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审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1

【关键词】审计;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

随着电算化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劳资财会、生产建设等各个领域,从而使得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企业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能对数据进行高速、正确的运算处理,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及其他资料,因此正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二)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

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三)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四)有利于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

(五)方便审计法规查询。审计的法律法规、财经制度和通则、准则的查询、引用是审计工作中非常烦心的一件事。建立审计法规库,通过计算机查询,使审计人员既省了心,又避免了法律法规引用的错误,做到快捷准确。现在的问题是权威的审计法规库尚未建立起来,购买中国法律大全一类的光盘,一方面价格过高,另一方面就审计而言适用性不强。

(六)便于审计档案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计文书、审计档案越来越多,给保管特别是查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方面,每年形成的审计档案必须移交档案室保管,另一方面,每次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都必须调阅上一次审计的资料。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查询或检索就方便多了。但这是一个审计领域的系统工程,前提是要实现审计公文计算机处理,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没有这两个提前,那么只能是低层次上的计算机文件检索。

二、利用计算机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审计准备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审计软件的完备程度。判断标准至少包括:在操作上使任何一个审计人员易于进入、易于退出该软件;与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软件产生的数据库文件进行数据转换容易,数据接口兼容性好;软件运行流畅;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作业审查的实际过程。

2.被审单位采用财务会计软件的成熟程度。审计人员在准备阶段除要求审计软件优良的同时,也必须熟悉了解被审计单位所采用的财务会计软件及其成熟程度,这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当被审计单位所采用的财务会计软件非常成熟或比较成熟时其产生的数据库文件会更好地被审计软件所共享。

3.审计人员操作软件的熟练程度。用计算机就是用软件,因此,审计人员无论使用何种审计软件,都应该对其操作熟练,这是审计前必须做到的。

(二)审计现场作业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查找内部控制薄弱或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在现场作业阶段一开始就应该充分利用审计软件这一功能,在进行实质性测试前进行分析、预测,找出易产生问题的环节及反常现象等,以此为重点做进一步的审计查证工作。

2.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及特点开展实质性测试。面对经数据库文件转换后形成庞大的账、证、表等电子数据,审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和特点,对其进行实质性测试: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确的特点,可进行一些需大量复核、计算性的工作;利用计算机具有自动运行的能力,可完成对财务会计电子数据抽样、检索、筛选等工作;利用计算机具备逻辑判断的优势,可完成在进行查询凭证库的凭证,检查、抽样、筛选数据时设置各种条件工作;利用计算机具有记忆的长处,可完成对审查结果及重要数据的保存工作。总之,审计时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各种优势,物尽其用。

3.积极利用审计软件测试被审单位财务软件的不足或漏洞,以

提示个人贪污、私设“小金库”等深层次问题。通过适时的检测,审计人员可判断在程序运行中有无使账面少体现实际收入或不体现收入,虚增支出项目等漏洞,因为这些漏洞是人为修改软件运行程序形成的,由此会引发个人贪污、私设“小金库”等犯罪问题,因此这也是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审计人员除对被审单位的账、证、表以电子数据所反映的财务会计资料作出评价外,也要对被审单位采用财务会计软件本身通过审计软件检查、测试后作出鉴定。这也是在新形势下审计专业人员对目前大力提倡防止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有效举措之一。

(三)审计终结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审计现场作业结束后,审计人员应主要总结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得与失,有意识地积累软件操作经验以得于下次再审计时充分利用其成功经验。具体包括:

1.认真总结利用计算机审计操作中的问题。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必须认真总结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时哪些操作比较成功。哪些操作曾造成失误,对软件中的菜单、工具按钮哪些已了解,哪些还未曾使用,对于计算机容易被更改数据的特点,通过臬的操作,会使其不能随意更改数据库已存在的数据,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有效、充分、真实。

2.认真总结审计软件的优与劣,以便使软件开发者对该软件及时升级。审计人员使用审计软件后,应该对其优点和缺点认真加以总结,哪些功能与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实际情况更接近,应予以保留,哪些与现场作业还存在较大差异,是缺陷,不能适应审计现场作业实际,急需进一步完善、补充等等,审计人员应将这些问题及时反馈给软件开发商或软件开发部门,以便及时对该计算机应用软件升级。

总之,随着计算机审计的应用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借助辅助审计软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审计对经济领域的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 审计技术方法.董大胜.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 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 中华.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2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势

1.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它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能对数据进行高速、正确地运算处理,奔腾Ⅱ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已达到上亿次每秒,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及其他资料,因此正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许多手工审计方式要求审计人员做大量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这些步骤达到自动化,而审计人员可以集中注意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

