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范文1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我漫步在一条小道上,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远处,一座古寺在竹林中若隐若现。我很是惊讶,心想:这里居然有一所古寺,以前来散步时为何没有发现?我快步向前,寺院渐渐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敲了敲门,没有人应答。我便推门走进这寺院中。朝阳射下来的点点光芒,映照着肃穆的高林,让人感到十分的庄重。
猛然,在寺院的竹林深处,我发现了一条小路。阳光透过竹叶在路上留下斑斑点点,一阵风吹来,竹子微微晃动,竹叶翩翩起舞,路上的斑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望着小路远处,却是一眼望不到头,花木掩映着的经房更显得分外幽静。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范文2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
1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8、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9、春*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自居易《忆江南》
21、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
2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23、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2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
2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7、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3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3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3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6、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7、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3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3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1、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4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
4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4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4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4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5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5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57、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5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0、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
61、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范文3
先看这首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实际上首先是写实。早晨太阳初升,林深幽暗,这就给了曲径、禅房一个深色的背景。那条通向禅房的小路于是在晨曦中明明灭灭,而禅房即在那明灭小径的尽头,在早晨的阳光下,花木茂盛,意蕴悠然。花木自在,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它总是那样宁静而从容地在那里生生灭灭。那种兀自绽放的气度,让人既觉得温暖,又觉得凛然。
佛理有时候就是如此,它像花开一样的温暖,但是同时它又有一种凛然于世的庄严。我们平时会说“法相庄严”,其实,佛的真谛不过是借着法相传递给我们,但并不是完全借助于法相,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其中同样有着那种凛然的庄严。你看,禅房深处的那一丛花木不随人的心意而绽放而萎谢,这是佛最伟大的地方。佛的温暖,不是为某个人而存在的,佛的温暖是因为佛本身就有着一颗温暖的心。懂得这一点,才真正能够通过思想的幽径直达本真的灵区。
也许有人要问,常建真的想得那么深透吗?我说一定不是的,只是那一天的早晨,当他在晨辉之中真真切切地面对那条小径,望着小径深处的花木,被感动、被眼角的泪水濡湿的时候,从他心灵的深处流淌而出的。――你们难道没有发现,作为一首律诗,这个颔联没有对仗吗?――而我要说的是,有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接受那种类似于“天启”的东西,一些景物没来由的,甚至是强硬地闯入,就在一瞬间直达你的心灵,然后,那些几乎让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的句子,就这样从你的心间流淌而出了。
所以这首诗的首颔两联是好得不得了的诗。好就好在自然本色,又意蕴充沛。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范文4
一、创设情境――入情
诗的世界是美丽动人的,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学生难以进入。运用情境教学开启诗歌的大门,将诗歌描写的诗境,推到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走进去。
在教学《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太阳初升的早晨,如果你走在乡间小路上,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能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吗?那清晨的古寺又有怎样的风景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常建的这首古诗。”创设这样的情境,似乎让学生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聆听着鸟儿的欢叫,享受着晨风的抚摸,相似的体验会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诗歌的意境。
