学)”等。对后面的部分,想想“在哪里”“如何读书”等,这样,可将后面部分补充成“在教室里(图书室…)认真(全神贯注…)地读书”。于是,全句可扩充成“我的朋友小红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读书;我的同学小红在图书室认真地读书……②整体扩句法。即将句子两部分整体扩充。比如 “红旗升起来了”。可思考“什么样的”红旗,“在哪里”,“怎样地”升起来,于是获得句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二、整合阅读与写作教学,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阅读是语言输入,可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而写作是语言输出,是对所学语言的运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指导学生多阅读,学会摘抄与记录,从而丰富语言素材,把握写作方法,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1.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表达方法。比如指导学生记事与写人方法。记事一般包括顺序、插叙、倒叙这几种类型。在小学四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所选记叙文中的写作方法一般是顺序,这为学生语文写作提供了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注重反复阅读,并摘抄与背诵一些精美、重点语段。同时,优选教材或课外例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认识上述几种记事方法的区别,并通过一定量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这样,既帮助学生加深课文理解,也让学生把握记事方法。在写人方法指导中,教师可整合阅读,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比如人物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等。在写作时,若能恰当运用描写方法,则有形象生动、传神逼真之感,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另外,抒情、说明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其中,通过说明可解释事物特点、形状、性质、成因等。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以《我的自述》为题,写出该动物的外貌特点与习性等。
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60-0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儿童作文能力应“从一年级起就注意培养”。然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时时困扰着学生和老师。学生一听作文就害怕,低年级段的小学生更是不知从何人手。作文教学提倡“我手写我心”,应是真实情感的表达,然而现状却是孩子的心灵感受与语言表达脱节,作文往往是应付了事,编造成分较多,童真的、鲜活的、灵动的作文很少。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在低年级段打好写作基础,摆脱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苦恼,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作文的起步教学应着眼于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好之”乃是作文教学之上策。因此,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喜欢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让教师的赏识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赏识能让学生的学习充满自信。没有赏识,教育就如一潭死水,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就应当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怀着赏识的心态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学生用的每一个贴切的词语,所造的每一个精彩的句子,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赞许。要注意保护孩子们表现自己的欲望,鼓励他们讲真话、抒真情,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想写,并且越说越好,越写越好。
(二)让自由的表达成为学生写作的乐趣。低年级写作教学首先应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让他们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写他们自己平时喜闻乐见的东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例如,教师可以常与学生一起玩“洗唰唰”、“跳皮筋”、“火炬手”等游戏,并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观察游戏中同学的动作、表情等,最后把玩的过程说一说,再写下来。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与情感间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从而唤起了他们表达生活真实体验的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对亲身的经历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兴奋的。又如,春天来了,可以带着学生到田野里找春天,让孩子们用身心去感受春天:“春天太美了,小草好奇地探出了小脑袋”,“花儿笑了,树木穿上了新衣”,“蝴蝶起舞,小鸟唱歌”。让学生在感知的前提下去写作,这样,习作才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表达情感的乐趣。
二、作文教学应从生活中体验
学习写作仿佛小孩予学走路,该练习站稳时不能够强求他走路,该练习走路时不能强求他跑步,学生写作文也是一样,同样需要经历“站稳”、“走路”、“跑步”的过程。也就是说,写好作文应从“站稳”,即练习说话、写话做起,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小学低年级段就处在说话、写话这一阶段。
(一)联系生活,丰富说话写话题材。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丰富。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训练提供了活水之源,也是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只要引导学生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就能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为之后的写作广开思路。比如说一说春天里你的发现;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今天是教师节,请你给老师写句悄悄话;国庆节旅游归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下;你家刚搬进了新楼,向大家介绍你家周围的样子;等等。
(二)开展活动,扩充说话写作素材。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平时可以多举行活动,如朗诵会、小品表演、故事大王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然后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提高学生的说写水平。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写作。如组织一组学生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其余同学观察。游戏一开始,让学生说说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做什么游戏?怎么分工?谁做老鹰,谁做母鸡,谁做小鸡?游戏中,教师接着问:“老鹰抓小鸡时,动作是怎样的?母鸡保护小鸡时神情又是怎样的,老鹰有没有抓到小鸡?为什么?老鹰是怎么抓住小鸡的?抓住小鸡后,老鹰的表情怎样?母鸡和小鸡的表情怎样?”游戏结束时,教师问:“同学们玩得怎么样?”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把游戏的过程说一说,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说话。这时,再让全体学生分组玩,玩完后,小组内推选小组代表。进行说话比赛,最后指导学生把这次游戏过程写下来。这样,既保证了写作的“原汁原味”,又融进了能力培养,学生也会在乐此不疲中长知识、长能力。
