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范文1

读《马小跳玩数学》这套图书,会让孩子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而且其中还有不少的美和乐趣。自言破解童心的作者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孩子带进数学的王国,使其轻轻松松地喜欢上数学,快快乐乐地学习数学,不知不觉,便离不开数学了!

跟着马小跳,数学也好玩。在诙谐有趣的叙述中,他会告诉孩子许多实用的知识。比如,《山坡上的小树》里,为了查清山坡上有多少棵小树,安琪儿在每棵数过的树上系上蝴蝶结,夏林果则系上了漂亮的梅花,这样便很容易把数过的和没有数过的小树分清楚了。调皮的马小跳还会无意中阐释许多科学知识,《爷爷过生日》中,60岁的爷爷才过了第15个生日,为什么呢?原来,每隔4年才会有一个闰年,只有闰年的二月份有29天。《坐火车》中,马虎的马小跳记错了火车到站的时间,因为5小时40分钟不是5.4小时,时间不是100进制的,而是60进制的。

跟着马小跳一起,做他的好朋友,孩子会慢慢变成了不起的“数学通”,因为马小跳经历的事情,几乎是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的。《坐出租车应付多少钱》中,马小跳正确算出了到姨妈家需要的打的费是22元;《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里,马小跳跟秦老师学了一招,知道电影院的座位每一排比前一排多一个座位,总共22排,最前一排的座位数是20个,便会算出最后一排的座位数是41个;《安琪儿的炸鸡腿》中,路曼曼运用自己的智慧,在1到20这20个自然数中,划掉了1到9这几个数字,使它成为最大数,让安琪儿吃到了她最喜爱的炸鸡腿。还有《逛游乐园》、《夏林果家的门牌号是几》……同学们都运用数学知识顺利解决了难题。一路走下来,孩子会发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掌握它该有多棒啊!

跟着马小跳一起,孩子还会知道许多科学家的故事。《苹果落地带来的灵感》讲述的是,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休息时,一只苹果砸在他头上,引出牛顿的思考,于是产生了后来的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智破金冠案》则讲述一个阿基米德利用数学原理,帮助国王识别假金冠的故事。《数学王子高斯》告诉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便会想出许多巧妙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数学故事范文2

摘要:低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注意力差,富有想象力,故事对于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能把故事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数学,就能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数学;故事;兴趣;效率;思维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孩子们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轻松愉快地学习。低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注意力差,富有想象力,故事对于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能把故事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数学,就能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就能让他们不知不觉地爱上数学。

1 故事导学,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是枯燥的,小学生天生好动,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是听故事时却能全神贯注。因此上课之前我都会结合要学习的知识讲一个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以《喜羊羊分香蕉》这个故事引入。一天,喜羊羊、沸羊羊、暖羊羊、美羊羊和懒羊羊去郊游,这时他们正好路过一片香蕉林,看林的老伯送给他们21个香蕉,懒羊羊见了香蕉,馋得口水都流了下来,他忙问喜羊羊怎么分。喜羊羊说:“这21个香蕉,先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剩下的都给你吃。”懒羊羊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请问:懒羊羊能得到几个香蕉吃?

喜羊羊的故事学生最感兴趣了,听完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就拿起笔开始算了。不一会儿,就都算出了正确答案。因此,只要老师蹲下来,从儿童的视角去看问题,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故事引路,提高效率

教师要创设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更大程度上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数学课堂教学中,多运用故事,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比一比》时,我还是以喜羊羊的故事串起整节课: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比赛,喜羊羊的队伍里有5个,灰太狼的队伍里有2个,谁多谁少呢?灰太狼看到喜羊羊的小伙伴那么多,又叫来4个朋友,现在又是谁多谁少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学生精神饱满,集中注意力,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

教学《0的认识》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喜羊羊、沸羊羊、暖羊羊和懒羊羊他们一起去摘桃子,喜羊羊专心地摘桃子,一会儿就摘到3个桃子,沸羊羊摘到了2个桃子,暖羊羊也摘到了1个桃子。而懒羊羊做事三心二意,一会儿发呆,一会儿吃零食,结果一个桃子也没摘到。从“懒羊羊摘桃子”的故事中,学生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了:如果像懒羊羊那样做事三心二意就“一无所有”了。在这节课的末尾,我还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小朋友们,有人去钓鱼,钓了9条无尾鱼,6条无头鱼,8条无身鱼,问钓了几条鱼。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学会了有关0的知识。6去掉上面的头是0,8去一半也是0,9去掉下面的尾还是0。这个人什么都没钓到,那就是0。这节课以故事开头,又以故事结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提起更大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故事铺垫,拓宽思维

