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比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比的认识范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
,未修的与已修的比是(
)。
A
.
5∶3
B
.
3∶5
C
.
3∶2
D
.
2∶3
2.
(2分)一杯盐水,盐占
,盐和水的比是(
)。
A
.
7:40
B
.
7:33
C
.
33:7
D
.
40:7
3.
(2分)小亮身高150cm,表妹身高1m,小亮和表妹身高的比是(
)
A
.
150:1
B
.
150:100
C
.
3:2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4.
(2分)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3:0,所以比的后项可以为零.(
)
5.
(2分)比值是0.5的比有无数个。(
)
6.
(2分)
既可以表示一个分数,也可以表示一个比。(
)
7.
(2分)4:5可以写成
,仍读作“4比5”。(
)
8.
(2分)甲数是乙数的4倍,甲数:乙数=4:1。(
)
9.
(2分)甲乙两个足球队的比赛结果是3:1,这个比的前项是3后项是0.(
)
三、填空题
(共9题;共24分)
10.
(4分)12÷_______=_______%=0.75=
_______.
11.
(4分)
=
_______=
_______%
12.
(2分)如图,大圆内并排放着三个一样大小的小圆。每个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_______。
13.
(3分)
=_______%
=_______小数
=_______%=_______小数
14.
(4分)
:
的比值是_______,8:18的比值是_______,这两个比组成比例是_______。
15.
(2分)
16.
(2分)20克的盐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水与盐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_______。
17.
(1分)从家到商场,爸爸要走10分钟,小明要走12分钟。爸爸与小明的速度比是_______。
18.
(2分)六年级男生人数占全级人数的
,那么六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如果全做年级有学生190人,其中女生有_______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4-1、
5-1、
6-1、
7-1、
8-1、
9-1、
三、填空题
(共9题;共24分)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比的认识范文2
小时候,听大人说,人是逼出来的。当时,并不清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今天,临到自己说这句话的时候,有点似懂非懂了。
第一层真实含义,人是在十月怀胎之后,通过母亲用力(产力),把孩子从子宫逼出阴道,来到人世的。可是,现在有不少孩子不是母亲自然生产的,而是妇产科医师主刀,通过剖宫把孩子捧出来的。逼出来的孩子和捧出来的孩子是否不一样呢?有待科学研究。
第二层真实含义,人是通过父母打骂才成器的。可以说,任何人从小到大,总会挨父母的打骂,俗话说,打是爱,骂是亲,不打不爱不沾亲。只有亲人才会真正疼你、爱你,所以,打骂在一个家庭中,是习以为常的事。你不吃饭,父母会打骂你,你不用功读书,父母也会打骂你,只是打骂的分量有轻重而已。有的父母只是轻言细语地劝说,有的父母就是大发雷霆地谩骂。有的父母是做个想打的手势就够了,有的父母就把孩子真正打得遍体鳞伤。在不同父母的不同教育方式下,逼出来的孩子前途也不一样。有的孩子成了国家栋梁,有的孩子就成了社会渣滓,打骂出来的器材不一样。不知道你有这样的体会么?
