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明节的日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日记范文1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地方的人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清明节”的传说。
谈到清明节,有些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跟随他流亡在外是随从,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竟将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了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了。
清明节的日记范文2
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 德育课程; 对接
思考来自于一学生的清明节日记:清明节到了,老师让了解清明节来历与习俗。问妈妈,妈妈不知道;问爸爸,爸爸不清楚;爷爷奶奶呢,能做的就是带全家去上坟。可上坟时看到的是香火弥漫,点香磕头的场面。既老套又不好玩,真是郁闷。(节选)
日记引发深思: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今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加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留住我们的根”这一工程显得是那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纵里寻它千百度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儿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体现时代精神。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寻根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对接的前提。
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广播、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
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出黑板报、制作展板、通过红领巾广播在校内进行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惟有源头活水来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今年是清明被列入法定国假日的第一年。可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怀念与悲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
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学校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① 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
② 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③ 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④ 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阅读先进人物或事迹,撰写的读后感。
实践的收获令孩子们兴奋:交流中,他们发现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诵读会上,一首首描写清明、春天的诗词在朗朗传诵;辩论会上,对于迷信习俗的辩驳,铮铮有理;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
正因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过了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清明节,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
又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总把新桃换旧符
比较洋节日,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国人看淡,与这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动形式要多样。要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班际、校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
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四、千树万树梨花开
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
通过调查访问、专题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节的由来和文化习俗,尝试过西方洋节。通过专家讲座,调查访问等方式探究中国节日不敌洋节的原由,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转贴于
清明节的日记范文3
在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国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今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呼唤。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再加上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中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情感的缺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生活中觅传统
“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的,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学生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在日常生活中寻觅传统的影响。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有精妙的传说,有经典诗文、独特的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它们是千百年来千秋万代岁月长途中的欢乐盛会。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传统节日探寻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加强对中学生传统情感教育的前提。
我认为,现在初中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广播、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引导学生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
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宣传,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出黑板报、制作展板、通过红领巾广播在校内进行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活动中品内涵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在学校教学中,怎样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比如说清明节。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沉重的日子”、“怀念与哀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怀念故人,二是保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学校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1)探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
(2) 组织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3) 随同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4)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阅读先进人物或事迹,撰写的读后感。
实践的收获令孩子们兴奋:交流中,他们发现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诵读会上,一首首描写清明、春天的诗词在朗朗传诵;辩论会上,对于迷信习俗的争辩,有据有理;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
再比如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比较中得新知
和洋节日相比,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国人看淡,与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果一成不变一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动形式要多样。要结合时代特色、学生特点,组织各种类型的校际、班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四、接受中悟情感
