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故障检测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故障检测仪范文1
1 概述
汽车发动机ECU是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ECU生产厂家通常采用专用的ECU检测仪对下线的发动机ECU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由于专用ECU检测仪针对性强,且成本高,因此,不适于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发动机ECU故障检测。在汽车服务领域,通过检测ECU输出端子的控制信号来判断其有无故障,对信号本身的检测精确度要求并不高,但要求检测仪器的通用性要好,ECU检测过程要方便快捷,能根据所检测到的信号准确地判断ECU故障与否。目前,在汽车服务领域,还没有专用的发动机ECU故障诊断仪,汽车发动机ECU的故障诊断通常采用间接的诊断方法,其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及其效率都不高。在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应用已普及的今天,研究与开发适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汽车发动机ECU检测仪,具有现实的意义。
2 发动机ECU故障检测方法特点分析
2.1 常用ECU故障检测方法优缺点分析
相比于电子控制系统其它部件和线路,汽车发动机ECU的故障概率较低,但其故障与否的确认则比较困难。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故障检修过程中,通常采用排除法、电压检测法、替换法等间接的方法来诊断ECU是否有故障,但这些故障诊断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
⒈排除法
用排除法诊断ECU故障,首先针对发动机的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然后检查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各个可能的故障部件和线路,当除发动机ECU以外所有可能的故障原因均排除后,如果发动机的故障现象依然存在,就可判断为ECU有故障。
排除法是目前诊断发动机ECU故障较为常用的方法,其不足是需要逐个检测相关部件和线路,待相关的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部件及线路均确定为正常时,才能判断为ECU有故障,其检测过程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且准确性也不是很高,通常还需要与电压检测法或替换法配合使用。
⒉电压检测法
电压检测法是通过检测ECU相关的传感器电源端子的电压,根据这些被检测端子有无电压,或测得的电压是否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来判断ECU是否有故障。
在ECU的电源正常情况下,如果检测到ECU的传感器电源端子无电压或电压不正常,则可准确地判断为ECU有故障。但是,如果检测结果为各端子的电压均正常,则还不能确认ECU无故障,通常还需要用替换法来确认ECU是否有故障,这是电压检测法的最大不足。
⒊替换法
所谓替换法是用一个新的或确认是良好的发动机ECU来替代需要检测的ECU,如果故障现象消失了,则可判断为原ECU有故障。
替换法的优点是较为简便,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该方法需要有新的或确认是良好的ECU,在有些情况下很难或无法获得这样的条件。此外,当替换后,如果故障现象没有消失,也不能就此确认被测发动机ECU就是正常的,通常还需要用其它方法来寻找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所在。
2.2模拟信号输入的ECU动态检测法特点分析
⒈模拟信号输入的ECU动态检测法
用信号发生器、电位器等模拟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各传感器信号,并输入ECU,利用示波器、电压表等检测ECU各输出端子的电压值和电压波形,将测得的结果与正常值进行比较来判断ECU是否正常。也可以用数据采集卡将ECU各输出端子的数据输入单片机,由计算机进行分析比较后,通过显示器直接显示ECU故障与否的诊断结果。
⒉ECU动态检测法的特点
采用模拟信号输入的ECU动态检测法,由于将各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输入ECU,使ECU处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下,这样,就将ECU以外的故障可能因素均排除在外,因此,根据ECU各输出端的动态信号来判断ECU是否有故障,具有极高的准确性。此外,模拟信号输入的ECU动态检测法是直接故障诊断,其故障诊断的效率高。如果是用计算机处理和显示故障诊断结果,则ECU故障检测可更加快捷。
3 发动机ECU故障检测仪的构成与技术关键
3.1 发动机ECU故障检测仪的构成
发动机ECU故障检测仪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
⒈传感器信号模拟器
传感器信号模拟器用于向被测发动机ECU提供各传感器的电信号,传感器的电压信号大致可分为脉冲式、开关式和缓变式。脉冲式电压信号由信号发生器产生,开关式和缓变式电压信号可由常值电阻和电位器产生,各信号模拟电路的电源由ECU内部的输入电路提供。
⒉连接器及线束
连接器及线束用于连接被测ECU和检测仪器,不同类型的ECU,其传感器、执行器的类型会有所不同,因而插接器端子的数量、端子的排列及各端子的功能也不同,因此,需要用专用的连接器及线束。
⒊检测端子或计算机
检测端子由模拟各执行器的电阻及电感线圈加检测插孔组成,示波器和电压表可通过各检测插孔检测ECU各输出端子的控制信号。如果采用计算机直接判断和显示检测结果,则需要用数据采集卡将ECU各输出端子的控制信号输入计算机。
3.2 发动机ECU故障检测仪的技术关键
为使检测仪具有通用性,就必须解决好如下问题。
⒈不同脉冲电压信号的模拟
故障检测仪范文2
关键词:流量检测 故障分析 检修