例如,对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进行复核。由于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具有连贯性,某一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错误会到以后所有月份差异率的数值,若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某一月的差异率有误,用手工的方式对以后月份的差异率作重新计算是非常繁琐的,而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只需输入当年年初的差异率和每月材料的借贷发生额(剔除每月材料所摊的差异),在Excel等应用软件的帮助下即可对企业全年每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差异额进行重新复核,在企业将材料分类进行差异率核算的情况下,该正是“一劳永逸”,更显方便。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目前企业电算化日趋普及,其所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多种多样,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并通过鉴定,但在实际应用上亦存在种种以书面资料为审计对象所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或其他尚未通过鉴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其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或不能充分以书面形式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有的企业采用的软件虽然经过了鉴定,但在使用时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亦存在同样的。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有效地。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方法

1评价企业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在于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为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在内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更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有:

A分析系统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先剔除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较多的数据库文件,仅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目的在于确定程序是否能可靠、稳定地运行;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可确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目前亦有众多的反编译工具或其他软件可帮助审计人员对程序进行分析,但其难度在于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且多数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都经过各种方式的加密,这亦成为实施该方法的一大障碍。

B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当然该数据库中必须包含一系列的“错误”。“错误”是指不相关会计科目的分录(借贷双方为通常情况下不应有勾稽关系的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和盈余公积)、不可能的科目余额(例如至测试结束现金出现贷方余额)等。输入“错误”可测试出软件对“错误”是否识别、如何处理。

C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以确保凭证输入的正确性;软件是否已设置在软件运行中,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应通过红冲等其他修订的方式;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使用该二种方法的主要障碍在于: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断发展,更新升级,软件的内在风险也在不断降低之中,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现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是否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一致,这是很难检验出来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2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常规审计中极少对企业会计资料总体进行验证,至多对某一会计科目进行帐帐、帐表核对,而事实上该项工作同样重要。参见《上海审计》1997年第2期上《不应忽略对帐帐、帐表的核对》一文。该文作者对某企业的其他应收款的七、八十户明细帐户进行了汇总核对,工作量较大,而在一台486DX2-66的微型计算机上,汇总中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会计凭证资料仅需几十秒,对审计人员来讲,手工完成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验证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

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将企业会计凭证库转化成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目前有众多的应用软件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好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的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予以保留,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加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由此,审计人员可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逐步应用于我们的审计之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可在此领域大显身手,具体方面有:

A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都可选取随机数(运用随机数表),再转化为审计总体的编码,但其工作量大而枯燥。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仅需几秒即可完成随机数的产生及所有的编码工作。

B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决定恰当的抽样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举例:在对某的审计中,笔者用Foxpro编制了一运用PPS抽样的程序,能自动地完成从数据编码转化、选择输出样本到判断的所有工作。程序运行中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输入运行参数(可靠性程度、精确度上限和估计错误率),再读入所抽样的数据库并由审计人员确定抽样的字段,其余工作即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抽样的具体数据及结果详见《上海审计》1996年第六期《审计风险控制及审计抽样法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的运用》一文。

4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隔离

对企业而言,大量的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如报销、成本结算、费用结转等,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人工分析并全部隔离出这些高风险的交易事项常常是不可能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如单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现金收付;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

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当前众多企业的应收帐款金额居高不下,在企业应收帐款电算化的情况下,可以很简单地得到分析结果,而手工输入再由计算机汇总亦很方便,难以想象全部以手工方式来操作的难度;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亦可运用于审计日常的计算工作,例如上文谈到的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复核。

6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例如,在对某公司的审计中,我将全部的审计工作底稿均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仅需调用底稿文件、稍加修改即可完成。而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趋势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过程,笔者认为将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将在以下方面得到推广及应用:

1对会计电算化软件采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目前,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呈百花齐放的局面,亦有众多企业使用的软件是自行编制的,编制软件采用的语言也各种各样,数据存放的格式也多种多样,这都给计算机辅助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前景来看,审计部门必然要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对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必将采用预置或嵌入审计程序的技术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该技术是指预置或嵌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用来即时鉴别出特定的或程序无法识别需要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会计事项,并把它们复制到审计人员的文件中。国外,该技术现已开始运用,不久的将来也必然会出现在我们的审计中。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为审计人员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最佳的方式及手段。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3

关键词:石油企业;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开发与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并且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使得审计的工作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被审计的企业也在不断地进行变化,并且变得更加的隐性和数字化,传统的审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审计工作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地开发审计系统,使得审计系统能够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石油企业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功能