比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交易流通速度 ;收入流通速度; 货币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
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与交易流通速度是最常用的两个货币流通速度概念。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是货币流通速度最初的形式化表述,它包括了考察期内任何商品任何数量的交易,是货币流通速度最宽泛的表述。但由于交易总量受到一个社会在特定时期内的分工细化程度、流通渠道、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等因素影响,很难统计周全,影响了交易流通速度的可测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后来的经济学家没有追随费雪对交易流通速度概念的偏爱,交易型货币数量公式MV=PT在费雪之后即淡出了货币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范围。随着货币数量论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被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重新发掘,交易型货币数量论衍变为收入型货币数量论。由于货币主义的收入型货币数量论和相应的货币政策主张在20世纪70―80年代被发达国家货币当局采纳应用,有关收入型货币数量公式及收入流通速度的研究随之大量出现。在我国,目前无论理论界还是政府决策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或预测以及由此对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其理论依据都来自收入型货币数量公式MV=PY。货币当局根据GDP增长目标、物价控制目标及某个一定的收入流通速度变化水平(如每年下降3―4%),来规划、制定货币供应目标。[1]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明显违背收入型货币数量论的情况,即货币供应量增速显著高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出现了所谓“超额货币供给”。①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狭义收入流通速度和广义收入流通速度除少数年份上升以外,总体上呈长期下降趋势。
事实上,我国“超额货币供给”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问题是紧密联系的,构成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原理均是从传统的收入型货币数量论公式出发,在实际度量中以消费物价水平替代一般物价水平P,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代替交易总额T作为衡量货币需求的规模变量,由此导致了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觉货币数 量不再简单地与物价和收入呈比例关系,但与经济体系中所有需要货币媒介的交易,如房地产交易、[2]股票交易[3]等仍有重要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并不象货币与名义收入的关系那样出现明显的不稳定。Schinasi and Hargraves[4]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总贷款规模与股票价格变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同时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却逐渐减弱。由此可见,随着金融资产交易规模的不断壮大,一方面GDP总量指标包含的内容已远小于交易总额;另一方面收入型货币数量理论的准确性和解释力日益下降。有学者据此提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收入型货币数量论开始出现向早期的交易型货币数量论复归的趋势。[5]由此,在测算货币流通速度时,我们有必要从交易流通速度的角度阐释我国货币与经济运行的关系,更好地理解和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二、 文献回顾
(一)国外学者有关交易流通速度的研究
费雪以后,关于交易流通速度的研究体现在Garvy 和 Blyn、[6]萨登[7]、Cramer[8]等人的著作中。Garvy 和 Blyn在《货币流通速度》一书中详尽分析了交易流通速度的测算、交易流通速度与收入流通速度周期波动及长期趋势等。Garvy 和 Blyn认为,收入流通速度的研究旨在分析一定货币和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的影响,而交易流通速度的研究意义在于分析企业和个人支出流量变化及货币传导机制。他们认为战后美国交易流通速度上升主要归因于金融创新导致的货币余额需求的减少,而从长期趋势上看,经济结构性变动会导致交易流通速度的下降。萨登指出,收入流通速度Vy的下降趋势可以由Vy和交易流通速度Vt的发散加以解释。由于Vt和Vy的分母相同,发散或收敛意味着它们的分子之间的比例,即PT/Y发生了变化。这个比例的变化不是反映了相对价格的变化,就是反映了T/y的变化。影响Vt和Vy发散的因素包括:(1)当期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相对于一般价格水平下降。(2)金融交易相对于收入的上升。(3)非金融交易(如纵向分工)相对于收入的上升。(4)非收入实物交易向货币经济的转移,即经济货币化过程导致的T/y增加,或货币收入向非货币经济的转移。萨登还对1919-1946年美国Vt和Vy的变动进行了考察,认为金融交易比纵向一体化和相对价格的波动更能解释Vt和Vy的发散。Cramer拓展了费雪交易方程式,将PT拓展为包括当期交易(CT)、收入转移(IT)、资本交易(AT)和闲置货币(IM)四个部分。他估算了美国1950―1979年当期交易与收入转移规模及相应的银行存款(MdVd)和现金支付额(McVc),指出当期交易与国民收入比值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服务业比重及进口规模等。Howells, P.G.和 I.B-F. Mariscal[9]基于内生货币供给机制,分析了英国80年代总交易量的增长与收入流通速度下降的关系,指出由于总交易量决定了贷款量从而货币供给量,因此收入流通速度下降可以由总交易量的增加来解释。他们认为,英国80年代总交易量的增长数倍于国民收入增长,这不能从生产的反一体化和中间交易增加中得到解释,而是主要归因于金融交易与二手交易(房地产)。Feige, Edgar L.[10]指出,用GDP替代交易量作为交易方程中货币需求的规模变量是基于GDP与总交易量成比例的假定,但经验表明GDP与总支付额往往不成比例。为了使得交易方程式成为交易额与支付额的均衡条件,货币流通速度应该独立从货币周转的观察中得到,而不应从交易方程式中求得。此外,Copeland[11] 、Burns[12]探讨了交易方程式价格指数和交易量指数测度、现金支付额与银行存款支付额计算中的统计问题。
