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益创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益创业范文1
・尤努斯是南亚孟加拉国的一位经济学家,一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对贫困与饥饿的研究中。一次农村调研时,他遇到一些靠制作并售卖竹椅谋生的妇女。由于没钱购买原材料,她们不得不找商人借贷,并受到高额利率的盘剥,每人辛苦一天才赚2美分。在和他们交谈后,尤努斯感到震惊:只要27美元,就可以让这42个人摆脱债务的重负!
尤努斯当即从口袋里掏出27美元,借给他们。
之后,他开始联系一些银行家,试图说服他们向穷人提供无需抵押的贷款。但却遭到一连串的拒绝,因为银行家们都信奉“贷富不贷贫”。于是,尤努斯开始以自己为担保人向穷人们提供小额贷款,并不断地继续游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采纳他的试验。l979年,孟加拉央行终于答应开展这个名为“格莱珉”的项目。
目前,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是一家真正为穷人服务的银行。2006年,“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尤努斯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故事正是一个“公益创业”的良好范例。
时下,“创业”无疑是青年中大热的词。提到创业,很多人会想到:一纸商业计划书获得几轮融资,书写财富神话……但创业还有另外一种“打开方式”,那就是“公益创业”。
公益创业者创办的是社会企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创造社会效益为核心目标,涉及绿色环保、扶贫发展、社区服务、信息化普及、特殊群体关爱等领域。
既充满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精神,也肩负着让世界更美好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感。近年来公益创业为很多青年开辟了一条能力培养、自身发展的新路径,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一道别样的风景。
创业是为了改变
曹军是一位盲人,同时也是一位公益创业者。他致力于为盲人设计“能让手机说话”的软件系统。有了这些软件应用,盲人也可以像明眼人一样,收发短信,聊QQ、玩微信、上微博、用电子地图……
与很多盲人朋友一样,曹军曾经以按摩谋生。后来,他尝试创业,在酒店里开了按摩店,还发展成连锁店,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一次一位盲人朋友的来信,让他再次有了不安分的念头。“听到周围的朋友能够发短信,我特别‘嫉妒’,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自己发出一条短信!”曹军想到,能不能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2008年,他关停或转让了所有按摩店,卖掉房子,创办了北京保益互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出了“保悦益听”,一款为盲人设计的语音软件,下载运行后就会把智能手机转化为盲人可以独立操作使用的语音提醒模式。
有盲人朋友跟他说,“我们也想用QQ聊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军给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的邮箱发了一封邮件。很快,马化腾派程序员与保益互动进行了技术对接,专门为盲人朋友研发了一个QQ系统。
语音输入法同样是一个难题,曹军又发邮件给百度CEO李彦宏,希望百度能帮忙开发盲人语音输入法,也很快得到了回复。经过一番努力与百度的支持,现在,也实现了盲人通过语音输入发短信。
之后,保益互动先后和百度地图、UC浏览器、墨迹天气、虫洞语音等签约合作,还与书朋网合作推出“保益读书”,盲人仅输入一个书名就可以听书。
“我觉得其实盲人使用智能手机,比明眼人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智能终端,而是盲人的另外一双眼睛、一双科技的眼睛。”曹军说。
2014年7月30日,在北京举办的“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中期成果会”上,曹军作为该活动评选出来的优秀公益创业青年登台领奖。
曹军说,最令他高兴的是,不少盲人朋友向他反馈,这真正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创业不是为了赚钱,创业是为了改变”。
青年,公益创业主力军
其实回溯起来,中国公益创业的探索早已起步。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称为“兔王”的旭平兔业集团创始人任旭平就开始了中国公益创业的探索,通过养兔事业,他开创了“一个帮一个,一个传一个”的扶贫模式,帮助很多人脱贫致富。这也是我国公益创业的早期尝试。
近年来,我国社会企业发展迅速,一批通过公益创业成长起来的社会企业逐渐成长,并得到大众的关注与认可,“公益创业”的概念也逐渐传播。
职业公益人袁子弹是深圳首倡“公益创业”模式的第一人。从打工者到创业者,他一直在尝试探索“将公益和商业结合,利用商业为公益造血输血的模式”。
在我国公益创业发展过程中,青年人是毋庸置疑的主力军,为公益创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6年,中国第一个以“公益创业”命名的大学生社团――滴水恩公益创业协会在湖南大学诞生了;2007年,湖南大学成立了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2009年北京大学成立公益创业研究会;2010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北极光―清华”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之后,复旦大学公益创业基地、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依托高校建立的社会公益创业研究、服务机构也先后成立;2014年1月,由团中央等组织发起的“创青春”公益创业赛覆盖了全国2200多所高校;由青年恒好理事会主办的“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从2009年起已经连续举办了5届。
公益创业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强烈的公益使命、具有奉献精神的团队和创新的公益模式。而这正是年轻人具备的。KAB(中国)创业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说:“在参与公益创业中,青年最有年龄优势,最具敏锐性,也最可能发现和把握机遇,从而,以创新的方式实现公益创业的目标。”
公益创业处于黄金期
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社会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届中国社会公益创业导师汪忠副教授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社会问题。“既有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需求,又有充足的社会资金和创业市场,因此目前中国处在公益创业的黄金期。”
有人说,如果把开发中国的社会公益资源比作挖井,这口百米深井现在或许才挖了3到5米,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在深处等待开掘。我国社会公益领域发展相对较晚,人才匮乏,急需大量的青年创业者和专业人才,一个青年人施展才干的大舞台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如今,创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沸沸扬扬的创业大军前仆后继,但是,年轻人在商业领域的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成功率是很低的。相对来说,在公益领域的创业成功率则高得多。因为商业竞争是“你死我活”的,非常激烈,而公益创业则会受到更多的支持、帮助与呵护。因此,公益创业对青年人来说,不仅是全新的道路选择,更代表着新的就业前景。
李家华说,公益事业是一个必然的社会目标,如果大学生在创业开始时就树立社会公益、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的理念,他们将更容易成功。在中国提倡公益创业,一定程度上也给当代青年思考历史责任和时代定位的时候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责任自觉,把视野投向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创业就会突破商业范畴,进入社会更好发展和互帮互助的体系中。
公益创业要找到社会的痛点
公益创业的创新性,正在于它将“公益”与“创业”两者的结合。传统的公益组织,大多需要政府、企业、基金会的支持和社会捐赠,这都属于“输血”的范畴,而社会企业则具备自身的“造血功能”。
