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诗词

阅读诗词范文1

关键词:古诗词 阅读 归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加强古诗词的教学,重视古诗词的积累,提高古诗欣赏能力非常重要。古诗词教学应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感悟,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古诗词教学应以读为主

(一)古诗词教学要少讲多读

教师一定要把读的理念植根于心,改掉以讲为主的毛病,不能每首诗都按作者、背景、意境、写法的顺序去讲,大量霸占了学生诵读时间,以致喧宾夺主。教师所讲内容只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东西,为学生理解搭建平台。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反复吟诵所取得的成效。学生只有在大量熟读吟咏中,才可以成诵,才可以促进思维。

(二)古诗词教学要扩大读的内容

在古诗词教学中,大多侧重于指导学生反复读诗词原句,而忽略了其它。其实应多引导学生读诗人、诗题、诗序、诗的注解以及同题(或同内容)的诗和赏析文章,扩大学生读诗词的面,让学生对诗词产生背景、诗人生平经历、赏析诗词角度等了解得更全面些、深刻些,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意,才能真正透彻理解全诗。

(三)古诗词教学要指导学生多方式读

1.朗读。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有表情地进行朗读,尽量做到正确、流畅,读出重音、节奏感和韵律美,准确表达诗词的思想感情。

2.范读。老师给学生作示范性的朗读,或聆听教学磁带的朗读。读时要强调缓重轻急、抑扬顿挫,以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对诗词的再认识,从而与诗词产生共鸣。

3.齐读。对于那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歌,齐读便于很好地体现雄浑豪迈的气势,诗歌的感染力更为强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飞的《满江红》等。

4.赛读。比赛的方式可以是同桌、小组、男女生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总之,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让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精神饱满,这样,学生学得认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二.加强背诵与默写

(一)背诵。

语文学习离不开背诵,背诵是最重要的积累方式,尤其是古诗词的积累。学生背诵的通病是死记硬背,费时费力,效果差。所以,教师重在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让学生勤于背、乐于背、善于背。可帮助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梳理诗词脉络,抓住诗词情感的跳跃线索帮助记忆。如《沁园春·雪》上阕描写景物,下阕评点人物,这样学生便于掌握脉络,也就很容易进行背诵。

(二)默写。

默写是巩固复习背诵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很多时候能背诵却不会默写,即使默写出来,出现的错别字也很多,如把“长风破浪会有时”中的“长风破浪”写成“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沧”写成“苍”,把“山重水复疑无路”写成“山穷水尽疑无路”,等等。这样,学生默写的错误,影响了准确运用。究其原因,学生或不懂诗意,或读音不准,或不加分辨,但克服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诵读,经常默写与巩固。经验告诉我,这种方法很有效。

三.重视归类与运用

学生对诗词的记忆和默写是零碎分散的,往往只记住了,却不会运用。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归类;二是没有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运用。

指导学生对诗词归类,教师首先要进行示范,教给学生归类的方法,如从什么角度归类,达到什么要求,教师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有步骤地进行。对七至九年级的古诗词归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写景类、抒情类、哲理类等多个角度归类,也可以从写月亮、山水、花草、雨雪、四季、思乡、送别等多个专题进行整理归类。如送别诗,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开阔,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惜别,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乐观,通过归类与比较,学生既明白了其中的细微差别,又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与记忆。

阅读诗词范文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高中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亲近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专注感受鉴赏的心理机制。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常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法。如在教授《蜀道难》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川的易守难攻的地形;在学习《虞美人》时可以先听听歌手的演唱;在学习《雨霖铃》时,可以从“长亭雨后”“江边送别”“楚天烟波”“晓风残月”画面的欣赏开始,感受柳永的复杂的离愁别绪;这样,营造了诗意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潜力,唤起了学生积极探求的心理。

二、诵读品味,美读感受

新课标中提倡:“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中国古代诗词很讲究音韵和谐,可以说节奏是诗词的生命。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作品的精髓确实很难言传,只有把握上述这点要求,才能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吟诵,让其有所领悟,有美读的感受。

