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燕子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燕子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文字设计教学;汉字文化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有利于提高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传承汉字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平面设计教学和文字设计教学的共同发展。但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过程中尚且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汉字文化的开发力度不足和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本文将系统分析这些问题,并从优化教学方法,大力开发汉字文化,实施创新性教学。
一、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文字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
狭义上的平面设计主要是指选取、安排视觉元素(例如图画、符号、印刷字样和色彩等)的艺术和专业工作,主要目的是向观众传达信息。平面设计也被称作“视觉传播”或者“平面艺术”,平面设计学也是一项集合性的学科,需要先创造文字,再塑造影像,最后再统和成一套完整的视觉信息。随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平面设计教学日趋多元化,文字效果在平面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字可以诠释影像的意义,某学生曾经在参加校园平面设计大赛时用艺术字介绍了自己的作品《百年花未眠》,她写道:“花开含情,情在隐约中;花落含笑,笑在春光里。花开只应时节,不论是在繁华市场还是在荒郊野外,都会绽放出自己最美的容颜。百年花未眠,蓬勃向上的生命之花未眠,即使在被折断的枝干上还会开得如此美丽、如此悠然。百年花未眠,暑热寒气中欲显其明媚娇艳,自强不息。花儿把美丽芬芳倾尽人间,用生命诠释着花的内涵”,简单而励志的文字描述和作品的画面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作品的视觉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可以传承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文化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其次,将平面设计教学与文字设计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推动平面设计教学和文字设计教学的共同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运用文字来创作平面艺术作品时会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汉字的文化资源来提高平面设计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据调查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西方国家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的优势,学生在使用文字时不仅可以运用标准字体,而且能灵活运用各种字形,例如倾斜体、细圆体和舒体字等。而我国大多数教师都只注重让学生使用标准字体进行平面设计创作,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汉字文化的开发力度不足
中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字形多样,主要包括宋体字、隶书、小篆、行书、楷书、草书等,这些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但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未能充分开发与利用汉字文化资源,学生在创作平面设计时基本上只使用宋体字,虽然宋体字易于理解,能够面向大众,但是长期运用这一种字体不利于提高平面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学生的专业水平。
(三)缺乏创新性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平面设计教学和文字设计教学的共同发展,但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性的问题。部分教师只注重让学生用文字来描述平面设计艺术品,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大多数学生只能用简单的文字介绍自己的平面艺术作品,不能灵活设计文字,描述语言过于简单,文字字形和色彩搭配比较单一,文字设计和图画设计不协调,不利于提高平面艺术作品的审美效果。
三、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需要借鉴西方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化,教师不能局限于让学生使用标准字体进行平面设计创作,应鼓励学生创新,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与意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来创作平面设计艺术品。
(二)大力开发汉字文化
开发汉字文化首先要让学生学习甲骨文、铭文、隶书、小篆、行书、楷书、草书、瘦金体和宋体等多种字形,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文字的字形美和结构美,在创作平面设计时灵活变换汉字的结构,使文字设计和图画设计达到完美结合。另外,要让学生依据实际情况来运用文字进行平面设计,如果是参加平面设计大赛,学生可以在平面设计艺术品中运用多种不同的字形,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才华,而且能够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如果是创作面向大众的平面设计,则需要使用简单易懂的宋体字,并合理布局文字和图画的空间结构,挖掘文字传播教育的作用。
(三)实施创新性教学
实施创新性教学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运用文字进行平面设计创作时融入创新理念,合理搭配文字的色彩,灵活运用多种字形,分配好文字与图像的结构布局,并注重发挥文字描述的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文字设计教学,有利于提高平面设计的视觉效果,推动平面设计教学和文字设计教学的共同发展,传承汉字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但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汉字文化的开发力度不足和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大力开发汉字文化,并实施创新性教学。
作者:朱凌雁 单位: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江杰冰.如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景晶.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包装世界,2010(6)
燕子教学设计范文2
二、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现状,本文对“十一五”期间评审出的50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筛选、分析,选取出4所含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实验教学资源四方面进行研究(见下页表),以期获得启示。
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从建设规模、设备配置、智能管理等方面都较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各高校都加大了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的技术含量,如华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不断引进采用最新技术的实验设备[3]。各高校还依据教育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要求,形成层次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和高效率、智能化的运行机制,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支持大学生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开展。
但是受本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和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制约,目前高校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仍有改善和发展的空间,如应加大各实验项目的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力度[4],增加精品实验视频数目,强化教学设计、远程教育方向的实验资源配置。另据统计,达到国家级标准的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仅占总数的约0.797%,因此,研究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是必要的。笔者将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实验教学资源四方面探讨研究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三、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研究
