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作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终南山作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终南山作者

终南山作者范文1

【关键词】波特五力模型 养生旅游 终南山地区

本文为西安市社科基金专项课题“终南山地带养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XF301)研究成果之一。

养生旅游(Wellness Tourism)在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和墨西哥,是一种以养生为目的,满足旅游者追求医疗保健、强身健体、身心放松等需求的新型旅游产品。我国养生旅游开始于2002年南宁中药养生旅游和海南三亚康体保健旅游,随后在山东、四川、黑龙江等地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旅游热点。

波特五力模型概述

波特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用于进行行业分析和竞争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可以有效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和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有的竞争能力,见图1。任何行业一种可行性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从而分析其竞争环境和态势。

1.供应商

随着养生旅游逐渐成为时尚,《旅游时代》杂志盘点了中国十大养生旅游地,分别是福建武夷山、杭州西湖、湖北神农架等,虽然陕西终南山地区未位列其中,但是与这些传统养生旅游地相比,终南山地区有其独特的养生旅游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终南山地区是指秦岭中段在西安境内的北麓山区,东起蓝田杨家堡,西到周至太白山南梁梁脊,东西长约200km,总面积约4851km2。该地区地域范围广,自然旅游资源种类众多,有数十座著名的山峰,包括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十余个自然风景区。终南山地区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气候凉爽,保持了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这无疑是终南山地区发展养生旅游的自然资源优势。

(2)人文资源优势

终南山秀美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历代文人热衷游览的胜地。在全唐诗集2200多位诗人中,仅到过终南山下的蓝田游览、旅居或任官的就有230多位,留下了400多首传世之作[1]。终南山的俊美还吸引封建帝王在此建离宫别苑,凸显出该地区的人文内含,如秦皇汉武所建的上林苑、隋唐两代在周至黑水峪建的仙游宫、在太平峪建的太平宫等。另外,终南山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和佛教胜地。而作为佛教圣地,中国佛教宗派中六宗的祖庭或中心寺院在终南山。终南山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人文资源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构成了该地发展养生旅游的优势。

2.购买者

文章从旅游者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分析养生旅游产生的条件,同时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终南山地区的养生旅游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1)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的内部驱动力,旅游者进行养生旅游主要有七大动机:延年益寿、修身养性、修复保健、生活方式体验、养生文化体验、医疗、强身健体[2]。这些养生旅游动机的产生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及亚健康人群增加这两个社会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并且每年增长3%以上。而陕西省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人口老龄化进程,90年代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速,至2005年末,全省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9万,较2000年的218.41万增长46.06%[3]。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对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终南山地区发展养生旅游的基础,因此近中距离的银发市场是该地区养生旅游的重点客源市场。

亚健康人群增加是产生养生旅游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外在因素。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人类总数的5%,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4]。我国内地城市白领中有76%处于亚健康状态,且沿海城市这一比例高于内地城市[5]。而以修复保健、保持身心健康等为目的的养生旅游为这一日益扩大的亚健康群体提供了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2)可自由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旅游者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条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从2000年至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280元增长到21809元,增长了3.5倍,而陕西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124元增长到18245元,增长了3.6倍。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必将促使其购买能力的提升,而只有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达到一定层次时,才会有旅游的欲望,进而产生养生旅游动机并进行养生旅游。陕西省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将导致养生旅游需求逐渐增加,而终南山地区是陕西省居民进行养生旅游的绝佳胜地。

(3)闲暇时间

从2008年元旦起,我国开始实行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形成春节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及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元旦五个小长假,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已经达到115天。同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实行使工薪阶层有一定可以自主选择时间的带薪年休假,一年中平均休假时间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从而使养生旅游者有更多的出游时间。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养生旅游需求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旅游者对于大众旅游产品的消费一般来说都会产生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但是对于养生旅游这种体验性较强的专项旅游活动,并不一定符合这一规律。因为随着出游次数的增加,森林养生、水疗养生等养生旅游产品使人们不断体验到乐趣,从而更加愿意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因此,随着人们养生旅游产品消费数量和次数的不断增加,对其满足程度和需要的迫切程度越来越高,其边际效用也不断增加。这一规律使得终南山地区的养生旅游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3.潜在进入者