三、作文始于语言积累
由于低年级段学生掌握词汇量有限,要达到说话、写话“正确、完整、通顺、具体”也非易事。好的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潮,笔下生花。可见,积累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几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写一个词,简介词的意思,每一周评出谁讲得好。这样。每个学生都去找词语,想方设法弄清词义,日积月累,词汇量自然丰富了。每天让学生摘抄一个优美的句子,然后从中挑选几句展示在“语文一角”,让学生熟背。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句子被挑中,因此在找的时候自然会用心。有的学生还会活学活用:一个学生选背《笋芽儿》的一个句子“笋牙儿探出头,悄悄地向外面张望着”,在写小草时,把这个句子改用成“小草探出了小脑袋,悄悄地向外面张望着”。对此,笔者大加赞赏,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兴趣也更浓了。
其次,平时作业强化经典词汇、语句或段落的积累。教师在评改学生的日记、习作时,一旦发现文中用了精彩的词语、句子,一定要勾划出来,并将精彩词汇与句子用得多、用得好的日记在光荣榜上张贴出来,以强化学生的积累意识。这种做法非常有效,既可以巩固学生积累词汇、语句的兴趣和热情,又可引导他们恰当巧妙地运用语言写作。
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4
一、立足教材,自主归纳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大多学生并不会应用教材中的素材,如以青春年华为主题的写作中,学生多是记叙往事,而没有突出对美好的青春的赞美主题,也很少有学生会结合教材中的《往事依依》《十三岁的际遇》等课文来写作。结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来看,每个单元有不同的主题,以七年级下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所选文章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童年的可贵,而在文章阅读后,也可整理关于童年的素材。
在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整理时,要分单元分课文进行,要根据单元主题和具体的课文而进行整理。如要写“至爱亲情”类的作文,那么,教材中选择了哪些文章,每篇文章又是如何表现至爱亲情的,这在整理中就可分类进行。如《背影》中通过记叙父亲送“我”去车站过程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来写父子情深,学习该文后就可整理出父子情深的素材。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所选课文的方法进行整理。如《松鼠》《松树金龟子》等课文的学习后,就要对作者采用的写作方法进行整理。
二、分点整理,逐点积累
在素材整理过程中,很多学生还是显得较乱。如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江山多娇”的学习后,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要么是记下一些风景名胜,要么是积累一些描写祖国山水的句段,不够系统。提倡分点整理,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教材所选文章或材料而逐点归纳,形成积累。如以“咏物抒怀”为主题的文章学习中,先整理作者所采用的咏物抒怀方法,再结合具体的文章,从词汇、句子、诗句、段落等方面进行整理。如《海燕》中对作者所采用的修辞方法的积累,如摘抄“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句子,摘抄后写出自己的感悟。
分点整理中,要引导学生逐点进行整理。如学习关于描写春天的文章,要学会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词汇、好句、好段。如“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如“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在整理这些素材时,不能简单的抄写,要抄写的同时识记,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如描写春天的诗句的整理,哪些是写初春的,哪些是写暮春的,引用时要如何选择,都可做好相应的标记。
三、分类整理,归类积累
分点积累素材是为了让学生把握好零散的素材,这是素材整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分类整理,所谓分类整理是要结合素材而把素材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整理。如分为人物类、景物类、抒情类等不同的类别。又如按生命、道德、人生、社会、自然等类别来进行整理。整理好大类后,要对不同的大类进行细分,如对生命素材的整理,又可细分为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珍惜健康、生命教育等不同的小类,结合小类而整理相应的素材。如生命教育的素材整理过程中,可选择一些富有典型的案例。
在分类整理素材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分析。以“珍爱生命”的素材为例,素材来源于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面对失明,命运多舛,但她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是选择热情地对待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向我们展示的,是一段生命的拼搏史,是一首和生命抗争的颂歌,告诉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那么,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就可有“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感恩生活”“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的写作角度的启发。如此,学会分析素材,在写作中才能灵活应用。
四、系统整合,应用写作
在素材整理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素材的提取方法,否则,杂乱地抄写一些素材是无的。以叙事材料的素材提取为例,首先要弄清事件中的主人公做了什么,即要弄清起因、经过和结果;接着就要分析主人公的做法是对还是不对,即建立在自我认知上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判断,而这也是通过作文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方法;最后则要结合事件而生成出感悟,确定好应用素材的角度。
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5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就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都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李爽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他们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因此,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这篇小作文。汪宇航同学在习作中写道:“我们班虽然输了,但却虽败犹荣。我班的胖子没有四(1)班多,所以输了。随着口号,我们的劲儿往一处使,所有的同学的手都磨红了。杜谦和曹建由于站在前边,摩擦力大,手都磨出泡了,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同学们都尽力了,所以我觉得我班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四(1)无法比拟的。”