(一)构建“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创新实践”三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教育技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应在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中以学.多层面的实验教学对象。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在支持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实验教学、科研实践的同时,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培训人员开放5,为全校公共课和选修课实验、社会人员培训、教师教育技术技能实训、其它专业实践教学等修师会员进教社人实!基本型h常规基础实验、课程单项|实验等综合设计型课程综合实验、专业设计1研究创新年项目研究实验、竞*创新|实验等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分层次实施实验教学,体现实验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1)基本型实验。主要是以常规基础实验、课程单项实验为主,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促进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升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强化实验仪器的灵活使用,为学生开展综合设计实验打下扎实的实验基本功[6。如常规基础实验之一的数字音频实验,主要是进行音频采样、编辑、格式转换等技能训练,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使用各种设备进行声音信号采样的技能,并熟练运用软件编辑样本和进行各种格式的转换,为往后进行网页综合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开发或数字电视作品创作等综合设计实验中音频的设计制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综合设计型实验,包括课程综合设计型实验和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综合设计型实验安排在课程理论学习和基本型实验后,学生进行教师精心设计的体现该课程综合技能的设计型实验,如在掌握了图形图像处理、音频、视频处理、动画制作等基本型实验后,可进行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课程综合设计型实验。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是指教育技术学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在三、四年级,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与专业相关的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如数字媒体传播方向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字影视作品的综合设计实验。
(3)研究创新型实验。包括由学生独立承担创作的项目,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项目,或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竞赛项目,或参与校外实习单位的实践项目等。以项目设计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和自主创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目标。如以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契机,让学生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专业中找出有创新研究价值的课题项目,利用开放性研究实验室和中心实验资源,开展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内容挖掘、报告撰写和项目研发等研究创新型实验工作。
3.以学生为中心,形成自主开放式、合作探究式、创新研究式的实验方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实验教师提供的实验选题,也可使用开放性实验室自主设计实验,也可自行组成团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或自主承担创新型项目。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方式,活跃求知思维,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学生钻研新知的兴趣和创新研究的能力。
(二)构建以专业方向为引导的多功能实验室系统
通过调研我国六所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较完善的高校教育技术学实验室的建设及设备配置情以专业方向为引导的多功能实验室系统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我们注重产学研实验室、开放性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促进实验室建设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员通过实验室网络控制平台对各实验室进行实现网络化的智能管理,各实验室配置相应的实验信息管理平台和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既支持本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同时支持交叉性课程的实验教学,为本专业师生、全校师生和社会培训等所用,实现多层次人才的培养。
(三)构建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化实验信息管理平台
燕子教学设计范文3
自读自悟的形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收效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契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修养。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建立和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人生发展具有奠基的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并采用自读自悟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重在问题设计,教师要通过问题的精妙设计,引导学生自读、体悟,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学会发现问题,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并不断积累阅读知识、技巧,从而学会创新。
关键词:
自读自悟;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不单单是要培养满腹诗书的“小百事通”,更是注重培养具有超强思维能力的人才。思维能力由日常学习中得来,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中得以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平台。在新时期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自读自悟是符合语文新课标理念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意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分析思索、探索研究,从而使学生理解文本含义,积累知识,掌握阅读技能,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针对当前阅读教学效率仍不十分理想的现状,本文探讨了如何运用自读自悟的形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尊重学生感受,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提高学生能力。
一、鼓励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质疑
思维起于疑问,学贵之疑,学习就是在不断质疑并释疑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离不开“质疑”两字。质疑是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表现,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高分析、概括、综合能力。由此看来,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生疑。如何生疑呢?必须要读,读得次数多了,便会有所感悟,方能产生疑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自读环节中进行充分阅读。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当学生未发现问题时,教师应逐步引导,通过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尤其是在文本阅读的关键点或难点上,更应精心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透彻地理解文本内涵。教师问题的设计是对学生自主质疑的补充和完善,同时,教师问题的设计更应突出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能够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从学生自读效果出发,及时调整问题的设置,抓住关键问题向学生发问,从而使学生攻破阅读的障碍。
