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更重要的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更重要的事范文1
每年到了暑假之前,中国的孩子们都忙着应考。考大学不必说了,就连进幼儿园也要考,真是要命的事情。“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所以从幼儿园开始,独生子女们就肩负着爷爷奶奶妈妈爸爸全部的重托。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考试真的那么重要吗?我想了十件在我记忆中仍然重要的事情,考试只是十分之一,而且不独占一项。哪十件事情呢?
第一,有朋友。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学校,最重要的事隋是有朋友。有了朋友,这个地方就是天堂,就是乐园,无论是在都市还是在偏僻蛮荒的山区。记得学会的第一个游戏和儿歌是:“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没有朋友的时候就感到这个世界遗弃了我。
第二,养小动物。
养过蚕、兔子、狗、猫、蟋蟀、蝈蝈。养蚕的经历最重要。读小学是寄宿制,在小纸盒里喂蚕宝宝,没有桑叶了,母亲到乡下摘了桑叶送到学校,这个记忆让我感受到母爱的细腻温馨。喂养小动物让我心有挂念。
第三,收集心爱之物。
孩子们的心爱之物和大人们的不一样,比方说收集过香烟盒、糖纸和邮票。香烟盒收集来可以在和小朋友游戏时作为“战利品”。为了积攒邮票,我经常省出午饭钱和点心钱去购买心仪的邮票。
第四,读书。
读文学作品,小学读当代长篇小说多,初中读外国小说多,高中后开始读散文。(尽管现在人们说我是诗人,坦率地说,读诗最晚,是“”中开始,只是已经不是孩子了。)读书与我的学习成绩关系不算太大,所有的考试,包括高考,我的语文成绩总是最低。
第五,捕捉。
逮过鸟,比方说麻雀,用弹弓打下麻雀好像只有一次,但打碎玻璃很多。钓过鱼,有一年夏天,跟一个叫小涛的孩子常在河边钓鱼,我认为这是最漫长枯燥而无聊的事情。网过蝴蝶,黏过知了,逮过蜻蜓……说真的,那时候怎么那么多鸟、那么多昆虫。
第六,探险。
喜欢做一点冒险性强的事情,大概是读“历险记”读出来的。在城里,自己常跑到从没有去过的街区;在乡下,常钻到没有人去的荒芜地方。最早一次是读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后院原是一个军阀的公馆,公馆大宅地基很高,台阶下设有地下室,四面都有通风的洞口。趁着老师不注意,几个同学悄悄打开洞口的栅栏钻进地洞。阴暗潮湿的地洞凉气逼人,横在地面上的洞口里还有竖井,爬到井口还有回声……我记得那时孩子们常常互相叫板:“你敢去吗?”胆小的孩子在孩子堆里没地位。
第七,打架。
我不是一个爱在街头玩闹的孩子,但也有打架的经历。刚从省城随母亲到大凉山时,我这个城里的孩子会被捉弄。山里的孩子都有圆鼓鼓的后脑勺,而我的后脑勺是平的。一个岁数大一点的乡下孩子一遍遍地用手扒拉我的头,我急了,回手推了这家伙,结果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童年打架的次数没超过五次,但次次记得清,忘不了。
第八,转学。
转学和升学的经历不一样,升学大家都是新面孔,虽然有熟悉的过程,但彼此都有认识和交往的愿望。我小学转过学,从省城转到山区,虽然已是六年级,但这一年留下难忘的记忆。初中也转过学,,办在县城的学校撤销了,只好转到乡下的农村中学。我们城里转过去的几个学生,面对乡下中学的新生活:要自己种菜,要上山割草,每周有―天半是劳动课,而且记工分。真是脱胎换骨的事情,咬牙坚持下来了,虽然只能勉强完成劳动指标,当不了劳动模范。与此同时,我是学校里学习最优的尖子生。在这所名为“川兴中学”的农村初中,我有了当全校第一的体会和自信心。自信心十分重要,有的孩子是名牌小学进名牌中学再进名牌大学,但没有当过第一名。没有拔尖的自信心,一生的成就也会有限。
第九,受表扬和受处分。
先说受处分。在初中,因为淘气,捉了许多金龟子放到旁边的寝室里,一群金龟子飞扑灯火,十分好玩。遇上值班老师抓了现行,第二天当了整顿的典型,被撤销了少先队大队长职务。受表扬要多一些,三好生优秀生,多得记不住。最难忘的是数学课三角函数阶段考试,两小时的考试,我半小时就答完交卷。老师一高兴,宣布:“下面由叶延滨监考。”这事够有面子。
第十,崇拜亲人。
更重要的事范文2
为中国人去国外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解决国内通货膨胀问题,比调整人民币汇率更重要
4月1日,中国最新公布的3月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2月的52.0大幅反弹至55.1。这已是中国PMI值连续13个月高于50这一强弱分界点。中国经济全球率先复苏的趋势仍在延续。
针对有关中国经济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财经国家周刊》3月底专访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