1.1将财务数据转换成审计数据格式

在石油的审计系统中,可以将所有的财务数据进行相应的转换,进而成为审计系统中的使用格式,将财务中的数据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并且还可以实现全部的转换,进而使得财务的数据能够将全部的信息进行完整的转换,保证了财务数据转换过程的准确性,并且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还可以形成流动的读取单项显示,在读取的过程当中,不会被编入数据库中,进而使得审计工作中的数据库更加的安全。

1.2方便财务数据的获取和恢复操作

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在读取数据和获取数据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不同机制的工作形式,比如,可以采取批量任务的管理或者是单一任务的管理。其中在单任务的获取和恢复数据中,需要人工进行相应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每次只能将一个数据进行恢复或者处理;采取批量任务的处理方式,可以将多个财务数据自动地进行获取或者恢复,进而有效地解决了人工来进行获取恢复数据的操作,使得工作效率提高很多,也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获取和恢复的质量。

1.3分等级开展规范管理

石油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中,可以设置相应的权限,而采用的权限管理主要分为一级或二级的管理员模式。其中,如果可以获取一级管理员的权限,可以对单位中的人员以及每个小组的信息等进行相应的分配,分配出二级管理员。二级管理员可以在一级管理员的操作基础上详细地分配工作人员以及工作的内容,为人员安排相应的角色。

1.4提高资料管理的水平

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可以结合上传电子资料,将电子资料按照相应的类别进行自动的归类和整理,并且通过计算机系统当中的自定义结构来实现资料的智能化管理,进而使得全部的电子资料变得清晰、工整,有利于资料的获取和共享,并且在获取和查看资料的过程当中,也会受到权限的控制,每个审计人员只可以依照自己的权限来查看相应的资料,进而使得整体的电子资料数据安全性更高。

1.5有效的辅助审计操作

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可以有效开展账薄上的核算功能,如果责任中心在进行跳跃式查询的过程当中,也可以进行双向的查询服务,并且还可以采取多种查询方式来查询相应的账目,进而使得审计人员能够快速地获取相应的信息,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在查询的过程当中,还可以采用多种抽样查询方式使审计的风险降低,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1.6可以随时的记录审计的结果

在石油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随审随计的模式,使得审计人员在分析或工作的过程中,详细地记录整个工作过程,并且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将有问题的地方进行相应的标注,进而使得整个审计轨迹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来,同时,还可以按照相应的情况来查询审计的过程以及结果,并进行针对性的核实。而这种随审随计的模式,可以形成一定的审计轨迹,也会成为一种审计的日记,使得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不用一直输入,减少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2石油企业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开发

2.1规范化

在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将审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使得在开发审计系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规范科学,因为在之前的审计系统开发过程中,审计人员工作时可以随意地运用一些审计技术和方法,并且用什么样的方法,或者在哪个时候用,怎样正确地去操作,都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而使得审计机构审计工作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在开发计算机审计辅助系统的过程中,能够在审计程序的使用过程中有效的规定审计的技术以及使用的方法,进而使得审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地使用审计技术。

2.2万能化

在石油企业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过程中,所有的数据格式都是统一的,但是在其他的经营管理当中有的软件所使用到的数据库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不一样。并且还有的软件会有加密功能。进而在设计和开发审计软件的过程当中,需要能够转换不同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并且还要对于一些加密的软件进行自动的解密操作。在开发审计系统的过程当中,需要将采集数据的部分进行相应的提升和扩展,进而能够采集不同的数据,并且将不同的数据能够进行自动的转化,更加符合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格式。

2.3智能化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管什么行业,都要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审计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也要遵循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并且结合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使用系统软件来分析相应的结果,并不能真正地做出最终的判断,因为在系统中进行计算的时候会有固定的计算公式,但是其中有很多变量还需要人工进行核算和分析,因此在开发审计系统的过程中,还有的石油公司会邀请行业的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给出最终的审计结果。因此,应该在此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实现审计结果的智能化分析,为审计工作提出更准确的意见。

2.4程序化

程序化指的是在审计系统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对监督系统进行程序化的设计,因为在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可以为所有的工作人员设置相应的控制点,进而有效地控制审计工作的实际质量,做好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比如对于审计工作中的工作底稿可以设置不同的控制点,比如,可以由审计人员进行制定,再由主要审计人员进行复核,最后,由部门管理人员来进行最终的审定,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更多人参与到审计的过程当中,加大对审计工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如果相应的审计工作人员没有让上级领导进行授权就无法进入下一步的操作,而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上的操作也会有一定的轨迹,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看工作人员的轨迹提高相应的监督管理质量。