在教育教学中,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通过调查访问、专题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节的由来和文化习俗,尝试过西方洋节。通过专家讲座,调查访问等方式探究中国节日不敌洋节的原由,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清明节的日记范文4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真可谓“祸不单行”!
中午排练完泰伯开幕式节目之后,正好赶上体育课。当同学们跑出教室时,英语蔡蔡教师却来了说:体育课不上了改为英语课。同学们像一个个泄了气的气球,垂头丧气地走回教室——这就是第一祸。
今天是星期五,本来我们住校生应该是可以回家的,可是学校里发出通知:由于清明节要放假,所以今天回不了家要到明天才能回家。我仰天长叹:宁可只放两天,今天我也要回家!!!
唉!我望着窗外,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雨
外面到处是灰蒙蒙的,只隔着一条马路的梅里中学的教学楼也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一点轮廓。雨就象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网住了整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清明节的日记范文5
祢说过,牵手和放手,都有可能是幸福和痛苦的先兆。
祢,是否还记得。
——摘自筱倩的私人日记
「十年前」
樱花树下,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他们手牵着手。那个小男孩对小女孩说:“你知道吗?牵手和放手,都有可能是幸福和痛苦的先兆。现在我们牵着手,幸福很痛苦是不是开始了?”那个被称做筱倩的女孩眼角有泪珠。“筱倩,答应我,你一定要等我。就在这棵樱花树下,好不好?”那个小男孩用他那冰冷又温柔的手,帮筱倩擦掉眼角的泪珠。这一景象,是那么美,那么逼真。只可惜,他们放了手。
那个小男孩,就是奕澄。而那个女孩,就是筱倩。
那一年,他们只有五岁。
「十年后」
“不!奕澄!不,你不能走!你醒醒!我们不是约定过的吗?在那棵樱花树下。你失约了。呜呜呜……你醒醒。只要你醒来,我就不怪你了。好不好?”筱倩摇着奕澄冰冷的尸体。是的,他死了,为了她。奕澄为了抓紧时间到达那棵樱花树,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到了。他们都还只有十五岁啊!筱倩为了等他,抛弃了朋友。她现在很害怕,怕她失去了他,怕没人跟她玩,尽管她长得很漂亮……
「三年后」
筱倩今年十八岁了,长大成人了。现在的她,是一个出名的歌手,唱着为他写的歌,悲伤的歌。她不再哭,因为她一哭,奕澄就会伤心。
清明节那天,筱倩推掉所有日程安排,来到奕澄的墓前,静静地……
清明节的日记范文6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xx《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贺信》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深化少先队品牌活动,加强少先队的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强化少先队组织的自身建设,以昂扬的斗志投入新学期的学习和工作中,全面推进我校的少先队工作,开创我们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
二 、基本情况
本大队共有队员1042名,有18个中队。队员聪明、活泼,能遵守队的纪律和章程。队员活动积极性高,集体荣誉感强。特别是上学期,通过“好习惯伴成长”养成教育活动的开展,队员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养成效果好。中队辅导员经验足,能积极按时完成少先队大队交代的任务。队干部工作态度好,能以身作则,大胆公正管理。本学期将继续抓好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特色活动,加强队干、辅导员培训工作,发挥队员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 、工作思路
(一)多策并举,抓好队员养成教育。
1、以《养成教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少先队员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狠抓少先队文明礼仪规范。以创建“文明班级”为载体,以少先队干部值日监督为途径,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做到每日情况公布,每周流动红旗表彰,每月文明班级评选。
2进行每月“习惯养成之星”评选达标活动,公开表彰,树立榜样。
3开展多项文明体验活动。让队员人人争做讲文明、有礼貌、有爱心的好学生。
4 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校交流活动,共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二) 用心投入,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
1 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建立好以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大队委员、中小队干部为主的少先队组织网络,明确分工和职责,定期开展大队委员例会和辅导员会议,加强队干和辅导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队干和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利用好黑板报、手抄报、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增强少先队文化的感染力。
3 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努力提高升旗仪式的效果,做到规范有教育意义。
4 抓好号鼓队的训练工作,建立一支雄壮而高素质的号鼓队。
5 加强队室的布置管理,让队室真正成为队员学习、展览、活动的阵地。
(三) 打造品牌,深化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
1 深化“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继续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活动。各中队设立“安全小卫士”岗位,负责传播安全知识和进行安全检查。
2 深化感恩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学雷锋纪念日等传统节日,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写感恩日记,主题班队会等形式,让队员感受并学会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和社会、他人的关爱之情。
3 深化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以清明节、端午节、党的生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学习先辈 做好传人”主题系列活动。让队员在活动中了解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涵,从而热爱祖国、学习先辈,做好中华传人。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立美术、舞蹈、科技等兴趣小组,举行演讲赛、书画赛、体操及集体舞竞赛等多种活动,努力创新形式,进一步提高队员活动兴趣,让队员在活动中展现自我、提高素质。
5 深化“手拉手”活动。鼓励校内高年级队员与低年级队员手拉手,家庭优越队员与家庭穷困队员手拉手、当地队员和外来务工子弟队员手拉手、本校队员与外校队员手拉手,培养队员团结协作、乐于助人、虚心学习的高尚品质。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主题:文明修身 我们能行
1、制定大队工作计划和各中队工作计划。
2、“欢乐新春 幸福宁乡”主题活动及情况汇报。
3、 竞选少先队大队干部,成立大队委员会。进行日常检查评比。
4、学习并熟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良好习惯基本要求》,进行《文明修身我们能行》主题中队活动。低、中年级“文明歌谣朗诵赛”、高年级“文明修身我们能行”演讲赛。
5、成立文明监督岗,进行“校园文明之星”达标评选活动。
6、中队小家务建设评比。
7、主题黑板报评比。
8、红领巾广播站和号鼓队成立。
三月份——主题:温情三月 学会感恩
“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学雷锋系列活动。
1、队员“四个一”活动:“会讲一个雷锋故事、会唱一首学雷锋歌曲、交一个手拉手朋友、每天做一件好事”。
2、每中队进行一次集体公益活动或护绿活动。如扫街、探望孤寡老人等。
3、学雷锋主题中队活动竞赛。
4、“雷锋,我们没有忘记您!”故事演讲赛。
5、“让妈妈露笑脸”感恩活动。
6“学雷锋优秀中队”、“学雷锋标兵”评选表彰。
四月份——主题:学习先辈 做好传人
1 “学习先辈 做好传人”主题板报评比。
2 清明节知识手抄报展览。
3 清明节和家人一起扫墓行动。
4 “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诗歌朗诵会。
5“缅怀先烈 放飞哀思”风筝放飞竞赛。
6、“阅读章”争章达标活动。
五月份——主题:强健体魄 激情飞扬
1 “七彩阳光快乐成长”体操展示竞赛。
2 劳动技能竞赛班队活动。
3 家校交流活动和六一庆祝活动筹备。
4 现场书画节活动。
5、“艺体章”争章达标活动。
六月份——主题:才艺展示 快乐交往
1、主题为“欢庆六一快乐成长”的黑板报评比。
2、“快乐童心 畅想未来”大型六一庆祝活动。
3、家校交流活动。
4、三独比赛和兴趣小组成果展示活动。
5、手拉手朋友见面交流活动。
6、“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活动。
7、“交往章”争章达标活动。
七月份——主题:花儿爱党 奋发向上
1、“党的生日我知道”主题班会。
2、资料收集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