养生旅游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是医疗旅游。医疗旅游是国际旅游市场上医疗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指旅游者以治疗疾病、康体疗养、观光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我国发展医疗旅游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包括悠久的中医文化,丰富的医疗旅游资源,如温泉、药膳等,同时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价格相对较低。显然,医疗旅游在我国发展潜力较大,而终南山地区也有发展医疗旅游的资源,如丰富的温泉资源等。养生旅游和医疗旅游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见表1。

两者相比,养生旅游适合更多的旅游者,涵盖范围更广,功能更多样,追求长远利益,与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与医疗旅游相比发展潜力更大。

4.替代产品

生态旅游是养生旅游的主要替代产品。终南山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植被覆盖良好,空气质量优良,已开发形成楼观台森林公园、终南山森林公园、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景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业。而西安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及低碳时代的到来,为终南山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养生旅游与生态旅游相比,主要区别如下,见表2。

通过比较发现,两者在依托资源和着眼点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旅游动机方面有本质区别,同时,养生旅游的旅游市场范围更广,这使其虽然目前刚开始兴起,但发展空间更广阔。

5.现有竞争者

养生旅游这一新型旅游形态的现有竞争者是传统旅游,传统旅游的主要特点包括发展成熟、稳定客源、知名度高等。而养生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1)广泛性。养生旅游者的涵盖范围较广,已经扩展到老中青各年龄层,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消费需求。(2)长期性。养生旅游并不以观光为主,而是以体验为主。因此,通常情况下养生旅游者在养生旅游地停留时间较长,不同于其他旅游者走马观花的传统旅游方式。(3)保健性。养生旅游把“养生保健”贯穿于养生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活动安排、配套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4)体验性。养生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旅游者通过亲自体验健康的养生生活方式来调理身体机能,使身心达到健康状态。陕西省传统旅游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多以观光和人文类旅游产品为主,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产品类型单一、开发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终南山地区养生旅游的兴起将会对其产生一定冲击。

总 结

通过分析发现,终南山地区具有发展养生旅游的优势资源,近距离的银发市场是该地区养生旅游的重点市场,而亚健康人群和女性市场也具有发展潜力。该地区养生旅游的潜在进入者是医疗旅游,替代产品是生态旅游,两者都对养生旅游产生一定威胁,但是养生旅游较两者市场范围更广,着眼于长远利益,更符合人们追求身心健康的需求,发展空间更广阔。传统旅游是养生旅游现有主要竞争对手,目前,陕西省传统旅游在市场上所占比重最大,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且这一局面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若能将养生理念融入传统旅游,终南山地区养生旅游依托陕西旅游这一大品牌打造知名度,而陕西旅游因为终南山地区养生旅游的开发使其旅游产品体系更完整,两者相辅相成,则养生旅游这一新型旅游形式发展势头将更加良好。

参考文献:

[1]苗禾田.终南山旅游文化资源亟待开发[N].各界导报,2010-4-16.

[2]杨光,林峰.生态养生旅游开发[N].中国旅游报,2006-6-19.

[3]李俊红.陕西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2 (4):65-69.

[4]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M].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2002:15.

终南山作者范文2

关于山隐居士,我们大多在传说故事与武侠小说中有所听闻,印象中的隐士充满新奇与神秘。于今日社会,关于隐士的传闻越来越少,甚至淡忘了。但在比尔看来,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

向我推荐《空谷幽兰》这本书的朋友与比尔相熟。据她的介绍,比尔并不是出于好奇而寻访中国各大名山的隐士,他是一位真正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地道美国人,并有所见地。比尔翻译的中国古诗十分优美,颇有意境。在美国,这一领域无人能及。

比尔法号“赤松居士”,他自序自己总是被孤独吸引。“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我就很喜欢孤独。”比尔说,“那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跟其他人在一起,而是我发现,独处有如此多的快乐。只有当我独处的时候,我才会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与万物同在。”