再比如,在教学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离别的场景:小学升初中时,我们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学校,所以不得不和自己的好友离别,在最后的晚会上,我们互相诉说着离情别绪,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伴随着《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激发出学生的离情,这样就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起到良好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效的作用。”
二、品读体会――动情
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迈入了诗歌的大门,但要领会诗之真味,还需反复品读体会。诗歌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境界,只靠释文是无法理解的,这就需要咀嚼诗句。所谓咀嚼诗句,就是品味体会,激起学生的情绪,朗读和反复吟诵最为有效。
叶圣陶先生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不知不觉,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通过吟咏诵读能达到的语文的美妙境界。
在教学崔颢的《黄鹤楼》时,我注意让学生反复去朗读,并进行细致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然后比较哪种读法更能体现诗歌的情感。让学生紧紧抓住“愁”字反复吟诵,一旦读出“愁思”,也就体会到诗之况味。
再如杜甫的《春望》,这首诗抒发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看到城池残败的景象,连花也溅泪,鸟也心惊。学生一开始并不能很好的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放慢语速,重读关键词,反复的去读去体会,慢慢地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感染,越读越够味,一个个脸上浮现出忧虑之情,语调也沧桑了不少。
三、联想想象――移情
移情是指人们在体察他人情感时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移情是化诗为文的关键。如何将诗人的感受转化成自己的感受,将诗人的情感转化成自己的情感呢?通过入情、动情,可以说已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但此时仅仅只是将诗歌在头脑中再现,这时付诸于文,还只是原作者的文章。此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结合自己的经验,移情、萌发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激活内心的感动。让一切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移情,老师的适当点拨能帮助学生较好的完成移情。
比如在教学《黄鹤楼》时,如何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的情感呢?学生在诵读品味中已充分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和情感,想象自己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思、所感,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情思,为再次创作打好伏笔。
又如《春望》这首诗,为了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我对学生说:“现在,你就是杜甫,安史之乱,你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逃出长安。秋天,你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而且意欲中兴。大喜过望的你立即撇下妻儿,孤身投奔灵武。不料在半途中,遭叛军俘虏,被押到长安,身处困境中的你,有何感触呢?”让学生设想自己处在和诗人相同的境遇中,喜他所喜,痛他所痛,为再创作打好情感基础。
四、倾吐创作――抒情
为了让学生写出理想的文章,教师可适当提醒。如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素描的方法将诗中的实景、实情描写得更加详细,可以自由地设计诗中的虚景,运用想象和联想,补出或续出那些暗示性的情节。当然,这一切教学环节都必须紧扣诗歌主旨。这时,学生会想尽办法捉摸推敲如何更准确、更好的表现这个字、描绘这个景、抒发这个情。精心构思的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炼字炼意的能力。
[学生精彩片断之一]
清晨,我来到破山寺,寺院里草木丛生,高高的树木直插云霄,树木碧绿青翠。阳光透过树木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露出点点光斑。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走到了古寺幽深之处,看到花木掩映中的禅房,古朴、寂静,让人杂念顿消,心旷神怡。潋滟的山光多么迷人,枝头的小鸟仿佛也因这春光而更加欢愉;碧绿的水潭倒映着各种树木的影子,此情此景,让人心也沉静。在这里,我自由地呼吸,尽情地享受,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声声钟磬的声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学生精彩片断之二]
我归隐田园之后,在南山脚下开辟了一方田地,种了一些大豆。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来去南山下拔除杂草。杂草丛生,遮住了稀稀疏疏的豆苗。我认真地拔着,真可谓汗流浃背啊,太阳落山的时候还没拔完。月亮爬上了天空,我收拾收拾农具踏着月色归来。银色的月光倾泻而下,远处的树、近处的山笼罩在一片洁白之中,更增添了几分诗意。月色撩人,清风徐来,让人分外舒心。小路狭小,茂盛的草木几乎遮盖了小路,夜晚的露珠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的呢,只要不违背我归隐田园的愿望就行了啊!(陶渊明《归园田居》)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范文5
太阳,是万物生机的源泉,那么关于太阳励志的诗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太阳的励志诗句,供大家参阅!