滴水恩公益创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玄奇认为,公益创业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目的是使公益事业实现持续发展。因此公益创业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找准社会问题,其次就是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也要形成自身“造血”的内生力量。做公益创业不能全部伸手向别人要,而要靠自己创造价值。
既要瞄准社会需求,又要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这也对公益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部《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撰写专家代表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兼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邓汉慧说,我国青年公益创业中存在创业组织小微化、创业主体弱势化、创业行业层次低、公益创业组织市场化运作效率低和可持续发展性不强等问题。《报告》显示,中国公益创业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启动资金大多在10万元以下。
此外,由于大多数项目受限于运营周期,且自身造血功能有限,难以实现盈利,后续的资金问题更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公益创业范文2
关键词:公益创业;学生社团;心理支持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在校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并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它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为宗旨。学生社团不仅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是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丰富校园文化、提升育人品位、优化教学环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公益创业理念日渐兴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受社会责任感的推动,陆续成立以公益创业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生社团,如环保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关爱流动花朵协会等。这些学生社团以公益形式参与创业实践,凝聚志同道合的青年学子,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热心公益、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更使大学生胸怀天下、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但是由于公益创业在我国还处于初创阶段,学生社团的发展和传承也面临较大困境,充分认识公益创业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积极探索公益创业类学生社团的心理支持方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益创业的内涵
“公益创业”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Gregory于1998年提出,指的是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感召下,面向社会需要,积极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为公众提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胡馨将“公益创业”界定为“个人在社会使命激发下,在非盈利领域援用商务领域的专业作风,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在争取慈善资金的竞争中独树一帜,将公益事业办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实体”。
在欧美,公益创业最初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兴办的,例如为帮助贫困人口改善居住、医疗条件以及解决培训、就业等问题而开展的援助活动;为帮助老年人、残疾人解决生活不便等问题而开展的服务活动;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展的公益活动,其事业范围涉及环境保护、医疗福利、教育培训、消除贫困、文化事业等。这些事业原来大多由政府承担和举办,但在经济增长低迷,各国纷纷削减公共开支的背景下,很多福利性、公益性事业开始由政府转向民间,公益创业也随之应运而生。
二、公益创业学生社团的发展困境
(1)科学认识欠缺
国外学者在构建的公益创业模型中指出,公益创业的核心要素分别是风险管理、前瞻性和创新性。这充分说明,对于公益创业而言。如何识别及开发机会是重要前提,尤其需要有预见性地发现社会问题,并以增量创新、体制创新或者颠覆性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目前,大学生公益创业类社团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3・5”学雷锋等,通常以教育帮扶、敬老爱老、文明倡导等为活动内容,服务对象固定机械,形式单一重复。这些学生满怀激情热血,有十分清晰的公益概念,但缺少创业的行动,极少援用商业运作模式追求团队的创新和效率,因而导致在实践理念、内在动力和发展路径上与志愿服务行为混淆不清。经调查显示,我校公益类学生社团中有半数以上的成员不清楚“公益”与“创业”的关联,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纯洁性极度认可,但对公益创业的理解知之甚少。
(2)智力支持匮乏
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我国高校开设创业教育仅有十余年,就课程设置而言,大部分高校的公益创业课程都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鲜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师资力量而言,公益创业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高校教师大多无创业经验,很难在实际操作层面对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和辅导,限制了公益创业教育的开展;就群体层面而言,青年学生具有情感热烈丰富、思维活跃敏捷、理想崇高奔放等优势,但同时也伴随自我认识片面、依赖心理严重等弱点,对于公益创业者需要具有的冒险开创精神、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使命感的要求,鲜有能担此大任之人;就人员稳定而言,学生社团是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成的非正式群体组织,社团进出自由,人员流动频繁,传承性和稳定性无法保证,常常出现因人兴事、因人废事的无奈局面。
(3)获取认同艰难
社会公益并不是个人范畴的活动,它需要汇集群体的力量,尤其是在公益创业初期,有否顺畅的政策支持、干练的工作团队、积极的环境氛围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学校对学生承担着日常管理的责任,开展任何活动必定将安全问题置于首位,对于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公益创业活动大部分高校持有小心谨慎的态度。学生社团因活动需要向学校职能部门提出各种支持请求时常遭到相互推诿、拖延办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公益创业的积极性,也反映出高校管理者目前并未充分认同公益创业的重大意义。
三、公益创业学生社团的心理支持方案
(1)调整培养目标,促进认知提升
公益创业教育是在尊重主体意识的前提下,注重非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协调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使学生在精神层面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在实践层面具有创业的能力,将奉献友爱的互助精神与个人的前途发展高度结合,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作出调整,帮助学生在认知层面上有所提升:一方面要进行文化引领,让学生了解公益创业的内涵,激发学生公益创业的兴趣,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并内化为坚定的人生信仰;另一方面要丰富教学内容,以专业学习作为公益创业的知识支撑,将专业特点与公益创业教育相结合,启发学生寻找与专业相关的创业切人点,帮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下持有竞争力。
(2)搭建多元平台,给予行为帮扶
