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相思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相思古诗范文1
燕,俗称燕子,是一种候鸟,春分前后由南方来到长江、黄河流域,秋分过后又迁往南方。
燕子不怕人,常在人前飞来飞去,还喜欢在人家的屋梁上筑巢孵育幼雏,因此又叫家燕。古代诗人对此多有描写:“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孟浩然《赋得盈盈楼上女》);“故巢倘未毁,会傍主人飞”(杜甫《归燕》);“自来自去堂上燕”(杜甫《江村》);“不怕飞低打着人”(陆游《燕》)。
燕子背部、翅膀和尾部都是黑色,在日光下泛绿光,腹部白色,脖子到胸脯紫色,仿佛身着一套雅致的礼服。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飞起来很好看,人称“燕舞”。“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陶潜《拟古》);“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拂水斜纹乱,衔花片影微”(李商隐《越燕》);“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史达祖《双双燕》)。“燕舞”的姿态确实很动人,因此,在古代诗歌里,常和“莺歌”并列,作为风调雨顺、春光大好的典型意象。
燕子“长袖善舞”,却没有黄鹂那样的美妙歌喉。不过,燕子的嗓子也不算太差,虽不会“唱”,却很会“说”。整日里吱吱喳喳叫个不停,尤其是雌雄一对,双栖于梁巢时,呢呢喃喃,像是在话家常,说悄悄话,“软语商量不定”(史达祖《双双燕》)。于是,又有了“燕语”之称,通常比喻人的亲切的闲谈。
由于燕子双飞双栖,人们常用来比喻夫妻和谐,称作“燕侣”。如果“燕侣”一旦分开,或者缺少“燕侣”,自然会产生思念、痛苦。于是,在古代诗歌中,常用燕子来引发、反衬或暗示夫妻相思之苦、独居之憾。例如权德舆有一首《玉台体》,写一个女子思念丈夫:“君去期(预定)花时,花时君不至。檐前双飞燕,落妾相思泪。”花开时节,丈夫逾期未归,她看见双飞燕子,流下了辛酸的眼泪。再如张祜的《赠内人》,写一个幽禁宫掖的年轻女子:“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她深夜难眠,久久地呆看梁上双栖的宿燕,心里好生羡慕;又看见扑火的飞蛾,想到自身命运,好生同情,把它从灯盏里救出来。其孤独悲苦的心境可想而知。
见燕生悲还有另外的情况――感叹时光流逝、人迁、今昔不同。例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花落燕来,触动了作者的情思。自然景观似乎未变,天气依旧,亭台也是老样子,燕子年年来,但人事大不一样了,过去的美好生活永远过去了,再也找不回来,不禁怅然生悲。
个人的年华易逝,好景不长,国家的命运也是盛衰迭变,繁荣有时。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登堂筑巢,是不分主人贵贱的;它们哪会懂得,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王公贵族,其后代已零落成为普通百姓,今日的权贵,又能扬威几时?它们也不会知道,今日的权贵们,依旧寻欢作乐,夸奢竞富,何尝吸取历史的教训!燕子无知,刘郎有思,作者借用这小小的燕子,表现了历史兴衰的重大主题。
引发悲情的燕子,仿佛是一面漂亮的反光镜,本身是无忧无虑的,可偏会照见人们内心的忧愁悲伤。
与“快乐”的小燕子不同,在古代诗歌里,大雁是悲苦的意象。
雁,又叫鸿、鸿雁,俗称大雁。大雁也是候鸟,每年秋分后飞往南方,据说到衡阳即止,不再南徙;第二年春分后北返,路过中原,回到北方大漠中。
大雁不像小燕子来去悄悄,亲近人家。大雁远离人群,且仅是路过中原,人们通常只见它们在高空列队飞行,日夜兼程,已很辛苦;再加上叫声悲哀,传下很远,这就给人留下了悲哀的印象。早在《诗经》中就称之为“哀鸿”,后来常用它来比喻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连迁移他乡的人家也叫做“雁户”)。
大雁还有一项“特异功能”――替人捎信。源出一个典故: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拘押在北海上牧羊;后来匈奴与汉和亲,汉朝使者要求放回苏武,匈奴诡言苏武已死;此后汉使得知苏武的真实情况,也编了点谎言,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大雁,脚上系着一封帛书,说苏武在某大泽中;匈奴只得将苏武放回。后来就有了雁足传书的说法,“鸿雁”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长相思古诗范文2
皇上命令军队向山海关进发。将士们满脸担心,互相窃窃私语:“怎么?又要仗?”“是呀,这次战役似乎非常艰难……”
虽然不愿意,可是军令难违呀!于是,纳兰性德率领将士们,手握长枪,身披盔甲,整装待发。
一声令下,军队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军了。此时正是寒风刺骨的隆冬。风雪无情的吹打着将士们的身躯。将士们的深深的陷在厚厚的白雪里,冻伤了,脸冻红了,手冻僵了。一次次的跌倒在雪地里,但每次都挣扎着爬起来,互相搀扶着。接着,眼前出现了一条冰河。将士们小心翼翼的牵着马踩在冰上。忽然,冰裂了,一位将士掉进了冰冷的河水里,无力的呼救着。其他几位将士齐心协力将他救了上来。“没事吧?怎么样”一位将士关切地询问道。“没事。”他颤抖着声音虚弱地回答,但不久,继续向前走去,就这样,将士们翻过了一座座雪山,渡过了一条条冰河一路上受尽了风雪的欺凌。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抱怨,只有坚定的向前。渐渐的,夜深了。将士们便准备在这里暂时休息一个晚上。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在一顶顶简陋的帐篷里,一点点微弱的灯火,闪烁着迷离的光点。风呼呼地刮着,雪花漫天飞舞,将士们猛然从梦中惊醒,再也无法入睡。听着外噪杂的风雪声,将士们回忆着在故乡的各种情景。那时正是暖洋洋的春天。
他与孩子在空旷的草地上放风筝。孩子快乐的说:“父亲!你看孩儿放得多高啊!”不远处,自己稳馨的家园正升着缕缕炊烟,他那漂亮、贤惠的妻子门前向他招手:“郎君、孩子!快回来吃饭吧!”坐在饭桌前,他一边打逗孩子,一边与妻子唠家常,一边吃着美味的饭菜。多么幸福啊!“呼——……呼——”忽然,一阵大风打破了他的思绪,脑海中的美好景象立刻化为乌有。唉——什么时候,战争才会结束啊……
长相思古诗范文3
(一)国外文献 伯勒(Berle)和米恩斯 (Means)(1932)指出,对于股权分散的公司来说,管理人员拥有少量的股权会激励其追求自身的利益。杰森(Jenser)和梅克林(Meckling)(1976)研究发现,随着高层管理人员的持股份额的增加,利益会与股东趋于一致,其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就会减轻。McConnell and Servaes (2000) 采用二次方程研究托宾Q值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发现托宾Q值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持股比例达到40%至50%时后,托宾Q值随着该变量减少。而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Demsetz and Villalonga (2001)采用前五大股东拥有的股份比例和内部人拥有的股份比例作为所有权结构指标,再次证实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是一个内生变量,而与公司的绩效无关。虽然分散的所有权结构可能加大问题,但也获得了一些优势从而抵消了问题带来的不利因素。其认为,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无论分散的还是集中的,都是公司的环境造成的。