三、捕捉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是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词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词的关键,要想深入领悟诗词意韵,必须捕捉意象,品味意境。在教学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鉴赏术语,也可以介绍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关于“情”与“景”关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如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很多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在读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要由明月、松、清泉、竹、浣女、莲、舟这些意象联想出这样一幅画面:雨后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在林间投下斑驳的影子,明净而清幽。清澈的山泉从石头上淙淙流过,优美而宁静,寂静的竹林喧闹起来,原来是洗衣的姑娘们回来了,清风传来她们清脆悦耳的笑声;田田的荷叶摇曳起来,原来是勤劳的渔民趁着月光去打鱼。这样的山村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四、对比阅读,系列品读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诗词基础上,为了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对比阅读和系列品读。对比阅读可以从时代、情感、抒情方式、语言风格、题材、形象等角度入手。既可以是不同时代的整体诗风,如以情取胜的唐诗与以理见长的宋词;也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如李煜、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既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如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和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也可以是同一对象的不同表达样式的诗,如同是写愁,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系列品读可以结合读本进行,可以是一个作家一个系列,比如苏轼,我们既要读豪放洒脱、宜执铁板铜琶演绎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要读曲折哀婉、应用红牙板伴奏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可以是同一时代作家的作品,如南宋时期作家,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陆游、辛弃疾,他们的作品中大多包含着对“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时局的忧虑,立志报国又频频受阻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愤懑。通过对比阅读和系列品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诗词积累,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诗词范文3

[唐]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声④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御苑:皇家的宫苑。④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微霜”“鸿雁”两个词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答:

2.这首诗的尾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江南曲四首(其三)

[唐]储光羲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

[注]储光羲(约707-约763年),唐代著名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官至监察御史。为盛唐著名的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描写出怎样的意境?

答:

2.全诗短短20个字却用意精深,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妙的词并试作分析。

答: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末句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2.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过:“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

答: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唐]张 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试作分析。

答:

2.全诗有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春 思

[唐]贾 至[注]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时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诗中“吹”和“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试作赏析。

答:

2.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对全诗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桂州腊夜

[唐]戎 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尤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处士卢岵山居

[唐]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试分析本诗颔联或颈联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卢岵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颔联和颈联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致?

答:

阅读诗词范文4

诚然,苏轼开启了一代词风,也的确以豪放词闻名于世。但是,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作中,婉约词占据多数,就连张炎在《词源》中也称之“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因此,就中学语文教学和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而言,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对苏轼词进行思辨性阅读。

一、婉约:不能一言以蔽之

纵览中小学语文教材,苏轼作品选入的还算比较多,但在实际教学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之类更受师生推崇。事实上,苏轼的婉约词占据多数,大致可分为言情、咏物、怀古、悼亡、赠别、纪行。我们从这些词作中可以清晰感受到东坡细腻真挚的情感世界。要想全面厘清苏词风格,深入细致地阅读鉴赏其婉约词就成了关键。

《蝶恋花・春景》是一首明丽清新的言情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写活了残春之景,道浓了伤春之情。词一开篇“残红褪去”与“青杏初生”相对照,既有感伤又有怜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更是感人至深。作者以飘飞的柳絮自比,描绘出漂泊的命运,据说苏轼的姬妾王朝云歌罢此句已泪满衣襟。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他咏物词中的代表作,写得幽怨缠绵,堪称其婉约词中的杰作。“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这句评价一方面赞叹东坡的文学功底之深厚,另一面道出苏轼真挚柔情。作者借景物抒情,含蓄委婉又叫人惆怅。

苏轼是用词写悼亡题材的创始人,其悼亡词中最有名的当属写给妻子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写在爱妻王弗去世之后,不是刻意去思念,而是沉郁在心,萦绕不去。正是这首《江城子》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表达了对亡妻了深挚情感,同时渗透了自己仕途坎坷的辛酸,是典型的婉约之作。

苏轼是一个多才的文人,他的词作不可能也不应该囿于一格。苏轼一生宦海沉浮、饱经坎坷,绝对豪放不符合正常情理。因此,可堪言情的词作不可能都是豪放风格。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不能思辨性地阅读,而是简单地用“豪放”风格来“一言以蔽之”,既是对苏轼词的标签式误读,也是对苏轼这样一个伟大文人的粗暴误解。因此,我们必然要对它有一个全面、公正而又不失批判性的解读。

二、思辨:让阅读更客观

中学语文教学主要的对象是广大的学生。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研读古典文学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具体而言,就是全面细致地阅读理解苏轼的词,正确评价苏轼的词风和人品。这对于广大学者来说,只是个学术问题,并非难事。但就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意义至关重要。让学生养成“思辨性”阅读的习惯,将会令他们的阅读体验更深刻、评价更公正、客观。

1.理解苏词的“豪放”和“婉约”

