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初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声乐初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声乐初学

声乐初学范文1

关键词:声乐 初学者 注意事项

目前,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上,而声乐艺术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但是现阶段的声乐教育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而作为一名声乐初学者,对于声乐教师的选择也毫无头绪,这就制约了其在声乐学习道路上的发展。因此,本文首先从声乐导师的选择作为切入点,继而分析声乐初学者应注意的问题。

一、声乐导师的选择

时至今日,在声乐培训机构众多的背景下,声乐初学者对于声乐导师的选择往往无所适从。由于导师的声乐水平资质差别很大,这就使部分初学者往往不能够把握最佳的学习时机,致使初学者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出现。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初学者就一定要选择资质极佳的声乐导师,使其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能够迈向更高的领域。在此情况下,笔者总结了合格声乐导师需要具备的条件。

声乐初学者对于声乐知识比较懵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声乐学习就可以盲目,反之,初学者要认清自己的质感与声音,具体体现在中音、高音和低音等方面,再由一些声乐资质极高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继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声乐导师。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练声曲的选择

随着人们对声乐艺术喜爱程度的加深,人们对声乐的需要往往已经不再停留在观赏阶段,而是开始自发的对声乐进行学习,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朝一日将声乐的表演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针对于声乐初学者,练声曲的科学选择可以为其演唱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练声曲的选择是训练扎实的声乐基本功的前提,同时,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也离不开练声曲的最佳选择,良好的练声曲能够帮助声乐初学者形成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这为今后的声乐学习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而练声曲的主要内容是元音,包括音乐会演唱的练声曲和无词的声乐练习曲。

练声曲的作用不只是歌唱前开嗓子的作用,而是扎实基本功的过程,帮助初学者培养良好的发声习惯。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练声曲具有规范性与系统性,能帮助歌唱者发挥其情感,改善初学者声乐咬字发音问题,同时,初学者通过练声曲也能够掌握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的真谛。为此,初学者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声乐水平和条件,正确的选择,并使用练声曲,通过长期的努力练习,使自己的声乐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三、乐曲的选择

歌曲分为易、浅、深、难四种程度系数,演唱者应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自己所适合的乐曲。针对于声乐初学者,在演唱期间,要对自己演唱歌曲阶段的程度进行清晰把握。同时,声乐初学者也要根据自己的音色等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歌曲类别。倘若声乐初学者盲目的选曲,可以会影响个人歌唱的音质水平,更甚者会产生破音,或者直接丧失歌唱生理机能等情况。此外,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应用过程中,乐曲的选择也极为重要。为此,笔者对初学者的乐曲最佳选择要点进行了分析。

其一,初学者往往满怀音乐热情,在乐曲的选择上,倾向于较宽声域、较高音的歌曲,不注重喉咙的保护。长期以往,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声带,因此,声乐初学者更要针对于个人的阶段,选择相应的乐曲。其二,初学者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稳扎稳打,选择难度系数适宜的歌曲,这样才能保证其未来的艺术道路越来越广。

四、正确的培养呼吸习惯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导师通常强调呼吸问题,但由于初学者不能够对其进行充分的重视,影响了其声乐学习水平的提升。在声乐表演时,表演者是由人体对气息慢慢振动声带而产生美妙声音的,而该音质基于乐曲的要求,由此可见,声乐学习与呼吸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不仅初学者演唱不重视呼吸问题,甚至一些歌手也往往不能真正意识到呼吸习惯对声乐表演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一些通俗的歌手。唱歌呼吸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能够半途而废,否则将前功尽弃。由于人发声是通过声带受到肺部发出的气流所产生的冲击而发出的声音,相对于平时呼吸而言,声乐呼吸与之有很大的区别,声乐呼吸主要利用胸腹式呼吸来进行歌唱发声表演的,这也是流畅歌唱的前提。初学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呼吸进行有节制地、平稳地控制,从而实现均匀、持久、优美的声乐演唱过程。

初学者的呼吸控制要保持一个最佳的力量,并从根本长意识到歌唱呼吸的内容与重要性,并针对于一些典型乐曲,探索出最佳的呼吸手段和方法,从而对声乐表演过程中的呼吸问题加以解决,并提高其呼吸感觉的调控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初学者要基于个人声乐兴趣与个人条件,对乐曲以及练声曲进行选择,并将声乐爱好作为自己对声乐技术进行掌握的源动力。除此之外,初学者要选择资金极佳的优秀声乐导师,接受导师所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进一步强化声乐基本功。同时,初学者还要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不断的对个人声乐学习畏难情绪加以克服。教师也要重视对初学者声乐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断的摸索出一条创新的声乐教学之路,使初学者能够更加自信的迈向声乐艺术学习的成熟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茜西.教师培养声乐初学者应注意的几个环节[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7).