流量检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故障,影响系统的运行,有时甚至还会起到破坏性的后果。我们要及时准确地查明故障所在,并且排除它,就必须对流量检测仪表的故障分类和检修有所了解。
一、常见故障现象
1.流量指示值偏低或者偏高
故障现象:某化工企业一蒸汽流量测量系统,采用环室孔板取压节流装置和差压变送器检测蒸汽流量。操作人员反映蒸汽流量指示偏低,但检查仪表无故障。
2.重油测量故障
故障现象:某常减压装置加热炉采用重油作为燃料,其流量控制系统检测仪表采用孔板与差压变送器,取压阀门后装隔离液罐,隔离液用乙二醇和水配置,导压管用低压蒸汽供热保温。使用过程中流量指示不能随工艺阀门开度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流量变化了,而仪表指示不变。
3.变送器输出偏高或偏低
故障现象: 某蒸汽流量控制系统, 有时会出现变送器输出信号偏高或偏低的现象。
4.流量仪表与管道内径不匹配对仪表测量产生影响
故障现象:某厂使用进口涡街流量计检测空气流量,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流量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波动,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控制系统。
5.涡街流量计常见的故障
故障现象:指示长期不准,始终无指示,指示大范围的波动无法读数, 指示不回零, 小流量时无指示,仪表系数无法确定。新安装或检修好的涡衔流量计在现场安装好后,在开表过程中有时显示仪表无指示。管道内无液体流动,而显示仪表有流量显示。
6.流量指示为负
故障现象:有一流量检测系统,一次元件为孔板。当系统投运后差压变送器的输出不但不上升, 反而比量程的下限值还小。
二、故障分析
1.流量指示值偏低或者流量指示值偏高,但检查仪表无故障
首先检查差压变送器的零位是否偏低、漂移,再检查取压系统,发现差压变送器的平衡阀有微量泄漏。由于平衡阀有泄漏,正压侧压力P+ 通过平衡阀传递到负压侧,使负压侧压力P- 增加,造成压降P= P+-P-减小,指示偏低。
如果微量泄漏,P下降很慢,则流量指示表现为慢慢下降。如泄漏量很大,则P+=P- ,P=0,流量指示为零。另外,在孔板两边压差作用下,导压管内的冷凝液被冲走,虽然蒸汽冷凝会补充一些冷凝液,但速度慢,补充不了冷凝液被冲走的量,这样将造成正压导压管内冷凝液慢慢下降,流量指示也会慢慢降低。
2.重油测量故障分析
流量指示不随流量变化而变化,说明流量改变,其原因一是变压器损坏,不能反映流量的变化, 这就需要首先检查差压变送器,如果正常,排除变送器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检测系统出了故障。由于保温不良,引起取压导压管与取压阀门等处重油凝固,堵死导压管或堵死取压阀门出口,造成压力无法传递,使正负压室内压力不变,因此流量指示不变。
3.变送器输出偏高或偏低
造成变送器输出信号偏高或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变送器取压装置取压孔堵塞、变送器取压导管泄漏、变送器供电波动超过允许值、气动变送器喷嘴挡板磨损或变形、气动信号线泄漏、检测挡板损坏、三阀组的平衡阀泄漏、排泄阀泄漏。
4.流量仪表与管道内径不匹配对仪表测量产生影响
先考虑带有普通性的管道情形。如果管径有较大突变,则流体会在该处因分离或收缩而形成重复循环的二次流动(处于与管轴平行的平面内)。由于二次流动的产生,使流速分布受到了扰动, 发生了畸变。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装上合适大小的接头作为过渡段,并保证有足够的直管段,这样就能使速度分布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三、检修方法
1.正确安装仪表
如果在安装时传感器前后的直管段长度不够,将影响测量精度,并可能造成流量指示长期不准。取压导压管尽量不采用卡套式接头连接以减少静密封点,确保取压管内有足够的冷凝液才能开表。
2.定期更换仪表配件
定期对配件进行检查,对变形、损坏的配件要及时更换,提高管道控制压力,使流量指示正常。例如,重新加工孔板,重新安装投送后,消除了给水流量的测量误差, 蒸汽给水流量的不平衡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应定期清洗涡衔流量计探头,定期检查接地和屏蔽情况,消除电磁干扰。安装环境潮湿的探头,应定期烘干或做防潮处理。
3.仪表的使用环境
工艺条件温度、压力给流量测量带来了影响。特别对气体、蒸汽的流量检测中应尤为注意,其压力的升高或降低以及温度的变化,都需对流量进行补偿。但在检测液体流量时由于液体是不可压缩的,其密度仅受温度影响而与压力变化无关。例如,涡衔流量计最怕大范围的波动冲击和振动, 更怕介质中夹杂的焊渣、石块等硬物的冲击,这些都会使噪声信号增大,以致影响测量精度。特别是安装在地井中的传感器部分,由于环境湿度大,造成线路板受潮,也可能造成指示值不准或无指示等故障。
四、检修注意的问题
1.二次仪表的问题
常见的二次仪表问题有电路板有短线之处,量程设定个别位置显示坏,K系数设定有个别位置显示坏,使得无法确定量程设定及其他参数的设定,这将使仪表指示不准。
2.二次仪表与后续仪表的连接问题
由于后续仪表的问题或者在后续仪表检修时,使得二次仪表输出的电流信号造成开路,可能造成二次仪表始终无指示等故障。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仪表灵敏度不能调得太高,否则会引起流量指示波动;调得太低显示仪表又无指示。一般在无流量和无外界干扰时,使显示仪表指零即可。
3.回路线路接线的问题
有些回路表面看线路连接的很好,但仔细检查,有的接头已松动,造成回路中断,有的接头虽连接很紧,但由于剥线和接线的操作问题,紧固螺丝钉压在了线皮上,也可使得回路中断,这将会造成仪表始终无指示。
参考文献
故障检测仪范文3
【关键词】旋转机械;状态监测;故障诊断;风机