(二) 国内学者有关交易流通速度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学者开始强调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的重要性。陶江[13]通过对美国的名义收入与货币量、存款借记额、货币的收入速度、存款周转率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的分析发现,活期存款的周转率与借记额始终与名义收入保持着显著的相关性,与此同时,货币的收入速度与货币的交易速度之间曾经有过的高度正相关性已经改变。由此他认为,经济学界应恢复货币的交易速度在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地位,恢复或建立货币周转速度的统计。陶江对交易流通速度重要性的分析仅基于美国活期存款周转率的统计数据,并未对我国交易流通速度进行分析。[14]指出,我国以往研究中只关注货币收入流通速度,而忽视货币交易流通速度。他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MZM(M1与M0的差额)交易流通速度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货币MZM交易流通速度是平稳的,下降的只是其收入流通速度。伍超明认为,随着经济虚拟化以及居民虚拟财富占比的提高,货币需求函数正不断向交易型货币数量论复归。他重建了一个新的交易性货币流通速度公式,即整个经济系统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媒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货币量之比以及各自货币流通速度的函数。总的来说,我国学者有关交易流通速度的研究还很缺乏,这很大程度上与交易货币流通速度难于量化有关,对我国交易货币流通速度进行合理的测算是我们研究交易流通速度的基础。
三、我国交易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
在收入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中,一般采用GDP作为决定交易性货币需求的规模变量,然而GDP只代表总交易中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总交易规模相对于最终产品交易迅速扩大,对货币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在解释货币需求方面,GDP不是对交易量的好的衡量。[15][16]正如Judd Scadding[17]指出,利用GDP作为规模变量有三个缺点:它没有考虑转移支付、金融资产和现有存货的交易;它其中包含的估价有可能没有发生交易;它剔除了中间产品的交易。事实上,选择一个合适的规模变量始终是货币需求实证分析的一个争论要点。后来研究人员利用别的变量来替代GDP,如国民总支出、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支出、最终销售总额和国内吸收。[18]近来,有不少研究致力于从交易动机的角度构建更为全面衡量利用货币进行交易的规模变量。
在我国学者对交易流通速度的研究中,以银行现金收支表中的科目“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事业收入”作为MZM在一年内所完成的绝大部分实物交易额,其结论的可靠性值得商榷。陶江以银行活期存款的借记额,作为近似的经济交易总额,把活期存款的周转率看作近似的货币交易速度。在西方发达国家,活期存款是最主要的支付工具,几乎与所有类型的经济交易相联系。活期存款的借记额全面反映了最终产品交易、中间产品交易、资本交易,以及与实际经济交易无关的货币在不同帐户间的转移。[19]尽管银行活期存款的借记额作为总交易的衡量排除了现金交易,同时包含了大量不具有实际经济含义的单纯的货币转帐记录,但活期存款借记额较全面衡量了以活期存款为支付手段的经济交易,因而早期的 研究者大多使用Debits作为总交易的衡量。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Debits的统计数据,我们运用Weiler[20]的方法,用非金融资金运用总额、证券购买净额和债务支付净额三者之和代替debits 作为总支付额的衡量。结合我国统计数据可得性,我们采用我国资金流量表下企业、居民、政府三部门非金融资金运用额之和、股票成交额、国内债务发行额作为上述三项的替代。
有关交易流通速度计算中对货币层次的选择,尽管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1911)中对交易方程式货币层次的处理较为笼统,但一般认为基于交易方程式关于交易总额T的设定表明在交易方程式中所适用的货币,只能是通货和活期存款,即狭义货币M1。在我国,M1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可用于转帐支付的活期存款之和,它是商品、劳务、有价证券等的交易媒介,又是支付工资、租金等的手段。此外,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交易效应主要体现在证券公司存放在银行的客户保证金帐户上面,计算我国交易流通速度的货币量层次还应包括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形式较好的年份,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占狭义货币M1的比重达到了10%以上。②在我国M1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准货币增长速度的年份,客户保证金同时出现了快速增长,体现出与M1变动的同步性。2001年6月客户保证金被计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但考虑到客户保证金的交易性质,我们将其纳入交易流通速度的货币层次。
由此,我国交易流通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t=(企业、居民、政府三部门非金融资金运用额之和+股票成交额+国内债务发行额 )/(M1年均值+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由于我国资金流量表的编制开始于1992年,我们计算得到1992―2008年我国交易货币流通速度(图1)。
由图1可知,1992年以来,与我国狭义收入流通速度持续下降趋势不同,我国交易流通速度具有较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000年以后,二者变动的同步性消失,交易流通速度与狭义收入流通速度出现发散趋势,表明我国收入交易(GDP交易)占总交易量的比值逐年下降,这可以部分地由我国金融市场交易的扩大加以解释。1997年10月以来,我国首次出现物价负增长的现象,央行试图适度放松银根。而同期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势头,成为影响同期储蓄变动的第一因素。从图2可以看到,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形式较好的年 份(2000年和2007年),同时出现了交易流通速度相对于收入流通速度的明显上升,表明证券市场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金由广义货币转为狭义货币,货币供给量增长中的相当一部分流入资本市场及相关市场部门。事实上,交易流通速度与收入流通速度相对变动的特征,可以看作是宏观经济内在运行状况的“指示器”,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货币需求结构的变化。