声乐初学范文2

[关键词]声乐初学者 模仿 拜师 “感觉”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091-01'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文化生活领域的追求也随之增长。其中不乏很多痴迷于声乐的初学者,但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学不得法,半途终止或学无所成。其中的缘故错综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生理结构,从而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找到每个人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事半功倍。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仅仅凭着一时的爱好和冲动是不能有所收获的,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必须接受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初学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生活工作环境的不同,因而学习的方法和结果亦不尽相同。只有做到由浅入深,建立良好的歌唱发声感觉,才能最终取得相应的学习效果。

声乐初学者的学习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模仿

所谓模仿就是指别人怎么唱,初学者也就跟着怎么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了别人的优点,同时也学习了别人的缺点。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完整都是相对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取其精华而去其不合理的地方。往往初学者很难判断取舍的标准,甚至出现模仿对象的错误,选择曲目不准确等状况。在这种情况在,初学者怎样才获得有益的学习方法呢?遵循自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金钥匙。具体地说要做到不仅仅是声音上的相仿、相近,还要做到从低音区到高音区是否舒服的状态,而从这种舒服的状态下开始练习才能够顺利地往下进行。

二、拜师

自古以来,拜师学艺之风传承至今,无师自通者寥寥无几。拜师的目的是从师学其技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获得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在老师的指导教授下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个人技能,随之提升了个人的艺术造诣和艺术潜能。对于初学者择师的关键在于师徒之间的默契和适应,不同的老师的所闻、所道、所阅不同,他们的方法和解决的办法亦不同,这就要求初学者择对师门。不然虽有恒心和毅力,也不能学有所成。在初学者面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择同性而师,它的好处在于声音的相像,即有相像的生理结构,所以学习中大体的方法和解决的办法是一致的。若非同性师者则多学其方法而莫要模仿其声。在声乐的教学中,也不一定说男者从男,或女者从女,但在一般情况下来说还是同性而师为首选。

声乐初学范文3

关键词:声乐初学者 声音观念 学习 演唱习惯 教学感悟

声乐教师这个职业,已经伴随笔者走过了几个年头。由于所接触的大部分学生在声乐演唱的水平和程度上都比较浅,有些甚至没有任何声乐基础。教学伊始,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打好声乐基础,这一直是很困扰笔者的问题。在这几年中,笔者一直在努力地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并在探索中前行。有成功,也有挫折,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成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此,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这几年教学中的感悟。

一、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是初学者们所要学习的第一步。但是,不少人对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都有一种误区,觉得美声唱法就应该是:演唱时,尽可能地将口腔打开,张得越大越好;声音要尽量唱得粗壮、响亮。持有这种“装腔作势”的演唱观念的人,在声乐学习者中大有人在,但这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不应该去做出一个所谓的“美声”状态去演唱,而是要运用西方几百年传承下来的科学的演唱方法,来开发出每个人自己特有的、优美的、舒服的声音。学生要学会“自然”地唱,首先要学会正确地说。由于生理结构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的音质和音色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所谓演唱,就是伴随着旋律和节奏、搭着气息、高位置地说话。所以,在教学中,笔者会采取让学生在唱之前先运用腹部支持的力量,搭上气去大声说(类似朗诵)的办法,内容可以是单一的母音或是整句歌词,然后,再加上旋律进行演唱。这种方法很有效,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歌唱的位置。所以,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建立自然、健康的演唱状态可以为声乐学习者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确立良好的学习方法

确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声乐初学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声乐教师,只是教会学生去唱好几首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帮助和教授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的养成,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声乐学习中事半功倍。