延续对中国经济一贯看好观点的同时,斯蒂格利茨也提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部分难题,比如人们买房的困难、尽力保持出口的导向、依赖公共投资来刺激发展等。在他看来,虽然中国经济模式已经有了二三十年的飞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还需要新的调整来保持持续的发展。
“中国是个凯恩斯主义国家”
《财经国家周刊》:很多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速度下降,但是中国经济虽然同样经历震荡,但全球率先复苏。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斯蒂格利茨:虽然中国的出口也出现了下降,但整体发展令人印象深刻。欧洲的GDP下降受影响更明显,他们没有制造危机,但却是危机的受害者。
我觉得中国经济发展率先复苏的主要原因是运用了凯恩斯经济学,中国是最大的凯恩斯主义国家或者说是最主要的国家。(凯恩斯主义认为,私营经济的决策有时会导致没有效率的宏观经济结果,因此提倡政府及公共部门的积极政策,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政府的财政政策来稳定商业周期中的产业。)
在美国,我们无条件救助银行。当我们帮助贫穷的人们时,我们提出了很多条件,说你应该出去干活、去找个工作、去参加培训项目。当我们把钱给富有的银行时,我们是无条件的,他们把钱拿过去做什么了?拿去分红当奖金了,而不是贷款。
中国的银行都贷出去了。中国的银行是真正在做业务,应该说是都在做投资业务,中国的银行都变成了投资方。
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已经有大规模的储蓄,以及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有的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 在美国,有些赤字用在了施小恩惠和购买武器上,是一种浪费钱的现象。美国总是有赤字,美国的财政政策在有些事情上应该要有长远眼光。
中国的经济结构需要调整。虽然中国经济模式已经有了二三十年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还需要新的调整来保持持续的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你曾指出,金融危机给经济理论和政策带来了教训和冲击,美国的自由经济是不完善的。应该怎么理解你的意思?
斯蒂格利茨:金融危机说明了很多经济政策和理论是不正确的。比如说,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被认为能够带来更大的金融稳定性,金融危机说明了市场如果缺少合理的政府干预,私人获利交易会带来系统风险。
市场上“看不见的手”会带来激励的作用,但是需要“看得见的手”来指导市场经济合理运行和发展。市场发展的失败其实反映了政府的失败,2008年的布什政府说明了这一点,如美联储的失败政策,本应独立的央行有时候被金融机构所指使。市场并不能够自我更正、调整,即使很有效率也是不足够的。
政府应该给经济提供安全,给个人提供社会保障,预防危机的发生。在美国,导致金融危机这一悲惨结果的是一系列的错误决定。我们还应进一步规范企业治理、税收政策及破产办法等以寻求政府与企业以及各国之间的平衡发展关系。
金融危机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改变的机遇,我们能够反思得出监管制度方面的不足。目前采取的一些银行救助和经济刺激政策没有能够考虑到经济和金融的将来方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不远的将来还有可能导致另一场危机。
被政治化了的人民币汇率
《财经国家周刊》:谈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们注意到,近期美国有130位议员想通过立法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迫使人民币升值。你觉得人民币升值对世界经济再平衡能起到多大作用?
斯蒂格利茨:这个问题政客是不能回答的,不过我不是政客,我可以回答。
不幸的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变得很政治化。我认为,现在提的汇率问题很多方面与前几年没什么差别,问题又回到了当初。我认为现在调整(中国的)汇率对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不会有明显的作用。
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产品的价格上升了,我们可能会购买斯里兰卡的,但是我们自己不会制造产品,这对世界贸易不平衡影响不大。
《财经国家周刊》:你觉得人民币汇率对解决目前的问题不是很有效,那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原因何在?