据现存的《东坡乐府》统计,苏轼的作品多以婉约词为主,他所作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全部词作的一成,但篇篇分量十足,影响广泛。苏轼曾倡导“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从主观上看,苏轼是非常追求豪放风格的。但细细数来,苏轼真正纯粹的豪放词作并不是很多,就是这为数不多的豪放词,却气势豪迈,思想豁达。代表作既有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豪情万丈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有感慨古今,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深思中,能唤起读者无限感慨和思索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有表达了喜忧俱忘、宠辱不惊胸襟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凡此种种,都是苏轼一生历经磨难却能泰然处之的真实写照。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的真豪放、胸怀的真豁达。

苏轼的婉约词也同样能独树一帜。这些婉约词占他的全部词作的九成以上,真实记录了苏轼生命的点点滴滴、人生的起起伏伏。在《蝶恋花・春景》一词中,苏轼没有太多缠绵悱恻、没有一味沉沦,而是以广阔的心胸、坚强的心志去迎接一切风雨和变故。前人的婉约词多悲悲切切,苏轼却能如此淡定从容,真是无人能出其右。而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苏轼又能把对妻子的怀念抒发到“此恨绵绵无绝期”,浓浓哀愁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细细品读,苏轼的豪放词饱含真情,婉约词也荡气回肠、雄浑豁达。这才使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豪放派词人,还是一个出色的婉约派词人。

2.明确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在宋词创作上,苏轼开一代之先河,集当代之大成。在他之前,宋词几乎一直在写男女思恋、离怨别绪,或才子美眷,或酬酒遣兴。苏轼词风豪迈奔放、挥洒自如,一洗脂粉之气,不见缠绵之态。在婉约词之外,树豪放一派,成为南宋张孝祥、辛弃疾等词人的导师,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在婉约词方面,他拓宽了婉约词的题材,田园葱郁的美色、农村旖旎的风光都进入了他的词作;让咏物和友情入词;更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写出了价值空前的悼亡词,还摒弃了柳永的“以俗入词”,走上了“以雅入词”的路子,提升了婉约词的格调。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苏轼的词高雅独特,字里行间里流露的都是真情实意,如前面提到的写给死别十年的亡妻的词《江城子》,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脱去流俗、尽显真情。

三、思辨性阅读苏词的两个关键

1.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全面认知

真正开展对苏轼词的思辨性阅读,必须进行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只有广泛阅读苏词以及和苏轼有关的著作,才会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苏轼作为词作大家,他的豪放词大气磅礴、势吞山河,超越自我、超越时代;婉约词亦闪烁着他思想性格的光芒:真挚执着、沉郁深刻、多情多思、一往情深。苏轼既是一个“豪放”词人,也是“婉约”词人,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大家。广泛阅读、客观思考,方能真正地认识苏轼,了解苏词。

2.读词和读史相结合,让思辨走向深入

“词言情”,每一首词都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表达。因此,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词必须做到“知人论世”。单独孤立地去读一首词,是不能真正理解其中内涵的。具体到苏轼这样一个作者,我们除了阅读他的词作,还要阅读有关他的传记,如林语堂先生著的《坡传》和三联书店出版的《苏轼年谱简编》。只有进行综合阅读,才能真正识文断义。苏轼一生宦海沉浮、饱经坎坷,但他始终有一颗豁达善良的心,无论知杭州还是知颍州,无论被贬黄州、惠州还是到了绝望的儋州,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一切,他都尽自己或大或小的力量,为百姓谋取福祉。这样一位生性豁达、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可以有恐惧、有沮丧,但他总能心怀善良,谱写生命的华章。

阅读诗词范文5

一、阅读《采桑子》,回答问题。

采桑子

[宋]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词中“好梦频惊”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晚春》,回答问题。

晚 春

[唐]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注]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杨花,诗中指柳絮。

1.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有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行香子》,回答问题。

行香子

[宋]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r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请你分别总结上下阕写了什么内容。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阅读《咏路》,回答问题。

咏 路

[宋]邹 浩

赤路①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予独何为②,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赤路:南方称“赤”,又多红土,广西多赤土,道路蜿蜒曲折。②伊予:即“予”,我。伊:语气助词,无义。何为:为何,为什么。

1.“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对比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之松江

[宋]俞 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注]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松江渡送人

[唐]许 浑

故国今何在,扁舟竟不归。

云移山漠漠,江阔树依依。

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

此时兼送客,凭槛欲沾衣。

[注释]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这两首诗歌的作者送别的季节《送人之松江》是 季;《松江渡送人》是 季。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拓展训练

六、阅读《塞下曲(其一)》,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一)

[唐]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请你赏析“宵眠抱玉鞍”中“抱”字的妙处。

2.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七、阅读《菊》,回答问题。

[唐]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这首咏菊诗用的是一种 手法。

2.结合全诗,请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八、阅读《夜读兵书》,回答问题。

夜读兵书

[宋]陆 游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

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

1.诗的开篇描绘了读兵书的时间和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闻 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唐]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都是抒发 。