(一)提高读谱的能力,巩固正确学习的方法

由于现代网络、传媒咨询的高速发展,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几乎都能在网上找到。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一首新歌(特别是外国歌曲)时,不是先认真地看谱,而是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音频或视频,然后一遍遍地反复听,跟着学,置乐谱于不顾。这样,的确会使学生对新歌曲快速加深印象起到帮助,也相对简单,省事;但因为古典音乐以严谨著称,对于声乐初学者来说,认真、规范地读谱,对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所以,当拿到新乐谱时,可以先通过视频音乐对歌曲进行初步的了解,但仅此而已。接下来,笔者就自己的经验,以一首外国歌曲为例,谈一下学习的步骤。首先是学习语言,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正确拼读歌曲的外语歌词,并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掌握独立拼读的能力。其次,就是按照歌曲的节奏和节拍去朗诵歌词。第三步是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旋律中疑难节奏和变化音的掌握。然后,再将词曲合成进行演唱。当我们做到以上步骤后,应该说已经能够初步完成了,但只能说是会唱,如果想要进一步唱好,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们常常忽视的环节,那就是曲谱上所显示的音乐术语。这些音乐术语在速度上、力度上、情绪上提示歌者该如何去演唱,它仿佛是作曲家在面对面地告诉你,该如何去表现他的作品。因此,掌握这些音乐术语可以帮助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感。最后,演唱者再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这才能达到诠释作品的目的。这些学习步骤看似繁琐,但多加练习,便能熟能生巧,运用自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思考先于演唱,养成想好再唱的习惯

在我们的声乐学习中,“脑子”比“嗓子”更重要。声音是抽象的,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好的声音状态要靠清晰的头脑,去支配和协调身体各部位共同合作而建立的。所以,聪明的学习者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让“思考”行于“演唱”之前,多听、多看、多想,做到先想后唱,想好再唱;并结合自身特点和问题,运用相应方法有的放矢,那他终究会有所成就。所以,笔者认为:好声音不是唱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

三、建立规范的演唱习惯

(一)养成演唱前,先练声的习惯

不少初学者认为练声无关紧要,在演唱前,还要先用几十分钟的时间去开声,既麻烦,又枯燥,直接张嘴就唱,方便省事。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健康的。因为,练声就是帮助声带做热身运动。舞者在跳舞之前,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为自己预热,拉伸身体各个部位,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否则会很容易受伤。我们的声带就是两条韧带,通过闭合,相互的摩擦发出声音。它们和身体各部位一样,也需要预热,在演唱前,规范地练声是非常重要的。练声就是通过各种带有母音的音阶,去调整、加强声带闭合和松紧的能力,达到为声带热身的目的。同时,练声也是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的声乐演唱技巧都体现在练声曲中,并通过训练来提高和完善演唱能力。为了达到练声的效果,正确的练声也很重要。笔者认为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原则。练声曲的安排要从易到难,由简入深。除了一些常规母音搭配音阶的练习外,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和问题,安排不同的针对性训练。二是适用原则。练声曲都要有其作用,比如“哼鸣”是为了巩固发声位置,[U]母音练习起到稳定喉头的作用等等。使学生清楚各条练声曲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三是适度原则。因为生理结构和演唱习惯的不同,所以个人练声所需要的时长也各不相同。练声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而是适度就好。超负荷的练声,会使声带产生疲劳感,如果长期的过度使用,就会积劳成疾,从而引发声带疾病。练声不是一次练习两三个小时,而要做到“多餐少食”,笔者建议每天可以练习两到三次,每次时间在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正确的练声会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演唱状态,不断重复的正确练声会使好的状态得到巩固。

(二)掌握自然,规范的演唱姿势

在课堂上,笔者会要求学生以一名歌唱演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因为作为声乐学习者,总要面对舞台,在舞台上,他就是演员。我们有时会赞赏一名演唱者在台上很有“份儿”。所谓“份儿”,就是他所流露出来的舞台气质。这种气质是表演者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其中就包括自然的演唱姿势。何为正确的演唱姿势,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身体放松直立,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左右脚前后视个人习惯即可),身体稍稍前倾,前脚着力,重心落于双脚。

2.眼睛平视前方,牙关放松,自然打开,面部呈微笑状演唱。所谓打开是指口腔内牙关的打开,而不是外部嘴形的盲目张大(嘴巴的过度张大,恰恰会影响牙关的打开)。下巴自然内收,脖子后壁、背部、腰部成一线,脖子切忌前伸。