上个世界七十年代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来进行风机状态监测以及故障诊断技术开始得到了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水平要比我们先进很多,像是美国Bendy Nevada公司的ADRE系统,Scientific—Atlanta公司的 M6000系统等;我国最近几年在这方面也开始引起了重视,像是和一些高校以及研究所联合开展一些科研性的项目,自己开始研发监测和诊断系统,这些技术虽然和国际先进技术有差距,但是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本文以D350煤气排送机为例,进行风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的讲解,介绍其工作机制和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
1、系统总体结构
此系统是集合了许多功能的系统,例如数据收集、状态监测、振动分析、故障检查等等。信号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事确保监测和诊断系统是否精准的一个重要指标。系统的结构是多个层次构成的,分为不同的子系统,状态监测子系统和故障诊断子系统并行工作。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设计了仪表监测子系统和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监测诊断子系统并行工作的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
2、传感器的选择与测点布置
传感器负责收集和传递系统的往来信息。因此传感器是否精确,决定着系统所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利用的可靠性。相对于本系统而言,壳体振动选用压电式速度传感器。这类传感器灵敏度高,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轴位移信号和键相信号采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壳体振动一般测量3个方向的振动,即2个径向信号和1个轴向信号。2个径向测点互相垂直安装。系统中测点的布置根据机组具体情况以能够捕捉机组故障为前提进行优化,每个机组布置了10个压电式速度传感器、1个轴位移测点和1个键相信号测点。工艺参数直接从机组原控制系统中获取。
3、仪表监测及报蕾保护子系统
本系统处于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不仅采用了仪表监测,还使用了微机监测、诊断系统,两者共同进行,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传感器信号经放大后直接进入振动监测仪表,每路信号对应仪表中的一个模块。二次仪表由双通道速度监测模块、单通道轴位移监测模块、转速监测模块组成,可实时显示机组转数和各个测点的振动幅值。幅值超过设定的报警值,可经继电器输出危险报警信号和连锁跳车信号,通过外部电路可实现声光报警和设备的连锁保护。报警保护子系统电路图如图2所示,其中,危险报警继电器输出触点为ZD—IC,连锁跳车信号输出触点为ZWY—9C。图中,1ZJ—3ZJ为中间继电器,YJ为时间继电器,其功能是实现声光报警;ZJ—TC为断路保护继电器线圈,其内触点为二次仪表的输出触点,CA为消音按钮。当壳体振动值达到危险警示值时,ZD—TC触点闭合,黄灯亮,同时声音报警,按CA按钮可消除声音,危险解除后黄灯灭;当主轴位移达到危险值时,ZWY—TC触点闭合,红灯亮,声音报警,同时2J—TC线圈接通,发生跳车保护。
4、数据采集与状态监测子系统
机组的运行状态都是通过数据来进行反应的,因此数据采集仪的作用就是从机组采集各种数据,像是振动、轴位移和转速等等,这些信号接收到之后经过处理再传输给监测系统,系统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机组的运行状态,从而进行对机组的控制。
状态监测系统可以和其上下层进行通信,借助不同的传输途径和设备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让监测者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机组的运行状态如果不借助各种仪器设备是很难窥其全貌的,因此通过状态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利用其工控机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功能,将这些监测到的信号,经过处理后以图表的形式直接的显示出来,通过时域分析、幅值分析、频谱分析,能够获得各种数据,通过计算去掌握机组的运行状态是否良好,这样给现场工作人员直接监测机组运行起到了很大的便利,而且通过这些实时数据也能很快的发现机组的一些异常状况。
5、故障诊断子系统
机器故障的因素是很多方面造成的。因此在对机组进行故障检测的时候,我们以在线监测为主,通过系统对机组各项运行数据的收集,我们从中进行分析和研究,去寻找故障的原因,机组稳定运行和异常运行两者之间的数据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才能够通过故障检测系统来进行数据的收集,从而发现机组异常的原因。
5.1人工对话诊断
通过界面的方式来让检测人员进行特定部位或特定数据的检测,这样能够有的放矢,而且检测时候的数据是否保存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当不进行选择的时候则可以采取默认的检测,像是最大振幅、在线数据等等,这样便于人机交互,让检测系统更加的直观和人性化。
5.2自动诊断
在系统中还需要设定自动检测的功能,当从机组获取的数据信息发生异常的时候,则可以自动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都是事先经过研究后采取的应对措施,这样提高了可靠性。
6、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D350煤气排送机来进行了风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的介绍,通过对原理和系统运行机制的讲解,我们可以了解到,此系统的作用是符合现代高速发展需要的,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比较高,尽管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但是不断的将其发展,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而且这也是保证生产安全可靠的重要技术。