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力为公益创业学生社团提供多元平台。第一,搭建公益孵化平台,提供场地支持和技术指导,使学生社团能在低成本、低风险的条件下以校本服务为切入点尝试开展公益创业;第二,完善课程教学平台,将公益创业教育以选修课或者专项培训班的形式进行,针对有公益热情和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系统全面深入的公益创业教育,还可将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分类引导,力求做到公益创业教育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完善教学体系,在行为层面对学生社团给予支持。第三,建立融资渠道平台,认真解读政府相关扶持政策,为成熟的公益创业项目寻求资金帮助,同时设立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学生社团开展公益创业活动。
(3)营造创业氛围,增强情感认同
公益创业范文3
医院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向大众普及医疗知识,扩大人群的视野等公益责任。哪怕是小小的一件事,只要是公益事件都能带动社会进步。在此我们在医院门诊尝试向一定的目标人群发放问卷研究不同刷牙方法对牙茵斑和牙周疾病的影响,并向人群普及正确的刷牙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牙菌斑是引起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因素,能否最大限度地清除牙菌斑是控制这2种疾病发生的关键,而刷牙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对刷牙方法有多种,要知道不同刷牙方法对牙菌斑的清除效果,才能将更优秀的刷牙方法推广给众。
现对本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18~50岁)采用问卷方式进行刷牙方式的调查,并在回答完问卷后利用口腔检查的方法进行牙周疾病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问卷包括由患者、医师分别填写的内容。患者填写的为一般情况,刷牙方法;医师填写的是检查所见的牙石沉积的发生率及牙龈炎的发病情况。发放问卷共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6.67% 。对所得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比较牙周疾病发病率与刷牙方式之间的关系。
目前刷牙的方法很多,常见的习惯刷牙法是以个人的习惯感觉而形成的拉锯式横刷法以及上下来回样的竖刷法,这两种刷牙方法弊病较多,易引起牙龈萎缩、楔状缺损。还有一种国际上推荐的巴氏刷牙法又称为水平颤动法,刷牙要领是手持刷柄,刷毛指向牙根尖方向即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先与牙体长轴平行,然后稍作转动与龈缘呈45°角,轻度加压使刷毛端进入龈沟,以短距离水平拂刷颤动牙刷,勿使毛端离开龈沟反复颤动10次左右,然后牙刷移至下一组牙并与前一组牙有所重叠位置,进行颤动刷洗。根据收回的58份问卷并对个人做口腔检查,汇总数据得出,见表1。
问卷显示,门诊人群横刷、竖刷、随意刷的人群占77.58%。横刷不仅伤牙龈并且无法清理干净牙齿表面会导致牙石沉淀,竖刷虽然可以有一定作用可以清理牙齿但是对牙龈的损伤还是很大的。而正确的刷牙方法应该是国际上推荐的巴氏刷牙法,调查结果表明,选用此种刷牙方法的人群牙石沉积现象和牙龈炎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几种刷牙方法牙菌斑是细菌和唾液中的有机物形成的聚合物,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群体,主要沉积于牙面的窝沟、邻面间隙、龋洞内、牙龈周围。牙菌斑内有大量的微生物,特别是乳酸杆菌和链球菌可以降低局部pH值,在龋齿病因中发挥重要病因。由于牙菌斑不易被水冲去或漱掉,刷牙是去除牙菌斑的主要口腔保健措施。科学的刷牙方法不仅能够去除菌斑和软垢,还能给予牙周组织以适当的按摩刺激,促进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和牙周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上皮的角化程度,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而不适当的刷牙方法不仅达不到控菌斑的目的,还会引起各种不良后果,如牙龈萎缩、楔状缺损等。所以寻找一种简单易学、去除牙菌斑效果好、不损伤牙体和牙周组织的刷牙方法非常重要。
上述的58份回答问卷的人群在作出口腔检测后,我们再现场免费发放同一品牌的牙膏和相的牙刷(品牌后文有叙述),进行一次现场刷牙。来展示不同刷牙方法对牙菌斑的清除效果,旨在探索更佳的刷牙方法并予以宣传推广。(材料均使用同一品牌的牙膏和相同的牙刷)
刷牙前牙菌斑记录:刷牙前受试者先用清洁水漱口,然后用蘸有体积分数为2%碱性品红的棉签对全口牙面进行涂布染色,滞留1min后再漱口,检查并填写菌斑记录卡,记录全口每一个牙的4个面(唇侧、舌侧、近中、远中)有牙菌斑的面数,并计算牙菌斑比率。刷牙后菌斑记录:各组刷牙后由同一检查者检查受试者牙面的牙菌斑情况。按如下方法计算不同刷牙方法刷牙前后牙菌斑占牙面的百分率,然后算出清除率。牙菌斑百分率=有菌斑牙面/总牙面数×100%;牙菌斑清除率=[(刷牙后牙菌斑占牙面的百分率)-(刷牙前牙菌斑占牙面的百分率)]/ (刷牙后牙菌斑占牙面的百分率)×100%。见表2。
经过现场的比对,让参与调查群众知道刷牙的重大作用。用力横刷和竖刷的人,常有典型和严重的楔状缺损和牙龈退缩。轻者早期牙龈创伤,牙齿酸疼不适,重者牙龈退缩,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牙齿折断。而巴氏刷牙法不仅能更有效的清理牙石而且对牙龈的保护更佳。通过这次活动,向人群普及正确的刷牙方式势必是意向有公益性的活动,见图1。
第一步,选择软毛牙刷,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60°角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略呈弧形,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5~6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每次2~3颗牙,刷下一组牙时注意重叠放置,刷上颌牙刷毛朝上涵盖一点牙龈,刷下牙时刷毛朝下,依同样要领刷。
公益创业范文4
【关键词】 公益创业;公益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就业
一、公益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新发展
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应当包括教学、研究和实践体系。早在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率先开设创业课程。截止到2005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体系。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有百森商学院――培养创业意识为主,哈佛大学――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斯坦福大学――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等。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社会公众共同利益的事业,具有全局性、全体性、平等性、公共性的特征。教育具有公益性。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教育具有公益性。高校创业教育与知识的创造传承、学术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具有公益性。
公益创业一词起源自19 世纪英国。“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是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个人或社会组织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利益的创业活动(Gregory,1998)。公益创业既专门针对传统的竞争市场,公益创业又另外拓宽 “市场”的概念,嵌入了不可回避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公益创业强调创业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类:(1)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 (2)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企业;(3)志愿公益活动和(4)产学研混合型。