二、启发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讨论交流中实现释疑解惑的目的。在引导学生释疑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遇到的难题梳理出来,这样才能条理清晰地根据疑难问题的性质和难易程度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举例来说,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在课内阅读遇到有关字词、背景知识等问题时,可以通过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等各种媒介查询解决,学生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知识,而且有利于独立自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如对于重点段落的分析,对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体会时,教师就要通过将问题分解等方式对学生加以点拨和启发,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继而深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三、促进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提升
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的途径不完全是靠教师详细的讲解,主要靠学生在阅读训练中的积累与实践。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尤其是课文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励学生多读多记,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除积累外,阅读教学还应达到培养与提升学生评价、创新能力的目标。“如何看待和评价文章中的人、事、物,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或是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形式的提问都是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最优答案,从而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在其中恰当地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真正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张碧辉 单位: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完小学
参考文献:
燕子教学设计范文4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要“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化学知识的习得与科学研究的体验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发展和了解化学家的工作,挖掘化学教学的人文内涵,启迪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造意识,是每一个化学教学工作者正在思考并设法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苏教版必修1专题―“原子核的组成”教学设计为例,与大家交流商榷。
设计理念:本课教材知识方面,涉及到原子核的组成及组成粒子的数学关系,以及核素、同位素的概念、质量数的计算。但在知识陈述上较为浅显直接。知识前后联系上较为松散,许多结论已为学生熟谙(如质子、中子、原子核的组成等),而科学史上如何得到这些知识的过程,则是相当曲折艰辛、富有教学内涵的。为此,笔者尝试以原子核组成的研究史为主线索,渗透原子核组成研究的方法,探讨研究过程中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在科学史的体验中习得学科知识,用科学研究的艰辛撼动学生的心灵。
过程实录: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提出原子核组成研究的课题。
材料1:地球上的一切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即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1个氦原子核。聚变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辐射、对流等形式向外传递。
材料2:展示居里夫妇、卢瑟福、查德威克等人的照片。
生:被吸引,期待了解原子核组成和相关科学家。
2、科学史体验。积极思考
2.1放射性研究和质子的发现师: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说到放射性肯定要谈居里夫妇,1903年,皮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由于发现镭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让人印象更深刻的是他们的奉献精神。为了研究放射性对人体的影响,皮埃尔-居里把自己作为试验品,让胳膊在放射性射线下数小时,以记录射线对皮肤的渐进烧伤反应,而居里夫人也在长期病痛之后,死于由过度辐射引起的血癌。
材料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并发现了放射性的本质:元素的自发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线后自身衰变成了另一种元素。
师:从何角度分析原子核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生1:不可能用显微镜观察到。(学生大笑。)
生2:一种原子的原子核会衰变成另一种原子的原子核,这说明原子核可以改变,原子核还有它的内部结构。
‘
师:对,原子核的变化应该是其组成的更小的微粒的数目变化,正如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变化是原子的组合方式或数目的变化一样。
生3:原子核是极小的粒子,要探测其内部组成,就要让原子核发生变化,如高能量使其分解,在这种变化中,看看有什么共同的东西从核中释放出来。
师:这一想法很好,但想分解原子,化学反应的能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粒子对撞机!粒子对撞的猛烈作用或极高能量才会分解。基于变化中观察的观点,科学家尝试用高速的粒子去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变化,从而探究原子核的组成。
师: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
卢瑟福最早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1919年,他在用a粒子(即氦原子)轰击氮原子核时,发现可产生出一种新的、射程很长、质量更小的粒子,并发现它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推测其数目应与电子数相同,卢瑟福把他发现的这种粒子命名为“质子”。若用a粒子去轰击其他元素的原子核,也都产生类似的转变。并产生质子,说明质子是各种原子核里都有的成分。
生:学生有所感悟,初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2 中子是怎么被发现的?
师: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质子发现后人们的困惑。一些科学家经过测量,发现氢原子的原子核的质量数约为质子数的2倍,所以原子核内还应有质量与质子差不多的中性粒子。1920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中可能存在一种中性粒子的预言:“在某些条件下,一个电子有可能更紧密地与氢核(质子)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中性偶极子”。但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测定其存在。
材料二:1930年,德国科学家玻特和贝克用a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时,发现并未发射出质子,而放出了一种新的射线,这种射线几乎不能使气体电离,在电场和磁场中也不发生偏转。1931年,居里夫妇重复了玻特和贝克的实验,并用这种未知射线去轰击石蜡。结果竞从中打出了质子。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错误的
查德威克判断,他们均与“中子”失之交臂! 1932年1月底,查德威克获悉居里夫妇的实验,测出射线的速度不到光速的十分之一,排除了是γ射线的可能,然后又作了两件工作,成功证实了这种射线就是中子流。为此,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子之父”,并因此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奖。
师:根据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中子质量、电性有何特点?