参考文献
[1]夏松波.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振动与冲击,1997,16(2):1—5,
故障检测仪范文4
【关键词】:故障测距 行波XC-21 输电线路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当线路发生故障后,必须进行寻线,以寻找故障点,根据故障造成的损坏程度判断线路能否继续运行还是须停电检修。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的准确定位,能够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对于占绝大多数的能够重合成功的瞬时性故障来说,准确地测出故障点位置,可以区分是雷电过电压造成的故障,还是由于线路绝缘子老化、线路下树枝摆动造成的故障等,从而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因此,线路故障后快速寻找故障点就成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技术,输电线路精确故障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行波测距是利用高频故障暂态电流、电压的行波来间接判定故障位置,包括单端行波测距法和双端行波测距法。由于其有着较高的精度和准确率,基于行波原理的测距装置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推广和应用对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行波故障测距的概念和原理,比较了两种典型的行波测距的方法,根据其特点提出了配置建议。
1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1.1行波的基本概念
线路上任一点电压、电流值实际上是许多个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传播的电压、电流波值的代数和。这些电压、电流波以一定的速度运动,因此称为行波。运动方向与规定方向一致的行波,为正向行波,而把运动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行波为反向行波。规定由母线指向线路的方向为正向,则由母线向线路运动的行波叫做正向行波(V+、I+),而由线路向母线运动的行波叫做反向行波(V-、I-)。
输电线路故障时,相当于在故障点加上了与该点故障前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虚拟电源。这个虚拟电源产生向线路两端运行的电压、电流行波,经过多次反射、衰减,进入一个新的稳态。
行波从线路一端传到另一端需要一定的时间,线路长度与传播时间之比,称为波速度V。线路中波速度只与线路周围的介质性质有关,而与导体芯线的材料与截面积无关。输电线路的波速度即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为光速的98-99%,实际应用中一般取为光速的99%。
1.2单端电气量行波测距原理
单端行波原理利用线路故障后在线路一端(本端) 测量点提取的第1个行波浪涌与其在故障点反射波之间的时延计算本端测量点到故障点之间的距离。
在被监视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产生的电流行波会在故障点及母线之间来回反射。装设于母线处的行波测距装置接入来自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暂态电流行波信号,使用模拟高通滤波器滤出行波波头脉冲,根据到达母线的故障初始行波脉冲S1与由故障点反射回来的行波脉冲S2之间的时间差Δt来实现故障测距,找出故障点。
设波速度为v,故障初始行波以及由故障点反射波到达母线的时间分别为Ts1、Ts2,则故障距离XL为:
XL=(v﹒Δt)/2=v(Ts2 -Ts1)/2 (1)
在相间故障存在较大的过渡电阻以及单相接地故障时,对端反射波在故障点有较大的透射,当故障点在线路中点以内时,来自故障线路方向的第二个行波波头是故障点反射波,根据它与故障初始行波的时间差Δt,利用公式(1)来实现测距。
当故障点在线路中点以外时,来自线路方向的第二个行波波头是来自故障线路对端的反射波,根据它与故障初始行波的时间差Δt′,可以计算出故障点距对端的距离为
XR=(v﹒Δt′)/2=v(Ts2 -Ts1)/2 (2)
由此可见,测出故障行波与第二个来自故障线路方向的行波波头之间的时间差,即可找出故障点的位置。
1.3双端端电气量行波测距原理
双端行波原理利用线路内部故障产生的初始行波浪涌到达线路两端测量点时的绝对时间之差值,计算故障点到两端测量点之间的距离。
设故障初始行波波头到达两侧母线的时间分别为TS和TR,装于线路两端测距装置记录下行波波头到达两侧母线的时间,则故障距离可由下式来算出:
XS=[(TS-TR)﹒v+L]/2 (3)
XR=[(TR-TS)﹒v+L]/2 (4)
两端测距法由于只使用初始行波波头分量,不需要考虑后续的反射与透射行波,原理简单,测距结果可靠。 但是两端测距的实现要在线路两端装设测距装置及时间同步装置,并且两侧要进行通信交换记录到的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的时间信息后才能测出故障距离来。如不具备自动通信条件,可借用电话联系,人工交换记录到的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的时间,利用(3)、(4)式来计算故障距离。
2两种测距方法对比
2.1单端行波测距法的优点
单端行波测距法较双端行波测距法的成本降低一半以上,可以不需要全球定位系统(GPS)及两端数据通信等,测距结果的实时性高。
如果准确判断出故障点反射或透射回测量点的行波,由于测距结果基本不受线路两端设备和硬件的时间不一致性的影响,故测距精度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对精确故障定位的要求,通过对现场故障数据分析,测距误差在500米以内。
2.2单端行波测距发的缺点