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十、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两首诗歌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诗歌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 江上

[元]张可久

蘼溲闫缴常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1.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不同,马致远的词表达了 心情;张可久的词表达了

阅读诗词范文6

关键词: 诗词阅读教学 培养兴趣 巩固兴趣 养成兴趣

前一段时间听了一位年轻老师一节诗词阅读欣赏课后,我深有感触。多数语文教师可能会有同感:古典诗词是阳春白雪,愿意上一节诗词阅读观摩课的人很少,但古典诗词以其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成就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把古典诗词发扬光大是当今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诗词阅读教学必将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结合听课的感受,我谈谈对诗词阅读教学的想法。

一、厚积薄发,培养兴趣

诗词阅读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博闻强记、厚积薄发、思想纵横驰骋的过程;我们在组织学生诵读和赏析诗词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节外生枝”和“灵光一闪”,正是这“灵光一闪”和所谓的“节外生枝”推动了教学内容的生成,甚至激发了思维的升华,最终使阅读教学拥有了厚重感和应有的激情四射。

在这位年轻老师的课堂上,我觉得学生的表现无可挑剔,其中一名学生在谈自己对杨巨源的《城东早春》理解时,说到了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自己对春天的与众不同的想法,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我觉得在这时候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想在学过的古典诗词里,有哪些能体现类似的情况的,学生会很容易地想到刘禹锡的《秋辞》,因为作者对秋天的认识是与众不同的。我们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同一种事物面对不同的诗人为什么就有不同的描写和思绪。由此深挖下去,我们会有很多其他的收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另外在这堂课上,我还发现这位老师尽量找一些自认为比较“稳妥”的学生回答,殊不知,这样实际上抹杀了课堂的精彩和厚重感,更熄灭了老师和学生真正的思想碰撞的火花,这样的课实际上是一种作秀,更是对学生的误导。

此外,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地继承,那么就等于死记一些“古董”,这样对我们及我们的后代又有什么用呢?就拿李商隐的《无题》来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照本宣科,开始可以不说它是爱情诗,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感悟,最后进行一些总结,这样就会有很多的收获。

二、趁热打铁,巩固兴趣

在充满激情的诗词阅读欣赏课上,我们绝对不能放弃带领学生巩固兴趣的责任。在这位老师的课上,我没听到迫切想听到的东西,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种课就是给人看的,至于学生学得怎样与老师无关,只要有形式或所谓的过程就行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是一个长期工程,就是趁热打铁,及时巩固兴趣势在必行。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和我们并肩走下去呢?我认为让学生动手去读、去品、去写,这一点非常关键。让学生去写古典诗词的确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去做,就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让学生及时熟读并背诵有关的诗词,还可以要求学生找寻更多的有关诗词,为下节课交流或比赛做准备。(2)让学生动手写有关诗词的读后感,甚至鼓励学生仿写,抒怀。只要去写,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些写得不错的作品,由此我们就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在无形中推动了诗词教学的步伐。(3)及时总结和交流,在更大的范围内掀起写古典诗词的热潮。如在班级搞一些诗词朗诵会,自己创作的诗词比赛,甚至在一些活动型的课堂把好的作品展示出来,推动创作诗词的热潮向纵深发展。在此向各位展示我班学生创作的古典诗词作品,与大家共赏。王岚的《乡情》:“五个音符串成歌,动听美妙是鸟鸣。今日不想烦心事,静听鸟语使心宁。乍闻林间鹧鸪声,悠悠荡荡牵心魂。江南烟雨疏而密,马蹄得得是梦境。”俞丹丹的《忆黛玉》:“红楼一梦传千古,宝黛深情痛万年。孤女自幼体多病,痴男落地玉随安。观园内钩心斗角,朝堂外谁者为善。红颜自古多薄命,夜似雾纱罩观园。”侯静静的《夏夜》:“轻摇小扇步林间,如梦星星又点点。垂杨献舞情切切,流萤飘忽意绵绵。遥望牵牛与织女,闲看流云和人间。今夜忘却烦心事,转觉身飘似神仙。“仲媛的《夏景》:”池边蛙跳歌声荡,树梢鸟鸣舞飞扬。柳丝抛叶千万缕,百花开瓣十里香。鸭儿惊叫乱游戏,孩童撑艇急返乡。流连池内荷花美,发带飘动莲蓬上。”

三、细水长流,养成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