四、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一)货币政策应关注金融资产的价格
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各国中央银行纷纷开始将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长期以来,各国中央银行测度通货膨胀水平,进而制定货币政策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资产价格变动的因素,其后果是一方面CPI体现出来的低通货膨胀率;一方面是股票、债券、地产的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本文认为,将资产价格信息“内置于”货币政策的框架之中,建立一个以CPI为基础的,同时考虑资产价格变动的广义价格指数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实践中,由于资产价格决定的基础难以把握,工具缺乏可操作性等,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还不能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而适合作为辅助的监测和预警指标,并根据市场走向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判断,实施相应的调控行动。
(二)应在确定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时考虑金融交易需求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扩张对货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增量需求,而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忽视了股票市场的货币需求效应,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和交易量的扩大是否导致了货币需求的相应增加,这要考察我国货币供给过程的主要决定因素。由于我国M1货币层次的部门结构中企业部门占主体,而企业的活期存款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因此在现行金融体系格局下,股票交易货币需求的增加体现为银行信贷需求的增长。
图3反映了美国在1975―2008年间每年发生的信贷规模与GDP之比,可以看出,在整个期间的变化中该比率曾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在1981―1984年间,信贷规模迅速扩张,与GDP的比率一度接近30%。这个期间正好是美国股市繁荣时期。第二次波动则出现在1997年之后,亚洲、俄罗斯以及拉美国家频繁爆发危机,全球资本开始向美国流动,由此推动了纳斯达克市场的繁荣。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信贷与GDP的比重一年中就提高了8个百分点,达到25%的水平。从美国信贷规模与GDP比率的变化轨迹,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信贷资金需求与实体经济脱离的现象,影响信贷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不再仅仅是实体经济层面对资金的需求,而是资本市场的繁荣程度。
由此可见,中央银行在进行货币供给规划和货币政策操作时必需考虑到股票市场的货币需求效应,这一方面有利于央行通过对计划年度内资本市场走势的预测,尽可能准确地评估资本市场发展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使确定的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值切近实际;另一方面,全面反映社会资金的运行状况,有利于央行正确判断实体经济运行状况与资本市场运行的差异及其对信用规模的影响,从而准确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向和力度。
(三)适时建立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合规”渠道
应当说,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了“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1999年下半年,出于发展资本市场,以降低银行财务压力和经营风险、推动宏观经济增长的考虑,对银行信贷资金入市在监管态度上出现了变化,允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2002年2月,央行和证监会联合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借款,从而为银行信贷资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提供了两条合法通道。2005年则对《证券法》进行了修正,第八十一条规定“依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禁止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一个时期以来,我国股市调节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规模的手段,除货币供应量政策、利率政策外,就是行政色彩的强制手段和因时而异的处罚措施。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将逐步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银行信贷资金将必须适时与股票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合规”的联系。为此,应进一步完善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持有的证券资产数量实行比例限制,在适当的时候,打通信贷资金合规进入股票市场的渠道。
注 释:
① 从目前搜集到的文献来看,关于“超额货币”的定义不是很明确,一般定义为货币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和价格上涨率之和之差。超额货币的理论基础是交易方程式,因而最为简 单但较为粗略的度量超额货币的方法来源于对交易方程式的简单变形,即 exm=-(+)=ΔM-(ΔP+ΔY)。ΔM>ΔP+ΔY表明存在超额货币现象,ΔM
②股票交易帐户资金当然还包括证券公司的自营资金,但是由于客户保证金占证券公司同业存放的大部分,因此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客户保证金。2001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帐户余额为7355亿元,占M1的比重为12.3%。2007年10月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达到23390.69亿元 ,占当月M1的比重为16.2%。
主要参考文献:
[1] 戴根有.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金融研究, 2000(9).