生1:原子核的质量数约为质子数的2倍,中子质量应与质子差不多。
生2:中子流几乎不能使气体电离,在电场和磁场中也不发生偏转,说明是不带电的。
生3:中子的质量较大,其射线的能量很大。用它去轰击石蜡,能打出质子。
师:请你评价卢瑟福的预言。
生:卢瑟福的预言:“在某些条件下,一个电子有可能更紧密地与氢核(质子)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中性偶极子”的结论是不准确的,中子应是独立的微粒。
师:你认为查德威克除了排除了该射线是1射线的可能外,还需要做哪两件工作?
生1:测出其质量应与质子的质量差不多。
生2:排除该粒子是由质子和电子组合而成的可能。即证明中子应是独立的微粒。
师:以上同学提出的想法很好,发现中子的实验正是按照这些思路去设计而获得成功的。
到此,学生对中子发现的推测获得了印证,思维空间打开了,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推向了。
师:查德威克是卢瑟福的学生,对导师预言的中子,作过多次探测的尝试。“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当中子存在的迹象一出现,他就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认定它。中子的发现,有重大的意义。中子不带电,中子流去轰击原子核,不受带电粒子间力的影响,穿透本领更大,是轰击原子核变的有效“炮弹”。人们用它轰击各种原子核,获得许多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如用它轰开铀核,实现了原子能的利用。
2.3 同位素的发现
师:在天然放射性逐渐被认清的基础上,人们知道有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虽然质量、放射性显著不同,但化学性质却完全一样。于是同位素被发现了。
师:同位素化学性质完全一样意味着什么?放射性为何显著不同?
生: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且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由于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同。但由于它们
的中子数不同,这就造成了各原子质量会有所不同,并导致其某些物理性质(如放射性、形成气体后的密度、扩散速度等)有所不同。
师:把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人们把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常用质量数(将原子核中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加起来所得到的数值)来表示核素的相对质量的大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生:阅读拓展视野一同位素的应用
师:美国科学家尤里,因发现氢的同位素氘而获得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他通过蒸发液氢的方法将氢氘分离,使人们对同位素有了进一步了解,同位素除了拓展视野中的应用外还有:12C是作为确定原子量标准的原子;氘和氚是制造氢弹的材料:235U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和核反应堆的原料等。
3、启发引导。总结提高
(1)练习巩固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相对质量和电量、质量数的计算、同位素的判断等知识点。
师:引导学生把握学科知识内容。
(2)阅读教材中的“拓展视野”:夸克的发现。结合原子核组成的研究史,谈一下学习体会。
生1:科学家探索原子核的结构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生2:实验、假设、模型等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3:人类对原子核结构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夸克的发现,并不意味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到了最后阶段。
生4: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对原子核的认识,既有个人的突出贡献,又有科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生5: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师:生活和学习也如科学研究一样,我们在平时要养成用心观察、用情思考、亲手实践的习惯。我相信,你们化学学习的水平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教学反思
燕子教学设计范文5
基于课程特点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授课方式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本教学中心不断探索,逐渐将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手段应用于教学环节。本文以“频率补偿电路”为例,讲述multisim仿真工具、filterlab滤波器设计软件、protel DXP电路设计软件等新工具在电子线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1 频率补偿电路设计
频率补偿电路是对某传感器电路模块(如图1所示)的高频特性进行补偿,使其-3dB截止频率为50KHz。
图1 传感器电路
经理论分析,该模块的传递函数为:
(1式)
由传递函数可得该系统的零点为(13.2kHz),二重极点为(6.6kHz)。采用零、极对消方式,对该模拟模块的高频特性进行频率补偿,则频率补偿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2式)
其中f1为频率补偿后系统的-3dB截止频率。
当S=0时,系统传递的为直流量,此时H0(s)=1,可求得K约为18.07
故 (3式)
由3式可知该频率补偿电路可由两个低通滤波电路和一个全通滤波电路并联而成。传递函数分别为为1、、 。由于常数A、B(正或负)的存在,低通滤波和带通滤波电路后还应加入放大或衰减电路(同相或反相)环节。
2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安排及要求
第一阶段:教师讲解整个设计系统要求、各项技术指标的含义,使学生对整个设计有初步了解和认识。同时完成学生的分组,两人一组自愿组合,做好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教师系统地讲解整个设计中所需要用到的新技术和新工具,采用专题的方式讲解multisim仿真工具、filterlab滤波器设计软件、protel DXP电路设计软件,并安排学生辅以简单的练习,以达到初步掌握的目的。
第三阶段:学生根据设计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对方案进行具体论证。用filterlab滤波器设计软件按要求设计两个低通滤波器,确定滤波器的电路形式及参数;用multisim仿真工具对各单元电路进行仿真,最终完成整体电路仿真,实现截止频率为50KHz。
第四阶段:学生完成电路板的制作,利用protel DXP电路设计软件完成原理图及PCB板绘制,并且完成PCB的制作及元器件的焊接、调试。
第五阶段:学生完成整个设计系统的整机联调,测试技术指标,完成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包括:系统方案论证;各单元电路参数的选择与计算;各单元仿真电路及仿真结果;各单元电路的调试及实际改进的电路图;系统测试结果;全文总结。
通过对“频率补偿电路的设计”这一电子线路设计课题,学生学会了multisim仿真工具、filterlab滤波器设计软件、protel DXP电路设计软件等新工具在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图3是学生利用multisim仿真工具得到的50KHz截止频率的波特图,图4是利用protel DXP电路设计软件完成了频率补偿电路的PCB板绘制。