斯蒂格利茨:美国政客关注的最主要的事情是美国的高失业率。现在美国主要面临的难题是失业。每6个美国人就有一个发现自己找不到全职的工作。在某些社会群体中,失业率达到了12%、14%、15%,这里面有很多男性、很多美国黑人。在美国的密西根和在其他工业地区都出现了这样的严重情况,从这些来看,俨然已经成为了政治问题。
现在看来美国还不能使得失业率下降。估计要到下个十年的中期,失业率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解决失业问题很困难,这时美国找其他人来责备(以推脱责任)是很自然的事情。
美国的工业区的失业人口很多和出口下降有关,但中国的工业区做得很好,然而美国的政客们想到了汇率,但是汇率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当美国五六年前开始谈论汇率时,贸易差额数字大多都很小。而现在贸易差额数字很大,使得有些人认为数量到了调整汇率的时候。这差额部分是因为进出口计算方面的原因被放大了。而这时美国政府能做的就是预测汇率调整很困难,实际上这(对中国施压)是有些愚蠢的。
对中国政府的建议
《财经国家周刊》: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影响不大,对中国呢?你对中国政府有些什么样的建议意见?
斯蒂格利茨:我担心人民币汇率调整会对(中国的)农产品价格有影响。因为升值会提高农产品价格期权,对商品市场、投资市场有益。
而这同时会给低收入群体带来问题,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中国还没有能够像西方国家一样解决好(收入差距过大)这些社会问题。所以,我认为中国当前更重要的是增加对农业的补贴。
更重要的事范文3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两顿,即使是两顿,还都是汤汤水水,根本填不饱肚子。他九岁才上学,念到十四岁,因为家境实在太艰难,不得不辍学。母亲向生产队申请领养了一头牛,于是他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放牛娃,他一天能挣两个工分。他知道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他一边放牛,一边如饥似渴地读他能借到的所有的书。后来,他创办了福耀玻璃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他叫曹德旺。
他初中毕业以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舟山马目农场当起了挖盐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单调的生活让他很失落,他总想着要出人头地,可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就四处找些书来看,希望能从书里找到出路。一起挖盐的工友瞧不起他,工作累得要死,还装什么清高看书。工友的挖苦激起了他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后来,他成了娃哈哈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叫宗庆后。
1993年的盛夏,他提前修完学分,成为当年复旦大学18名提前毕业的学生之一。然而,满怀抱负的他却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做幻灯放映员,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一间小房子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这么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是傻子都能胜任,他的才智和抱负无法施展,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在心里憋足了劲,发誓一定要改变现状。后来,他成为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缔造了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他就是陈天桥。
他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长大,19岁高中毕业后,父亲给了他120块钱让他自谋生路,他就买了一台照相机,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满大街地问别人需不需要照相。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要照相不会去照相馆哪,而且这小伙子这么年轻,技术到底牢不牢靠哇?但他敢闯敢拼,又豁得出去,不惜赔上胶卷让别人免费试拍,半年后就赚够了正式开照相馆的钱。他就是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更重要的事范文4
初春的下午,我来到陆老师办公室的时候,陆老师正在用QQ和她的学生交流。爽朗的笑声、清香的铁观音透露出陆老师的乐观、从容。随着采访的进行,我发现乐观与从容也是陆老师对当今青少年发展状态的一种基本态度。
对“80后”的认识
张瑞芳:“童年成人化”和“成人童年化”是近年来在描述青少年状况常用的两个判断,这二者有什么联系吗?“80后”的一代是不是这个问题的中心呢?