关于太阳的励志诗句精选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8.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送邢桂州》
9.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11.波弄日光翻上栋。
窗含烟景直浮空。——唐寅《题碧藻轩》
12.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
——刘禹锡《相和歌辞·采菱行》
13.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张祜《集灵台二首》
14.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苏轼《书韩干牧马图》
15.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杜甫《寄赞上人》
关于太阳的励志诗句经典1.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
——王安石《寄平甫弟衢州道中》
2.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
——常建《第三峰》
3.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杜甫《即事》
4.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纳兰性德《浪淘沙·望海》
5.九十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春光》
6.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白居易《初授拾遗》
7.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
——陆游《江上对酒作》
8.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
——白居易《自在》
9.浮云翳日光。
悲风动地起。——曹植《杂诗》
10.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
——苏轼《黄葵》
11.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周邦彦《玉楼春》
1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1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关于太阳的励志诗句推荐1.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李贺《南园十三首》
2.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日日》
3.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
——黄庭坚《窗日》
4.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
——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5.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韩愈《李花二首》
6.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
——陆游《山中得长句戏呈周辅并简朱县丞》
7.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刘禹锡《咏红柿子》
8.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
——白居易《早春即事》
9.阴阴日光淡,黯黯秋气蓄。
——苏轼《李茂贞园》
10.夕阳方在半,忽堕乱流中。
——郭麐《登吴山望江》
1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汉乐府·陌上桑》
12.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
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龚自珍《已亥杂诗》
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5.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16.清阳曜灵,和风容与。
明日映天,甘露被宇。——《咏怀诗十三首》 其一
17.壮年以时逝,朝露带太阳。
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五
18.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
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采薪者歌》
19.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其三十二
20.朝云四集,日夕布散。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范文6
要追问错误原因,也可能会使很多人有点诧异,甚至有点不愿接受。可事实上确是如此:“和尚”和“庙”是没有关系的!夸张一点说: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和尚不住在庙里,庙里没有和尚。
这一点难怪大家不信,我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学作品中对“寺”“庙”两个概念的混淆,我就会给我的学生说明此事,学生们也都会瞪大了眼睛显得很惊奇。
下面我们来看两组名字:
第一组:少林寺、金山寺、大佛寺、法门寺、雷音寺,《西游记》里面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寺院……
第二组:太庙、黄帝庙、岳王庙、夫子庙、山神庙、土地庙、二王庙、位于中国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的庙供奉的是27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庙”……
看了这两组名字,我想一定会有所体悟了。是的,僧众供佛念经修行的处所叫“寺”、“寺院”或“佛寺”。也就是说,“寺”才是和尚们生活与活动的地方。
我们可以从“寺”字意义的扩大及演变的过程来探究。
《说文》:“寺,廷也。”从小篆字体可见,“寺”字从寸,之声。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言法度字多从寸”。也就是说“寺”字的本义与官府有关。《康熙字典・释名》中说:“寺,嗣也,官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唐书・百官表》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司农,少府为九卿。后魏以来,卿名虽仍旧,而所莅之局谓之寺,因名九寺。”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这是“寺”的本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当然汉字和其它事物一样,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它的外形还是内涵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那么“寺”的含义是如何演变的呢?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就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从这时“寺”就渐渐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诗文均有涉及“寺”的,如初中教材中所选的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首诗题咏的是一个叫“破山寺”的寺院,诗中涉及“禅房”二字,很明显,这里就是僧众活动的场所。再如清人袁枚的《峡江寺飞泉亭记》,这篇文章更加明显地反映了“寺”和“僧”的关系,文中多次提到峡江寺的僧人,尤其是一个叫“澄波”的法师。看来,僧人确实是住在寺中的,寺院是僧人活动的地方。
《尚书大传》云:“庙者,貌也。”班固的《白虎通》中进一步的解释是“先祖之尊貌也。”所以“庙”原指祭祀祖先的地方,也就是宗庙。
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庙也有其更细的分类,如皇族奉祝祖先灵位的地方称为太庙,世家或富豪宅邸内奉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家庙。又有纪念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庙、轩辕庙、炎帝庙、神农庙等,祭祀圣贤之人的孔庙或文庙,对人物寄托怀念景仰之思的文成公主庙、妈祖庙,庙等等。同时还有数量众多的与民间信仰有关的神仙庙(注意神仙和佛祖是分别从属于道教和佛教两个体系的),如城隍庙、财神庙。所以庙里是没有僧人的,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庙里总得有人负责吧。我们读《阿Q正传》知道,阿Q是没有家的人,就住在土谷祠里(也就是土地庙),那么这土谷祠里负责人是谁呢?这时我们很容易想到那个还算善良的庙祝来。在神仙庙中,往往有庙祝负责管理香火。而宗庙当然就是家族中安排专人负责维护了。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可有多篇涉及“庙”的文章,可以作为佐证。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有这样两段话:“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这里的庙就是前面所说的皇族奉祝祖先灵位的太庙。鲁迅先生的《祝福》中“早饭之后,她(祥林嫂)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这句话里所说土地庙属于与民间信仰有关的神仙庙,注意庙中所住不是僧人,而庙祝。再看《水浒传》里的选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一段话:“入的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做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推着一堆纸。”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这个庙中供奉可不是什么佛祖、菩萨什么的,而是叫一尊山神像。可见庙确实是与和尚无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