(二)国内文献 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管理层)持股比例过小甚至不持有股票,公司经营主要由大股东及其人直接控制,所以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人控制”这一问题上。丁海望(2008)对江苏省30家上市公司业绩指标(ROE)的统计表明,股权适度分化型的公司业绩普遍较好。孙永祥和黄祖辉(2009)研究表明,随着公司第一大股东占有公司股权比例的增加,托宾Q值先是上升,至该比例到达50%左右,托宾Q值开始下降。张(2008)研究了公司前五大股东的集中程度和托宾Q值的关系,发现托宾Q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内也有学者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李增泉(2010)的研究发现当经理人员持有本公司股票达到一定数量后,持股比例的高低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我国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偏低,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同时,区域因素和竞争因素会显著影响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企业规模与国家股比重并不影响持股比例的激励效用。但这些研究都是基于样本公司当年业绩(即短期业绩)的研究。国内尚未见关于管理层持股与企业长期业绩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而股权激励主要是作为长期激励手段被提出的,因而此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学术界认为管理层持股可能产生“利益汇聚”效应和“管理者防御”效应。持有“利益汇聚假说”的研究者认为管理层持股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Jensen and Meckling (1976)提出了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以解决问题。管理层持股汇聚了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从而降低了成本,因此管理层持股比例应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这一观点学术界称为“利益汇聚假说”。“管理者防御假说”则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太高会降低公司价值。如果管理层持股比例太高,就有可能控制董事会从而侵占其他投资者的财富,也就是所谓的“管理者防御假说”。在我国,由于实行股票期权这种激励制度的宏观经济环境还不十分完善,上海荣正咨询公司对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短期业绩相关性的分析结论也表明二者之间不具相关性;此外,黄慧馨、伍利娜(2013)对企业管理层的调查也显示:目前管理层对持有企业股权的激励作用虽然是认可的,但与现金相比,更偏好现金奖励。因此此项研究的研究假设是:
假设: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与否对企业长期业绩影响不明显。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取自“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数据库”。本文考察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9年以前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通过数据库共获得原始样本公司2268家。首先剔除金融企业13家:然后剔除年份(不到5年)和数据不全的企业1369家,剩余样本企业899家,五年中均实行了管理层持股制度的上市公司共662家,部分年份持股的公司163家。
(三)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如下变量:(1)因变量。此研究是要比较管理层持股这一制度对企业长期业绩的影响情况,采用的业绩指标是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和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的增长。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2013年底主营业务利润至2009年底主营业务利润)/2009年底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2013年底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2009年底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2009年底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2)自变量。管理层持股比例=2009年~2013五年的平均持股比例,即五年中经理的平均持股数额/企业全部股本的平均数额。(3)控制变量。公司规模(2009年至2013五年的平均总资产);资本结构(2009年至2013五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MAXSH(五年平均持股比例);行业 INDi (i=1 to 12) (根据证监会2013年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行业分为13大类,剔除I金融、保险业后,剩余12大类,分别为:A农林牧渔业; B采掘业;C制造业;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业;G信息技术业;H批发和零售贸易;J房地产业;K社会服务业;L传播与文化产业;M综合类。)
(四)模型建立 根据研究假设和变量选择,本文建立模型
LNANI=α+βSH+γLNATA+ζALR+ηMAXSH+■σiINDi+ε (1)
AROA=α+βSH+γLNATA+ζALR+ηMAXSH+■σiINDi+ε(2)
其中,LNANI代表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AROA代表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SH代表管理层持股比例,LNATA代表公司规模,ALR代表资本结构,MAXSH代表第一大股东五年平均持股比例,INDi代表行业。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对 662 家管理层持股公司的长期业绩(五年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平均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和资本结构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1)长期业绩中主营业务利润均值为235211504.34,中位数为129989052.99,四分之一分位数(Q1)为 71086337.31,四分之三分位数(Q3)为256080761.75,标准差为 352827672.75,极大值为3494779590.80,极小值为-3340381.84。这表明样本公司数据的分散程度较大。(2)长期业绩中平均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10.72%,中位数为9.60%,四分之一分位数(Q1)为7.09%,四分之三分位数(Q3)为13.39%,标准差为 5.84%,极大值为46.09%,极小值为-1.76%。这表明样本公司数据是比较集中的。(3)持股比例的均值为0.05%,中位数为0.03%,Q1为0.01%,Q3为0.05%,标准差为0.11%,极大值为1.47%,极小值为0.00010%。这表明:样本公司的持股比例平均为0.05%,其中,1/2 的持股比例低于0.03%,3/4 的持股比例低于0.05%,分散程度不大。均值与中位数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极端值1.47%(600811 东方集团)、1.43%(000948 南天信息)、1.10%(000925 浙大海纳)的影响,它们均大于中位数0.03%的35倍。