这种朴实的话语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能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可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我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让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同学们在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王菲菲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她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她的理解和包容。我爱她。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我们应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⑴词汇积累。⑵好句子积累。⑶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⑷诗歌摘抄。我们要让学生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的多、背诵的多;还应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他们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他们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春天的句子摘抄范文6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3、通过朗读和感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春光。
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村居》是一幅描绘春天里孩子们在芳草地上放风筝的美景图。前两行描写了早春二月,小草长出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是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诗人妙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行写的是孩子们放学回来,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那一只只五彩斑斓的风筝翩翩起舞于蓝天白云之间。是啊,被严冬抑郁了很久的儿童们,在这风和日丽的初春时节,怎不纷纷跑到户外,去放飞自己愉快的心情。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取的人和事,都在为美好的春光平添几分生机和希望。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同时,也映衬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使整首诗意境悠远,富有情趣,令人陶醉。教学时,应重点抓住诗中词句,引导品读,由此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诗人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读好韵脚:“天、烟、鸢”,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春天在哪里》音频、放风筝录像、有关风筝和诗人的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意境引入,感受春天美
1、播放配乐CAI课件,师生感受春天的美。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象以及自己的感受。
3、说说:在这美丽、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做什么?
4、所老师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做什么。
5、简介作者和风筝。
6、描绘情境,导入新课: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炊烟袅袅。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7、板书课题,读课题;学认“村居”两个字,可引导学生口头拆字组词;理解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优美的画面,悠扬的乐声,动情的语言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奇妙无比的想象空间,想象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营造一种“课伊始,情已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
二、品析诗句。感悟语境美
(一)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流畅;把不懂的字词勾出来。(注意“莺、拂、堤、柳、醉、趁”等字的读音。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2、学生边看课文中的插图边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3、同桌交流,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4、自由读,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草儿萌芽,柳枝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诗中哪几句写了这优美的画面?
6、轻声朗读诗歌,想一想,这么美的诗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在四人小组中轮读,读出诗的美。读后交流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读。
7、指名学生和着配乐朗读这首诗。(提醒读出韵律,读出感隋。)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朗读,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在想象中再现熟悉的生活,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的整体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联系已知,体味诗境。
1、cAI课件显示: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快乐地唱着歌,河堤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轻柔地摇曳,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
2、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儿童的表情、神态、动作,体会他们的快乐。)
3、诗中是怎样写的,该怎么读?(教师引导学生用轻缓的语气读。)
4、联系生活回答:你见过的风景有哪些?你放过风筝吗?画面中的儿童心情怎样?你从诗中哪个词看出?(重点引导理解“忙趁”。)
5、如果你就是图中那几个刚放学归来的小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想?请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设计意图:经典古诗均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课件给学生提供动画,把内容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如身临其境,获得真切感受,这就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自读自悟和视、听、读、讲、思、议有机组合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三、拓展延伸,追寻春天美
(一)交流欣赏。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师生共同欣赏、评价。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2、集体(或小组,或自由组合)配乐吟诵。
3、个人自由背诵。
(二)拓展生活画面。
1、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作画。
2、把对诗感悟到的画面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