尽管公益创业这个概念尚缺乏统一的定义,学者们大多认同其包括创业性和公益性两个基本的特征维度。公益创业总体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环境下持续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这种活动通过前瞻性地不断发现和利用新机会来履行社会使命和实现社会目的。遍览全球,公益创业在欧美发展已20年,欧美国家不断致力于社会型创业的企业,不仅能够自身获得盈利,更重要的是通过公益创业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公益创业能够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在企业的帮助下摆脱贫困。
公益创业教育,则指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及其相应公益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在国外的大学里,之前也没有“公益性创业”的课程设置,学生们多半是通过学生社团协会公益性创业或者管理的。近些年,国外大学开始尝试将公益创业作为一个有效的社会变革过程介绍给社会服务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国内,公益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已开始有很多地区和高校在进行公益创业方面的探索。上海静安区也提供“孵化器”帮助大学生公益创业等,湖南大学在国内高校中较早进行了公益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公益创业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以及相应实践活动的教育,公益创业教育是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导向型的教育,完整的公益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包括教学、研究和实践体系。
二、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价值思考
1.高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体现教育本质和趋势,有利于树立高素质人才培养价值取向。公益创业教育体现了教育本质。大学在其发展历史中,其功能先后经历了教学、研究与教学、经济和社会服务,西方甚至提出建立创业型大学的口号。高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体现教育本质和趋势,有利于树立高素质人才培养价值取向。
2.公益创业教育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树立高素质人才培养导向。公益创业教育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利于有利于贯彻党的优先发展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指导思想,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3.高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学校品牌形象和服务社会的竞争力,形成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土壤。国内外的知名大学许多是通过创业教育提升学校品牌形象和学生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最典型的是被誉为硅谷的“心脏”的斯坦福大学,其师生创办了惠普、思科、Google、Yahoo、SUN等著名企业。高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建设创新研发机构,培育科技创新团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成果产业转化,为提升品牌形象和学生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
三、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湖南大学为例
基于集群的“公益助学+就业+创业”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和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由于学校公益创业教育的稳步推进,学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活动积极,各项成绩斐然:由中国青年联合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等联合举办的首届“YESPLAN―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大赛”的决赛中,湖南大学“滴水恩公益基金会项目”获得金奖。最难能可贵的是,2008年12月,湖南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项目”荣获了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的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公益创业教育包括教学、研究、实践等体系。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措施和思考主要有以下方面:
1.构建“公益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一个完整的基于“公益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应当由教学体系、研究体系、实践体系等多个模块组成。培养方案应当依据“尊重个性、阶梯培养、柔性嵌入”的原则、将公益创业教育平台嵌入日常专业教学计划当中,将公益创业知识、能力和实践课程整合一起,构建公益创业教学、研究、实践等多个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集群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2.建设“公益创业”复合型师资队伍。“公益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要求教师具备宽广的知识、掌握慈善公益活动的基本技能技术和先进的慈善公益项目管理知识。湖南大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设一支复合型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一支10多人的“双高”(高学历、高职称)公益创业专职教师团队。学校每年定期派专职教师到外学习,并建立建立长效的师资交流机制,聘请知名专家参与“公益创业”平台教学,为学生提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最后以课程群为单位,将教师组织成“公益创业”课程集群的教学团队,提升师资的整体业务水平。
3.构建“公益创业”职业素质培养和考核评价体系。“公益创业”教育平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以项目为驱动组成团队进行项目全过程的实践,并通过团队合作式学习培养工作素质,提高协作能力。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应建立以下学生评价机制:团队分为主、个人分为辅的考核方式;队友考核和教师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稳定和淘汰相结合的流动机制。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敢于挑战风险的能力和毅力。
4.进行支撑“公益创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和实习基地建设是施行公益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和保障,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规划教学资源和实习基地建设:
(1)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公益创业”案例库建设、“公益创业”教学研究:实验区积极承担公益创业教学研究课题,撰写教材和发表教学论文,积累经验,推广成果,起到示范作用。
(2)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是 “公益创业”的重要环节,学生年进入相关组织进行工作实践。为了支持这种实践,需要和有关组织合作,建设实习基地,使学生接触真实项目开发和管理流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做真实的项目,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素质。
5.构建系统的公益创业研究体系。创业创业乃至公益研究仍处于它的青春期(Low,2001)。目前,国内大学创业研究机构也非常多,有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等。尽管我国创业学术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我国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公益创业研究更是刚刚起步。必须在公益创业学术会议、学术期刊、从事公益创业研究学者等方面进行努力,构建系统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研究体系,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