(二)相关性分析 包括:(1)与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相关性的分析。由表(2)结果可知,长期业绩中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与持股比例负相关,与总资产正相关,与资产负债比率负相关,但与持股比例、资产负债比率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相关系数的P值分别为 0.712,0.404),与总资产的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的P值小于 0.01)。(2)与平均主营业务利润资产收益率相关性的分析。由表(3)可知,平均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与持股比例、总资产正相关,与资产负债比率负相关。但与持股比例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相关系数的P值为0.237),与总资产、资产负债比率的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的P值都小于0.01)。
(三)回归分析 包括:(1)与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的回归分析。由表(4)和表(5)可知,回归模型的R平方为0.744,校正后R平方为0.737,F统计量为116.22,P值为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的长期业绩之间正相关,但管理层持股对企业的长期业绩影响不明显。表示管理层持股的长期激励作用是很有限的,可能的影响因素是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太低。现代企业的契约理论认为契约要遵从互利原则,即契约的达成要实现一种双赢,也就是说,一个理性当事人只有在判断契约将改善自己的状况时才会签定契约,否则就会放弃,也就是说,契约对双方当事人都是一种正值交易,是帕累托改进,尽管这种改进只是预期的,并不一定是交易的实际后果。股权激励作为企业所有者(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存在的一种契约关系,当经理人预期到自己的努力在资本市场上得不到反映,或者自己不一定通过努力经营好企业(如通过炒作、操作市场价格)也能使资本市场上公司股票价格升高从而使自己获利时,这个契约对其约束性就会大大降低。这表明,在现阶段,在我国的企业中实行股票期权制度时机仍不成熟。
长相思古诗范文4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新会计准则
一、新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概述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新会计准则按照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分为四类: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由于长期股权投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因而不能可靠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按照影响程度的不同,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分为两类:成本法和权益法。当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以上情况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该采用成本法。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除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或收回投资等情形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不予变更。权益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权益法强调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应该与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保持一致,因此投资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二、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规定的优点
(一)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更加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中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是两个法人实体,都符合法律上企业法人概念的要求,只有当被投资企业实质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才会体现投资人的股东地位和权力,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不会直接影响投资企业的利润或亏损。而权益法核算中的投资收益真正反映了投资企业真实的投资利益,随时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也体现了投资企业实际所拥有的权利。同时,新准则不是简单的以投资份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划分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的标准,而更多的考虑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实际权力的大小,公允价值的再次引入更能反映企业间的真实关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
(二)细化了相关科目的规范对象
新会计准则对原会计准则进行了完善和规范,解决了原有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接轨与趋同。为了真实反映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金融工具的概念,并针对金融工具的不同进行了细化,分别制定相应的规则进行规范。对企业持有的各种长期债券投资定义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对企业为了套期保值或短期资产增值而用现金购买且在短期内出售一定的金融资产,新准则将其定义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对企业为了控股或其他目的而持有的其他企业较大比例的股票定义为“长期股权投资”。根据企业持有的目的形式细化金融工具的目的就是更好的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目前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范的对象主要包括投资企业持有权益性投资,明确的规范对象有利于企业会计核算信息更具可比性和实用性。