3石油企业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应用

3.1不断的创新审计工作方式

在石油企业中,可以通过审计系统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经营状态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管理,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已经推广使用这种审计系统,并且还可以对平时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还可以有效地分析数据,并对于现场进行核查,这样的工作机制使得整体的审计工作可以高效地开展,相关的部门可以对石油企业的日常行为和管理活动进行实时的调查和监控。通过调查监控还可以降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风险性。通过在监控过程中获取到企业的财务数据以及生产的统计等各种重要的经营信息,可以做出更为全面的分析,并且及时的发现审计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而针对性的进行核实操作。

3.2开展远程重点审计操作

在我国的石油企业过程中,有的石油企业很可能会在其他的地区建立一些分支机构,在海外的发展市场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对一些海外的企业或单位进行远程的管理,相应的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审计系统运用专业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进行远程的链接,对于海外的一些数据系统进行相应的管理,并且有效地实行远程的监控操作,进而不仅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体的企业经营成本,有效的改善传统审计过程当中的很多不足之处。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指示,为海外的机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此外,还可以实行联网审计,这样的审计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同时,还可以防止出现重大审计线索的遗失情况。

4结语

在石油企业的管理中,审计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的审计工作都是使用审计系统,因此,应该注重开发审计系统,注重审计系统的规范化、万能化、智能化和程序化,并且还要创新应用方式,实现远程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陆涛.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及应对策略[J].石化技术,2019,26(03):188-189.

[2]张晟昊.计算机辅助审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吉林大学,2008.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3.1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3.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3.3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4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4.1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4.2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4.3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4.4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5 结束语

对于单机的系统,审计人员应对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以及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及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实现对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审计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对审计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的接口,如通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而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审计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参考文献

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91-92.

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申南林,王瑞云.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0(1):221-223.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5

(一)实时预警计算机辅助审计可贯穿业务操作的前台和后台,针对不定期非现场审计发现的问题或业务人员操作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审计人员可及时向业务岗位发出风险预警,对于潜在风险适时发出提示,防止风险形成和扩大。同时,掌握被审计单位风险点集中区域,并针对重点风险点开展内部审计,做到“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防风险、促履职的作用,实现对外汇管理工作实时预警的目标。

(二)定期评价根据不定期的非现场审计情况,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外汇管理业务阶段性发展情况,定期对被审计部门执行内控制度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外汇业务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进行绩效评估,对外汇业务内控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开展评估,对审计结果及时有效利用,实现对外汇管理工作定期评价的目标。

(三)提高效率探索外汇局档案管理电子化,开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将各类业务凭证影像电子资料存入系统,便于审计部门非现场调阅业务系统查询不到的资料,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进行非现场审计,可将审计工作贯穿全年工作始终,降低审计成本,节约人力资源,实现提高外汇局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目标。

二、外汇局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展可提高外汇局日常内控监督效率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为非现场审计工作在技术上的突破提供了可能,各级外汇局能够定时、甚至实时对本级局内及辖区分支局各类业务操作进行内部审计,增加内部审计检查频度,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提升工作效率。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可提升外汇局内控监督效果与外汇管理业务处理系统实时对接,适应当前各项外汇业务操作电子化的形势,可及时发现各项外汇业务操作潜藏的风险和错误,内部审计手段的改进必将提升监督的效果。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可推进外汇局无纸化办公实现对外汇管理业务系统的实时查询后,外汇业务管理各类报表、分析等档案均可通过业务系统调阅,外汇业务系统无法查阅到的资料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减少各类纸质业务档案的留存,推进无纸化办公。

三、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做好外汇管理业务调查,采集审计电子数据和信息针对目前外汇局绝大部分业务信息在系统中记录的现状,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前,应对外汇局目前在用的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充分了解可从业务系统中采集的电子数据范围和采集审计信息的途径。审计人员从业务系统采集电子数据和审计信息的方式,可探索实现业务系统与内控风险测评系统的关联,保证审计人员不可修改系统数据,但可查询和监控到所有业务系统业务数据及操作人员的操作痕迹,实现对每项业务的全过程监督,全面掌握业务审批、操作流程及法规执行情况。

(二)调阅业务系统开展非现场审计,记录风险预警线索以目前外汇局使用的“内控风险测评系统”中测评表为基础,将测评项目按“非现场测评指标”和“现场测评指标”分为两个部分。可从业务系统中直接采集或间接获得信息开展检查的项目作为“非现场测评指标”,其他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或现场调研资料进行检查的项目作为“现场测评指标”。分别制作“非现场测评表”和“现场测评表”。调阅外汇管理业务系统,将通过业务系统中获得的信息筛选、过滤,并对重要数据进行合规性分析,按照测评指标开展非现场审计。同时,记录通过非现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需要现场审计进一步确认的风险预警线索,填写“非现场测评表”。