6.营造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高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如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院与业界良性互动。除了正式的课程以外,学生积极组织和参与相关的课外活动。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起来的硅谷为斯坦福大学提供了充足的实训、实验基地和研究、开发基地,为师生创业搭建广阔平台,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国内较为成功的是清华大学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大学首倡公益创业教育,湖南大学在国家级高新区建立了产学研基地,校长钟志华院士提出:要形成政、产、学、研、民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合力,高校营造公益创业教育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赵淑雯.论高校创业教育[J].教育科学.2006(4)
[2]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3]胡馨.什么是“Social Entrepreneurship”(公益创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2)
[4]公益性创业教育.国外如何进行.浙江日报.2008-06-03
公益创业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问题路径
公益创业,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面向社会需求、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1]公益创业作为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首要目标,以经营活动为手段,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运营模式的创新创业,在社会创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下势必成长迅速。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而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仅338万人,十年间人数增加了389万。[2]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沉重,亟需新型且行之有效的就业方案。2014年12月,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再次从政策领域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予以说明。在2015年的两会期间,总理更是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营造出更好的社会环境。公益创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新领域,在我国各类高校中属于初探领域。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形成一定公益创业教育模式。其中,以湖南大学为代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创业教育+创业资金+创新基地”模式以及清华大学的创新素质培养模式较为成功。[3]
一、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教育内容上,目前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极少,已有的公益创业教育课程往往作为创业教育的子课程选修。在对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课程教师授课内容的调查中,发现教师授课内容仍然是广义的创业教育,对专门的公益创业并未多做介绍,且没有专门的公益创业教材。在教育方式上,在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高校中,绝大部分都仅仅进行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指导。公益创业的教育并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二)缺乏专业的教育团队
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中,经过系统创业教育学习的教师很少,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公益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学习的教师则更少。当前部分高校的创业老师也只能称之为创业辅导员,只能在创业信息等方面提供指导,而不能进行专业的创业培训。这种辅导员一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兼任,缺乏实际创业经验;一是由企业家或者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授,有一定实战经验而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指导。
(三)社会外部环境支持系统不完善
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同时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辅助,形成一个完善的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在政府方面,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国家及教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方面有很大力度的支持。但是,对公益创业的专项政策没有形成体系,针对性不够强。在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其地域的偏僻性和经济的欠发达性,在政策的制定等落实方面不足,相关机构监管不力。在社会方面,公益创业项目因其较小的经济效益而不受风险投资行业青睐。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公益创业团队名称:为乐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第三天,西南科技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二学生郭常波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地震重灾区绵阳安县、平武、北川等地开展心理援助,并成为西南科技大学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的骨干成员。在心理援助期间,郭常波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投身于公益事业,并在毕业后与专业其他几位志向一致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成立了为乐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简称为乐公益),作为西科大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的延续,成功入驻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项目孵化,2014年,项目孵化成功,脱离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始市场化运营。自成立以来,中心一直坚持以需求为本,创新模式,务求实效。多年来联合研发,形成了包含“乐+u”核心课程、加油乡村夏令营、加油高校冬令营、加油课堂、加油运动会、加油爱心包等系列产品在内的“加油”品牌项目体系,并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全国复制推广。团队也获得多项荣誉奖励,曾入围团中央全国“十佳志愿者团队”候选名单,先后荣获团中央“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最佳项目团队奖”、“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四川省青少年素质训练计划优秀组织奖”、“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优秀组织奖”等殊荣。尽管如此,中心志愿者团队并不骄傲懈怠,仍然不定期地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心理援助相关培训,积累心理危机干预、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培训和讲座、心理调研等经验,以期中心更好地发展,为更多的人群送福祉。[4]