(三)提高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简便性
新会计准则有关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规定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减少了核算错误的发生,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效率。首先,当投资企业追加投资使得持股比例增加,或由于其他原因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投资企业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而不用进行复杂的追溯调整,降低了核算方法变更难度。其次,在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中,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这一明细科目。在权益法下,如果初始实际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反之如果小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并将调整额计入当期损益。“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的取消大大简化了权益法核算,避免了以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和分配。
(四)提高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制定新会计准则的根本目标就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也是衡量新会计准则是否成功重要标准。新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在科目设置和核算方法选择以及减值资产处理上都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按照新规则的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不再确认投资差额,同时也取消了摊销股权投资差额的规定,从而使企业无法再依靠股权投资差额来进行利润调节,不能通过摊销股权投资差额而相应增加利润。同时,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新准则规定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年度不得转回。一些企业经常在亏损年度转前期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从而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而在盈利年度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反向操作,增加当期费用,以降低当期利润,为以后年份调节利润创造机会。因此,这项新规定就遏制了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的不法行为,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新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弊端
(一)过分重视清算性股利背离了重要性原则
在新会计准则中,成本法适用于投资企业不能控制也无法对被投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也就是说投资企业处于中小股东的地位。投资企业在利用成本法核算时,如果被投资企业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超过了投资企业应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这一部分要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也就是说,投资企业在投资年份进行长期股权核算时,需要计算清算性股利,以明确应计入投资收益的股利数额和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股利数额。但是,清算性股利只发生在投资年份,而且是在投资年份的特殊股利发放日,多数情况下是正常股利的发放。因此,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中小股东企业不必去过多考虑清算性股利的数额,现行准则的计算公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但增加了核算成本,还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对于采用成本法的中小股东,为了简化股利的计算,会计准则可以另辟蹊径,在投资年度可以仅对数额较大的股利发放进行核算,而对于数值较小的核算可以忽略,直接计人当期收益,在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条件下简化会计核算。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过于注重表决权比率
在新会计准则中,核算方法取决于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而企业之间关系的确定又取决于投资企业所拥有的投票表决权。其中拥有被投资企业20%-50%的投票表决权代表的是重大影响而缺乏控制的能力,拥有被投资企业50%以上的投票表决权代表的是具有控制的能力。但在实际企业控制权中,一家企业即使没有达到另一家企业的超过50%的投票表决权,但在实际上具有实际控制权,依然可以认为控制该企业。一方面,如果被投资企业股权分散,且投资企业所持有拥有表决权的股票份额大大高于其他单个股东所持份额,那么,该投资企业实际上就已经掌握了企业控制权;另一方面,投资企业之间以及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往往存在关联关系,因此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债务契约安排、长期的购销合同、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协议等方式,来限制某个企业在没有其他企业许可的情况下采取行动的能力,即利用契约达成一定的企业同盟,从而控制被投资企业。因为往往通过私下的契约来控制企业,有实质控制能力的企业就可以利用低于50%的股票所有权来否认控制权的存在,从而选择较有利的核算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探讨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基本观念,接着分析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优点,最后探讨了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不足。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改变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修订了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方法、改变了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减值的处理方法,进而对集团公司的会计处理、财务报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随着法律监督能力不断增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雷莉萍.长期股权投资及控股合并有关问题思考[J].财会月刊,2007(2).