上个世纪70年代,比尔在中国台湾寺庙里隐居了三年,每日诵经、听钟、素食、读书,并翻译了中国最伟大的隐士们的诗――《寒山寺》、《石屋山居诗》。由此,比尔产生一个念头:隐士这种生活方式在中国是否依然存在。当有台湾人告诉他,在中国大陆隐士早已不复存在时,比尔抓起行囊,邀约一位摄影师,来到中国大陆亲自探究一切。

比尔从《诗经》、《楚辞》、《山海经》等典籍中多方考证到,终南山是隐士们最初始的隐居地。“终南”二字的词源是“月亮山”,人们希望在终南山得以接近月亮的神德和它的力量根源。在终南山,比尔遇见很多隐士。他们有佛教徒,也有道教徒;有和尚、道士,也有尼姑和道姑。“他们大部分上了年纪,但也有很多年轻人。他们都很清贫,但是他们的微笑,使我们觉得自己遇见了中国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

随着比尔所接触的居山隐士越来越多,他对中国“隐士文化”的理解也愈深。山是用来割断欲念的利器。隐士们不谙世事,茶饭简单,衣衫褴褛,他们不觉得幸福,但也不觉得清苦。他们追求的是修行的过程,追求一种需要发生在尘世外、远山中的彻悟。大多数隐士都只隐居几个月或几年,当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有所领悟,就会下山回到道观或者寺庙里,恢复正常的生活。但也有许多人,长期居住在远山深处,倾其一生在世界最远处思考和生活,思考本身就是生活。

终南山作者范文3

一、诗题补白,揭示主旨

在精美的古诗中,诗题往往是诗的眼睛,是我们阅读和品鉴诗的意蕴的窗口。作者在诗题中往往采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揭示全诗的主旨。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有效地把握诗题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诗题进行补白,就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找到解读古诗文本的突破口,顺利走近作者,走进古诗文本,与作者和古诗文本进行多层面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为构建精彩的古诗教学课堂创造良好的条件。

比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我在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下列提示补写这首诗的诗题:

(1)谁寻隐者不遇?

(2)谁在何处寻隐者不遇?

(3)隐者是谁?与作者是什么关系?

(4)谁写下了“寻隐者不遇”?

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很快就感知、体味到了诗题所蕴含的深意。

某日,作者贾岛骑着毛驴优哉游哉地来到终南山下探望久别的隐士孙长霞,没有想到孙长霞不在家,却在终南山的一颗大松树下遇见其小徒弟――童子。贾岛向童子询问孙长霞去哪里了,童子手指深山说:“我的师傅去那里采药未归。”之后,贾岛用精美的语言,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这次拜访隐士孙长霞而不遇的经过。

通过这次严格的诗题补白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补写古诗诗题的技巧,对古诗诗题补白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每当学习古诗,学生便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用流畅、优美的语言补白诗题。

二、诗中补白,深化感悟

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寻隐者不遇》等古诗的叙事部分或者人物对话场景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诗歌的内涵,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比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在学生能够字正腔圆地诵读、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古诗文学知识储备,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作者是步行还是骑着毛驴去终南山拜访隐者的?那天的天气怎样?周边的环境怎样?

(2)作者是用怎样的语气向童子询问隐者的踪迹的?童子又是用怎样的语气回答作者的?

(3)作者与童子对话时,双方的动作、神态、表情如何?

一石激起千层浪。预设题目刚刚展示在白板上,全班学生有的蹙眉遐想,有的与同桌低声讨论,有的在读书笔记上写写画画。过了一会儿,我问道:“白板上的问题,大家都想明白了吗?”我的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我趁势说道:“大家刚才说的都很有道理,现在我要求同学们按照刚才说的内容表演这首诗所叙述的故事,可以吗?”小学生生性好动,听说可以表演课本剧,兴趣高涨,纷纷要求上讲台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

可见,引导学生在古诗教学中进行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样的补白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口、耳、眼、心灵等感悟诗歌内涵,还可以借此与文本和作者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心灵沟通。