(二)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类似于为乐公益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越来越多,其项目运营模式主要为政府购买与基金组织竞标,利用政府与基金组织专项资金免费为目标对象开展服务。此外,也有面向普通受众的收费项目,但因其组织的公益特性,项目主要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因此项目收费较低。从为乐公益的发展和成长道路来看,为乐公益的成立,创始成员们的公益意识、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公益活动的社会实践也为团队成员增加了工作经验,为团队成立提供了可能性。最后,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其成果转化及市场化运营所提供的孵化平台,为团队成立提供了平台保障。由此可见,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教学上,也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上,而是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最后,为其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平台,帮助其与社会、市场成功对接。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路径思考
大学生公益创业是一个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实践的系统过程,因此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路径的构建,必须从学校教育和社会外环境教育两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构建多元化公益创业教育体系
完善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课程教育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理论教学。将公益创业课程作为学生必修或者选修的系列课程,以培养学生公益创业认知、公益创业意识、公益创业情感及公益创业行为为目的,购买或者编写专业教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学活动。第二,强化实践体验。公益创业因其成本低,启动资金少的特点,特别适合在校大学生实际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经验,用经验丰富理论。可以举办各类型公益创业比赛,提高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能力,以实践丰富公益创业教育理论。
2.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育团队
(1)聘请专业公益创业教育理论专家
此类专家可以以企业管理顾问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管理,在工作中时时刻刻为企业指点失误、出谋划策,随时对企业家进行培养。这类专家可以是我们各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教授。
(2)聘请成功企业家为实践操作导师
一方面,成功企业家自身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坚定的自信心,对于准备创建新企业的创业者同样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与成功企业家接触能够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激情,为创业者冲破障碍树立信心。另一方面,成功的企业家的创业经验和教训对于创业者而言也具有激励和借鉴作用。
3.搭建驱动与孵化共存的多样化教育实践平台
加快建立大学生企业孵化基地,以商业化的运作方式,着眼创业实践。以学校的科技园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学校通过对学生创业技术进行评估,对有发展前景的公益创业团队进行重点扶植,鼓励其进入科技园进行孵化。
(二)完善社会外部教育环境的构建
1.重视大众舆论对大学生公益意识的教育
我国尚缺乏鼓励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传统思想的束缚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对创业的惰性。因此,我国开展创业教育就要在全社会培育鼓励自我创业的社会文化,改变大众传统就业择业观。具体可以通过媒介多渠道宣传大学生公益创业典型,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责任感与公益使命感,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公益意识。
2.落实政府政策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支持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社会宏观调控上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公益创业外部环境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1)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有力的社会大环境保障。我国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服务的政策很多,但政府相关职能还相对滞后,如审批手续繁琐、限制条件多等等。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成本。公益创业因为其性质的特殊性,在政策方面,国家应该减少审批程序,放宽申请条件,充分激发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意识,调动其公益创业积极性。
(2)专项资金支持
一方面,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已有专项资金支持,但申请到手很困难,手续繁琐且条件严格,因此,政府可以开通大学生公益创业绿色通道,缩短资金申报流程,减少审批手续,在资金申请环节给予大学生公益创业者以便利。另一方面,大学生公益创业经营侧重点更偏向社会效益,在运营过程中,某些组织无法实现自我造血,因此,在针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资金支持上,政府可以分阶段给予支持,帮助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度过组织生存期。
3.构建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的培育平台
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密切合作,加快对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国家通过大学科技园、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落实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开设创业绿色通道,免费办理相关手续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制度保障,以此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创业企业对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的推动。其次,在“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同类型创业大赛设公益创业栏,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搭建风险投资与创新创业项目接洽会平台,强势推动优秀创业项目落地孵化、促进成果转化为市场化运作。四、结语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美好蓝图的建造者。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益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新选择和新方向,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更能体现现代公民应有的公益意识、责任意识。对大学生积极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不仅能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创业就业可能性,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益使命感,是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唐亚阳.公益创业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2001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DB/OL].