2、刘东晓.控股合并中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与抵消例解[J].财会通讯,2008(4).
3、刘秀兰.新准则下具有控制关系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化及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4).
4、郑海元.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内容的新变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9(23).
5、胡梅.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主要变化[J].财会探析,2008(12).
长相思古诗范文5
一、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主要变化
(一)长期股权投资范围的修订
这方面准则修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权益投资后,投资企业能够实现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控制的;第二,进行权益投资之后,投资企业与联营方能够对投资客体进行控制的;第三,经过权益性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受到投资主体影响极大的;第四,权益投资无法对投资客体进行影响,同时,持有权益投资的投资企业也不具备对投资客体控制能力,且这部分权益投资市场价格不明、公允价值计量不清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以上四个方面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能够提升企业会计处理的规范性,同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运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将,不会对会计实务操作产生质的影响,且影响范围不会过大。
(二)准则修订的另一体现
对新准则前解释性文件、年报通知等相关规定进行了科学整合,并对准则正出了变更,以体现其效能。
1.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过程中,并通过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时投资主体对投资收益进行确定的会计处理方案,将原有准则中以累计净利润分配额为限,确定被投资企业吸纳投资后收益确认会计处理方案。
2.对净资产变动份额相关进行了明确规定。新准则中,对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变动及净资产损益当以权益法进行核算,明确指出了其确认方式。
3.对净损益分担或享有确认进行了明确规定。新准则中,投资企业若发生被投资方净损益享有或分担时,这部分净损益处理应当同被投资方为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量,将归属于投资方企业的损益部分抵销。
4.新准则对追加投资进行了规定。新准则中,若投资方进行追加投资,且所追加投资对被投资方实现了共同控制,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这部分追加投资应该以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初始投资成本应当由原有持股投资公允价值与新增投资成本相加,改按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
5.新准则对权益法、成本法间的转换衔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核算衔接进行了规定,明确规定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动衔接方式。
6.取消了原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以权益法为基础调整对子公司投资的要求;删除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确定初始投资成本的规定。
(三)新旧衔接采用追溯调整法
在新准则实施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除确实无法实际开展的企业除外,其余企业要以新准则为基础追溯调整。
二、新准则的颁布实施对笔者所在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披露的影响
2014年,《关于做好新颁布或修订的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会计部函[2014]467号)出台,根据这一披露要求,笔者所在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对2014年度合并报表范围内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分析:ABC公司系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旗下有一家全资子公司(简称F公司)对外投资有两项,分别为对M非上市公司持股比例为8.00%的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末、年初账面价值均为140万元、对N非上市公司持股比例为32.00%的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末账面价值为4.1亿元、年初为3.9亿元,两项投资均在2014年以前年度投资取得。根据旧准则规定,此两项投资符合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核算范围,应列报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但根据新准则, ABC公司将持有的对M公司8.00%的权益投资,由原来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并相应调整本报告期相关报表及比较报表项目。具体调整及2014年年报列报项目影响结果如下:
(一)影响ABC公司年度报告“董事会报告”一节中在“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项目中的披露如下:
因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导致的会计政策变更。
2014年,财政部修订或制订并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等具体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并明确要求所有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都应在2014年7月变更执行新会计准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投资无法对投资客体进行影响,同时,持有权益投资的投资企业也不具备对投资客体控制能力,且这部分权益投资市场价格不明、公允价值计量不清的股权投资,应当通过成本计量法进行计量,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变更原有股权投资方法,不再作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并对其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追溯调整。具体调整情况如下:
1.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修订)》,本公司权益投资无法对投资客体进行影响,同时,持有权益投资的投资企业也不具备对投资客体的控制能力,且这部分权益投资市场价格不明、公允价值计量不清的股权投资,以成本法为会计核算基础,作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 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修)》后,本公司权益投资无法对投资客体进行影响,同时,持有权益投资的投资企业也不具备对投资客体的控制能力,且这部分权益投资市场价格不明、公允价值计量不清的股权投资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变更之后,公司对自身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追溯处理。
2.对2014年1月1日/2013年度相关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1,400,0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400,000.00
(二)影响ABC公司年度报告“财务报告”一节中“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项目的披露如下:
经本公司2015年3月17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1.因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导致的会计政策变更
2014年,财政部修订或制订并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等具体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并明确要求所有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都应在2014年7月变更执行新会计准则。
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本公司权益投资无法对投资客体进行影响,同时,持有权益投资的投资企业也不具备对投资客体的控制能力,且这部分权益投资市场价格不明、公允价值计量不清的股权投资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变更之后,公司对自身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追溯处理。具体调整情况如下:
2.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及其对本公司的影响说明: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 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修订)》之后,权益投资无法对投资客体进行影响,同时,持有权益投资的投资企业也不具备对投资客体的控制能力,且这部分权益投资市场价格不明、公允价值计量不清的股权投资,以成本法为会计核算基础,做长期股权进行会计核算。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 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修)》后,本公司权益投资无法对投资客体进行影响,同时,持有权益投资的投资企业也不具备对投资客体的控制能力,且这部分权益投资市场价格不明、公允价值计量不清的股权投资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变更之后,公司对自身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追溯处理。
3.对 2014年1月1日/2013年度相关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 -1,400,0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400,000.00
(三)影响ABC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财务报告”一节“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报表项目的期末期初数的追述调整与列报。调整后披露如下:
合并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ABC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31日 单位:元
非流动资产:
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期末余额1,400,000.00
期初余额1,400,000.00
长期股权投资:
期末余额-1,400,000.00
期初余额-1,400,000.00
(四)影响ABC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财务报告”一节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附注列示,根据追溯调整后的合并财务报表,应披露如下: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情况
项目:可供出售权益工具:
期末余额
账面余额1,400,000.00
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1,400,000.00
期初余额
账面余额1,400,000.00
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1,400,000.00
项目:按成本计量的
期末余额
账面余额1,400,000.00
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1,400,000.00
期初余额
账面余额1,400,000.00
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1,400,000.00
2.期末按成本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被投资单位:M公司
账面余额
期初1,400,000.00
本期增加
本期减少
期末1,400,000.00
减值准备
期初
本期增加
本期减少
期末
在被投资单位持股比例8.40%
本期现金红利0
单位:元
(五)影响ABC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财务报告”一节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长期股权投资”项目附注列示,根据追溯调整后的合并财务报表,应披露如下:
1.合营企业
2.联营企业(N公司):
期初余额390,000,000.00
本期增减变动
追加投资
减少投资
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益20,000,000.00
其他综合收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计提减值准备
其他
长相思古诗范文6
一、从个人的性情出发钩沉遴选,创新体式