三、文末补白,余音袅袅

在古诗教学中,在诗歌结尾部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人物活动场景描写、人物对话情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人物神态描写、人物动作描写等处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加以合情合理的补白,不仅可以起到丰富文本内涵,完善文本结构,丰富文本人物形象的作用,促进学生感知和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优美意境,还可以借此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或书面表达能力,为古诗教学课堂增光添彩。

教学《寻隐者不遇》后,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通过对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对隐者的钦慕之情的体味,在诗歌的结尾处续写一段话,表现作者寻隐者不遇后的焦急抑或遗憾。有位学生续写作者寻隐者不遇后虽然内心焦急却执著地坐在松树下静候隐者归来的情景,非常精彩。

终南山作者范文4

------月下李说

夜里翻书,看到台湾女作家,画家席慕蓉的一片文章《山草小住》,很有意思,便细细地品了去。原来是她陪父亲散步,在一条山路的叉口,父亲望着一块路牌感叹地说:“多好的名子!多好的地方!山草小住…….”结果这话被席慕蓉笑着驳了回去:“不是啊!爸爸,那牌子上写的是‘往小草山’啊!”她父亲也笑了,微微叹口气:“唉!看反了。可是如果能照我原来想的那么去念,还真是个好名子哩!”

不是么!当我第一眼看到‘山草小住’这个题目,就极是喜欢。这四个字的倒置,将原本明确直白的语义,变的模糊起来,然而却给它了一种意境,能让人联想无限,让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看到的是山,是水,是山坳里跳满露珠的小草,是苍莽如云的绿林,是潺潺的山溪和那裹满青苔的鹅石,也是幽静的湖面弥漫着袅袅的水气。有茅屋在山边的绿林中,也就有了人,有了人的故事和故事里的各种人物,这便有了文章和文章编成的书。

山草小住感觉真好。我索兴将它用来,做为我第一本散文集的名子,叫它《山草集》好了。

喜欢散文,已有二十余年。记得八十年代初期,做为文学粉丝,崇拜过朱自清,郁达夫,沈丛文,丁玲和孙犁,买过他们的专著,细细研读。也是那个时侯,西安文联创办了西安文学院,我便热血沸腾,报名听课。听过张贤亮,路遥,实,贾平凹等作家的讲授。知道了当作家就如苦行僧,要耐得住寂寞,劳得起心志,而且要有天份。我有没有天份!不知道!那是老天给的,由不得你。但勤奋是可以做到的,我试着读书,记,作观察笔记,所见所闻所思都用文字记录了,十几摞本子用完,一是练了文笔,求文字简洁,描写准确,行文优美;二是练了观察,学会用眼用心用想象,也写了不少文章,刊了不少文章,总想求得

高师指点,便去找平凹,是用文章去找。

文学院结束时,我的散文《小镇》被收在学员作品集散文类的第二位,在结业的文艺沙龙中,文联的老刘找到我,问:你是不是小镇的作者?我说:是。你跟我来一趟。我被他领到平凹面前。

“你是不是生长在山里的!”平凹问。

“不是,是在城里长大的,下过三年乡。”我答。

“你写的是终南山这一带”平凹又说。

“正是终南山的一个小镇。”我惊奇他的眼光。

“你要坚持写,会有成绩的。”平凹说。

我如获珍宝,兴奋无比,信心倍增,每天行文至凌晨三四点。有了满意之作,便拿去找平凹指点,也有书信来往。一次寄去文章,便收到平凹来信,写道:“……你的散文实在不错,若如此写下去,很有前途的。你的艺术感觉颇佳,这是西安许许多多文人所不及的。你该自信!现在就是容量不大,多看点哲学方面的书,可能好些。”

这封信使我有了更大的抱负,也想当作家。

于是就放弃了干过十七年的工厂宣传工作,进到陕西旅游行业的一家四星酒店。原想与旅游沾边,能与徐霞客一般游遍中国名山大川,好写文章。不想竟做了十多年的酒店销售,当了酒店的龙头,完全没有了自己。经营任务如泰山压顶,文字只能表现在行政文件上了。二十余年,心血耗尽,鬓发斑白时,突然回眸:我白活了。