[3]杜银伟.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公益创业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益创业 心理动机 价值取向 目标选择
[作者简介]陈湘瑶(1976- ),女,湖南洞口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韦小双(1981- ),男,江苏扬州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接受美学视野下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JD88012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06-02
公益创业是近些年来一种新的创业模式,是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使命激励下采用创新方法、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的创业活动。大学生是公益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未来公益创业的重要力量。就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而言,其心理动机、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影响和制约着公益创业教育的成效与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动机
心理动机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原因。参与公益创业的这种内在的驱动激励高职学生创业行为的产生,这种创业动机是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激励高职学生把参与公益创业内化为自己的个人目标,让高职学生在参与公益创业过程中寻找机会,同时把握机会,实现创业。他们的心理动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自我成长的利己动机。通过公益创业个人可以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公益创业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人格发展和能力增强。在自身参与公益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发现机会的能力、对风险的忍耐力、团队协作能力、企业家的特性;同时,对参与公益创业的学生而言,在创业实践中得到了他人的关心、友谊、尊重、他人的支持认可与合作,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满足。在这种自我成长的利己动机的驱动下,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创业活动,从活动中感受自身的价值,确认自己是被他人所需要的,这些心理需要是利己性的。
2.社会发展的利他动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贫富分化的情况日益加剧,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社会需要个人和企业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个人和组织能够更主动参与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公益创业就是在社会使命和创业精神的激发下产生的,它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解决社会问题,产生社会价值。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公益创业,利他动机明显。由于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有能力、有知识,认为自己有义务为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做贡献,他们感到帮助别人是自己的责任。公益创业追求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增加公共福利,他们的核心动机是利用机会来进行社会变革和改善。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包括社会使命感、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技术、管理技能等在内的系统教育,更强调创新性、公益性和社会使命感的培养。
3.自我与社会相结合的混合动机。创业动机是影响创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其他条件都很好的大学生,完全可能因为没有创业动机或缺乏自信心,不愿承担风险而不选择创业,或者由于创业动机的缺乏,使得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对创业形势的分析出现偏差。公益创业动机既有利他主义的激励也有利己主义的鼓舞,公益创业动机的形成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及社会的影响。同时公益创业具有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公益创业者面对社会问题提出新方案,解决社会弊病,在公益创业活动中获得心理和技能的满足,他们乐于自我纠正、自我突破和分享荣誉,他们在获得自我成长的同时对社会产生强烈而又深远的影响。他们既有利他动机,同样具有利己动机,他们有很强的自我实现动机,发现社会需求,追求社会创业的机会,追求社会影响与制度变革,也具有很强的风险倾向和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公益创业是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的混合体。
二、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受到创业者主观意志的制约,由于知识、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出现“三重三轻”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如下:
1.重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轻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就是从个人需要出发,对个人发展和完善的价值,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就是从社会需要出发,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在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活动中,出现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倾向,他们参与公益创业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社会问题,谋求社会发展,而是自身完善,获得实践经历,增强自身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主张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这种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在公益创业活动中要以社会价值为中心,通过活动和教育使个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他们认为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的一切都应服从于社会的意志,高职院校公益创业这种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倾向使公益创业活动陷入两难的困境。
2.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轻理性主义价值取向。公益创业活动中,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参与公益创业是以自我的发展、能力的增长、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实际功效作为价值标准,公益创业活动的主旨在于鼓励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并且用这种知识来寻找答案,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实际问题,实现实用主义的价值。而理性主义价值取向忽视公益创业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主张教育是生活的准备而不是职业的准备。公益创业的理性主义价值取向认为公益创业活动就是在活动中探索真理、完善人格,对知识的追求不是主要目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虽然也承认人应具有理性,但理性本身不是目的。公益创业的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参加公益创业活动要提高自身发现、处理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导致在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活动中,出现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轻理性主义价值取向。