柳青是中学语文老师,学生当然是她写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之一。但是,面对千年诗歌天空的耀眼星光,她摘取“诗星”的标准完全颠覆了肆虐已久的应试教育的理念和套路,既不屑于围绕高考大纲规定的“必考内容”去编织什么诗歌欣赏的“宝典”“攻略”“核弹”,也不受缚于课程、教学大纲中专家们圈定的“课外阅读书目”。在她看来,那无异于制造“毒药”,再次拉紧套在学生脖子上的精神绞索。书稿的遴选还冲破了传统约定俗成的名家名作的尺度限制,既不沿袭文学史/诗歌史划定的诸如“在当时曾经有过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作品”之类的框框,也不按照文艺学的流行观念“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等等去指导取舍。她认为那是作茧自缚,必然收窄自己的眼光,抑制自己创造的活力,最后只能令读者看了书的目录就会兴味索然。
柳青有自己选材的标准,那就是“从个性出发,沿路捡拾随处可见的散落的珍珠”。因为“诗乃性情之物”,“每一代诗人,都有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意识不同的审美追寻不同的人生价值,可是,相同的是那份诗意与情怀”。当选者的性情与诗人的性情相遇相合,就如同一个相见恨晚的知音,诗人诗作才会成为选者的审美对象,艺术欣赏、文学评论才会发生。柳青本就是痛恨虚伪的性情中人,她的心灵没有多少负累,轻r直上。在风雅的儒士、诗意的文人、性情的诗人之林中自由穿梭,那些没有任何束缚的自由歌唱使她心醉神迷,不能自已。在她眼里,凡审美地表达真性情的诗歌,不论言志还是缘情都在可选之列。只有真性情的诗歌才是真正心灵的呼唤、灵魂的放逐、身心的交融,她的钩沉遴选可说是“随性所欲”。
然真性情的诗歌何其多,她毫不隐讳自己的偏爱:“或许是审美期待的差异,我更喜爱阅读那种散淡柔美的诗词。……诗歌仅仅拿来怡情养性,而不必充满杀伐之气。”如此,当读者打开书稿,熟悉又陌生,丰富又新鲜,从“《诗经》的浪漫”到“六朝的风采”,从“唐诗的风姿”到“清诗的性情”,从“白话诗的风流”到“网络诗的另类”;从“风情摇曳的美丽时光”到“左岸江湖,右岸琴声”,从“悲情诗人的心灵呼唤”到“我是人间惆怅客”,从“如秋雨般凄凉的内心世界”到“活在希望里虚构一个王朝”,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标题,无不是千年诗歌的诗性之美、诗心之美、诗趣之美的标记,折射出选者情怀的自在、思考的自主、放言的自由,从而唤醒读者沉睡的诗意,撩拨读者审美的冲动。
《千年诗情千年叹》的写法不同于“诗歌评论”和“诗歌鉴赏”这类流行的文艺批评模式,从书中有不少引自诗话词话的材料来看,作者可能吸取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本事诗”和诗话的某些优长。唐末的“本事诗”专记诗本事,以故事解说诗的背景、内容和写作过程。宋代诗话比它成熟,除“闲话”“记事”外,增添了议论和学问,有的还能针对当时诗坛存在的问题发表一些文学见解,指导诗歌创作与欣赏。柳青的书稿,共十一章,基本按照文学史的断代顺序编排,每章分若干节,除《诗经》外,每节评说一位诗人及其诗作(一首或数首),既“抒写性情故事”,又探究性情文本,二者互文互补融汇成一个整体。在情感充沛、优游自在的叙述与评说中,自然呈现出历史的背影、诗史的轨迹,故事中的人生、诗词里的性情,间或还有对时弊的抨击,关于古今知识分子命运的思索,写诗与读诗的点睛之论。这种新诗话的批评体式,随意收放,不拘一格,颇有张力,很适合作者“兼顾诗性与人生,历史与人文,思维与情感”的写作需要,大有利于她从性情出发张扬个性,因而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二、回归诗歌本体,持守“同情之理解”
自由的心灵是评论者、欣赏者进入诗歌文本探寻诗人诗性情怀的通行证。宋学家认为,“心者性情之主也”“心统性情”,我们不妨把佛教的“明心见性”理解为性情的呈现有赖于心的澄明自由。评论、欣赏主体心灵的自由源于专制观念的颠覆,思维桎梏的打破,精神污染的清除。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女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西方现代先进思潮的洗礼给予了柳青比较开放的思想、自由的心灵。在书稿中,这种心灵的自由表现在两个维度上,一个维度是对诗歌本体的认知与追寻。柳青说:“诗词的魅力,首先表现的是对一种美学意义的追寻。”甚至认为:“古典诗词,许多时候,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表达情意,而是为了营造一种美学意义上的诗词境界。”这是很有见地的。的确,诗歌是人类自由生命的独特表现,是人类爱美天性外化的独特方式;诗的魅力就是美的魅力,写诗和读诗都是人们对美的一种寻找,对自我生命表现的一种肯定方式。面对诗歌,如果离开了审美这个本体,主体的心灵就会陷入政治教条、僵化思想的泥淖,那是怎么也自由不起来的。哪怕只是偏离这个本体,心灵的自由也会大打折扣,如同沉重的翅膀让鸟儿无法飞高飞远。柳青引领读者去寻找、体验和思索美的魅力,这正是《千年诗情千年叹》的魅力所在。比如李商隐的诗,柳青就认为后人的阐释往往如同猜谜一般,不得要领,离开了审美的方向。当她把解读拉回审美的正道,发现“用高深的诗句诉说难以言明的哀伤,用远古的故事隐喻内心深藏的波澜”,就是李商隐寻找到的一种新的审美方式。他为什么如此选择?因为他写作之时,“就不想将那些隐秘的心事随意说出,他只想说给看得懂读得懂的人”。我认为此解颇中肯綮。
为让读者不在审美的道路上迷失,柳青在追寻诗词中的美学意义时,常常于不经意间发挥出一些诗歌欣赏的经验之谈,提醒、启发、引导读者。没有在传统文化中浸染过,没有长期的诗歌欣赏经验的积淀,这些看似平常的话是难以说出来难以说到位的。如柳青指出了在欣赏、评论中常犯的偏离审美方向的一个毛病:“欣赏诗歌,最怕的就是坐实了诗歌的意蕴。”这应该是诗歌欣赏与评论中产生种种“误读”的重要原因。消除“坐实”意蕴这种误读,柳青提出了最直接的方法:“透过眼前实景,玩味内在意蕴,方为读诗之趣。”而只有“细细品味”,方能 “读懂诗心”。读卞之琳的《古镇的梦》,如只盯住瞎子白天敲算命锣和更夫晚上敲报时棒的“实景”,是无法窥知“诗人蕴含在单调的场面描写之中的丰富思乡情愫”的。林徽因的《别丢掉》,在怀念徐志摩的单一意蕴背后还有深情倾吐、轻声叹息、哀告诉求、祈盼追寻、守候祈求,诸多微妙的波澜律动的诗情,最后才可能彻彻底底读懂她的诗心:“宣泄一种感伤而沉凝的情绪,一种隐幽而寂寞的思绪,一种欲说还休的尴尬,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一种物是人非两茫茫的伤情。”穿透了眼前,就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在阐发《诗经・氓》的阅读体验的过程中,柳青还提出了突破“坐实”解码“误读”的根本解决之道,即要承认好的诗歌“具有多元解读的可能性”。这种源于心灵自由的多元解读,有时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意象,有时是一个形象,或一个意境。它既为诗歌自身的审美特质所决定,更与不同读者不同的生活经历、情感倾向、文化积淀、审美趣味和由此而来的对作品不同的主观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分不开。这正是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在,能够“让经典变得更为经典”。柳青特别强调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在多元解读中的重要性,这当然不难理解。她认为,面对《氓》这样的作品,女性阅读由于保持了一种独立与清醒的女性意识,将诗中女子放在与男子对等的位置,可以得出与以往不同的结论。在紧紧把握住审美方向的解读中,柳青娴熟运用女权主义批评方法,从而颠覆了学术界几乎达成共识的“弃妇”说,诗中的“她”被重构重塑,站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唯我独尊的女性叙事主体形象”,一个全新的别开生面的形象。多元解读不过是文学批评中的常识,但在《千年诗情千年叹》中得到自觉而充分运用,在当下教育语境中无疑具有挑战的意义。