[2]Thomas I. Palley.The Demand for Money and non-GDP Transactions. Economics Letters,1995,48:145-154.
[3]Taufiq Choudhry. Real stock prices and the long-run money demand function:evidence from Cananda and theUS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1996,Vol.15,No.1,1-17.
[4]Garry J. Schinasi ,Steven Riess Weisbrod ,Monica Hargraves,. Asset Price Inflation in the 1980s - A Flow of Funds Perspective,IMF Working Papers 93/77,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3.
[5]伍超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对中国1993―200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4(9).
[6]Garvy, G. and M. R. Blyn.The Velocity of Money, New York: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1969.
[7](美)M.弗里德曼等.货币数量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Cramer,The Volume of Transactions and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 in the United States,1950-1979.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Vol.4,No.2(Apr., 1986):225-232.
[9]Howells, P.G., and I.B-F. Mariscal .An Explanation for the Recent Behavior of Income and Transaction Veloc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y, 1992:367-88.
[10]Feige, Edgar L.Currency Velocity and cash payments in the U.S. Economy: The Currency Enigma.1989.mpra.ub.uni-muenchen.de/13807/
[11]Morris A. Copeland .Two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Equation of Exchang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Vol. 24, No. 165, Suppl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Mar., 1929):146-148.
[12]Arthur F. Burns.The Quantity Theory and Price Stabiliz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19, No. 4 (Dec., 1929):561-579.
[13]陶 江.货币的速度与“弗里德曼悖论"[J].南开经济研究,2003(5).
[14].以往国内货币流通速度研究批判[J].上海金融,2003(6).
[15]Stephen M. Goldfeld, David I. Fand, William C. Brainard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Money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Vol. 1976, No. 3 .1976 :683-739.
[16]Modigliani,Rasche,Cooper.Central Bank Policy,the Money Supply,and the Short Term Rate of Interest.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May1970):166-218.
[17]John P. Judd, John L. Scadding .What Do Money Market Models Tell Us About How to Implement Monetary Policy?: Comment.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14, No. 4, Part 2: The Conduct of U.S. Monetary Policy (Nov., 1982):868-877.
[18]Mankiw, N. G. and Summers, L. H. Money Demand and the Effects of Fiscal Policies.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8(4), 1986. 415-429.
[19]Paul A.Spindt.Money is What Money Does :Monetary Aggregation and the Equation of Exchange.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3, No. 1 (Feb., 1985): 175-204.
[20]E. T. Weiler.The Flow of Funds and Monetary Theory.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Section, 1955-56. 52-58 Reconsideration of the Velocity of Money:An Analysis of the Transaction Veloci ty from 1992 to 2008 in ChinaFeng Fei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of
transaction velocity
of money
in 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from 1992 to 2008.We find that the transaction
velocity in China fluctuates periodically. Meanwhile, the synchronicity of the
fluctuation of transaction and income velocities in china disappears after 2000.
比的认识范文4
(一)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借助具体事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正确理解正比例的含义,学会运用正比例的含义,判断相互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二)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在对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感受数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不断感受数学与生活现象的密切联系,增强借助生活现象,不断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借助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准确理解正比例的含义,并结合正比例的含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正比例意义的揭示过程,根据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启趣激学
谈话: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会用数量关系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二)合作探究
1.初识正比例。
(1)教学例1:一辆汽车行驶在公路上,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出示例题,让学生分析观察表中数据。
①初步观察,认识相关联的量。提问:表中有哪两种量?(板书:时间、路程)
从左往右看,数据在变大还是变小?以第一组数据为标准,表示时间的数据分别扩大了几倍?表示路程的数据分别扩大了几倍?这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联系?(板书:同时扩大)
从右往左看,表中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缩小)以最后一组数据为标准,表示时间的数据分别缩小了几倍?表示路程的数据分别缩小了几倍?这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联系?(板书:同时缩小)
讲授: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当行驶时间发生变化时,行驶的路程也随之发生变化,两种量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像这样的两个变化的量我们把它们称为相关联的量(板书:相关联的量),行驶的时间和行驶的路程就是相关联的两种量。
②进一步观察,发现比值一定,用比例式表示数量关系。
提问: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关系吗?(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2)回顾小结,初步认识正比例的意义。①追问:路程和时间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为什么?路程和时间这两个变化的量中又有什么总是不变的?这个比值表示什么具体意义?比值不变的情况我们又可以称为什么?②讲授:根据表中的数据,我们发现,路程与时间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量,时间发生了变化,路程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当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时,也就是速度一点,我们就说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例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③谈话: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正成比例的量)④指导看书:默读课本62页中间的一段话,边读边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标注出来。提问:你认为在这段话中哪些内容比较重要?要成正比例关系,必须具备何种条件?