单端行波测距法的缺点主要是单端法原理存在较大缺陷。行波的极性和幅值是行波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很多线路结构和故障情况下,无法进行单端测距,同时,单端测距还会存在测距死区的问题。若想用单端波形法实现可靠测距,需要结合阻抗法进行联合单端测距,在单端行波法实效的情况下,用阻抗法的测距结果作为补充,这样则精确度达不到要求,而且其波形分析困难,可靠性差。
2.3双端行波法的优点
由于母线两端都只检测第一个到达的行波,线路的过渡电阻的电弧特性、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是否多分支线路等)、线路的分布电容以及负荷电流对测距复杂性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因此, 双端行波法比单端行波法测距结果的可靠性更高。
双端行波发的测距结果一般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对精确故障定位的要求,测距误差可以在500m以内。
由于输电线路的长度参数一般都是通过设计或实测参数得到,设计参数一般与线路施工后的实际参数会有一定差别,同时,实测输电线路长度时,都是通过测量线路的有关工频参数来推算线路长度,对试验条件要求很高,常常会导致实测参数结果不准。由于双端行波法测距的准确性,可以用它通过区外故障和区内故障校核输电线路实际长度。
2.4双端行波测距法的缺点
双端行波测距法的成本较高,还需要GPS时标系统及两端数据通信等。
在多回路结构的原理上存在不足,需要单端行波法作伪补充。
3.配置建议
要实现可靠的故障定位,须采用双端行波测距法,当故障线路两端由于某种原因只有一端的行波故障数据而无法实现双端测距时,只能采用单端行波测距法作为补充,但一般不宜采用单端行波测距法为独立的测距方法使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并非同一母线上的所有线路都能够配备双端行波测距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选择比较重要的1~2 回线路同时配备双端行波测距和单端行波测距功能,并采用优化组合行波测距方案。而对于其他线路,则只配备单端行波测距功能。
对于只利用电流暂态分量的现代行波故障测距系统, 为了更好的运用双端和单端行波测距,一般要求能够采集同母线上3 回以上线路的电流暂态信号,通过以上两种行波测距原理的有机配合,不仅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测距效果, 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行波故障测距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结论
本文介绍了行波故障测距的概念和原理,比较了两种典型的行波测距的方法,根据其特点提出了配置建议。分析结果表明,为了取得最佳测距效果,需要采用以双端为主、单端为辅的行波测距方案。
参考文献
[1]葛耀中.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2]徐丙垠,李京,陈平等.现代行波测距技术及其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23): 62-65
故障检测仪范文5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扶持政策后,由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内市场机制逐步建立、区域发展政策不断加强,内蒙古经济开始进入增长型周期阶段,增长波动幅度相对降低,周期长度逐渐拉长,经济周期波动总体上摆脱了相对不稳定局面,转向“中高位-平缓”的较稳定状态,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力和稳定性显著增强。面对这种经济相对稳定性增长,以便其有方向、有目标、有指导地巩固和发展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本文从优化需求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加快对内对外开放三方面提出相应具体对策建议。
1加快优化需求结构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得益于投资拉动,但随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增长空间逐步缩小,潜在财政金融风险不断增加,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在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大力促进消费和外贸增长,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这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根本路径。
一方面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内蒙古是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在继续保持投资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加强项目储备,增强投资可持续增长后劲;激活民间投资,增强投资活力。另一方面扩大消费需求。从长远考虑,要把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一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消费能力。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消费预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居民后顾之忧,为提升居民消费预期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优化消费环境。优化城市综合超市、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牧区延伸。四是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加强旅游、文化、体育、信息、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旅游、文化、体育、信息、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提高人民群众消费水平和质量。
