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经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经验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黑体字枯”为你整理了这篇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家庭教育理念经验分享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家庭教育理念经验分享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他们茁壮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学校和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培养多元的、广泛的、持之以恒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梁启超在《学问之趣味》中说: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为沙漠,要来何用?我家孩子是个给一点鼓励就能坚持下去的娃,所以这些年他自学了轮滑,自行车,象棋等等爱好,虽然孩子不能说每一样都精通,但是都会一点,至少对他的社交有很大帮助!特别对于他一直坚持的珠心算,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也没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并且坚持到学成毕业,这一点他自己也感到很骄傲,谈到自己的学习的成果,他身上散发出自信光彩,我认为这是孩子最大的收获!
二、培养他独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务劳动对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幸福感、责任心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王灏晨在家里有空的时候,我都会跟他说:“能不能帮我个小忙?”让他有机会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比如让他帮忙拿个不重的快递,递个杯子,也会让他帮忙晾个衣服,孩子都有希望获得认可的天性。到现在,他会自觉的参与到其中,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有空也会帮忙整理别的房间,他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冒出的问题就越来越少,即使出了问题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三、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
家庭教育经验范文2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
2、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3、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4、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5、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6、运动贵有恒,饮食贵有节。
7、只有父母与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您的孩子或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8、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9、所有纨绔子弟都是富裕子弟,尽管并非所有富家子弟都是纨绔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0、对症下药方可治愈疾病。
11、一个行为反复养成习惯,习惯反复形成品质,品质改变命运。
12、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13、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14、一个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
15、中国年轻的父母会花数千元学开车或把自己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却鲜有自己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16、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17、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18、丰富的想象力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19、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20、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21、体罚是一种单纯的“棍棒+粗口”的原始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极其不利。——许传利
22、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23、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24、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25、没有一个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比得上疾病。
26、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27、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28、谁能让孩子有主见又懂得妥协,既果敢又懂得顺从,谁就遏住了教育的关键。
29、孩子坏的习惯80%都是在家里形成的。
30、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31、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
32、父母唯有不断进取,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获得孩子的钦佩和敬爱。——姜晶
33、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34、学前教育更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35、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36、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37、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成一种游戏的。
38、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39、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40、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41、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42、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一个是后天遗传。教育者可以对教育持乐观的态度,但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程度。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主要不是丑小鸭努力学习的结果,而是丑小鸭的妈妈生了一个鹅蛋而不是鸭蛋。
43、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44、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45、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
46、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47、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48、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家庭的归家庭,学校的归学校。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49、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50、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51、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52、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必须警惕“人穷志短”。
53、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54、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放纵而派不上用场。
55、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56、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太多,只要为孩子提供并维护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行。成为好父母,就是成为家庭环保主义者。家庭环境好,孩子好;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就成为问题儿童。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57、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58、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59、换一种眼光看孩子,你将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增长点”。——时金林
60、一个会爱父母的人,将来才会更好地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赵静波