同桌互相说一说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的原因。
2.再次经历分析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的思维过程。
(1)教学“试一试”。谈话:不仅汽车的行驶过程中蕴含有数学问题,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购物活动中也有数学知识。(PPT出示“试一试”)
(三)应用迁移
①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出示题目及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完成。组织交流,完整的说一说判断成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思考过程。②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③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说明:本题中同一时间物体的高度和影长的比的比值表示的是高度与影长的倍数关系,这个倍数是一定的,则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④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讨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比的认识范文5
人民币国际化的“势”
日益强大的中国越来越赢得世界尊重,其通货也越来越被境外认可,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早在1999年,已故著名经济学家鲁迪・多恩布施(Rudiger Dombusch)就预测,20年之后,这个世界上将肯定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种货币――在南美和北美将通用美元,人民币将有可能在亚洲占据主导地位,而欧元将成为其余地区的主要货币。“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Mundell)预期东盟国家货币会逐渐与人民币挂钩,未来可能在APEC(亚太经合组织)机制内形成一种国际货币,人民币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10年来,相对于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中国经济保持了更高的增长率,这意味着人民币在中长期具有升值趋势,增强了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内在魅力”。另外,中国已成长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特别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进口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尽管当局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动作比较谨慎,但面对世界各国综合实力在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此消彼长的国际经济新格局,受冲击相对较小的中国没有理由不抢抓机遇。危机倒逼决策者调整战略和战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顺势提速。自2008年底以来,中国政府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6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总额6500亿人民币、期限3年的双边本币互换。2009年4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作为第一批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结算城市。200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补充合作备忘录,推动内地与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相关工作。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六部委共同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09年9月4日,国家外管局的QF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称,拟将单家机构申请额度上限由8亿美元增至10亿美元,并将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QFⅡ投资本金锁定期缩短至三个月。2009年9月28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系中国政府首次在内地以外地区发行人民币国债)。上述一系列迹象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正在驶向快车道。
人民币国际化的“道”
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中国一厢情愿的事情,人民币究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取决于主要国家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博弈。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积弊的深刻反思,普遍认为这种单极的国际货币体系权利与义务不对称,缺乏约束制衡机制,只对极少数国家有利,纷纷要求改革这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打破美元“一币独大”的格局。不过,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彻底动摇美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强势地位,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元仍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可能呈现欧元与美元争夺主导权,日元和人民币伺机谋求应有地位,国际货币体系从“单极”走向“多极”的态势。至于最终出现什么样的多币鼎立格局,还要看各主要国家经济和政治力量的消长与对比。人民币目前虽然不是国际储备货币,但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并拥有美国政府最多的债权,客观上使得中国在争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及凝聚各新兴经济体力量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运用“巧实力”(smart power)充分整合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相关资源,争取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应该成为我们规划经济全球化战略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强国造就强币,强币支撑强国。一方面,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确立和巩固发行国货币地位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大部分时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79-2007年,我国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高达9.8%。即便在遭受特大自然灾害袭击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达到9%),成为发展中国家阵营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跻身于国际贸易大国的行列(2007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2008年,尽管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年进出口总额仍达到2.56亿美元,在逆势中增长17.8%)。与此同时,人民币在不少国家或地区广受欢迎(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在2008年3月披露,境外流通的人民币估计超过300亿元)。另一方面,一国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地位的提高,反过来也会给发行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日益强盛带来诸多有利条件(就人民币而言,除了可以给中央政府带来巨额的铸币税收益之外,至少还有利于减少中国在“大中华”经济圈内贸易的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中国要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必须解决贸易大国与金融小国的矛盾,致力于延展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生态位。人民币国际化的“道”,从根本上说就是将其作为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逐步将人民币打造成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与强国地位相适应的强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术”
作为强国战略要义的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我们认为,稳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拓宽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生态位,需要通过以下步骤和配套措施,采取由易而难、由浅入深、渐进探索、步步为营的策略,此乃人民币国际化的“术”。