2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内蒙古要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能源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为经济增长保持相对稳定奠定产业基础。
首先,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牧业,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一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建设性畜牧业,提高粮食、肉类、乳类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不断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标准化养殖,优化农牧业布局,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三是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四是积极推动农畜产品品牌化经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畜产品标准体系、生产技术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其次,推动工业优化提升。目前内蒙古正处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需要。一是加快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作为煤炭生产大区,要适度控制煤炭产量,在提高煤炭转化率上下功夫。抓住内蒙古被列为国家级煤炭深加工示范基地的机遇,优化煤化工产业布局,推进煤化工项目升级示范。要突出抓好稀土钢生产、铝后加工、工程塑料和甲醇延伸加工等传统资源延伸加工项目。二是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制定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配套政策,引导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机械设备、汽车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形成一批新的支柱产业。三是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化发展。立足内蒙古现有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在横向上加快资金、人才、产业、技术的区域集中程度和产业间的配套协作,在纵向上推动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最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发展服务业是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所在。突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煤炭、化工、农畜产品等资源产品优势和口岸优势,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中心。二是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提升草原、森林、沙漠、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水平,推出一批国内外驰名的黄金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三是培育壮大金融业。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区外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加强融资平台建设与管理。
3加快对内对外开放
内蒙古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对内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对外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故障检测仪范文6
【关键词】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发动机ECU数据流故障码故障分析
火花塞传感器
1、利用“静态数据流”分析故障
静态数据流是指接通点火开关,不起动发动机时,利用故障诊断仪读取的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数据。例如进气压力传感器的静态数据应接近标准大气压力(100-102kPa);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静态数据凉车时应接近环境温度等。下面是利用“静态数据流”进行诊断的一个实例:
故障现象:一辆捷达春天轿车,在入冬后的一天早晨无法起动。
检查与判断:首先进行问诊,车主反映:前几天早晨起动很困难,有时经很长时间也能起动起来,起动后再起动就一切正常。一开始在别的修理厂修理过,发动机的燃油压力和气缸压力、喷油嘴、配气相位、点火正时以及火花塞的跳火情况都做了检查,也没有解决问题。
通过对以上项目重新进行仔细检查,同样没发现问题,发动机有油、有火,就是不能起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发现,虽经多次起动,可火花塞却没有被“淹”的迹象,这说明故障原因是冷起动加浓不够。如果冷起动加浓不够,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呢?