陆士桢:“童年成人化”与“成人童年化”我认为没有绝对的联系。应该说“90后”和“00后”才有更突出的“童年成人化”问题,所谓“80后”的一代“成人童年化”也并不准确。
我一直对“80后”的一代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他们生存在中国人从来都没有过的丰富的物质条件下,所以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上一代人是不一样的,这是必然的。他们也生活在中国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宽松的政治环境中,所以他们对于自由、民主、个体的社会参与有他们自己的视角。
过去的时代,社会(比如政治运动)对人的行为约束很强烈,人在道德上表现得很先进,是因为外在的制约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今天整个社会对人的道德制约减弱了,所以这代人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具有了道德的本质特点:自觉性的特点。所以说“80后”的一代人你很难说他们没有责任感。他们的责任感、社会道德的表现方式很可能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的。这种方式一定是适应中国社会的整体变迁的。
比如,重庆的一个团体“野驴团”,在一个地方遭受水灾后,他们自发地捐钱、买东西送到灾区。与过去特别不一样的是,他们的行为和政府、党团组织都没有什么关系,特别是和他们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的评价、津贴、涨不涨工资都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他们内心的一种自我追求。从这个角度看,今天青少年道德发展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对“80后”的评价,说他们没有责任感、没有道德,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换一个视角来看,他们拥有的道德,更凸显这个时代的特征。再举一个例子,和几个“80后”人一起吃饭,我发现在要求服务员更换脏盘子的时候,我们都是理直气壮地说:“快点,快点,给我换个盘子。”但是当服务员换到“80后”的时候,他们说:“我们不换了,环保一下吧。”这就很有时代特点。
“90后”童年消逝的问题
张瑞芳:那么“90 后”的孩子的童年状况呢?
陆士桢:实际上真正的童年受到影响的,还是现在的孩子(“90后”和“00后”的孩子),他们童年的消逝是越演越烈了,他们的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现在侵害青少年健康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条件匮乏、吃不饱、穿不暖、营养不够,而最主要侵害他们的是观念上的侵害。另外,侵害他们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坏事,威胁他们的是他们周围最亲近的人:家长、老师等。
家长和老师爱孩子,怕他们受到伤害,甚至不允许他们玩耍。一个小学校长做节目时说,现在的孩子缺少游戏缺少活动到什么程度呢,“摔跟头不会手扶地”,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因为他们不玩。而且这成为恶性循环,家长怕他们摔、老师怕他们摔,就把他们圈养在那里,没有身体的互动,就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偶尔一摔就摔得很严重。于是家长和老师就越来越保护,就越不让他们玩。越不玩就越不会保护自己。
此外,中国传统的文化崇尚“唯有读书高”,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格外关注孩子的教育。除了重视学校教育之外,很多原本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以兴趣为主的校外教育却成为学校教育的延长。这使得“90后”和“00后”的孩子们的童年走入“成人化”。
这些问题不是中央的一个规定可以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的观念的改变。
观念要改变,整个社会的结构要变革
张瑞芳:应当说这个问题目前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而且也有不少人在呼吁观念的改变,可是好像现在“童年成人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遏制。
陆士桢:我觉得观念的改变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体制有密切的关系。观念的改变,归根结底还是整个社会要变革,经济基础和社会管理模式都要转变。现在人才使用方面存在恶性循环,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人才过剩。比如,机关的办公室人员,一个本科生就足够了,但是非要招研究生。学生呢,本科读完了,觉得找不到工作,又要读研究生,这其实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有更多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获得了好的发展,那大家就不会一门心思地非要上好的学校、非要去上好的大学。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下,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扩了这么多,但还是没有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如果扩招的这一部分为是职业教育,是真正应对就业的职业教育,那么这样的大学教育就是好的。因为现在相当多的大学生是处于半失业状态的。
另外,我觉得观念的转变需要物质的支持与支撑。老百姓的观念怎么改变?比如说一个小区内,有10个高中毕业生,5个上了大学,5个上了职业教育学校。10年之后,这5个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比进入大学的5个孩子整体上发展的好,有个10年、20年,观念就转过来了。但现在老百姓还是分不清、看不明白的。
当然,用人机制、生产发展的结构变迁确实有个过程。比如,只有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成熟,才可以吸纳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员,也就是说吸纳更多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不过现在有个好的趋势,好的职业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了。
家长和教师能做什么
张瑞芳:那么家长和教师在这样的社会进程中应当进行哪些努力呢?