61、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62、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63、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64、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65、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66、育儿过程有艰辛,也有欢乐。
67、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68、让孩子在艰苦的地方体验他人的苦难,让他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改变孩子自暴自弃的坏毛病的唯一办法是既让他面对他人的苦难,让他为苦难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69、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70、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71、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72、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73、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74、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75、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76、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77、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东西跟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78、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79、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80、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家庭教育经验范文3
【关键词】学前学习;双语教育;影响分析
语言环境的基本含义是指区域具体语言生活状况,语言环境代表着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和使用面貌。双语学习者教育工作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同时也是家长的义务。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能力是指在科学合理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形成的,学前语言能力的要点在于教育孩子喜欢表达、敢于表达和有语言表达欲望等。以下是对儿童学前双语教育受家庭语言环境影响的详细探讨。
一、家庭环境范围内其相关主观因素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对应影响要点分析
此处以授课班级之间对比为例,对双语授课教育进行仔细比对,然后分析出家长主观因素对学前双语教育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最为常见的案例就是加拿大式学前双语教学,其之所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大多数学生家长的双语基础较为良好,这就为儿童学前双语教育奠定了优良根基且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家长双语水平较高就会使其在儿童学前双语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愈来愈大,但如果父母所掌握的双语知识略有欠缺就会达不到预期学前双语教育效果,此时家长应加大对儿童学习的监管力度。
1.学生家长可通过相应家庭教育投资以加强儿童学前双语教学支持力度
当学生加长进行家庭教育投资的过程中,应对儿童学前双学教学工作重视起来,实施双语教学班级设置操作时,以混合班为主、双语班为辅的教学策略。家庭教育投资主要是指家长为提高子女各方面素质而进行的对应促进活动并适时投入一定精力和物力。负责研究学前双语教育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已提出过有关结论和看法,一个家庭的物质条件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自身发展的优劣。另外,从家庭环境基础观测量表中可以发现,学生家长通过书籍语言刺激方法和游戏语言刺激方法以及智力玩具语言刺激方法等均可起到意想不到的学前双语教育效果。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家庭内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之后在此基础上改善家庭条件并为儿童语言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这同时也就说明了家庭物质条件是儿童学前教育的基础。
2.家长支持力度对儿童学前双语教育的影响要点分析
在整个访谈和调查的过程中,家长对儿童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大都持支持态度,这些家长也十分愿意在精力方面和物质方面等对此项活动加以支持。家长为孩子提供多媒体设备的同时,也要及时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语言交流活动主要包括聊天活动和谈话活动等。大多数家长也表示愿意在此过程中对孩子进行相关汉语辅导。众所周知,电视已经成为孩子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孩子会通过电视节目中的生活用语进行对话,这对后期学前双语教育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儿童会用这些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予以表达。儿童会通过模仿电视语言学习较为正规的普通话,可以对方言进行自行修正。
二、家长对儿童双语教育力度逐渐加大且期望值不断提升
此条重点就是家长期望值升高会引导家长做出相应家庭教育改进,混合双语教育班家长期望值普遍偏高,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和文化水平高的家庭与收入较低的家庭相比,家长期望值自然要高出许多。学生家长期望值期望对学生学前双语教育有一定强化作用且此种强化作用极具隐蔽性。家长期望与孩子所受激励性成正比,期望值越高,学生所受激励性就睡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一旦增强就会提升双语学习效率和双语学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学成怎么样都无所谓,很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此类消极思想衬托了家长期望值的低下。当发现孩子语言学习途径单一时,家长应主动且积极的协助孩子,家长应该对孩子双语学习进程进行准确记录,特定时间内应和教师之间加强语言交流和语言沟通,与教师进行电话沟通,密切关注孩子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效果等。
三、家长对孩子学前双语教育的基本观念不同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影响
将孩子进行幼儿园教育的人占少数,选择家长自行教育的占多数,这明显体现出了家长教学观念的不同。家长自身文化修养较高的话,其很容易受到外界积极教育环境的影响并能够意识到孩子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家长若能够对学前双语教育进行准确认知和判断,就能够从直观行动上体现出来,使孩子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这样便能够为学生后续入学教育提供强有力基础。
综上所述,儿童最初的语言活动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语言环境不仅对子女掌握母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着子女的第二语言的学习。本文对初步家庭语言环境对学前幼儿双语学习的影响进行多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方富熹,方格著.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家庭教育经验范文4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励志教育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part of the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confused political beliefs, fuzzy ideals and belief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learning problems in power shortage, their impact on the meaning of life, the pursuit of value target, resulting in a lack of motivational goals.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inspiration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o promote university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tection of family, school,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Keywords: students inspiration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更多中学生有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同时高校收费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得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有所增加,从而给高校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然,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学校与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主要在经济上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帮助。
一、励志教育的含义与特点