用故障诊断仪检测发动机ECU,无故障码输出。通过读取该车发动机静态数据流发现,发动机ECU输出的冷却液温度为105℃,而此时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只有2~3℃,很明显,发动机ECU所收到的水温信号是错误的,说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出现了问题。为进一步确认,用万用表测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与电脑之间线束,既没有断路,也没有短路,电脑给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5V参考电压也正常,于是将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更换,再起动正常,故障排除。
总结概述:这起故障案例对于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可能会直接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着手,找到问题的症结。但它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系统的ECU对于某些故障是不进行记忆存储的,比如该车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既没有断路,也没有短路,只是信号失真,ECU的自诊断功能就不会认为是故障。再比如氧传感器反馈信号失真。空气流量计电压信号漂移造成空气流量计所检测到的进气量与实际进气量出现差异等,都不能被ECU认可为故障。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控制单元数据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2、利用“动态数据流”分析故障
动态数据流是指接通点火开关,起动发动机时,利用诊断仪读取的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数据。这些数据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进气压力传感器的动态数据随节气门开度的变化而变化;氧传感器的信号应在0.1 0.9V之间不断变化等。通过阅读控制单元动态数据,能够了解各传感器输送到ECU的信号值,通过与真实值的比较。能快速找出确切的故障部位。
2.1有故障码时的方法。可重点针对与故障码相关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分析是什么导致数据的变化,以找出故障原因所在。
故障现象:一辆桑塔纳1.6i轿车(出租车),百公里油耗增加1L。
检查与判断:车主反映:前几天换了火花塞,调整了点火正时,油耗还是高。通过与车主交流确认不是油品的问题。于是连接故障诊断仪,进入“发动机系统”,读取故障码为“氧传感器信号超差”,是氧传感器坏了吗?进入“读测数据块”。读取16通道“氧传感器”的数据,显示为0.01V不变。
氧传感器长时间显示
2.2无故障码时的方法。通过对基本传感器信号数据的关联分析和定量对应分析来确定故障部位。
故障现象:一汽佳宝微面,加速无力、加速回火,有时急加速熄火。
检查与判断:初步判定是混合气过稀,为了证明这一点,我用两个方法进行了验证。
一个方法是拆下空气滤清器,向进气道喷射化油器清洗剂,与此同时进行加速试验,明显感到加速有力,也不回火,故障现象消失,这可以证明混合气过稀的判断;
另一个方法是连接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显示无故障码;读取数据流,观察氧传感器的数据,显示在0.3-0.4V左右徘徊,加几脚油门。氧传感器数据立即越过0.45V上升到0.9V。然后其数据又回到-0.3-0.4V左右徘徊,这说明氧传感器是好的,因为它在人为对混合气加浓后,数据反应及时,变化正常,同时也证明混合气确实是过稀。
是什么原因造成混合气过稀呢?通过分析,主要考虑进气压力传感器和燃油系统油压。首先判断进气压力传感器。进入“读测数据流”,读取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数据,显示:静态数据1010mbar,为大气压力,正常;怠速时为380mbar,基本正常;急加速时数据可迅速升至950mbar以上,这些数据及其变化都表明,进气压力传感器基本正常。
接下来开始检测油压,由于油压表坏了,无法测量燃油系统油压,只好直接更换油泵。然后试车,故障现象消失,故障排除。最后的结果说明故障是因为油泵的供油能力不足导致混合气过稀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