3.放松胸部及两肩,双手自然垂下,小腹在演唱时保持支持状态。演唱动作要根据歌曲内容适当表现,切忌手舞足蹈。

声乐界有一句常用语很好地诠释了演唱姿势的重要性:“呼吸是发声的源泉,而姿势是呼吸的源泉。”所以,掌握自然、规范的姿势直接影响着演唱的优劣。

四、声乐教学中的三点感悟

(一)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能帮助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感知与思考的能力

笔者认为:声乐教学只靠一味地将技巧灌输给学生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师生间的沟通合作,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感知和思考的能力。课堂上,老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刚才的演唱,你感觉舒服吗?如果不好,你觉得哪里需要调整?”或者“刚才很好,你觉得相较于前面一次,自己做了哪方面的调整?”等等。起初,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不知道。”这很正常,因为他们还不习惯去感知和回忆演唱的感觉。这时,教师不能就此放弃,要坚持提问,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去体会;并通过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演唱感觉,加深印象,从而使好的状态得到巩固。同时,学生的反馈也帮助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表达方式和教学方法等作出及时、相应的调整。

(二)解决问题要抓重点,不能“面面俱到”

声乐课上,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会同时存在几个问题,例如:身体过于紧张,口腔内状态不够积极,演唱脱离气息,咬字不够清晰等。如果老师在一堂课上指出所有的问题,并试图一起去解决。根据笔者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来看,这是不现实的。这样会使正处在初学阶段的学生感到混乱而不知所措。所以,老师在指正时,要抓重点,指出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次要问题可以先放一边,不惜利用一堂课甚至几堂课的时间集中精力去解决它。有趣的是,因为演唱机能的相关联性,有时主要问题的解决,也会让其它问题迎刃而解。

(三)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法,引导学生转换思路,学会反向思考

声乐初学范文4

关键词:新形势;初级阶段;训练方法

一、新形势下的当代大学生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等院校教育也因此做出相应的重大改革。招生量的扩大,使高等艺术院校从精英教育渐渐过渡到了大众教育。所招学生也在新形势下呈现出新的特点。

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对他们的评价褒贬兼有:既是享福的一代,又是压力最大的一代;既是很有志向的一代,又是很自我的一代;既是掌握知识最多的一代,也是最现实的一代。他们充满着活力和压力,特点鲜明,个性张扬,善于思考,崇尚理性并赞同自主。

社会的多样化及多元化的思潮向他们汹涌袭来,他们处于风口浪尖;同样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当代很多“唯钱至上,唯权至上”的一些功利思想泛滥也冲击着他们对于价值的判断,导致其信仰的迷失,进而比较容易产生急功近利、浮躁、自私等思想。

二、声乐表演专业大学生的情况比较

近些年,由于受到大学扩招、艺术学习热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代声乐表演专业的大学生与过去相比有较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学生数量和招生形式的不同

过去,一个声乐专业一届只能招收几位学生,而且还是由学校到全国各地“探星”而得,或者是通过多方测试,千挑万选才把这些特殊人才录取进来。 招收比例小,招考要求高,可称之为精英艺术教育。当代声乐大学生的招录形式众所周知,联考每年在固定的地方进行,千万学生及家长为此热情高涨。报考人数之多,招收的比例也大,大学生的数量比过去有成倍的增加,同时招考要求相应要低些,由此可见,可称之为普及艺术教育。

(二)声乐素质基础有差距

过去的声乐表演学生无论是嗓音条件、形象、乐感、文学综合素质都可以说是千里挑一,有的学生在入校前就是艺术中专的学生,接触声乐多年;有的是专业剧团的职业演员;都有一定的声乐基础,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并有一定的舞台经验,到艺术院校的学习是深造,追求更高、更精、更好的学习效果。当今艺术院校的学生来源就比较复杂,有经过高考集训,只学了一些皮毛的;有从来没有学习过,但热爱声乐演唱的;也有不爱声乐演唱但因各种原因来报考艺术院校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各方面声乐素质都比较好的。整体表现为声乐基础良莠不齐,声乐基础差的占大多数,学习目标和态度也形形。加之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相比较而言,当代声乐新生就显得基础弱,而且比较浮躁一些。

由于这种新的招生特点,当代声乐大学新生可分为:

1.有声乐学习的底子,集良好的声乐学习条件于一身的;

2.考前曾参加过声乐集训,并且演唱比较规范,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和嗓音条件的;

3.参加过声乐集训,但演唱不规范,有歌唱方法或歌唱概念方面的误区;