由此可见,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很好的使用新工具、新技术,而且清楚的掌握电子线路综合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流程。通过具体设计的实现,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解决能力,有利于系统地、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
图3 multisim仿真50KHz截止频率的波特图
图4 频率补偿电路的PCB板
参考文献:
[1]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二版)[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刘树棠.信号与系统(第二版) [M].西安交大.
[3]尹勇 李林凌.Multisim电路仿真入门与进阶[M].科学出版社.
[4]Filterlab 2.0 user’s guide,Microchip.
[5]马丕明等.一种“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平台[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第34卷,第2期,2012,4.
作者简介:
[1]汪文蝶,女,出生年月:1985年9月,硕士,初级实验室,四川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单片机、电子线路设计等研究工作。
燕子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电子类专业 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目前,各大高校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都加大了投入。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是电子专业课程一个重要的环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这不仅仅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理论的理解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就目前高校扩招,在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的现状下,本文就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提出一种普遍模式,且对目前现有的模式进行一个一个改进。对各课程的课程设计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课程设计针对某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独立的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计应到达如下几点要求:
1.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性课题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手册去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掌握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5.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和总结
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过程
(一)选题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具备的能力,紧密结合理论课程,从中选择一些题目予以公布,供学生们选择,题目的难度最好有档次的区分,以便不同能力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于某些动手能力特别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出题,教师把关就可以了。
(二)任务书的下发及开题
课题的任务指标必须能够实现。学生拿到任务书以后,下一步进行开题。开题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大量的去翻阅资料,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前期的调研,收集大量的素材。随后,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自身的设想,提出完成课题的总体方案和周密的计划。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替代,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教师常会出现给定学生能实现的方案,学生就省掉了去查阅资料和提出方案的阶段,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助长一些学生的依赖性。
(三)学生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根据已拟定的方案逐步完成任务,其中包括电路图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参数的设置、仿真等等。这个过程也是整个课程设计时间周期最长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锻炼独立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进行答疑,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有些同学自觉性比较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实验室开放的记录及答疑的记录,对学生这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监督。
(四)答辩验收阶段
教师可根据题目的难易规定好学生完成课题的时间,周期一般在2周到4周左右比较合适,要充分留给学生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时间。验收学生的作品,不仅仅只是验收作品制作成功与否,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成绩构成当中,应当考虑到几个方面,作品的完成情况、实验室开放和答疑的情和答辩的情况。
(五)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撰写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撰写,是为日后的毕业设计甚至将来学术研究的论文书写打下一个基础,学生的撰写水平是靠平时日积月累的。报告的内容应与自身课题紧密相关,鼓励学生原创,尊重知识产权。查阅文献是工程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参考文献综述应予以体现且应与时俱进。
三、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面对目前高校扩招,学生的能力也是各有差异,对于目前各大高校,特别是三本院校,学生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如果一味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可能对于一些甚至大多数的学生有点难以消化,或者是做完了整个课程设计都不知道是如何完成的,相当于走了一个过场。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为实践环节专门开设一些基础课程,然后由浅及深,例如元器件识别课程、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过程、电子电路调试与抗干扰技术等课程,这些基础课程在专业课开设之前就可以给学生了解了,在学完专业课进入到课程设计阶段就会有个基础做铺垫,学生也会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