(三)依据非现场审计线索调阅业务档案,确定审计问题可考虑建立“外汇局电子档案系统”,管理外汇局在业务系统中无法查询的档案和按规定必须留存纸质资料的档案,实现非现场实时调阅业务档案。依据非现场审计获得的风险预警线索,有针对性地调阅相关业务资料,排除问题或者进一步确定问题,将可以确定的问题填写到“现场测评表”中相应项目。

(四)总结归纳审计问题,提出整改和完善建议归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分析被审计单位执行制度情况,总结被审计单位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根据非现场调阅业务系统时掌握的情况,对被审计单位可提升和完善的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四、外汇局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面临的难题及建议

(一)内控风险测评指标,建立内控风险测评系统随着外汇管理改革不断推进,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点、法规依据及风险系数等相关要素均发生变化,特别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后,由于内控风险测评系统未及时维护相关风险指标等要素,将影响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效果,也无法保障审计工作的及时性。建议建立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各业务部门按季度根据业务变化向内审部门提出系统修改意见,备案本专业修改后内控风险测评表信息,包括风险点、法规出处、指标含义、风险系数等,作为内审部门进行系统更新和维护的依据。实现内审与政策调整同部署、同调整,及时修订内控风险测评系统相关信息,保证内控风险测评系统的有效性,使内控监督测评系统作为内部审计电子化手段得到及时、有效发挥。

(二)探索实现审计系统与业务系统信息共享外汇局要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就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从业务系统中采集信息,将对目前的业务系统进行改动,设置数据接口,实现系统对接。建议通过增加内控风险测评系统“审计数据采集模块”,或者采用设立“超级查询用户”的方式,建立查询和采集数据功能,实现审计系统与业务系统信息共享。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6

一、在会计信息计算机化的新环境下,会计信息呈现出的新特征

(一)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使各种财务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综合处理的设想变为现实,充分的网络技术条件的保证,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全面收集一个地区和多个地区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外向性。会计系统的外向性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全面及时地了解具体业务的详细信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计算机化的应用,使审计风险以其特有的形式表现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这就需要审计人员采用新的审计技术、审计和新的审计思路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二、在会计信息计算机化的新环境下,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特点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有助于增强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计算机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高质、快速、大量的处理,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会计资料,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充分运用提高了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促使审计人员把主要精力用于那些应用专业判断的工作中去。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扩展被审计对象的范围,由书面形式向其他媒介形式扩展。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直接对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能使计算机在审计人员的操作下对大量的会计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有效准确的综合分析。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可以在以下方面帮助审计人员审计:评价审计风险;分析性复核;进行会计信息测试;审计文书管理;审计工作的标准化。

(一)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其内控风险,以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程度,减少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内控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就必须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强化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在内控风险较低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性复核

通过分析性复核,发现异常的项目,例如:用审计软件发现某一阶段某项费用突然大幅度增加现象。现阶段的审计工作要涉及大量的审计数据分析,如果使用手工操作是不可能完成的,运用机辅助审计可以迅速、客观地完成分析性复核工作,审计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得到有关分析结果。

(三)进行数据测试

审计数据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把会计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里,检测被审计单位的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会计数据测试一般包括以下:

1.使用已经处理过的会计数据来做测试

审计人员在做测试前预测把会计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后的结果,然后把会计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出实际的结果,对比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从而调查分析差异。

2.在正常运作中模拟的测试环境

审计人员按已知条件构建一系列的交易,在正常运作中模拟的测试环境,使正常运作的数据结果同预测结果相比较,从中找到差异,发现审计线索。

(四)制作审计文书,加强审计文书管理

审计工作中会形成大量的各类审计文书,审计人员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先利用计算机软件将审计实施方案、取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文书制作成模板,形成审计文书模板库。在审计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各种模板编制审计文书,在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将各种审计文书先后输入到计算机中,在下一阶段的审计工作中,可以调用前一阶段的审计文书。这样既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又保证了审计文书的规范一致。

在使用审计软件过程中,审计人员也可能会遇到被审计单位系统改变、审计软件过于复杂以及文件版本同审计软件不兼容等困难。

(五)促进审计工作的标准化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审计工作的标准化,推动了审计机关的依法审计、依法行政。其作用表现在:

1.审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审前调查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处理处罚阶段构成了审计工作流程的全过程。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充分利用使审计人员能够较快地按照标准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从根本上体现了审计工作的依法行政行为。