(一)励志教育的含义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
教育,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中国有很多经典著作都具有励志性质,如《论语》和《菜根谭》等,这些书籍强调气质精神,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故能长久不衰。
(二)励志教育特点
励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崇高的思想性。励志教育的思想性,是指励志教育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克服艰难险阻的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第二,坚定性。励志教育的坚定性,是指励志教育能够鼓励受教育者增强对理想信
念的坚持。人只有坚定理想,坚定信念,才能够脚踏实地生活,工作和学习。励志教育的坚定性,能够鼓励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是人们迈向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第三,先进性。教育是指向未来的,因此教育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现实的本
性。励志教育在继承了思想政治教育夯实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发扬,采取更为先进,
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不仅丰富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对其壮大和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
作用。
第四,激励性。意为激发、鼓励,是一种推动人不断前进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激励性是励志教育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教育工作者通过具体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学习,生活,关心和尊重他们,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二、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行为表现,我国各高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励志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的励志教育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励志教育的内容掌握,励志教育的实践探索还远远不够,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一)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识不深入
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是提高励志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然而部分
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首先,没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其次,没有认识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他们需要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最后,没有认识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呈现复杂化的现象。归根结底,正是在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没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进行认真的调查和深入细致地分析,才导致励志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针对性。
(二)人文关怀不够
人文关怀主要是体现人文精神,富有人情味,就是对人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
题的关怀探索和解答,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把人作为一切理论和
实践的主体和目标,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高校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欠缺人文关怀的表现有以下三点:
第一,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重视不够。目前,部分教育者往往只看到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特征而忽视“个体”特征,没有顾及到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心理实际,只一味从自己的主观理解出发安排各类资助或进行教育,因此造成资助的结果达不到预期成效,不能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觉到关怀和温暖,产生距离感。
第二,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多数思政工作者错误地认为,只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备比较健康的心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已达到目的,而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方面没有下更多的功夫,这点也正好迎合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上的弱点,只求学习成绩上的优异,逃避其他各方面能力上的锻炼。
第三,教育者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不足。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励志教育,必须发挥情感的先导作用,抓准契机,以高尚的情感、关爱的情怀去感染他们,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的预期目的。
(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实践探索不足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探索也就十多年时间,真正使励志教育从理念转变为付诸行动,也就几年的时间。因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的实践摸索不够,经验总结不足。
三、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当前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个细致、全面、深入的了解,找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特殊教育方法,进而从心理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一)深入了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态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爱憎分明、热爱祖国,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是家庭经济困难的生活对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人生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
加强高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必须坚持人文关怀原则,关心每个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心观察他们的成长,给他们自由、适度的空间,培养他们自力更生的意识,提升他们学历和工作能力,坚定他们信心和人生理想,进而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明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赏识教育,发掘优点
在平时的励志教育工作中,主要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每一名学生,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引导每个同学都发现自己的长处,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发觉闪光点。
第二、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他们自信。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才能,不以成败论英雄。
第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在活动中能培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能力,以每次活动为契机,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体会成功的滋味,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随着社会的全方位进步,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将会更加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的需要,激励人们奋进,给人的感觉将更加沁人心田、暖人肺腑,这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期盼的。
参考文献:
[1] 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2-63。
[2] 张晓琴,陈松.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83-88
[3] 田中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4)
[4] 刘永琴.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成因及其对策[J].高教探索,2001(1).
[5] 邱伟青.贫困大学生常见问题及应对思考[J].职业圈,2007(9).