4.没有任何声乐基础或者被动来学习声乐的初学者;

5.抱着快速成名成家的思想来学习声乐的。

三、初级阶段的训练方案

学生的构成和来源如此复杂,学生的情况又有如此大的差异,加之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突出,与过去比较,在教学上就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需要声乐教师们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方案。笔者认为,现在的声乐教学,初级阶段的训练有难度,对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心理攻略”、“发乎于情,晓之以理”等传统方法要加大力度,而且还要做得更细、更好才行。真正做到打好声乐演唱的基础,要从以下几方面循序渐进的进行声乐基础训练。

(一)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时尚和生活的快节奏,对于声乐学习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大多不以为然。他们把声乐训练看成是枯燥无味又没有效率的事,也不能认识声乐练习中量的积累对声乐技巧进步的重要性;特别是初级阶段的训练,在短时间看不到学习成效的情况下,他们更是没有多大兴趣,造成学习三心二意,不能持久。如果稍有挫折,还容易一蹶不振,兴趣全无。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克服挫折,增强学习的意志力。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来刺激学生 “乐学之”,通过刺激其心理来调节其学习状态,让他的眼前始终有一颗诱人的“成功之果”,促使他有动机、有意识地去主导自己的学习行为。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采取以下方式:

适度地举办学生实践音乐会,并邀请他们在乎的专家领导或者亲友来观摩,让他的学习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针对学习底子差,掌握歌唱技巧和理解表演有难度的同学,要及时准确的肯定他的进步,同时提出下一步的目标,诱导其追求较高一层次的歌唱技巧或者表演技巧,避免出现学习消极情绪。

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前途迷茫的同学,先要给予心理上的抚慰,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大学期间应该积累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宽阔的知识面,有深度的艺术专长等,让他们明白,大学学习是为自己储备未来人生发展的阅历,既然选择了声乐艺术专业,专业水平的高低就是量化自身综合修养的高低的重要标杆,督促他们不放弃、不迷失,积极参与声乐训练,提升自身修养。

要与所有的学生多交流,包括生活、思想和专业上的问题都要沟通。比如与学生一起观看优秀的音乐会,然后开个类似音乐沙龙的小茶会评一评音乐会,或者干脆藉此交流个人的看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把自己对声乐的热爱通过各种形式的师生交流辐射到学生心里,使之对声乐学习有美好的憧憬和愿望,从而激发出学生想学想唱的激情。

(二)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

歌唱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美好声音的认识和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因为其抽象的、主观能动的特点决定了思维训练的先决性。认识什么样的声音是真正美的声音,建立正确的声音审美概念是歌唱训练的第一步,也是初级阶段歌唱训练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声音的审美已不再是过去那样单一的声音审美,国人的审美观一直在进步,对声音美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主流还是追求“声者发于情”,①有气息支撑的,结实、明亮、圆润并抑扬顿挫的声音。

声乐训练最主要是对大脑的训练,“思想是控制嗓音的唯一力量”,②有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了什么样的演唱。要唱出美妙的声音主要由人的精神思维对身体的控制力来完成的,而如何提高这种思维控制力,主要靠认知水平的提高,捕捉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细节,不断强化正确的声音概念,逐渐改观他对声音的审美认识,而这种正确的审美又反过来指导其训练,演唱技巧提高的同时,审美又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继而更高层次的审美认识又指导着更高要求的训练,就这样循环下去,声音的训练才能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重视对学生课外的学习引导

这里强调对学生课外的声乐学习引导,是就现代声乐学生的学习新环境而言,新形势下高科技信息化早已应用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利用好这些资源将大大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任由其随心所欲的加以滥用,就会对声乐的教学带来更多的阻碍 。学生课外学习时间的掌握好与不好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重视这个时间的学习引导,就能利用新生代大学生好新奇、求知欲强的特点,适当地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现代高科技促进声乐学习,少受不良审美的影响。归纳起来就是,多听、多看、多思考。

1.多听

声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声乐技巧的学习,更是对音乐艺术进行理解并适当表达的学习,多听是训练大脑对声乐艺术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好的声音思维才能引导出好的声音技巧 ,多听好的声乐作品可以了解到好的演唱方法,也可以学到作品表现手法,还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在不知不觉中,大脑里就形成了声音的美的概念,而且这种鉴赏力和判断力会随着量的积累,产生审美境界的飞跃。