陆士桢:“90后”“00后”孩子的父母们,特别是都市里的父母们是很认真地育儿的。他们追求最好的、科学的育儿方法。从孩子出生就聘用过去没有的月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科学喂养、科学教育。这是“80后”的大多数孩子没有享受到的,但是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没变,所以这一代孩子将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我觉得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需要问一个问题“孩子世俗的成功和他一生的快乐哪个重要”。如果说“80后”的一代在大学期间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90后”和“00后”又不加以重视的话,问题会更多。我们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这个社会带来很多的东西,我们不能确认这一代孩子的将来会怎样,但是这一代孩子确实是缺失了很多的东西。起码是缺少娱乐的,缺少尽情的玩。孩子现在缺少的玩是不能等到他们成人的时候去补的。成人的玩与儿童意义上的玩是不同的。儿童的玩是他的一种天性,过去我们将三接触――“接触自然、接触现代科技、接触社会”――作为培养孩子的原则,今天还应该继续坚持,也就是对孩子来说,群体性的需要是特别重要的。
对于追求优质教育、千方百计地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参与兴趣班)的社会潮流,家长想要抗拒还是很难的。但是家长一定要适度,时刻自问“孩子世俗的成功和他一生的快乐哪个重要”,如果你确定了这一点,用这一点来指导你的行为,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给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长环境还是可以的。
过去,好老师就是要爱孩子,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的好老师是要拥有正确的儿童观,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不是要去塑造,而是要推动发展。这比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更重要。我听到中学生说,“老师爱我们,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一个妈就够烦了,三四个妈还活不活啊”。可见孩子更期待老师们用现代的观念来看待他们,而不是简单的爱。
成人对孩子的认识有三个最重要的定理:能动性;潜在性;独特性。能动性是指孩子是发展的主体,你不要老替代他;潜在性是相信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潜力;独特性就是每一个孩子的成功都不是遵循特定模式的,每个人都有个人发展的道路。所有的人都想有个哈佛女孩、剑桥男孩,那是不可能的。认准了这些定理,你就能改变态度。成人对孩子要强调主体、要欣赏、要接纳。要区分赞赏与接纳的不同,孩子的有些行为是你赞赏的,但有些行为也不一定是要坚决反对的,你要理解,也就是接纳。而欣赏和接纳的前提是承认孩子的主体性。
此外,就是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做决定。在很多事情中,你只需要给孩子分析他选择的一些可能结果和过程就可以了,最忌讳的是你把所有的一切都帮孩子设计好了。我们批评孩子没有责任感、没能力,可是你让他们承担过责任吗?所有的事情你都替他做了,他还会有能力吗?
陆老师的育儿体验
张瑞芳:道理是这样,可是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家长和教师有时不能坚持,特别是等孩子上学之后。
陆士桢:家长望子成龙是必然的,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社会竞争压力与挑战加大必然会带来这样的结果。这确实很难,但是父母、教师还是可以选择一些好的方式的,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要尽可能地给孩子一些发展的自由空间。变本加厉是一种态度,随大流是一种态度,稍微加以矫正也是一种态度。
我自己的孩子原来成绩就很差。孩子从幼儿园中班直接上小学,每次考试后我问他:“你考的怎么样?”从来都是这样的回答:“我后面还有仨呢”。初中毕业的时候,他说:“我不上高中了。”那时候不上高中就意味着不能上大学。我劝他,但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触动很大。他说:“你是真为我好啊,还是为你自己脸上好看啊。”我就放弃了,他后来上了一个中专。但是他接触了很多大学生,中专三年级的时候,他说:“我要上大学。”那时候中专生还不允许考大学呢,而且我觉得他的成绩太差了,又没上过高中,怎么考大学啊。
正好他毕业的那一年中专生可以考大学了,他自己也很努力,别人打牌的时候,他学习。他考上了。大学之后,他说要留学。我说,“那好啊,你要读个学位”。但孩子说:“我可不打算读个博士,到大学当老师。我要读职业教育。”于是他去加拿大了,他在那里读书是为了拿一个职业证书。
张瑞芳:这个过程中,您有没有担忧、焦虑呢?
陆士桢:我没有很焦虑。我觉得他自己有他自己的爱好,他肯定能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我发现考上大学对他来说有很大的意义,他知道只要他努力了,他就可以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上大学假期的时候和我去旅游,他可以给我洗衣服了,去国外的时候,他一次比一次自信。如果当时我强逼他的话,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张瑞芳:但是,成人总是担忧孩子的选择会不会走上歧途?