作者简介:
家庭教育经验范文5
[关键词]焦虑;家庭环境;初中生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它的产生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家庭、学校和个体因素都会对焦虑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种气氛。家庭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如果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就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不少研究者曾对中学生焦虑作过研讨和论述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但大多从考试焦虑和学生本身出发,很少专门考虑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焦虑的影响。本文在参考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从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控制性10个方面考察家庭环境与焦虑的相关这一新的角度,阐述浅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70名初中在校学生,在定州市启明中学、中山中学初一、初二、初三随机抽取。
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270份,删除内容填写不全者8份,所得有效问卷262份(97%)。然后按规定对有效问卷计分并输入计算机,所得结果采用SPSS for windows 12.5程序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1.2 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焦虑自我评定问卷(STAI From Y-2)两个专业心理学量表。量表的信度、效度都很好。为保证资料的可靠性,规定不填写姓名。
2 结果
家庭环境与焦虑相关分析结果见附表。从附表可以看出,家庭环境的各分量表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显著相关情况如下: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与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矛盾性与状态焦虑显著正相关。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与特质焦虑显著负相关,矛盾性、成功性与特质焦虑显著正相关。
3 分析讨论
3.1 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状态和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亲密度、情感表达得分越高,学生的焦虑越低。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度越高,关系越融洽,家长与孩子越易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心理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这样的家庭环境会及时调节学生的焦虑,使其缓解和放松,从而不易造成学生的焦虑。这一结果与罗增让和Papini、Grossman等人的研究一致。
3.2 家庭的矛盾性与状态和特质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矛盾性越高,学生的焦虑越高。孩子整天处于矛盾性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的争吵、孩子的逆反等,很容易使孩子处于焦虑状态,长期下去,焦虑会成为其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并使个体长期具有这种焦虑倾向而成为特质焦虑。家庭的成功性与特质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即家庭的成功性越高,孩子的特质焦虑也越高。成功性高的家庭,会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很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会增加孩子的特质焦虑。
家庭教育经验范文6
【关键词】 问题行为;家庭教育;相关分析;因素分析;儿童
Study on Childhood Behavior Disorders, Family Circumstances and Parents' Educational Idea. Zhao Dandi.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level and difference of the childhood behavior disorders;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ildhood behavior disorders, family circumstances, parents' educational idea. Methods Measuring and surveying 6 to 11 years old 800 children with 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The Parenting Locus of Control Scale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the childhood behavior disorders between the city and suburb, the sigle and double familiy. Different familily circumstances have different educational ideas. Behavior disorders' and non behavior disorders' parents have different educational ideas. Conclusion Improving the family circumstances, atmosphere and parents' educational idea can reduce childhood behavior disorders.
【Key words】 Behavior disorders; Family education; Relevance analyze; Factor analyze; Children
儿童行为问题(childhood behavior disorders)又叫问题行为,通常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1]。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通常具有交往不良、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情感不稳定、抑郁不安、自律性差和紧张焦虑等特征。