第一,逐步建立双(多)边货币互换关系,并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范围。
同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或地区订立双(多)边本币互换以及将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的货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中国对资本项下货币兑换的某些限制,迂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中国政府可以探索与所有“东盟10+3”国家以及其他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或地区(如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某些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等)签署双(多)边本币互换,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范围,营造方便外国人使用人民币的基本环境,从而使人民币潜移默化地成为这些国家或地区广受欢迎的流通货币和储备货币。
第二,建立方便外国投资者兑换人民币、投资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和规避汇率风险的离岸金融市场。
为了让境外政府与投资者愿意长期持有和储备人民币,中国需要建立和完善如下三大离岸金融市场。一是离岸人民币结算市场。只有当境外投资者能够
便利地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相互转换时,其持有人民币的兑换成本才可能降低。二是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只有当境外投资者能够便利地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时,他们才愿意在较长的时期内大量持有人民币,人民币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储备货币。三是功能完善的离岸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只有当境外投资者能够通过远期交易有效规避和对冲汇率风险时,他们才愿意长期持有人民币资产或负债。
第三,进一步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
香港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重要的“试验田”。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和贸易上已经形成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广东若干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结算城市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配套的。另外,香港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自由港与贸易集散地,是境外人民币流通最活跃的地区。以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境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以及境外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市场的“试验田”,进一步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是步步为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稳健策略,如果进展顺利,可为日后人民币在包括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组成的“在中华区”自由流通积累经验。
第四,渐进实现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
在实现经常项目的对外开放之后,渐进实现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成为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重要步骤。长期以来。管理当局对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比较谨慎,但一直主张创造条件逐步加快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步伐。2009年9月4日,国家外管局的QF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称,拟将单家机构申请额度上限由8亿美元增至10亿美元,并将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QFⅡ投资本金锁定期缩短至三个月。此举表明管理当局希望放松管制引进更多国外优秀的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在保证国内资本市场运行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实现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
第五,推动各项配套的金融改革,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大门。
一是适当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人民币汇率更多地由市场力量来决定,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二是放松利率管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三是金融行业同时甚至优先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长期以来,中国民间资本在投资方面受到国有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挤压,在金融业中只有狭小的生态位。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前,必须同时甚至优先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才有利于保证民间资本和民族产业公平地享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利益,并有效制衡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外资势力。
比的认识范文6
作为教师的价值首先应该是快乐,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引领出快乐的学生,共同去分享生命存在的快乐!教师的阵地是课堂,如何地提高自身的战斗力(专业能力)是我一直经来不断思索并努力追寻的目标!课程改革实验十年来,语文教师的话语体系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发展和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付这种挑战,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一、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夯实专业基础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也叹言:“让读书成为我的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为我们内在的东西。”可见,读书是每位语文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觉是读书的基本前提,是内在的潜动力,读书才会常读常新,常读常活,犹如一股源头活水,不断冒出鲜活的泉水。语文教师通过自觉读书,不仅获取信息、增长知识,还提升了个人的人文底蕴。知识面广了,底蕴深了,教学起来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二、在反思中成长 丰富专业内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工作中,如果不注重思考,往往会收获甚微!思考是自己的智慧。教材是载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开放的课堂当中,在知识来源广泛的层面上,在课堂这个我的主阵地上,我要一丝不苟对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解读文本是必备的素养,除了学会解读自己,对自身的知识、能力,自己的情感、心智等的解读外,还要学会解读学生。教材是静止的事物,课堂上老师可以调控,可以分重难点进行割舍,旁敲侧击,有的放矢;而学生是动态的个体,需要老师的洞悉察觉,教育机智,还要有口若悬河的口才,敏捷的思维,以应对课堂中的千变万化。在教学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没有反思就不会成长。在工作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对所教的文本进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抓住文中的重点、脉络,思想等;二是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因材施教,学习效率状况;三是对自身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教学中,自己有没有充分发挥,教学质量如何。通过三方面的反思,检讨成败,查漏补缺,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