孩子天玩,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果能结合数学知识来讲故事,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数学课堂中创设以故事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乐于倾听,勤于思考,并从中受到启发,拓宽了学生思维。

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我讲了个数字娃娃的故事。有一天,0到9这10个数字娃娃在做游戏,不知怎么的,就吵起来了,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其他数字娃娃,更不想和0一起玩,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9傲慢地说:“我就是天下第一,不会有人比我大了!”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这个故事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数学故事范文3

1、阿基米德:叙拉古的亥厄洛国王委托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怀疑里面掺了银子,请阿基米德鉴定。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2、华罗庚:小时候华罗庚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他一边帮父店,一边依旧不忘学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没有纸没有笔,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

3、高斯:数学家高斯在高中时,老师都会给他一两个比较难的题目让他去练,但他基本上都能很快解决,一天给了一个题,他用了一个晚上才做出来,后来到学校一问老师,那是个世界上的数学难题,已经困扰了数学家多年了。

(来源:文章屋网 )

数学故事范文4

一、 巧用数学故事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地方都有不爱学习的学生,但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应该不多,用数学故事引入新知,能让学生快速的集中注意力,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24时记时法》后面有“你知道吗?”我在公开课教学中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古代人怎么确定时间的吗?(不知道)看屏幕(学生立刻有了兴趣)开始我们的祖先白天到外面去打猎,晚上回到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聪明的人们学会利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正当学生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我话锋一转,今天我们是用什么来确定时间的?(钟表)这样的故事引入,不但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了解人类研究时间的发展历程,对接下来自主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巧用数学故事,突破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教学中教师经常碰到学生不容易理解,老师也没什么好办法讲解的内容。比如苏教版六年级的《成反比例的量》一课,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大部分老师都是通过让学生观察表格中两种量的变化趋势,再比较分析来教学的,但结果学生表面上理解,自己一做题就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成反比例关系”这一概念。

因此我教学时编了《裁缝和地主》的故事:一个地主是个守财奴,干什么事都不愿意多出一分钱,还特别爱占便宜。有一次地主拿着一匹布去做衣服,问裁缝:“这匹布能做两件衣服吗?”裁缝说:“可以啊”地主一看裁缝答应的那么爽快,心想裁缝做衣服肯定占很多便宜,于是又问:“能做3件吗?”“能”裁缝又爽快的答应了,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地主试探着问:“多好的布,想做10件可以吗?”裁缝迟疑了一下,说:“可以啊”。这时地主想要让他做两件衣服不亏大了,心里暗暗得意。过了几天,地主到裁缝店取衣服,一看傻了,10件衣服小的只够刚生的婴儿穿的!

学生听完后哈哈大笑,我立刻问:“你们笑什么?”“为什么裁缝说2件、3件……10件都可以做呢?”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自己的想法。最后讨论得出:每件衣服用布量×衣服数量=布匹的总量,因为总量不变,所以做的衣服越多,每件衣服用布量就会越少,所以衣服会越来越小。通过故事融入,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自主的找到对应量的数量关系式,并真正理解了“成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三、 巧用故事背景,让练习“动”起来

苏教版教材中,课后练习很多都有主题图,题中的数学信息都融在主题图中,因此完全可以让这些主题图“动”起来,变成一个个故事片段或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练习中充满乐趣。

数学故事范文5

一、故事诱导,导入数学知识

在开始新一章节的数学教学时,我们通常采用介绍已学过的数学知识,通过这个环节再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新一环节知识的学习,但是这种做法往往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引用一些新颖的语言,采用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故事,并将数学知识与故事很好的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课堂导入,这可以起到很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导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作为背景,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展开争论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讲一些有关于数学的小故事:“蜜蜂建巢”,它的巢呈现出来的都是有规则的、十分严格整齐的六角柱状体;而丹顶鹤迁徙形成的形状也是一个近似于110度的人字形;然而在冬天,猫睡觉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把自己蜷缩成球状。

通过这一系列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对于图形产生了一定的了解,并开始逐步地喜欢上图形,从而可以使自己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加集中注意力,以此来帮助老师更加自然、高效地展开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