儿童行为问题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行为偏异,它会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的效能、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目前文献来看,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观念、教养态度、教养方式的研究[2-6],但学者们的立足点大多集中在亲子关系的研究上,而较少关注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心理控制源的研究。而且缺乏地区差异(城市或郊区)以及家庭的背景差异(单亲或双亲家庭)这两种环境因素对儿童问题行为影响的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而本研究恰恰弥补了此空白,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和特点,这对儿童学习效能、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被试 从大连市中山路小学、金石滩中心小学、庙上小学3所小学的1~5年级6~11岁小学生中随机抽取800人。由于本研究所用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6~11岁儿童为同一个常模,所以被试仅选取了1~5年级的小学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法和测量法。①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7]。1970年首先在美国使用,1983年出版了使用手册(主要是家长用表),1986年及1987年又分别出版了针对教师用表及儿童自填表的使用手册。我国在1980年初引进适用于4~16岁的家长用表,并总结出了我国常模的初步数据。本研究采用4~16岁的家长用表。②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8]。Ploc包括5个因子: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运气或机遇的信念及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总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92,教育子女方面是否有问题与父母控制量表的得分的高低有很高的相关性。P
对3所小学1~5年级的学生家长采取集体实测。实测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1份。本研究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按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的中国常模[9],即各因子98百分位数作为判断有无行为问题的界值[10],即任何一个因子分超过正常上限98百分位者,判断有行为问题,571人中符合此标准者113人为问题组,检出率为19.8%,略高于中国常模的检出率12.97%。不符合此标准者458人,作为对照组。
从表1可知,城市、郊区小学的男生在问题行为因子抑郁、交往不良、社交退缩、攻击性、违纪方面有统计学显著性,且城市显著多于郊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小学男生在问题行为因子分裂样、强迫性、攻击性、违纪方面有统计学显著性,且单亲家庭儿童多于双亲家庭的儿童。
从表2可知,城市、郊区小学的女生在问题行为因子抑郁、社交退缩、分裂样强迫性、多动、体诉方面有统计学显著性,且城市显著多于郊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小学女生在问题行为因子体诉、多动、攻击性、残忍方面有统计学显著性,且体诉和多动方面双亲家庭儿童多于单亲家庭儿童;攻击性和残忍方面单亲家庭儿童多于双亲家庭的儿童。
从表3可知,男生问题组与对照组儿童的家长在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及父母对命运和机遇的信念三方面的观念有统计学显著性,且问题组儿童的家长持此观念的显著多于对照组。女生问题组与对照组儿童的家长在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命运和机遇的信念及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四方面的观念有统计学显著性,且问题组儿童的家长持此观念的显著多于对照组。
3 讨 论
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随之增大,城市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并且老师、家长也给予他们过多的关注与期望,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的成长,因而常会感觉寂寞,闷闷不乐而有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并且体诉较多如头昏、头痛、感到疲劳等症状,以此来自我逃避或缓解这种情绪。提醒父母对儿童的期待要和儿童的能力相一致,以儿童通过努力能达到要求为原则。独生子女的父母对他们的溺爱养成了他们的娇气与任性,适应环境的能力弱,依赖性强,耐挫折能力极差。因此这些家庭的儿童赖床,行为幼稚,不听话,孤独,不合群,神经过敏、以及过度担心、恐惧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处处以“我”为中心,不能容忍别的儿童的缺点和过失。甚至有些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常捉弄其他学生、欺负弱小儿童。建议父母教会他们懂得父母爱他们,他们也要爱父母,爱伙伴。爱是相互的,爱你身边的人,才会得到身边的人的爱。
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单亲家庭的儿童尚不能理解父母的离异行为,更由于担心失去父母的爱而无助与内疚,因而会自卑、怕上学、恐惧和害羞。他们缺少另一方的关怀与爱护,所以有的学生表现欲很强,甚至故意讲话、吵闹、违反纪律,希望老师能够关注他。此时作为教师要能够及时了解情况,给予他们关心,爱护那颗受伤的心灵,而不是斥责、批评。在离异家庭中,单亲母亲或父亲经历着重大生活变故,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对儿童的支持较少,消极的控制较多。这使儿童脆弱而敏感,因此单亲家庭的儿童分裂样与强迫性要多于双亲家庭的儿童。而且有攻击,表现为常用言语讥讽、挖苦其他儿童,还会妒忌比她们优秀的儿童,进而不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因此父母应提高自身的抗挫折或压力应对能力和技巧,不要把自己的问题带给孩子,使其能够自然、健康、和谐的发展。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如故意忽视法对待孩子的违规行为,积极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多鼓励和表扬,还应与孩子的教师进行有效的配合,主动保持与教师的有效接触。(常若松 指导审校)
4 参考文献
[1]李雪荣.儿童行为与情绪障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
[2]Handbood of Child Psychology; V.4, Copyright 146,1954,1970,1983,1998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547-642
[3]Mackinnon-Lewis C, Lamb ME, Arbuckle B, Baradaran LP, Volling B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ased maternal and filial attributions and aggressiveness of Their interac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 1992,4:403-415
[4]East PL.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of withdrawn, aggressive, and sociable children: child and parent perspectives. Merrill-palmer Q, 1991,37:425-44
[5]LaFreniere PJ, Provost MA, Dubeau D. From an in secure base: Parent-child relations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ur in the pre-school. Early Development and Parenting, 1992,1(3):137-148
[6]Bradley EJ, Peters RD. Physically abusive and nonabusive mothers' perceptions of parenting and child behavior.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1991,61(3):455-460
[7,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45-52,341-344
[9]忻仁娥,唐惠琴,张志雄,等.全国24013名城市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报告.上海精神医学,1992,新3: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