更重要的事范文5
但是部分的企业在一味的业绩主义的前提下,就将许多更为重要的事情忘记了,企业的每个人、每个部门都在看、观的状态,没有人来实际的执行。
俗话说:“光说不练嘴把式,光练不说手把式,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对于企业而言,业绩只是最终的结果,但是在完成这个结果的同时,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支撑。
这个时候,过程的关注对于能否顺利完成业绩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际案例
在2002年的时候,笔者接触到四川的一家快速消费品企业,他们做的是一支方便食品,企业不大,但是人员众多;人员众多,但是事事找不到相关的负责人,整个公司的所有人员好像都在管着销售部。
1、销售不能回款,他们怪销售部能力不佳;
2、业绩做不起来,他们怪销售部执行力不够;
3、成本过高,他们怪销售部业绩太低,影响成本;
4、就连每月的例会,回到公司,一个做饭的都会质问销售经理,这月的业绩怎么那么低;
5、更别提,管理会议了,更本就不叫什么管理会议,纯粹就是一个批判会,每次几个小时或者一天、甚至几天的会议,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所有的矛头,都指向销售经理。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在该企业只需要存在的部门只要有销售部就够了,但是实际情况呢?各个部门都存在,只是做的事情不一样而已。
1、生产部:不在质量、成本上好好控制,导致成本严重偏高,没有任何竞争优势;质量把关不严,导致销售到市场上的产品,经常频繁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2、后勤体系:每天都在追业绩,但是真正的有业绩的时候,会因为原材料库存不够,要等原材料回来才可以生产;没有和物流公司进行很好的沟通,每次需要发货的时候,又重新寻找物流公司;按照计划的市场物质迟迟不能到位等;
3、财务部:按照合同规定的返点,每次都要在客户和销售人员的一次又一次的催促之后,才将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以前就应该支付的款项,打到客户帐上;销售人员的差旅费,本来按照规定,每月开会的时候,现场报帐,实际情况,从拖几天以后报帐一直到后来的长达一个月时间;人员的工资同样遇到这样的情况。
各个部门是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独立、合作的开展工作,更多需要的是相互的协调,而不是相互的制约和推委,甚至是只是一个部门在开展工作,其他的所有部门在指导。
企业需要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企业的成功运作,他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不是单靠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许多的企业提倡的团队观念。对于企业来讲,需要明白业绩只是最终需要的结果,要很好的达成这个结果,就需要对过程进行高度的关注,并且业绩的达成是需要企业上上下下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很好、最佳的完成。企业需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业绩达成需要的什么?
很多的人都会知道,要想达成业绩首先需要的是人来执行,这点无可厚非,人在整个业绩达成的过程中,他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但是光靠人,如果没有一个核心战略决策来指导人来完成这个最终的目标肯定是不行的。
2、制定战略性决策,他需要考虑和关注什么呢?
战略性决策的制定首先就是要考虑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目标以及企业的远景规划,并且在制定这个战略性决策的时候,需要将企业的所有人员考虑在内,充分发挥每个人、每个部门的作用。
3、怎么样来完成和执行既定的战略性决策呢?
既然战略性的决策已经定下来了,那么就需要的是根据需要来完成他。在完成这个的时候,需要做到的是,按照既定的方案不折不扣的来执行,并且调动企业所有的人员共同来完成这个决策。这个时候的焦点始终集中在“人”上,也即是人才是关键点。
4、怎么样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企业在招聘每一个员工的时候,其实已经发现了他的优势在那里,但是后来又因为企业的一些弊端,造成员工没有将他的优势充分的展现出来。给企业带来了一种错误的信息,一味的认为,该员工的能力欠佳,然后再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招聘。结果是有能力的人不愿意进入该公司。那么怎么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呢?首先对于企业来讲,就是具有较高的人才意识,并且能够根据企业的优势来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并且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有效的激励员工,给予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
企业需要作些什么
业绩需要人来完成,但是人需要的体系来激励,体系首先需要的意识,要具有管理意识、要具有人才意识,最终才可以有效的达成业绩。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作到:
1、完善的过程监督机制:
只有有效的将过程完全掌握,并根据过程出现的情况作出适当的、正确的调整来逐渐纠正过程中的错误,并逐渐完善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
2、建立人员的激励机制:
过程需要的是人员来执行,在整个环节中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很好的激励人的潜力,才可以将整个过程做到最佳状态。
3、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机制:
不管是过程的监督机制还是人员的激励机智,他都需要的是依靠核心的管理力量来执行,作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提高企业的综合执行力。
更重要的事范文6
中医里有个术语:“诸病于内,必形于外。”同样的道理,我们分布在体外的很多穴位,也能作用于内。例如,胃痛这样的小毛病,最有效果的就是按摩胃经上穴位――梁丘、足三里、丰隆、下巨虚这四个穴位。对于急性的胃痛,马上按压梁丘穴,就能立即止痛。再比如,有些男性工作压力一大就会觉得胸口发闷,气短,去医院检查,也往往没有结果,但是难受的感觉却挥之不去。这里就用得上三焦经的消泺穴,它位于人体的手臂外侧,在清冷渊穴与 会穴连线中点处。按压这里能够缓解头痛、肩背痛,还能缓解胸口憋闷的迹象。这些是什么?这些都是内求的过程。
病,是什么?其实就是失衡,身体的失衡,心灵的失衡。我们可以吃药,可以用药物来作些基础的、快速的调整,但深层的、内在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去保养。这才是养生,才是获取健康最根本的东西。
中医要求人内观,向内看、向内求,为什么呢?就是要我们自己关注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生命就在自己的手中,更是在自己内心之中。光是从外界寻求帮助,那是不够的,养生就是要我们自己向内寻求。说到这些,可能读者要问,中医不就是治病吗?其实,中医远非治病这么简单。养生,其实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更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我们养生,养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们的心。这是一个整体的东西,不是哪个地方,哪个方面。
举个例子,很多人嫌中医效果慢,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甚至出现了对这门医学的怀疑。比如,有人问:“为什么都是经络上的按摩,有些人却效果显著,有些人却无动于衷?”其实,探究其中的奥秘,很简单,就是“身临其境”。当自己按摩的时候,自己的手就像是自己的内心,要不断地与身体交流、沟通,彼此体会。我们说内观,不仅是身体,当然还会涉及我们的心。内观,然后静心澄志,精神内守,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
亚健康其实“亚”掉的并非只有身体,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都忙于去做很多事情,却忘记了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久而久之,必然亏欠了。对身体一味索要,没有做到真正的养,没有试着去体会、去内观、去向内部探索,一旦遇到自己不明白的,看不到的,感觉不清楚的,就立刻用所谓的现代科学去否定它,或者是在有些想起来的时候简单地去尝试一下,觉得没有立即看到效果也粗鲁地否定它。这是什么?其实还是人们习惯了外求的方式,这也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造成的一些连锁反应。
比如说,一个朋友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晚上腿部抽筋,医院说这是缺钙,他就赶快买了进口的高级钙片来补。一段时间过去了,没什么效果,腿还是抽筋。其实,补钙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应该内求,应该想想身体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想说明什么。说明什么呢?有经验的中医就会告诉你,这是脾经出了问题,脾经阻塞了,你吃再多的钙也根本无法吸收。要解决它很简单,每天按摩大都、商丘两个穴位各3分钟,就解决了。果然,这个朋友坚持了一段时间,腿抽筋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所以说,吃药只适用于猛症,对于这种日积月累身体的疲惫,我们必须懂得去内观,若仅看到腿在抽筋就盲目地补钙,那就根本找不到问题的根源,解决不了身体的状况。
还有些人,平常总是在酒桌上谈生意,应酬很多,抽烟喝酒,经常熬夜,时间长了肝当然就有些虚弱。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被痛风困扰。痛风,其实说到底就是人体的肝功能弱,身体里的毒不能及时排出,淤积时间一久,人就容易患痛风。很显然,这也是需要内观、内求的病症,要是仅仅从哪儿疼简单地去解释,恐怕依旧不能看出身体真正“所思所想”吧。
很多人因为自身的优秀,对自己要求非常苛刻,对他人要求也很严格,甚至有时固执己见。可以说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的所有事物都保持着一种脱离了现实的尽善尽美的要求,这种情绪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中国人说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求内观,向内部去看去听,但这绝非是要求我们一味苛求。心理学上,把做人做事的标准定得过高,高到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的心态称为完美主义。可是没有“瑕疵”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盲目地追求一个虚幻的境界只能是劳而无功。可见,我们说内观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一种自我观察,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性格上的自我觉醒,我们谈养生,就是要调节身心,达到平衡,在和谐中找到健康。
顺带讲一下几个手部穴位的保健作用。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横纹中,仰掌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按摩此穴可以治疗癫痫、呕吐、口臭、呃逆、口舌生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