3.重科学精神价值取向,轻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公益创业活动中,科学精神价值取向是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实践活动中认识公益创业本身,探寻公益创业的客观规律,并且在公益创业活动中培养严谨、探索、批判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而公益创业活动中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是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的过程中,获得对自身生存意义的理性思考,公益创业完善了高职院校学生对真善美内涵的理解,对个人自身命运的关怀,还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人格和道德等。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与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是公益创业活动的重要价值之一,两者相辅相成。但是,高职院校公益创业存在重科学精神价值取向轻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现象,轻视人的情感、信仰和价值因素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这种严重的“趋利性”的取向,导致了公益创业活动中人文精神的缺失,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精神家园的丧失,出现了价值与信仰的冲突,从而使公益创业出现新的危机,社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
三、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目标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既要立足于个人发展,又趋向于社会需要,是一种理性与实用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它能促进公益创业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唤醒他们的创业意识,使他们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中自觉地去认识和体验,在探索与实践中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力,同时,公益创业也能促进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传承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目标选择要立足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1.构建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公益创业教育实现了对教育价值取向的有机整合,在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中,我们要完善公益创业教育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体系。第一,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公益创业的知识和理念嵌入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课、职业生涯课、商务礼仪课和日常专业教学计划当中;第二,以项目教学为中心进行模块教学,公益创业教育应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团队合作式学习培养工作素质,提高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挑战风险的毅力;第三,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公益创业”复合型师资队伍,聘请知名专家与有成功公益创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公益创业教学,同时培养高职院校自己的公益创业教学团队,提升公益创业教育的指导能力与业务水平;第四,加强公益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锻炼高职院校公益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把公益创业理性主义价值取向与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融合的主要阵地,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创业管理与实践,锻炼他们的毅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创业生涯规划能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完善了个人的专业知识,培养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同时创业也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实现公益创业理性主义价值取向与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融合。
2.完善公益创业的政策、法律社会支撑机制。通过完善公益创业的政策、法律社会支撑机制,为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社会与企业发挥监督和协调的职能,为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提供宽松适宜的发展环境;同时,学生在进行公益创业实践中,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这是一个双赢的现象。完善高职院校公益创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公益性创业的扶持力度,制定专门政策,对高职学生公益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援助,如启动资金、小额低息贷款等,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在场地费等方面实行费用减免,针对社会需要为公益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网络关系等,帮助学生进行商业化运作,为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运行良好的市场环境,细化申请程序、出台配套措施,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为公益创业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让学生在公益创业活动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3.发展公益创业类社团,培育公益创业文化。在公益创业活动的驱使下,公益创业类社团先后兴起。这类社团关注公益,关注各类社会问题,他们对社会诉求和热点把握准确,他们直面社会问题、直接参与创业实践,他们组织志同道合的成员,成为培养公益创业者以及公益创业团队的摇篮。同时公益创业类社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培养公益创业者严谨求实、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他们通过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激情、对梦想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通过共同的理想和使命,公益创业类社团以共同的价值观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来统领全局,用创业实践类提高创业能力,培养优秀的公益创业人才。公益创业类社团在实践摸索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实践中宣传和培育公益创业文化,实现了公益创业科学精神价值与人文精神价值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调查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