2.多看

现代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辅助资料都相当丰富,声乐是表演的艺术,学会“看”是提升自己声乐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看”学习到很多东西,包括歌唱的呼吸运动,唱与演的配合以及台风、舞步等等。这些表演经验进行积累、沉淀,然后再在训练中慢慢的运用起来,不知不觉就形成了自己在演唱中的表现风格。

3.多思考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崇尚理性、尊重知识,要引导他们在多听多看的基础上勤加思考:思考好的声乐作品、好的演唱好在哪里;思考自己的演唱改进方法;领悟歌唱概念;了解声乐表演的真谛。声乐课堂训练只占声乐学习的极小的一部分时间,课后大量的时间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悟”。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说明了声乐中的思考就好比是修行中的参悟一样重要,更多的时间是学生自己在课外的努力。而课外的声乐学习,就是要进行思考来解决歌唱的意识上的问题,也就是是要解决思维上的歌唱,然后才是生理和肌能训练上的歌唱。

小结

社会在进步 ,艺术教育也在不断地探索更新更好的方法,教无定法,有效即可。对于新形势下的新生代大学生,在教学方面也要遵循先研究学生,定出可行的,符合教学新规律的教学方案,然后再实施教育。尤其对于声乐这门专业性强,个体差异大,受心理情绪影响大的专业来讲,研究学生的特点、个性、心理的新动向对于声乐的教学实施才能保证有效进行。

责任编辑:陈达波

注释:

①《白氏长庆集》,唐•白居易。

②《嗓子干扰及其排除》,麦克莱恩。

参考文献:

[1] 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2]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on the singing practice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vocal music major under a new condition

zuo shirong

声乐初学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声乐教学;教学法

音乐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因为,培养好了音乐学专业学生,也就解决好了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问题。为此,教育部体卫艺术司曾多次召集教育部所属高校参与实验,进行调研,下发了一些文件。但几年下来,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就其原因,一则国家太多,各地区、各学校发展不平衡,二则各学校在实施中打了折扣,导致音乐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不尽人意。笔者仅想从声乐教学角度进行探索。

一、研究对象

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1-4年级学生。

二、研究角度

(一)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近些年的声乐教材,不知是受市场经济影响,还是真的出了这么多教育家,还是真有这么多关心中国高师声乐教育的爱心人士,高师声乐教材真是多如牛毛。纯专业的出版社有: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国家级的出版社有: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各大高校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各省市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山东出版集团……似乎只有是出版社,都可以出版高师声乐教材。

并且,这些声乐教材的名称,大的有“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新世纪高师音乐专业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某部委规划教材”、“某部委某某司制定教材”等等。当然,还有“某某大师”推荐使用之类的。

似乎中国高师的声乐教学,已经达到一个百花齐放的境界了。教材之多,之杂,是前所未有的。再看其版本,有旧瓶新酒的,有换个主编换几首歌曲的。有五线谱的,有简谱的,有带CD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笔者的意见是,对于应用型的音乐人才,不能照搬音乐学院的那些东西,一定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组或本班学生来选择教材。比如我院学生,大多来自重庆,也有部分来自湖南、山东等。他们大多没有很深的音乐基础,基本是为了考大学才临时突击上艺考班来的。如果我们非要按照大一的那些曲目教学,估计很难推行教学。故笔者的意见是:大一打基础,选择一些能够让他们声音通畅的歌曲训练,而非生搬硬套。例如:《我爱我的台湾》、《跑马溜溜的山上》、《花非花》、《牧羊姑娘》、《牧羊歌》、《思乡曲》、《女儿歌》、《故乡的小路》、《大海啊故乡》、《半屏山》等等。大二、大三、大四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二)教法