对诗人诗作作“同情之理解”,是柳青自由的心灵进入文本探寻诗性情怀的另一个维度。史学大师陈寅恪说过,对于研究对象“应该有了解之同情”,就是设身处地地对其“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同情”。这实际上是提倡一种尊重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史德,他说的是历史,也同样适用于文学批评/诗歌欣赏,可谓之文德。《千年诗情千年叹》无疑是一本讲究文德,有君子蔼然之风的书。面对千年诗坛千古诗情,柳青不是居高临下的判官,不是冷漠寡情的看客,也不是以意识形态之苛评为能事的说教者。她内心少有政治戒律的禁锢,美学教条的束缚,从心灵的自由中生成独到而柔和的眼光,敏锐而通达的思想,潇洒而宽容的气度,使她能够以开放通达的历史观回望过往的诗坛风景、人生故事、诗作情怀,带着深深的悲悯之心与诗人们交朋友,真诚地做他们才情的欣赏者、命运的同情者、困惑的解析者。在与诗人们心灵的融汇、灵魂的契合、时空的跨越中,她以自己的方式尽可能读懂他们的人生,读懂他们的诗。在她温婉流丽,柔中带刚的笔下,没有生硬的“爱国主义”“同情人民疾苦”的标签,没有冰冷的 “时代局限”“阶级局限”的印记。时代的风云都有温度,悲情的诗人都有尊严。她力图从生命意识的细微褶皱中,从人性幽暗的隐秘角落里去抚摸那些鲜活的生命、诗意的灵魂,因此对诗人们在历史关头痛苦地作出人生选择时的“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有着深切的理解,真诚的同情。
柳青特别擅长从常见的诗性文本,特别是专家学者们尚未注意到的文本中去打开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诗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去发掘被遗忘的真情,被遗忘的诗性。比如李白,万千论著给我们描绘的是潇洒飘逸、桀骜不驯、玩世不恭的“诗仙”形象。关于他的爱情诗,最新的十一卷本文学史认为,那是“对妇女的命运提出控诉”,柳青却提出了质疑。她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认定“李白的爱情诗,与他平淡无奇的爱情生活一点关系也没有”。她从“入赘妻家十年”的故事推断:“在最浪漫最富有幻想的年龄,却没有幻想与浪漫的资本。所以,对女人,李白一直是若即若离甚至敬而远之的。”依据还来自于对两首遭冷落的《长相思》的细读,她发现了与诗仙李白性格与生活轨迹不相称的生活真实:“我想李白内心是寂寞的,他的相思曲才会抱怨之语多,钟情之语少。”柳青认为,像李白这样的男人是不宜于有家室的。因为“家,是现实的存在。诗,是浪漫的幻境”。女性阅读的优势将李白拉下了神坛,她对李白无疑比我们有更多更深的“同情之理解”。其实柳青这种独到的眼光和悲悯的情怀,在追寻朝代更替之际的诗人们的心灵轨迹,关照面对多种人生抉竦氖人们的灵魂煎熬时,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那里有更多历史的吊诡,人生的悲剧,美学的意味。正是在一幕又一幕跌宕起伏、诗情洋溢的悲剧中,柳青看到了诗人与时代的碰撞、人性的挣扎、生命的呼号,并把她对诗人们的“同情之理解”化为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三、找回消失的诗意,安顿被纠缠和贬损的灵魂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诗意的时代。权力任性、金钱疯狂、精神堕落、道德沦丧,诗意已渐从大地和人的内心消失,灵魂的自由和尊严也随之受到纠缠和贬损,安顿灵魂的“诗意的栖居”成了空中梦幻。面对残酷的现实,柳青没有闭上自己的眼睛。当她“看到在尘世挣扎的灵魂”“看到在生命的尘埃里苟活的芸芸众生”“看到年轻人衷情网络游戏忘却了砥砺精神内质”,忧思满怀,叹息不已。的确,失去诗意的情怀和自由的心灵,也就失去了寻找、发现生活和世界美的眼睛,人生会陷入残缺、悲凉。唯有找回消失的诗意和美,找回与它相伴相随的心灵的自由和尊严,才能实现对苦难的救赎、对现实的超越。从哪里去找?柳青以己之力以己之长,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古典诗词。在她眼里,那是一道迷人的风景,有诗意和美的营造,有心灵自由的追求,是一个“可以随意逗留随意休憩随意安顿”的心灵港湾,我们“从远古诗情获得精神的养料,于风物意境获得审美情趣,以此化解生命的艰辛和理想的幻灭”,来“完成心灵的安抚”“充盈我们贫乏的人生”。正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这个平实低调富于诗情的认知,激励着柳青继出版《千古文章千古情》之后,又完成了这部姊妹篇,只为“唤醒心底沉睡的诗情,拂去现实人生的尘埃,勾起诗意栖居的梦想”。
在《千年诗情千年叹》中,柳青的现实关怀不是浮于面现于外的大词高论,而是心灵在自由飞翔中诗意的审美的表达。她充分利用新诗话体式的张力,在展示诗性故事诗性文本,重构其中的画面、氛围和意象、形象、意境,重现诗人内心微妙的律动婉转的思绪之时,自由随性地融入自己的体悟与思索,设身处地心临其境为读者演绎了一出又一出人生诗剧,而又大多聚焦于一个又一个中国古代诗人的悲剧命运。从这系列悲剧中柳青体悟到:“中国古代文人,需要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总是辛苦而艰辛,需要在儒学与道学之间选择,总是矛盾而纠结。”“这是中国读书人的宿命,是几千年儒家文化浸染的必然。”书稿中对每个人生诗剧和悲剧命运的评述与思考,有些写得比较精彩且富感染力,而有的就不那么准确乃至有相抵牾之处,不会被读者完全认可与接受。但是,我比较欣赏柳青在这本并非专门的学术著作中提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和悲剧命运这个问题的勇气,更关注她诗意的、审美的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从这里强烈感受到她浓烈的人文情怀,她对知识分子追求灵魂的自由与尊严,找到灵魂的归宿――“回家的路”的悲悯之心和急切之情。显然,她写这本书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引读者沉溺于诗意和美,而是为了现在,为今日之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寻找诗意和美、自由和尊严的再生之道,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提供借镜。从镜中的精神、灵魂之美,可以照见失去诗意和美的现实之乏味和丑陋,失去自由和尊严的灵魂之污秽和破损,使我们羞愧、惊醒,去洗涤、拯救、安顿自己的灵魂,增添改变生活的勇气,让诗意慢慢回到内心,回到大地。
柳青不仅从古代诗词寻找诗意和美,还给读者送去了现当代诗情的浪漫。古代知识分子的坎坷人生和悲剧命运“千载难解,千古延续”,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与此一脉相承。在他们身上也仍然延续着对诗意和美的追求,闪现出坚守灵魂自由与尊严的光影,既使是当下诗坛的堕落也不能将它们完全掩去。书稿告诉我们:徐志摩之所以是“诗魂”,因为他一生都在追求爱、自由和美。余光中在对李白的追寻中重认传统,找回“整个民族的记忆”,实现了灵魂的超越。食指找到了安放灵魂最好的方式――与命运抗争,喊出了时代的强音:“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从而为我们保留了一块精神的高地。卧夫面对“王八看绿豆/癞蛤蟆走到了马路上”的现实,真情直言“我做不到再用童年的目光阅读这个世界”。南山为了“寻找生命价值和生活真谛”,呼叫着“让酒精来燃烧雄性的血液”。老巢能在现世的安逸中闻到死亡的气息,他有一句诗可能流传后世:“换个朝代我也能认出自己。”柳青从个人性情出发捡拾的自由诗和网络诗,的确够得上是“古典情怀的现代延续”和发扬光大,是我们唤回诗意,灵魂回家的另一途径。所以,“最后两章在去留之间依旧留存”,是柳青作出的正确选择。当然,诗毕竟只是诗,不论古典的还是现当代的,其作用是有限的,正像书稿里引用的网络诗人余秀华说的:“诗歌并不能改变生活。”“诗歌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充当的一根拐杖。”这一点,柳青应该是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