终南山作者范文5

读是语文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掌握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方法,持之以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认为:“教学首先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进入了情境,教材中各类形象才有真实感。这才有可能引起儿童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的关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得到精神的力量,并由此情此景打开更远、更广阔的认识世界的通道。”

我平时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借助生动形象的场景,展示教师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画面、实物等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实现真情流淌,学会情感朗读。比如我在教学《第一场雪》时,先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雪后美景,然后与学生共同赏读雪后美景,让学生画出最能体现景美的句子,通过“读――思――议――品”使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景美、人欢,这样学生的情感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读得有滋有味,情真意切。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卖炭翁》一课中指导学生朗读的片段实录:

师:这把年纪的老人终日在这深山老林里砍柴、烧炭,多么不容易啊!好,下面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去想象南山中的老人正在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A:我看到……(教师:你是真的看到吗?)不是,(教师:那你应该怎样说呢?)我仿佛看到:一位老人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教师:你描述的真是生动,我们真的仿佛看到正在劳作的老人。)

生B:我仿佛看到:在豺狼出没、荒无人烟的终南山,老人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

生C:我仿佛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满脸皱纹,皮肤黝黑,衣衫褴褛,一双黑手布满了老茧,弯腰驼背,是那样的瘦削……

师:孩子们,看到老人烧炭如此艰辛,我们内心能平静吗?

生:不能!

师:好,那就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没把你内心的不平静读出来,把第一句声调放低,语速放慢,再来试试行吗?

(生读。)

师:好,这遍好多了!谁能再来试试?

(生读。)

师:你能说说你把重音放在哪些词上了吗?

生:我把“满”“烟火色”还有“苍苍”都重读了。

师:谁能像他这样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不仅把一些字做了重读,而且把“苍苍”的声音拖长了是吗?

生:是。

师:那好,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练练这两句。

(众生练读。)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很感人。)

师:好,让我们来齐读这两句话,读出老人烧炭的艰辛!

生:“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师:再读,读出老人的凄惨生活!

(生读。)

师:再读,读出对老人的无限同情。

(生读。)

师:孩子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感受到了老人悲惨的生活,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老人寄予的无限同情。”

这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充满了教育的机智,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音乐,创设了学生朗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读出了对老人的无限同情。像这样在情境中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没有说教,就能促进学生读出了感受,读出了韵味,读出了境界!

终南山作者范文6

7月6日,全国大学生首届道文化夏令营在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开营,随后在武汉长春观、西安骊山明圣宫、济南五峰山、淄博原山相继展开,8月8日在原山泰山行宫落下帷幕。一个月里,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大学生带着对道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走进道教名山和宫观,体验道文化的无穷魅力。

道文化的吸引力

在科技与资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何保持自身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如何实现与时代的同步与更新?这是当代几乎所有传统宗教都不得不面临的挑战。而吸引来自不同领域、有兴趣的高素质人才,将时代的脉动与活力注入传统的信仰与文化,让古老的经卷与仪式不被尘封忘却,同时也让今天的人们能从中获得各自所需的能量与滋养,这几乎是所有传统宗教的共同选择。以佛教为例,自1993年柏林禅寺首开大陆宗教文化夏令营以来,到目前为止,佛教界每年有40多个道场同时举办大学生文化夏令营,近万名学子利用暑假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给佛教带来了青春的活力。

道教界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行动起来。虽然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但长期以来,道教与青年知识分子的关系并不密切。道教界认识到,只有让高素质的青年人走近道教,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息息相关,同时也能给道教带来新时代青春的气息。“尊道贵德,丰富人生”,是本次道文化夏令营的宗旨。夏令营不以传教为目的,而是致力于为青年人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道教文化的机会,让他们对道教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性命双修和济世度人等文化精髓有所认识,并领略道文化在医药、艺术、武术等诸多方面的深厚积淀,从而“丰富人生”。

“希望更多年轻人提起道教,不再只认为就是看相算命、驱妖捉鬼,而能在心中对这个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有所了解,并树立起文化认同感。”此次夏令营的组织者如是说。