关于教法,这里有很多探讨的地方。第一,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音乐家?是歌唱家?是钢琴家?是指挥家?其实,都不是。我们是培养能够在讲台上是音乐教师,在舞台上是小小歌手的复合型的音乐教师。所以,我们的声乐老师千万不要用自己在专业音乐学院或硕士研究生课堂上学习的那套方法来教学。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笔者认为对于声乐这门学科,第一是培养学生的呼吸。我们这里讲的呼吸,是歌唱中的呼吸。为什么先要教学生学会歌唱中的呼吸呢?因为,在笔者的童声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孩子不会呼吸!究其原因,是小学音乐老师不会教学呼吸。所以,培养呼吸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步。至于方法,笔者不想啰嗦,相信高校音乐学院里所有的声乐老师都会正确的呼吸。第二,是歌唱的状态。有人或许会问,老师,什么是歌唱的状态?其实,这是一个几乎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问题。有人说:歌唱的状态,就是说话的状态。我告诉学生说:高手唱歌,其实就是说话。你看,、廖昌永、帕瓦罗蒂、卡拉斯……你觉得他们是唱歌吗?不是,他们就是在说话,在给我们娓娓道来。你再看,那些卡拉OK厅里的酒鬼、五音不全者的自娱自乐,也不是如说话般歌唱吗?所以,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的歌者,歌唱就是说话。但我们作为初学者,个人意见还是要有一些歌唱的状态。第三,语言的教学。不管是中国歌曲,还是外国歌曲,个人的意见是不同年级对语言要求应不完全一样。大一,个人意见是强调歌唱状态,淡化语言。大三大四,个人意见是以语言的准确、清晰为主,当然也强调依字行腔。中国成语“字正腔圆”,在歌唱要做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笔者见很多中国歌唱家可以唱好意大利歌剧,就唱不好中国歌曲的。第四,弹唱能力。这一点,可能很多声乐老师基本要求学生。我们培养应用型的音乐教师,必须要把弹和唱结合起来教学。教师可以推出一些措施:例如平时观摩和期末考试相互弹伴奏,教师上课学生相互伴奏,教师抽查声乐作品时也检查自弹自唱等等。

(三)作业

培养应用型的音乐人才,音乐教师,个人觉得作业的改革也是必须的。以往的声乐教学,每周、两周一首声乐作品,学生下去几乎就成了每周一歌。这样的作业量,根本无法满足应用型声乐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笔者建议:声乐教师应该加大课堂作业量!我上课时,常常要求学生一堂课完成1~2首声乐作品的,结果,学生习惯了也完成了。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去美国进修,就发现美国高校的声乐作业是我们的几倍。所以,要在学生几乎零基础的背景下,把他们培养成应用型的音乐老师,不加大力度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三、结语

应用型声乐人才的培养,绝不是短短几千字能够说清楚的。这里面,首先要改变教师的培养观念,声乐,不仅仅是培养歌唱家,而是要培养会听、会唱、会弹、会演、会讲的音乐老师。唱歌,也不仅仅是培养能够发声的人,这和鹦鹉学舌有什么区别?我们培养唱歌,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唱歌?用什么心情唱歌,用什么动作来辅助唱歌,用什么状态来唱歌,用什么表情来唱歌,用什么力量来唱歌,用什么音色来唱歌,等等。应用型人才的声乐教学,更多的是要体现在“应用”二字上。学生怎么应用?怎样应用?应用的技巧,等等。都是我们这个课题需要思考、需要研究、需要调研的事情。相信,在我们课题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学生特点的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海音乐出版社,2000.

声乐初学范文6

 

关键词:声乐教学;逆反心理;演唱能力;歌唱兴趣

在声乐教学中,师生的密切配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师生配合默契,学习效果就好,但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师生很难配合好,使师生双方都有许多烦恼。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和盲目心理。

逆反心理、盲目心理最常见的表现是:①自负心理。有部分自认为声音条件好,有一定歌曲演唱能力和经验的学生。过高的估计自己,认为教师教不了他,而且错误地认为,只有某某教师才能教得了他。而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方法很正确,而对教师的教学横加评论。上课时不但不按教师要求练,下课后自己跟着感觉走,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而有很大一部分。②学习中的盲目性。有的学生打心底认为某某老师行,认为我只有跟他学声乐,那么就会取得好的成绩。甚至认为自己的嗓音只适合唱某种唱法,而不适于其他唱法。需要找一位相同唱法的教师和厌学情绪,甚至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很普遍。如果想法未如愿,则采取抵阻行为。③自卑心理。这类学生一般声音条件差,基础也差,学习上缺乏自信,容易自暴自弃,对上声乐课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出现请假逃课等现象。