二、故事编译,突破重难点

面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难题时,学生们往往表现得无可奈何,对于学习知识的态度也表现的非常消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运用插入故事情节的讲授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数学题目的讲解时,教师也可以很好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可以通过对故事的慢慢咀嚼从而在其中发现知识的内涵及其韵味,也可以很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小学乘法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要求学生对九九乘法表进行背诵,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仍然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当我们把一些有关于九九乘法表的故事融入于课堂之中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可以激发他们背诵九九乘法表的热情,帮助他们更好的记忆和了解。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九九乘法表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公元前的春秋时代,最初的九九乘法歌,分为“小九九”和和“大九九”。关于九九歌,汉代燕人《韩诗外传》中有关于这一个故事的记载,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招纳贤才,设立招贤馆,在一段时间后,百姓将九九歌呈上来,但是那时却不被齐桓公所看好,但是为了表示出他对于普通百姓足够的关注度,齐桓公接受了这个意见,从而让百姓们看见了自己对于招纳贤才的重视及对普通百姓的平等对待,而更加愿意去为国家作出贡献。

三、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故事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可以很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与数学相关的难题。所以,在将故事融入于数学课堂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作为故事和数学知识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将他们脑海中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物质行动,在生活中真正的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一些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一个小朋友,他有五个苹果,家里面来了五个朋友,爸爸要求他把苹果切开却不能切碎,每个苹果最多切成三份,他应该如何将这些苹果平均的分配给自己及其这五个朋友?我们采用这种源于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对学生进行教学,让他们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同时在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时,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及方法。

数学故事范文6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总让人学得枯燥乏味。若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故事来教学,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们就会觉得数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觉得学习数学其实很有趣。下面我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让故事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一、等差数列小故事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同享盛名。高斯7岁那年,父亲送他进了耶卡捷林宁国民小学,读书不久,高斯在数学上就显露出了常人难以比较的天赋,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高斯十岁那年,教师彪特耐尔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把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教师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即刻把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彪特耐尔起初并不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又在捣乱,但当他发现全班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高斯时,才大吃一惊。而更令人吃惊的是高斯的算法,他发现: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是101,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的和也是101……共有50对这样的数,用101乘以50得到5050。这种算法是教师未曾教过的计算等级数的方法,高斯的才华使彪特耐尔十分激动,下课后特地向校长汇报,并声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教高斯的了。

二、等比数列小故事

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宰相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来排遣郁闷的心情。

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宰相,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宰相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好吧!”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宰相的这个谦卑的请求。

这位聪明的宰相到底要求的是多少麦粒呢?如果造一个宽四米、高四米的粮仓来储存这些粮食,那么这个粮仓就要长三亿千米,可以绕地球赤道7500圈,或在日地之间一个来回。

国王哪有这么多的麦子呢?他的一句慷慨之言,成了他欠宰相的一笔永远也无法还清的债。

三、与集合有关的小故事

在一个村子里,只有一位理发师。他为自己定下了这样一条规矩:“我只为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那么理发师是否给自己刮胡子呢?

现在我们假设理发师可以给自己刮胡子,那么他就成了“给自己刮胡子的人”。而按照他的规矩是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的,所以他不能给自己刮胡子。反之,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成为“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而按规矩他应该给“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因此他又应该给自己刮胡子。自作聪明的理发师,为自己制定了进退两难的规矩。

也许你会问,这是怎么回事?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是我的发明。它是由19世纪数学家希尔伯特提出的著名的“理发师悖论”。这一悖论的提出,指出康托尔集合论的理论基础的不足之处,促进了集合论的发展。

四、与无理数有关的故事

2500多年前,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历史上首先发现无理数的著名数学家希巴斯,就是毕达哥拉斯的一位学生,他也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数学史上,毕达哥拉斯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勾股定理”。所以直到现在,西方人仍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据传说,当勾股定理被发现之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们曾经杀了99头牛来大摆筵席,以示庆贺。

其后不久,希巴斯通过勾股定理,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并不是有理数。

这下可惹祸了。因为毕达哥拉斯一向认为“万物兼数”,而他所说的“数”,仅仅是整数与整数之比,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的统称)。也就是说,他认为除了有理数以外,不可能存在另类的数。当希巴斯提出他的发现之后,毕达哥拉斯大吃一惊,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另类数”存在。

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很重面子的人,他无法承受自己的理论将被,于是他下令:“关于另类数的问题,只能在学派内部研究,一律不得外传,违者必究。”

上一篇楼堂馆所建设

下一篇指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