“到长春观品茗问道,到武当山习武行道,到终南山与隐士对话,到五峰山听高道论道,或许是广大青年国学和道家道教文化爱好者在炎热夏季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你将亲眼目睹世外桃园的旖旎风光,亲耳聆听道教音乐的古韵新弹,亲身体验道人隐士的怡情雅趣。你不仅可以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盛夏的清凉,还能够感受到心灵的回归与生命的升华。它将带给你一个永难忘怀的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本次夏令营通告甫一公布,数天之内,武当山邓丰道长就接到了近5∞份报名申请,因只能招收40人,不得不提早结束报名,其他几个道场的报名情况也都大大出乎所料。中国传统道文化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

初到夏令营

小刘是骊山明圣宫夏令营的一名营员,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从未到过陕西的他,在阵阵忐忑和莫名兴奋中踏上旅程。车窗外的景物不停跳跃、变幻,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小刘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心里不停打着小鼓,“来接我的真的是道士吗?跟他们该怎么交流?他们和我们一样吗?……”

明圣宫在西安火车站、西安北站、咸阳国际机场都安排了接站人员,确保每位营员都能安全无误到达目的地。几通电话过后,小刘找到了接站人员。经过九曲回肠的山路,车终于停在明圣宫山门下。工作人员将营员们带往宿舍。穿过一个写着“游人莫入”的幽静小门,宿舍竟然是设施现代化的窑洞,这让小刘非常惊讶。营员们陆续到来,大家都收到了明圣宫精心准备的礼物。背包有两种颜色,男生是“低调灰”,女生是“浪漫紫”,外面印着太极图案,里面装着营员手册、日程安排、注意事项、明圣宫介绍册页等材料,还有一个精美的纪念优盘,存有营员通讯录,夏令营结束后还可以用来拷贝图片视频,此外还有一支供抄经使用的软头水笔。

夜幕降临,骊山的晚风无比纯净清凉,这里没有往日已惯于耳的闹市喧嚣,唯有满天星斗陪伴。小刘享受着难得的宁静,畅想着即将开始的夏令营生活。

走近道教

与道士同行早晚课每天清晨5点半,营员们都会被一阵清脆的锣声叫醒,6点整准时参加早课。大家虽然都有些睡眼惺忪,但依然井然有序地在道长们的引领下来到大殿。当从未听过的鼓律响起,道长们开始诵经。营员们虽然听不懂,但也庄严肃穆,随着前排道长的动作起伏。这是每天早晚体验道士生活的必修课。

专家讲座

答疑解惑本次夏令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何建明教授发起,从筹办到参与,何教授皆亲力亲为,细心安排指导。5个道场的开营仪式,何教授都前往参加,并为学员讲授道教理论课程,更结合现实问题解答营员们心中的困惑。

身临其境

认识道教这5个道场都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在武当山,营员们对真武大帝有了全新的认识。骊山明圣宫夏令营由董至光道长带队,他口才绝佳,风趣幽默,将神仙故事、宫观建筑讲解得惟妙惟肖。营员们了解了王灵官三只眼的由来,知道了干手观音和斗姆元君是不同的女神,还领略了幽冥钟、风雷鼓让人鬼闻风丧胆的神力……营员们都未曾料到道教蕴含着这么多神奇有趣的内容。

武术、古琴、抄经武术是道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本次夏令营特别安排让营员们体验的内容。武当山道教学院的邓丰道长每天坚持带领营员晨练八段锦,逐一细心纠正动作。很多营员们都表示要坚持练下去,相信会终身受益。参加夏令营的营员不乏音乐爱好者,甚至有的背着古琴前来。陈驰和卞景同学在武当山太子坡琴箫合奏一曲《平沙落雁》,引得路人驻足喝彩。骊山明圣宫夏令营还请到长安古琴社程先生为营员们介绍古琴并讲解基本技法,邀请营员上台尝试,每位营员都在程先生的指导下,弹出了《笑傲江湖》的曲调。抄经也是本次夏令营安排的重要环节,营员们在道长指导下抄写了《清静经》等道教经书,感受到抄经澄静心灵的妙用。

上一篇房地产户外广告

下一篇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