一 教师要有较高的歌曲演唱能力和技能技巧

作为声乐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歌曲演唱能力和歌唱的技能、技巧。这是学生很乐意学习声乐的必要条件。很多学生愿意拜演唱能力较强的老师为师,这是情理之中的。但也有部分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而荒废了自己的声乐学习和交流,演唱能力大不如以前,或者闭门造车,不与外界联系,不汲取新的养分,久而久之,无论从演唱上或者是声乐理念上都与时代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样的教师,学生很难愿意做他的学生,那么教学工作就无法开展,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声乐教育界屡见不鲜。所以说,作为声乐教师,必须坚信一点“教学相长”,必须时时汲取先进的声乐技能技巧为我所有,使自己的声乐教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能较好地示范具有相当难度的艺术歌曲和声曲,同时要加强学术交流,广泛涉猎国内外先进的声乐演唱方法。这样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就会积累丰富的声乐技能技巧,永葆歌唱艺术青春,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的专业老师有一种敬仰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欲望。

二 教师必须爱护关心自己的学生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精神成长上取得更好的成果。”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有责任心和崇高的师德,要用自己的感情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特别是对条件差的同学,要多关心他们,不嫌弃他们,及时表扬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多鼓励他们,使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并力求使他们在学习上得到一定的进步。而对那些很自负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我反省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使他们从对立面转向过来,相信自己的老师。但另一点,要想使学生信任,作为老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更要有爱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三 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说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是声乐教学的关键。有了兴趣,就有了向既定目标前进的动力,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第一,首先要使学生对歌唱感兴趣。

高师音乐专业部分学生最初不怎么喜欢本专业,而是文化成绩很差,最终选择这一职业。那么其中大多数是临“考”磨刀,上了几节声乐课,唱一两首歌曲对付高考,也就是说大部分同学入校前对声乐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一旦正规学习声乐,就会发现原来的发声方法有很多问题和毛病。老师对他们原来习惯的方法进行改正,以至显得退步了。原来能唱“g2”,现在则上不去了,原来能唱很多大作品,现在愈显力不从心。在这段时间里,很多学生都有过或多或少的迷惘,甚至容易对声乐失去信心,丧失兴趣,有的怀疑自己的老师方法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适合自己老师教,甚至有的学生想换老师。这一阶段最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本人十几年声乐教学中也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师要耐心,有步骤加以引导,并明确地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加强定向指导,帮助学生渡过这一不自然的阶段,逐步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①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想,那就是认为以前唱得很高,作品也很大而现在则不如以前的错误思想。其实大多数在没有经过正规声乐学习之前,本能地认为唱歌唱得越高越好,声音唱得越亮越好,歌曲唱得越大越好,其实不然,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在接受较规范的声乐教学时,教师首先会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和基础制定一个较为科学的训练计划,先打基础,再逐步强化,所以说作为声乐教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错误思想先予以解决,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②多欣赏、多观摩各种声乐演唱比赛和独唱音乐会等形成多样的声乐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扩展视野。随着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国内文化市场的逐步繁荣,国内外很多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举办各种独唱音乐会,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就近观摩,不仅使学生对歌唱产生更大的兴趣,而且扩大的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声乐鉴赏能力。③多接触、多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本人认为对初学者不仅要进行正确的声音训练,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更多地涉猎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而今很多歌唱者成音乐院校的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歌曲要少而精,笔者不太同意这种看法,如果一个学期或者几个月唱二至三首歌曲,从某种程度上说:歌曲处理效果可能会好。但学生接触的作品就受到了很大限制,而且很多学生周而复始一地唱几首歌,会产生很大的厌烦情绪。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歌唱情绪,就要多让学生接触各类歌曲,丰富学生的歌唱内容。

第二,激发歌唱欲望,寻找歌唱中的乐趣。

很多学生对声乐有一定兴趣,但并不主动去接触歌曲,而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歌曲。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使学生在歌唱中找乐趣。一般说来,乐趣有三大特点,即专一性、自发性和持久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对声乐感兴趣,使他们主动去接触歌曲,去演唱歌曲,认为歌曲演唱是一种享受。那么就会在歌唱方面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大凡很多学习声乐的学生都是由于找到了歌唱中的乐趣后,方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认真、主动地学习教师的传授的声乐技能技巧,认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声乐学习。

第三,要有歌唱的志趣。

志向和兴趣的结合便使乐趣变为志趣,是兴趣过程的高级阶段。这个时期,学生思想比较牢固,心理状态较好,对学声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了歌唱的志趣,学生就会一如既往地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最终达到一个较理想的歌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